一例大学生社交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大学生社交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因为大学人际关系的障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造成了抑郁悲观,忐忑不安的痛苦局面,心理咨询过程中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放松疗法,人际支持疗法等缓解了黄某的自卑,失望,郁闷悲观,并使其对人际交往有了正确的认识,效果较好。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44-02   1.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   黄某,男,22岁,汉族,未婚,广东清远人,父母离异,家中长子,有一弟一妹。家在农村,家里条件贫穷,爱好玩网络游戏,经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陈述   我满怀希望来到大学,与舍友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都不理我,针对我。宿舍六个人,他们五个人经常一起去吃饭,一起出去玩,却从来不叫上我,后来因为宿舍的问题,我与宿舍长发生了两次冲突,第一次是我们先斗嘴,后来我发生了肢体接触,给其他舍友拉开了,由于我的不愤气,下课后我再次出手打了宿舍长。从那以后,我都觉得是宿舍长的不对。但是一段时间后认识我的同学,甚至是同班的同学,舍友,他们渐渐的远离我,有意的避开我,我才发现所有人都觉得是我的错,难道我真的错了吗?即使我错了,打架也是两个人的错,为什么别人都不远离宿舍长,却远离我?半年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时常感到孤单,烦闷焦虑,忐忑不安,遇到认识的同学心跳加速,心理反复问自己要不要打招呼,他会不会看到我故意避开我,装不认识我?我知道我心理不正常了,却不知道怎么解决。因为打架事件,我给班委一票否决了拿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格,而宿舍长却有资格提名拿助学金的资格,我埋头苦干的学习,不就全都白费了?我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强大的动力,如何是好。   3.观察和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3.1 咨询师观察得到的材料。来访者衣着朴素简单,身高178CM左右,体型结实,说话偏地方音,且音量较低,偶尔结巴,不易听清,双手紧抓放在背后,交流时,身体颤抖,双眼目视地上,情绪低落。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有明确的求助要求,有主动求助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3.2 咨询师收集得到的其他材料   3.2.1 心理测评结果。经来访者同意后,进以下量表测评:   90项症状清单量表(SCL-90):总分为215分,总均分2.39分,阳性项目数66项,其中单项均分高于2分的有:强迫症状因子2.5,抑郁因子3.77,焦虑因子2.8,敌对因子2.5,以上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其他因子正常。表明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抑郁倾向、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和焦虑症状,同时存在一定的敌对。   焦虑自评量表(SAS):原始得分为48分,标准分65分,表明有中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原始得分36分,标准分40 分,表明有轻微抑郁。   3.2.2 同学反映。平时不爱说话,生活习惯另类,容易急躁发脾气且爱动手。为人不好相处。   4.评估与诊断   4.1 评估。根据黄某的自我陈述、咨询师的初步观察以及向同学的了解,黄某的心理障碍主要与生活中若干负性生活事件有关,有明显的现实原因。除此之外黄某的精神状况和智力表现正常,有很好的自知力和主动求助欲望,属于一般心理障碍,为心理咨询的范围。   4.2 诊断。一般社交障碍。   5.病因分析   5.1 生物学原因。陈某体型结实,无重大疾病史,近期体检正常。暂未发现生物学因素成为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5.2 社会原因。父母自幼离婚,家庭因素给黄某带来不良影响,让黄某感到家庭自卑,不愿意与邻居伙伴接触,造就缺失人际交往的经验,形成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习惯,不懂得如何正确与别人相处,加上经常与兄妹发生摩擦而打架出手,养成了动手的不良习惯。虽内心有着改变人际关系的问题,但是由于与宿舍长发生摩擦之后,同学的远离,使黄某更加失望和灰心。   5.3 认知原因。与宿舍长发生摩擦后,我没错大学所有同学都害怕自己,远离自己   7.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7.1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来访者属于一般社交障碍,通过与来访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7.1.1 具体目标:,减轻抑郁悲观,忐忑不安的不良影响,调整自我心态,能让其再与同学正常交往。   7.1.2 最终目标:把自我的生活习惯改善为集体的生活习惯,改善认知模式,践行恰当交往行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减轻自卑,增强自信,悦纳自己,促进自我的成长。   7.2 咨询方案。   7.2.1 咨询方法与原理。黄某的社交障碍,很大部分是来源于家庭的的生活习惯,以我为中心,较少的人际接触和不合理的认知有关,结合此特点故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人际支持,放松训练进行咨询治疗。   来访者中心疗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8)创立于1942年。与心理分析疗法相反,不要来访者回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症结,而是帮助他认识此时此地的现状,由于他缺乏自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环境的现状、拒绝感受当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病态焦虑,因此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了解与自我相一致的、恰当的情感,并用此感情体验来指导行动,也就是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来治疗自己存在的问题。   人际支持疗法,通过黄某所在的系部的心理健康小组组织一场小心的人际关系扩交活动,邀请黄某进行参加。   7.2.2 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协议。   (1)来访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求助者有权了解咨询师职业情况,对咨询方案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2)来访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来访者的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8.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的划分。整个咨询过程分为2个阶段 ,共安排6次谈话,谈话次数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咨询);   第二阶段:疏通引导、领悟与修正错误观念阶段(第3、4、5、次咨询);   第一阶段:第1-2次咨询,咨询关系建立与评估诊断阶段   第一,二次咨询(2012年10月26日2012年11月2日)   (1)咨询任务:建立咨询关系,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帮助求助者初步缓解不良情绪,自我变的较为开房,制定咨询方案。   (2)咨询方法: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求助者的资料;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定,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通过倾听、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设身处地的理解(共情),真诚相待(坦诚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咨询过程:首先,咨询师向来访者作自我介绍,来访者填写咨询记录表,接着,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保密原则。在咨询开始的时候,热情相待、充分尊重求助者,认真倾听,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充分尊重来访者,适当采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再通过理解、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来访者的信任,完成SCL-90、SDS、SAS测验;约定下一次会谈。   (来访者简称"求",咨询师简称"咨",以下皆同)   咨:您好,我是黄老师……你希望我在哪些方面为你提供帮助呢?   来:呃……,我想跟老师您谈谈,但是我要求我们的谈话是绝对保密的,我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说出去过的。   咨:放心,现在这里只要我们两个,事后我也不会说出去,这是我们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   来:老师,我很郁闷,我的同学都渐渐有意的避开我,不与交往,让我感觉在大学里很孤单很焦虑,该怎么办呢?(说话不是很流利,吞吐,身体有点颤抖)   咨:不要急,放松下,把衣服扣子打开,脱掉鞋子,躺在这椅子闭上眼睛深呼吸,平复下你的情绪,再慢慢向我倾诉。   来:嗯。   两分钟后(来访者没有那么紧张)   咨:那你自己有没发现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同学都渐渐远离你的呢?   来:我自己认为是自从我与宿舍长发生摩擦打架事件后,同学们就开始远离我了,很多时候觉得他们都是有意避开我,让我很难过,很焦虑,也因为这个打架事件,班委否决了我竞争国家励志奖学金,而宿舍长却有去竞争助学金的资格,我认为他们都觉得这次打架全是我的错,我对我的学习付出很大,得来这样的结果,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对我的班委更加失去信心,让我心灰意冷。   咨:听起来你这段时间确实很痛苦。在现实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有情绪低落、烦闷焦虑,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也有过,那种感觉确实不好受。你这种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了呢?   来:半年了。   咨:对于你所提的问题,我这里并无确定的答案,咨询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你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咨询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你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你成长的气氛。   ……   咨询小结:来访者第一次完整地讲述了自己的痛苦经历充分宣泄了不良情绪,讲完之后自己感觉轻松多了;咨询师与来访者初步建立了咨询关系;详细了解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现状,确定了咨询的主题,并完成了心理测试。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时间:第三、四次咨询(2012年11月9日、2012年11月16日)   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咨询师进一步认识来访者不良的认知模式,让来访者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过程:第三次咨询   支持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使他能更好地解决目前甚至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黄某因为与宿舍长的摩擦打架事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不协调,首先向其介绍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等相关知识,并引导来访者分析自己的情况,分析自己的认知机制,找出认知过程中的不合理信念,从而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同学的渐渐远离是大多数原因大家都在忙协会社团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打架事情而认定是你的错而渐渐远离自己,大学中,每个人都参加社团协会,加上前段时间期末考试将要来临,大家都忙着备考,忙碌起来,就少联系自己了,多少有点淡忘自己,之所以会出现后面的焦虑,郁闷,则是一种不良的自我心理的作用和自我的认知的偏差,加上家庭背景的负性事件的阴影造成了黄某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产生泛化,导致对同学都产生了抑郁悲观。通过论证和引导,使来访者领悟了自我认知的偏差,个人应学会积极自我关注,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远离淡漠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糟糕,朋友不是在嘴巴上的,而是放在心里的,不需要很经常的联系,自己应该学会自我释怀。   结束后,来访者承认他认知的偏差,能较好地领悟自己的问题存在,表示努力改变自己的曾经的认知,自我开始变得较为协调。   ……   咨:我们经过一段时间交流,你自我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你要重新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按照新的认识来调整自己和适应生活。   来:是的。   咨:在我们这段时间的交流,我体会到你有了新"自我"的价值,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要继续保持下去。   来:嗯,以前的不理解和困惑,我已经逐渐放弃了,开始朦胧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我开始放弃旧的自我形象。我也主动和以前的同学打招呼,并向他们微笑,也得到了他们的回应。   ……   咨询小结:来访者开始深化对自我的探索,而不是忙于抵御这些消极的体验对自己的影响。,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四次咨询   (1)咨询任务:成长的萌动。   (2)咨询方法 人际支持   (3)咨询过程:在纠正了人际认知偏差后,提供了人际支持疗法,邀请了黄某参加了人际扩交活动,将黄某新认识的人际认知应用到新的朋友上,新方法得到了实践,让我某更加信任自己,对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适应。   咨询小结: 来访者愿意参加人际支持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表示更加信任自己,开始了成长的萌动。   9.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对自己重树信心,在人际方面敢于迈出第一步,心情较开朗,学会了微笑。   (二)来访者同学的评估:学会主动打招呼,懂得为同学着想,以礼待人。   (三)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SCL-90, 总分158分,明显下降。强迫症状因子1.8,抑郁因子2.0,焦虑因子2.0,敌对因子1.8,各因子分分别是参照中国常模,各因子分均  SDS量表:粗分31分,标准分40分,据中国常模结果,提示没有临床意义上的抑郁。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 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 罗杰斯.来访者中心法.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大学生社交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因为大学人际关系的障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造成了抑郁悲观,忐忑不安的痛苦局面,心理咨询过程中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放松疗法,人际支持疗法等缓解了黄某的自卑,失望,郁闷悲观,并使其对人际交往有了正确的认识,效果较好。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44-02   1.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   黄某,男,22岁,汉族,未婚,广东清远人,父母离异,家中长子,有一弟一妹。家在农村,家里条件贫穷,爱好玩网络游戏,经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陈述   我满怀希望来到大学,与舍友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都不理我,针对我。宿舍六个人,他们五个人经常一起去吃饭,一起出去玩,却从来不叫上我,后来因为宿舍的问题,我与宿舍长发生了两次冲突,第一次是我们先斗嘴,后来我发生了肢体接触,给其他舍友拉开了,由于我的不愤气,下课后我再次出手打了宿舍长。从那以后,我都觉得是宿舍长的不对。但是一段时间后认识我的同学,甚至是同班的同学,舍友,他们渐渐的远离我,有意的避开我,我才发现所有人都觉得是我的错,难道我真的错了吗?即使我错了,打架也是两个人的错,为什么别人都不远离宿舍长,却远离我?半年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时常感到孤单,烦闷焦虑,忐忑不安,遇到认识的同学心跳加速,心理反复问自己要不要打招呼,他会不会看到我故意避开我,装不认识我?我知道我心理不正常了,却不知道怎么解决。因为打架事件,我给班委一票否决了拿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格,而宿舍长却有资格提名拿助学金的资格,我埋头苦干的学习,不就全都白费了?我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强大的动力,如何是好。   3.观察和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3.1 咨询师观察得到的材料。来访者衣着朴素简单,身高178CM左右,体型结实,说话偏地方音,且音量较低,偶尔结巴,不易听清,双手紧抓放在背后,交流时,身体颤抖,双眼目视地上,情绪低落。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有明确的求助要求,有主动求助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3.2 咨询师收集得到的其他材料   3.2.1 心理测评结果。经来访者同意后,进以下量表测评:   90项症状清单量表(SCL-90):总分为215分,总均分2.39分,阳性项目数66项,其中单项均分高于2分的有:强迫症状因子2.5,抑郁因子3.77,焦虑因子2.8,敌对因子2.5,以上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其他因子正常。表明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抑郁倾向、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和焦虑症状,同时存在一定的敌对。   焦虑自评量表(SAS):原始得分为48分,标准分65分,表明有中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原始得分36分,标准分40 分,表明有轻微抑郁。   3.2.2 同学反映。平时不爱说话,生活习惯另类,容易急躁发脾气且爱动手。为人不好相处。   4.评估与诊断   4.1 评估。根据黄某的自我陈述、咨询师的初步观察以及向同学的了解,黄某的心理障碍主要与生活中若干负性生活事件有关,有明显的现实原因。除此之外黄某的精神状况和智力表现正常,有很好的自知力和主动求助欲望,属于一般心理障碍,为心理咨询的范围。   4.2 诊断。一般社交障碍。   5.病因分析   5.1 生物学原因。陈某体型结实,无重大疾病史,近期体检正常。暂未发现生物学因素成为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5.2 社会原因。父母自幼离婚,家庭因素给黄某带来不良影响,让黄某感到家庭自卑,不愿意与邻居伙伴接触,造就缺失人际交往的经验,形成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习惯,不懂得如何正确与别人相处,加上经常与兄妹发生摩擦而打架出手,养成了动手的不良习惯。虽内心有着改变人际关系的问题,但是由于与宿舍长发生摩擦之后,同学的远离,使黄某更加失望和灰心。   5.3 认知原因。与宿舍长发生摩擦后,我没错大学所有同学都害怕自己,远离自己   7.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7.1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来访者属于一般社交障碍,通过与来访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7.1.1 具体目标:,减轻抑郁悲观,忐忑不安的不良影响,调整自我心态,能让其再与同学正常交往。   7.1.2 最终目标:把自我的生活习惯改善为集体的生活习惯,改善认知模式,践行恰当交往行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减轻自卑,增强自信,悦纳自己,促进自我的成长。   7.2 咨询方案。   7.2.1 咨询方法与原理。黄某的社交障碍,很大部分是来源于家庭的的生活习惯,以我为中心,较少的人际接触和不合理的认知有关,结合此特点故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人际支持,放松训练进行咨询治疗。   来访者中心疗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8)创立于1942年。与心理分析疗法相反,不要来访者回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症结,而是帮助他认识此时此地的现状,由于他缺乏自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环境的现状、拒绝感受当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病态焦虑,因此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了解与自我相一致的、恰当的情感,并用此感情体验来指导行动,也就是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来治疗自己存在的问题。   人际支持疗法,通过黄某所在的系部的心理健康小组组织一场小心的人际关系扩交活动,邀请黄某进行参加。   7.2.2 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协议。   (1)来访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求助者有权了解咨询师职业情况,对咨询方案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2)来访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来访者的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8.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的划分。整个咨询过程分为2个阶段 ,共安排6次谈话,谈话次数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咨询);   第二阶段:疏通引导、领悟与修正错误观念阶段(第3、4、5、次咨询);   第一阶段:第1-2次咨询,咨询关系建立与评估诊断阶段   第一,二次咨询(2012年10月26日2012年11月2日)   (1)咨询任务:建立咨询关系,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帮助求助者初步缓解不良情绪,自我变的较为开房,制定咨询方案。   (2)咨询方法: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求助者的资料;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定,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通过倾听、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设身处地的理解(共情),真诚相待(坦诚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咨询过程:首先,咨询师向来访者作自我介绍,来访者填写咨询记录表,接着,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保密原则。在咨询开始的时候,热情相待、充分尊重求助者,认真倾听,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充分尊重来访者,适当采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再通过理解、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来访者的信任,完成SCL-90、SDS、SAS测验;约定下一次会谈。   (来访者简称"求",咨询师简称"咨",以下皆同)   咨:您好,我是黄老师……你希望我在哪些方面为你提供帮助呢?   来:呃……,我想跟老师您谈谈,但是我要求我们的谈话是绝对保密的,我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说出去过的。   咨:放心,现在这里只要我们两个,事后我也不会说出去,这是我们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   来:老师,我很郁闷,我的同学都渐渐有意的避开我,不与交往,让我感觉在大学里很孤单很焦虑,该怎么办呢?(说话不是很流利,吞吐,身体有点颤抖)   咨:不要急,放松下,把衣服扣子打开,脱掉鞋子,躺在这椅子闭上眼睛深呼吸,平复下你的情绪,再慢慢向我倾诉。   来:嗯。   两分钟后(来访者没有那么紧张)   咨:那你自己有没发现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同学都渐渐远离你的呢?   来:我自己认为是自从我与宿舍长发生摩擦打架事件后,同学们就开始远离我了,很多时候觉得他们都是有意避开我,让我很难过,很焦虑,也因为这个打架事件,班委否决了我竞争国家励志奖学金,而宿舍长却有去竞争助学金的资格,我认为他们都觉得这次打架全是我的错,我对我的学习付出很大,得来这样的结果,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对我的班委更加失去信心,让我心灰意冷。   咨:听起来你这段时间确实很痛苦。在现实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有情绪低落、烦闷焦虑,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也有过,那种感觉确实不好受。你这种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了呢?   来:半年了。   咨:对于你所提的问题,我这里并无确定的答案,咨询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你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咨询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你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你成长的气氛。   ……   咨询小结:来访者第一次完整地讲述了自己的痛苦经历充分宣泄了不良情绪,讲完之后自己感觉轻松多了;咨询师与来访者初步建立了咨询关系;详细了解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现状,确定了咨询的主题,并完成了心理测试。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时间:第三、四次咨询(2012年11月9日、2012年11月16日)   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咨询师进一步认识来访者不良的认知模式,让来访者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过程:第三次咨询   支持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使他能更好地解决目前甚至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黄某因为与宿舍长的摩擦打架事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不协调,首先向其介绍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等相关知识,并引导来访者分析自己的情况,分析自己的认知机制,找出认知过程中的不合理信念,从而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同学的渐渐远离是大多数原因大家都在忙协会社团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打架事情而认定是你的错而渐渐远离自己,大学中,每个人都参加社团协会,加上前段时间期末考试将要来临,大家都忙着备考,忙碌起来,就少联系自己了,多少有点淡忘自己,之所以会出现后面的焦虑,郁闷,则是一种不良的自我心理的作用和自我的认知的偏差,加上家庭背景的负性事件的阴影造成了黄某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产生泛化,导致对同学都产生了抑郁悲观。通过论证和引导,使来访者领悟了自我认知的偏差,个人应学会积极自我关注,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远离淡漠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糟糕,朋友不是在嘴巴上的,而是放在心里的,不需要很经常的联系,自己应该学会自我释怀。   结束后,来访者承认他认知的偏差,能较好地领悟自己的问题存在,表示努力改变自己的曾经的认知,自我开始变得较为协调。   ……   咨:我们经过一段时间交流,你自我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你要重新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按照新的认识来调整自己和适应生活。   来:是的。   咨:在我们这段时间的交流,我体会到你有了新"自我"的价值,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要继续保持下去。   来:嗯,以前的不理解和困惑,我已经逐渐放弃了,开始朦胧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我开始放弃旧的自我形象。我也主动和以前的同学打招呼,并向他们微笑,也得到了他们的回应。   ……   咨询小结:来访者开始深化对自我的探索,而不是忙于抵御这些消极的体验对自己的影响。,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四次咨询   (1)咨询任务:成长的萌动。   (2)咨询方法 人际支持   (3)咨询过程:在纠正了人际认知偏差后,提供了人际支持疗法,邀请了黄某参加了人际扩交活动,将黄某新认识的人际认知应用到新的朋友上,新方法得到了实践,让我某更加信任自己,对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适应。   咨询小结: 来访者愿意参加人际支持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表示更加信任自己,开始了成长的萌动。   9.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对自己重树信心,在人际方面敢于迈出第一步,心情较开朗,学会了微笑。   (二)来访者同学的评估:学会主动打招呼,懂得为同学着想,以礼待人。   (三)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SCL-90, 总分158分,明显下降。强迫症状因子1.8,抑郁因子2.0,焦虑因子2.0,敌对因子1.8,各因子分分别是参照中国常模,各因子分均  SDS量表:粗分31分,标准分40分,据中国常模结果,提示没有临床意义上的抑郁。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 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 罗杰斯.来访者中心法.


相关内容

  • 基于认知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咨询案例报告
  • 基于认知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咨询员主要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针对一例被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的男大学生进行咨询.通过咨询,来访者症状明显缓解,人际关系改善,对自己接纳程度提高,认知方式改良.这一案例咨询成功表明,当事人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针对大学生社交焦虑障 ...

  •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单位:武汉行友广告有限公司 [摘要]求助者张某,女,18 岁,大 ...

  • 强迫症案例分析
  •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强迫症案例分析 姓 名:韩玉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河北省唐山市 所在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惠泽心理咨询中心 强迫症案例分析 河北省唐山市惠泽心理咨询中心韩玉 1.求助者一般材料 ...

  •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1
  • 案例问答答题技巧 基本思路:理资料.找症状.下诊断.究原因.选测验.定目标. 评效果.提转介. 一.理资料 ● 一般资料.成长史资料.目前状态资料.主诉及心理测量结果. ● 根据临床资料整理内容,缺什么就收集什么,什么不齐补什么. (一)一般状况资料 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 ...

  • 回避型人格案例分析
  • 回避型人格案例分析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 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 心理自卑, 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于是,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 灵,不与他人作亲密的接触,唯求自安.值得注意的是,渴望一种有 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回避人世并非一种病态,相反,真正具有回避型 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 ...

  • 交流障碍心理辅导案例
  • 交流障碍心理辅导案例 太和二中 王雅君 案例介绍:开学刚一周,就有三个老师向我反映说我班有一个学生挺特殊,语文课上,老师叫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到周瑶同学的时候,她不发言,也不起立,也不与老师说话,也没有目光交流.美术课和音乐课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拒不起立,也不出声,不与老师交流. ...

  • 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
  • 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是在论文指导教师 卫丽军 副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无抄袭剽窃现象,愿意承担因抄袭剽窃带来的一切后果. 学生签名:杨朋 日期:2016年04月29日 目 录 摘要 ...

  •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分析学习资料(很全)
  • 一.心理学区分心理正常与不正常的三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掌握: 1.只要存在其中一条,即可作出"异常"的判断,心里异常时主要为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生理心里障碍.癔症.人 ...

  • 中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
  • 中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 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轩.我见到他时,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身上背着书包,嘴里还吸着烟.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当我喊他的名字时,先是一愣,后急忙扔掉香烟,站在那呆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