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防蹈国际贸易旧辙

  【摘要】从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制造”以其质优价廉的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攻城掠地,深入世界千家万户。我国的出口提高了发达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这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诱惑使世界各国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与此同时,广东居民却乘天时地利开始热衷去香港打酱油,内地有钱人转战千里到欧美去扫货,低端消费群则通过海淘、水客满足对国外产品的刚性需求。为什么中国制造可以征服外国人,而国人用脚投票弃之?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防蹈国际贸易旧辙的建议,让辛勤的中国劳动者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把劳动转化为GDP、外汇储备数字,并承担环境污染的代价。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经济,打酱油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出口这个发动机引擎的牵引下风驰电掣、跳跃式发展。2012年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发展到3.87亿美元,增长186倍,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689.8亿元(1473亿美元)发展到51.93万亿元(8.25万亿美元),增长90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从1994年汇率改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由逆差转为盈余,此后一直保持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金融危机后,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经济、外汇储备仍保持较高增长,2012年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31万亿美元,手中握有1.2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政府却没钱可花关门、奥巴马取消了亚洲访问和OPEC峰会,有网友调侃美国政府关门是献给中国国庆最好的礼物,新华网英文版评论《美国的失败将造就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引得外媒热议中国是否有取代美国、打造“去美国化”的一种新世界秩序的意图。   物质决定精神,我国以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姿态开启了对外开放,已经发展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巨人,并向世界输入孔子学院,无疑源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发展这个硬道理,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攻城掠地,深入世界千家万户。美国记者莎拉·邦乔妮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证明了“中国制造”已经深入美国家庭,欲罢不能。   根据新华网记者郭丽君2008年《世界离不开中国消费品》一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提高了发达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也拉低了全球通胀水平;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用数字说话,过去十年中国的出口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使美国GDP增长提高0.7%,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这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诱惑使美国、使世界各国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而“中国制造”在征服世界的同时,广东居民却乘天时地利开始热衷去香港打酱油,虽然打酱油只是人们对出国购物成本高、不经济的讥讽,但“酱油”品类繁多,从普通的日常用品天然海盐到被称为SASA狂人疯狂购买的名牌化妆品、广州白领追捧的服装、名牌波鞋等;而且“酱油”不限于有形的物质产品,还有生活的享受与健身——参加香港艺术节、去香港观赏能与欧美同步的大片、到香港书店里欣赏一些内地见不到的杂志书籍,甚至到香港麦理浩径的优美景色中休闲散步——“用新鲜空气洗一洗肺,用绿色洗一洗眼。”同时,伴随着打酱油的普及与发展,内地有钱人打“酱油”也不限到香港,尤其是金融危机后,转战千里到欧美去扫货;终因国内消费不足的百姓对外国产品、甚至出口到外国的“中国制造”产品趋之若鹜,海淘、水客成为国内低端消费者购买国外产品的主渠道。   海淘,是海外淘宝——通过互联网境外购物的简称。打开互联网,搜索海淘,海淘网、海淘城、海淘店、海淘之家、海淘论坛、海淘教程、海淘攻略… …,目不暇接,可见海淘之火爆。   “水客”根据海关的的定义,是指受走私团伙雇用,以赚取“带工费”为目的,把涉税货物或禁止、限制进出境的物品化整为零,携带、运输进出境的人员。据《疯狂的水客》报道,深港水客疯狂到内地军团平均每天有一两万人在活动。为了打击“水客”走私,广东省2012年逮捕水客964人,判刑906人。   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为什么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却不能征服内需不足的中国消费者?而让中国消费者费尽周折出国打酱油,甚至催生了冒着坐牢风险以“带酱油”为职业的“水客”?现在国家大力促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能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打外国酱油的需要进而解决出国“打酱油”和“水客”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酱油”市场以及“酱油”国际贸易分析,提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议。   二、国内外中国制造“酱油”分析   1.中国制造“酱油”质量   无论国外消费者、采购商,还是国内外官方,高度认可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酱油”的质量。一个家里有不少“中国制造”的美国人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她买东西首先看质量和安全性,其次才是价格;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的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谦虚地表示中国绝大部分出口企业可以经受住“质量门”的考验;记者采访的荷兰、日本、巴西采购商一致评价中国产品质量达到了严格要求;进而引用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一份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中国输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超过美国、欧洲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   虽然出口的中国制造“酱油”质量上乘,甚至超过欧美,但国内市场上的中国制造“酱油”却不能满足内需不足的国内消费者对质量的认可甚至对安全的基本要求,民以之为天的食品也相继被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侵入,大众受消费能力抑制的对国外产品需求首先从关乎下一代的奶粉迸发,从香港到新西兰,从美国到欧州,扫荡海外奶粉成为一道景观。要么通过海外亲友邮寄,要么亲自去香港购买,一些广东居民则发现了“带酱油”的商机,水客职业生机勃勃。随着海外购物需求的增长,提供海淘服务的商家如雨后春笋,遍布互联网,“宝”的范围也愈淘愈大,服装、化妆品、玩具,电子产品等都成了海淘的主要对象。   2.中国制造“酱油”价格   到国外“打酱油”不仅是买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更是一种经济选择。根据每月至少要到香港打一次酱油的小雯算账:在深圳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红富士苹果深圳已卖到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都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更奇怪的是这些“酱油”都是大陆产的。   在遥远的国外市场上也是如此,魏雅华在《1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一文(2010年11月18日新京报)中介绍:美国到处都有“九毛九超市”,有的小东西,0.99美元(按当时汇率6.64计算,0.99美元约合人民币6.58元)能买好几样,比如8包方便面(在中国这样的方便面一包要卖3元人民币),或三碗桶装的速食面(这样的速食面卖5元人民币一碗)……,而这些商品大多来自中国。“在美国买中国货,比在中国买中国货还便宜。”更不用说那些“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非常“酱油”们的价格了。   三、国内外“酱油”质量、价格差异的原因   1.质量差异原因   同是中国制造“酱油”为什么出口就优质,而在国内市场上不仅劣质甚至出现安全问题呢?有学者认为这是企业产品市场细分的正常现象,但当人们了解了国外市场价格,这种“市场解释”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而产品安全底线在国内屡屡被突破恐怕更无法用市场来解释。   国内外市场上中国制造的质量差异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国两制”的监管制度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出口到港澳的生猪由一个部门全程监管,而国内则是群龙治水、分段监管。管理标准也内外有别,比如供港澳猪的体、重要求:外形要好看,后臀要丰满,瘦肉率要高,体重必须在95—105公斤之间,而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在深圳被当做供港优质猪肉出售。而且出口猪吃进口鱼粉、住别墅、喝矿泉、练健身、耍玩具、有鞋穿,猪的食品安全都超过了国内大众的待遇。因此内地也就有了众多的“蒙牛”式企业,牛奶在国内出了三聚氰胺问题,马上对香港媒体宣称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酱油”同是“中国制造”,但为出口制造和为国民制造,质量就有了高低之分,安全更是天壤之别。   2.价格差异原因   国际贸易管制措施是中国制造的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异原因之一。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就一直坚持奖出限入政策。从进出口经营管制来说,我国出口企业众多,是民营企业集中之领域;进口企业少,就是国营的所谓进出口公司也基本上只出不进(只允许以进养出贸易进口,且有严格的审批);而在关税措施方面体现在进口关税高,而出口很多产品不但不收税,还实行退税政策。同时,海关为了维持国内外市场扭曲的价格差异,提高出国打酱油的关税和通过法律提高打击水客的力度。前者如限制携带、邮寄免费数量和免征税额(2010年9月1日起海关总署将邮递进境物品免征税额从400元——从澳台地区购买、500元——从其它国家和地区购买降至人民币50元;并直接对入境奶粉限制,将免税数量由原来的25千克降为1.8千克)和提高进口关税(一部在国外4000多元买来的iPad,按5000元全额征收1000元税收,即使商务部最初表态此举有违公平、同时20%的税率高,最后以“支持海关依法履行职责,并支持海关对公众关注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收场);后者如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加大了打击“水客”的力度,香港一女“水客”若按此新法,定罪后面临4000万至2亿元罚金,据南方都市报2013-08-21报道,海关和公安又在《政策酝酿收紧打击“水客”,因走私被判刑、抗法等三类旅客将被限制签注》。   当然,这些国际贸易措施还不足以解释某些中国制造产品的国内外巨大差价,市场成本说可以解释但分析来源没有公开信息支持,作者无法获得一手资料,此文不作分析。   四、发展垮境电子商务的建议   无论是世界工厂制造监管的“一国两制”,还是国际贸易环节的“奖出限入”,归根到底都是非市场经济规则,到国外打酱油是这种规则下消费者的市场选择。我国加入WTO,经过了15年的谈判曲折,龙永图总结谈判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和“开放市场”8个字,市场经济是基础,开放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互惠安排,可见市场经济在世界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性。我国改革开放也正是从“计划经济”的破产开始的,市场经济是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也曾开展大规模的外交活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然而无论市场经济为主还是为辅,无论是双轨制还是调节市场,本质上还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操纵市场的官场经济,经济发展以满足官场的政绩、升迁、政权合法性等需求为导向。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必然以GDP竞赛投资和生产,产品是否安全,投资与消费关系是否紧密,环境污染与否,都是GDP的牺牲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必然按外国人的需求投资和生产,国内产品质量、安全、价格,说到底就是国内消费者成为出口导向的牺牲品;以外汇积累为目标的重商主义经济,必须导致一、劳动分配减少、内需不足;二、国内货币超发平衡外汇储备、通货膨胀。尽管国内通货膨胀多少有争议,官场数字与百姓感受不一致,虽然拉低了全球通胀水平,但国内CPI上升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GDP高速增长、出口大国、外汇储备大国地位的确立,出国打酱油、带酱油、海淘酱油的自发市场不断积蓄能量到最终爆发和水客的疯狂,为出口导向经济、奖出限入国际贸易政策敲响了警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同时国际采购向小批量发展,国际零售迅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以小额贸易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异军突起,被冀望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新华网记者孙彬从2013年7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会议上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出台政策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然而,由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等九部委隆重推出的却是《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据称将有力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此举,只是给予出口零售“全方位立体支持,是传统的以GDP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向零售外贸领域的延伸。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尤其是跨境零售商品,都是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酱油类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试想,在雾霾的笼罩下,低收入承受高物价,为产品质量而苦恼,为食品安全而担心,恐难有健康与幸福可言?纵使人人365X24小时就业,经济发展成果享受不足,经济发展的副产品消费有余,出国酱油受限制,GDP总额与增速、外汇储备的价值究竟何在?如果说改革之初,我们资本稀缺,出口导向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那么资本富裕了就有必要重新审视经济导向和国际贸易政策,到了消费者用脚投票——出国打酱油的时候,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转变就是当务之急。而在蓬勃发展的跨国电子商务领域,从满足大众的日常消费需要出发,应率先实行进出口平衡政策,防蹈奖出限入的国际贸易旧辙,避免出国打酱油者、甚至没有能力出国打酱油者的消费雪上加霜,让辛勤的中国劳动者能够公平地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而不是把劳动转化为GDP、外汇储备数字,同时承担环境污染的代价。   参考文献:   [1]黄晶晶《去香港打酱油》,南都周刊302期J,2009-03-27   [2]伊晓霞 任先博《去年906名水客被判刑》南方都市报N,2013年01月15日   [3]刘丽娜《中国制造进入美国千万家庭 低物价得以保持》新华网[EB/OL],2011年01月10日   [4]苑航《跨国采购商: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质量万里行J,2007年第09期   [5]钱杰《去香港打酱油》,中国证券报N,2010-11-03   [6]何海宁《食品安全,为何也一国两制?》,南方周末N,2011-04-08   [7]周照《供港澳优质猪肉明年广州上市》南方日报N,2007年06月28日   [8]吴涛《新刑法严堵“水客” 香港女子或将被罚2亿天价》,南方网[EB/OL],2011年11月16日   [9]《零售出口10月新政开路 跨境电商外贸迎来新增长点》,东方网[EB/OL],2013-10-04

  【摘要】从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制造”以其质优价廉的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攻城掠地,深入世界千家万户。我国的出口提高了发达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这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诱惑使世界各国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与此同时,广东居民却乘天时地利开始热衷去香港打酱油,内地有钱人转战千里到欧美去扫货,低端消费群则通过海淘、水客满足对国外产品的刚性需求。为什么中国制造可以征服外国人,而国人用脚投票弃之?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防蹈国际贸易旧辙的建议,让辛勤的中国劳动者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把劳动转化为GDP、外汇储备数字,并承担环境污染的代价。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经济,打酱油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出口这个发动机引擎的牵引下风驰电掣、跳跃式发展。2012年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发展到3.87亿美元,增长186倍,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689.8亿元(1473亿美元)发展到51.93万亿元(8.25万亿美元),增长90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从1994年汇率改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由逆差转为盈余,此后一直保持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金融危机后,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经济、外汇储备仍保持较高增长,2012年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31万亿美元,手中握有1.2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政府却没钱可花关门、奥巴马取消了亚洲访问和OPEC峰会,有网友调侃美国政府关门是献给中国国庆最好的礼物,新华网英文版评论《美国的失败将造就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引得外媒热议中国是否有取代美国、打造“去美国化”的一种新世界秩序的意图。   物质决定精神,我国以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姿态开启了对外开放,已经发展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巨人,并向世界输入孔子学院,无疑源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发展这个硬道理,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攻城掠地,深入世界千家万户。美国记者莎拉·邦乔妮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证明了“中国制造”已经深入美国家庭,欲罢不能。   根据新华网记者郭丽君2008年《世界离不开中国消费品》一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提高了发达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也拉低了全球通胀水平;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用数字说话,过去十年中国的出口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使美国GDP增长提高0.7%,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这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诱惑使美国、使世界各国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而“中国制造”在征服世界的同时,广东居民却乘天时地利开始热衷去香港打酱油,虽然打酱油只是人们对出国购物成本高、不经济的讥讽,但“酱油”品类繁多,从普通的日常用品天然海盐到被称为SASA狂人疯狂购买的名牌化妆品、广州白领追捧的服装、名牌波鞋等;而且“酱油”不限于有形的物质产品,还有生活的享受与健身——参加香港艺术节、去香港观赏能与欧美同步的大片、到香港书店里欣赏一些内地见不到的杂志书籍,甚至到香港麦理浩径的优美景色中休闲散步——“用新鲜空气洗一洗肺,用绿色洗一洗眼。”同时,伴随着打酱油的普及与发展,内地有钱人打“酱油”也不限到香港,尤其是金融危机后,转战千里到欧美去扫货;终因国内消费不足的百姓对外国产品、甚至出口到外国的“中国制造”产品趋之若鹜,海淘、水客成为国内低端消费者购买国外产品的主渠道。   海淘,是海外淘宝——通过互联网境外购物的简称。打开互联网,搜索海淘,海淘网、海淘城、海淘店、海淘之家、海淘论坛、海淘教程、海淘攻略… …,目不暇接,可见海淘之火爆。   “水客”根据海关的的定义,是指受走私团伙雇用,以赚取“带工费”为目的,把涉税货物或禁止、限制进出境的物品化整为零,携带、运输进出境的人员。据《疯狂的水客》报道,深港水客疯狂到内地军团平均每天有一两万人在活动。为了打击“水客”走私,广东省2012年逮捕水客964人,判刑906人。   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为什么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却不能征服内需不足的中国消费者?而让中国消费者费尽周折出国打酱油,甚至催生了冒着坐牢风险以“带酱油”为职业的“水客”?现在国家大力促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能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打外国酱油的需要进而解决出国“打酱油”和“水客”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酱油”市场以及“酱油”国际贸易分析,提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议。   二、国内外中国制造“酱油”分析   1.中国制造“酱油”质量   无论国外消费者、采购商,还是国内外官方,高度认可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酱油”的质量。一个家里有不少“中国制造”的美国人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她买东西首先看质量和安全性,其次才是价格;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的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谦虚地表示中国绝大部分出口企业可以经受住“质量门”的考验;记者采访的荷兰、日本、巴西采购商一致评价中国产品质量达到了严格要求;进而引用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一份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中国输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超过美国、欧洲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   虽然出口的中国制造“酱油”质量上乘,甚至超过欧美,但国内市场上的中国制造“酱油”却不能满足内需不足的国内消费者对质量的认可甚至对安全的基本要求,民以之为天的食品也相继被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侵入,大众受消费能力抑制的对国外产品需求首先从关乎下一代的奶粉迸发,从香港到新西兰,从美国到欧州,扫荡海外奶粉成为一道景观。要么通过海外亲友邮寄,要么亲自去香港购买,一些广东居民则发现了“带酱油”的商机,水客职业生机勃勃。随着海外购物需求的增长,提供海淘服务的商家如雨后春笋,遍布互联网,“宝”的范围也愈淘愈大,服装、化妆品、玩具,电子产品等都成了海淘的主要对象。   2.中国制造“酱油”价格   到国外“打酱油”不仅是买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更是一种经济选择。根据每月至少要到香港打一次酱油的小雯算账:在深圳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红富士苹果深圳已卖到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都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更奇怪的是这些“酱油”都是大陆产的。   在遥远的国外市场上也是如此,魏雅华在《1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一文(2010年11月18日新京报)中介绍:美国到处都有“九毛九超市”,有的小东西,0.99美元(按当时汇率6.64计算,0.99美元约合人民币6.58元)能买好几样,比如8包方便面(在中国这样的方便面一包要卖3元人民币),或三碗桶装的速食面(这样的速食面卖5元人民币一碗)……,而这些商品大多来自中国。“在美国买中国货,比在中国买中国货还便宜。”更不用说那些“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非常“酱油”们的价格了。   三、国内外“酱油”质量、价格差异的原因   1.质量差异原因   同是中国制造“酱油”为什么出口就优质,而在国内市场上不仅劣质甚至出现安全问题呢?有学者认为这是企业产品市场细分的正常现象,但当人们了解了国外市场价格,这种“市场解释”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而产品安全底线在国内屡屡被突破恐怕更无法用市场来解释。   国内外市场上中国制造的质量差异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国两制”的监管制度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出口到港澳的生猪由一个部门全程监管,而国内则是群龙治水、分段监管。管理标准也内外有别,比如供港澳猪的体、重要求:外形要好看,后臀要丰满,瘦肉率要高,体重必须在95—105公斤之间,而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在深圳被当做供港优质猪肉出售。而且出口猪吃进口鱼粉、住别墅、喝矿泉、练健身、耍玩具、有鞋穿,猪的食品安全都超过了国内大众的待遇。因此内地也就有了众多的“蒙牛”式企业,牛奶在国内出了三聚氰胺问题,马上对香港媒体宣称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酱油”同是“中国制造”,但为出口制造和为国民制造,质量就有了高低之分,安全更是天壤之别。   2.价格差异原因   国际贸易管制措施是中国制造的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异原因之一。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就一直坚持奖出限入政策。从进出口经营管制来说,我国出口企业众多,是民营企业集中之领域;进口企业少,就是国营的所谓进出口公司也基本上只出不进(只允许以进养出贸易进口,且有严格的审批);而在关税措施方面体现在进口关税高,而出口很多产品不但不收税,还实行退税政策。同时,海关为了维持国内外市场扭曲的价格差异,提高出国打酱油的关税和通过法律提高打击水客的力度。前者如限制携带、邮寄免费数量和免征税额(2010年9月1日起海关总署将邮递进境物品免征税额从400元——从澳台地区购买、500元——从其它国家和地区购买降至人民币50元;并直接对入境奶粉限制,将免税数量由原来的25千克降为1.8千克)和提高进口关税(一部在国外4000多元买来的iPad,按5000元全额征收1000元税收,即使商务部最初表态此举有违公平、同时20%的税率高,最后以“支持海关依法履行职责,并支持海关对公众关注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收场);后者如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加大了打击“水客”的力度,香港一女“水客”若按此新法,定罪后面临4000万至2亿元罚金,据南方都市报2013-08-21报道,海关和公安又在《政策酝酿收紧打击“水客”,因走私被判刑、抗法等三类旅客将被限制签注》。   当然,这些国际贸易措施还不足以解释某些中国制造产品的国内外巨大差价,市场成本说可以解释但分析来源没有公开信息支持,作者无法获得一手资料,此文不作分析。   四、发展垮境电子商务的建议   无论是世界工厂制造监管的“一国两制”,还是国际贸易环节的“奖出限入”,归根到底都是非市场经济规则,到国外打酱油是这种规则下消费者的市场选择。我国加入WTO,经过了15年的谈判曲折,龙永图总结谈判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和“开放市场”8个字,市场经济是基础,开放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互惠安排,可见市场经济在世界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性。我国改革开放也正是从“计划经济”的破产开始的,市场经济是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也曾开展大规模的外交活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然而无论市场经济为主还是为辅,无论是双轨制还是调节市场,本质上还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操纵市场的官场经济,经济发展以满足官场的政绩、升迁、政权合法性等需求为导向。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必然以GDP竞赛投资和生产,产品是否安全,投资与消费关系是否紧密,环境污染与否,都是GDP的牺牲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必然按外国人的需求投资和生产,国内产品质量、安全、价格,说到底就是国内消费者成为出口导向的牺牲品;以外汇积累为目标的重商主义经济,必须导致一、劳动分配减少、内需不足;二、国内货币超发平衡外汇储备、通货膨胀。尽管国内通货膨胀多少有争议,官场数字与百姓感受不一致,虽然拉低了全球通胀水平,但国内CPI上升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GDP高速增长、出口大国、外汇储备大国地位的确立,出国打酱油、带酱油、海淘酱油的自发市场不断积蓄能量到最终爆发和水客的疯狂,为出口导向经济、奖出限入国际贸易政策敲响了警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同时国际采购向小批量发展,国际零售迅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以小额贸易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异军突起,被冀望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新华网记者孙彬从2013年7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会议上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出台政策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然而,由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等九部委隆重推出的却是《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据称将有力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此举,只是给予出口零售“全方位立体支持,是传统的以GDP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向零售外贸领域的延伸。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尤其是跨境零售商品,都是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酱油类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试想,在雾霾的笼罩下,低收入承受高物价,为产品质量而苦恼,为食品安全而担心,恐难有健康与幸福可言?纵使人人365X24小时就业,经济发展成果享受不足,经济发展的副产品消费有余,出国酱油受限制,GDP总额与增速、外汇储备的价值究竟何在?如果说改革之初,我们资本稀缺,出口导向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那么资本富裕了就有必要重新审视经济导向和国际贸易政策,到了消费者用脚投票——出国打酱油的时候,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转变就是当务之急。而在蓬勃发展的跨国电子商务领域,从满足大众的日常消费需要出发,应率先实行进出口平衡政策,防蹈奖出限入的国际贸易旧辙,避免出国打酱油者、甚至没有能力出国打酱油者的消费雪上加霜,让辛勤的中国劳动者能够公平地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而不是把劳动转化为GDP、外汇储备数字,同时承担环境污染的代价。   参考文献:   [1]黄晶晶《去香港打酱油》,南都周刊302期J,2009-03-27   [2]伊晓霞 任先博《去年906名水客被判刑》南方都市报N,2013年01月15日   [3]刘丽娜《中国制造进入美国千万家庭 低物价得以保持》新华网[EB/OL],2011年01月10日   [4]苑航《跨国采购商: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质量万里行J,2007年第09期   [5]钱杰《去香港打酱油》,中国证券报N,2010-11-03   [6]何海宁《食品安全,为何也一国两制?》,南方周末N,2011-04-08   [7]周照《供港澳优质猪肉明年广州上市》南方日报N,2007年06月28日   [8]吴涛《新刑法严堵“水客” 香港女子或将被罚2亿天价》,南方网[EB/OL],2011年11月16日   [9]《零售出口10月新政开路 跨境电商外贸迎来新增长点》,东方网[EB/OL],2013-10-04


相关内容

  •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
  •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 庞 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物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的适应性也成为跨境电商运营的瓶颈.目前,服务于跨境电商运作的国际物流出口模式包括邮政快递(中国).国际快递.海外仓(边境 ...

  • 广州跨境电商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广州) 调查小组组长:张丽青 学号:[1**********]2 执 笔 者:许艳欢 学号:[1**********]3 调查小组成员:冯超群 学号:[1**********]4 摘要 随着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跨境电商已经站到了资 ...

  • 金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 金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浙江金义都市新区管委会 二〇一三年九月 目 录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 1 (一)是金华实现"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的重要抓手 ............. 1 (二)是金义都市新区实现田 ...

  • 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 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天津市商务委 建设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是我市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举措,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更好地发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 ...

  • 跨境电子商务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第2014年第9期(总第453期) 商业经济SHANGYEJINGJI No.9,2014TotalNo.453 [文章编号]1009-6043(2014)09-0055-04 跨境电子商务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张建芹1,蒋凤娟2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苏州职业大学 ...

  • 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实证研究
  • 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实证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是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境贸易带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国际市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对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中小企业选择跨境电商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 ...

  • 一文看懂12个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
  • 一文看懂12个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 作者: 第一物流网 来源: 第一物流网 自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运营半年多以来,为进一步推广其"六体系两平台"模式,国务院于2016年1月15日,印发<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以下简称&l ...

  • 高职国贸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探析
  •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实施,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国贸专业应在"校行企"共同推进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师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 ...

  • 吉林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 摘 要 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6+1"供应链更加扁平化,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角色被弱化甚至替代.而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捷的速度进入国内外市场,获得与大企业同样的市场竞争机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由此提出相应发 ...

  • 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 2015年 第8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电子商务 第37卷 总第254期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5.08.029 □ 杜莉杰,尹春华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