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条形图版切牌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题目:关于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与思考

所在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指导教师:切排

作者:魏渊博 张 辉 蒋永杰 赵凌飞 母轲宇

兰州大学

2014年10月7号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由此带来的价值多元、信仰多元,从而也使大学生的信仰也日益多样化。一直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宗教信仰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形式的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得出关于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宗教的认知状况。此次调查表明,少数民族信教存在民族性,复杂性,虔诚程度差异性等特点。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这种宗教信仰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国内外的环境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民族传统和家庭自身因素等,需要引起关注。研究表明,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当下宗教信仰状况,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信仰观的教育,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等。

关键词:兰州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研究

伴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价值观的猛烈冲撞,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这种影响和冲击在高校大学生的身上则体现得更加明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我国信教人数有一亿多。西北地区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宗教是西部少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系----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华、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体,对于少数民族社会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1]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少数民族的未来望所在,是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传递、批判、创新中最为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兰州地区又有着西北地区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之一,因此,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以及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此次研究,结合兰州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期望为兰州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建议和理论依据。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王存河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为了更好地掌握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从2014年5月 15日至7月15日,我们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兰州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思考调查分析。本次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34份,问卷回收率89%,其中有效问卷492份,有效问卷率82%。此次调查涉及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土族、东乡族等。这次抽样调查是在兰州地区进行,调查范围较为广泛,以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按照兰州地区高校状况,选取了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数据统计未完成,此次论文数据不包含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外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这五所高校,前四所分别发放问卷各100份,西北民族大学发放200份。调查对象为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过程科学,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 人间的力量的形

[2]式”。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 能够大致地反映出那个民族的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发展。宗教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其信仰群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是否信仰宗教的比例,见图1。

1

我们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高百分比的信教比,是由家庭,社会和民族这三个方面所造成的。此外,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造成了人们的信仰危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真空,对于全体大学生亦是如此。正是信仰真空的存在,便为宗教信仰的确立提供了条件。但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少数民族中,不信仰宗教或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大有人在,在问卷中,也出现了个别被调上表的统计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宗教的影响较大,认为自己信仰宗教者,占到所有统计的有效问卷总数的69%。在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外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分别占到本院校被统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的75%、84.3%、83.3%和52%。其中,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外语[2]P666-6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学院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教比例明显高于总体信仰百分比69%,而在西北民族大学,这一比例却只占到了52%,我们分析,这是由于西北民族大学中少数民族成分相比其他高校复杂,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原因。在问卷中,出现了回族大学生不信教的情况,打破了过去全员信教的普遍性。查者涂改选项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仰与不信仰之间的认定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而是处于两者之中。上述统计分析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2 、信仰(不信仰)宗教的原因,见图2图3。

2

3

上表统计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原因是要承袭本民族文化传统,这一比例达到了42.4%,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其次受家庭影响的占到了23%,受朋友或传教士影响的所占百分比很少。从数据中可以直接看出,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家庭对信教者的影响巨大,从小他们就接受了本民族和所在地的宗教文化的熏染,在加上家人的教育灌输,他们的宗教信仰就此确立。对于其中的深层原因,我们认为,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东南地区的收入差距逐步增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于学习、经济、人际关系、生活、就业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信仰问题、价值问题多元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西部的宗教活动,宗教文化,宗教场所,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情况下,也对他们在焦虑,茫然,疑惑增多时给予了很大的吸引力,由于少数民族这一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比汉族大学

生收到更多的宗教文化的渲染,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便可能会把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有学者认为,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民族和家庭环境这两个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因素。[3]

3、获得宗教知识的途径,见图4。

4

从上表统计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宗教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家庭教育,这一比例达到了44.75%,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其次,通过周围人讲解和阅读书籍这两项的比例上也较高分别占到了24.5%和19.75%。在这四个选项中,家庭教育和周围人的讲解,都是主动性相对缺少的获取宗教知识,而阅读书籍这一方式占到了五分之一,说明大学生对宗教知识的求知欲并不是很强。有学者认为在问卷中,我们发现,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宗教知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回族和维吾尔族较为突出,这也反映出在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确立宗教信仰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突出的。对于宗教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了解的方法和途径不太一致。总体而言,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据首位。在宗教气氛浓厚、宗教意识较强的如回族、维吾尔 族、东乡族、藏族等民族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4]

4、 是否参加宗教活动,见图5。

5

从上表统计表明: 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比例为33.4%,只占到了三成,比[3] 杨晓慧《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德育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2月第12期总第138期。

[4] 王文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报告》 2007年第5期 笨18卷 总第82期

较少,而有时会参加这一项的比例最高为42.4%,没有参加的比例为24.2%。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是大学生宗教信仰践行的组成之一,从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信教者的宗教信仰的坚定虔诚与否。在整个调查中,有宗教信仰的为69%,但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只有33.4%。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大多数时间身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参加宗教活动;另一方面,反映了传 统的寺院教育吸引力减弱,作用力下降。

5、 对自我宗教信仰的定位,见图6.

6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很看到较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定位为理性信仰,人数比例占81.7%;而将其定位在盲目信仰、从众心理及其他的分别占0.2%、11.3%和4.9%。由此可看出,多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定位在理性信仰上。

(二)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

1 、对大学生信教的态度,见图7。

图7

从上表统计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生信教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认为大学生信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社会风尚,这一项的比例最高为61%。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提倡像善良诚信这些有利于社会风气纯净的道德品格,通过这样的方式,社会的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信教者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态度,宗教以此来寻求整个社会群体的认同。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宗教有助于社会,说明宗教的世俗伦理等的倡导已被接受,宗教的社会,心理功能得到了这一群体

的认同。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宗教对于个人来说,它所宣扬的爱的理论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众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比如说基督教要求爱邻居如爱自己,佛教力倡普渡众生,伊斯兰教追求“至仁至慈”,这些理论对大学生相当有吸引力。其次,信教与否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这一项占到了24%,认为宗教信仰是自己的私事,对社会没什么影响。这另有5.8%的大学生认为会造成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信仰宗教能够使人有所寄托,具有治疗心理创伤的功效,可以引导人向善,维持社会稳定等,但宗教也会有影响科学发展,形成与科学创新的对峙,阻碍科学进步等消极作用。

2、对未来宗教的发展的看法,见图8。

8

上表的统计显示:认为宗教在原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的占到了34.67%,认为宗教将发生变革,以新的形式发展的占到了36.4%,认为未来宗教的发展有衰落的占到了20.1%。认为宗教有较大发展的,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功利性所致,越来越多的人追逐于名利,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宗教的心理精神功能开始凸现出来,宗教信仰可以成为人的精神支柱,给人以方向和力量。认为宗教将发生变革,并继续发展的,则是认为现在宗教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符合现代社会。“宗教作为一 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 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 远。”[5]

3、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本质的看法,见图9。

图9

[5]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P371

4、

上述结果显示:在诸多关于宗教的界定中,我国学者吕大吉认为:“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6]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的,占

49%,认为宗教是人的精神支柱的,占到了43.6%,认为宗教是愚昧迷信的占到了3.7%。宗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认为宗教是人的精神支柱的,四成有余,他们将宗教的功能视为宗教本身,并未看到宗教的本质,另有3.7%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愚昧迷信,但迷信和宗教是不能等同的。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共同一致的崇拜对象,既定的宗旨、规定和仪式,但迷信不是。上述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宗教的本质,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4、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体验,见图10。

图10

上表的统计表明:我们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体验,目的在于了解他们信仰宗教的心理感受, 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信仰宗教的原因。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对宗教抱有敬畏感的占到了62.6%,其次是抱有神秘感,占到了24.7%,抱有依赖感的为8%,抱有罪恶感和其他感觉得分别为0.25%和6.5%。宗教最早起源于对超自然的崇拜,而今已逐渐演化成具有心理,社会功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宗教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包含着宗教思想和宗教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宗教心理是基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 仰而在情绪上表现出来的对神灵的神秘[6] 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感、依赖感、敬畏感和发自内心的服从等感情。大学生对宗教的敬畏感和神秘感,符合普通人的宗教感受,一方面,他们想要接近宗教,了解宗教,但另一方面,宗教的一些超自然的东西也使他们心理上对宗教有了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同时,有少部分人对宗教抱有了依赖感,这或许是宗教在日常生活中,在他们面临一些选择时,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帮助。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和认识,有着自身特点。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些特点,正确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和认知状况,对于今后更好地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分析和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及影响,积极推动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大有益处。

(一) 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表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民族性。

通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传统民族宗教的影响,信仰宗教者占大多数,比例高达69%。尤其是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信仰宗教的比例偏高,这些民族基本上全民信教的背景也决定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信教比例高的情况。与此同时,从地域上看,信仰人数及比例,西北诸省区高于其他省份,民族聚居区高于民族散居区,农 牧区高于城镇区,这一特点也符合我国整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二)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不甚明了。

在进行关于宗教本质的调查时,只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给出了相对正确的回答,在我们进行个案访谈时,有些同学甚至对什么是宗教都不知道。对宗教知识的获取仅仅是靠道听途说或者家庭的熏陶而来,对所信仰宗教的文化内涵不甚了解,甚至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宗教知识。由此看来,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清晰地认识。 调查显示,有6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生信教的人表示赞同,有43.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人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对于宗教缺乏科学理性的批判态度,在心理与行为上趋于认同的状态,呈现出宗教暧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仍然有它继续存在的理由,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宗教的本质是唯心的,其根本目的也不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相违背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三)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虔诚程度差异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确立是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是要承袭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受家庭影响的,占到了65.4%,宗教信仰的确立发生在他们的人生早期,随着他们慢慢进入大学,进入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便会发生一些改变。一方面是先前所有的宗教文化氛围的缺失,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下各种观念对原有宗教信仰的澎击,在这两方面下,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便出现信仰的两种趋势:淡化与强化并存。

在我们进行实地个案访谈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例子。西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某某曾说,她身边的一些穆斯林大学生,以伊斯兰教义来说,就有穿着不得体的;兰州大学大二学生丁某说,在他身边,有一些穆斯林背弃伊斯兰,抽烟喝酒。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慢慢淡化乃至放弃自己的信仰,而另一些则在自己的生活中慢慢强化自己的信仰。以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虔诚程度呈现出巨大差异性。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如何,对于未来宗教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弘扬、社会政治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我们所做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方面有着本民族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宗教存在盲目的倾向。有些同学只是信仰宗教,却说不出为什么要信仰、信仰宗教的目的是什么。其次,对宗教文化知识的了解十分贫乏。有些同学对宗教知识的获取仅仅是靠通过家庭教育和周围人的讲解。最后,部分同学对宗教政策不甚了解,缺乏正确的宗教观。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相应地采取以下对策:

(一)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目前我国各大宗教之间基本上相互团结,宗教问题在各具体方面表现不一,但突出的是宗教内部教派之间的团结、境外宗教敌对势力的渗透、宗教封建特权的重新滋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并认识到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任何人不得强迫别人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宗教问题而发生过激行为,如散布宗教反动言论,激化宗教之间及宗教内部的矛盾,甚至充当境外反华势力的工具。学校要把“爱国爱教”、“国兴则民族兴”的深刻道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安心于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做贡献。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为我们认识教问题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高等院校是党和政府培养社会主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看待宗教信仰

和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国的宗教工作虽然取得了间距大成就,但任然还是存在不足。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现行宗教政策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及有关法规的学习,使他们在将来从事的工作中,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纵观当代大学校园,对于宗教课程的开设和有关宗教的讲座是少之又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宗教没有一个系统且清晰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不是很清晰和理性。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通过多种 途径来普及宗教知识,给大学生对其有个科学的认识。一方面,可以开设一些宗教课程,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和宗教信仰进行理性思索。另一方面,在校园开设宗教知识讲座。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在认清了宗教的本质后,才会不盲目的信教,同时能对自己的信仰作出理智的选择。

(三)以人为本,寻找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和价值实现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在其民族内高素质的群体,自尊心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学校可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展现自我的平台,如学生会,社团等。从而消除其对 教会的依赖和神灵的崇拜。高校对待大学生信教要注重人文关怀。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应该充分尊重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寻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信教者并不罕见,高校对其不能对其有偏见,应一视同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来搭建实现自我平台。建立和完善各种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远离宗教的重要途径。在校园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建设各种学生组织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充实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大学 生群体的交往需要。

(四)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

各大宗教都倡导人们积极向善,与人友好和睦,讲求和平与宽容等美德。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通过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来汲取其中的精华。所以,我们可以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设有关宗教文化的课程及专题讲座,加强宗教政策的引导和理论方面的学习,使他们了解宗教和宗教学知识,引他们正确看待传统宗教文化。而在我们的调查中,这是缺少的。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使他们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以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 加强宗教学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

宗教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我国却不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宗教信仰的国家,其中伊斯兰教、佛教在少数民族中影响很大。宗教已渗透

到这些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较高的研究队伍,这对我国的宗教事业,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王存河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P666-667,人民出版社,1995

[]3 杨晓慧《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德育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2月第12期总第138期。

[]4 王文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报告》2007年第5期 笨18卷 总第82期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P371

[]6 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注意图1和图8得出的数据

参考文献要规范!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题目:关于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与思考

所在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指导教师:切排

作者:魏渊博 张 辉 蒋永杰 赵凌飞 母轲宇

兰州大学

2014年10月7号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由此带来的价值多元、信仰多元,从而也使大学生的信仰也日益多样化。一直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宗教信仰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形式的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得出关于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宗教的认知状况。此次调查表明,少数民族信教存在民族性,复杂性,虔诚程度差异性等特点。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这种宗教信仰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国内外的环境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民族传统和家庭自身因素等,需要引起关注。研究表明,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当下宗教信仰状况,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信仰观的教育,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等。

关键词:兰州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研究

伴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价值观的猛烈冲撞,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这种影响和冲击在高校大学生的身上则体现得更加明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我国信教人数有一亿多。西北地区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宗教是西部少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系----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华、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体,对于少数民族社会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1]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少数民族的未来望所在,是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传递、批判、创新中最为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兰州地区又有着西北地区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之一,因此,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以及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此次研究,结合兰州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期望为兰州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建议和理论依据。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王存河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为了更好地掌握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从2014年5月 15日至7月15日,我们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兰州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思考调查分析。本次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34份,问卷回收率89%,其中有效问卷492份,有效问卷率82%。此次调查涉及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土族、东乡族等。这次抽样调查是在兰州地区进行,调查范围较为广泛,以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按照兰州地区高校状况,选取了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数据统计未完成,此次论文数据不包含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外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这五所高校,前四所分别发放问卷各100份,西北民族大学发放200份。调查对象为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过程科学,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 人间的力量的形

[2]式”。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 能够大致地反映出那个民族的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发展。宗教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其信仰群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是否信仰宗教的比例,见图1。

1

我们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高百分比的信教比,是由家庭,社会和民族这三个方面所造成的。此外,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造成了人们的信仰危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真空,对于全体大学生亦是如此。正是信仰真空的存在,便为宗教信仰的确立提供了条件。但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少数民族中,不信仰宗教或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大有人在,在问卷中,也出现了个别被调上表的统计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宗教的影响较大,认为自己信仰宗教者,占到所有统计的有效问卷总数的69%。在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外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分别占到本院校被统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的75%、84.3%、83.3%和52%。其中,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外语[2]P666-6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学院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教比例明显高于总体信仰百分比69%,而在西北民族大学,这一比例却只占到了52%,我们分析,这是由于西北民族大学中少数民族成分相比其他高校复杂,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原因。在问卷中,出现了回族大学生不信教的情况,打破了过去全员信教的普遍性。查者涂改选项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仰与不信仰之间的认定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而是处于两者之中。上述统计分析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2 、信仰(不信仰)宗教的原因,见图2图3。

2

3

上表统计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原因是要承袭本民族文化传统,这一比例达到了42.4%,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其次受家庭影响的占到了23%,受朋友或传教士影响的所占百分比很少。从数据中可以直接看出,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家庭对信教者的影响巨大,从小他们就接受了本民族和所在地的宗教文化的熏染,在加上家人的教育灌输,他们的宗教信仰就此确立。对于其中的深层原因,我们认为,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东南地区的收入差距逐步增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于学习、经济、人际关系、生活、就业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信仰问题、价值问题多元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西部的宗教活动,宗教文化,宗教场所,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情况下,也对他们在焦虑,茫然,疑惑增多时给予了很大的吸引力,由于少数民族这一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比汉族大学

生收到更多的宗教文化的渲染,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便可能会把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有学者认为,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民族和家庭环境这两个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因素。[3]

3、获得宗教知识的途径,见图4。

4

从上表统计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宗教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家庭教育,这一比例达到了44.75%,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其次,通过周围人讲解和阅读书籍这两项的比例上也较高分别占到了24.5%和19.75%。在这四个选项中,家庭教育和周围人的讲解,都是主动性相对缺少的获取宗教知识,而阅读书籍这一方式占到了五分之一,说明大学生对宗教知识的求知欲并不是很强。有学者认为在问卷中,我们发现,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宗教知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回族和维吾尔族较为突出,这也反映出在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确立宗教信仰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突出的。对于宗教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了解的方法和途径不太一致。总体而言,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据首位。在宗教气氛浓厚、宗教意识较强的如回族、维吾尔 族、东乡族、藏族等民族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4]

4、 是否参加宗教活动,见图5。

5

从上表统计表明: 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比例为33.4%,只占到了三成,比[3] 杨晓慧《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德育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2月第12期总第138期。

[4] 王文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报告》 2007年第5期 笨18卷 总第82期

较少,而有时会参加这一项的比例最高为42.4%,没有参加的比例为24.2%。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是大学生宗教信仰践行的组成之一,从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信教者的宗教信仰的坚定虔诚与否。在整个调查中,有宗教信仰的为69%,但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只有33.4%。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大多数时间身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参加宗教活动;另一方面,反映了传 统的寺院教育吸引力减弱,作用力下降。

5、 对自我宗教信仰的定位,见图6.

6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很看到较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定位为理性信仰,人数比例占81.7%;而将其定位在盲目信仰、从众心理及其他的分别占0.2%、11.3%和4.9%。由此可看出,多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定位在理性信仰上。

(二)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

1 、对大学生信教的态度,见图7。

图7

从上表统计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生信教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认为大学生信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社会风尚,这一项的比例最高为61%。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提倡像善良诚信这些有利于社会风气纯净的道德品格,通过这样的方式,社会的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信教者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态度,宗教以此来寻求整个社会群体的认同。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宗教有助于社会,说明宗教的世俗伦理等的倡导已被接受,宗教的社会,心理功能得到了这一群体

的认同。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宗教对于个人来说,它所宣扬的爱的理论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众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比如说基督教要求爱邻居如爱自己,佛教力倡普渡众生,伊斯兰教追求“至仁至慈”,这些理论对大学生相当有吸引力。其次,信教与否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这一项占到了24%,认为宗教信仰是自己的私事,对社会没什么影响。这另有5.8%的大学生认为会造成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信仰宗教能够使人有所寄托,具有治疗心理创伤的功效,可以引导人向善,维持社会稳定等,但宗教也会有影响科学发展,形成与科学创新的对峙,阻碍科学进步等消极作用。

2、对未来宗教的发展的看法,见图8。

8

上表的统计显示:认为宗教在原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的占到了34.67%,认为宗教将发生变革,以新的形式发展的占到了36.4%,认为未来宗教的发展有衰落的占到了20.1%。认为宗教有较大发展的,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功利性所致,越来越多的人追逐于名利,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宗教的心理精神功能开始凸现出来,宗教信仰可以成为人的精神支柱,给人以方向和力量。认为宗教将发生变革,并继续发展的,则是认为现在宗教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符合现代社会。“宗教作为一 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 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 远。”[5]

3、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本质的看法,见图9。

图9

[5]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P371

4、

上述结果显示:在诸多关于宗教的界定中,我国学者吕大吉认为:“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6]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的,占

49%,认为宗教是人的精神支柱的,占到了43.6%,认为宗教是愚昧迷信的占到了3.7%。宗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认为宗教是人的精神支柱的,四成有余,他们将宗教的功能视为宗教本身,并未看到宗教的本质,另有3.7%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愚昧迷信,但迷信和宗教是不能等同的。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共同一致的崇拜对象,既定的宗旨、规定和仪式,但迷信不是。上述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宗教的本质,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4、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体验,见图10。

图10

上表的统计表明:我们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体验,目的在于了解他们信仰宗教的心理感受, 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信仰宗教的原因。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对宗教抱有敬畏感的占到了62.6%,其次是抱有神秘感,占到了24.7%,抱有依赖感的为8%,抱有罪恶感和其他感觉得分别为0.25%和6.5%。宗教最早起源于对超自然的崇拜,而今已逐渐演化成具有心理,社会功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宗教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包含着宗教思想和宗教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宗教心理是基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 仰而在情绪上表现出来的对神灵的神秘[6] 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感、依赖感、敬畏感和发自内心的服从等感情。大学生对宗教的敬畏感和神秘感,符合普通人的宗教感受,一方面,他们想要接近宗教,了解宗教,但另一方面,宗教的一些超自然的东西也使他们心理上对宗教有了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同时,有少部分人对宗教抱有了依赖感,这或许是宗教在日常生活中,在他们面临一些选择时,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帮助。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和认识,有着自身特点。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些特点,正确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和认知状况,对于今后更好地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分析和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及影响,积极推动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大有益处。

(一) 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表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民族性。

通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传统民族宗教的影响,信仰宗教者占大多数,比例高达69%。尤其是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信仰宗教的比例偏高,这些民族基本上全民信教的背景也决定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信教比例高的情况。与此同时,从地域上看,信仰人数及比例,西北诸省区高于其他省份,民族聚居区高于民族散居区,农 牧区高于城镇区,这一特点也符合我国整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二)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不甚明了。

在进行关于宗教本质的调查时,只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给出了相对正确的回答,在我们进行个案访谈时,有些同学甚至对什么是宗教都不知道。对宗教知识的获取仅仅是靠道听途说或者家庭的熏陶而来,对所信仰宗教的文化内涵不甚了解,甚至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宗教知识。由此看来,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清晰地认识。 调查显示,有6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生信教的人表示赞同,有43.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人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对于宗教缺乏科学理性的批判态度,在心理与行为上趋于认同的状态,呈现出宗教暧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仍然有它继续存在的理由,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宗教的本质是唯心的,其根本目的也不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相违背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三)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虔诚程度差异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确立是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是要承袭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受家庭影响的,占到了65.4%,宗教信仰的确立发生在他们的人生早期,随着他们慢慢进入大学,进入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便会发生一些改变。一方面是先前所有的宗教文化氛围的缺失,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下各种观念对原有宗教信仰的澎击,在这两方面下,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便出现信仰的两种趋势:淡化与强化并存。

在我们进行实地个案访谈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例子。西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某某曾说,她身边的一些穆斯林大学生,以伊斯兰教义来说,就有穿着不得体的;兰州大学大二学生丁某说,在他身边,有一些穆斯林背弃伊斯兰,抽烟喝酒。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慢慢淡化乃至放弃自己的信仰,而另一些则在自己的生活中慢慢强化自己的信仰。以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虔诚程度呈现出巨大差异性。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如何,对于未来宗教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弘扬、社会政治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我们所做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方面有着本民族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宗教存在盲目的倾向。有些同学只是信仰宗教,却说不出为什么要信仰、信仰宗教的目的是什么。其次,对宗教文化知识的了解十分贫乏。有些同学对宗教知识的获取仅仅是靠通过家庭教育和周围人的讲解。最后,部分同学对宗教政策不甚了解,缺乏正确的宗教观。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相应地采取以下对策:

(一)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目前我国各大宗教之间基本上相互团结,宗教问题在各具体方面表现不一,但突出的是宗教内部教派之间的团结、境外宗教敌对势力的渗透、宗教封建特权的重新滋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并认识到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任何人不得强迫别人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宗教问题而发生过激行为,如散布宗教反动言论,激化宗教之间及宗教内部的矛盾,甚至充当境外反华势力的工具。学校要把“爱国爱教”、“国兴则民族兴”的深刻道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安心于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做贡献。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为我们认识教问题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高等院校是党和政府培养社会主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看待宗教信仰

和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国的宗教工作虽然取得了间距大成就,但任然还是存在不足。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现行宗教政策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及有关法规的学习,使他们在将来从事的工作中,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纵观当代大学校园,对于宗教课程的开设和有关宗教的讲座是少之又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宗教没有一个系统且清晰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不是很清晰和理性。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通过多种 途径来普及宗教知识,给大学生对其有个科学的认识。一方面,可以开设一些宗教课程,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和宗教信仰进行理性思索。另一方面,在校园开设宗教知识讲座。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在认清了宗教的本质后,才会不盲目的信教,同时能对自己的信仰作出理智的选择。

(三)以人为本,寻找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和价值实现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在其民族内高素质的群体,自尊心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学校可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展现自我的平台,如学生会,社团等。从而消除其对 教会的依赖和神灵的崇拜。高校对待大学生信教要注重人文关怀。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应该充分尊重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寻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信教者并不罕见,高校对其不能对其有偏见,应一视同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来搭建实现自我平台。建立和完善各种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远离宗教的重要途径。在校园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建设各种学生组织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充实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大学 生群体的交往需要。

(四)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

各大宗教都倡导人们积极向善,与人友好和睦,讲求和平与宽容等美德。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通过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来汲取其中的精华。所以,我们可以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设有关宗教文化的课程及专题讲座,加强宗教政策的引导和理论方面的学习,使他们了解宗教和宗教学知识,引他们正确看待传统宗教文化。而在我们的调查中,这是缺少的。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使他们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以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 加强宗教学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

宗教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我国却不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宗教信仰的国家,其中伊斯兰教、佛教在少数民族中影响很大。宗教已渗透

到这些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较高的研究队伍,这对我国的宗教事业,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王存河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P666-667,人民出版社,1995

[]3 杨晓慧《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德育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2月第12期总第138期。

[]4 王文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报告》2007年第5期 笨18卷 总第82期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P371

[]6 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注意图1和图8得出的数据

参考文献要规范!


相关内容

  • 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上)
  •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分析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指 ...

  • 植物科学学报2014年最新投稿模版
  • <植物科学学报>投稿模版 1. 为了便于审稿专家审阅,要求稿件的行距设置为 1.5 倍.除下面数字序号中有特 别要求外,稿件中的字体大小为小四,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字体为 Times New Roman. 2. 文中植物拉丁学名的书写格式为:属名斜体+种名斜体+定名人:变种的格式为: 属 ...

  • 图书出版印刷常用的开本成品尺寸以及常用术语
  • 图书出版印刷常用的开本成品尺寸以及常用术语 一.常用术语 1. 开本:图书开本的大小,是以印刷用纸的全张幅面为计算单位,裁切成多少小张,就称作多少开本.如全张纸裁切成16小张的,就叫做16开:裁切成32小张的,就叫做32开...... 等. 常用全张印刷用纸的幅面 787mm×1092mm 850m ...

  • 学术写作翻译
  • 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与点(GSSP)候选剖面-- 煤山剖面长兴阶--格里斯巴赫阶高精度牙形石 Neogondolellid序列 梅仕龙a,张克信b,Bruce R. Wardlawc 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中国 b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中国 c 美国地质调查局, ...

  •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论文n80404223袁灵蛟
  •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论文 关于清代家具的研究 综述: 清代家具,从字面上讲,应包括制作于清代的各种不同质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家具.清代康熙牵起,政治稳定,封建地主政权巩固.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规模,上下呈现繁荣景象,对家具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特别在乾隆时期,清朝呈现了一种比较繁荣的 ...

  • [地球学报]投稿须知(2013版)
  • 2013年5月 第34卷 第3期: 381-382 www.cagsbulletin.com www.地球学报.com 地 球 学 报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May 2013 Vol.34No.3: 381-382 <地球学报>投稿须知(2013版) < ...

  • 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
  • 1 题名 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作者 ...

  •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_初稿
  •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 FPGA 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计年 学 姓 专级: 号: 名: 业:大四 [1**********] 茆矛 电子信息工程 粱梦凡指导老师:]二零一二年六月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 FPGA 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计摘 要现在物流的便利和发 ...

  • 番茄病虫害防治图册
  • 基本资料 番茄病虫害防治图册 作者: 李研学 出版社: 出版年: 1995.7 页数: 定价: 4.8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1.番茄猝倒病(图版1) 2.番茄立枯病(图版1) 3.番茄沤根(图版1) 4.番茄早疫病(图版2) 5.番茄晚疫病(图版2) 6.番茄灰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