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摘要:摄影艺术是瞬间艺术,也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提炼、加工、改造的生活原生态艺术化再现的过程。摄影作品的内容是由题材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构成的;摄影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的总和,包含着作品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摄影内容的表现手段,使原生态社会生活达到艺术化的再现。

关键词:摄影艺术 作品 内容 形式

摄影作品的内容是摄影者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摄影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以及通过摄影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主要思想和体现出来的审美意图。构成摄影作品内容的题材和主题来源社会生活和摄影者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尔基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验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①这说明了艺术作品主题思想产生的过程,说明了艺术作品的主题来自作者的思想及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说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摄影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思想闪光,也是摄影者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思想折射和思辨,是摄影者审美理想追求的物化表现。

摄影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的总和。摄影作品的形式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摄影作品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即摄影作品画面的构图布局、形体造型等;二是摄影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段,即摄影画面中线条、色彩、明暗、体和面等视觉艺术语言的运用。摄影画面的构图是对作品形式的整体构思,它关系到作品的内容是否能够充分表现,还关系到作品的内容表现是否感人、突出,关系到摄影画面是否和谐统一。摄影画面中线条、色彩、明暗、体和面等视觉语言的准确运用,关系到作品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关系到作品是否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摄影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区分一般是指理论上的区分,在具体的摄影作品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形式离不开内容,内容也离不开形式。没有内容,形式是不可能存在的;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显现。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没有内容的形式或没有形式的内容,都是不能存在的。”②“你要想把它(形式)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中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③所以,与其它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不是等同的。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以下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摄影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

摄影作品的内容决定摄影表现形式的产生。摄影者在创作实践中,因社会生活中的某件事受到感动,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或创作需要),确定了摄影作品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去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开进北京城,随军记者高粮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表现内容,拍摄了著名的摄影作品《入城式》,真实感人地纪录了威武雄壮的入城部队受到北京市民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为了寻找一个最恰当的表现形式,高粮选择了一个较高的拍摄角度,运用俯拍的形式,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使远、近景物及其环境特征得到充分强调,从而充分表达了入城仪式的规模和气势,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使整个入城仪式的场面更加壮观。所以要表现气势壮观的大场面,应该选用高角度俯拍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作品的内容所决定的。

舞蹈《绿地》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艳丽的戏剧服饰,表现了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这片“热土”上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摄影家候钦孟以此主题思想为内容拍摄了作品《热土》。为了完美地表现这一感人的内容,候钦孟对表现形式进行了艰苦的艺术创作,作者运用高超的摄影技巧,对舞台上舞蹈者的动作结构运用多重曝光、慢门、变焦等摄影技法进行了重构,打破了原有舞蹈的组织形式,完成了视觉形象的再创造,使原来完整的、简化的舞台形象复杂化,让清晰的舞台物象显现出虚化、模糊与多义性,营造出物象之间矛盾与协调及虚实相生的关系,引发受众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联想,使舞台上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切完全按照受众的意愿发展,成为自己审美理想的依托。《热土》高纯度的色彩属相和富有动感的线条、虚实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由其内容决定的。

摘要:摄影艺术是瞬间艺术,也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提炼、加工、改造的生活原生态艺术化再现的过程。摄影作品的内容是由题材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构成的;摄影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的总和,包含着作品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摄影内容的表现手段,使原生态社会生活达到艺术化的再现。

关键词:摄影艺术 作品 内容 形式

摄影作品的内容是摄影者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摄影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以及通过摄影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主要思想和体现出来的审美意图。构成摄影作品内容的题材和主题来源社会生活和摄影者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尔基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验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①这说明了艺术作品主题思想产生的过程,说明了艺术作品的主题来自作者的思想及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说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摄影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思想闪光,也是摄影者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思想折射和思辨,是摄影者审美理想追求的物化表现。

摄影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的总和。摄影作品的形式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摄影作品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即摄影作品画面的构图布局、形体造型等;二是摄影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段,即摄影画面中线条、色彩、明暗、体和面等视觉艺术语言的运用。摄影画面的构图是对作品形式的整体构思,它关系到作品的内容是否能够充分表现,还关系到作品的内容表现是否感人、突出,关系到摄影画面是否和谐统一。摄影画面中线条、色彩、明暗、体和面等视觉语言的准确运用,关系到作品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关系到作品是否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摄影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区分一般是指理论上的区分,在具体的摄影作品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形式离不开内容,内容也离不开形式。没有内容,形式是不可能存在的;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显现。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没有内容的形式或没有形式的内容,都是不能存在的。”②“你要想把它(形式)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中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③所以,与其它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不是等同的。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以下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摄影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

摄影作品的内容决定摄影表现形式的产生。摄影者在创作实践中,因社会生活中的某件事受到感动,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或创作需要),确定了摄影作品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去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开进北京城,随军记者高粮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表现内容,拍摄了著名的摄影作品《入城式》,真实感人地纪录了威武雄壮的入城部队受到北京市民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为了寻找一个最恰当的表现形式,高粮选择了一个较高的拍摄角度,运用俯拍的形式,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使远、近景物及其环境特征得到充分强调,从而充分表达了入城仪式的规模和气势,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使整个入城仪式的场面更加壮观。所以要表现气势壮观的大场面,应该选用高角度俯拍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作品的内容所决定的。

舞蹈《绿地》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艳丽的戏剧服饰,表现了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这片“热土”上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摄影家候钦孟以此主题思想为内容拍摄了作品《热土》。为了完美地表现这一感人的内容,候钦孟对表现形式进行了艰苦的艺术创作,作者运用高超的摄影技巧,对舞台上舞蹈者的动作结构运用多重曝光、慢门、变焦等摄影技法进行了重构,打破了原有舞蹈的组织形式,完成了视觉形象的再创造,使原来完整的、简化的舞台形象复杂化,让清晰的舞台物象显现出虚化、模糊与多义性,营造出物象之间矛盾与协调及虚实相生的关系,引发受众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联想,使舞台上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切完全按照受众的意愿发展,成为自己审美理想的依托。《热土》高纯度的色彩属相和富有动感的线条、虚实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由其内容决定的。


相关内容

  • 忠于影像自身力量 [摄影美学七问]随感
  • 摄影如信仰.影像之于摄影,是载体是介质亦是一种关于信仰的力量,而我们,本应忠于这份影像自身的力量. 摄影的本质在于发现与记录,但影像若只是单纯的承担记录的责任便称之为摄影难免显得有些牵强.一张照片,一次快门的定格是拍摄者当时当地内在心境与外部环境的完美融合,创作者也需要自身的完全透明才算圆满的完成此 ...

  • 论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一端也."今天,中国社会正处在重大的历史发展时期,每一个亲近书法艺术的人,无论是著名书法家还是一般爱好者,都无法回避因时代转型而引发的书法转型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 ...

  •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第四章
  • 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1.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的熏陶和影响 3.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二.艺术家的 ...

  • 新闻报道摄影的题材.体裁和分类
  • 章节名称 第二章 报道摄影的题材.体裁和分类 授课方式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实践课(√)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报道摄影的题材选择,掌握突发新闻.预发新闻的报道,掌握特写照片的报道,掌握人物报道和人物肖像报道.了解体育新闻报道的要点,了解摄影插图的报道方法,掌握专题图片报道,了解纪 ...

  • 第三人合法权利的主张
  • 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玄霆,起点中文网运营主体)诉王钟(笔名:梦入神机)著作权委任创作合同纠纷案,一审法院依职权追加北京幻想纵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幻想纵横)为第三人.关于幻想纵横的法律地位及权益主张成为本案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该焦点,对幻想纵横是否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幻想纵横 ...

  • 谈谈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内容与形式 有机统一 决定地位 反作用 完美结合 内容摘要: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内容与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在文学创作中,单纯的追求形式或内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是违反文学发展规律的,一部优秀的文学作 ...

  • 摄影美学基础知识
  • 一.照相机 (一)相机的种类 1.以成像的幅面分有135(24×36mm)和120(60×60mm) 2.以取景的方式分有机背取景照相机,直视取景照相机,反光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和单镜头反光) 3.以成像的介质分有胶片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 (二)胶片(传统)照相机 1.全手动相机 2.自动相机 (1 ...

  • 摄影论文1
  • 一百多年前,摄影术产生,有人曾断言,摄影将取代绘画.经过一百多年的事实说明,摄影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准确记录瞬间的历史事实.尽管在此期间也有很多的摄影家通过高超的摄影技术模仿绘画的各种效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绘画所传达的画家的个人情感及绘画作品的材质美感及画家的技艺美,是照片无法取代和复制的. ...

  •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1)
  •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