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_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CITY PLANNI NG RE VIEW  Vol 126No 19Sep 12002

【文章编号】1002-1329(2002) 09-0077-03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

      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摘要】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能源规划及能源政策、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交通规划与交通政策、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有效地减缓和控制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全球变暖; 热岛效应;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G LOBA L , LA ND N N 2NI NG A ND DESIG N

HUAN G Datian

ABSTR ACT:G lobal warming and heat island effect is causing more and

more

urba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大田

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外, 还会给城市防灾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 海平面上升将对世界各地许多海滨城市及其周围带来难以估量的环境影响。这些影响的严重体会, , 1915年到1950退约2m , 而1985年到

1995年的10年之间, 则平均每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 为尽快抑制全球变暖(G lobal

Warming ) , 即地球气温不断上

升且上升速度日益加快这一现象, 与会各国经多方协商最终达成协议并共同(包括美国) 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2008年至2012%(%、美国

年后退超过215m ; 据推测, 如果海平面上升1m , 则埃及的亚历山大市将被淹没在海洋之中, 而如果上升115m , 美国的迈阿密市也将从陆地上消失[2]。正是由于全球变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广泛而深远的灾难, 有人甚至将其列为除核战争和星球碰撞之外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问题。

另外, 同样是因气温上升而引人注目的另一现象则是所谓的“热岛效应”, 即城市市区气温明显比其周围农村高这一现象。热岛效应对城市整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不仅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及市民健康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同时亦给城市生活带来相当大的经济负担。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 美国大城市市区的气温日常比周围郊区高

[3]

313~414℃, 仅在洛杉矶市,

7%日本减6%) , 这一协议当时被称为人类为防止全球变暖迈出了第一步。因此, 布什政府的新立场理所当然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抗议和谴责。

20世纪90年代是地球上有

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 ) 预测, 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 未来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14~518℃。国际社会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努力来抑制全球变暖这一趋势持续下去, 是因为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带来的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各地极端的异常天气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持续高温、持续降雨等) 持续增多等一系列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结果。尤其需要重视的是这些危害往往都是带有不可逆转性的, 其对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 造成的后果将难以挽回。从城市的角度去看, 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会对城市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气温上升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而极端异常天气现象的增多除了

[1]

planning and design measures in the sectors such as energy planning and policies , guidelines ,

new

development

traffic planning and

policies , open space , and landscap 2ing planning and design et al to control and mitigate global warm 2ing and heat island effect. KEY WORDS :urban design

global

warming ;

heat island effect ; city planning ;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对城市

约15%的耗电量被用于抵消热岛效应所带来的市区升温, 而美国全国为抵消热岛效应而多生产能源的成本每年竟达100亿美元之巨[4]。

科学研究的结果已经表明, 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

环境的影响

去年春天, 一条源自美国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布什政府表示美国将不执行“京都议定书”。

77 2002年

第26卷第9期

城市设计U RBAN DESIG N

代生活当中以二氧化碳、甲烷等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而每天均大量耗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城市就成为温室气体的集中排放源, 有鉴于此, 国际上许多城市已结成伙伴关系, 包括美国的波特兰、丹佛、明尼阿波利斯、丹麦的哥本哈根、芬兰的赫尔辛基等, 制订目标到2010年将各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1990年削减20%

[5]

生活, 而不应该不为整体的长远利益着想, 只图眼前的一时需求而无所顾忌地耗费这些储备。地球上的石油储备正一天天减少, 据推测, 随着亚洲的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不断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到2015年为止, 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即使保守推算每天亦将增加达3000万桶[7]。尽快制定相应的能源规划及能源政策, 尽可能利用不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同时又能循环使用的自然能源(又称绿色能源) 来取代石油等化石燃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许多国家或城市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不少实质性的措施, 或进行了有相当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如欧盟已制订目标到2010年将使自然能源占全部所耗能源的比例从1997年的312%到12%; 德国则已于施“进用风能; 而在日本山形县的立川町, 采用了普通市民的提议, 这一小城镇的耗电量源于风力发电的已达30%[8]。

2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建设

City ) 为代表的紧凑合理的城市

开发建设模式所具备的优势越来越引起城市规划专业领域及有关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而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这一具体条件,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紧凑合理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在许多方面均比外延式的无序扩张要更为贴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紧凑合理的中高密度及适度的土地利用混合开发, 再加上与此相配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将大大有利于降低城市运转的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 由于热岛效应直接表现为城市市区气温比其周围农村要高这一直观现象, 原来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郊区自由扩张的交通负荷等弊效应。然而国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却对这一观念提出了质疑,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 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的布莱

; 在日本,

据调查结果, 约1/3的城市地方政府已采取了各式各样的全球变暖的对应措施[6]。另一方面, 热岛效应产生于城市本身, 并促使城市生活多方面用于空气调节的耗能量(包括建筑物内、交通工

黄大田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具内等) 上升, 从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 温室气体排放又直接加速全球变暖, 气温进一步上升反过来又加重热岛效应……这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关系。因此,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当中必须对这两个现性的措施。

2 恩・斯东(Brian Stone , J r 1) 和迈克尔・罗杰斯(Michael O 1

Rodgers ) 两位学者通过对美国

城市设计的策略,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可能控制全球变暖的步伐并最终使其恢复正常, 同时又有效地减缓热岛效应, 正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环节。

211 能源规划及能源政策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在亚特兰大大都市区一带所收集到的高精度热工数据等客观数据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低密度的外延式开发比相对中高密度的紧凑型开发更易于促进热岛效应的形成[9]。这一研究成果应该引起我们对在制定和评价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案时的价值判断进行反思。

213 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政策

模式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当中, 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开发建设模式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由于规划引导力度的不够, 目前许多城市的新城区开发建设正呈现一种外延式的遍地开花现象, 市区范围无序扩张, 规划严重失控。这样的开发建设模式除了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 对城市环境整体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之外, 还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 并对这些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的运作效率(包括人均能耗等) 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在建设过程及投入运转之后所带来的能源耗费均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减息息相关。与此相对, 目前在国际上, 以“紧凑城市”(C ompact

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工作中, 合理制定城市的能源规划并由此引导出相应的能源政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现代城市过于依赖石油等化石燃料类能源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除了大量消耗化石燃料会直接产生温室气体外, 对宝贵的自然资源无所节制地耗费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非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还应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也应是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必须学会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储备”每年所赋予我们的“年收入”来经营和维持我们的

与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密切相关的是城市的交通规划及交通政策。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以深圳市为例, 去年以来平均每月新增加的登记上牌机动车辆达6000多辆(其中一半以上为私家车) , 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对城市交通及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已经在市人大和市政协会议上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10]。过量的

2002年第26卷第9期

78 

城市规划CITY PLANNI NG RE VIEW  Vol 126No 19Sep 12002

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排之外,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assessment of cli m ate change , su m 2染、噪音污染、交通堵塞等严重下, 还应对各种类型的城市开发m ary and report. Cambridge , U K:

影响已众所周知, 同时汽车排放建设项目提出明确清晰而又详尽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5. 出来的废气亦是城市温室气体的的引导。由于不同类型的绿地

2 Lemonick M D. L if e i n t he green 2

一个主要来源。根据我国自然资(如纯粹植草的绿地、草木结合

house.

Time. 2001, 157(14) :28

源分布情况及经济发展现状, 在的绿地、树林等) 对吸收温室气-33.

许多城市应尽快制定以公共交通体和减缓热岛效应有效程度各不3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Work 2

为主体的交通规划并采取相应的相同i ng to cool heat islands (Berkeley Na 2

, 我国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tional Laboratory

PUB -775) .

交通政策, 使人均能耗大大低于划当中仅靠绿化率这单一指标来Berkeley , CA. 1996.

私家车的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指导各个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作4 Rosenfeld A H , Romm J J , Akbari ,

唱主角, 有效抑制私家车的过度法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有H , et al.

Policies to reduce heat is 2

增长。在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私待于进一步完善(如美国乔治亚lands :M agnit udes of benef its and 家车的普及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州亚特兰大部分地区最近制定了i ncentives to achieve t hem. Proceed 2

水平, 不少城市对其交通体系过植树条例, 列明应根据建设项目ings of the 1996ACEEE Summer 分依赖汽车所带来的环境危害已基地面积的大小需种植树木的数Study on Energy E fficiency in Build 2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并采取了量等[9]) 。此外, 在具体的绿化ings. 1996:177. 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在德国南部设计方案中, 即使同样数量的树5 K luger J.

A cli m ate of

despai r.

靠近著名的黑森林的弗赖堡市

木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亦产生不Time , 2001, 157(14) :34-40. (Freiburg ) 采取综合性的交通规

同的效果6, 如均匀布置方式与集 中口毅博. の温暖化と自治体

の(日本都市计划措施, 在对汽车进入市区进行) , 50(3) :34-37. 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 通过完缓热岛效应。7 Adminis 2

善自行车专用道路网的建设, 提, 如I nternational energy out 2

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程度并改look. Washington. DC :1996.

善收费制度等一系列相应的措结语

8 田浦健朗. 地球温暖化防止に向け

施, 在过去的20, 全球た市民の取り组み, 都市计画(日变暖、热岛效应还与城市规划和本都市计画学会) , 2001, 50(3) :的情况下, 城市设计的其他方面同样存在着38-41.

数基本维持不变, 而路面电车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城市环保规9 Stone B J , Rodgers M O.

U rban

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利用次数则划、城市防灾规划等等。就现状f orm and t herm al ef f iciency. Jour 2

分别翻了一番, 城市环境质量得而言, 关键之处在于要尽快对全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 2到了良好的控制[11]。在美国迈tion , 2001, 67(2) :186-198. 球变暖和热岛效应给城市环境带10阿密-戴德县(Miami -Dade ) , 韩志坚, 阳光, 马强, 等. “两会”

来的危害有清晰和明确的认识。代表委员密切关注城市发展中的一仅通过设置公共汽车专用车道, 上一世纪给我们人类社会创造了个突出问题……深圳能承受多少私每年就成功地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史无前例的财富, 但同时也造就家车? . 深圳商报, 2001-03-29量减少900吨

[5]

。不少城市还探

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A3) .

索用低能耗少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弃、过分强调眼前的舒适这一缺11傍士铣太. 欧州の环境 一

具来取代普通型汽车, 如法国小乏适度和节制观念的社会经济运政策, 都市计画(日本都市计画学城镇马蒂尼(Martigny ) 最近几转方式。新世纪的开始应该促成会) , 2001, 50(3) :25-29. 年正积极展开用环保型电力汽车我们观念上的尽快转变。

12K leindienst

Muntwyler.

CarCity

来组织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针对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的M artigny :Test of self -service EV 试验性运作[12]。

措施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或许system , Presented at the W orkshop

214 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

on Market Deployment Strategies for 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城市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Clean Vehicles , Annex VIII/XXI , 规划是一项对社会整体有广泛而Deployment

Strategies for

Hybrid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直接减长远影响的工作, 在我国城市化Electric and Alternative Fuel Vehi 2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而植物、进程不断加快这一社会大背景之cles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土壤和水体的蒸发作用又有利于下, 更需要有宏观的视野与考量Implementing Agreement on Hybrid 调节城市的微气候, 减缓热岛效以及长远的价值观念, 一定要杜Vehicles and Advanced Motor Fuels , 应, 良好的绿化系统除了美化城绝只顾及眼前利益的短视做法。

K yoto , Japan , J une 2001

市环境之外, 还在这一方面扮演【作者简介】

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完善的城市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黄大田, 男, 博士, 深圳大学建绿化系统规划除了要对城市公共1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筑系副教授。

绿地的布局和设计进行合理的安

Climate Change.

Second scientif ic

【收稿日期】2001-12-02

79 2002年

第26卷第9期

大田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CITY PLANNI NG RE VIEW  Vol 126No 19Sep 12002

【文章编号】1002-1329(2002) 09-0077-03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

      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摘要】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能源规划及能源政策、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交通规划与交通政策、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有效地减缓和控制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全球变暖; 热岛效应;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G LOBA L , LA ND N N 2NI NG A ND DESIG N

HUAN G Datian

ABSTR ACT:G lobal warming and heat island effect is causing more and

more

urba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大田

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外, 还会给城市防灾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 海平面上升将对世界各地许多海滨城市及其周围带来难以估量的环境影响。这些影响的严重体会, , 1915年到1950退约2m , 而1985年到

1995年的10年之间, 则平均每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 为尽快抑制全球变暖(G lobal

Warming ) , 即地球气温不断上

升且上升速度日益加快这一现象, 与会各国经多方协商最终达成协议并共同(包括美国) 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2008年至2012%(%、美国

年后退超过215m ; 据推测, 如果海平面上升1m , 则埃及的亚历山大市将被淹没在海洋之中, 而如果上升115m , 美国的迈阿密市也将从陆地上消失[2]。正是由于全球变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广泛而深远的灾难, 有人甚至将其列为除核战争和星球碰撞之外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问题。

另外, 同样是因气温上升而引人注目的另一现象则是所谓的“热岛效应”, 即城市市区气温明显比其周围农村高这一现象。热岛效应对城市整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不仅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及市民健康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同时亦给城市生活带来相当大的经济负担。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 美国大城市市区的气温日常比周围郊区高

[3]

313~414℃, 仅在洛杉矶市,

7%日本减6%) , 这一协议当时被称为人类为防止全球变暖迈出了第一步。因此, 布什政府的新立场理所当然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抗议和谴责。

20世纪90年代是地球上有

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 ) 预测, 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 未来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14~518℃。国际社会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努力来抑制全球变暖这一趋势持续下去, 是因为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带来的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各地极端的异常天气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持续高温、持续降雨等) 持续增多等一系列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结果。尤其需要重视的是这些危害往往都是带有不可逆转性的, 其对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 造成的后果将难以挽回。从城市的角度去看, 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会对城市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气温上升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而极端异常天气现象的增多除了

[1]

planning and design measures in the sectors such as energy planning and policies , guidelines ,

new

development

traffic planning and

policies , open space , and landscap 2ing planning and design et al to control and mitigate global warm 2ing and heat island effect. KEY WORDS :urban design

global

warming ;

heat island effect ; city planning ;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对城市

约15%的耗电量被用于抵消热岛效应所带来的市区升温, 而美国全国为抵消热岛效应而多生产能源的成本每年竟达100亿美元之巨[4]。

科学研究的结果已经表明, 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

环境的影响

去年春天, 一条源自美国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布什政府表示美国将不执行“京都议定书”。

77 2002年

第26卷第9期

城市设计U RBAN DESIG N

代生活当中以二氧化碳、甲烷等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而每天均大量耗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城市就成为温室气体的集中排放源, 有鉴于此, 国际上许多城市已结成伙伴关系, 包括美国的波特兰、丹佛、明尼阿波利斯、丹麦的哥本哈根、芬兰的赫尔辛基等, 制订目标到2010年将各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1990年削减20%

[5]

生活, 而不应该不为整体的长远利益着想, 只图眼前的一时需求而无所顾忌地耗费这些储备。地球上的石油储备正一天天减少, 据推测, 随着亚洲的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不断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到2015年为止, 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即使保守推算每天亦将增加达3000万桶[7]。尽快制定相应的能源规划及能源政策, 尽可能利用不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同时又能循环使用的自然能源(又称绿色能源) 来取代石油等化石燃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许多国家或城市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不少实质性的措施, 或进行了有相当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如欧盟已制订目标到2010年将使自然能源占全部所耗能源的比例从1997年的312%到12%; 德国则已于施“进用风能; 而在日本山形县的立川町, 采用了普通市民的提议, 这一小城镇的耗电量源于风力发电的已达30%[8]。

2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建设

City ) 为代表的紧凑合理的城市

开发建设模式所具备的优势越来越引起城市规划专业领域及有关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而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这一具体条件,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紧凑合理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在许多方面均比外延式的无序扩张要更为贴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紧凑合理的中高密度及适度的土地利用混合开发, 再加上与此相配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将大大有利于降低城市运转的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 由于热岛效应直接表现为城市市区气温比其周围农村要高这一直观现象, 原来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郊区自由扩张的交通负荷等弊效应。然而国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却对这一观念提出了质疑,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 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的布莱

; 在日本,

据调查结果, 约1/3的城市地方政府已采取了各式各样的全球变暖的对应措施[6]。另一方面, 热岛效应产生于城市本身, 并促使城市生活多方面用于空气调节的耗能量(包括建筑物内、交通工

黄大田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具内等) 上升, 从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 温室气体排放又直接加速全球变暖, 气温进一步上升反过来又加重热岛效应……这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关系。因此,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当中必须对这两个现性的措施。

2 恩・斯东(Brian Stone , J r 1) 和迈克尔・罗杰斯(Michael O 1

Rodgers ) 两位学者通过对美国

城市设计的策略,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可能控制全球变暖的步伐并最终使其恢复正常, 同时又有效地减缓热岛效应, 正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环节。

211 能源规划及能源政策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在亚特兰大大都市区一带所收集到的高精度热工数据等客观数据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低密度的外延式开发比相对中高密度的紧凑型开发更易于促进热岛效应的形成[9]。这一研究成果应该引起我们对在制定和评价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案时的价值判断进行反思。

213 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政策

模式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当中, 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开发建设模式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由于规划引导力度的不够, 目前许多城市的新城区开发建设正呈现一种外延式的遍地开花现象, 市区范围无序扩张, 规划严重失控。这样的开发建设模式除了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 对城市环境整体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之外, 还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 并对这些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的运作效率(包括人均能耗等) 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在建设过程及投入运转之后所带来的能源耗费均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减息息相关。与此相对, 目前在国际上, 以“紧凑城市”(C ompact

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工作中, 合理制定城市的能源规划并由此引导出相应的能源政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现代城市过于依赖石油等化石燃料类能源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除了大量消耗化石燃料会直接产生温室气体外, 对宝贵的自然资源无所节制地耗费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非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还应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也应是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必须学会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储备”每年所赋予我们的“年收入”来经营和维持我们的

与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密切相关的是城市的交通规划及交通政策。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以深圳市为例, 去年以来平均每月新增加的登记上牌机动车辆达6000多辆(其中一半以上为私家车) , 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对城市交通及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已经在市人大和市政协会议上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10]。过量的

2002年第26卷第9期

78 

城市规划CITY PLANNI NG RE VIEW  Vol 126No 19Sep 12002

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排之外,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assessment of cli m ate change , su m 2染、噪音污染、交通堵塞等严重下, 还应对各种类型的城市开发m ary and report. Cambridge , U K:

影响已众所周知, 同时汽车排放建设项目提出明确清晰而又详尽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5. 出来的废气亦是城市温室气体的的引导。由于不同类型的绿地

2 Lemonick M D. L if e i n t he green 2

一个主要来源。根据我国自然资(如纯粹植草的绿地、草木结合

house.

Time. 2001, 157(14) :28

源分布情况及经济发展现状, 在的绿地、树林等) 对吸收温室气-33.

许多城市应尽快制定以公共交通体和减缓热岛效应有效程度各不3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Work 2

为主体的交通规划并采取相应的相同i ng to cool heat islands (Berkeley Na 2

, 我国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tional Laboratory

PUB -775) .

交通政策, 使人均能耗大大低于划当中仅靠绿化率这单一指标来Berkeley , CA. 1996.

私家车的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指导各个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作4 Rosenfeld A H , Romm J J , Akbari ,

唱主角, 有效抑制私家车的过度法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有H , et al.

Policies to reduce heat is 2

增长。在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私待于进一步完善(如美国乔治亚lands :M agnit udes of benef its and 家车的普及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州亚特兰大部分地区最近制定了i ncentives to achieve t hem. Proceed 2

水平, 不少城市对其交通体系过植树条例, 列明应根据建设项目ings of the 1996ACEEE Summer 分依赖汽车所带来的环境危害已基地面积的大小需种植树木的数Study on Energy E fficiency in Build 2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并采取了量等[9]) 。此外, 在具体的绿化ings. 1996:177. 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在德国南部设计方案中, 即使同样数量的树5 K luger J.

A cli m ate of

despai r.

靠近著名的黑森林的弗赖堡市

木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亦产生不Time , 2001, 157(14) :34-40. (Freiburg ) 采取综合性的交通规

同的效果6, 如均匀布置方式与集 中口毅博. の温暖化と自治体

の(日本都市计划措施, 在对汽车进入市区进行) , 50(3) :34-37. 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 通过完缓热岛效应。7 Adminis 2

善自行车专用道路网的建设, 提, 如I nternational energy out 2

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程度并改look. Washington. DC :1996.

善收费制度等一系列相应的措结语

8 田浦健朗. 地球温暖化防止に向け

施, 在过去的20, 全球た市民の取り组み, 都市计画(日变暖、热岛效应还与城市规划和本都市计画学会) , 2001, 50(3) :的情况下, 城市设计的其他方面同样存在着38-41.

数基本维持不变, 而路面电车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城市环保规9 Stone B J , Rodgers M O.

U rban

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利用次数则划、城市防灾规划等等。就现状f orm and t herm al ef f iciency. Jour 2

分别翻了一番, 城市环境质量得而言, 关键之处在于要尽快对全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 2到了良好的控制[11]。在美国迈tion , 2001, 67(2) :186-198. 球变暖和热岛效应给城市环境带10阿密-戴德县(Miami -Dade ) , 韩志坚, 阳光, 马强, 等. “两会”

来的危害有清晰和明确的认识。代表委员密切关注城市发展中的一仅通过设置公共汽车专用车道, 上一世纪给我们人类社会创造了个突出问题……深圳能承受多少私每年就成功地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史无前例的财富, 但同时也造就家车? . 深圳商报, 2001-03-29量减少900吨

[5]

。不少城市还探

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A3) .

索用低能耗少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弃、过分强调眼前的舒适这一缺11傍士铣太. 欧州の环境 一

具来取代普通型汽车, 如法国小乏适度和节制观念的社会经济运政策, 都市计画(日本都市计画学城镇马蒂尼(Martigny ) 最近几转方式。新世纪的开始应该促成会) , 2001, 50(3) :25-29. 年正积极展开用环保型电力汽车我们观念上的尽快转变。

12K leindienst

Muntwyler.

CarCity

来组织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针对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的M artigny :Test of self -service EV 试验性运作[12]。

措施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或许system , Presented at the W orkshop

214 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

on Market Deployment Strategies for 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城市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Clean Vehicles , Annex VIII/XXI , 规划是一项对社会整体有广泛而Deployment

Strategies for

Hybrid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直接减长远影响的工作, 在我国城市化Electric and Alternative Fuel Vehi 2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而植物、进程不断加快这一社会大背景之cles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土壤和水体的蒸发作用又有利于下, 更需要有宏观的视野与考量Implementing Agreement on Hybrid 调节城市的微气候, 减缓热岛效以及长远的价值观念, 一定要杜Vehicles and Advanced Motor Fuels , 应, 良好的绿化系统除了美化城绝只顾及眼前利益的短视做法。

K yoto , Japan , J une 2001

市环境之外, 还在这一方面扮演【作者简介】

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完善的城市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黄大田, 男, 博士, 深圳大学建绿化系统规划除了要对城市公共1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筑系副教授。

绿地的布局和设计进行合理的安

Climate Change.

Second scientif ic

【收稿日期】2001-12-02

79 2002年

第26卷第9期

大田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相关内容

  •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及影响
  •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及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经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随之而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的城市"热岛效应"作为这些环境问题中的典型代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 ...

  •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机制
  • 第28卷第1期2009年01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ol.28, No.1Jan., 2009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机制 2 李双成1,赵志强1,,王仰麟1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 ...

  • 绿色建筑与热岛效应
  • 城市建筑|城市解读|U RBANISM AND A RCHITECTURE |C ITY ANAL YSIS 绿色建筑与热岛效应 Green Architecture and Heat Island Effect ■ 吴 蔚1 吴 农2 ■ Wu Wei Wu Nong [摘 要] 城市热岛效应已成 ...

  • 鄂尔多斯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初步分析
  • 摘要:在针对鄂尔多斯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时发现,找到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站点十分困难,于是本文使用了相对的概念,即是受到人为干扰较少的站点作为对比站点.通过对近50年的气温数据资料,本文发现鄂尔多斯地区年相对城市热岛强度在1.2℃左右,春季的相对城市热岛强度最弱,冬季的最强.本文将发展较为缓慢的1 ...

  •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论述题答案整理
  • Year 2001 1. 何谓垂直带谱?为何随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垂直带谱的带幅减小,带谱结构趋于简单?(10分) 答:垂直带谱:所有垂直带的有规律的排列.山地的垂直带谱取决于山地所在的水平地带与山地的高度.走向等.从赤道到极地,从沿海到内陆,基带不同则决定了垂直带谱的不同.在降水充足的条件下,纬度越 ...

  • 南京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 第 13 卷 第 6 期 2008 年 11 月 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 Climat ic and Enviro nm ent al Research V o l1 13 N o1 6 N ov . 2008 南京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邱新法 1, 2 顾丽华 1, 2 曾 燕 3, 4 姜爱军 ...

  • 论园林与气候的关系
  • 论园林与气候的关系 --园林建设在改善小气候及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全文摘要:在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说人们都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当人们都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可能正在把自己送上死亡的边缘.环境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在当下环境学的诞生,景观设计学的兴起正是 ...

  • 2017年昆仑银行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考试试题
  • 2017年昆仑银行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考试 注意事项: 这项测试共有五个部分,总分100分,总时限120分钟,各个部分不分别计时.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涂写准考证号.题目应在答题卡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1.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 ...

  •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宣传册
  •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原名福州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环境与资源遥感应用领域的研究和高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