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更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是实际上就是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生态管理的视角创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制度密集出台:2012年12月,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严格环境准入,旨在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2013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北京、河北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在第一时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10月,“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写进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生态补偿、排污许可、处罚问责等方面,对环保的基本制度作了规定。这是我国环境立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向环境污染宣战,打赢环保攻坚战,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密的法律、最严格的制度护航“美丽中国”。

【标准表述】

[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发展的坚实保障,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同时,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

[优势]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机遇期是好的,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

而且,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形成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长期努力,推动包括生态文明体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定就会实现。

[问题]

客观上讲,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企业占很大比重,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环境问题有不少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第一,相关领域制度不健全。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仅环保法律法规就多达120余部,环境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有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空白、无法可依的情况,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法等至今未出台;有些领域虽然有制度,但明显滞后于环保实践,如198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修订后,已经14年没有改动过,对细颗粒物(PM2.5)防治、联防联控等内容没有涉及。

第二,制度衔接不到位。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必须控源头、管过程、重惩处,形成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制度体系。但是,过去我们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整体思维,往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制度碎片化现象突出,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配合,存在制度盲区。

第三,制度执行不力。在现行体制下,基层环保部门从属于地方政府,不能挺直腰杆独立执法,环境监管难以到位。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保部门迫于当地政府的压力,不得不放行,致使环境影响评价形同虚设。同时,环保部门监管能力不足,与其被赋予的职能和担负的任务严重不相匹配,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制度执行打了折扣。

[对策措施]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路径。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领导力。

应考虑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要进一步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指挥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引和保障作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

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轨道。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

要按照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资源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条件,提高执法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尽快建立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以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产品公平分配原则。通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促进民间环保组织健康发展。

要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中心、不顾自然承载力而任意开发利用自然的观念和做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到行动上和实践中。我们要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对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对企业家进行环境知识启蒙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激发企业家的环境慈善之心。与此同时,还要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

2、建设生态文明需养成生态思维

3、增强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开头示例]

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的新理念,备受各界关注。“红线”体现的是对当前发展与保护矛盾关系的重新认识与管理,未来政策体系下的生态保护标准将越趋清晰和严厉;“有偿”与“补偿”则揭示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将逐渐告别“效益无价”时代,迎来真正“红利”。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结尾示例]

1.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国家建设才可持续健康,家园面貌才能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才会更加舒心。

2.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就是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紧密结合、同增共进。

[参考范文]

生态文明是民意所在

近年以来,一些地区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等,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已成社会共识,也带来很大变化。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壮士断腕的行动,体现了我们的大国责任。一季度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更传递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决心:宁愿让发展速度降下来,也要调结构、转方式,走出一条双赢之路。

走好这样的道路,关键是上下同心。不能再以粗放式发展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这些道理大家都很清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保护环境、转变方式的重要性,也已经说得很透彻了。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还需提升认识,那就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看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曾有人这样总结,30年前人们求温饱,现在要环保;30多年前人们重生活,现在重生态。作为执政党,我们要看到这种发展中的期望,并且顺应这种期待。今天的人民群众,不是对GDP增速不快不满,而是对生态环境不好不满。食物丰足了,但吃得不安全了;城市繁华了,但空气污染了。这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样的生活怎么能幸福?中央一再强调,一切工作,都要从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现在,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群众的集体焦虑。

环境也是民生。这个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生态文明也是民意所在。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跟老百姓想法一致。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各地区各部门理应思考,跟上要求、不负期待。

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如今进入了高强度频发阶段,特别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触发相关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可谓抓住要害、切中积弊。想一想,如果仍是粗放式发展,不转变方式,即使实现了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即使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强烈的不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解决问题确实需要时间、也必须有个过程,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快速发展起来之后的环境问题必然更加突出。但这不是可以坐等无为的借口。“利用倒逼机制,顺势而为”,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坚决落实中央部署,严格执行中央政策,我们才能用扎实的行动和成效,让环境发生变化,让人民幸福生活。

更多信息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更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是实际上就是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生态管理的视角创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制度密集出台:2012年12月,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严格环境准入,旨在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2013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北京、河北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在第一时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10月,“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写进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生态补偿、排污许可、处罚问责等方面,对环保的基本制度作了规定。这是我国环境立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向环境污染宣战,打赢环保攻坚战,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密的法律、最严格的制度护航“美丽中国”。

【标准表述】

[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发展的坚实保障,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同时,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

[优势]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机遇期是好的,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

而且,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形成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长期努力,推动包括生态文明体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定就会实现。

[问题]

客观上讲,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企业占很大比重,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环境问题有不少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第一,相关领域制度不健全。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仅环保法律法规就多达120余部,环境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有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空白、无法可依的情况,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法等至今未出台;有些领域虽然有制度,但明显滞后于环保实践,如198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修订后,已经14年没有改动过,对细颗粒物(PM2.5)防治、联防联控等内容没有涉及。

第二,制度衔接不到位。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必须控源头、管过程、重惩处,形成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制度体系。但是,过去我们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整体思维,往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制度碎片化现象突出,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配合,存在制度盲区。

第三,制度执行不力。在现行体制下,基层环保部门从属于地方政府,不能挺直腰杆独立执法,环境监管难以到位。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保部门迫于当地政府的压力,不得不放行,致使环境影响评价形同虚设。同时,环保部门监管能力不足,与其被赋予的职能和担负的任务严重不相匹配,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制度执行打了折扣。

[对策措施]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路径。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领导力。

应考虑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要进一步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指挥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引和保障作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

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轨道。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

要按照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资源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条件,提高执法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尽快建立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以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产品公平分配原则。通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促进民间环保组织健康发展。

要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中心、不顾自然承载力而任意开发利用自然的观念和做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到行动上和实践中。我们要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对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对企业家进行环境知识启蒙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激发企业家的环境慈善之心。与此同时,还要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

2、建设生态文明需养成生态思维

3、增强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开头示例]

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的新理念,备受各界关注。“红线”体现的是对当前发展与保护矛盾关系的重新认识与管理,未来政策体系下的生态保护标准将越趋清晰和严厉;“有偿”与“补偿”则揭示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将逐渐告别“效益无价”时代,迎来真正“红利”。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结尾示例]

1.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国家建设才可持续健康,家园面貌才能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才会更加舒心。

2.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就是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紧密结合、同增共进。

[参考范文]

生态文明是民意所在

近年以来,一些地区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等,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已成社会共识,也带来很大变化。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壮士断腕的行动,体现了我们的大国责任。一季度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更传递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决心:宁愿让发展速度降下来,也要调结构、转方式,走出一条双赢之路。

走好这样的道路,关键是上下同心。不能再以粗放式发展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这些道理大家都很清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保护环境、转变方式的重要性,也已经说得很透彻了。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还需提升认识,那就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看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曾有人这样总结,30年前人们求温饱,现在要环保;30多年前人们重生活,现在重生态。作为执政党,我们要看到这种发展中的期望,并且顺应这种期待。今天的人民群众,不是对GDP增速不快不满,而是对生态环境不好不满。食物丰足了,但吃得不安全了;城市繁华了,但空气污染了。这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样的生活怎么能幸福?中央一再强调,一切工作,都要从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现在,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群众的集体焦虑。

环境也是民生。这个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生态文明也是民意所在。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跟老百姓想法一致。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各地区各部门理应思考,跟上要求、不负期待。

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如今进入了高强度频发阶段,特别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触发相关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可谓抓住要害、切中积弊。想一想,如果仍是粗放式发展,不转变方式,即使实现了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即使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强烈的不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解决问题确实需要时间、也必须有个过程,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快速发展起来之后的环境问题必然更加突出。但这不是可以坐等无为的借口。“利用倒逼机制,顺势而为”,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坚决落实中央部署,严格执行中央政策,我们才能用扎实的行动和成效,让环境发生变化,让人民幸福生活。

更多信息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相关内容

  • 2015年申论热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2015年申论热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 [背景链接] 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 2016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生活方式绿色化
  • 2016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生活方式绿色化 通过最新广西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广西中公教育整理了广西区考申论考点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

  • 2015年上饶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写作范文:美丽中国
  • 2015年上饶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写作范文:美丽中国 更多信息请登入中公江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http://www.zgsydw.com/jiangxi/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意义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要建设美丽中国, ...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论述题标题常见格式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论述题标题常见格式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南通公务员考试网 (nantong.offcn.com)专家特别推荐最新申论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

  • 2015佛山国考申论热点:新型城镇化
  • 2015佛山国考申论热点:新型城镇化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4年3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这是今后一个 ...

  • 2015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
  • 2015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标志着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对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 ...

  • 2015宁夏公务员考试申论寒假备考规划:放假不放松
  • 2015年2月9日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国考已经落幕,学子们的寒假即将到来,正是省考备战好时节.以往有考生总觉得国考过后第二年3-4月份才开始省考,备考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但是据中公教育每年省考后的调查反馈,83%的经历者表示,过完年之后再开始复习时间还是太少,失败落榜者大多&quo ...

  • 2015生态类主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范文主题]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背景材料] "开着宝马喝污水,是对现代化的讽刺",几年前,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这句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事实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是讽刺,同时也拖了现代化的后腿.根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2004年,我国因 ...

  • 2015江西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范文生态文明建设
  • 2015江西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范文:生态文明建设 申论一直是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尤其是申论作文,更是给考生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实想要写好申论作文,优秀的范文是申论写作绝佳的参考,能直观的了解与学习申论作文的写法.为此,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特为考生分享申论写作范文:生态文明建设,希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