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疑难病杂志2007年12月第6卷第12期 Chin J Diffic and Co mpl Cas, December 2007, Vol. 6No. 12

#757#

#综 述#

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强 刘诗翔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分类;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338. 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450(2007) 12-0757-03 睡眠疾病发病率非常高, 但目前我国对睡眠疾病的研究有待提高。2005年发布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第二版(ICSD -2) , 将睡眠疾病分为8类[1]:即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过度、睡眠节律紊乱、睡眠行为障碍、睡眠运动障碍、孤立的睡眠症状以及其他睡眠障碍。其中睡眠行为障碍和睡眠运动障碍是睡眠疾病中最常见的2大类型。1 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行为障碍又称异睡症, 系指睡眠或睡眠) 觉醒转换时出现异常的一组疾病, 包括觉醒障碍、睡眠) 觉醒转换障碍、快速眼球转动(快速眼动) 睡眠期相关的睡眠行为障碍及其他睡眠行为障碍等4类20余种睡眠疾病[2]。

1. 1 觉醒障碍 包括意识模糊性觉醒、夜惊症和睡行症。常发生于夜间睡眠前半期的非快速眼动期。患者意识状态尚未完全清醒并出现某些怪异的动作或行为, 清醒后对所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

1. 1. 1 意识模糊性觉醒:常见于儿童, 好发于睡眠不足者。随着增龄其发生率和发作频率逐渐减少。其特征是多发生在夜间前1P 3睡眠期, 通常从深睡眠中觉醒, 患者的行为动作似为清醒状态, 但其意识状态并非完全清醒, 表现为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精神活动迟钝、说话无序及行为怪异等, 通常伴有躁动表现, 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次日对夜间发生的事毫不知晓。

1. 1. 2 夜惊症:多发于4~12岁的儿童, 患病率约为3%, 男童多于女童, 可有家族史。其发病特征是在慢波睡眠期突然觉醒, 表现为患者突然从床上坐起, 尖叫或哭闹, 躁动, 表情十分恐惧和焦急, 伴有大汗、瞳孔散大、脉搏及呼吸加快等。若将患者强行唤醒, 可表现为意识混乱, 语无伦次, 但不久又安然入睡, 次日对夜间发生的事情毫无所知。夜惊症随着增龄而逐渐消失。睡眠不足、发热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等均可诱发此症。

1. 1. 3 睡行症:又称梦游症, 属非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异常。多发于儿童, 成人较为少见。通常发生在夜间的前1P 3阶段, 患者在睡眠中起床, 漫无目的的游走, 但步伐缓慢且能避开障碍物, 有时手中还把玩一些玩具, 衣衫不整且喃喃自

基金项目:全军/十一五0计划项目(No.06MA141)

作者单位:650032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内科睡眠调试中心通讯作者:刘诗翔, E -mail:lq2005354@126. com

语。若试图将其叫醒, 可能会造成其意识混乱并有躁动现象。患者通常可较容易地回到床上, 并很快继续入睡, 清醒后对夜间发生的事毫无记忆。患儿很少有做梦的报告, 或其内容支离破碎, 但成年梦游者却常有生动的梦境。30%有夜惊症的儿童可同时伴有梦游。梦游症发病无性别差异, 但常有家族史。据统计, 约有15%的成人在儿童时期曾至少有过1次梦游, 发病的高峰为4~8岁, 15岁以后将逐渐消失。约0. 5%的成人偶发梦游。发病诱因包括睡眠不足、发热、过度疲劳、服用安眠药及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等。精神心理疾患与成人梦游有关, 但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后仍会发生梦游症[3]。1. 2 睡眠) 觉醒转换障碍 发生于由觉醒到睡眠或睡眠到觉醒的转换过程中, 均较为少见。此类疾病包括梦呓症和夜间下肢痛性痉挛[4]。

1. 2. 1 梦呓症:系指睡眠中发音或讲话。通常发生于浅睡眠期, 此时大脑普遍处于抑制而语言运动中枢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梦呓时语句及持续时间较短, 内容无意义, 偶有情绪化的冗长句子, 唱歌或哭笑。通晓多种语言的人, 梦话内容也可包含多种语言。梦呓症也可由同室者与其对话而诱发。多导睡眠图显示梦呓可出现于睡眠各期。此症病程呈自限性, 预后良好。

1. 2. 2 夜间下肢痛性痉挛:为夜间睡眠期间出现的下肢肌肉紧绷或紧张性疼痛感, 常发生于腓肠肌。本症多为成年期发病, 女性多见, 尚未见婴儿期发病报道。症状可持续数秒钟而导致从睡眠中觉醒。也有患者主要于白天发作而非夜间, 局部按摩, 活动或热疗可使症状缓解。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期患者腓肠肌电活动呈非周期性爆发。

1. 3 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睡眠行为障碍 系指发生于快速动眼睡眠期间的各种行为异常, 包括睡眠惊动、梦魇、睡眠麻痹及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等。

1. 3. 1 睡眠惊动:表现为刚入睡时, 身体突然出现的类似肌阵挛样的动作, 伴有一种坠落感, 失去平衡感或有一种漂浮样感。人群发病率为60%~70%, 为正常的现象。多发生于疲劳或情绪低落, 以及大量饮用咖啡后。睡眠多导图监测记录不到特殊异常的脑电活动。巴比妥类药物可减少发作次数。频率发作影响睡眠时可以给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1. 3. 2 梦魇:指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的梦境体验。患者

#758#

魇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

疑难病杂志2007年12月第6卷第12期 Chi n J Diffic and Compl Cas, Dece mber 2007, Vol. 6No. 12

期周期性肢体活动的联系, 至少80%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做睡眠多导图检查时发现合并有睡眠期周期性肢体活动。更严重者, 在清醒时亦表现出腿部不安的活动, 有时带有运动障碍特点[10]。

2. 3 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 是以身体多部位反复的节律性刻板样动作为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一般在入睡前出现并能短暂持续至浅睡眠早期。若患者头颈部强有力地前后运动, 被形容为-撞头. 。此外, 患者还可以表现为摇头(头部侧向运动) , 身体旋转(身体向两侧来回转动) , 身体摇晃(身体向两侧来回晃动) , 身体摇摆或节律性地发声, 每次可反复出现而持续数分钟, 有时可持续数小时。在即将入睡或浅睡眠时发生, 极少发生在睡眠的S 3期和S 4期, 个别病例见于快速眼动睡眠期。以婴幼儿好发, 男性显著, 病因未明, 部分患儿有家族史,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可以引起白天嗜睡, 青春期后可自愈, 持续不愈者常伴有精神发育不全。

2. 4 磨牙症 是以睡眠中磨牙或咬牙为特征的刻板性运动障碍, 多见于非快速眼动睡眠S 2期, 通常于10~20岁发病。表现为睡眠中发出令人不愉快的磨牙声, 20~30次P h, 呈阵发性, 每次可持续20~30s 。通常影响他人休息, 可以造成牙齿磨损, 另外, 也可引起牙齿和肌肉的感觉异常, 面部疼痛或头痛。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磨牙症状则与心理缺陷有关[11]。2. 5 其他睡眠运动障碍 包括睡眠惊动、婴儿良性睡眠性肌阵挛、睡眠期腿部震颤、睡眠始发期脊髓本体性肌阵挛、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12]和过度的多节段肌阵挛等。2. 5. 1 婴儿良性睡眠性肌阵挛:亦称睡眠性肌阵挛, 表现为新生儿在安静睡眠时发生的肢体和躯干的抽动, 通常可连续发作4~5次, 1次P s, 抽动发生短暂, 持续40~300ms, 可以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 但以上肢和下肢为主, 可以表现为屈曲、伸直、外展和内收。一般在出生后1周发病, 在数天或数月后自行消失, 通常无须治疗。

2. 5. 2 过度的多节段肌阵挛:多节段肌阵挛患者表现为睡眠时在脸部和手足出现不同步、不对称和快速肌肉收缩。这类肌肉抽动会持续10min~1h, 症状出现于入睡阶段, 主要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发作并会持续至快速眼动睡眠期, 患者通常不会意识到这些动作。这种不常见的疾病会在一些睡眠中断后继发的嗜睡患者中发生, 以成年男性居多, 呈良性病程。

3 睡眠障碍的防治

睡眠障碍的治疗策略[13]是:(1) 解决入睡困难、维持中段睡眠、防止早醒; (2) 尽量保持原有的睡眠生理结构; (3)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有很多临床报道, 但仍然不能形成明确的治疗指南应用于临床。3. 1 睡眠质量的保健[14~16]

3. 1. 1 讲究睡眠卫生, 注意饮食。(1) 控制总热量, 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摄入; (2) 睡眠与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松果体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体的松果体素分泌日益减少, 0. l mg 的松果体素就足以诱发睡眠; 近来,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1. 3. 3 睡眠麻痹:系指患者刚入睡或觉醒时出现身体欲动及欲呼吸不能的恐怖性体验。此时患者意识清楚, 可伴有幻视。睡眠麻痹是发作性睡病4大主症之一, 但也可独立发生而与发作性睡病无关。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 单纯睡眠麻痹的发病率高达40%~50%, 但多为偶发, 少有连续性发病者(发作性睡病除外) 。睡眠麻痹多发于睡眠不足, 昼夜轮班和倒班换时差者[5]。

1. 3. 4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是快速眼动睡眠期中反复出现的肌张力松弛缺失, 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运动行为。患者将梦中的情境表现在现实中, 其内容常多与暴力有关, 因此常因拳打脚踢而造成自伤或伤及床伴。生理状态下的快速眼动睡眠期肌张力处于松弛状态, 因此梦境中的动作不会表现在现实中。

1. 4 其他睡眠行为障碍 按照国际睡眠行为障碍分类, 对于尚不能归类的夜间睡眠行为异常纳入此类, 包括睡眠遗尿症、睡眠幻觉症、睡眠进食症及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睡眠遗尿症。睡眠遗尿症指生理发育已经超过能够正常控制膀胱功能的年龄(5~6岁) 后, 夜间睡眠时发生不能自控的排尿, 可出现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及夜间觉醒期, 而日间膀胱功能正常。以儿童多见, 绝大多数为功能性, 少数为器质性病变所致。睡眠遗尿症绝大多数可自愈。对于功能性夜间遗尿者可给予行为或药物治疗, 但目前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限制饮水, 夜间唤醒排尿等措施难以奏效[6]。2 睡眠运动障碍

包括周期性肢动性睡眠障碍、不安腿综合征(包含睡眠相关性生长性疼) 、周期性肢动性睡眠障碍、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磨牙症及其他睡眠运动障碍。

2. 1 周期性肢动性睡眠障碍 是肢体特别是下肢在睡眠中发生的反复周期性异常运动, 异常运动由脚趾和脚踝的重复性背屈组成, 常扩散到膝关节和髋部, 有时甚至涉及到上肢的腕部和肘部。这些运动主要发生在轻度睡眠的S1期和S2期, 到深度睡眠的S3期和S4期逐渐减少, 几乎总是消失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部分特殊病例, 睡眠期周期性肢动活动持续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有些患者瞌睡时也可以发生, 患者常感到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的烦恼和入睡困难。已经有文献报道, 睡眠期周期性肢体活动与某些病理状态相关, 诸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僵人综合征、艾萨克综合征、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发作性睡病和睡眠呼吸暂停, 但缺乏对照研究。一些药物可影响睡眠期周期性肢体活动, 藉此可用来控制其临床症状[8]。

2. 2 不安腿综合征[9] 是一种内源性睡眠紊乱, 其特点是腿部感觉异常, 特别是膝部和踝部之间, 但有时扩散到大腿和前臂, 并被描述为深部疼痛、虫咬、烧灼或爬行感觉。多发生于休息时, 特别是在上床睡觉、瞌睡或斜靠在坐椅上时; 可被下列活动所缓解, 例如按摩、伸腿及踢腿等, 大多数可以通[7]

疑难病杂志2007年12月第6卷第12期 Chin J Diffic and Co mpl Cas, December 2007, Vol. 6No. 12

#759#

的松果体素结构相似的植物松果体素; (3) 长期失眠者血清中锌和铜明显降低, 含锌较高的食物有牡蛎、鱼类、瘦肉、奶制品等, 含铜较高的食物有鱼、虾、蟹、玉米、豆制品、蘑菇等; (4) 酸奶或温奶中, 色氨酸和钙的含量较高, 有助于睡眠。3. 1. 2 生活要有规律, 减少夜生活, 限制上床时间, 躺在床上20~30min 不能入睡就应起床, 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一些乏味的书报, 待有倦意时再上床; 无论多迟上床, 早晨必须按时起床, 提高睡眠率。

3. 1. 3 床只用于睡眠, 不要在床上工作和思考问题, 晚上按时上床, 睡前不看紧张的电视, 不饮浓茶咖啡, 不吸烟。3. 1. 4 讲究心理卫生, 开朗乐观, 心胸豁达, 知足常乐, 适当保留-童心. , 交替使用人体的各个部位, 培养一项松弛的业余爱好,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防治失眠的重要方法。是消除失眠和疲劳的一个良方。

3. 1. 5 进行以松弛为目的的生物反馈训练, 对治疗失眠、疲劳以及共存的抑郁紧张和焦虑情绪有显著疗效, 因此, 生物反馈训练对于缓解失眠的共存症状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3. 2 药物治疗[17~19]

3. 2. 1 难治性失眠:常规应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有苯二氮

艹卓类与吡唑坦等药物, 近来报道难治性失眠伴抑郁焦虑等共

A 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 edicine, 2005.

2 A merica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 on, eds. The Internati onal Classificati on

of Sleep Disorders, Revis ed:diagnos tic and coding manual[J ]. Philade-l phia:Davis es Pri nting Company, 1997, 182.

3 Szelenberger W, Nie mcewicz S, Dabrows ka AJ. Sleepwalki ng and night ter -rors:psychopathological correlates[J]. Int Rev Psychiatry, 2005, 17:263-270.

4 Giglio P, Undevia N, Spire J P. The pri mary paras omnias:a review for neu -rologis ts[J]. Neurologist, 2005, 11:90-97.

5 Cheyne JA. Sleep paral ysis epi sode frequency and number, types. and

s truc ture of as sociated hallucinations[J]. J Sleep Res, 2005, 14:319-324. 6 M oul den A. Management of bedwetting[J]. Aust Fam Physician, 2002, 31:

161-163.

7 Hilbert J, Mohs enin V. Can periodic li mb move ment disorder be diagnosed

wi thout pol ys omnography a case -control study[J]. Sleep M ed, 2003, 4:35-41.

8 Leissner L, Sandelin M. Periodic li mb movements in sleep:to treat or not to

treat[J]? Sleep Med, 2002, (3) :27-30.

9 王维治. 神经病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62. 10 Picchietti D, Winkel man J W. Restless legs s yndrome, periodic li mb move -ments in sleep, and depression[J]. Sleep, 2005, 28:891-89.

11 Camparis CM , Fanti ni G, Tei xeira M J,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innitus

in patients with sleep bruxis m:prevalence and charac teristics [J]. J Oral Rehabil, 2005, 32:808-814.

12 Vetrugno R, Provini F, Plazzi G, e t al. Propri os pinal myoclonus:a motor

phenomenon found in res tless le gs s yndrome di fferent fro m periodic li mb movements duri ng sleep[J]. Mov Dis ord, 2005, 20:1323-1329. 13 于欣. 失眠的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4) :620-622. 14 杨菊贤. 亚健康的发生预防[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1, 13(1) :

9-10.

15 Richards om GS. M anaging insomnia i n the primary care se tting [J ].

Sleep, 2000, 23(Suppll) :9-12.

16 Ps irropoulos D, Lefkos N, Boudonas G, et al. Exercise as a treatment mo -dality for CFS[J]. Curr Opin Cardiol, 2002, 17(3) :266-270.

17 Roth 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iatric diseases and ins omnia[J ].

Int J Cli n Prac t, 2001, 116(1):3-8.

18 Ncoli S. Ins omnia in the elderly[J]. Sleep, 2001, 24Suppl 1:23-30. 19 Thase ME, Rush AJ, M enber R, et al. Di fferential effects of Nefaz odone

and cogni ti 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 mnia [J ]. J Clin Ps ychi atry, 2002, 63(6) :493-500.

20 杨永勤. 浅谈高原睡眠障碍综合征防治[J]. 西南军医, 2006, 8

(1) :69-70.

21 王湘庆, 郎森阳. 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8) :613-616.

(收稿日期:2007-06-25)

存症状时, 仅用苯二氮艹卓类缺乏抗抑郁作用, Roth 加用适量抗抑郁剂, 效果更佳。

[17]

建议

3. 2. 2 老年失眠:老年人服镇静催眠剂后, 白天易头晕跌倒, 可引起骨折或脑血管意外, 近来推出了新型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剂) 扎莱普隆(Zalaplon) , 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睡眠率, 不成瘾, 半衰期短, 白天无镇静作用, 无失眠反弹作用, 也无白天无意识动作, 可避免意外。

3. 2. 3 药物结合认知行为治疗:Thase 等[19]对597例失眠患者应用血清素2受体阻滞剂尼法唑酮(Nefazodone) 460mg P d 或认知行为治疗12周的结果分析, 发现单用认知行为治疗对重度失眠患者显效率50. 0%, 而单用尼法唑酮或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单用认知疗法的结果(显效率分别为76. 3%与89. 1%, P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存在着严重的睡眠障碍

[20]

。睡

眠障碍可使脑力活动发生衰退, 长期的睡眠障碍还可使大脑的感觉和智力的敏感度降低, 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丧失[21]。因此, 开展对睡眠疾病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A merica Acade my of Sleep Medicine, eds.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 on of

sleep dis order: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J ]. 2nd ed. Westches ter:

统计学符号的书写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5统计学名词及符号6的有关规定书写, 常用如下:¹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 (中位数仍用M ) ; º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 ; »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x ; ¼t 检验用英文小写t ; ½F 检验用英文大写F ; ¾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V 2;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 À自由度用希文小写T ; Á概率用英文大写P (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 如t 值、V 2值、q )

疑难病杂志2007年12月第6卷第12期 Chin J Diffic and Co mpl Cas, December 2007, Vol. 6No. 12

#757#

#综 述#

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强 刘诗翔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分类;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338. 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450(2007) 12-0757-03 睡眠疾病发病率非常高, 但目前我国对睡眠疾病的研究有待提高。2005年发布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第二版(ICSD -2) , 将睡眠疾病分为8类[1]:即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过度、睡眠节律紊乱、睡眠行为障碍、睡眠运动障碍、孤立的睡眠症状以及其他睡眠障碍。其中睡眠行为障碍和睡眠运动障碍是睡眠疾病中最常见的2大类型。1 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行为障碍又称异睡症, 系指睡眠或睡眠) 觉醒转换时出现异常的一组疾病, 包括觉醒障碍、睡眠) 觉醒转换障碍、快速眼球转动(快速眼动) 睡眠期相关的睡眠行为障碍及其他睡眠行为障碍等4类20余种睡眠疾病[2]。

1. 1 觉醒障碍 包括意识模糊性觉醒、夜惊症和睡行症。常发生于夜间睡眠前半期的非快速眼动期。患者意识状态尚未完全清醒并出现某些怪异的动作或行为, 清醒后对所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

1. 1. 1 意识模糊性觉醒:常见于儿童, 好发于睡眠不足者。随着增龄其发生率和发作频率逐渐减少。其特征是多发生在夜间前1P 3睡眠期, 通常从深睡眠中觉醒, 患者的行为动作似为清醒状态, 但其意识状态并非完全清醒, 表现为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精神活动迟钝、说话无序及行为怪异等, 通常伴有躁动表现, 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次日对夜间发生的事毫不知晓。

1. 1. 2 夜惊症:多发于4~12岁的儿童, 患病率约为3%, 男童多于女童, 可有家族史。其发病特征是在慢波睡眠期突然觉醒, 表现为患者突然从床上坐起, 尖叫或哭闹, 躁动, 表情十分恐惧和焦急, 伴有大汗、瞳孔散大、脉搏及呼吸加快等。若将患者强行唤醒, 可表现为意识混乱, 语无伦次, 但不久又安然入睡, 次日对夜间发生的事情毫无所知。夜惊症随着增龄而逐渐消失。睡眠不足、发热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等均可诱发此症。

1. 1. 3 睡行症:又称梦游症, 属非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异常。多发于儿童, 成人较为少见。通常发生在夜间的前1P 3阶段, 患者在睡眠中起床, 漫无目的的游走, 但步伐缓慢且能避开障碍物, 有时手中还把玩一些玩具, 衣衫不整且喃喃自

基金项目:全军/十一五0计划项目(No.06MA141)

作者单位:650032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内科睡眠调试中心通讯作者:刘诗翔, E -mail:lq2005354@126. com

语。若试图将其叫醒, 可能会造成其意识混乱并有躁动现象。患者通常可较容易地回到床上, 并很快继续入睡, 清醒后对夜间发生的事毫无记忆。患儿很少有做梦的报告, 或其内容支离破碎, 但成年梦游者却常有生动的梦境。30%有夜惊症的儿童可同时伴有梦游。梦游症发病无性别差异, 但常有家族史。据统计, 约有15%的成人在儿童时期曾至少有过1次梦游, 发病的高峰为4~8岁, 15岁以后将逐渐消失。约0. 5%的成人偶发梦游。发病诱因包括睡眠不足、发热、过度疲劳、服用安眠药及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等。精神心理疾患与成人梦游有关, 但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后仍会发生梦游症[3]。1. 2 睡眠) 觉醒转换障碍 发生于由觉醒到睡眠或睡眠到觉醒的转换过程中, 均较为少见。此类疾病包括梦呓症和夜间下肢痛性痉挛[4]。

1. 2. 1 梦呓症:系指睡眠中发音或讲话。通常发生于浅睡眠期, 此时大脑普遍处于抑制而语言运动中枢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梦呓时语句及持续时间较短, 内容无意义, 偶有情绪化的冗长句子, 唱歌或哭笑。通晓多种语言的人, 梦话内容也可包含多种语言。梦呓症也可由同室者与其对话而诱发。多导睡眠图显示梦呓可出现于睡眠各期。此症病程呈自限性, 预后良好。

1. 2. 2 夜间下肢痛性痉挛:为夜间睡眠期间出现的下肢肌肉紧绷或紧张性疼痛感, 常发生于腓肠肌。本症多为成年期发病, 女性多见, 尚未见婴儿期发病报道。症状可持续数秒钟而导致从睡眠中觉醒。也有患者主要于白天发作而非夜间, 局部按摩, 活动或热疗可使症状缓解。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期患者腓肠肌电活动呈非周期性爆发。

1. 3 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睡眠行为障碍 系指发生于快速动眼睡眠期间的各种行为异常, 包括睡眠惊动、梦魇、睡眠麻痹及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等。

1. 3. 1 睡眠惊动:表现为刚入睡时, 身体突然出现的类似肌阵挛样的动作, 伴有一种坠落感, 失去平衡感或有一种漂浮样感。人群发病率为60%~70%, 为正常的现象。多发生于疲劳或情绪低落, 以及大量饮用咖啡后。睡眠多导图监测记录不到特殊异常的脑电活动。巴比妥类药物可减少发作次数。频率发作影响睡眠时可以给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1. 3. 2 梦魇:指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的梦境体验。患者

#758#

魇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

疑难病杂志2007年12月第6卷第12期 Chi n J Diffic and Compl Cas, Dece mber 2007, Vol. 6No. 12

期周期性肢体活动的联系, 至少80%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做睡眠多导图检查时发现合并有睡眠期周期性肢体活动。更严重者, 在清醒时亦表现出腿部不安的活动, 有时带有运动障碍特点[10]。

2. 3 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 是以身体多部位反复的节律性刻板样动作为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一般在入睡前出现并能短暂持续至浅睡眠早期。若患者头颈部强有力地前后运动, 被形容为-撞头. 。此外, 患者还可以表现为摇头(头部侧向运动) , 身体旋转(身体向两侧来回转动) , 身体摇晃(身体向两侧来回晃动) , 身体摇摆或节律性地发声, 每次可反复出现而持续数分钟, 有时可持续数小时。在即将入睡或浅睡眠时发生, 极少发生在睡眠的S 3期和S 4期, 个别病例见于快速眼动睡眠期。以婴幼儿好发, 男性显著, 病因未明, 部分患儿有家族史,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可以引起白天嗜睡, 青春期后可自愈, 持续不愈者常伴有精神发育不全。

2. 4 磨牙症 是以睡眠中磨牙或咬牙为特征的刻板性运动障碍, 多见于非快速眼动睡眠S 2期, 通常于10~20岁发病。表现为睡眠中发出令人不愉快的磨牙声, 20~30次P h, 呈阵发性, 每次可持续20~30s 。通常影响他人休息, 可以造成牙齿磨损, 另外, 也可引起牙齿和肌肉的感觉异常, 面部疼痛或头痛。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磨牙症状则与心理缺陷有关[11]。2. 5 其他睡眠运动障碍 包括睡眠惊动、婴儿良性睡眠性肌阵挛、睡眠期腿部震颤、睡眠始发期脊髓本体性肌阵挛、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12]和过度的多节段肌阵挛等。2. 5. 1 婴儿良性睡眠性肌阵挛:亦称睡眠性肌阵挛, 表现为新生儿在安静睡眠时发生的肢体和躯干的抽动, 通常可连续发作4~5次, 1次P s, 抽动发生短暂, 持续40~300ms, 可以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 但以上肢和下肢为主, 可以表现为屈曲、伸直、外展和内收。一般在出生后1周发病, 在数天或数月后自行消失, 通常无须治疗。

2. 5. 2 过度的多节段肌阵挛:多节段肌阵挛患者表现为睡眠时在脸部和手足出现不同步、不对称和快速肌肉收缩。这类肌肉抽动会持续10min~1h, 症状出现于入睡阶段, 主要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发作并会持续至快速眼动睡眠期, 患者通常不会意识到这些动作。这种不常见的疾病会在一些睡眠中断后继发的嗜睡患者中发生, 以成年男性居多, 呈良性病程。

3 睡眠障碍的防治

睡眠障碍的治疗策略[13]是:(1) 解决入睡困难、维持中段睡眠、防止早醒; (2) 尽量保持原有的睡眠生理结构; (3)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有很多临床报道, 但仍然不能形成明确的治疗指南应用于临床。3. 1 睡眠质量的保健[14~16]

3. 1. 1 讲究睡眠卫生, 注意饮食。(1) 控制总热量, 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摄入; (2) 睡眠与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松果体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体的松果体素分泌日益减少, 0. l mg 的松果体素就足以诱发睡眠; 近来,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1. 3. 3 睡眠麻痹:系指患者刚入睡或觉醒时出现身体欲动及欲呼吸不能的恐怖性体验。此时患者意识清楚, 可伴有幻视。睡眠麻痹是发作性睡病4大主症之一, 但也可独立发生而与发作性睡病无关。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 单纯睡眠麻痹的发病率高达40%~50%, 但多为偶发, 少有连续性发病者(发作性睡病除外) 。睡眠麻痹多发于睡眠不足, 昼夜轮班和倒班换时差者[5]。

1. 3. 4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是快速眼动睡眠期中反复出现的肌张力松弛缺失, 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运动行为。患者将梦中的情境表现在现实中, 其内容常多与暴力有关, 因此常因拳打脚踢而造成自伤或伤及床伴。生理状态下的快速眼动睡眠期肌张力处于松弛状态, 因此梦境中的动作不会表现在现实中。

1. 4 其他睡眠行为障碍 按照国际睡眠行为障碍分类, 对于尚不能归类的夜间睡眠行为异常纳入此类, 包括睡眠遗尿症、睡眠幻觉症、睡眠进食症及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睡眠遗尿症。睡眠遗尿症指生理发育已经超过能够正常控制膀胱功能的年龄(5~6岁) 后, 夜间睡眠时发生不能自控的排尿, 可出现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及夜间觉醒期, 而日间膀胱功能正常。以儿童多见, 绝大多数为功能性, 少数为器质性病变所致。睡眠遗尿症绝大多数可自愈。对于功能性夜间遗尿者可给予行为或药物治疗, 但目前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限制饮水, 夜间唤醒排尿等措施难以奏效[6]。2 睡眠运动障碍

包括周期性肢动性睡眠障碍、不安腿综合征(包含睡眠相关性生长性疼) 、周期性肢动性睡眠障碍、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磨牙症及其他睡眠运动障碍。

2. 1 周期性肢动性睡眠障碍 是肢体特别是下肢在睡眠中发生的反复周期性异常运动, 异常运动由脚趾和脚踝的重复性背屈组成, 常扩散到膝关节和髋部, 有时甚至涉及到上肢的腕部和肘部。这些运动主要发生在轻度睡眠的S1期和S2期, 到深度睡眠的S3期和S4期逐渐减少, 几乎总是消失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部分特殊病例, 睡眠期周期性肢动活动持续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有些患者瞌睡时也可以发生, 患者常感到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的烦恼和入睡困难。已经有文献报道, 睡眠期周期性肢体活动与某些病理状态相关, 诸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僵人综合征、艾萨克综合征、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发作性睡病和睡眠呼吸暂停, 但缺乏对照研究。一些药物可影响睡眠期周期性肢体活动, 藉此可用来控制其临床症状[8]。

2. 2 不安腿综合征[9] 是一种内源性睡眠紊乱, 其特点是腿部感觉异常, 特别是膝部和踝部之间, 但有时扩散到大腿和前臂, 并被描述为深部疼痛、虫咬、烧灼或爬行感觉。多发生于休息时, 特别是在上床睡觉、瞌睡或斜靠在坐椅上时; 可被下列活动所缓解, 例如按摩、伸腿及踢腿等, 大多数可以通[7]

疑难病杂志2007年12月第6卷第12期 Chin J Diffic and Co mpl Cas, December 2007, Vol. 6No. 12

#759#

的松果体素结构相似的植物松果体素; (3) 长期失眠者血清中锌和铜明显降低, 含锌较高的食物有牡蛎、鱼类、瘦肉、奶制品等, 含铜较高的食物有鱼、虾、蟹、玉米、豆制品、蘑菇等; (4) 酸奶或温奶中, 色氨酸和钙的含量较高, 有助于睡眠。3. 1. 2 生活要有规律, 减少夜生活, 限制上床时间, 躺在床上20~30min 不能入睡就应起床, 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一些乏味的书报, 待有倦意时再上床; 无论多迟上床, 早晨必须按时起床, 提高睡眠率。

3. 1. 3 床只用于睡眠, 不要在床上工作和思考问题, 晚上按时上床, 睡前不看紧张的电视, 不饮浓茶咖啡, 不吸烟。3. 1. 4 讲究心理卫生, 开朗乐观, 心胸豁达, 知足常乐, 适当保留-童心. , 交替使用人体的各个部位, 培养一项松弛的业余爱好,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防治失眠的重要方法。是消除失眠和疲劳的一个良方。

3. 1. 5 进行以松弛为目的的生物反馈训练, 对治疗失眠、疲劳以及共存的抑郁紧张和焦虑情绪有显著疗效, 因此, 生物反馈训练对于缓解失眠的共存症状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3. 2 药物治疗[17~19]

3. 2. 1 难治性失眠:常规应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有苯二氮

艹卓类与吡唑坦等药物, 近来报道难治性失眠伴抑郁焦虑等共

A 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 edicine, 2005.

2 A merica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 on, eds. The Internati onal Classificati on

of Sleep Disorders, Revis ed:diagnos tic and coding manual[J ]. Philade-l phia:Davis es Pri nting Company, 1997, 182.

3 Szelenberger W, Nie mcewicz S, Dabrows ka AJ. Sleepwalki ng and night ter -rors:psychopathological correlates[J]. Int Rev Psychiatry, 2005, 17:263-270.

4 Giglio P, Undevia N, Spire J P. The pri mary paras omnias:a review for neu -rologis ts[J]. Neurologist, 2005, 11:90-97.

5 Cheyne JA. Sleep paral ysis epi sode frequency and number, types. and

s truc ture of as sociated hallucinations[J]. J Sleep Res, 2005, 14:319-324. 6 M oul den A. Management of bedwetting[J]. Aust Fam Physician, 2002, 31:

161-163.

7 Hilbert J, Mohs enin V. Can periodic li mb move ment disorder be diagnosed

wi thout pol ys omnography a case -control study[J]. Sleep M ed, 2003, 4:35-41.

8 Leissner L, Sandelin M. Periodic li mb movements in sleep:to treat or not to

treat[J]? Sleep Med, 2002, (3) :27-30.

9 王维治. 神经病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62. 10 Picchietti D, Winkel man J W. Restless legs s yndrome, periodic li mb move -ments in sleep, and depression[J]. Sleep, 2005, 28:891-89.

11 Camparis CM , Fanti ni G, Tei xeira M J,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innitus

in patients with sleep bruxis m:prevalence and charac teristics [J]. J Oral Rehabil, 2005, 32:808-814.

12 Vetrugno R, Provini F, Plazzi G, e t al. Propri os pinal myoclonus:a motor

phenomenon found in res tless le gs s yndrome di fferent fro m periodic li mb movements duri ng sleep[J]. Mov Dis ord, 2005, 20:1323-1329. 13 于欣. 失眠的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4) :620-622. 14 杨菊贤. 亚健康的发生预防[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1, 13(1) :

9-10.

15 Richards om GS. M anaging insomnia i n the primary care se tting [J ].

Sleep, 2000, 23(Suppll) :9-12.

16 Ps irropoulos D, Lefkos N, Boudonas G, et al. Exercise as a treatment mo -dality for CFS[J]. Curr Opin Cardiol, 2002, 17(3) :266-270.

17 Roth 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iatric diseases and ins omnia[J ].

Int J Cli n Prac t, 2001, 116(1):3-8.

18 Ncoli S. Ins omnia in the elderly[J]. Sleep, 2001, 24Suppl 1:23-30. 19 Thase ME, Rush AJ, M enber R, et al. Di fferential effects of Nefaz odone

and cogni ti 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 mnia [J ]. J Clin Ps ychi atry, 2002, 63(6) :493-500.

20 杨永勤. 浅谈高原睡眠障碍综合征防治[J]. 西南军医, 2006, 8

(1) :69-70.

21 王湘庆, 郎森阳. 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8) :613-616.

(收稿日期:2007-06-25)

存症状时, 仅用苯二氮艹卓类缺乏抗抑郁作用, Roth 加用适量抗抑郁剂, 效果更佳。

[17]

建议

3. 2. 2 老年失眠:老年人服镇静催眠剂后, 白天易头晕跌倒, 可引起骨折或脑血管意外, 近来推出了新型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剂) 扎莱普隆(Zalaplon) , 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睡眠率, 不成瘾, 半衰期短, 白天无镇静作用, 无失眠反弹作用, 也无白天无意识动作, 可避免意外。

3. 2. 3 药物结合认知行为治疗:Thase 等[19]对597例失眠患者应用血清素2受体阻滞剂尼法唑酮(Nefazodone) 460mg P d 或认知行为治疗12周的结果分析, 发现单用认知行为治疗对重度失眠患者显效率50. 0%, 而单用尼法唑酮或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单用认知疗法的结果(显效率分别为76. 3%与89. 1%, P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存在着严重的睡眠障碍

[20]

。睡

眠障碍可使脑力活动发生衰退, 长期的睡眠障碍还可使大脑的感觉和智力的敏感度降低, 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丧失[21]。因此, 开展对睡眠疾病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A merica Acade my of Sleep Medicine, eds.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 on of

sleep dis order: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J ]. 2nd ed. Westches ter:

统计学符号的书写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5统计学名词及符号6的有关规定书写, 常用如下:¹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 (中位数仍用M ) ; º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 ; »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x ; ¼t 检验用英文小写t ; ½F 检验用英文大写F ; ¾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V 2;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 À自由度用希文小写T ; Á概率用英文大写P (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 如t 值、V 2值、q )


相关内容

  •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5月第13卷第5期ChinJContempNeurolNeurosurg,May2013,Vol.13,No.5 ·标准与指南· ·363·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张鹏赵忠新 [摘要]为规范我国成人失眠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 ...

  • 睡眠的诊断与治疗打印
  • 睡眠生理和失眠的诊断及治疗 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病,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临床各科病人都可能并存睡眠障碍,各科的多种疾病本身也可并发睡眠障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速,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会不断升高.提到睡眠障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失眠,但是睡眠障碍并非仅指失眠,失眠仅仅 ...

  • 神经综述:发作性运动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诊断思路
  • ?? 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PxDs)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导致的神经系统异质性疾病.Mount和Samuel于1940年首先对1例"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患者进行了报道.1995年Demir ...

  • 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
  • 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 李向丽 张莉琴 丁劲 张洁 李加利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李向丽 [摘要]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以及降低抑郁症患者伴失眠症状者对镇静催眠药物的依赖,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 ...

  • 176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和临床分析
  • 176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硕士生姓名:王玲 副教授指导教师:孔慧 专业名称:耳鼻咽喉科学 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测定单纯鼾症组与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多导睡眠图(PSG)指标及临床症状探讨其差异性. 方法:通过分析176例鼾症患者PSG数据(不含混合性及中 ...

  • 孕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 ・调查与实验研究・ 2013年11月第51卷第32期 孕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陈 琚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部产二科,浙江宁波315010 [摘要]目的调查孕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孕妇300例为调查对象,对孕妇社会 人口学特征.产前抑郁.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

  • 阿戈美拉汀:治疗惊恐障碍的「奇兵」?
  •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PD) 又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该病发病时,患者感到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在某些情况下突然感到惊恐.失控感.发疯 ...

  • 第六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 第六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2.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

  • 老年综合征及其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 万方数据 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8月第27卷第16期 老年综合征及其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刘祚燕 胡秀英 龙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 老年综合征老年人评估工具 护理 KeywordsSenilesyndrome Theaged EvaluationtooI Nur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