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王旦处事的"方"与"圆"

  王旦是北宋―位著名的宰相。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人,且都在朝廷中做过大官。王旦自幼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长辈的德行风范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使他从小就显得出类拔萃,气宇不凡。

  23岁那年,王旦考中进士,不久后便被封为平江(今属湖南)知县。此后王旦官运亨通。直到宋真宗时期,升至宰相之职。王旦对朝廷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深得皇上器重。除了拥有不俗的政治才华,王旦更具备高超的处世智慧。

  王旦性格忠厚,心胸宽广,从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有一次,他的家人想试试他是否真正有涵养,就故意在他的肉羹汤里撒了一些灰尘,王旦看了也不生气,只埋头吃饭。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喝肉羹汤,他说:“我偶尔不喜欢吃肉。”后来家人又把他的饭也弄脏了,王旦就说:“我今天不愿吃饭。就喝点粥吧。”家里人无不被他的大度所折服。

  尽管王旦为人宽厚,但也难免遭人批评和诋毁。其中说王旦坏话最多的就是他的同僚寇准,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寇老西儿。寇准和王旦同年考中进士,不过官做得没有王旦大,心里不服气,就经常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不是,甚至在朝廷上当众指责王旦。可王旦不仅不恼,反过来还经常在皇上面前提起寇准的优点,赞扬他刚直忠正,是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皇上觉得非常惊讶,问王旦:“你经常称赞寇准的优点。但寇准却专说你的短处,这是为什么呢?”

  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我在相位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准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皇上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个宰相啊!”

  有一次,王旦主管的中书省将一份公文送到寇准主管的枢密院审核。寇准发现文中有误,一边将带有错误的公文批准颁行,一边把发现的错误奏报皇上。王旦因此受到严厉的责备,连手下人也受到处分。不久,枢密院有公文送到中书省,也出现了不符合规定的错误。值班官吏高兴地把它送给了王旦,以为可以乘机报复一下寇准。但是王旦并没有将此事上报朝廷,而是让手下将文件退还给枢密院,让他们订正后再重新上报。寇准知道这件事情后,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佩服地对王旦说:“仁兄的度量真大啊!今后我要好好向仁兄学习。”

  王旦处世圆润、通达,但并非不讲原则,他也有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一面。因为身居相位,难免有人通过关系找到王旦,向他请求关照。但王旦对那些走门路要官的人从不迁就。因此王旦家中虽经常宾客盈门,但很少有人敢以私事相求。有一个姓卢的家伙不知好歹,在一个深夜给王旦送来黄金百两,求王旦提拔他为江淮盐运使。王旦拒不接受,但卢某仍厚着脸皮纠缠。王旦就义正词严地说道: “以你的才能,不足以担当这个职务,我那敢私受贿赂而废弃公道呢?”卢某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还有一次,寇准托人私求王旦推荐他任宰相职,王旦吃惊地说:“将相之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寇准被卷了面子,以为没戏了,就对王旦很不满意。王旦虽然没有接受寇准的私请,但秉公而论。他认为寇准有这个资格,因此当皇上向他征求如何安排寇准的意见时,王旦就竭力称赞寇准的才能,建议给寇准以宰相衔任为武胜军节度使。皇上一听有道理,就采纳了王旦的建议。受任后寇准向皇上谢恩说:“还是皇上了解我啊,否则怎么会让我担当如此重任呢!”皇上告诉他这是出于王旦的推荐,寇准感叹道:“王同年的气量,实在是我所不及的。”从此寇准将王旦引为知己。

  后来,王旦病重,皇上忧心忡忡地问他:“万―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天下事应当托付给谁呢?”王旦心里知道皇上是想提拔大臣王钦若为相。但他认为王钦若为人奸诈,实非贤士,就不肯推荐,说道:“知臣莫若君,人选应当由您来定。”皇上说:“你就说说你个人的意见。”王旦勉强举起奏事的板笏,郑重地说:“一定要问愚见的话,我认为没谁比寇准更合适。”皇上说:“寇准性情刚褊,你再提别人吧。”王旦明白皇上的心思,但仍然不肯妥协,就说:“其他^我就没那么了解了。”言下之意,就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王旦死后,皇上果然任用寇准为相。王钦若则又等了若干年才做了宰相。后来王钦若恨恨地对别人说:“就因为这个王旦。我延迟了十年才坐上这个位子。”

  王旦就是这样一对于一些涉及个人恩怨、自家得失的小事,他从不计较,往往能让就让,一笑而过;而对于那些事关朝廷利益、国家兴亡的大事,他则毫不含糊,坚持原则,寸步不让。他的为人与处世,不禁令人想到古代的铜钱――外圆而内方。“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圆”乃是立世之大道。为人处世,方中有圆,圆中存方,方圆相济,才能恰到好处。这也是王旦作为古圣先贤垂范于后世的最佳教益吧!

  王旦是北宋―位著名的宰相。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人,且都在朝廷中做过大官。王旦自幼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长辈的德行风范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使他从小就显得出类拔萃,气宇不凡。

  23岁那年,王旦考中进士,不久后便被封为平江(今属湖南)知县。此后王旦官运亨通。直到宋真宗时期,升至宰相之职。王旦对朝廷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深得皇上器重。除了拥有不俗的政治才华,王旦更具备高超的处世智慧。

  王旦性格忠厚,心胸宽广,从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有一次,他的家人想试试他是否真正有涵养,就故意在他的肉羹汤里撒了一些灰尘,王旦看了也不生气,只埋头吃饭。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喝肉羹汤,他说:“我偶尔不喜欢吃肉。”后来家人又把他的饭也弄脏了,王旦就说:“我今天不愿吃饭。就喝点粥吧。”家里人无不被他的大度所折服。

  尽管王旦为人宽厚,但也难免遭人批评和诋毁。其中说王旦坏话最多的就是他的同僚寇准,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寇老西儿。寇准和王旦同年考中进士,不过官做得没有王旦大,心里不服气,就经常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不是,甚至在朝廷上当众指责王旦。可王旦不仅不恼,反过来还经常在皇上面前提起寇准的优点,赞扬他刚直忠正,是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皇上觉得非常惊讶,问王旦:“你经常称赞寇准的优点。但寇准却专说你的短处,这是为什么呢?”

  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我在相位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准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皇上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个宰相啊!”

  有一次,王旦主管的中书省将一份公文送到寇准主管的枢密院审核。寇准发现文中有误,一边将带有错误的公文批准颁行,一边把发现的错误奏报皇上。王旦因此受到严厉的责备,连手下人也受到处分。不久,枢密院有公文送到中书省,也出现了不符合规定的错误。值班官吏高兴地把它送给了王旦,以为可以乘机报复一下寇准。但是王旦并没有将此事上报朝廷,而是让手下将文件退还给枢密院,让他们订正后再重新上报。寇准知道这件事情后,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佩服地对王旦说:“仁兄的度量真大啊!今后我要好好向仁兄学习。”

  王旦处世圆润、通达,但并非不讲原则,他也有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一面。因为身居相位,难免有人通过关系找到王旦,向他请求关照。但王旦对那些走门路要官的人从不迁就。因此王旦家中虽经常宾客盈门,但很少有人敢以私事相求。有一个姓卢的家伙不知好歹,在一个深夜给王旦送来黄金百两,求王旦提拔他为江淮盐运使。王旦拒不接受,但卢某仍厚着脸皮纠缠。王旦就义正词严地说道: “以你的才能,不足以担当这个职务,我那敢私受贿赂而废弃公道呢?”卢某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还有一次,寇准托人私求王旦推荐他任宰相职,王旦吃惊地说:“将相之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寇准被卷了面子,以为没戏了,就对王旦很不满意。王旦虽然没有接受寇准的私请,但秉公而论。他认为寇准有这个资格,因此当皇上向他征求如何安排寇准的意见时,王旦就竭力称赞寇准的才能,建议给寇准以宰相衔任为武胜军节度使。皇上一听有道理,就采纳了王旦的建议。受任后寇准向皇上谢恩说:“还是皇上了解我啊,否则怎么会让我担当如此重任呢!”皇上告诉他这是出于王旦的推荐,寇准感叹道:“王同年的气量,实在是我所不及的。”从此寇准将王旦引为知己。

  后来,王旦病重,皇上忧心忡忡地问他:“万―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天下事应当托付给谁呢?”王旦心里知道皇上是想提拔大臣王钦若为相。但他认为王钦若为人奸诈,实非贤士,就不肯推荐,说道:“知臣莫若君,人选应当由您来定。”皇上说:“你就说说你个人的意见。”王旦勉强举起奏事的板笏,郑重地说:“一定要问愚见的话,我认为没谁比寇准更合适。”皇上说:“寇准性情刚褊,你再提别人吧。”王旦明白皇上的心思,但仍然不肯妥协,就说:“其他^我就没那么了解了。”言下之意,就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王旦死后,皇上果然任用寇准为相。王钦若则又等了若干年才做了宰相。后来王钦若恨恨地对别人说:“就因为这个王旦。我延迟了十年才坐上这个位子。”

  王旦就是这样一对于一些涉及个人恩怨、自家得失的小事,他从不计较,往往能让就让,一笑而过;而对于那些事关朝廷利益、国家兴亡的大事,他则毫不含糊,坚持原则,寸步不让。他的为人与处世,不禁令人想到古代的铜钱――外圆而内方。“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圆”乃是立世之大道。为人处世,方中有圆,圆中存方,方圆相济,才能恰到好处。这也是王旦作为古圣先贤垂范于后世的最佳教益吧!


相关内容

  • 及时雨宋江
  • 即呼保义宋江,宋江外号也称及时雨.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及时雨宋江简介 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 ...

  • 苏轼与蔡京比较-李品珠
  •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苏轼专题>期末论文 苏轼与蔡京 --兼与王安石比较 李品珠 0917072 年 级: 2009级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王秀琳 摘要:话说,如果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不仅要看他的友人怎么夸他还要看他的对立面是怎么骂他的.本文即 ...

  • 中国古代的文人为什么能长寿
  • 中国古代的文人为什么能长寿? 人的性格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也是最为复杂的.特别是经过5000年历史文化积淀所传承下来的中国人,更非寥寥数语便可描绘.路卫兵认可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而且认为性格也会影响人的寿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代诸多长寿的文人和英年早逝的才子身上,略窥一二. 我们的祖先平均寿命很 ...

  • 人情交往中的"边际效益"
  • 北宋名臣司马光在元�年间出任宰相时,推荐刘器之到国史馆任职.有一天刘器之来访,司马光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吗?" 刘器之回答:"因为我们是旧交."司马光说:"不是.其实是因为我闲居在家时,您经常来问候:而在我担任宰相后,却只有你没有来过信,这才 ...

  • "宰相"典故
  • 周 宏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5日   12 版) 宰相,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是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执行官的通称,著名者有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诸葛亮,有唐朝"笑里藏刀"的宰相李义府,有南宋以莫须有罪名加害忠良的秦桧-- ...

  • 古人的"字"
  • 作者:何晓明 寻根 1998年11期 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这里专讲古人的" ...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浅析李煜的词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浅析李煜的词 (一) 在我国浩瀚的文学史中,李煜是那么一颗灿烂的明星,是那么一朵炫目的奇葩. 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他前期 ...

  •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论语>孔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

  • 儒学的人文精神内涵解读
  • ◆ ◆ ◆ ◆ 儒学的人文精神内涵解读 ◆赵 娟 ( 山东警察学院 ) [ 摘要]儒 学经历先秦. 两汉 . 宋. 明. 清几度 变迁 , 内容有 了很 大变化 , 但精神 内涵具有一致 性, 体现 为 以人 为本 的价值取 向. 贵和持 中的 做人 态度 . 自强不 息的奋斗精神 . 豁达 乐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