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0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第十章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市场失灵的含义:

1.狭义的市场失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即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P =MC →MRS

2.广义的市场失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包含3方面的内容,即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与市场不能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1776年,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是和谐的,人们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之下,不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而且还能充分利用资源,极大地增加社会福利。

一般意义的市场失灵是指狭义的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用公式表示就是:

P ≠MC →MRS XY XY =MRT XY ),要素的使用效率未能充分发挥。 ≠MRT XY 。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不完全信息等四个。

第一节 垄断及其对策

一、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1.垄断条件下,P MC ,产品生产太少,减少社会福利

垄断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时的P MC →MRS

帕累托最优条件无法实现。具体地说,由于P X MC X XY ≠MRT XY ,生产与交换的→MU X ,从社会的角度 MC X (没有外部性)

看,垄断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太少,增加产品的生产能够增加社会福利。如图10—1所示。

P P 0 01Q

图10—1 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在图10—1中,垄断价格为P 0,垄断产量为Q 0。而P 1和Q 1是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由垄断转

为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增加,其增加量由矩形面积P 1P 0AF +三角形面积AFB 表示;对于生产者来说,一方面,产量的增加使生产者剩余增加,其增加量由三角形面积FEB 表示;另一方面,现

在的价格低于以前的价格,生产者剩余又会减少,其减少量由矩形面积P 1P 0AF 表示。最终生产者剩余的变动量为三角形面积FEB -矩形面积P 1P 0AF 。社会福利的变动量等于消费者剩余的变动量与生产者剩余的变动量之和,即(矩形面积P 1P 0AF +三角形面积AFB )+(三角形面积FEB -矩形面积P 1P 0AF )=(三角形面积AFB +三角形面积FEB )。显然,从垄断到竞争,随着产量的增加,社会福利将增加。反之,从竞争转向垄断,社会福利将减少。

2.垄断条件下,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

垄断厂商均衡时的P MC 。如果能够固定住均衡时的产量(Q 0)的价格(P 0)不变,那么,只要新增加的产量的P MC (即在Q 0Q 1产量范围内),厂商就愿意增加产量。因为此时,新增加的产量的

,P MC 意味着MR MC ,厂商增加产量能够增加利润(三角P MR (原先的产量的价格不变)

形面积FEB )。当然,消费者也能从产量的增加中获得更多的福利(三角形面积AFB )。

3.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原因

在垄断条件下,上述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不会实现(差别定价除外)。因为当厂商增加产量时,不仅新增加的产量(Q 0Q 1)的价格会降低,而且原先产量(OQ 0)的价格也会降低(导致MR P ),从而使厂商从增加的产量中所多得到的收益小于因原先产量价格的降低所遭受的损失,即得不偿失,故理性的厂商不愿意增加产量。

二、垄断的对策

1.对一般性的垄断,制定与实施遏制垄断的反托拉斯政策,以避免或减少垄断

反托拉斯政策试图防止垄断或各种反竞争行为,以激励竞争,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以下三个法律组成:

(1)谢尔曼法(1890年)

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成为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奠基石。《谢尔曼法》第一条,限制任何“企图限制贸易”的合同、联合与共谋。第二条则禁止垄断和任何意在垄断的勾结。

但该法律条文本身与相关解释都没有明确垄断的概念和被禁止的行为,使得人们没有清晰的标准来判定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合法还是非法。后来的一些法律越来越清楚地阐释了该法律条文的含义。

(2)克莱顿法(1914年)

制定《克莱顿法》是为了澄清和强化《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禁止捆绑性销售契约(在这种契约中,如果顾客想要A 商品,就必须购买B 商品),规定价格歧视和排他性经营为非法;该法禁止连锁董事会(同一产业中的某个人同时是几个公司的董事),还禁止通过收购竞争对手公司的普通股票进行的兼并。这些行动本身并不一定违法,但是当这类行动实际上在明显减少竞争时,它们就违法。

(3)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年修正案)

1914年成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FTC ),以禁止“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和向那些违背竞争的兼并行为发出警告。1938年,FTC 还被授权禁止欺骗性的不真实的广告。

尽管反托拉斯的基本法律很明确,但要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加以应用却并非易事。实际的相关法律

是在经济理论和实际案例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完善的(反托拉斯法实施的案例略)。

2.在自然垄断行业,对新厂商进入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产品标准与价格等方面进行管制

(1)管制经济的目的

政府管制分经济管制与社会管制两类。经济管制是指对产品价格、进入与退出市场的条件、产品与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的管制。社会管制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保证劳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政府管制经济的目的有3个:

第一是抑制市场的垄断力量所产生的低效率(垄断下的产量的少,价格高);

第二是矫正信息的不完全性,以便给交易双方尤其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有关交易的信息。例如政府只允许已被证明是安全而有效的药品上市,禁止误导的或虚假的广告(广告法规里也有一规定:不得用患者治疗效果做广告宣传),要求上市公司向社会提供真实的公司的财务现状与发展前景材料并遵守严格的会计准则。

第三是为了减少外部性。

金融业、通讯业、自来水、煤气、电力、铁路、民航、城市出租车、公共交通、电视、报纸、教育等行业,都受到政府的管制。在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管制机构是成立于1887年的州际贸易委员会。从那时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管制一直在加强。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政府逐渐减轻经济管制。

(2)政府对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

第一,P =MC 。

按此原则定价虽然有效率,但是行不通:因为垄断厂商总是在平均成本递减的区域中从事生产,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平均成本递减的原因是MC AC 。如果P =MC ,则P AC ,厂商亏损。除非政府给厂商一定的补贴,否则,在长期厂商必然退出行业。政府对厂商的补贴常常导致不公平:因为政府的补贴实际上是给了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不消费该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没有得到补贴。

第二,P =AC 。

按此原则定价,减少了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额,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消除了垄断利润,也显得比较公平。然而,也有缺陷,主要表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对企业的激励往往是反向的,企业不仅没有足够的激励去降低成本,而且还常常增加成本开支,获取非经济利润。 第三,价格创新:价格变动率

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按此合理的条件下,企业通过努力降低成本所多∆P P =通胀率-X (X 表示政府规定的自然垄断行业每年应该达到得到的收益都会转化为利润,因而这种价格创新,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按此原则定价的关键,是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如果X 的设定长期不正确,企业就会陷入巨额亏损(X 过高)或巨额利润(X 过低)之中。

第二节 外部性及其对策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在垄断条件下,产品价格常常大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使得消费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不相等,产品生产过少,引起市场失灵。然后给出了治理垄断的各种措施。

实际上,即使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由于存在外部性和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等因素,市场机制也不足以合理配置资源。本节分析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机制以及治理外部性的措施等三方面的内容。

一、外部性的含义与种类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或外在新(Externalities )分金融的外部性与技术的外部性与两种。

金融的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引起的价格体系的变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例如我增加红葡萄酒的消费,会提高红葡萄酒的价格,影响其他人的福利。金融的外部性不危及竞争性均衡的帕雷托最优的实现,因此,不在市场失灵的分析范围。经济学中所探讨的外部性主要是指技术的外部性。

技术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未被计入到交易价格之中的影响(首先举没有外部性的例子:我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师的理发行为使我的头发变得整洁而漂亮,我因此要向理发师支付一定的费用。在这样的场合,不存在外部性,因为理发师的理发行为已经包含在交易价格之中;然后举存在外部性的例子)。关于技术的外部性的定义很多,但基本相同。萨缪尔森在第17版的《经济学》(第29页)中指出:“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与收益。”

2.种类

(1)积极外部性

积极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未被计入到交易价格之中的好的影响。分生产的积极外部性与消费的积极外部性两种(例如养蜂、放烟花)。

(2)消极外部性

消极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未被计入到交易价格之中的坏的影响。有生产的消极外部性与消费的消极外部性两种(例如钢铁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抽烟)。

二、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1.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外部性使产品生产耗费的社会成本(或社会MC )与私人成本(或私人MC )不一致(消极外部性),或者使产品生产带来的社会收益(或社会MR )与私人收益(或私人MR )不相等(积极外部性),即在产品的生产上,外部性导致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从而使这些产品的生产,从社会的角度看,存在过多(社会MC 社会MR )或者过少(社会MR 社会MC )的弊病。

(2)生产的消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多:

生产的消极外部性使产品生产的社会MC 私人MC ,若该产品的社会MR =私人MR =P ,则该

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即从社会角度看,该产品的生产过多。如图10—2所示。

P P 01图10—2 生产的消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多

(3)生产的积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少:如图10—3所示。 Q

P,MC

P 1P 00 0 Q 1 Q Q

图10—3 生产的积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少

生产的积极外部性使产品生产的社会MR 私人MR ,若该产品的社会MC =私人MC =私人MR =P ,则该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即从社会角度看,该产品的生产过少。

三、外部性的对策

1.政府干预:

(1)对具有积极外部性(社会MR 社会MC )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减免税收,增加私人收益,使私人MR 私人MC ,企业必然增加该产品的生产。随着生产的增加,私人MC 或社会MC 将上升,最后使得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对具有消极外部性(社会MR 社会MC )的企业,政府可以征收一定的费用或增加税收,增加私人成本,使私人MR 私人MC ,企业必然减少该产品的生产。随着生产的减少,私人MC 或社会MC 将下降,最后使得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明晰产权(外部性根源于产权的不明晰)

(1)产权与交易成本的含义

产权是指人类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与处置权的总和。由于使用权与处置权归属于所有权,因此,产权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所有权。产权有时也可以理解为使自己受益或使他人受损的权利。

交易成本是指“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简单说是指为了达成一笔交易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搜寻交易信息的费用、谈判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费用。

(2)科斯定理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arry Coase ,1910年12月29日出生于伦敦郊区,1951年移居美国)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利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产生的原因与企业边界的决定。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科学地阐述了产权的法律界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在这两篇论文中,由于“他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制度的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荣获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初始的产权如何分配,私人之间的产权交换或市场机制将消除外部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举例详细说明)。

即使存在交易成本,在产权明晰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也高于产权不明晰下的资源配置效率。

(3)科斯定理的缺陷:并不是所有的产权都是可以明确的:很多共有财产例如国有资产、环境、空气、阳光等的产权无法明晰(公共牧地的悲剧)。已经明晰的产权也不一定能够交易:有时交易成本很高,使得某些产权的交易无法进行。在这些情况下,外部性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3.合并企业:使外部性内在化。

第三节 私人厂商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种类

1.公共产品的定义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方面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不支付费用,人们也可以消费某种产品。不让人们消费这种产品并从中受益,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代价非常高昂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相对。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很多经济主体可以同时消费某种产品,而消费质量几乎不

受影响,即增加一些人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产品的非竞争性与产品的竞争性相对。

2.种类

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在消费方面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叫纯公共产品,例如国防、大海上的灯塔等等。 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叫做准公共产品。例如高速公路和海洋中的鱼。高速公路具有排他性,可以通过建立收费站将不愿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在外。但高速公路在变得拥挤之前具有非竞争性:多一辆汽车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行驶质量。当然,在高速公路变得比较拥挤的时候,也具有竞争性:再增加一辆汽车行驶,就会降低其他人的行驶质量。

在海洋里捕鱼具有非排他性(因为要阻止人们捕鱼非常困难),但不具有非竞争性:当一个人捕到某一条鱼时,其他的捕鱼者再也得不到这条鱼了。捕鱼的人多了,会减少个人的捕鱼量。一国的草原和环境等公共资源在消费方面常常具有非排他性,但它们一般都具有非竞争性。因而都是准公共产品。要避免某些人滥用这些公共资源(产生消极外部性),保证人们正常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二、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量的决定原则

假定有公共产品X 与私人产品Y 两种产品。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使得公共产品可以供许多人同时消费,即公共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用,是所有个人边际效用的总和。因此,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总和,即:

n

SMRS XY =∑MRS

i =1n i XY 。其中,MRS i XY =MU MU i X i Y 。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原则为:公共产品的社会的边际效用等于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即:

∑MU

i =1i X =MC X

(同理,公共产品的市场价格应该是社会所有成员对公共产品的个别需求价格的总和)。

或者是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等于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即:

SMRS XY =MRT XY

XY 显然,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原则不同于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原则(个人的MRS

三、市场上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MRT XY )。

1.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者不愿意为公共产品付费,都希望他人购买以后,自己搭便车,免费享用→公共产品的P =0→厂商不愿意为赢利目的而生产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的边际

n

替代率的加总,即SMRS

即SMRS MRT XY =∑MRS i =1i XY →虽然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大于边际转换率,XY XY →对社会来说应该增加公共产品的生产。但个人的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

XY 率小于边际转换率,即MRT MRS i XY →私人厂商也不愿意为自己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

举例:设有一种关于水利项目的公共产品。假定有10000个人将从中受益,每人都愿意用1辆轿车

去换取他们从该项目中得到的好处(即各人的MRS

SMRS XY XY 。则该水利工程对轿车的社会边际替代率=1)=10000,即社会愿意用10000辆轿车来换取该项水利工程。

XY 若该水利工程对轿车的边际转换率MRT =5000,即社会要兴建该项水利工程,必须减少5000辆

轿车的生产。对于社会来说,应该修建该水利工程。因为社会为兴建该项水利工程愿意支付10000辆轿车的费用,而实际上只要支付5000辆轿车的费用就可以得到该项水利工程。但对于个人来说,不会去修建该水利工程。因为个人为得到该项水利工程只愿意支付1辆轿车的费用。

因此,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公共产品的供给一定不足,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SMRS XY MRT XY

四、公共产品供给过少的对策

由政府提供,所需资金通过税收筹集。提供哪些公共产品,应该由公民投票决定。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或不对称信息

一、不对称信息的含义

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的多少不均等叫做不对称信息。在有些市场,买方掌握的信息较多,例如保险市场;在另一些市场,卖方掌握的信息较多,例如旧车市场。

也有学者(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 )将不对称信息称为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 ),是指某个人可以得到但其他任何人无论花多大成本都无法得到的信息:如自己的健康状况、驾驶技术、工作的努力程度、旧车质量等等。

二、不对称信息导致低效率的表现形式

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高质量商品被低质量商品逐出市场的状况。与货币流通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类似。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与保险市场上就存在逆向选择。

在没有担保的二手车市场上,若卖者有200辆质量不同的车供出售,同时买者对二手车的需求量也正好是200辆。200辆车中,100辆是高质量车,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80000元,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100000元;另外100辆是低质量车,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40000元,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50000元。若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二手车市场一定会出清。

然而二手车的质量高低是一种私人信息,只有卖者知道,而买者不知道。假定买者知道200辆二手车中有一半是高质量车,另一半是低质量车。在交易中买到高质量车与低质量车的概率都是0.5,于是每一位买者对要购买的二手车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75000(100000⨯0. 5+50000⨯0. 5)。在这种需求价格下,搞质量的二手车必然退出市场。

当买者知道二手车市场上都是低质量的二手车时,他们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是50000元。于是,二手车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都是低质量二手车。高质量的二手车无法进行交易。

二手车市场之所以存在逆向选择,是因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存在卖者有将低质量二手车宣称

为高质量二手车的激励。

保险市场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假设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存在健康的与疾病缠身的两类人,且数量相等,前者每年的医疗费用为2000元,后者每年的医疗费用为8000元。投保人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保险公司不知道。于是保险公司确定一种平均的医疗保险费为5000元。面对如此昂贵的保费,那些健康的人就选择不投保。由于保险市场上只剩下疾病缠身的人来投保,保险公司必然将保费提高到8000元。这样,保险市场上患病风险高的客户将患病风险低的客户逐出了市场。

在存在逆向选择的条件下,市场最终的交易量低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交易量:交换双方的福利都受到损害,导致市场失灵。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风险risk 是指引起损失的概率;不确定性是指多种结局或事件都有可能出现但人们不知道出现哪一种结局的状态)是指交易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合约达成以后,具有损人利己的激励,或做出损人利己的活动。也叫机会主义。

由于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的原因,交易合同常常有一定的缺陷,交易主体有可能不承担自己的不敬业或不谨慎行为所产生的全部损失。如果某个百货公司的老板对所雇用的售货员支付固定工资,那么这个老板就可能遇到售货员的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售货员有付出最小努力不积极售货的激励。这必然减少百货公司的利润。由于这个原因,通常售货员的工资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与售货量无关;另一部分工资与售货量紧密相关:售货量越多,这部分工资也就越多。道德风险在很多经济活动中都会出现。如买了家庭财产保险的人,就没有多大的热情安装家庭各种防盗装置了。

与逆向选择常常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之前相反,道德风险常常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以后。道德风险使某种私人活动的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或社会收益不一致,最终使得从社会角度考察的某种产品的MRS

(MRS XY XY MRT XY ,导致该产品生产过多(MRS XY MRT XY )或者生产过少 MRT XY )。

3.委托-代理问题

(1)定义

只要经济当事人之间互相关联,而且一方的福利受到另一方行为的影响,就会出现委托—代理关系。其中福利受影响的一方是委托人,而行为人或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是代理人。委托人将自己的一些事务交给代理人承办,并支付相应的报酬给代理人。

(2)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追求目标不完全一致。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时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受不对称信息的影响,委托人不能充分而又及时地加以识别这种对自己的不利行为并予以相应的惩罚,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例如,在公司制企业中,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不能完全监控公司经理的行为,经理可能不很努力地工作,而追求闲暇、豪华舒适的办公环境,或者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将用于分红的利润用于扩大生产,以扩张自己的特权,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等等。

委托-代理问题不仅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影响,而且也会损害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整个社会的产量将因代理人的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减少。

三、不完全信息的对策

1.逆向选择的对策

(1)声誉与标准化

高质量产品的销售者要想按较高的价格销售产品,就必须提高自己产品的声誉,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确实是高质量的。你到百货公司购物,或者到一家特定的饭店吃饭,都是因为它们的声誉好。至于路边的饭店或旅馆,对许多人来说,仅仅是偶尔光顾一次,谈不上什么声誉。为了让人们相信它们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可以采用标准化生产。例如,肯德基快餐店提供的产品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一样,你到该店能够购买到自己所预期的产品。其他的小吃店能否提供更好的产品,是很难说的。

(2)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与交易相关的信号

以劳动市场为例。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质量,例如知识、能力、努力程度以及责任感等的了解比厂商多。这些情况,厂商只有在工人被雇佣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了解,而在工人被雇佣时,是不了解的。厂商常常不愿意先雇佣工人,然后根据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解雇那些生产率低的工人。因为这样做代价比较高。在许多岗位上,需要一定的岗前培训,要投入很高的费用。另外,在一些国家,不得无故解雇工人,否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解雇费用。

为了使厂商能够雇用自己,并支付较高的工资,工人必须向厂商传递有关自己的工作能力比较强的信息,这种信息必须是高生产率的人比低生产率的人更容易给出也更愿意给出的信号。例如个人接受的教育状况就是这样一个信号。一个人的教育水平能够通过受教育的年限、获得的学位、授予学位的学校的声誉和学校中的平均成绩来衡量。虽然教育能通过提供对工作有益的信息、技艺和知识,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但是,即使教育不能提高个人的生产率,它依然能成为衡量个人生产率高低的有用的信号。因为生产率高的人也往往更聪明、精力更旺盛,工作学习更努力,从而,更容易获得高水平的教育。

假定有甲乙两组生产率高低不同的工人,他们的人数相等。其中甲组的生产率低,人均年产出等于1;乙组的生产率高,人均年产出等于2。从而所有工人的平均年产出为2。每单位产出的价格为10000,预期每位工人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0年。于是厂商预期可从甲组获得100000元的收益,从乙组获得200000元的收益。如果厂商能够识别不同工人的不同的生产率,就可以向工人提供与他们的产出相一致的工资。否则,厂商就会向所有工人支付与年平均生产率相一致的工资:15000元。

假定Y 代表受教育年限,甲乙两组的教育成本(学杂费、书费、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以及必须努力

⎧C 1=C 1(Y ) =40000Y 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心理负担)分别为: ⎨

⎩C 2=C 2(Y ) =20000Y

再假定教育不提高个人的生产率,仅仅作为识别的信号。厂商制定一个规则,使得任何受大学教育年限达到或者超过Y 的人,都作为乙组,并给予20000元的年工资。受教育年限低于Y 的人,都作为甲**

组,并给予10000元的年工资。如图10—4所示。

大学教育的价值或成本 大学教育的价值或成本

图10—4 教育的功效

在图10—4中,TR (Y )表示教育收益,从0——4之间,教育收益为0,到Y=4时,教育收益为100000。显然,只要有: 100000 40000Y *⇒Y * 2. 5,甲组的人就不会接受教育;

100000 40000Y *⇒Y * 5,乙组的人就会接受教育。

因此,只要将Y *设定在2.5——5之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均衡。图中,Y *=4。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能使厂商辨别出劳动生产率高低不同的工人。因此,即使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任何作用,人们也有去获得更多的教育的激励。

向对方提供有关产品质量的保证或承诺,也是一种常见的信号传递。提供一种内容广泛的保证,对于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来说,成本较低。而对于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者来说,成本较高,以至于提供这种保证是不合适的。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传递信号的方法是高质量车的卖主或第三者向买主担保一定时期内,所购车辆可以免费修理。显然,消费者会相信,有这种担保的车一定是好车,否则就是质量不好的车。这是因为做这种虚假的记号的代价是高昂的,不仅要支付昂贵的维修费用,而且自己的信誉也会越来越不好。

在医疗卫生领域与老年人的健康保险方面(医生、病人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病人只能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时,当病人被推入急诊室时,他根本无法选择所应接受的治疗。由于需求完全依赖于供给者,因此政府必须干预,以免消费者为了不必要的医疗或以次充好的药物以及过于昂贵的服务而花钱),需要政府干预。

2.道德风险的对策

(1)仅仅支付部分保险费,当事人也要承担一定的损失;

(2)确定基本工资,其余工资根据工作业绩来确定;

3.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

(1)所有者与经理:利润分享制

假定股东雇用某位经理来经营企业。经理的努力程度会影响企业利润。当然企业利润还取决于其他因素,例如市场行情的好坏等。企业所有者无法完全掌握经理的努力程度,也不能保证经理同样的努力程度能得到同样的利润。

假定经理的低努力产生10000元或20000元的利润(由随机因素决定),经理的高努力产生20000元或40000元的利润。经理低努力的成本为0,高努力的成本为10000元(牺牲闲暇,以及更多的精力投入) 。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对称信息问题,因为股东不知道在企业利润为20000元时,经理所作的努力程度的高低。所有者的目标是在给定结果不确定以及经理的行为无法监督的情况下,使利润最大化。而经理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报酬在减去努力成本以后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有者必须为经理设计一个良好的支付计划,这种计划取决于生产的性质、不确定性程度以及所有者和经理双方的行为目标。不同的支付计划常常带来不同的利润水平。 所有者在经理低努力时的期望利润为

为1

2⨯20000+1

212⨯10000+12⨯20000=15000;在经理高努力时的期望利润⨯40000=30000。假定一开始所有者向经理提供固定的报酬:12000元。此时经理一

定偷懒,没有做出高努力的激励。因为经理不能分享他做出高努力以后企业可能得到的较多的利润,而且还要支付高努力的成本。如果低努力,经理的净收入为12000元;如果高努力,其净收入为12000—10000=2000元。如下表所示。

这样,经理的固定报酬不仅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减少,而且减少了市场交易量,导致了低效率。如果让经理分享高努力带来的利润,所有者和经理都将获得更多的收益。新的利润分享计划设计如下:

当利润低于30000时,经理不分享利润,仍然拿12000的收入。当利润超过30000时,经理将得到12000元的奖励。此时,经理有激励做出高努力:低努力只能得到12000元,而高努力有可能得到24000元的报酬,扣除高努力成本10000元,还能得到14000元的收入,比低努力时多得到2000元的收入。对于厂商来说,经理低努力时的期望利润为15000元,而在经理高努力条件下的期望利润为30000—12000=18000,多得到3000元的利润。上述利润分享计划提高了不仅提高了经理的努力程度和厂商的利润水平,而且也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经理与工人: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是厂商支付给工人的旨在提高工人生产效率降低平均成本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在市场出清工资下,工人能够迅速找到一个新工作,故解雇对工人来说就不是一个有效的威胁,工人有一定的激励偷懒。如果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于其他企业的工资,或者所有企业都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经济中就会存在失业,从而工人就会有不偷懒的激励,因为此时被解雇有一真实成本,使得偷懒对每个工人都变得风险更大。失业“后备军”就成为一种负激励机制。如图10-5所示。

图10-5 偷懒模型

在图10—5中,初始的不偷懒劳动供给曲线为NSC 0(不偷懒劳动供给曲线描述劳动供给量与使偷懒

不再出现的最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市场出清工资是w 。然而,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偷懒与充分就业不相容。为了使工人不偷懒,企业必须提供—高于w 的工资水平。如果所有企业均支付w *的工资,失业风险将使工人不敢偷懒。该图也表明,随着失业的增加,支付较高工资的需要下降,且效率工资w *和就业水平L 0与以L f -L 0表示的均衡的非自愿失业水平有关。由于NSC 总是位于劳动供给曲线的左上

方,在均衡状态下将总会存在某种程度的非自愿失业。

如果企业降低其监督强度或政府增加失业福利,NSC 曲线将向左移动。在这两种情形下,在每一就业水平上为防止偷懒所必需的工资都更高。上述原因中任何一个所造成的NSC 的变化在图10-3中表示为NSC 曲线从NSC 0到NSC 1的移动。移动后的均衡点为E 1点,表明效率工资将增加,均衡的非自愿失业率也

将上升。1914年,美国工业中的平均工资为2—3美元,而副特汽车公司为其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支付高工资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工人提高效率,安心本职工作。当时福特的这一做法受到人们的攻击。但这个政策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计算,公司的生产率提高了51%,旷工减少一半,解雇也大大减少,利润从1914年的3000万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6000万美元。

微观经济学的结束语: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机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增加社会福利的科学;

2.即使市场机制能将资源配置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足以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为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不仅要求合理配置资源,也要求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收入分配常常产生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

3.更何况市场机制由于垄断、外部性、私人厂商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原因,并不能合理配置资源。

4.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私人经济活动。

第十章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市场失灵的含义:

1.狭义的市场失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即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P =MC →MRS

2.广义的市场失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包含3方面的内容,即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与市场不能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1776年,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是和谐的,人们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之下,不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而且还能充分利用资源,极大地增加社会福利。

一般意义的市场失灵是指狭义的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用公式表示就是:

P ≠MC →MRS XY XY =MRT XY ),要素的使用效率未能充分发挥。 ≠MRT XY 。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不完全信息等四个。

第一节 垄断及其对策

一、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1.垄断条件下,P MC ,产品生产太少,减少社会福利

垄断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时的P MC →MRS

帕累托最优条件无法实现。具体地说,由于P X MC X XY ≠MRT XY ,生产与交换的→MU X ,从社会的角度 MC X (没有外部性)

看,垄断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太少,增加产品的生产能够增加社会福利。如图10—1所示。

P P 0 01Q

图10—1 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在图10—1中,垄断价格为P 0,垄断产量为Q 0。而P 1和Q 1是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由垄断转

为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增加,其增加量由矩形面积P 1P 0AF +三角形面积AFB 表示;对于生产者来说,一方面,产量的增加使生产者剩余增加,其增加量由三角形面积FEB 表示;另一方面,现

在的价格低于以前的价格,生产者剩余又会减少,其减少量由矩形面积P 1P 0AF 表示。最终生产者剩余的变动量为三角形面积FEB -矩形面积P 1P 0AF 。社会福利的变动量等于消费者剩余的变动量与生产者剩余的变动量之和,即(矩形面积P 1P 0AF +三角形面积AFB )+(三角形面积FEB -矩形面积P 1P 0AF )=(三角形面积AFB +三角形面积FEB )。显然,从垄断到竞争,随着产量的增加,社会福利将增加。反之,从竞争转向垄断,社会福利将减少。

2.垄断条件下,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

垄断厂商均衡时的P MC 。如果能够固定住均衡时的产量(Q 0)的价格(P 0)不变,那么,只要新增加的产量的P MC (即在Q 0Q 1产量范围内),厂商就愿意增加产量。因为此时,新增加的产量的

,P MC 意味着MR MC ,厂商增加产量能够增加利润(三角P MR (原先的产量的价格不变)

形面积FEB )。当然,消费者也能从产量的增加中获得更多的福利(三角形面积AFB )。

3.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原因

在垄断条件下,上述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不会实现(差别定价除外)。因为当厂商增加产量时,不仅新增加的产量(Q 0Q 1)的价格会降低,而且原先产量(OQ 0)的价格也会降低(导致MR P ),从而使厂商从增加的产量中所多得到的收益小于因原先产量价格的降低所遭受的损失,即得不偿失,故理性的厂商不愿意增加产量。

二、垄断的对策

1.对一般性的垄断,制定与实施遏制垄断的反托拉斯政策,以避免或减少垄断

反托拉斯政策试图防止垄断或各种反竞争行为,以激励竞争,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以下三个法律组成:

(1)谢尔曼法(1890年)

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成为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奠基石。《谢尔曼法》第一条,限制任何“企图限制贸易”的合同、联合与共谋。第二条则禁止垄断和任何意在垄断的勾结。

但该法律条文本身与相关解释都没有明确垄断的概念和被禁止的行为,使得人们没有清晰的标准来判定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合法还是非法。后来的一些法律越来越清楚地阐释了该法律条文的含义。

(2)克莱顿法(1914年)

制定《克莱顿法》是为了澄清和强化《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禁止捆绑性销售契约(在这种契约中,如果顾客想要A 商品,就必须购买B 商品),规定价格歧视和排他性经营为非法;该法禁止连锁董事会(同一产业中的某个人同时是几个公司的董事),还禁止通过收购竞争对手公司的普通股票进行的兼并。这些行动本身并不一定违法,但是当这类行动实际上在明显减少竞争时,它们就违法。

(3)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年修正案)

1914年成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FTC ),以禁止“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和向那些违背竞争的兼并行为发出警告。1938年,FTC 还被授权禁止欺骗性的不真实的广告。

尽管反托拉斯的基本法律很明确,但要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加以应用却并非易事。实际的相关法律

是在经济理论和实际案例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完善的(反托拉斯法实施的案例略)。

2.在自然垄断行业,对新厂商进入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产品标准与价格等方面进行管制

(1)管制经济的目的

政府管制分经济管制与社会管制两类。经济管制是指对产品价格、进入与退出市场的条件、产品与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的管制。社会管制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保证劳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政府管制经济的目的有3个:

第一是抑制市场的垄断力量所产生的低效率(垄断下的产量的少,价格高);

第二是矫正信息的不完全性,以便给交易双方尤其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有关交易的信息。例如政府只允许已被证明是安全而有效的药品上市,禁止误导的或虚假的广告(广告法规里也有一规定:不得用患者治疗效果做广告宣传),要求上市公司向社会提供真实的公司的财务现状与发展前景材料并遵守严格的会计准则。

第三是为了减少外部性。

金融业、通讯业、自来水、煤气、电力、铁路、民航、城市出租车、公共交通、电视、报纸、教育等行业,都受到政府的管制。在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管制机构是成立于1887年的州际贸易委员会。从那时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管制一直在加强。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政府逐渐减轻经济管制。

(2)政府对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

第一,P =MC 。

按此原则定价虽然有效率,但是行不通:因为垄断厂商总是在平均成本递减的区域中从事生产,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平均成本递减的原因是MC AC 。如果P =MC ,则P AC ,厂商亏损。除非政府给厂商一定的补贴,否则,在长期厂商必然退出行业。政府对厂商的补贴常常导致不公平:因为政府的补贴实际上是给了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不消费该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没有得到补贴。

第二,P =AC 。

按此原则定价,减少了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额,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消除了垄断利润,也显得比较公平。然而,也有缺陷,主要表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对企业的激励往往是反向的,企业不仅没有足够的激励去降低成本,而且还常常增加成本开支,获取非经济利润。 第三,价格创新:价格变动率

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按此合理的条件下,企业通过努力降低成本所多∆P P =通胀率-X (X 表示政府规定的自然垄断行业每年应该达到得到的收益都会转化为利润,因而这种价格创新,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按此原则定价的关键,是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如果X 的设定长期不正确,企业就会陷入巨额亏损(X 过高)或巨额利润(X 过低)之中。

第二节 外部性及其对策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在垄断条件下,产品价格常常大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使得消费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不相等,产品生产过少,引起市场失灵。然后给出了治理垄断的各种措施。

实际上,即使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由于存在外部性和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等因素,市场机制也不足以合理配置资源。本节分析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机制以及治理外部性的措施等三方面的内容。

一、外部性的含义与种类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或外在新(Externalities )分金融的外部性与技术的外部性与两种。

金融的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引起的价格体系的变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例如我增加红葡萄酒的消费,会提高红葡萄酒的价格,影响其他人的福利。金融的外部性不危及竞争性均衡的帕雷托最优的实现,因此,不在市场失灵的分析范围。经济学中所探讨的外部性主要是指技术的外部性。

技术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未被计入到交易价格之中的影响(首先举没有外部性的例子:我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师的理发行为使我的头发变得整洁而漂亮,我因此要向理发师支付一定的费用。在这样的场合,不存在外部性,因为理发师的理发行为已经包含在交易价格之中;然后举存在外部性的例子)。关于技术的外部性的定义很多,但基本相同。萨缪尔森在第17版的《经济学》(第29页)中指出:“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与收益。”

2.种类

(1)积极外部性

积极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未被计入到交易价格之中的好的影响。分生产的积极外部性与消费的积极外部性两种(例如养蜂、放烟花)。

(2)消极外部性

消极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未被计入到交易价格之中的坏的影响。有生产的消极外部性与消费的消极外部性两种(例如钢铁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抽烟)。

二、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1.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外部性使产品生产耗费的社会成本(或社会MC )与私人成本(或私人MC )不一致(消极外部性),或者使产品生产带来的社会收益(或社会MR )与私人收益(或私人MR )不相等(积极外部性),即在产品的生产上,外部性导致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从而使这些产品的生产,从社会的角度看,存在过多(社会MC 社会MR )或者过少(社会MR 社会MC )的弊病。

(2)生产的消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多:

生产的消极外部性使产品生产的社会MC 私人MC ,若该产品的社会MR =私人MR =P ,则该

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即从社会角度看,该产品的生产过多。如图10—2所示。

P P 01图10—2 生产的消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多

(3)生产的积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少:如图10—3所示。 Q

P,MC

P 1P 00 0 Q 1 Q Q

图10—3 生产的积极外部性导致产品生产过少

生产的积极外部性使产品生产的社会MR 私人MR ,若该产品的社会MC =私人MC =私人MR =P ,则该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即从社会角度看,该产品的生产过少。

三、外部性的对策

1.政府干预:

(1)对具有积极外部性(社会MR 社会MC )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减免税收,增加私人收益,使私人MR 私人MC ,企业必然增加该产品的生产。随着生产的增加,私人MC 或社会MC 将上升,最后使得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对具有消极外部性(社会MR 社会MC )的企业,政府可以征收一定的费用或增加税收,增加私人成本,使私人MR 私人MC ,企业必然减少该产品的生产。随着生产的减少,私人MC 或社会MC 将下降,最后使得产品的社会MR =社会MC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明晰产权(外部性根源于产权的不明晰)

(1)产权与交易成本的含义

产权是指人类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与处置权的总和。由于使用权与处置权归属于所有权,因此,产权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所有权。产权有时也可以理解为使自己受益或使他人受损的权利。

交易成本是指“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简单说是指为了达成一笔交易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搜寻交易信息的费用、谈判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费用。

(2)科斯定理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arry Coase ,1910年12月29日出生于伦敦郊区,1951年移居美国)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利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产生的原因与企业边界的决定。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科学地阐述了产权的法律界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在这两篇论文中,由于“他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制度的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荣获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初始的产权如何分配,私人之间的产权交换或市场机制将消除外部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举例详细说明)。

即使存在交易成本,在产权明晰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也高于产权不明晰下的资源配置效率。

(3)科斯定理的缺陷:并不是所有的产权都是可以明确的:很多共有财产例如国有资产、环境、空气、阳光等的产权无法明晰(公共牧地的悲剧)。已经明晰的产权也不一定能够交易:有时交易成本很高,使得某些产权的交易无法进行。在这些情况下,外部性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3.合并企业:使外部性内在化。

第三节 私人厂商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种类

1.公共产品的定义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方面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不支付费用,人们也可以消费某种产品。不让人们消费这种产品并从中受益,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代价非常高昂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相对。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很多经济主体可以同时消费某种产品,而消费质量几乎不

受影响,即增加一些人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产品的非竞争性与产品的竞争性相对。

2.种类

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在消费方面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叫纯公共产品,例如国防、大海上的灯塔等等。 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叫做准公共产品。例如高速公路和海洋中的鱼。高速公路具有排他性,可以通过建立收费站将不愿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在外。但高速公路在变得拥挤之前具有非竞争性:多一辆汽车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行驶质量。当然,在高速公路变得比较拥挤的时候,也具有竞争性:再增加一辆汽车行驶,就会降低其他人的行驶质量。

在海洋里捕鱼具有非排他性(因为要阻止人们捕鱼非常困难),但不具有非竞争性:当一个人捕到某一条鱼时,其他的捕鱼者再也得不到这条鱼了。捕鱼的人多了,会减少个人的捕鱼量。一国的草原和环境等公共资源在消费方面常常具有非排他性,但它们一般都具有非竞争性。因而都是准公共产品。要避免某些人滥用这些公共资源(产生消极外部性),保证人们正常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二、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量的决定原则

假定有公共产品X 与私人产品Y 两种产品。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使得公共产品可以供许多人同时消费,即公共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用,是所有个人边际效用的总和。因此,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总和,即:

n

SMRS XY =∑MRS

i =1n i XY 。其中,MRS i XY =MU MU i X i Y 。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原则为:公共产品的社会的边际效用等于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即:

∑MU

i =1i X =MC X

(同理,公共产品的市场价格应该是社会所有成员对公共产品的个别需求价格的总和)。

或者是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等于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即:

SMRS XY =MRT XY

XY 显然,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原则不同于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原则(个人的MRS

三、市场上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MRT XY )。

1.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者不愿意为公共产品付费,都希望他人购买以后,自己搭便车,免费享用→公共产品的P =0→厂商不愿意为赢利目的而生产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的边际

n

替代率的加总,即SMRS

即SMRS MRT XY =∑MRS i =1i XY →虽然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大于边际转换率,XY XY →对社会来说应该增加公共产品的生产。但个人的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

XY 率小于边际转换率,即MRT MRS i XY →私人厂商也不愿意为自己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

举例:设有一种关于水利项目的公共产品。假定有10000个人将从中受益,每人都愿意用1辆轿车

去换取他们从该项目中得到的好处(即各人的MRS

SMRS XY XY 。则该水利工程对轿车的社会边际替代率=1)=10000,即社会愿意用10000辆轿车来换取该项水利工程。

XY 若该水利工程对轿车的边际转换率MRT =5000,即社会要兴建该项水利工程,必须减少5000辆

轿车的生产。对于社会来说,应该修建该水利工程。因为社会为兴建该项水利工程愿意支付10000辆轿车的费用,而实际上只要支付5000辆轿车的费用就可以得到该项水利工程。但对于个人来说,不会去修建该水利工程。因为个人为得到该项水利工程只愿意支付1辆轿车的费用。

因此,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公共产品的供给一定不足,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SMRS XY MRT XY

四、公共产品供给过少的对策

由政府提供,所需资金通过税收筹集。提供哪些公共产品,应该由公民投票决定。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或不对称信息

一、不对称信息的含义

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的多少不均等叫做不对称信息。在有些市场,买方掌握的信息较多,例如保险市场;在另一些市场,卖方掌握的信息较多,例如旧车市场。

也有学者(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 )将不对称信息称为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 ),是指某个人可以得到但其他任何人无论花多大成本都无法得到的信息:如自己的健康状况、驾驶技术、工作的努力程度、旧车质量等等。

二、不对称信息导致低效率的表现形式

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高质量商品被低质量商品逐出市场的状况。与货币流通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类似。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与保险市场上就存在逆向选择。

在没有担保的二手车市场上,若卖者有200辆质量不同的车供出售,同时买者对二手车的需求量也正好是200辆。200辆车中,100辆是高质量车,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80000元,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100000元;另外100辆是低质量车,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40000元,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50000元。若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二手车市场一定会出清。

然而二手车的质量高低是一种私人信息,只有卖者知道,而买者不知道。假定买者知道200辆二手车中有一半是高质量车,另一半是低质量车。在交易中买到高质量车与低质量车的概率都是0.5,于是每一位买者对要购买的二手车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75000(100000⨯0. 5+50000⨯0. 5)。在这种需求价格下,搞质量的二手车必然退出市场。

当买者知道二手车市场上都是低质量的二手车时,他们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是50000元。于是,二手车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都是低质量二手车。高质量的二手车无法进行交易。

二手车市场之所以存在逆向选择,是因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存在卖者有将低质量二手车宣称

为高质量二手车的激励。

保险市场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假设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存在健康的与疾病缠身的两类人,且数量相等,前者每年的医疗费用为2000元,后者每年的医疗费用为8000元。投保人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保险公司不知道。于是保险公司确定一种平均的医疗保险费为5000元。面对如此昂贵的保费,那些健康的人就选择不投保。由于保险市场上只剩下疾病缠身的人来投保,保险公司必然将保费提高到8000元。这样,保险市场上患病风险高的客户将患病风险低的客户逐出了市场。

在存在逆向选择的条件下,市场最终的交易量低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交易量:交换双方的福利都受到损害,导致市场失灵。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风险risk 是指引起损失的概率;不确定性是指多种结局或事件都有可能出现但人们不知道出现哪一种结局的状态)是指交易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合约达成以后,具有损人利己的激励,或做出损人利己的活动。也叫机会主义。

由于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的原因,交易合同常常有一定的缺陷,交易主体有可能不承担自己的不敬业或不谨慎行为所产生的全部损失。如果某个百货公司的老板对所雇用的售货员支付固定工资,那么这个老板就可能遇到售货员的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售货员有付出最小努力不积极售货的激励。这必然减少百货公司的利润。由于这个原因,通常售货员的工资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与售货量无关;另一部分工资与售货量紧密相关:售货量越多,这部分工资也就越多。道德风险在很多经济活动中都会出现。如买了家庭财产保险的人,就没有多大的热情安装家庭各种防盗装置了。

与逆向选择常常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之前相反,道德风险常常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以后。道德风险使某种私人活动的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或社会收益不一致,最终使得从社会角度考察的某种产品的MRS

(MRS XY XY MRT XY ,导致该产品生产过多(MRS XY MRT XY )或者生产过少 MRT XY )。

3.委托-代理问题

(1)定义

只要经济当事人之间互相关联,而且一方的福利受到另一方行为的影响,就会出现委托—代理关系。其中福利受影响的一方是委托人,而行为人或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是代理人。委托人将自己的一些事务交给代理人承办,并支付相应的报酬给代理人。

(2)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追求目标不完全一致。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时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受不对称信息的影响,委托人不能充分而又及时地加以识别这种对自己的不利行为并予以相应的惩罚,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例如,在公司制企业中,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不能完全监控公司经理的行为,经理可能不很努力地工作,而追求闲暇、豪华舒适的办公环境,或者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将用于分红的利润用于扩大生产,以扩张自己的特权,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等等。

委托-代理问题不仅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影响,而且也会损害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整个社会的产量将因代理人的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减少。

三、不完全信息的对策

1.逆向选择的对策

(1)声誉与标准化

高质量产品的销售者要想按较高的价格销售产品,就必须提高自己产品的声誉,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确实是高质量的。你到百货公司购物,或者到一家特定的饭店吃饭,都是因为它们的声誉好。至于路边的饭店或旅馆,对许多人来说,仅仅是偶尔光顾一次,谈不上什么声誉。为了让人们相信它们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可以采用标准化生产。例如,肯德基快餐店提供的产品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一样,你到该店能够购买到自己所预期的产品。其他的小吃店能否提供更好的产品,是很难说的。

(2)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与交易相关的信号

以劳动市场为例。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质量,例如知识、能力、努力程度以及责任感等的了解比厂商多。这些情况,厂商只有在工人被雇佣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了解,而在工人被雇佣时,是不了解的。厂商常常不愿意先雇佣工人,然后根据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解雇那些生产率低的工人。因为这样做代价比较高。在许多岗位上,需要一定的岗前培训,要投入很高的费用。另外,在一些国家,不得无故解雇工人,否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解雇费用。

为了使厂商能够雇用自己,并支付较高的工资,工人必须向厂商传递有关自己的工作能力比较强的信息,这种信息必须是高生产率的人比低生产率的人更容易给出也更愿意给出的信号。例如个人接受的教育状况就是这样一个信号。一个人的教育水平能够通过受教育的年限、获得的学位、授予学位的学校的声誉和学校中的平均成绩来衡量。虽然教育能通过提供对工作有益的信息、技艺和知识,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但是,即使教育不能提高个人的生产率,它依然能成为衡量个人生产率高低的有用的信号。因为生产率高的人也往往更聪明、精力更旺盛,工作学习更努力,从而,更容易获得高水平的教育。

假定有甲乙两组生产率高低不同的工人,他们的人数相等。其中甲组的生产率低,人均年产出等于1;乙组的生产率高,人均年产出等于2。从而所有工人的平均年产出为2。每单位产出的价格为10000,预期每位工人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0年。于是厂商预期可从甲组获得100000元的收益,从乙组获得200000元的收益。如果厂商能够识别不同工人的不同的生产率,就可以向工人提供与他们的产出相一致的工资。否则,厂商就会向所有工人支付与年平均生产率相一致的工资:15000元。

假定Y 代表受教育年限,甲乙两组的教育成本(学杂费、书费、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以及必须努力

⎧C 1=C 1(Y ) =40000Y 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心理负担)分别为: ⎨

⎩C 2=C 2(Y ) =20000Y

再假定教育不提高个人的生产率,仅仅作为识别的信号。厂商制定一个规则,使得任何受大学教育年限达到或者超过Y 的人,都作为乙组,并给予20000元的年工资。受教育年限低于Y 的人,都作为甲**

组,并给予10000元的年工资。如图10—4所示。

大学教育的价值或成本 大学教育的价值或成本

图10—4 教育的功效

在图10—4中,TR (Y )表示教育收益,从0——4之间,教育收益为0,到Y=4时,教育收益为100000。显然,只要有: 100000 40000Y *⇒Y * 2. 5,甲组的人就不会接受教育;

100000 40000Y *⇒Y * 5,乙组的人就会接受教育。

因此,只要将Y *设定在2.5——5之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均衡。图中,Y *=4。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能使厂商辨别出劳动生产率高低不同的工人。因此,即使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任何作用,人们也有去获得更多的教育的激励。

向对方提供有关产品质量的保证或承诺,也是一种常见的信号传递。提供一种内容广泛的保证,对于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来说,成本较低。而对于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者来说,成本较高,以至于提供这种保证是不合适的。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传递信号的方法是高质量车的卖主或第三者向买主担保一定时期内,所购车辆可以免费修理。显然,消费者会相信,有这种担保的车一定是好车,否则就是质量不好的车。这是因为做这种虚假的记号的代价是高昂的,不仅要支付昂贵的维修费用,而且自己的信誉也会越来越不好。

在医疗卫生领域与老年人的健康保险方面(医生、病人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病人只能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时,当病人被推入急诊室时,他根本无法选择所应接受的治疗。由于需求完全依赖于供给者,因此政府必须干预,以免消费者为了不必要的医疗或以次充好的药物以及过于昂贵的服务而花钱),需要政府干预。

2.道德风险的对策

(1)仅仅支付部分保险费,当事人也要承担一定的损失;

(2)确定基本工资,其余工资根据工作业绩来确定;

3.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

(1)所有者与经理:利润分享制

假定股东雇用某位经理来经营企业。经理的努力程度会影响企业利润。当然企业利润还取决于其他因素,例如市场行情的好坏等。企业所有者无法完全掌握经理的努力程度,也不能保证经理同样的努力程度能得到同样的利润。

假定经理的低努力产生10000元或20000元的利润(由随机因素决定),经理的高努力产生20000元或40000元的利润。经理低努力的成本为0,高努力的成本为10000元(牺牲闲暇,以及更多的精力投入) 。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对称信息问题,因为股东不知道在企业利润为20000元时,经理所作的努力程度的高低。所有者的目标是在给定结果不确定以及经理的行为无法监督的情况下,使利润最大化。而经理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报酬在减去努力成本以后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有者必须为经理设计一个良好的支付计划,这种计划取决于生产的性质、不确定性程度以及所有者和经理双方的行为目标。不同的支付计划常常带来不同的利润水平。 所有者在经理低努力时的期望利润为

为1

2⨯20000+1

212⨯10000+12⨯20000=15000;在经理高努力时的期望利润⨯40000=30000。假定一开始所有者向经理提供固定的报酬:12000元。此时经理一

定偷懒,没有做出高努力的激励。因为经理不能分享他做出高努力以后企业可能得到的较多的利润,而且还要支付高努力的成本。如果低努力,经理的净收入为12000元;如果高努力,其净收入为12000—10000=2000元。如下表所示。

这样,经理的固定报酬不仅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减少,而且减少了市场交易量,导致了低效率。如果让经理分享高努力带来的利润,所有者和经理都将获得更多的收益。新的利润分享计划设计如下:

当利润低于30000时,经理不分享利润,仍然拿12000的收入。当利润超过30000时,经理将得到12000元的奖励。此时,经理有激励做出高努力:低努力只能得到12000元,而高努力有可能得到24000元的报酬,扣除高努力成本10000元,还能得到14000元的收入,比低努力时多得到2000元的收入。对于厂商来说,经理低努力时的期望利润为15000元,而在经理高努力条件下的期望利润为30000—12000=18000,多得到3000元的利润。上述利润分享计划提高了不仅提高了经理的努力程度和厂商的利润水平,而且也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经理与工人: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是厂商支付给工人的旨在提高工人生产效率降低平均成本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在市场出清工资下,工人能够迅速找到一个新工作,故解雇对工人来说就不是一个有效的威胁,工人有一定的激励偷懒。如果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于其他企业的工资,或者所有企业都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经济中就会存在失业,从而工人就会有不偷懒的激励,因为此时被解雇有一真实成本,使得偷懒对每个工人都变得风险更大。失业“后备军”就成为一种负激励机制。如图10-5所示。

图10-5 偷懒模型

在图10—5中,初始的不偷懒劳动供给曲线为NSC 0(不偷懒劳动供给曲线描述劳动供给量与使偷懒

不再出现的最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市场出清工资是w 。然而,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偷懒与充分就业不相容。为了使工人不偷懒,企业必须提供—高于w 的工资水平。如果所有企业均支付w *的工资,失业风险将使工人不敢偷懒。该图也表明,随着失业的增加,支付较高工资的需要下降,且效率工资w *和就业水平L 0与以L f -L 0表示的均衡的非自愿失业水平有关。由于NSC 总是位于劳动供给曲线的左上

方,在均衡状态下将总会存在某种程度的非自愿失业。

如果企业降低其监督强度或政府增加失业福利,NSC 曲线将向左移动。在这两种情形下,在每一就业水平上为防止偷懒所必需的工资都更高。上述原因中任何一个所造成的NSC 的变化在图10-3中表示为NSC 曲线从NSC 0到NSC 1的移动。移动后的均衡点为E 1点,表明效率工资将增加,均衡的非自愿失业率也

将上升。1914年,美国工业中的平均工资为2—3美元,而副特汽车公司为其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支付高工资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工人提高效率,安心本职工作。当时福特的这一做法受到人们的攻击。但这个政策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计算,公司的生产率提高了51%,旷工减少一半,解雇也大大减少,利润从1914年的3000万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6000万美元。

微观经济学的结束语: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机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增加社会福利的科学;

2.即使市场机制能将资源配置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足以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为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不仅要求合理配置资源,也要求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收入分配常常产生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

3.更何况市场机制由于垄断、外部性、私人厂商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原因,并不能合理配置资源。

4.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私人经济活动。


相关内容

  • 中小企业融资需方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 中小企业融资需方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方面的支持往往与自身融资能力有关.中国目前资本市场并不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机构,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当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得到大大改善.但是,为什么许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仍十分 ...

  • 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点
  • 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点 一.需求与供给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 二.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生产函数 1.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三.生产论与成本论 生产函数.潜在产量.规模经济 .利润最大化 1.试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2.经济学中有哪些成本概念?它们在经济分析中能起到哪些作用? ...

  • 市场失灵的中国特色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市场失灵的中国特色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作者:袁志锋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8期 摘 要 受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市场失灵在中国也呈现出了城乡.区域.人与自 ...

  •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 兰州大学2000年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 一.解释(20分) 1.流动性陷阱 2.边际产品价值 3.Coase Theorem 4.需求价格弹性 5.GDP 二.简单说明下列各题(50分) 1.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2.索洛的经济增长率分解式及其含义 3.农业生产的内在不稳定机制 4.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 ...

  • 法学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辽 宁 大 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论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单位犯罪研究 4.论醉酒者的刑事责任 5.过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6.论犯罪故意的内部结构 7.试论结果加重犯 8.论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9.危害结果若干问题研究 10.事实 ...

  •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经济法产生的条件,区别西方国家经济法与我国经济法产生的相异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时间.各阶段的标志,我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原因 一.经 ...

  •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综述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 2006年第9期 (总第139期) 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综述 马进甫 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法律与产业规划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4) 摘 要:本文以旅游购物研究中形成的逻辑基点为纲,从"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行为".&q ...

  •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参考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会计专业专科生 建议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主要参 ...

  • 宏观经济管理整理
  • 1.管理的定义:一定组织中的某人或某些人,通过决策.执行决策(计划.济行为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和利益关系. 1国民经济决策概念:使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行动方案.组织.调控与监督)来协调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和他人的活动,使他人与产权结构的形式:A.私有产权B.社团产权C.集体产权 方针政策.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