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必修五)双基限时练6 逍遥游]

双基限时练(六) 逍遥游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都出自《庄子》,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据报道,中国独立研制的“嫦娥三号”将于近日发射,届时“嫦娥三号”将带着月球车鹏程万里,飞赴月球,登陆月球,完成中....

国探月工程的关键一步。

B .目前的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还远远不能乐观,所以,那些目无全牛,缺乏合作理念的行为,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丝....

毫益处。

C .遵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这支部队从实战出发,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增加了训练的难度。他们的口号是“为打赢,谋打赢,定打赢”,部队的战斗力白驹过隙般的提升。 ....

D .从某一个角度讲,庄子崇尚的无碍、无待的绝对自由,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那种在社会生活中像庖丁解牛一样“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的处世主张,也近乎滑头主义。 ....

解析 A .鹏程万里:形容人前程远大。B.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精熟。C.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D. 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B .适莽苍者 .

小年不及大年 .

C .朝菌不知晦朔 .

穷发之北 .

D .未有知其修者 .

而征一国者 .

答案 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六月息者也⎪去以.A. ⎨ ⎪奚以知其然也⎩.

⎧舟大⎪水浅而.B. ⎨ ⎪上者⎩抟扶摇羊角而.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之苍苍,其.C. ⎨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D. ⎨⎪无力⎩则其负大舟也.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适:往 年:寿命 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发:指草木 修:长 征:信,取信 解析 C .“朔”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解析 A .均为“凭借”;B. 前,表转折,后,表修饰;C. 前,表选择,后,代词,它;D. 前,表肯定语气,后,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B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D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解析 A .“果然”,吃饱的样子;C. “然后”,这样以后;D. “众人”,指一般的人。

答案 B

6.名言名句填空。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4)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5)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

答案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小年不及大年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而御六气之辩

(5)神人无功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节选,完成7~10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海动 ..

B .而后乃今培风 .

C .抢榆枋而止 .

D .而控于地而已矣 .

答案 D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培:凭借 抢:触、碰 控:控制 解析 D 项的“控”应为“投、落下”。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 .①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B .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解析 ③是说天的颜色。⑤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解,含此两句的排除。

答案 C

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 .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 .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解析 C 项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答案 C

1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去呢?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逍遥游(节选)

庄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⑧。今夫斄牛⑨,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 ①瓠(hù) :葫芦。②瓠落:大而平浅。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pín ɡ) :浮,澼(pì) :在水中漂洗,纟光(kuàn ɡ) :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

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lí) :野猫,狌(shēnɡ) :黄鼠狼。⑧罔:网,罟(ɡǔ):网的总称。⑨斄(lí) 牛:牦牛。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

B .能不龟手一也 .

C .立之途,匠者不顾 .

D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

答案 C

1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子善于“化无用为有用”思想的一组是( )

①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④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⑤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⑥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A .②④⑥

C .②③⑤ B .①④⑤ D .①③⑥ 树:栽种 一:相同 顾:顾虑 夭:夭折 解析 C .“顾”应为“回头看”。

解析 ①句是惠子告诉庄子大瓠无用的情况,③句是说樗树大而无用,⑤句是庄子举的牦牛的例子。

答案 A

13.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

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 .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作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 .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D .庄子巧借惠子樗树之喻,提出即使真是百无一用,但仍可以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

解析 C .“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谈论儒家的学说。

答案 C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以容纳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则大而平浅,不能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

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大船,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牦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呢?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四、语言表达

15.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联系社会现象写出其含义。(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耕地在逐步被住房蚕食、挤占,要保护耕地。(意思对即可)

双基限时练(六) 逍遥游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都出自《庄子》,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据报道,中国独立研制的“嫦娥三号”将于近日发射,届时“嫦娥三号”将带着月球车鹏程万里,飞赴月球,登陆月球,完成中....

国探月工程的关键一步。

B .目前的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还远远不能乐观,所以,那些目无全牛,缺乏合作理念的行为,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丝....

毫益处。

C .遵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这支部队从实战出发,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增加了训练的难度。他们的口号是“为打赢,谋打赢,定打赢”,部队的战斗力白驹过隙般的提升。 ....

D .从某一个角度讲,庄子崇尚的无碍、无待的绝对自由,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那种在社会生活中像庖丁解牛一样“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的处世主张,也近乎滑头主义。 ....

解析 A .鹏程万里:形容人前程远大。B.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精熟。C.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D. 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B .适莽苍者 .

小年不及大年 .

C .朝菌不知晦朔 .

穷发之北 .

D .未有知其修者 .

而征一国者 .

答案 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六月息者也⎪去以.A. ⎨ ⎪奚以知其然也⎩.

⎧舟大⎪水浅而.B. ⎨ ⎪上者⎩抟扶摇羊角而.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之苍苍,其.C. ⎨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D. ⎨⎪无力⎩则其负大舟也.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适:往 年:寿命 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发:指草木 修:长 征:信,取信 解析 C .“朔”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解析 A .均为“凭借”;B. 前,表转折,后,表修饰;C. 前,表选择,后,代词,它;D. 前,表肯定语气,后,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B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D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解析 A .“果然”,吃饱的样子;C. “然后”,这样以后;D. “众人”,指一般的人。

答案 B

6.名言名句填空。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4)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5)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

答案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小年不及大年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而御六气之辩

(5)神人无功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节选,完成7~10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海动 ..

B .而后乃今培风 .

C .抢榆枋而止 .

D .而控于地而已矣 .

答案 D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培:凭借 抢:触、碰 控:控制 解析 D 项的“控”应为“投、落下”。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 .①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B .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解析 ③是说天的颜色。⑤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解,含此两句的排除。

答案 C

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 .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 .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解析 C 项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答案 C

1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去呢?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逍遥游(节选)

庄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⑧。今夫斄牛⑨,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 ①瓠(hù) :葫芦。②瓠落:大而平浅。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pín ɡ) :浮,澼(pì) :在水中漂洗,纟光(kuàn ɡ) :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

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lí) :野猫,狌(shēnɡ) :黄鼠狼。⑧罔:网,罟(ɡǔ):网的总称。⑨斄(lí) 牛:牦牛。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

B .能不龟手一也 .

C .立之途,匠者不顾 .

D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

答案 C

1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子善于“化无用为有用”思想的一组是( )

①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④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⑤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⑥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A .②④⑥

C .②③⑤ B .①④⑤ D .①③⑥ 树:栽种 一:相同 顾:顾虑 夭:夭折 解析 C .“顾”应为“回头看”。

解析 ①句是惠子告诉庄子大瓠无用的情况,③句是说樗树大而无用,⑤句是庄子举的牦牛的例子。

答案 A

13.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

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 .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作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 .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D .庄子巧借惠子樗树之喻,提出即使真是百无一用,但仍可以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

解析 C .“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谈论儒家的学说。

答案 C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以容纳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则大而平浅,不能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

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大船,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牦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呢?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四、语言表达

15.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联系社会现象写出其含义。(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耕地在逐步被住房蚕食、挤占,要保护耕地。(意思对即可)


相关内容

  • [名师一号]2014-2015高中语文 我有一个梦想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4
  • 双基限时练(二) 我有一个梦想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骇人(hài) 偌大(nuî) 戳子(chuō) 枷锁(jiā) ... B.蜕变(duì) 苦难(nàn) 猖獗(jué) 侈谈(chǐ) .... C.欢愉(yú) 霓虹(ní) 诺言(nuî) ...

  •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考点能力层级简析 Ⅰ.考试性质与对象 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语文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2015获奖信息校对
  • 2015年第19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奖的结果通知 张家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汪帅家庭电路牛文付溶液知识回顾高云声声慢 陈延忠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杨金立细胞生活的环境 耿晶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4年度省级优课评选的结果 宋瑞尹蓓蓓李敏张家祥汪帅高云牛文付杨金立耿晶晶 高中必修4/梳理探究/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新课程高中语文
  •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贾向东 自2006年9月始,我们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 进入新课改后,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理论学习.听课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多,我校还与两所重点中学结成一个课改联合体,三校的高一教师几次在一起研讨交流.从平日听课.案例分析.三校研讨活动中,我感到教师的教学观念 ...

  • 2012下学期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三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说课稿
  • 河北邯郸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逍遥游>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5 一.说教材 <逍遥游>作为<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并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和积累 ...

  • 高中语文必修五情景默写全学生版
  • 期中考试默写复习 <归去来兮辞>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