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 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共150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管旧儒家还是新儒家,虽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与变异,但在本质上,都未能区分开知识与道德,甚至坚决反对这种区分。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主义的核心纲领:知行合一。即统一知识与道德。

中国哲学始终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知识、理性、理论总要紧紧围绕现实来做文章,并形成了中国实用理性传统。由于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人们仍未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包括中国当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们,都希望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来批判康德。他们都认为康德割裂了天人合一这一道德宇宙论的哲学核心。而从根本上暴露的是,这些新旧儒者不能容忍区分知识与道德,即不能让道德脱离经验世界,变成先验的存在。

那么,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在经验世界中的具体的“行”是怎样的呢? 表面上孔子与康德一样,都提出“道德高于知识”,但是“孔子虽毕生抬举道德,高扬人的伦理主体性,但由于他只是在经验世界中进行这种活动,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崇高,不够‘道德’的”。把道德与实用挂靠起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因此,与儒家伦理理想总建立在某种“模范”或“典型”上完全相反,康德认为,由榜样而求道德,恰是加于道德的致命伤。

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事实上总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道德的世俗标准,也会扼杀道德的真实源泉,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知行不仅不能统一,合乎道德,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得越隐蔽,危害也越大。于是,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所以俗谚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所以章太炎先生说:“农人于道德为最高”,“知识愈进,„„则离道德也愈远。”毛泽东先生甚至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看到了知识与道德的分裂与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反思与觉悟,新道德主义者就必须在区分知识与道德的基础上提倡“道德高于知识”,由此看来,不建立起超验的道德本体,不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不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而想重建中国道德文化,恐怕仍然只会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非理性的利用和盲目开垦,最终仍不会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选自《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思想手记》,有删减) 1. 下列对于道德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道德主义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前者能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而后者的核心纲领是知行合一。

B .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思想对新道德主义者产生了启蒙作用,促使他们区分知识与道德。

C .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们都提出了“道德高于知识”的观点。

D .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与经验世界相脱离,不让道德变成先验的存在,而新道德主义则与之相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今天人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是因为中国的实用理性传统。

B .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可见道德大旗是擎在劳动人民手中的。

C .孔子虽然提出了“道德高于知识”,但由于他所讲的“道德”脱离不了经验世界,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道德的。

D .如不能区分知识与道德,而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那就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高于知识的成立,是建立在区分知识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道德是道德,知识是知识。

B .道德与实用是不能联系起来的,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 C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仗义”与“负心”的两相对照,说明知行不能统一,知识与道德是分裂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D .只要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就能最终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累迁左武卫将军 迁:贬职 B .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 C . 临事不可夺, 夺:改变 D .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3分)(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 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 .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 .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 .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5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分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2)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阿房宫赋》 (3)问君能有几多愁 。 《虞美人》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5)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苏幕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 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

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而来。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 《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破例的事。

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父亲梁济先生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

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

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地址在地安门外明清两代兵将局旧址。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的读书时光。

韶华壮志,书生意气。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语不惊人死不休。”

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受用。”“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 。”

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这都是当时内地寻常一个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

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先生的老宅。

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 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

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

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受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B .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 C .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D .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

E .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

(2)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括。(6分)

(3)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6分)

(4)生逢乱世,父亲梁济带着“这个世界会好吗”的疑问投湖自尽,梁漱溟却坚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做法不同,但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对此,你怎么看? 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鲁迅先生自写了《狂人日记》后,一发而不可收,其后作品不绝如缕,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B .我们虽然缺乏经验,但可以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最终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畔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别提多高兴了。

D .如何让公众对本地奶粉有信心?这不是奶粉的事,而是公众对整个链条的不信任,一旦公众信任了药品、食品,那么奶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从央视“十一”黄金周期间对平民频繁追问“你幸福吗”,到各种有关幸福城市的排名,“幸福”成了当下一个热门话题。

B .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C . 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D .门是危险的地方,家长一要防止孩子玩门,二要防止孩子在门附近玩,三要防止家中不要有强烈的穿堂风,以免门在被强力关闭的瞬间挤伤孩子。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 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 ①⑥①④⑤②③ B. ①④③⑥⑤②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⑤②③⑥①④ 15.以“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竹文化节在江西宜春举办,下面是这次文化节节徽的主体部分,整个构图的色彩全为绿色。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其构图特征及文化内涵。(6分)

1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意义,要求简洁、有条理。(5分) 以“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迅速引起关注,收视率飙升4倍,“汉字”成了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观众表示,随着节目进程做检测,结果很“汗颜”。不只是结构复杂、不常用的汉字写不出来,更有笔画简单而“高频”的汉字也“举白旗”。信息化时代,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让人们书写能力退化,提笔忘字、错别字等越来越普遍。有位汉语言文学家说;“提笔忘字其实是母语情感的淡化。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文字的消亡,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听写大会的裁判长刘丹青说:“大会从选词、命题到读词、解释、评判,到嘉宾的评说讲解,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基础上,这个节目在传承、传播、规范汉字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在歌唱类、选秀类等节目扎堆的当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既有趣味性,又引领观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正如参赛选手所说:“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考入国内某名牌大学。大家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刘宁大学毕业后,不断应聘辞职,不是嫌累就是嫌待遇低,连续几年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很无聊,很没意思。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父亲不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怎么会变成这个样

子?

对于刘宁的悲剧,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答题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C (“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错)

2.B (“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是为了证明“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知识与道德分裂”甚至“背道而驰”)

3.D (“只要……就……”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原文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A (迁:升迁)

5.C (①说的事王及善的父亲。③是武后对王及善治国方略的赞赏。⑤表现王及善很受重用。) 6.D (武后虽然不高兴,但并未免他的职。) 7.翻译(10分) ⑴抵御敌寇是小事,辅佐政事才是根本,你不能前行, (“末”、“ 本”、“辅”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不道”、“引”、“疾”各1分,句子通顺2分。)

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10.(1)出师未捷身先死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3)问君能有几多愁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 水面清圆 (每空1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1)选E 得3分,选C 得2分,选B 得1分。

(A项“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理解错误;B 项父亲的自尽“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D 项“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属无中生有)

(2)通过自学获得的学问才能切实实用;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方能成就自学;自学的根本是向上心。

(每点2分,共6分)

(3)民主宽放的家庭氛围,使得梁漱溟先生思想开放,也成就了他的自学;西方化的教育理念,使梁漱溟先生从小就接触世界新知识;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梁漱溟从小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的人生道理。(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堪称“中国的脊梁”。是父亲梁济的言传身教教会儿子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道理。父亲的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是以身殉国,是舍生取义,父亲也是“中国的脊梁”。 (观点2分,能结合文本分别从梁漱溟先生和父亲梁济两个方面阐述6分,共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D (A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也比喻微妙的声音连绵不断。此处用来形容作品不当。B 项“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是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符。C 项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句意不合。 13.A (B句式杂糅; C 语序不当 D 否定失当) 14.C

15.由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竹文化节的特点;(2分)数字6代表第六届文化节;(2分)整个构图的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特征。(2分)(意思对即可)

16.(1)直面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问题(强化母语情感,防民族文化危机)(2)唤起大众对汉字的热情 (3)起到传承、传播、规范汉字的作用,(4)引领观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5)“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一点一分) 五、写作(60分) 17.立意提示:

1、刘宁想要他理想中的生活,但是要面对现实。与其在浑浑噩噩中荒废生命,不如踏踏实实去一点一点做起,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2、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为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觉得一般工作无聊,平凡的生活没意义,这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平凡的人生同样可以活的精彩。

3、刘宁的悲剧折射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以出人头地为荣、学校教育唯分数论、社会教育的评价体系是权利和金钱,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被弱化。 参考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被拜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务。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后来,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

刺史。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

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恐动摇朝廷,祸患没有穷尽。”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武则天听从这意见。

王及善虽无学术,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内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检校阁中事就可以了。”王及善上疏称病一个多月,武后没有过问。乞请还乡,三次上疏均未得到允许。圣历二年(699),拜文昌左相,不到十天就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废朝三天哀悼,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 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共150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管旧儒家还是新儒家,虽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与变异,但在本质上,都未能区分开知识与道德,甚至坚决反对这种区分。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主义的核心纲领:知行合一。即统一知识与道德。

中国哲学始终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知识、理性、理论总要紧紧围绕现实来做文章,并形成了中国实用理性传统。由于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人们仍未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包括中国当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们,都希望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来批判康德。他们都认为康德割裂了天人合一这一道德宇宙论的哲学核心。而从根本上暴露的是,这些新旧儒者不能容忍区分知识与道德,即不能让道德脱离经验世界,变成先验的存在。

那么,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在经验世界中的具体的“行”是怎样的呢? 表面上孔子与康德一样,都提出“道德高于知识”,但是“孔子虽毕生抬举道德,高扬人的伦理主体性,但由于他只是在经验世界中进行这种活动,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崇高,不够‘道德’的”。把道德与实用挂靠起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因此,与儒家伦理理想总建立在某种“模范”或“典型”上完全相反,康德认为,由榜样而求道德,恰是加于道德的致命伤。

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事实上总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道德的世俗标准,也会扼杀道德的真实源泉,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知行不仅不能统一,合乎道德,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得越隐蔽,危害也越大。于是,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所以俗谚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所以章太炎先生说:“农人于道德为最高”,“知识愈进,„„则离道德也愈远。”毛泽东先生甚至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看到了知识与道德的分裂与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反思与觉悟,新道德主义者就必须在区分知识与道德的基础上提倡“道德高于知识”,由此看来,不建立起超验的道德本体,不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不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而想重建中国道德文化,恐怕仍然只会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非理性的利用和盲目开垦,最终仍不会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选自《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思想手记》,有删减) 1. 下列对于道德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道德主义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前者能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而后者的核心纲领是知行合一。

B .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思想对新道德主义者产生了启蒙作用,促使他们区分知识与道德。

C .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们都提出了“道德高于知识”的观点。

D .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与经验世界相脱离,不让道德变成先验的存在,而新道德主义则与之相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今天人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是因为中国的实用理性传统。

B .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可见道德大旗是擎在劳动人民手中的。

C .孔子虽然提出了“道德高于知识”,但由于他所讲的“道德”脱离不了经验世界,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道德的。

D .如不能区分知识与道德,而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那就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高于知识的成立,是建立在区分知识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道德是道德,知识是知识。

B .道德与实用是不能联系起来的,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 C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仗义”与“负心”的两相对照,说明知行不能统一,知识与道德是分裂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D .只要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就能最终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累迁左武卫将军 迁:贬职 B .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 C . 临事不可夺, 夺:改变 D .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3分)(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 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 .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 .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 .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5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分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2)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阿房宫赋》 (3)问君能有几多愁 。 《虞美人》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5)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苏幕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 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

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而来。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 《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破例的事。

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父亲梁济先生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

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

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地址在地安门外明清两代兵将局旧址。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的读书时光。

韶华壮志,书生意气。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语不惊人死不休。”

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受用。”“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 。”

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这都是当时内地寻常一个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

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先生的老宅。

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 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

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

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受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B .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 C .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D .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

E .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

(2)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括。(6分)

(3)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6分)

(4)生逢乱世,父亲梁济带着“这个世界会好吗”的疑问投湖自尽,梁漱溟却坚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做法不同,但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对此,你怎么看? 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鲁迅先生自写了《狂人日记》后,一发而不可收,其后作品不绝如缕,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B .我们虽然缺乏经验,但可以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最终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畔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别提多高兴了。

D .如何让公众对本地奶粉有信心?这不是奶粉的事,而是公众对整个链条的不信任,一旦公众信任了药品、食品,那么奶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从央视“十一”黄金周期间对平民频繁追问“你幸福吗”,到各种有关幸福城市的排名,“幸福”成了当下一个热门话题。

B .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C . 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D .门是危险的地方,家长一要防止孩子玩门,二要防止孩子在门附近玩,三要防止家中不要有强烈的穿堂风,以免门在被强力关闭的瞬间挤伤孩子。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 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 ①⑥①④⑤②③ B. ①④③⑥⑤②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⑤②③⑥①④ 15.以“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竹文化节在江西宜春举办,下面是这次文化节节徽的主体部分,整个构图的色彩全为绿色。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其构图特征及文化内涵。(6分)

1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意义,要求简洁、有条理。(5分) 以“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迅速引起关注,收视率飙升4倍,“汉字”成了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观众表示,随着节目进程做检测,结果很“汗颜”。不只是结构复杂、不常用的汉字写不出来,更有笔画简单而“高频”的汉字也“举白旗”。信息化时代,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让人们书写能力退化,提笔忘字、错别字等越来越普遍。有位汉语言文学家说;“提笔忘字其实是母语情感的淡化。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文字的消亡,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听写大会的裁判长刘丹青说:“大会从选词、命题到读词、解释、评判,到嘉宾的评说讲解,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基础上,这个节目在传承、传播、规范汉字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在歌唱类、选秀类等节目扎堆的当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既有趣味性,又引领观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正如参赛选手所说:“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考入国内某名牌大学。大家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刘宁大学毕业后,不断应聘辞职,不是嫌累就是嫌待遇低,连续几年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很无聊,很没意思。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父亲不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怎么会变成这个样

子?

对于刘宁的悲剧,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答题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C (“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错)

2.B (“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是为了证明“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知识与道德分裂”甚至“背道而驰”)

3.D (“只要……就……”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原文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A (迁:升迁)

5.C (①说的事王及善的父亲。③是武后对王及善治国方略的赞赏。⑤表现王及善很受重用。) 6.D (武后虽然不高兴,但并未免他的职。) 7.翻译(10分) ⑴抵御敌寇是小事,辅佐政事才是根本,你不能前行, (“末”、“ 本”、“辅”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不道”、“引”、“疾”各1分,句子通顺2分。)

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10.(1)出师未捷身先死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3)问君能有几多愁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 水面清圆 (每空1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1)选E 得3分,选C 得2分,选B 得1分。

(A项“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理解错误;B 项父亲的自尽“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D 项“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属无中生有)

(2)通过自学获得的学问才能切实实用;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方能成就自学;自学的根本是向上心。

(每点2分,共6分)

(3)民主宽放的家庭氛围,使得梁漱溟先生思想开放,也成就了他的自学;西方化的教育理念,使梁漱溟先生从小就接触世界新知识;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梁漱溟从小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的人生道理。(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堪称“中国的脊梁”。是父亲梁济的言传身教教会儿子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道理。父亲的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是以身殉国,是舍生取义,父亲也是“中国的脊梁”。 (观点2分,能结合文本分别从梁漱溟先生和父亲梁济两个方面阐述6分,共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D (A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也比喻微妙的声音连绵不断。此处用来形容作品不当。B 项“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是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符。C 项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句意不合。 13.A (B句式杂糅; C 语序不当 D 否定失当) 14.C

15.由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竹文化节的特点;(2分)数字6代表第六届文化节;(2分)整个构图的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特征。(2分)(意思对即可)

16.(1)直面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问题(强化母语情感,防民族文化危机)(2)唤起大众对汉字的热情 (3)起到传承、传播、规范汉字的作用,(4)引领观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5)“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一点一分) 五、写作(60分) 17.立意提示:

1、刘宁想要他理想中的生活,但是要面对现实。与其在浑浑噩噩中荒废生命,不如踏踏实实去一点一点做起,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2、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为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觉得一般工作无聊,平凡的生活没意义,这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平凡的人生同样可以活的精彩。

3、刘宁的悲剧折射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以出人头地为荣、学校教育唯分数论、社会教育的评价体系是权利和金钱,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被弱化。 参考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被拜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务。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后来,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

刺史。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

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恐动摇朝廷,祸患没有穷尽。”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武则天听从这意见。

王及善虽无学术,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内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检校阁中事就可以了。”王及善上疏称病一个多月,武后没有过问。乞请还乡,三次上疏均未得到允许。圣历二年(699),拜文昌左相,不到十天就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废朝三天哀悼,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相关内容

  •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
  •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埋怨(mái) 筵席(yán) 看觑(qù) 前合后偃(yǎn) .... ...

  • 专题05 句子仿写与修辞
  • 备战2015年中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5:句子仿写与修辞(测案)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1.(上海浦东新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语文质量测试)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 )(3分) .. A .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 .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 ...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九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颔联(h àn ) 旋风(xu án ) 便宜从事(bi àn ) 蒙头转向(m ēng ) .... B .洗涮(shu àn ) 伎俩(j ì) 岌岌可危( ...

  • 山西省曲沃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 曲沃二中高二2015-2016学年(上)期末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

  •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4
  •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2 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注 ...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1.(河南省长垣县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口语交际. 星期天,我(小明)和同学小华上街买书,在书店门口遇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故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被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 ...

  • 2010-201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2010-201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依次读:bǔ,lào,luò.A依次读:chàn/zhàn,lè/lēi,yōu/shū:C依次读:chuānɡ,cī,niè/liè:D依次读:shèn,bó,hè/hài) 2.D(A暗 ...

  •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全球史观在中国 源自西方的"全球史观"在中国遇到形形色色的解读,其中有些解读可能是西方的全球 史学者始料不及的.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不能忽略,就是全球史观在中西 ...

  • 小奖状格式(三下)
  • 三(4)班李锦成同学: 你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中 语文学科成绩优秀,希望再接再厉. 特发此状,以此鼓励 安宁中学嵩华校区 三年级组 2015年7月1日 三(4)班罗涪川同学: 你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中 语文学科成绩优秀,希望再接再厉. 特发此状,以此鼓励 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