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人教)

201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深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考号

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深蓝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2)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体现出诗人将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 nòng ( )的那些花都死了。 (2)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liǎn jiá( )流下来。

(3)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在那里nì xiào( ),却一声儿不响。 (4) 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zhàn jù( )过我的心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聆听到精彩之处,不少人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叹。 ....

C、学校对学生进行个体差异教学,可以使学生各得其所,全面发展。 ....D、没有父亲苦心孤诣的调教,穆勒不可能成为一代思想宗师。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去掉“有没有”或

者把“能够”改为“能否”)

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C、尽管现在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穿棉衣也不嫌热。(去掉尽管。)

D、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渐渐远去的人群。(把“眼睛”改为“目光”) 5.仿写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一句话,与前文构成排比。( 4分)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 。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9题。

(一)咏雪(10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俄而雪骤: 差可拟: 公欣然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8.两个咏雪的句子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3分)

(二)王戎识李(9分)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世说新语》)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9.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尝与诸游。(尝:曾经) B. 诸竞走取。(走:跑)

C. 唯戎不动。(唯:只有) D. 取之信然。(信然:相信的样子) 10.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

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3.将第③段中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4分)

14.文章结尾描写作者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四)(15分) 最温暖的墙 马国福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玲玲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玲玲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一样。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

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

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玲玲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独特的,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玲玲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玲玲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摘自《意林文汇》2007年1月上,选文有删改)

15.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3分) 16.第⑤段的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中的“有一种期待”,学生们“期待”什么?(4分) 17.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温暖的墙”的?(4分)

18. 第⑧段‚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4分)

三、作文(50分)

19、题目:我找回了_____________(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600字左右

附加题(10分)

诗歌赏析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0、这首小诗选自 (作者)的诗集《 》。(2分) 21、作者用明艳的花来比喻什么?(2分)

答: 22. 将“泪泉”改为“泪水”是否更合适? (3分)

答: 2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答:

201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深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考号

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深蓝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2)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体现出诗人将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 nòng ( )的那些花都死了。 (2)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liǎn jiá( )流下来。

(3)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在那里nì xiào( ),却一声儿不响。 (4) 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zhàn jù( )过我的心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聆听到精彩之处,不少人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叹。 ....

C、学校对学生进行个体差异教学,可以使学生各得其所,全面发展。 ....D、没有父亲苦心孤诣的调教,穆勒不可能成为一代思想宗师。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去掉“有没有”或

者把“能够”改为“能否”)

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C、尽管现在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穿棉衣也不嫌热。(去掉尽管。)

D、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渐渐远去的人群。(把“眼睛”改为“目光”) 5.仿写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一句话,与前文构成排比。( 4分)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 。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9题。

(一)咏雪(10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俄而雪骤: 差可拟: 公欣然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8.两个咏雪的句子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3分)

(二)王戎识李(9分)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世说新语》)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9.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尝与诸游。(尝:曾经) B. 诸竞走取。(走:跑)

C. 唯戎不动。(唯:只有) D. 取之信然。(信然:相信的样子) 10.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

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3.将第③段中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4分)

14.文章结尾描写作者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四)(15分) 最温暖的墙 马国福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玲玲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玲玲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一样。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

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

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玲玲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独特的,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玲玲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玲玲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摘自《意林文汇》2007年1月上,选文有删改)

15.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3分) 16.第⑤段的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中的“有一种期待”,学生们“期待”什么?(4分) 17.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温暖的墙”的?(4分)

18. 第⑧段‚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4分)

三、作文(50分)

19、题目:我找回了_____________(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600字左右

附加题(10分)

诗歌赏析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0、这首小诗选自 (作者)的诗集《 》。(2分) 21、作者用明艳的花来比喻什么?(2分)

答: 22. 将“泪泉”改为“泪水”是否更合适? (3分)

答: 2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答:


相关内容

  • 最新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电子课本汇编
  • 昨天唤不回,明天不确实,你把握的就是今天. (请按各专辑上的停止键`口'关停不听专辑)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 ...

  •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 首页 小升初 课程信息 重点中学 奥数题库 超常儿童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学数学网 互动:小升初论坛 竞赛考级 作文投稿 e度访谈 杯赛:华杯赛 迎春杯 学而思杯 走美杯 希望杯 重点中学:人大附中 北京四中 实验中学 更多 新闻资讯 名校资讯 占坑 简历 专家 面试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册目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视频目录: 0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语教学视频教师辅导 0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视频特级教师辅导 0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金色的草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 0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 <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 <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 &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 × 答案 菜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一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二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三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7页整理和复习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四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五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六答案 人教版 ...

  • 一年级生字田字格字帖
  •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生字 ...

  • 小学各版本数学电子课本
  • 一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 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后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我们的校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末页 人教版一年 ...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上学期)复习资料
  •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pep(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doc(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人教版](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精品](01-09)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01-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