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有效契合

  “千湖之省”——上苍造福荆楚的大手笔。   “千湖新记”——媒体关注湖泊的大手笔。   从2013年1月31日起,湖北日报策划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对湖北星罗棋布的湖泊生存现状,系统进行鸟瞰式整体扫描,为之立“志”作“传”。这一报道组织专班运作,拟发稿百篇,一湖一篇,一篇一版,其力量配置、版面规模、报道力度、传播强势,是与湖北湖泊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相称的。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和“提升传播能力”要求的宏大背景下,“千湖新记”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选题重大,时机恰当,社会价值与新闻价值相得益彰。从目前报道走势看,称得上有追求、有创新、有特色,为大型系列报道作出了新尝试。同时,也是全国新闻界践行“走转改”、 湖北新闻界倡导“我是建设者”的新收获。   “千湖新记”表现出一大鲜明特点——是赞美诗,更是警钟篇,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达到有效契合。   一、“千湖新记”是饱含深情的赞美诗   至今年6 月初,“千湖新记”共刊发18篇报道,好似一咏三叹“胡笳十八拍”——为我省湖泊保护喝彩加油的十八个乐章,构成一部主题深重、气度恢宏又情真意切、如诗如画的长卷。   湖泊是“美丽湖北”之瑰宝、“生态湖北”之财富,怎么赞美都不奢侈,怎么珍惜都不过分。诚如“千湖新记”1月31日开篇语《守望·湖泊》所言:“礼赞千万,不多;歌颂千万,不够;祈祷千万,也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敬畏与爱戴!”   由衷赞美历史的馈赠,确定了“千湖新记”的主旋律,找准了报道的基调,这种满怀“敬畏”的爱戴特别可贵,所以赞美中总是包含美丽的忧伤,所以才能唤起庄严和虔诚,激发公众对湖泊的热爱和关切。   该唱响的唱响。“千湖新记”从赞美出发,整个乐章起伏跌宕,多彩多姿,将悠久的历史、绮丽的风光、人文的积淀、时代的印痕融为一体,使得“千湖”之自然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得以综合展现,那么它具备新闻价值乃至史料价值,也就自不待言。   1.镜头角度不断转换。   “千湖之省”不是“千湖一面”,而是“一湖一景”,写出不同湖的不同个性——涨渡湖的鸟、梁子湖的鱼,刁汊湖的汊、斧头湖的桥,武山湖的禅、张家大湖的风,龙感湖的天鹅、长湖承载的楚文化,不同的切入点,写出不同的景观。而且,每一个湖,都用“第一”或“最”来标记它的不凡地位,如洪湖为“我省第一大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东湖为“中国最大城中湖”等,一目了然,为之增色。   2.叙事风格散文化追求。   “千湖新记”之“记”,本身有文体上的界定或追求,可为传记,可为笔记,可为游记,为行文预留了驰骋空间,避免拘于一律。总体上,叙事显现散文化特色,借助文学的形象思维,状物写景,触景生情,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虽是宏大叙事,起笔往往从一个点、一个断片切入,细节较丰满生动,不仅有现场感,更有画面感,产生较强感染力。   3.文化元素多重运用。   主文之外,配置了小栏目“湖畔拾贝”, 连缀相关人文花絮,如洪湖的“歌剧《洪湖赤卫队》”、 刁汊湖的“汉川善书”、长湖的“天星观古墓”等,确如粒粒珠贝,闪烁湖光。同时,“历史钩沉”、“掌故传说”及诗、词、图片等多方烘托,点染风土人情,介绍丰美物产。如东湖的“樱荷枫梅四景”、梁子湖的“诗咏武昌鱼”、斧头湖的“金水闸中外合建”,遗爱湖的“苏东坡兄弟唱和”等,恰似短章小调,余音不歇。此外,湖泊地图的运用、地理方位的标识等,共同丰富了报道的表现力,提升其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总之,“千湖新记”的记者行程千里,历时数月,艰辛备尝,但又阅尽千湖秀色,在为读者展现美的同时,自身也会独享其乐,甚至获得人生的一些感悟。采访着是美丽的,媒体人是辛福的,这种体验很少为其他职业的人所能拥有。   二、“千湖新记”是充满忧患的警钟篇   媒体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赞美者,也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揭丑者。“千湖新记”在用绣花针绘声绘色描摹我们生命泉美丽身影的同时,更拿起了手术刀,解剖我们母亲湖的遍体鳞伤,发出急切的呼吁,敲响震人的警钟,一展舆论监督的锐气。   “爱之切”才“忧之深”。如果说,赞美诗尽显正面宣传的“好声音”;那么,警钟篇则力彰舆论监督的“正能量”。这二者的高度契合,构建了报道的内在逻辑,也形成了传播的内在力量。   1.直面问题,大声疾呼。   目前已刊发的报道中,有5 篇从标题开始直奔问题:1月31日《我爱我怨我忧洪湖水》;4月11日《如何抚平你的伤痛——西凉湖之殇》;4月25日《沙湖,混浊之泪》;5月16日《大冶湖病重》;5月30日《怀抱龙赛湖,应城喊渴》,如此鲜明地直指其症,那份揪心、那份焦灼扑面而来,折射到读者的心头。   2.挖掘实质,振聋发聩。   更多的报道,借助管理者、志愿者、学者之言,对湖泊现状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凸显一些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振聋发聩。在黄石磁湖报道中,黄石环境监测站专家彭文彬忧心忡忡地说——“一定要唤醒湖泊,让它恢复生态,自我平衡。现在磁湖才刚刚从昏睡中苏醒。”湖北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李今更是直言——“湖泊治理很难,全面截污是前提,只是从我们专业角度看,国内所有湖泊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所有生物技术的运作,都是在延缓继续恶化,让湖泊在高压的生态承载力下有个喘息的机会……将来恢复机会也会大一点。”这些,将湖泊保护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端到公众面前,令人一惊,有助于强化全社会的危机感。   3.广求良方,警钟长鸣。   从忧患意识出发,“千湖新记”发现、梳理诸多相关问题,如污水排放、开发过度、渔民出路、体制弊端等。围绕“化害为利”,提出了截污、拆围、治乱、理制等对策,如针对多头管理探讨“湖长制”、针对养殖过滥探讨渔民“洗脚上岸”等,都富有建设性。值得称道的是,对梁子湖的报道,把重点放在其2010年遭遇洪灾之后的治理恢复上,解剖其劫后重生的“美丽标本”。报道《大冶湖病重》时,以“湖泊生态修复范例”链接日本琵琶湖、瑞士日内瓦湖、我国江苏太湖治理的成功经验,提供借鉴参照。   总之,“千湖新记”虽然仍然“在路上”,但从新闻传播角度看,已刊发的报道,可给予媒体人一些启示:   ——新闻之“新”,不简单是新发生的事实或变动,而包括对长期存在的事件或现象的新开掘、新探究、新发现,从而提供新信息。“千湖新记”之“新”,便是对存量新闻资源重新盘点、开发、整合的结果,它通过高远的立意、湖文化的激荡、多视角的呈现,相对超越过去的同类报道,产生新的影响力。长江日报近期策划推出“武汉再发现”,用新的价值参照去“再发现”,赋予客观现实以新的认知意义,已显大气磅礴之象。   ——重大主题报道,必须成为“时代的声音”,紧扣社会转型期的重大课题,勇于揭示矛盾,发出“盛世危言”,有效服务于现实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社会流行一句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它源于马克思的“问题是时代的口号”,被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一再强调。媒体人践行“走转改”、“我是建设者”,尤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着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参与历史发展进程,新闻作品的长久生命力也自在其间。发不出“时代的声音”,体量再大、声势再浓、动作再猛,也是苍白虚弱的,更有辱媒体人的使命。   ——专业题材报道,主动与相关部门联手,明确主旨,找准路径、全方位获取信息,一定会升华报道质量,保证其专业水准,获得较强的权威性。“千湖新记”依托湖北水利厅湖泊管理局,广泛联系各方面的专家,并请一批专家“陪同采访”,介入湖泊生存保护的规律之中,既掌握第一手翔实资料,又反映他们的专业见解,使这组报道起点高、落点实,其专业分量令人信服,有助于正确引导舆论。   ——尝试新闻美文,不断创新报道文体、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在获取感染力的同时,追求报道自身的文本价值,勇于打造新闻精品名篇。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源于“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文本价值是其重要因素。“千湖新记”得益于题材的优势,较多运用文学手法,时见诗意的挥洒、文采的张扬,闪现“新闻美文”的品质。对创新而言,没有什么“定势”该左右我们一生,传播需要“专家型记者”,难道就不需要“作家型记者”?   当然,“千湖新记”尚在继续运作之中,深入、改进、提升的空间不小,理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经营其“新”,做得深透、做得厚重,力求使之成为一部沉甸甸的“千湖新志”。   第一,立足于湖,宏观观照、系统思维,提出较完备的顶层设计。坚守“内容为王”,立足湖泊本身做大报道主体,小心珠环玉佩喧宾夺主。针对湖泊变少、变小、变浅、变脏的“逆向流变”,要面对从围湖造田到填湖建房、从排污害湖到养殖害湖、从经济驱动到政绩驱动、从管理空白到多头管理,既有新难点又有历史欠账的错综复杂局面,多解剖案例,多系统梳理,争取概括几种突出现象、厘清几个突围方向,那将功德无量。特别希望报道有一个完美的“结语篇”,与开篇的“序”首尾呼应,作一个更有系统归纳、更有专业价值、更有思想含量的全景式总结,能够为高层重大决策,提供论证性依据。   第二,落笔于人,广开资源,树立典型,推向全国产生示范效应。一个大型系列报道,抓不出几个人物来,只能算无功而返。不管是管湖人(如主管者)还是治湖人(如专家),不管是护湖人(如志愿者)还是用湖人(如经营者),不管是湖边人(如居民)还是湖中人(如渔民),潜藏的新闻资源极为丰富,大有文章可做。他们的状态、感受、建议、业绩乃至困境,值得充分报道,立体展现湖泊保护的图景。对其中的先进人物,要浓墨重彩,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领域的标杆榜样。2月21日《梁子湖,盼你示范美丽中国》提及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于丹,连续21年的春节都在梁子岛上度过,致力于湖泊的保护与研究,殊为难得。4月25日《沙湖,混浊之泪》提及的“护湖义士”王志铭,常常在深夜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拦截倒土填湖的车辆,非常了不起。这都当大书特书,推向全国,以示范效应造福于生态保护。   第三,着眼于效,组织动员,延伸行动,促成建立民间护湖机制。“千湖新记”最终抵达的目标,当然可以是结集出版,为历史留下一部煌煌大著,皆大欢喜,然后束之高阁以备检索。新闻的生命首先在当下,直接影响、干预社会发展,务要注重现实作用。同报道并驾齐驱,如果能及时发挥媒体的动员、组织功能,把报道延伸、推进为社会行动,唤起公众方显舆论引导的力量。譬如,激发民间爱湖热忱和护湖能量,形成一种与官方相联系、相互动的机制。还可从“门前三包”生发开去,建立“湖边三包”,作出相应制度安排,将分散的社会力量纳入日常监护体系,湖泊便拥有无数的“保护神”。举一反三,此类思路相当开阔。   湖泊保护为媒体普遍关注,各类报道层出不穷,同城报纸时有大型策划推出。2004 年,长江日报既有“梁子湖跨界保护”系列报道探讨多头管理问题; 2010年,长江日报又发起“爱我百湖”大型公益报道行动,曾产生重大影响。千湖浩荡,百舸争流,但愿“千湖新记”别开生面,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千湖之省”——上苍造福荆楚的大手笔。   “千湖新记”——媒体关注湖泊的大手笔。   从2013年1月31日起,湖北日报策划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对湖北星罗棋布的湖泊生存现状,系统进行鸟瞰式整体扫描,为之立“志”作“传”。这一报道组织专班运作,拟发稿百篇,一湖一篇,一篇一版,其力量配置、版面规模、报道力度、传播强势,是与湖北湖泊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相称的。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和“提升传播能力”要求的宏大背景下,“千湖新记”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选题重大,时机恰当,社会价值与新闻价值相得益彰。从目前报道走势看,称得上有追求、有创新、有特色,为大型系列报道作出了新尝试。同时,也是全国新闻界践行“走转改”、 湖北新闻界倡导“我是建设者”的新收获。   “千湖新记”表现出一大鲜明特点——是赞美诗,更是警钟篇,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达到有效契合。   一、“千湖新记”是饱含深情的赞美诗   至今年6 月初,“千湖新记”共刊发18篇报道,好似一咏三叹“胡笳十八拍”——为我省湖泊保护喝彩加油的十八个乐章,构成一部主题深重、气度恢宏又情真意切、如诗如画的长卷。   湖泊是“美丽湖北”之瑰宝、“生态湖北”之财富,怎么赞美都不奢侈,怎么珍惜都不过分。诚如“千湖新记”1月31日开篇语《守望·湖泊》所言:“礼赞千万,不多;歌颂千万,不够;祈祷千万,也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敬畏与爱戴!”   由衷赞美历史的馈赠,确定了“千湖新记”的主旋律,找准了报道的基调,这种满怀“敬畏”的爱戴特别可贵,所以赞美中总是包含美丽的忧伤,所以才能唤起庄严和虔诚,激发公众对湖泊的热爱和关切。   该唱响的唱响。“千湖新记”从赞美出发,整个乐章起伏跌宕,多彩多姿,将悠久的历史、绮丽的风光、人文的积淀、时代的印痕融为一体,使得“千湖”之自然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得以综合展现,那么它具备新闻价值乃至史料价值,也就自不待言。   1.镜头角度不断转换。   “千湖之省”不是“千湖一面”,而是“一湖一景”,写出不同湖的不同个性——涨渡湖的鸟、梁子湖的鱼,刁汊湖的汊、斧头湖的桥,武山湖的禅、张家大湖的风,龙感湖的天鹅、长湖承载的楚文化,不同的切入点,写出不同的景观。而且,每一个湖,都用“第一”或“最”来标记它的不凡地位,如洪湖为“我省第一大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东湖为“中国最大城中湖”等,一目了然,为之增色。   2.叙事风格散文化追求。   “千湖新记”之“记”,本身有文体上的界定或追求,可为传记,可为笔记,可为游记,为行文预留了驰骋空间,避免拘于一律。总体上,叙事显现散文化特色,借助文学的形象思维,状物写景,触景生情,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虽是宏大叙事,起笔往往从一个点、一个断片切入,细节较丰满生动,不仅有现场感,更有画面感,产生较强感染力。   3.文化元素多重运用。   主文之外,配置了小栏目“湖畔拾贝”, 连缀相关人文花絮,如洪湖的“歌剧《洪湖赤卫队》”、 刁汊湖的“汉川善书”、长湖的“天星观古墓”等,确如粒粒珠贝,闪烁湖光。同时,“历史钩沉”、“掌故传说”及诗、词、图片等多方烘托,点染风土人情,介绍丰美物产。如东湖的“樱荷枫梅四景”、梁子湖的“诗咏武昌鱼”、斧头湖的“金水闸中外合建”,遗爱湖的“苏东坡兄弟唱和”等,恰似短章小调,余音不歇。此外,湖泊地图的运用、地理方位的标识等,共同丰富了报道的表现力,提升其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总之,“千湖新记”的记者行程千里,历时数月,艰辛备尝,但又阅尽千湖秀色,在为读者展现美的同时,自身也会独享其乐,甚至获得人生的一些感悟。采访着是美丽的,媒体人是辛福的,这种体验很少为其他职业的人所能拥有。   二、“千湖新记”是充满忧患的警钟篇   媒体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赞美者,也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揭丑者。“千湖新记”在用绣花针绘声绘色描摹我们生命泉美丽身影的同时,更拿起了手术刀,解剖我们母亲湖的遍体鳞伤,发出急切的呼吁,敲响震人的警钟,一展舆论监督的锐气。   “爱之切”才“忧之深”。如果说,赞美诗尽显正面宣传的“好声音”;那么,警钟篇则力彰舆论监督的“正能量”。这二者的高度契合,构建了报道的内在逻辑,也形成了传播的内在力量。   1.直面问题,大声疾呼。   目前已刊发的报道中,有5 篇从标题开始直奔问题:1月31日《我爱我怨我忧洪湖水》;4月11日《如何抚平你的伤痛——西凉湖之殇》;4月25日《沙湖,混浊之泪》;5月16日《大冶湖病重》;5月30日《怀抱龙赛湖,应城喊渴》,如此鲜明地直指其症,那份揪心、那份焦灼扑面而来,折射到读者的心头。   2.挖掘实质,振聋发聩。   更多的报道,借助管理者、志愿者、学者之言,对湖泊现状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凸显一些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振聋发聩。在黄石磁湖报道中,黄石环境监测站专家彭文彬忧心忡忡地说——“一定要唤醒湖泊,让它恢复生态,自我平衡。现在磁湖才刚刚从昏睡中苏醒。”湖北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李今更是直言——“湖泊治理很难,全面截污是前提,只是从我们专业角度看,国内所有湖泊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所有生物技术的运作,都是在延缓继续恶化,让湖泊在高压的生态承载力下有个喘息的机会……将来恢复机会也会大一点。”这些,将湖泊保护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端到公众面前,令人一惊,有助于强化全社会的危机感。   3.广求良方,警钟长鸣。   从忧患意识出发,“千湖新记”发现、梳理诸多相关问题,如污水排放、开发过度、渔民出路、体制弊端等。围绕“化害为利”,提出了截污、拆围、治乱、理制等对策,如针对多头管理探讨“湖长制”、针对养殖过滥探讨渔民“洗脚上岸”等,都富有建设性。值得称道的是,对梁子湖的报道,把重点放在其2010年遭遇洪灾之后的治理恢复上,解剖其劫后重生的“美丽标本”。报道《大冶湖病重》时,以“湖泊生态修复范例”链接日本琵琶湖、瑞士日内瓦湖、我国江苏太湖治理的成功经验,提供借鉴参照。   总之,“千湖新记”虽然仍然“在路上”,但从新闻传播角度看,已刊发的报道,可给予媒体人一些启示:   ——新闻之“新”,不简单是新发生的事实或变动,而包括对长期存在的事件或现象的新开掘、新探究、新发现,从而提供新信息。“千湖新记”之“新”,便是对存量新闻资源重新盘点、开发、整合的结果,它通过高远的立意、湖文化的激荡、多视角的呈现,相对超越过去的同类报道,产生新的影响力。长江日报近期策划推出“武汉再发现”,用新的价值参照去“再发现”,赋予客观现实以新的认知意义,已显大气磅礴之象。   ——重大主题报道,必须成为“时代的声音”,紧扣社会转型期的重大课题,勇于揭示矛盾,发出“盛世危言”,有效服务于现实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社会流行一句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它源于马克思的“问题是时代的口号”,被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一再强调。媒体人践行“走转改”、“我是建设者”,尤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着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参与历史发展进程,新闻作品的长久生命力也自在其间。发不出“时代的声音”,体量再大、声势再浓、动作再猛,也是苍白虚弱的,更有辱媒体人的使命。   ——专业题材报道,主动与相关部门联手,明确主旨,找准路径、全方位获取信息,一定会升华报道质量,保证其专业水准,获得较强的权威性。“千湖新记”依托湖北水利厅湖泊管理局,广泛联系各方面的专家,并请一批专家“陪同采访”,介入湖泊生存保护的规律之中,既掌握第一手翔实资料,又反映他们的专业见解,使这组报道起点高、落点实,其专业分量令人信服,有助于正确引导舆论。   ——尝试新闻美文,不断创新报道文体、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在获取感染力的同时,追求报道自身的文本价值,勇于打造新闻精品名篇。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源于“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文本价值是其重要因素。“千湖新记”得益于题材的优势,较多运用文学手法,时见诗意的挥洒、文采的张扬,闪现“新闻美文”的品质。对创新而言,没有什么“定势”该左右我们一生,传播需要“专家型记者”,难道就不需要“作家型记者”?   当然,“千湖新记”尚在继续运作之中,深入、改进、提升的空间不小,理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经营其“新”,做得深透、做得厚重,力求使之成为一部沉甸甸的“千湖新志”。   第一,立足于湖,宏观观照、系统思维,提出较完备的顶层设计。坚守“内容为王”,立足湖泊本身做大报道主体,小心珠环玉佩喧宾夺主。针对湖泊变少、变小、变浅、变脏的“逆向流变”,要面对从围湖造田到填湖建房、从排污害湖到养殖害湖、从经济驱动到政绩驱动、从管理空白到多头管理,既有新难点又有历史欠账的错综复杂局面,多解剖案例,多系统梳理,争取概括几种突出现象、厘清几个突围方向,那将功德无量。特别希望报道有一个完美的“结语篇”,与开篇的“序”首尾呼应,作一个更有系统归纳、更有专业价值、更有思想含量的全景式总结,能够为高层重大决策,提供论证性依据。   第二,落笔于人,广开资源,树立典型,推向全国产生示范效应。一个大型系列报道,抓不出几个人物来,只能算无功而返。不管是管湖人(如主管者)还是治湖人(如专家),不管是护湖人(如志愿者)还是用湖人(如经营者),不管是湖边人(如居民)还是湖中人(如渔民),潜藏的新闻资源极为丰富,大有文章可做。他们的状态、感受、建议、业绩乃至困境,值得充分报道,立体展现湖泊保护的图景。对其中的先进人物,要浓墨重彩,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领域的标杆榜样。2月21日《梁子湖,盼你示范美丽中国》提及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于丹,连续21年的春节都在梁子岛上度过,致力于湖泊的保护与研究,殊为难得。4月25日《沙湖,混浊之泪》提及的“护湖义士”王志铭,常常在深夜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拦截倒土填湖的车辆,非常了不起。这都当大书特书,推向全国,以示范效应造福于生态保护。   第三,着眼于效,组织动员,延伸行动,促成建立民间护湖机制。“千湖新记”最终抵达的目标,当然可以是结集出版,为历史留下一部煌煌大著,皆大欢喜,然后束之高阁以备检索。新闻的生命首先在当下,直接影响、干预社会发展,务要注重现实作用。同报道并驾齐驱,如果能及时发挥媒体的动员、组织功能,把报道延伸、推进为社会行动,唤起公众方显舆论引导的力量。譬如,激发民间爱湖热忱和护湖能量,形成一种与官方相联系、相互动的机制。还可从“门前三包”生发开去,建立“湖边三包”,作出相应制度安排,将分散的社会力量纳入日常监护体系,湖泊便拥有无数的“保护神”。举一反三,此类思路相当开阔。   湖泊保护为媒体普遍关注,各类报道层出不穷,同城报纸时有大型策划推出。2004 年,长江日报既有“梁子湖跨界保护”系列报道探讨多头管理问题; 2010年,长江日报又发起“爱我百湖”大型公益报道行动,曾产生重大影响。千湖浩荡,百舸争流,但愿“千湖新记”别开生面,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相关内容

  • 负面报道的报道策略分析(新闻学毕业论文)
  • 广 西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新闻学 班 级 新闻 071班 学 号 0721200163 姓 名 陈波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负面报道的报道策略分析 摘 要 在新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利益大行其道的今天,媒体为了 ...

  • 挺起新闻舆论工作的精神脊梁
  • 挺起新闻舆论工作的精神脊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杜飞进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8日 01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 ...

  • 论新形势下的网络群防群治工作
  • 论新形势下的网络群防群治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治安纷繁复杂,面临很大压力.要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探索和完善在新形势下符合我国特色的‚群防群治‛工作方法,是我们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群防群治‛作为治安管理社会化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平安辖区.构建和谐社 ...

  • 新闻基础知识题
  • 简答: 1.如何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三原则? 答:(1)开展舆论监督要重视建设性监督. 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 ...

  •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 副本
  •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事业及工作规律的科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 ...

  • 我国现行出版传播制度及其特点
  • 思考题:我国现行出版传播制度及其特点 出版是大众传媒,又是舆论宣传工具,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此我认为我国现行出版传播制度是: 第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出版业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下展开 的.最突出的是坚持党性原则.即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强调出版工作的 ...

  • 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中央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提出的总要求,对于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部门和这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又有具体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历来是党的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战线,党的宣传思想队伍是我们党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如此。宣传 ...

  • 新闻基础知识三套
  • <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 1. [ ]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 . A.政治 B.趣味 C.事实 D.意识 2. [ ]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不包括 . A.真实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

  •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文章栏目:小康建设 | 发布时间:2006-9-19 9:00:23 | 浏览数:454 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作用,团结全党,动员群众,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宣传舆论工作取得了新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