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1

11 《敬畏自然》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佳肴:精美的菜肴。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1 《敬畏自然》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佳肴:精美的菜肴。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内容

  •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作者:大道本无边)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生牛犊为什么不怕虎?因为它刚刚来到这个世上,涉世不深,所以还不知道老虎的厉害.若是换上一头老牛,别说和老虎打照面,大概只闻得虎啸声,怕也早吓得逃之夭夭了吧? 这就是生活经验.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呆得时间 ...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5
  •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

  • [敬畏自然]课后练习答案
  • <敬畏自然>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本题引导学生抓住关 ...

  • [优秀作文]敬畏自然
  • 在这历史进程已发展到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1世纪,还有什么是值得人类所敬畏的? 在短短百年的历程里,人类怀揣着梦想与敬畏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从此写下人类篇章辉煌的一页;地球的两极被人类所征服,从此地球上没有生命禁区;人类把崇拜的眼神投向浩瀚的太空,把宝贵的时间与生命贡献给探索太空的事业,从此人类面临 ...

  • 八年级语文11课导学案1
  •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咫"."绌"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整体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 ...

  • 重拾敬畏之心
  • 重拾敬畏之心 前几天在佛学研究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雾霾源自心霾,佛教对治雾霾管用吗>.文章指出了现代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雾霾以及现在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现代人依仗着科学的观点,对自然对人生失去了敬畏,在自以为是的同时,嘲笑着那些坚持善事的"迷信者",最终得到的 ...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梁山县实验中学 杨瑞芬 (课前板书课题.作者)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 教师: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鬼斧神工.神奇.美丽.动人-- 教师:大自然是神奇的,美丽的,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 ...

  • 敬畏自然作文
  • 篇一:敬畏自然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唤醒了我前所未有的思绪和人应具有的本性.文章前端的一句"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看此之后并没任何遐想和感触,但带着题目的好奇性一直读下去后,回想刚才的句子,忽地有一种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震撼我--"如 ...

  •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
  • [ 作者:杜伟中辑 转帖:本站 点击数:2500 更新时间:2005-4-12 14:00:54] 论战是由何祚庥先生的"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话题引起的,何先生说得很清楚,"针对的是一些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认为环境和生态是不能动的,一切"改造大自然&qu ...

  • 201601坚守住敬畏生命的底线
  • 坚守住敬畏生命的底线 ◎ 文 / 编辑部 一.敬畏生命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早在东晋的陶渊明,以他的<自祭文>,就点明了生命的难能可贵.他说"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含欢谷汲,行歌负薪",意思是说,天地生出万物,而我竟能成为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