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还原,渣型原理

4.1镍铁还原的热力学原理 4.1.1氧化镍还原的热力学

氧化镍的固体碳还原的反应为: NiO+C==Ni+CO (4-l) 2NiO+C=2Ni+CO2 (4-2)

生成物CO 与CO 2的相对比例取决于C-CO-CO 2体系的平衡,根据布多尔反应C (s ) ,+CO2(g ) ,=2C0(g ) ,及常压下CO 的平衡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当温度低于1000℃时,碳的气化反应平衡成分中CO 、CO 2共存, 反应(4-l)、(4-2)同时存在,即NiO 与C 反应生成Ni 、CO 和CO 2。

在高温下(>1000℃)C-CO-CO 2体系中CO 2几乎全部转变为CO ,因此高温下反应(4-2)基本上不存在,固体碳还原的反应实际上可视为间接还原反应(4-3)与布多尔反应(4-4)的组合,即:

NiO+CO=Ni+CO2 (4-3) C02+C=2CO (4-4) NiO+C=Ni+CO (4-l)

式(4-l)的△ G°==244400-336.4T,常压(PCO =101千帕) 时还原的开始温度T 开始=244400/336.4=726.5K(453.5℃)

铁氧化物及硅酸盐等复杂化合物中氧化镍的还原可视为由复杂化合物离解和简单氧化物还原两个反应组成,由于比简单氧化物还原多一个复杂化合物的离解反应,因而要困难。 4.1.2氧化铁还原的热力学

铁为多价元素,存在Fe 2O 3、Fe 3O 4、FeO 等多价化合物,根据逐级

反应的原则,其还原过程应为: 当T

当T>570℃ Fe2O Fe 3O 3Fe 2O 3+C=2Fe3O 4+CO (4-5)

6Fe2O 3+C=4Fe3O 4+CO2 (4-6)

Fe 3O 4+C=3FeO+CO (4-9) 2Fe 3O 4+C=6FeO+CO2 (4-10) FeO+C=Fe+CO (4-11) 2FeO+C=2Fe+CO2 (4-12)

每种铁氧化物的还原过程都同时产生CO 和CO 2,CO 和CO 2的相对比例取决于布多尔反应。

将铁氧化物CO 还原的热力学平衡图与常压下的布多尔曲线叠加,得常压下铁氧化物固体碳还原的热力学平衡图,如图4-1所示。从图4-1可知,常压下,布多尔反应的平衡曲线与Fe 304间接还原平衡线交于b 点,b 点对应的温度约为675℃,即在675℃时,反应(4-5),(4-6)与布多尔反应保持平衡,当温度低于675℃时Fe 304稳定,高于675℃则为FeO 稳定。

进一步升高温度,布多尔反应的平衡曲线与FeO 间接还原反应的

平衡线交于a 点,a 点对应的温度为737℃,说明在温度737℃时,反应(4-7),(4-8)及布多尔反应保持平衡,温度低于737℃时为FeO(实际为FenO) 稳定,高于737℃则为Fe 稳定。

矿石中,有些铁氧化物是以复杂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如Fe 2SiO 4,它们的分解压低,稳定性比以简单氧化物存在时要高,因此只能在较高温度下被还原。它们还原反应的△G °可由简单氧化物的直接还原反应与复杂氧化物的离解反应组合得出。例如,对于硅酸铁的还原,

Fe 2SiO 4+2C=2Fe+2C0+Si02(4-13) 可由以下两个反应的组合得出:

2FeO+2C=2Fe+2CO △G °=317940-320.5T(4-14) Fe 2SiO 4=2FeO+SiO4 △G °=36200-21.59T (4-15) Fe 2Si04+2C=2Fe+2CO+Si02 △G °=354140-341.59T (4-13) 通过计算可得,FeO 及Fe 2SiO 4的还原开始温度分别为992K 和1037K 。可见,复杂氧化铁比简单氧化铁难还原。

在冶炼中,可通过添加剂的作用,促使复杂氧化物分解,提高主要金属氧化物的活度,以降低其还原开始温度。

如往Fe 2SiO 4中加入CaO ,由于CaO 能取代Fe 2SiO 4中的FeO ,使之成为自由状的FeO ,从而易于被还原。

Fe 2SiO 4+2CaO=2FeO+Ca2Si04 △G °=82593+9.79T (4-16) 2FeO+2C=2FC+2CO △G °=317940-320.5T (4-14) FeSi04+2CaO+2C=2Fe+ Ca2Si04+2C0 △G °=235347-310.71T (4-17)

T 开始=235347/310.71==757K

可见,由于CaO 的加入,Fe 2SiO 4的开始还原温度(1037K)可下降到757K 。 渣型选择

冶金炉渣通常由多种化合物组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对于冶炼来说,渣与金属的分离是靠渣一金属间热量及质量的交换而实现的,炉渣是决定金属成品最终成分及熔炼温度的关键因素。炉渣的主要作用有:

(l)可通过调整炉渣的成分、性质和数量,来控制各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如镍的还原、铁的还原等;

(2)分离或吸收杂质,除去粗金属中有害于金属产品性能的杂质,如脱硫、脱磷等;

(3)覆盖在合金上层,可减少热损失并防止合金吸收气体; (4)好的炉渣能减轻冶炼产物对炉衬的冲刷和侵蚀,延长炉衬寿命。炉渣的物理性质中,熔化温度、粘度、密度、碱度和渣量对冶炼

操作有较大的影响。(a)熔化温度。火法冶炼过程中要求炉渣具有适当的熔化温度,既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熔化温度过高,渣过分难熔,在炉内只能呈半熔融、半流动的状态,会造成渣一金属难以分离,得到的金属产品不合格; 熔化温度也不可过低,以维持熔分及炉内适当的高温,以保证炉况的顺行。(b)粘度。炉渣粘度直接关系到炉渣流动性的好坏,影响炉渣脱除杂质的能力,粘度低、流动性 好的炉渣有利于杂质的扩散,促进除杂反应; 炉渣粘度还影响炉衬寿命,粘度高的炉渣在炉内容易形成渣皮,起保护炉衬的作用; 而粘度过低、流动性太好的炉渣冲刷炉衬,造成炉衬侵蚀损毁,缩短炉衬寿命。(c)密度。火法冶炼过程中炉渣与金属能否分离,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两者密度的差别,渣有较小的密度,才能使熔融态的金属与渣因重力作用而分离。(d)碱度。渣保持适当的碱度才能减轻对炉衬的侵蚀并具有较强的脱硫、脱磷能力。(e)渣量。合适的渣量可以保 证硫、磷和夹杂物的去除,以获得所需的合金成分,但渣量过大时,热量和金属的损失也增大。

因此,炉渣在保证冶炼操作的顺利进行,冶炼金属熔体的成分和质量,金属的回收率以及冶炼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渣型的选择对镍铁的还原熔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大部分炉渣中常见的氧化物都有很高的熔点,冶炼温度下,这些氧化物很难熔化,因此,为了优化渣的性能,一方面可以加入一定的熔剂造渣,使矿石中的酸性脉石、焦粉中的灰分等相互作用形成熔点低于原氧化物熔点的复杂化合物,降低炉渣的熔点并使炉渣具有

良好的流动性,从而易于实现金属相和渣相的分离,提高金属回收率另一方面,可通过添加剂的作用,促使复杂氧化物分解,提高主要金属氧化物的活度,以降低其开始还原的温度。

由化学成分分析可知,试验所用红土镍矿含Si02:高达40.12%,MgO 含量为14.810%,CaO 只有0.75%,炉渣的自然碱度低,粘度大,对于金属与渣的分离和金属回收率的提高十分不利,需往炉料中加入石灰石作为熔剂造渣,增加渣中所必需的成分氧化钙,降低渣的熔化温度,降低粘度,增加碱度,还可减少渣的比重,这对熔炼操作很有价值,因为炉渣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根据炉料组成,选择CaO-Mgo-Si02三元系渣型,CaO-Mgo-Si02

三元系相图如图4-3所示。

根据试验设计,红土镍矿中有一部分Fe 203未被还原为金属,而是还原为FeO 进入渣,渣中一定量FeO 的存在使得CaO-Mgo-Si02相图中CaO ·Mgo ·2Si02的初晶区扩大,并能稀释炉渣。加入一定量石灰石使渣的组成进入CaO ·Mgo ·2Si02的初晶区。当炉渣组成在这一初晶区时,炉渣的熔点最低,低熔点使得熔炼条件易于达到并能节省能源。

4.1镍铁还原的热力学原理 4.1.1氧化镍还原的热力学

氧化镍的固体碳还原的反应为: NiO+C==Ni+CO (4-l) 2NiO+C=2Ni+CO2 (4-2)

生成物CO 与CO 2的相对比例取决于C-CO-CO 2体系的平衡,根据布多尔反应C (s ) ,+CO2(g ) ,=2C0(g ) ,及常压下CO 的平衡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当温度低于1000℃时,碳的气化反应平衡成分中CO 、CO 2共存, 反应(4-l)、(4-2)同时存在,即NiO 与C 反应生成Ni 、CO 和CO 2。

在高温下(>1000℃)C-CO-CO 2体系中CO 2几乎全部转变为CO ,因此高温下反应(4-2)基本上不存在,固体碳还原的反应实际上可视为间接还原反应(4-3)与布多尔反应(4-4)的组合,即:

NiO+CO=Ni+CO2 (4-3) C02+C=2CO (4-4) NiO+C=Ni+CO (4-l)

式(4-l)的△ G°==244400-336.4T,常压(PCO =101千帕) 时还原的开始温度T 开始=244400/336.4=726.5K(453.5℃)

铁氧化物及硅酸盐等复杂化合物中氧化镍的还原可视为由复杂化合物离解和简单氧化物还原两个反应组成,由于比简单氧化物还原多一个复杂化合物的离解反应,因而要困难。 4.1.2氧化铁还原的热力学

铁为多价元素,存在Fe 2O 3、Fe 3O 4、FeO 等多价化合物,根据逐级

反应的原则,其还原过程应为: 当T

当T>570℃ Fe2O Fe 3O 3Fe 2O 3+C=2Fe3O 4+CO (4-5)

6Fe2O 3+C=4Fe3O 4+CO2 (4-6)

Fe 3O 4+C=3FeO+CO (4-9) 2Fe 3O 4+C=6FeO+CO2 (4-10) FeO+C=Fe+CO (4-11) 2FeO+C=2Fe+CO2 (4-12)

每种铁氧化物的还原过程都同时产生CO 和CO 2,CO 和CO 2的相对比例取决于布多尔反应。

将铁氧化物CO 还原的热力学平衡图与常压下的布多尔曲线叠加,得常压下铁氧化物固体碳还原的热力学平衡图,如图4-1所示。从图4-1可知,常压下,布多尔反应的平衡曲线与Fe 304间接还原平衡线交于b 点,b 点对应的温度约为675℃,即在675℃时,反应(4-5),(4-6)与布多尔反应保持平衡,当温度低于675℃时Fe 304稳定,高于675℃则为FeO 稳定。

进一步升高温度,布多尔反应的平衡曲线与FeO 间接还原反应的

平衡线交于a 点,a 点对应的温度为737℃,说明在温度737℃时,反应(4-7),(4-8)及布多尔反应保持平衡,温度低于737℃时为FeO(实际为FenO) 稳定,高于737℃则为Fe 稳定。

矿石中,有些铁氧化物是以复杂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如Fe 2SiO 4,它们的分解压低,稳定性比以简单氧化物存在时要高,因此只能在较高温度下被还原。它们还原反应的△G °可由简单氧化物的直接还原反应与复杂氧化物的离解反应组合得出。例如,对于硅酸铁的还原,

Fe 2SiO 4+2C=2Fe+2C0+Si02(4-13) 可由以下两个反应的组合得出:

2FeO+2C=2Fe+2CO △G °=317940-320.5T(4-14) Fe 2SiO 4=2FeO+SiO4 △G °=36200-21.59T (4-15) Fe 2Si04+2C=2Fe+2CO+Si02 △G °=354140-341.59T (4-13) 通过计算可得,FeO 及Fe 2SiO 4的还原开始温度分别为992K 和1037K 。可见,复杂氧化铁比简单氧化铁难还原。

在冶炼中,可通过添加剂的作用,促使复杂氧化物分解,提高主要金属氧化物的活度,以降低其还原开始温度。

如往Fe 2SiO 4中加入CaO ,由于CaO 能取代Fe 2SiO 4中的FeO ,使之成为自由状的FeO ,从而易于被还原。

Fe 2SiO 4+2CaO=2FeO+Ca2Si04 △G °=82593+9.79T (4-16) 2FeO+2C=2FC+2CO △G °=317940-320.5T (4-14) FeSi04+2CaO+2C=2Fe+ Ca2Si04+2C0 △G °=235347-310.71T (4-17)

T 开始=235347/310.71==757K

可见,由于CaO 的加入,Fe 2SiO 4的开始还原温度(1037K)可下降到757K 。 渣型选择

冶金炉渣通常由多种化合物组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对于冶炼来说,渣与金属的分离是靠渣一金属间热量及质量的交换而实现的,炉渣是决定金属成品最终成分及熔炼温度的关键因素。炉渣的主要作用有:

(l)可通过调整炉渣的成分、性质和数量,来控制各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如镍的还原、铁的还原等;

(2)分离或吸收杂质,除去粗金属中有害于金属产品性能的杂质,如脱硫、脱磷等;

(3)覆盖在合金上层,可减少热损失并防止合金吸收气体; (4)好的炉渣能减轻冶炼产物对炉衬的冲刷和侵蚀,延长炉衬寿命。炉渣的物理性质中,熔化温度、粘度、密度、碱度和渣量对冶炼

操作有较大的影响。(a)熔化温度。火法冶炼过程中要求炉渣具有适当的熔化温度,既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熔化温度过高,渣过分难熔,在炉内只能呈半熔融、半流动的状态,会造成渣一金属难以分离,得到的金属产品不合格; 熔化温度也不可过低,以维持熔分及炉内适当的高温,以保证炉况的顺行。(b)粘度。炉渣粘度直接关系到炉渣流动性的好坏,影响炉渣脱除杂质的能力,粘度低、流动性 好的炉渣有利于杂质的扩散,促进除杂反应; 炉渣粘度还影响炉衬寿命,粘度高的炉渣在炉内容易形成渣皮,起保护炉衬的作用; 而粘度过低、流动性太好的炉渣冲刷炉衬,造成炉衬侵蚀损毁,缩短炉衬寿命。(c)密度。火法冶炼过程中炉渣与金属能否分离,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两者密度的差别,渣有较小的密度,才能使熔融态的金属与渣因重力作用而分离。(d)碱度。渣保持适当的碱度才能减轻对炉衬的侵蚀并具有较强的脱硫、脱磷能力。(e)渣量。合适的渣量可以保 证硫、磷和夹杂物的去除,以获得所需的合金成分,但渣量过大时,热量和金属的损失也增大。

因此,炉渣在保证冶炼操作的顺利进行,冶炼金属熔体的成分和质量,金属的回收率以及冶炼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渣型的选择对镍铁的还原熔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大部分炉渣中常见的氧化物都有很高的熔点,冶炼温度下,这些氧化物很难熔化,因此,为了优化渣的性能,一方面可以加入一定的熔剂造渣,使矿石中的酸性脉石、焦粉中的灰分等相互作用形成熔点低于原氧化物熔点的复杂化合物,降低炉渣的熔点并使炉渣具有

良好的流动性,从而易于实现金属相和渣相的分离,提高金属回收率另一方面,可通过添加剂的作用,促使复杂氧化物分解,提高主要金属氧化物的活度,以降低其开始还原的温度。

由化学成分分析可知,试验所用红土镍矿含Si02:高达40.12%,MgO 含量为14.810%,CaO 只有0.75%,炉渣的自然碱度低,粘度大,对于金属与渣的分离和金属回收率的提高十分不利,需往炉料中加入石灰石作为熔剂造渣,增加渣中所必需的成分氧化钙,降低渣的熔化温度,降低粘度,增加碱度,还可减少渣的比重,这对熔炼操作很有价值,因为炉渣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根据炉料组成,选择CaO-Mgo-Si02三元系渣型,CaO-Mgo-Si02

三元系相图如图4-3所示。

根据试验设计,红土镍矿中有一部分Fe 203未被还原为金属,而是还原为FeO 进入渣,渣中一定量FeO 的存在使得CaO-Mgo-Si02相图中CaO ·Mgo ·2Si02的初晶区扩大,并能稀释炉渣。加入一定量石灰石使渣的组成进入CaO ·Mgo ·2Si02的初晶区。当炉渣组成在这一初晶区时,炉渣的熔点最低,低熔点使得熔炼条件易于达到并能节省能源。


相关内容

  • 思考题常用基础方法比重糖
  • 1.食品分析常用的予处理方法有那些,简述方法的目原理,特点? 一.有机物破坏法 (一)干法灰化(灼烧法) 原理:用高温灼烧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除汞外大多元素的测定可用此法处理样品. 方法特点:此法不加或加少量试剂,空白值低:食品灼烧后灰分体积很小,富集被测组分:操作简单,不需工作者经常看管.但所 ...

  •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化-0301-基 适用对象:药学(理科基地)专业 一.前言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 ...

  •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 维生素C 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目前研究维生素C 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 有关维生素C 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 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国内VC 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 ...

  • [食品分析与检测]复习提纲
  • <食品分析与检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分析是一门什么课程? 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食品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技术及有关理论,进而科学评价被分析物质量的一门技术学科. 2.食品分析的范围及基本要求? 3.食品分析的标准有哪些? 分析方法依据的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 ...

  • sncr脱硝原理以及影响其效率的因素详解
  • SNCR 脱硝原理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是把含有氨基的还原剂(主要是尿素或氨水)喷入水泥窑分解炉温度范围为850-1150℃的区域,在特定的温度.氧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的把烟气中的NOx 还原为N2和H2O,是烟气中NOx 的末端处理技术. 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4 ...

  • 食品分析思考题参考答案
  • 1.食品分析包含哪些内容?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内容:(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无机盐.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包括有害元素.农药.细菌/霉菌毒素.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4)食品的 ...

  • 炼铁与炼钢
  • 高炉 &Nbsp; 炼铁过程实质上是将铁从其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 炼铁方法主要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其原理是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还原物质CO.H2.C:适宜温度等)通过物化反应获取还原后的生铁.生铁除了少部分用于铸造外,绝大部分是作为炼钢原料. 第三章 ...

  • 化学镀镍原理
  • 化学镀镍原理 化学镀镍镀液主要由金属盐.还原剂.pH 缓冲剂.稳定剂或络合剂等组成.镍盐用得最多的是硫酸盐,还有氯化物或者醋酸盐.还原剂主要是亚磷酸盐.硼氢化物等.pH 缓冲剂和络合剂通常采用的是氨或氯化铵等. 以次亚磷酸钠作还原剂的化学镀镍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其反应机理如下.在酸性环境: Ni ...

  • 材料化学课件1 - 第一章 材料高温化学-
  • 主讲人:张瑞珍副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主要内容 ⏹ 材料高温化学 ⏹ 材料电化学 ⏹ 材料表面能谱分析 ⏹ 材料激发化学 ✓ 等离子体化学 ✓ 光化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 第一章 材料高温化学(主要内容) 1.1 金属材料概论.结构及物化性能(自学) 1.2 金属的提炼(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