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课件1 - 第一章 材料高温化学-

主讲人:张瑞珍副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主要内容

⏹ 材料高温化学 ⏹ 材料电化学 ⏹ 材料表面能谱分析 ⏹ 材料激发化学

✓ 等离子体化学 ✓ 光化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

第一章 材料高温化学(主要内容)

1.1 金属材料概论、结构及物化性能(自学) 1.2 金属的提炼(热分解、热还原、电解法) 1.3 金属还原过程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图)

1.4 金属的精炼(区域精炼、电解精炼和气相精炼) 1.5 钢铁的冶炼原理

1.5.1铁的冶炼原理 1.5.2钢的冶炼原理 1.6 新型金属材料

1.6.1轻质合金

1.6.2非晶态金属材料 1.6.3形状记忆合金 1.6.4贮氢合金

1.7 高温自蔓燃合成(工艺、化学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材料高温化学

(基本要求、重点、学时分配)

基本要求: ●

了解金属材料以及新型金属材料的结构、功能、物化特性及应用 ●

理解金属提炼、精炼以及高温自蔓燃合成金属化合物的工艺过程 ●

熟练掌握并应用金属还原过程热力学原理和钢铁的冶炼原理。 ●

● 重点:

区域精炼原理及工艺 ●

高温自蔓燃合成原理及工艺 ●

竖式鼓风炉中焦炭的直接还原以及CO 的间接还原法炼铁 ●

原理

氧气顶吹法直接氧化以及FeO 间接氧化炼钢原理 ●

学时分配:12学时●

1.2 金属的提炼

(热分解、热还原、电解法)

1. 冶炼及其过程 ⏹ 什么是冶炼?

☐ 从矿石氧化物、硫化物中提取粗金属(元素的

分离),再经过精炼(元素的浓缩)得到纯金 属的物理化学过程 ☐ 提炼和提纯(精炼)

冶炼过程包括:选矿、提炼、精炼 ⏹

作业:了解选矿方法(水选、磁选、浮选)

2. 金属冶炼方法(湿法和干法)

⏹ 湿法冶金: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 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 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作为一项独立 技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提取铀等一些矿物质的时候不能采用传统的火法冶 ☐

金,只能采用化学溶剂把它们分离出来。

☐ 湿法炼铜:铜矿在硫酸溶液中形成硫酸铜溶液,再通 过Fe 、Zn 置换得到Cu

☐ 现代湿法冶金几乎涵盖了除钢铁以外的所有金属提炼,

有的金属其全部的冶炼工艺属于湿法冶金,但大多数

是矿物分解、提取和除杂采用湿法工艺,最后还原成 金属采用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步骤: ⏹

将原料中有用成分转入溶液(浸取) ☐

☐ 浸取溶液与残渣分离,同时将夹带于残渣中的冶金溶

剂和金属离子洗涤回收

☐ 浸取溶液的净化和富集,常采用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 技术或其他化学沉淀方法

☐ 从净化溶液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如Al 、W 、V 等多数 以含氧酸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一般先以氧化物析 出,然后还原得到金属

干法冶金: ⏹

用还原的方法在高温下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 ☐

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 热分解、热还原、电解法

1.3 金属还原过程热力学

(用ΔG θ热力学函数判断金属提炼难易程度及还原剂的选择等问题)

1. 金属氧化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焓)越负,则该氧化物越稳定,金属越难被还原,金属越活泼

⊗G θ= -2661kJ·mol -1 4Al+3O2=2Al2O 3

⊗G θ= -1671kJ·mol -1 4Cr+3O2=2Cr2O 3

2Cr 2O 3+4Al=2Al2O 3+ 4Cr

⊗G θ= -990kJ·mol -1

2. 氧化物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对温度的关系图(用消耗1mol O2生成氧化物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对

温度作图)(硫化物、卤化物均有类似吉布斯自由能图)

1)用此图可以直观看出哪些金属较其他金属能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 2)作图依据

⊗G θ=⊗H θ-T⊗S θ ⊗H θ和⊗S θ 近似为定值时,⊗G θ-T为一条直线 T=0 K时, ⊗G θ=⊗H θ ⊗H θ 为⊗G θ-T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

-⊗S θ ⊗S θ 不变,斜率不变

如有相变,必有熵变,即⊗S θ 改变,斜率改变

绝大多数金属氧化反应都是熵减的过程,⊗S θ

2=2CO 熵增,斜率小于0

3)结论1)~ 9)

1.4 金属的精炼

(电解精炼、气相精炼、区域熔炼法)

电解精炼法(以Cu 为例) ⏹

火法精炼的铜 ✓

含Cu 质量分数

99.5%~99.7%

杂质:Ni, As, Sb, Bi, S, Pb, Fe, Ag, Au等0.3%~0.5% 导电性:不够高,不符合电气工业的要求

电解精炼法:获得高导电性更纯的铜并提取Au, Ag等 ✓

电解槽中进行电解 ✓

阳极:火法精炼的铜悬挂在电解槽内,与直流电源“+”相连

阴极:电解铜制得的薄阴极板悬挂在电解槽内,与直流电源“-”相连 电解液:10%~16%的硫酸铜水溶液+10%~17%的硫酸 电解槽装置示意图(见课本) 电解精炼原理

电解精炼原理

H 2SO 4 → 2H ++SO42-

⏹ 电解液电离:CuSO 4 → Cu 2++SO42-

通电时: ⏹

阳极: Cu-2e →Cu 2+ (阳极不断溶解于电解液中) ☐

阴极: Cu 2++2e → Cu (沉积在阴极板上) ☐

结果:不纯阳极铜→电解液中→更纯铜沉积到阴极板 ☐

阳极杂质:φθ Fe 3+/Fe = -0.036 ☐

Fe, Zn, Ni φθ Ni2+/Ni = -0.23v

等失电子进入溶液 φθ Zn 2+/Zn= -0.7628v

φθ Cu 2+/Cu = 0.3402v

Au, Ag φθ Ag+/Ag = 0.7996v

几乎不溶沉入槽底构成阳极泥 φθ Au+/Au= 1.68v

☐ H 2SO 4的作用:当阴极一旦有氢气逸出时,断电,精炼结束 电解精炼Cu 的质量分数达到99.95%~99.98%☐

气相精炼法

(蒸馏精炼和挥发精炼)

⏹ 蒸馏精炼:利用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在有用金属沸点以下,杂质沸点以

上,可使杂质挥发除去。Mg, Hg, Zn, Sn采用直接蒸馏提纯

⏹ 挥发精炼:是使挥发性金属化合物的蒸气热分解或还原,而由气相析出 金属的蒸发方法(Ti 的沸点3560K ,不能用蒸馏法)

✓ 气相热分解法:Ti→Ti的卤化物→热分解

o

− Ti(不纯) + 2I 2 −50 −~ 250−C → TiI 4 (挥发性) o

Ti(不纯) ,50~250o C 下用I 2蒸汽处理生成TiI 4 TiI 4蒸汽加热到1400o C 时,化合物分解生成纯Ti

✓ 气相还原法(Ti→Ti的卤化物→被H 2还原)

− −C → Ti(纯) + 2I 2 TiI 4 (挥发性) −1400

TiI

一一 温温 下下

TiI 44 44 +2H 2222 −一一−定定定定−−度下下度 + 温温度度 → Ti

+2H −−−

−→ Ti4+HI 4HI

区域熔炼法

⏹ 原理:

✓ 一般混合物的熔点

✓ 分配系数(偏析系数):平衡态时,杂质在固相中的含量对其在液相中

含量的比值K=Cs /Cl , K越小,杂质越易于熔为液相,固相越易于净化

⏹ 工艺过程(以提纯Sn)为例

✓ 锡料做成长条装

✓ 缓慢通过一个很窄的加热区(熔区) ✓ 熔区内锡料熔化 ✓ 出现两个固液分界面

熔区离开的断面----凝固分界面 熔区前进方向----熔化分界面

✓ 凝固分界面上,液相冷却析出晶体,新生晶体含Pb 量低;熔化分界面上,

固体锡熔化为液相,液体含Pb 量上升

✓ 多次熔区提纯后,左端被提纯,右端富含杂质,截取,得到99.9998%的

高纯Sn

1.5 钢铁的冶炼原理

合金的三种类型: ⏹

低共熔混合物:两种金属的非均匀混合物,其熔点总比任一纯金属的 ☐

熔点低

⏹ Bi(271o C)-Cd(321o C) 合金的最低熔化温度为140o C, 组成对应于此熔化温

度的合金称为低共熔混合物

⏹ 显微镜下,低共熔混合物是由Bi 和Cd 的极细微晶互相紧密混合而成;而

与之组成不同的Bi-Cd 合金则含有Bi 、Cd 的大颗粒晶体

⏹ 焊锡:Sn (232o C) 、Pb (327o C) 低共熔混合物熔点为181o C

金属固溶体(固态溶液):是指合金组成物在固态下彼此相互溶解而 ☐

形成的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晶体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置换、间隙、 缺位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线性化合物(正常价)、电子化合物、尺寸因素化合物☐

1.5.1 铁的冶炼原理

钢铁是铁碳合金的总称,根据含碳量的不同, 高碳钢(0.6%~2.0%)

中碳钢(0.25%~0.6%)

低碳钢(0.02%~0.25%)

重要的铁矿石:赤、磁、褐、菱、黄 ⏹

主要杂质:S 、P

⏹ 主要脉石:SiO 2 Al2O 3

基本原理:铁的氧化物在还原剂作用下还原成单质铁,杂质S 、P 与溶剂反应生成炉渣

工业装置:竖式鼓风炉(逆流反应器)

炼铁过程及主要反应

进料

☐ 矿石、焦炭、助溶剂(碳酸钙)从顶部进入高炉、沉降 ☐ 热空气从风嘴处鼓入

⏹ ⏹

焦炭在炉的下部燃烧C →CO 2→CO (产生高温和CO )

C + O2 − → CO2

CO 2 + C − → 2CO

CO 的间接还原(主要的还原反应)

☐ 热量及CO 向上扩散,预热炉料 ☐ 铁矿石下降被CO 还原(500~800o C )

3Fe 2O 3 + CO = 2Fe3O 4 + CO2 Fe 3O 4 + CO = 3FeO + CO2 FeO + CO = Fe + CO2

焦炭的直接还原(次要的还原反应)

☐ 矿石继续下降到更高炉温区

☐ 由于焦炭是固体,与氧化铁表面直接接触发生化学反应非常有限

炉渣的形成与排放

☐ 脉石与熔剂反应生成可熔性炉渣,

漂浮于铁液上面

CaO + SiO2 = CaSiO3 3CaO + P2O 5 = Ca3(PO4) 2 炉渣最后由出渣口排出, ☐

用于水泥、铺路材料和绝缘材料等 3CaO + Al2O 3 = Ca3(AlO3) 2 2CaO + 2SO2 + O2 = 2 CaSO4

CaCO 3 = CaO + CO2

☐ CO 的分解反应:生成C 的微细粉末 ☐ 少量C 在高温下溶解到海绵状铁水里→Fe3C

⏹ 铁液中C 的引入

2CO − → C + CO2(在

3Fe + C − → Fe3C

☐ C 的溶解使铁熔点从1535o C 降到1100~1300o C ,熔化的铁液从出铁口排出

☐ 铁液慢慢冷却,Fe 3C 分解为Fe 和石墨→灰口铁(柔软,有韧性,可切削加工或浇铸

零件)

☐ 上述缓慢冷却的铁液中若加入Mg 的W%=0.05%,得到的石墨为球状→球墨铸铁

⏹ 使灰口铁强度提高一倍,塑性提高20倍

⏹ 具有高强、塑性、韧性和热加工工性能,又保留了灰口铁易切削加工的优点

⏹ 综合性能好,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 铁液快速冷却,Fe 3C 来不及分解而保留下来→白口铁(质硬且脆,不宜加工) ☐ 所得生铁中除含C ,还含有少量Mn 、Si 、P 、S

⏹ 高炉中焦炭作用:还原剂、载热体、使熔融的Fe 增C 的媒介

1.5.2 钢的冶炼原理

炼钢:高炉铁C 的wt%为4.3%(生铁)、脆性大,且同时 ⏹

含有Mn 、Si 、P 、S ,需要经过精炼,降低含碳量,获得

优良的力学特性,这就是炼钢

区别: ⏹

炼铁:用C 除去铁矿石中的“O” ☐

☐ 炼钢:用O 2降低C 含量,同时去除杂质,并避免Fe

再度被氧化为氧化铁

⏹ 工业炼钢:氧气顶吹法,水冷喷嘴从顶部向铁液吹纯O 2

净化(纯化)反应具体过程

强放热氧化反应 ⏹

☐ 直接氧化反应:O 2与C, Mn, Si, S, P反应生成对应氧化物

☐ 间接氧化反应: O 2先将部分Fe 氧化为FeO 溶于铁液中,

继而作为氧化剂把C, Mn, Si, S, P氧化

⏹ 杂质氧化物形成炉渣后除去(熔剂CaCO 3)

脱氧: ⏹

☐ C 达到规定范围后,钢液中的O 2不及时除去,冷却过程

中将以FeO 析出,影响钢的塑性,轧制产生裂纹

☐ 加入脱氧剂除掉钢液中的O 2(锰铁、硅铁和Al )

钢液铸成→钢锭→轧钢⏹

1.6 新型金属材料

一、轻质合金(light alloy, Mg Al Ti Li Be)

定义:是以轻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材料 ⏹

铝合金 ⏹

纯铝:机械性能差,导电性好,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

铝合金:在铝中加入少量其它合金元素,可大大改善其机械性能, ☐

且密度小,强度高,是轻型结构材料

硬铝合金(duraluminium alloys):经过热处理使强度大为提高 ☐

✓ 增加Cu 、Mg 含量可提高其强度,但Cu 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合金的耐蚀性

✓ 加入少量Mn 可提高其耐热性,且可降低合金在焊接时形成裂纹的倾向

镁合金 ⏹

实际应用中最轻的结构材料,但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的研究还很不充 ☐

分,应用也很有限,目前镁合金的产量只有铝合金的1%,最大用途是铸

件。镁合金成形分为变形和铸造两种方法,当前主要使用压铸成型工艺 限制镁合金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是: ☐

⏹ 镁元素极为活泼,镁合金在熔炼和加工过程中极易氧化燃烧,因此镁合金生产难

度很大

⏹ 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其成型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 耐蚀性较差,高温强度、抗蠕变性能较低,限制了其在150o C~350o C 高温场合的

应用

⏹ 常温力学性能强度和塑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合金系列相对很少,变形镁合金的研究相对滞后,不能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要求

镁合金类型:

耐热镁合金。耐热性差是阻碍镁合金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温度升高时,它的 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大幅下降,难以作为汽车发动机等关键零件材料。已开发的耐热镁 合金合金元素主要是Si 和稀土元素Re ,但稀土元素的高成本是其被广泛应用的一大障 碍。

耐蚀镁合金。耐蚀问题可从两方面解决

严格限制镁合金中Fe,Cu ,Ni 等杂质元素的含量;

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如化学镀、电镀、有机物涂覆、热喷涂、阳极氧化处理等

阻燃镁合金。

加Ca 提高抗氧化能力,但大量添加会恶化其机械性能

加Ti 可以阻止镁合金进一步氧化,但Ti 过高时会使晶粒粗大,增大热裂倾向

目前开发出的加入几种元素的阻燃镁合金用于生产汽车变速箱壳盖、手机壳体、MP3壳体

高强高韧镁合金Mg-Zn ,Mg-Y ,加入Ag 和Th 的Mg-Re-Zr 合金已广泛用作飞机、导弹的优质 铸件

变形镁合金。如通过挤压+热处理等变性技术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二、非晶态金属材料(《材料化学》李奇P126)

金属材料:都是以晶体状态存在的,即金属由许多细小的晶粒组 ☐

成,在晶粒内部,原子呈规则地排列;而非晶态金属材料,是指 非结晶状态的金属材料

金属玻璃:1959年材料科学家将熔融的Au-Si 合金喷射到冷铜板上, ☐

降温速度达106 oC·S -1,冷凝速度极高,液态合金来不及形成结晶 就凝固了,获得了如同玻璃一样的非晶态合金。用X 射线衍射法进 行测试,发现这种急冷合金和平常的金属不同,它不是晶体,而 是玻璃体,故非晶态合金又称为金属玻璃。 非晶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能 ☐

⏹ 长程无序:内部原子作不规则排列 ⏹ 短程有序:金属原子周围配位情况彼此相似

⏹ 晶态金属由微米级晶粒组成,晶粒间存在晶界;金属玻璃是均匀固体,

不存在晶粒、晶界,使其抗拉强度、硬度、断裂强度、抗腐蚀性比晶

态合金强得多

⏹ 热力学不稳定性,受热有向晶态转变的趋势,损害其非晶态金属的优

异性能,因此必须在低于晶化温度下使用

⏹ 卓越的硬度与强度(高尔夫球棍和钓竿)

三、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化学》李奇P127)

定义:某种合金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使其几何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而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 它又能恢复到变形前的几何形态,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对应合金成为形状记忆合金 原理:合金存在一对可逆转变的晶体结构,在某一温度下能发生形状变化。如Ti-Ni 记忆合金, 有菱形和立方体两种晶体结构,两结构之间有一个转化温度T

>T,菱形→立方;

航天工业做成天线:美国曾用Ti-Ni 记忆合金制成飞船的发射和接收天线,此天线被折叠后发射到月 球上,以减少飞船的体积。在月球上,由于吸收太阳的辐射而升温,又恢复到抛物面的形状

☐ 合金管接头:在工业中,不同材料管道的连接是非常普遍的,单连接通常比较困难。若用记忆合金

管路接头,问题即可解决。只要把常温下轻松连接的记忆合金连接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再取出, 就会发现两根管子已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

☐ ☐ ☐

可复原的汽车外壳:在汽车工业,外壳即使被撞扁,只要用80o C 热水一浇便可恢复原状

服装工业:用于文胸内部拖垫保形作用。这种拖垫在冷水中可以任意洗涤,而带在身上因体温而恢 复原状,保持其很强的弹性。 手机天线、眼镜架

医学方面:对脊椎骨弯曲的患者进行脊椎校直时,可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器件固定在脊椎骨上, 受热时因器件升长,而使脊椎被校直。传统的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是开刀手术,若用形状记忆合金 的腔内支架,只需开一个小口,用导管把支架植入血管即可,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

☐ ☐

四、储氢合金(课本P62和《现代材料化学》P466)

⏹定义:储氢合金是两种特定金属的合金,一种金属可大量吸进H 2形成稳定的氢化物;而另

一金属与H 2亲和力小,使H 2很容易在其中移动。第一种金属控制着H 2的吸藏量,而另一种 金属控制着吸收H 2的可逆性。

⏹稀土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某些过渡族金属、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晶格结

构等原因,氢原子比较容易透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位中,并形成金属氢化物, 这类材料可以储存比其体积大1000~1300倍的氢(储存氢的密度比液氢还高)。由于氢与这 些金属的结合力很弱,加热时氢就能从金属中放出。实质上这是一个金属吸氢和放氢的可逆 过程,因此叫可逆储氢。这类金属化合物也被称为“氢海绵”

⏹LaNi 5具有较好的储氢性能,氢在其中的吸收和释放表示为: ⏹影响储氢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力、组成

203 304 KPa

LaNi 5 + 3H2 ←−~− − →− LaNi5H 6 + Q

标准状态下,1mol LaNi5材料能吸收6.74mol 的氢气 提高温度、降低压力,所吸的氢就释放;降温增压就吸氢

添加钙、铜、镁元素,可降低LaNi 5金属间化合物的密度和改变平衡压力,从而改变储氢平衡

合金熔炼法:n(La):n(Ni)=1:5,感应炉或电弧炉

均匀化处理:LaNi 51200o C 、Ar 保护下长时间保温热处理,消除微区中元素的浓度起伏和结晶缺陷 高压充氢活化处理:置LaNi 5合金于高压容器中,充入高压氢气(3.5~10MPa),使其“张开”晶体空

间,成为具有可逆吸放氢气的氢海绵

⏹LaNi 5储氢材料的制备:

☐ ☐

五、了解金属材料(《新大学化学》P177)

利用网上丰富的前沿科技资源,扩大视野和知识面,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http://www.imr.ac.cn

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http://www.grirem.com.cn 北京科普之窗

http://www.bjkp.gov.cn

网上科学馆 http://www.inetsm.com.cn 三九军事网 http://www.999junshi.con

作业:

☐ 介绍金属材料中一些处于发展最前沿的材料

☐ 汽车行业中形状记忆合金在哪些方面能发挥作用

☐ Ti 合金的应用范围很广,给出你知道的领域中的所有应用

1.7 高温自蔓燃合成(工艺、化学原理及应用)

一、历史起源:德国人将铝热法应用于钢材焊接中,是科学意义自蔓燃 合成法的起源。该方法通过固体之间的反应热以及氧化铁的还原,完 成构件的焊接过程,但当时主要侧重于焊接并未考虑用这种方法合成 新材料

二、现代自蔓燃合成(SHS )

⏹ 起源:1976年前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燃烧问题专家Merzhanov

(马尔察诺夫)等研究火箭固体推进剂燃烧问题时首次发现SHS 技术, 并对Ti 、B 之间的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 反应

Ti+2B→TiB2+280kJ

⏹ 过程: Ti+2B混合后压制成圆柱状→电火花点火→

反应从试样一端开始→TiB2(1S 内反应结束)

☐ 合成工艺

✓ 混合、成型:将具有一定生成热的某些元素的混合粉末装到坩埚

里,压制成型

✓ 点火:利用放电或电阻丝通电,在混合物一端急剧加热,温度达

到混合物燃点T i 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生成热

✓ 反应的传播:火点附近温度升高,混合物的燃烧向前传播,再放

出生成热,反应从一端向另一端传播

✓ 混合物全部转变为化合物

各国的研究状况(前苏联、美国、日本)(P30) ☐

SHS 法制造或试制的化合物(P30)☐

三、自蔓燃合成的主要类型 ☐ 形成化合物的反应(Ti+2B→TiB2) 氧化还原反应:铝热剂型放热反应 ☐ ☐ 混合性反应(2Ti+2B2O 3+4Al→2TiB2+2Al2O 3)

四、自蔓燃合成法的影响因素

化学计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燃烧合成的热效应 ,偏离标准计量会使 ☐ 其生成热减小,合成温度下降 原料粒度的影响 ☐ 添加剂、反应物装填或压块密度以及气压等,对自蔓燃反应过程 ☐

及生成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自蔓燃合成法的优点 合成反应温度高(2000~4000o C ),不需外部热源,节省能源, ☐ 工艺经济 活性大,产品纯度高,工艺简便 ☐

六、注意事项

特殊措施安全存放 ☐

主讲人:张瑞珍副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主要内容

⏹ 材料高温化学 ⏹ 材料电化学 ⏹ 材料表面能谱分析 ⏹ 材料激发化学

✓ 等离子体化学 ✓ 光化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

第一章 材料高温化学(主要内容)

1.1 金属材料概论、结构及物化性能(自学) 1.2 金属的提炼(热分解、热还原、电解法) 1.3 金属还原过程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图)

1.4 金属的精炼(区域精炼、电解精炼和气相精炼) 1.5 钢铁的冶炼原理

1.5.1铁的冶炼原理 1.5.2钢的冶炼原理 1.6 新型金属材料

1.6.1轻质合金

1.6.2非晶态金属材料 1.6.3形状记忆合金 1.6.4贮氢合金

1.7 高温自蔓燃合成(工艺、化学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材料高温化学

(基本要求、重点、学时分配)

基本要求: ●

了解金属材料以及新型金属材料的结构、功能、物化特性及应用 ●

理解金属提炼、精炼以及高温自蔓燃合成金属化合物的工艺过程 ●

熟练掌握并应用金属还原过程热力学原理和钢铁的冶炼原理。 ●

● 重点:

区域精炼原理及工艺 ●

高温自蔓燃合成原理及工艺 ●

竖式鼓风炉中焦炭的直接还原以及CO 的间接还原法炼铁 ●

原理

氧气顶吹法直接氧化以及FeO 间接氧化炼钢原理 ●

学时分配:12学时●

1.2 金属的提炼

(热分解、热还原、电解法)

1. 冶炼及其过程 ⏹ 什么是冶炼?

☐ 从矿石氧化物、硫化物中提取粗金属(元素的

分离),再经过精炼(元素的浓缩)得到纯金 属的物理化学过程 ☐ 提炼和提纯(精炼)

冶炼过程包括:选矿、提炼、精炼 ⏹

作业:了解选矿方法(水选、磁选、浮选)

2. 金属冶炼方法(湿法和干法)

⏹ 湿法冶金: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 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 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作为一项独立 技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提取铀等一些矿物质的时候不能采用传统的火法冶 ☐

金,只能采用化学溶剂把它们分离出来。

☐ 湿法炼铜:铜矿在硫酸溶液中形成硫酸铜溶液,再通 过Fe 、Zn 置换得到Cu

☐ 现代湿法冶金几乎涵盖了除钢铁以外的所有金属提炼,

有的金属其全部的冶炼工艺属于湿法冶金,但大多数

是矿物分解、提取和除杂采用湿法工艺,最后还原成 金属采用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步骤: ⏹

将原料中有用成分转入溶液(浸取) ☐

☐ 浸取溶液与残渣分离,同时将夹带于残渣中的冶金溶

剂和金属离子洗涤回收

☐ 浸取溶液的净化和富集,常采用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 技术或其他化学沉淀方法

☐ 从净化溶液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如Al 、W 、V 等多数 以含氧酸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一般先以氧化物析 出,然后还原得到金属

干法冶金: ⏹

用还原的方法在高温下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 ☐

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 热分解、热还原、电解法

1.3 金属还原过程热力学

(用ΔG θ热力学函数判断金属提炼难易程度及还原剂的选择等问题)

1. 金属氧化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焓)越负,则该氧化物越稳定,金属越难被还原,金属越活泼

⊗G θ= -2661kJ·mol -1 4Al+3O2=2Al2O 3

⊗G θ= -1671kJ·mol -1 4Cr+3O2=2Cr2O 3

2Cr 2O 3+4Al=2Al2O 3+ 4Cr

⊗G θ= -990kJ·mol -1

2. 氧化物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对温度的关系图(用消耗1mol O2生成氧化物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对

温度作图)(硫化物、卤化物均有类似吉布斯自由能图)

1)用此图可以直观看出哪些金属较其他金属能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 2)作图依据

⊗G θ=⊗H θ-T⊗S θ ⊗H θ和⊗S θ 近似为定值时,⊗G θ-T为一条直线 T=0 K时, ⊗G θ=⊗H θ ⊗H θ 为⊗G θ-T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

-⊗S θ ⊗S θ 不变,斜率不变

如有相变,必有熵变,即⊗S θ 改变,斜率改变

绝大多数金属氧化反应都是熵减的过程,⊗S θ

2=2CO 熵增,斜率小于0

3)结论1)~ 9)

1.4 金属的精炼

(电解精炼、气相精炼、区域熔炼法)

电解精炼法(以Cu 为例) ⏹

火法精炼的铜 ✓

含Cu 质量分数

99.5%~99.7%

杂质:Ni, As, Sb, Bi, S, Pb, Fe, Ag, Au等0.3%~0.5% 导电性:不够高,不符合电气工业的要求

电解精炼法:获得高导电性更纯的铜并提取Au, Ag等 ✓

电解槽中进行电解 ✓

阳极:火法精炼的铜悬挂在电解槽内,与直流电源“+”相连

阴极:电解铜制得的薄阴极板悬挂在电解槽内,与直流电源“-”相连 电解液:10%~16%的硫酸铜水溶液+10%~17%的硫酸 电解槽装置示意图(见课本) 电解精炼原理

电解精炼原理

H 2SO 4 → 2H ++SO42-

⏹ 电解液电离:CuSO 4 → Cu 2++SO42-

通电时: ⏹

阳极: Cu-2e →Cu 2+ (阳极不断溶解于电解液中) ☐

阴极: Cu 2++2e → Cu (沉积在阴极板上) ☐

结果:不纯阳极铜→电解液中→更纯铜沉积到阴极板 ☐

阳极杂质:φθ Fe 3+/Fe = -0.036 ☐

Fe, Zn, Ni φθ Ni2+/Ni = -0.23v

等失电子进入溶液 φθ Zn 2+/Zn= -0.7628v

φθ Cu 2+/Cu = 0.3402v

Au, Ag φθ Ag+/Ag = 0.7996v

几乎不溶沉入槽底构成阳极泥 φθ Au+/Au= 1.68v

☐ H 2SO 4的作用:当阴极一旦有氢气逸出时,断电,精炼结束 电解精炼Cu 的质量分数达到99.95%~99.98%☐

气相精炼法

(蒸馏精炼和挥发精炼)

⏹ 蒸馏精炼:利用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在有用金属沸点以下,杂质沸点以

上,可使杂质挥发除去。Mg, Hg, Zn, Sn采用直接蒸馏提纯

⏹ 挥发精炼:是使挥发性金属化合物的蒸气热分解或还原,而由气相析出 金属的蒸发方法(Ti 的沸点3560K ,不能用蒸馏法)

✓ 气相热分解法:Ti→Ti的卤化物→热分解

o

− Ti(不纯) + 2I 2 −50 −~ 250−C → TiI 4 (挥发性) o

Ti(不纯) ,50~250o C 下用I 2蒸汽处理生成TiI 4 TiI 4蒸汽加热到1400o C 时,化合物分解生成纯Ti

✓ 气相还原法(Ti→Ti的卤化物→被H 2还原)

− −C → Ti(纯) + 2I 2 TiI 4 (挥发性) −1400

TiI

一一 温温 下下

TiI 44 44 +2H 2222 −一一−定定定定−−度下下度 + 温温度度 → Ti

+2H −−−

−→ Ti4+HI 4HI

区域熔炼法

⏹ 原理:

✓ 一般混合物的熔点

✓ 分配系数(偏析系数):平衡态时,杂质在固相中的含量对其在液相中

含量的比值K=Cs /Cl , K越小,杂质越易于熔为液相,固相越易于净化

⏹ 工艺过程(以提纯Sn)为例

✓ 锡料做成长条装

✓ 缓慢通过一个很窄的加热区(熔区) ✓ 熔区内锡料熔化 ✓ 出现两个固液分界面

熔区离开的断面----凝固分界面 熔区前进方向----熔化分界面

✓ 凝固分界面上,液相冷却析出晶体,新生晶体含Pb 量低;熔化分界面上,

固体锡熔化为液相,液体含Pb 量上升

✓ 多次熔区提纯后,左端被提纯,右端富含杂质,截取,得到99.9998%的

高纯Sn

1.5 钢铁的冶炼原理

合金的三种类型: ⏹

低共熔混合物:两种金属的非均匀混合物,其熔点总比任一纯金属的 ☐

熔点低

⏹ Bi(271o C)-Cd(321o C) 合金的最低熔化温度为140o C, 组成对应于此熔化温

度的合金称为低共熔混合物

⏹ 显微镜下,低共熔混合物是由Bi 和Cd 的极细微晶互相紧密混合而成;而

与之组成不同的Bi-Cd 合金则含有Bi 、Cd 的大颗粒晶体

⏹ 焊锡:Sn (232o C) 、Pb (327o C) 低共熔混合物熔点为181o C

金属固溶体(固态溶液):是指合金组成物在固态下彼此相互溶解而 ☐

形成的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晶体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置换、间隙、 缺位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线性化合物(正常价)、电子化合物、尺寸因素化合物☐

1.5.1 铁的冶炼原理

钢铁是铁碳合金的总称,根据含碳量的不同, 高碳钢(0.6%~2.0%)

中碳钢(0.25%~0.6%)

低碳钢(0.02%~0.25%)

重要的铁矿石:赤、磁、褐、菱、黄 ⏹

主要杂质:S 、P

⏹ 主要脉石:SiO 2 Al2O 3

基本原理:铁的氧化物在还原剂作用下还原成单质铁,杂质S 、P 与溶剂反应生成炉渣

工业装置:竖式鼓风炉(逆流反应器)

炼铁过程及主要反应

进料

☐ 矿石、焦炭、助溶剂(碳酸钙)从顶部进入高炉、沉降 ☐ 热空气从风嘴处鼓入

⏹ ⏹

焦炭在炉的下部燃烧C →CO 2→CO (产生高温和CO )

C + O2 − → CO2

CO 2 + C − → 2CO

CO 的间接还原(主要的还原反应)

☐ 热量及CO 向上扩散,预热炉料 ☐ 铁矿石下降被CO 还原(500~800o C )

3Fe 2O 3 + CO = 2Fe3O 4 + CO2 Fe 3O 4 + CO = 3FeO + CO2 FeO + CO = Fe + CO2

焦炭的直接还原(次要的还原反应)

☐ 矿石继续下降到更高炉温区

☐ 由于焦炭是固体,与氧化铁表面直接接触发生化学反应非常有限

炉渣的形成与排放

☐ 脉石与熔剂反应生成可熔性炉渣,

漂浮于铁液上面

CaO + SiO2 = CaSiO3 3CaO + P2O 5 = Ca3(PO4) 2 炉渣最后由出渣口排出, ☐

用于水泥、铺路材料和绝缘材料等 3CaO + Al2O 3 = Ca3(AlO3) 2 2CaO + 2SO2 + O2 = 2 CaSO4

CaCO 3 = CaO + CO2

☐ CO 的分解反应:生成C 的微细粉末 ☐ 少量C 在高温下溶解到海绵状铁水里→Fe3C

⏹ 铁液中C 的引入

2CO − → C + CO2(在

3Fe + C − → Fe3C

☐ C 的溶解使铁熔点从1535o C 降到1100~1300o C ,熔化的铁液从出铁口排出

☐ 铁液慢慢冷却,Fe 3C 分解为Fe 和石墨→灰口铁(柔软,有韧性,可切削加工或浇铸

零件)

☐ 上述缓慢冷却的铁液中若加入Mg 的W%=0.05%,得到的石墨为球状→球墨铸铁

⏹ 使灰口铁强度提高一倍,塑性提高20倍

⏹ 具有高强、塑性、韧性和热加工工性能,又保留了灰口铁易切削加工的优点

⏹ 综合性能好,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 铁液快速冷却,Fe 3C 来不及分解而保留下来→白口铁(质硬且脆,不宜加工) ☐ 所得生铁中除含C ,还含有少量Mn 、Si 、P 、S

⏹ 高炉中焦炭作用:还原剂、载热体、使熔融的Fe 增C 的媒介

1.5.2 钢的冶炼原理

炼钢:高炉铁C 的wt%为4.3%(生铁)、脆性大,且同时 ⏹

含有Mn 、Si 、P 、S ,需要经过精炼,降低含碳量,获得

优良的力学特性,这就是炼钢

区别: ⏹

炼铁:用C 除去铁矿石中的“O” ☐

☐ 炼钢:用O 2降低C 含量,同时去除杂质,并避免Fe

再度被氧化为氧化铁

⏹ 工业炼钢:氧气顶吹法,水冷喷嘴从顶部向铁液吹纯O 2

净化(纯化)反应具体过程

强放热氧化反应 ⏹

☐ 直接氧化反应:O 2与C, Mn, Si, S, P反应生成对应氧化物

☐ 间接氧化反应: O 2先将部分Fe 氧化为FeO 溶于铁液中,

继而作为氧化剂把C, Mn, Si, S, P氧化

⏹ 杂质氧化物形成炉渣后除去(熔剂CaCO 3)

脱氧: ⏹

☐ C 达到规定范围后,钢液中的O 2不及时除去,冷却过程

中将以FeO 析出,影响钢的塑性,轧制产生裂纹

☐ 加入脱氧剂除掉钢液中的O 2(锰铁、硅铁和Al )

钢液铸成→钢锭→轧钢⏹

1.6 新型金属材料

一、轻质合金(light alloy, Mg Al Ti Li Be)

定义:是以轻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材料 ⏹

铝合金 ⏹

纯铝:机械性能差,导电性好,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

铝合金:在铝中加入少量其它合金元素,可大大改善其机械性能, ☐

且密度小,强度高,是轻型结构材料

硬铝合金(duraluminium alloys):经过热处理使强度大为提高 ☐

✓ 增加Cu 、Mg 含量可提高其强度,但Cu 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合金的耐蚀性

✓ 加入少量Mn 可提高其耐热性,且可降低合金在焊接时形成裂纹的倾向

镁合金 ⏹

实际应用中最轻的结构材料,但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的研究还很不充 ☐

分,应用也很有限,目前镁合金的产量只有铝合金的1%,最大用途是铸

件。镁合金成形分为变形和铸造两种方法,当前主要使用压铸成型工艺 限制镁合金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是: ☐

⏹ 镁元素极为活泼,镁合金在熔炼和加工过程中极易氧化燃烧,因此镁合金生产难

度很大

⏹ 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其成型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 耐蚀性较差,高温强度、抗蠕变性能较低,限制了其在150o C~350o C 高温场合的

应用

⏹ 常温力学性能强度和塑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合金系列相对很少,变形镁合金的研究相对滞后,不能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要求

镁合金类型:

耐热镁合金。耐热性差是阻碍镁合金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温度升高时,它的 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大幅下降,难以作为汽车发动机等关键零件材料。已开发的耐热镁 合金合金元素主要是Si 和稀土元素Re ,但稀土元素的高成本是其被广泛应用的一大障 碍。

耐蚀镁合金。耐蚀问题可从两方面解决

严格限制镁合金中Fe,Cu ,Ni 等杂质元素的含量;

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如化学镀、电镀、有机物涂覆、热喷涂、阳极氧化处理等

阻燃镁合金。

加Ca 提高抗氧化能力,但大量添加会恶化其机械性能

加Ti 可以阻止镁合金进一步氧化,但Ti 过高时会使晶粒粗大,增大热裂倾向

目前开发出的加入几种元素的阻燃镁合金用于生产汽车变速箱壳盖、手机壳体、MP3壳体

高强高韧镁合金Mg-Zn ,Mg-Y ,加入Ag 和Th 的Mg-Re-Zr 合金已广泛用作飞机、导弹的优质 铸件

变形镁合金。如通过挤压+热处理等变性技术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二、非晶态金属材料(《材料化学》李奇P126)

金属材料:都是以晶体状态存在的,即金属由许多细小的晶粒组 ☐

成,在晶粒内部,原子呈规则地排列;而非晶态金属材料,是指 非结晶状态的金属材料

金属玻璃:1959年材料科学家将熔融的Au-Si 合金喷射到冷铜板上, ☐

降温速度达106 oC·S -1,冷凝速度极高,液态合金来不及形成结晶 就凝固了,获得了如同玻璃一样的非晶态合金。用X 射线衍射法进 行测试,发现这种急冷合金和平常的金属不同,它不是晶体,而 是玻璃体,故非晶态合金又称为金属玻璃。 非晶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能 ☐

⏹ 长程无序:内部原子作不规则排列 ⏹ 短程有序:金属原子周围配位情况彼此相似

⏹ 晶态金属由微米级晶粒组成,晶粒间存在晶界;金属玻璃是均匀固体,

不存在晶粒、晶界,使其抗拉强度、硬度、断裂强度、抗腐蚀性比晶

态合金强得多

⏹ 热力学不稳定性,受热有向晶态转变的趋势,损害其非晶态金属的优

异性能,因此必须在低于晶化温度下使用

⏹ 卓越的硬度与强度(高尔夫球棍和钓竿)

三、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化学》李奇P127)

定义:某种合金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使其几何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而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 它又能恢复到变形前的几何形态,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对应合金成为形状记忆合金 原理:合金存在一对可逆转变的晶体结构,在某一温度下能发生形状变化。如Ti-Ni 记忆合金, 有菱形和立方体两种晶体结构,两结构之间有一个转化温度T

>T,菱形→立方;

航天工业做成天线:美国曾用Ti-Ni 记忆合金制成飞船的发射和接收天线,此天线被折叠后发射到月 球上,以减少飞船的体积。在月球上,由于吸收太阳的辐射而升温,又恢复到抛物面的形状

☐ 合金管接头:在工业中,不同材料管道的连接是非常普遍的,单连接通常比较困难。若用记忆合金

管路接头,问题即可解决。只要把常温下轻松连接的记忆合金连接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再取出, 就会发现两根管子已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

☐ ☐ ☐

可复原的汽车外壳:在汽车工业,外壳即使被撞扁,只要用80o C 热水一浇便可恢复原状

服装工业:用于文胸内部拖垫保形作用。这种拖垫在冷水中可以任意洗涤,而带在身上因体温而恢 复原状,保持其很强的弹性。 手机天线、眼镜架

医学方面:对脊椎骨弯曲的患者进行脊椎校直时,可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器件固定在脊椎骨上, 受热时因器件升长,而使脊椎被校直。传统的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是开刀手术,若用形状记忆合金 的腔内支架,只需开一个小口,用导管把支架植入血管即可,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

☐ ☐

四、储氢合金(课本P62和《现代材料化学》P466)

⏹定义:储氢合金是两种特定金属的合金,一种金属可大量吸进H 2形成稳定的氢化物;而另

一金属与H 2亲和力小,使H 2很容易在其中移动。第一种金属控制着H 2的吸藏量,而另一种 金属控制着吸收H 2的可逆性。

⏹稀土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某些过渡族金属、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晶格结

构等原因,氢原子比较容易透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位中,并形成金属氢化物, 这类材料可以储存比其体积大1000~1300倍的氢(储存氢的密度比液氢还高)。由于氢与这 些金属的结合力很弱,加热时氢就能从金属中放出。实质上这是一个金属吸氢和放氢的可逆 过程,因此叫可逆储氢。这类金属化合物也被称为“氢海绵”

⏹LaNi 5具有较好的储氢性能,氢在其中的吸收和释放表示为: ⏹影响储氢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力、组成

203 304 KPa

LaNi 5 + 3H2 ←−~− − →− LaNi5H 6 + Q

标准状态下,1mol LaNi5材料能吸收6.74mol 的氢气 提高温度、降低压力,所吸的氢就释放;降温增压就吸氢

添加钙、铜、镁元素,可降低LaNi 5金属间化合物的密度和改变平衡压力,从而改变储氢平衡

合金熔炼法:n(La):n(Ni)=1:5,感应炉或电弧炉

均匀化处理:LaNi 51200o C 、Ar 保护下长时间保温热处理,消除微区中元素的浓度起伏和结晶缺陷 高压充氢活化处理:置LaNi 5合金于高压容器中,充入高压氢气(3.5~10MPa),使其“张开”晶体空

间,成为具有可逆吸放氢气的氢海绵

⏹LaNi 5储氢材料的制备:

☐ ☐

五、了解金属材料(《新大学化学》P177)

利用网上丰富的前沿科技资源,扩大视野和知识面,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http://www.imr.ac.cn

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http://www.grirem.com.cn 北京科普之窗

http://www.bjkp.gov.cn

网上科学馆 http://www.inetsm.com.cn 三九军事网 http://www.999junshi.con

作业:

☐ 介绍金属材料中一些处于发展最前沿的材料

☐ 汽车行业中形状记忆合金在哪些方面能发挥作用

☐ Ti 合金的应用范围很广,给出你知道的领域中的所有应用

1.7 高温自蔓燃合成(工艺、化学原理及应用)

一、历史起源:德国人将铝热法应用于钢材焊接中,是科学意义自蔓燃 合成法的起源。该方法通过固体之间的反应热以及氧化铁的还原,完 成构件的焊接过程,但当时主要侧重于焊接并未考虑用这种方法合成 新材料

二、现代自蔓燃合成(SHS )

⏹ 起源:1976年前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燃烧问题专家Merzhanov

(马尔察诺夫)等研究火箭固体推进剂燃烧问题时首次发现SHS 技术, 并对Ti 、B 之间的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 反应

Ti+2B→TiB2+280kJ

⏹ 过程: Ti+2B混合后压制成圆柱状→电火花点火→

反应从试样一端开始→TiB2(1S 内反应结束)

☐ 合成工艺

✓ 混合、成型:将具有一定生成热的某些元素的混合粉末装到坩埚

里,压制成型

✓ 点火:利用放电或电阻丝通电,在混合物一端急剧加热,温度达

到混合物燃点T i 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生成热

✓ 反应的传播:火点附近温度升高,混合物的燃烧向前传播,再放

出生成热,反应从一端向另一端传播

✓ 混合物全部转变为化合物

各国的研究状况(前苏联、美国、日本)(P30) ☐

SHS 法制造或试制的化合物(P30)☐

三、自蔓燃合成的主要类型 ☐ 形成化合物的反应(Ti+2B→TiB2) 氧化还原反应:铝热剂型放热反应 ☐ ☐ 混合性反应(2Ti+2B2O 3+4Al→2TiB2+2Al2O 3)

四、自蔓燃合成法的影响因素

化学计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燃烧合成的热效应 ,偏离标准计量会使 ☐ 其生成热减小,合成温度下降 原料粒度的影响 ☐ 添加剂、反应物装填或压块密度以及气压等,对自蔓燃反应过程 ☐

及生成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自蔓燃合成法的优点 合成反应温度高(2000~4000o C ),不需外部热源,节省能源, ☐ 工艺经济 活性大,产品纯度高,工艺简便 ☐

六、注意事项

特殊措施安全存放 ☐


相关内容

  • 13103202-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
  • <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310320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适应专业:材料物理 总学时:36 总学分:2 课程简介: 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是一门面向材料物理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领域,要求学生掌握无 ...

  • 无机合成化学
  • 第一章 无机合成定义:研究无机物及其不同物态的合成原理,合成技术,合成方法及对合成产物进行分离.提纯.鉴定.表征的一门学科. 合成方法:包括常规的经典合成方法.极端条件下(超高温.超高压.等离子体.溅射.激光等)的合成方法和特殊合成方法(含电化学合成.光化学合成.微波合成.生物合成等)以及软化学和绿 ...

  • 复合材料概论 复习 重点
  • 第一章 总论 一.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二.复合材料的命名和分类★ 1.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1)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纤维,每根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 (2)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制成的复合 ...

  • 无机合成化学参考题
  • 无机合成参考题 无机合成化学参考题 1. 进行无机合成时,选择溶剂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有利于反应进行 对人毒性较小 对环境污染小 不是很贵 2. 分子筛可以用于纯化与催化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分子筛中有均匀的空隙结构当物质大小与分子筛空隙大小相近时就会透过分子筛进而阻挡一部分物质,达到 ...

  • 材料化学论文
  • 材料化学论文 题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2009级3班 梁秋菊 [1**********]5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发展历史,对超导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用途进行说明,对目前超导材料的主要研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导材料 研究进展 高温 应用 一. ...

  • 非金属材料硅2课时教案
  •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备课人祁建平 黄宇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存在应用等.从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来看,它由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以及硅单质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内容编排上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 ...

  • 碳化硅的应用
  • 无机固体材料学 课程论文 题目:碳化硅的性能与应用前景 院 系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姓 名 专 业 化学师范专升本 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与应用前景 摘 要 碳化硅陶瓷不仅具有抗氧化性强,耐磨性好,硬度高,热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良特性,而且广泛的应用也多个领域中.碳化硅是一种典型共价键结合化合物, ...

  • 材料腐蚀知识点
  • 1. 金属材料最重要.最常见的破坏形式是断裂.磨损和腐蚀. (1)断裂(crack )是指金属构件受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塑性极限而发生的破坏.可从不同角度分为脆性断裂.塑性断裂.沿晶断裂.穿晶断裂.机械断裂等等.断裂的结果,使构件失效,但金属材料本身还可重新熔炼再用. (2)磨损(wear)是指金属表 ...

  • 碳化硅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 碳化硅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曾星华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碳/碳化硅(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重要的热结构材料体系之 一.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有关制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各种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光学系统.空间技术.交通Z-具(刹车片.阀).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并且综述了烧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