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名师工作室笔记

参加“卢军良、孙立权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的听课笔记整理

邱宇强

以“追寻语文教学魅力,分享语文教育智慧”为主题的“卢军良、孙立权语文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今天在吉林省实验中学举行。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观摩、工作室主持人讲座、专家评课\工作室成员评课、专家报告四部分。现把本人的听课笔记整理在这里,其中有些记录可能不太准确,或是理解有误的还请各位老师谅解。

第一部分:教学观摩

第一节课:授课教师崔洋(省实验教师,卢军良工作室成员,教龄3年),授课题目《衔接与连贯:古诗语篇的画面美》,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过程:

教师首先以戴叔伦的《兰溪棹歌》的习题分析切入,指出学生在描绘诗歌语篇画面时存在的不足,引出探究的话题:怎样描绘诗歌的画面美。

第二步,教师以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为例,示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并让学生比较老师描绘的图景与刚才展示的学生描写的图景,讲讲老师写的有哪些优点。探究描绘诗歌语篇画面的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以范仲淹的《苏幕遮》为对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美丽画面。具体流程是,首先提问两名学生,如果你写,你会从哪些角度入手。然后给学生三分钟的写作时间,之后小组推荐一人做展示。最后3人做了展示,第一小组代表读完后,老师请一名“评委”来评这位学生的描写,从而得出了本节课第一个规律性的条条:补充信息。第二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让其谈谈描写思路,从而得出第二个规律性的条条:观照情感。第三小组代表在发言前直接说,我的思路与他们的截然不同,从而引出第三个条条:确定时空。

第四步,探究“美”的标准。

第二节:授课教师田宇(师大附中教师,孙立权名师工作室成员,教龄9年),授课题目《作文指导:表意焦虑下的别处》,授课年级高二。

授课过程:

第一步,由学生的作文是“三无” (无所知、无所感、无所想)产品说起,试图从词语层面寻找写作难的原因。

第二步,让学生写出与“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初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当下的写作状态。具体操作,让学生在下边独立思考,请课代表到黑板上板书。

第三步,引导学生从外部到内部体悟“走”的含义,突破自我思考的局限。具体过程,老师让学生划掉以陆地为参照的“走”的相关词语,——后面总结为“死去”。然后追问学生,只能在陆地上行走吗?在水里不行吗?在天空不行吗?——打破学生思考的空间局限。接着追问,人的精神层面没有“行走”吗?——打破学生思考的物我局限。

第四步,练习使用刚才划掉的“走”的相关词语,突破词语使用的局限。——总结为

“活来”。让学生意识到,以陆地为参照的相关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从而得出目前学生表意焦虑的原因:掌握的词语并不少,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立体的世界;在选词时思考单一受局限;词语使用时,思路单一受局限。

第五步,口头作文,应用感受。教师首先接受挑战,让学生选词,自己“下水”;然后教师出题,学生回答。

第二部分:工作室主持人讲座

孙立权 我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文献法

1、以《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描写为例:

人教版教科书: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北师大版:一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乾隆手抄本:将“罥”改为“笼”

列藏本: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2、教材中的标点

《愚溪诗序》中的标点

3、教材中的注释

《侍坐》篇中的注释

4、一些概念的理解

比如“五斗米”,陶渊明当时的俸禄每天为米16斤,83钱。

比如“刹那”,约等于0.02秒。

文献包括“死文献”还有“活文献”,举了李跃庭向王晓明、钱理群、汪晖请教的事。

二、参较法(参照比较法)

主张建立参照系,具体到语文学科叫“阅读场”,即要想讲好一篇文章,要把他放到一个“场”里。比如讲孙犁的《荷花淀》,把茹志鹃的《百合花》、电影《西线无战事》一起拿给学生,让学生比较阅读,从而得出中国战争题材作品的不足。

比如讲《鸿门宴》中的“奉”“持”“操”及《雨霖铃》中“执”的区别。

三、变换分析法

教师改换课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分析。比如老师把《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改为“东船西舫赞不绝,江间秋月耀浮波”可不可以。

四、批注法。

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名家的批注,指导学生批注的角度,然后让学生来批注。

五、让理性以感性呈现。(语文的奥妙之所在)

如果说事物都是有两面的,一面可能是好的,另一方面就是不好的。——这是理性。 孔雀开屏,前面一看光鲜亮丽,后面一看,屁眼一个。——这是感性。这也就是语文。 中国收费站多。——这是理性。

仿照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所有的道路都通向收费站。——这是感性。这就是语文。 讲到“圹”的时候,讲“打圹子”的故事。

讲《离骚》的时候,画“小人漫画”,讲屈原、楚王、奸佞就是“三角关系”。

第三部分:专家评课\工作室成员评课

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东北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导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1、评课比讲课难。

2、课堂还得讲求效率,要“一课有一得”。

3、语文教学不可随意讲。

4、教语文,不是教教材。语文老师一定要超越教材。

5、要重视诵读。对文本的解读,没有文本本身重要。

6、老师要敢于“下水”,敢于给学生做示范。

徐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第一节课,总结为三个字:绕、隔、浮。

绕:都是在三首诗的外围转。

隔:人与诗是隔的,师与生是隔的,生与生是隔的。

浮:缺少文本细读,师生都浮在诗歌之外。

2、历史上一些人用诵读代替语文教学,可能是一个极端,但是语文课堂诵读不能少。

王胜柏(长春市语文教研员)

1、现在的模式化教学很可怕。

2、教学路径要清晰化。

3、一堂课就是一场“头脑风暴”。

王瑞雪(卢军良工作室成员)

1、语文课堂好要有效率观。

2、目标设计要单一化。

3、小组讨论不能形式化。

4、听课的不嫌腰疼

范蓓蓓(孙立权工作室成员)

1、想到三个词:自由、沟通、我。

2、《语文教学通讯》:好课是不可复制。

第四部分:专家报告

韩军(新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

讲座题目:新课标、新语文与高中高效课堂

一、课堂三种不好的现象

1、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

2、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

只讲“情”,忘了让学生学会反思。

语文教学应该有“两个维度”:文学审美和思考思想。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就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

3、文本解读不够,习题来凑。

文本不厌千回读,千读都有千回新。

《背影》的再解读,主题不是父与子,而是生与死。

二、语文教育乃情怀,悲悯博大显真魂。

《我的叔叔于勒》的讲解,现出宽厚之心。

三、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备考分。

四、且深且新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

五、语文课堂当瘦身,一篇课文一课论。

张翼健先生初中时候讲完了高中的语文课本,高中老师可以讲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

六、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为本源。

七、枝繁叶茂成大树,多诵文言扎根深。

这节课引发我有以下思考:

1、学习“描绘诗歌语篇的画面美”,是不是我们干得一件费力不讨好事情,或者干脆就是一件蠢事呢?

在打下这些字的时候,我就试图回想今天课上老师和学生朗读的那些“优美”篇章,可是我回顾了半天,却没记起其中的任意一句。我记得的还是“古道西风瘦马”,还是“断肠人在天涯”,还是“碧云天,黄叶地”,还是“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最经典的诗文,用白话文改写成现代的“散文诗”,无论写的怎么“美”,在原诗面前,她都是逊色的。这无论如何是一件徒劳的事,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是一件蠢事。——有人会说,这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怎么绘景?要这样,我认为你只要分析原诗是怎么刻画美就行了。有人说,为了应试。我说

参加“卢军良、孙立权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的听课笔记整理

邱宇强

以“追寻语文教学魅力,分享语文教育智慧”为主题的“卢军良、孙立权语文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今天在吉林省实验中学举行。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观摩、工作室主持人讲座、专家评课\工作室成员评课、专家报告四部分。现把本人的听课笔记整理在这里,其中有些记录可能不太准确,或是理解有误的还请各位老师谅解。

第一部分:教学观摩

第一节课:授课教师崔洋(省实验教师,卢军良工作室成员,教龄3年),授课题目《衔接与连贯:古诗语篇的画面美》,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过程:

教师首先以戴叔伦的《兰溪棹歌》的习题分析切入,指出学生在描绘诗歌语篇画面时存在的不足,引出探究的话题:怎样描绘诗歌的画面美。

第二步,教师以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为例,示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并让学生比较老师描绘的图景与刚才展示的学生描写的图景,讲讲老师写的有哪些优点。探究描绘诗歌语篇画面的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以范仲淹的《苏幕遮》为对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美丽画面。具体流程是,首先提问两名学生,如果你写,你会从哪些角度入手。然后给学生三分钟的写作时间,之后小组推荐一人做展示。最后3人做了展示,第一小组代表读完后,老师请一名“评委”来评这位学生的描写,从而得出了本节课第一个规律性的条条:补充信息。第二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让其谈谈描写思路,从而得出第二个规律性的条条:观照情感。第三小组代表在发言前直接说,我的思路与他们的截然不同,从而引出第三个条条:确定时空。

第四步,探究“美”的标准。

第二节:授课教师田宇(师大附中教师,孙立权名师工作室成员,教龄9年),授课题目《作文指导:表意焦虑下的别处》,授课年级高二。

授课过程:

第一步,由学生的作文是“三无” (无所知、无所感、无所想)产品说起,试图从词语层面寻找写作难的原因。

第二步,让学生写出与“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初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当下的写作状态。具体操作,让学生在下边独立思考,请课代表到黑板上板书。

第三步,引导学生从外部到内部体悟“走”的含义,突破自我思考的局限。具体过程,老师让学生划掉以陆地为参照的“走”的相关词语,——后面总结为“死去”。然后追问学生,只能在陆地上行走吗?在水里不行吗?在天空不行吗?——打破学生思考的空间局限。接着追问,人的精神层面没有“行走”吗?——打破学生思考的物我局限。

第四步,练习使用刚才划掉的“走”的相关词语,突破词语使用的局限。——总结为

“活来”。让学生意识到,以陆地为参照的相关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从而得出目前学生表意焦虑的原因:掌握的词语并不少,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立体的世界;在选词时思考单一受局限;词语使用时,思路单一受局限。

第五步,口头作文,应用感受。教师首先接受挑战,让学生选词,自己“下水”;然后教师出题,学生回答。

第二部分:工作室主持人讲座

孙立权 我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文献法

1、以《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描写为例:

人教版教科书: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北师大版:一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乾隆手抄本:将“罥”改为“笼”

列藏本: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2、教材中的标点

《愚溪诗序》中的标点

3、教材中的注释

《侍坐》篇中的注释

4、一些概念的理解

比如“五斗米”,陶渊明当时的俸禄每天为米16斤,83钱。

比如“刹那”,约等于0.02秒。

文献包括“死文献”还有“活文献”,举了李跃庭向王晓明、钱理群、汪晖请教的事。

二、参较法(参照比较法)

主张建立参照系,具体到语文学科叫“阅读场”,即要想讲好一篇文章,要把他放到一个“场”里。比如讲孙犁的《荷花淀》,把茹志鹃的《百合花》、电影《西线无战事》一起拿给学生,让学生比较阅读,从而得出中国战争题材作品的不足。

比如讲《鸿门宴》中的“奉”“持”“操”及《雨霖铃》中“执”的区别。

三、变换分析法

教师改换课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分析。比如老师把《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改为“东船西舫赞不绝,江间秋月耀浮波”可不可以。

四、批注法。

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名家的批注,指导学生批注的角度,然后让学生来批注。

五、让理性以感性呈现。(语文的奥妙之所在)

如果说事物都是有两面的,一面可能是好的,另一方面就是不好的。——这是理性。 孔雀开屏,前面一看光鲜亮丽,后面一看,屁眼一个。——这是感性。这也就是语文。 中国收费站多。——这是理性。

仿照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所有的道路都通向收费站。——这是感性。这就是语文。 讲到“圹”的时候,讲“打圹子”的故事。

讲《离骚》的时候,画“小人漫画”,讲屈原、楚王、奸佞就是“三角关系”。

第三部分:专家评课\工作室成员评课

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东北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导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1、评课比讲课难。

2、课堂还得讲求效率,要“一课有一得”。

3、语文教学不可随意讲。

4、教语文,不是教教材。语文老师一定要超越教材。

5、要重视诵读。对文本的解读,没有文本本身重要。

6、老师要敢于“下水”,敢于给学生做示范。

徐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第一节课,总结为三个字:绕、隔、浮。

绕:都是在三首诗的外围转。

隔:人与诗是隔的,师与生是隔的,生与生是隔的。

浮:缺少文本细读,师生都浮在诗歌之外。

2、历史上一些人用诵读代替语文教学,可能是一个极端,但是语文课堂诵读不能少。

王胜柏(长春市语文教研员)

1、现在的模式化教学很可怕。

2、教学路径要清晰化。

3、一堂课就是一场“头脑风暴”。

王瑞雪(卢军良工作室成员)

1、语文课堂好要有效率观。

2、目标设计要单一化。

3、小组讨论不能形式化。

4、听课的不嫌腰疼

范蓓蓓(孙立权工作室成员)

1、想到三个词:自由、沟通、我。

2、《语文教学通讯》:好课是不可复制。

第四部分:专家报告

韩军(新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

讲座题目:新课标、新语文与高中高效课堂

一、课堂三种不好的现象

1、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

2、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

只讲“情”,忘了让学生学会反思。

语文教学应该有“两个维度”:文学审美和思考思想。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就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

3、文本解读不够,习题来凑。

文本不厌千回读,千读都有千回新。

《背影》的再解读,主题不是父与子,而是生与死。

二、语文教育乃情怀,悲悯博大显真魂。

《我的叔叔于勒》的讲解,现出宽厚之心。

三、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备考分。

四、且深且新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

五、语文课堂当瘦身,一篇课文一课论。

张翼健先生初中时候讲完了高中的语文课本,高中老师可以讲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

六、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为本源。

七、枝繁叶茂成大树,多诵文言扎根深。

这节课引发我有以下思考:

1、学习“描绘诗歌语篇的画面美”,是不是我们干得一件费力不讨好事情,或者干脆就是一件蠢事呢?

在打下这些字的时候,我就试图回想今天课上老师和学生朗读的那些“优美”篇章,可是我回顾了半天,却没记起其中的任意一句。我记得的还是“古道西风瘦马”,还是“断肠人在天涯”,还是“碧云天,黄叶地”,还是“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最经典的诗文,用白话文改写成现代的“散文诗”,无论写的怎么“美”,在原诗面前,她都是逊色的。这无论如何是一件徒劳的事,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是一件蠢事。——有人会说,这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怎么绘景?要这样,我认为你只要分析原诗是怎么刻画美就行了。有人说,为了应试。我说


相关内容

  • 名师工作室职责与义务
  • 赵颜小学名师工作室的职责与任务 一.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职责与任务 1.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向名师学习,在名师的引导下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2.遵守名师工作室章程或管理条例: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活动记录,提交研修总结. 3. ...

  • 名师工作室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 勾文碧名师工作室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016年5月--2019年5月) 黎芹 思南县第五小学 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非常渴望在专业上有更大的发展,能够成为勾文碧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我从内心感到这是对荣幸,在这里,我将有机会得到专家和名师的指导.并能与大家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为了督促自己. ...

  • 太平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发展规划
  • 青 年 教 师 发 展 规 划 普兰店市太平中心小学 2014年9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 ...

  • 名师工作室2014.3计划
  • 学前名师工作室学期计划 时间:2014.3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学期名师工作室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红山区教研与培训中心名师工作室文件精神为指针,本着使本工作室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资源辐 ...

  •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 加马铁力克乡库纳吾依拉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2012年 9 月 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 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 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 ...

  • 工作室学员个人总结(芳华-李金强)
  • 携手共进,历练成长,梦想已启程„„ --2015年 "曲靖市梁东生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学员个人总结 芳华镇小学语文组 李金强 2015年,是我成长的一年.阳春3月,我很幸运的加入"曲靖市梁东生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为了一个学习者和探索者.非常荣幸地与县里的优 ...

  • 名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刘贵合
  • 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北城力高学校 刘贵合 一.发展背景 (1)发展优势 喜爱教师这个职业,喜欢与学生相处的的过程:年轻精力充沛,喜欢接受新事物: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的较好,善于学习,能够虚心的向他人请教,并接受善意的批评: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2)发展不足 教科研能力较差,论文撰写能力 ...

  • 学校开学教研工作计划
  • 学校开学教研工作计划 以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学生个性化为核心,通过丰富校园活动带动师生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教研室工作职能,切实履行"研究"责任,提高指导.管理职责,努力发挥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工作职能. 一.抓学习,强研究,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学 ...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2015~2016年度计划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2015~2016年度计划 本学期 ,我有幸成为戴玉英名师工作室的一员,与很多的优秀教师共同研究有关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感到无比兴奋,这学期我将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进行课题的研讨交流,学习名师和工作室其他成员的先进的教科研思想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刻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