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资本论概述

《资本论》概述的读书笔记

《资本论》概述 张跃庆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年版

商品首先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个物品。每一种有用物品,都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来看。从质的方面看,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它们有多种用途和使用方法。例如,煤炭现在已发现有一百多种焦化产品。从量的方面看,测量各种有用物品的量的社会尺度是多种多样的。这部分是决定于物品的性质,部分是由于习惯。例如,粮食既可以用重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容积来测量。马克思在说明了物品的效用以后,给商品的使用价值下了一个定义:物品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P15第6段)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或表现形式。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P17第2段)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劳动的两个侧面。(P26第1段)马克思总结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P26第2 段)商品的价值形式,是商品的社会形式。就孤立的一个商品来看,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价值形式,只有通过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P26第4段)一般等价形式是价值的一种形式。这就是说,一般等价形式只表明,有一种商品从其他一切商品中排除出来,处于等价形式,至于这个处于一般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究竟是那一种商品,却没有固定下来。(P41第3段)当一般等价形式社会地固定在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上,黄金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这时,一般价值形式就发展为货币形式。(P41第4段)生产商品的劳动,所以要采取价值的形式,根本原因,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因此在交换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商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价值物和价值物之间的关系。(P 45第2段)

货币形式只是一切其他商品的关系固定在一种商品上面的反映。因为,交换过程所给予货币商品的,不是它的价值,而是它的特别的价值形式。(P58第5段)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观念的或想象的。(P61第2段)商品的流通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都是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流通,把让渡自己的产品和取得别人的产品这两者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买与卖之间的对立性。(P66第3段)货币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货币虽然是资本的最初的现象形态。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P73第1段)商品的价值,一般来说,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由市场该种商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旧价值以及在生产该商品时创造的新价值构成的。(P91第4段)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它的耗费,会形成新价值,是价值的源泉。由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劳动力使用所形成的价值是两个完成不同的量。这两个量的差额就构成了剩余价值。(P93第4段)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中,只是转移旧价值。······在生产中,由于使用价值是从一种剩余价值形式变为另一种使用价值形式,所以它的价值就从原来的使用价值形式上转移到新的使用价值形式上去了。这是由生产消费的性质决定的。(P98第5段)

工作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多少,就是由这个问题决定的。(P106第5段)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因此,只要可能,资本家就要把工人的全部时间转化为劳动时间。(P112第1段)资产阶级国家是资本压迫劳动的工具。资产阶级的法律是为资本剥削劳动服务的。(P112第2段)马克思指出,社会分工的无政府状态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专制,是互相制约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有的表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P140第3段)马克思最后总结说:整个社会内的分工,不论是否以商品交换为媒介,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而工场手工业分工却完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特创造。就是说,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产物,是资本生产相对

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P140第6段)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它发展了社会劳动生产力,而这个社会劳动生产力成了资本榨取劳动的新的手段。(P142第2段)在工场手工业中,各局部工人协作形成的一定的比例数,即产品由一个阶段推到另一个阶段,形成的各局部工人完成一个产品的比例数。······在工场手工业中,各特殊过程的分离是一个由分工本身得到的原则,而在发达的工厂中则相反,起支配作用的是各特殊过程的连续性。(P146第3段)在工场手工业中,社会劳动过程的组织是主观的,是局部工人的结合;在机器体系中,它是作为客观的生产机体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只有在共同劳动的工人手里,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协作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P147第4 段)

机器的使用应该是缩短工作日的。但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却为延长工作日提供了新的条件,新的动机。机器成了延长工作日最有力的手段,并且是资本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新方法。(P151第7段)机器为资本延长工作日提供了新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器打破人身的各种限制;二是机器创造了过剩人口。打破了工人的反抗,这就为延长工作日提供了新的条件。(P151第8段)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因为一切剥削制度都是建立在剥削剩余价值劳动基础上的,这时它们的共性。但资本主义则是建立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基础上的。所以把工作日绝对的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否则资本主义就不会存在。(P168第2段)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三个规律决定的。(P173第3段)第一个规律: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从而不论产品量和单个商品价格如何变化,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第二个规律: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第三个规律: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地减少或增加的结果,而绝不是减少或增加的原因。(P174分别为第1.3.4段)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因此,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和价值。既然工资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所以,只有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工资才能确定。(P190第4段)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所以,决定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各种因素,就成为决定工资的各种因素。因此,各国决定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差异,就成为决定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P197第2段)

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商品所有权规律,就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P208第2段)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是由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而来的。马克思指出,既然资本家原预付资本是由原始积累的货币形成的。(P209第6段)资本主义的占用规律,虽然是对商品所有权规律的否定,但是,这种转化,不仅不是规律的破坏,而且正是这种规律的应用。因为,商品生产的所有权到资本主义占有权的转变,是严格按照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进行的。(P210第2段)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权的规律,虽然不违背价值规律,并且是价值规律的应用,但是它们表现的关系是不同的。(P211第3段)资本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而是一个变动的量。它的变动决定于:第一,在剩余价值量一定时,它随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而变化;第二,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为一定时,它随剩余价值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在资本量为一定时,合并在资本中的劳动力,科学及自然力也有极大的伸缩性,使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种超越于本身量的作用范围。(P219第1 段)商品和货币,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要转化为资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货币或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在资本家手中的集中;一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P238第4段)

资本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以G—W表示;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以P表示;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以W—G来表示。(P257第3段)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条件,或具有特征性的因素,是货币购买劳动力,即G——A。(P259第2段)产业资本总循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资本循环

是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第二,产业资本循环决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关系。第三,产业资本循环在一般流通之内完成资本价值的独立运动。(P266~268)货币资本循环是生产和流通的统一。在这个循环中,有两个阶段属于流通领域,一个阶段属于生产领域。资本的流通虽然是一般流通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它们是资本循环职能上确定的阶段,所以资本是在一般商品流通之内完成自己特有的循环的。(P269第3段)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必须先有货币积累。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可能扩大的比例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技术上规定的。······资本家所以积累,是由资本的性质决定的。(P275第3段)流通时间就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在流通领域中,资本是以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形式存在的。(P295第4段)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如果资本的价值每次都是全部由一个阶段进到另一个阶段,那么,当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候,生产过程就会中断。(P295第5段)

马克思指出,补偿固定资本的货币准备金,虽然大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固定资本总是要更新的,因此,必须设置折旧资金。(P315第1 段)固定资本周期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这种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周期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P316第2段)劳动期间始终是生产时间。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产时间就是劳动期间。(P326第4段)生产时间和劳动期间的差别对不同生产部门的流动资本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P327第2段)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流通,首先是剩余价值实现问题,然后是实现的剩余价值,即变为货币形态的剩余价值的使用问题。(P356第4段)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整个社会生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生产部门:即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社会资本也可以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资本和第二部类的资本。(P378第1段)马克思在假定只有金属货币的流通,而且假定流通中只是现金的买卖。(P399第7段)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所以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这种表现形式,是因为劳动的耗费成了资本的耗费,从而变成了成本价格。(P423第2段)当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商品的成本价格时,价值和劳动便脱离了。因为商品所耗费资本家的东西,和商品生产本身实际所耗费的东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P424第3段)不变资本价值是再现的价值,不是在这个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所以作为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只是因为它是已经预付的资本价值。它是用把自身的价值加到商品价值上的部分来补偿的。(P425第4段)如果不变资本价值量的增加或减少,就会直接影响商品价值的变化。(P426第1段)可变资本价值量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变化。(P426第2段)剩余价值本来只是可变资本的一个超过额。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它首先表现为,是商品成本价格的超过额。(P427第4段)当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P428第1段)商品的成本价格小于它的价值,其差额是剩余价值或利润。如果商品按照它的价格出售,利润会被实现。(P428第6段)剩余价值或利润虽然产生于生产过程,但它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都要取决于市场状况,因而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它是来自流通过程。(P432第6段)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和延长,直接影响利润率的提高和降低。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之所以能提高利润率,关键在于可变资本提高了利润率,从而带来了更多的剩余价值。(P440第3段)工作日的延长,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就加速了不变资本价值的转移,从而缩短了再生产时间,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利益。(P442第7段)生产固定资本方面的节约,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这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P443第3段)不变资本的节约是资本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就是把直接使用的活劳动和使用的不变资本价值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使商品的价格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P444第4段)由不变资本的游离产生的利益和由

可变资本的束缚造成的损失,只有对已经投入的.因而是在一定关系下进行再生产的资本来说,才是存在的。对于新投入的资本来说,利益和损失这两方面,只是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或降低。(P449第7段)

不管利润率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利润总不外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总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P456第4段)由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从而使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与商品价值在量上相等的情况就成为偶然的现象了。(P461第3段)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市场价值调节着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则是市场价值的表现形式。在市场价格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各卖者之间的竞争;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各买者之间的竞争。(P470第2段)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决不能用供给和需求的规律来说明。因为,正是在供求作用相互抵销的时候,规律方能纯粹地表现出来。所以,决定市场价格的,只能是市场价值,而不能是供求。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交换或出售是理所当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规律,应当从这个规律出发来说明偏离,而不是反过来,从偏离出发来说明规律本身。(P474第1段)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发生变化,只能由于两个原因引起:第一,一般利润率发生变化。第二,成本价格发生变化。(P479第1-2-3段)在资本家看来,他所获得的利润不是从工人那里剥削来的,而是对他的资本的一种补偿。因为所有资本家都按照他们资本的比例,对共同的掠夺物即全部剩余价值,拥有同样的权益。(P481第2段)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同时增加,是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质上同时就是积累过程。在积累过程中,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不变资本的价值同转化为活劳动的可变资本部分的价值相比,迅速地增加起来,虽然社会资本的绝对利润量增加,但利润率还会下降。(P485第2 段)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也就是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可以缓和利润率的下降。(P487第4 段)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P491

第1段)资本家用增加资本积累和扩大总资本的办法,弥补利润率下降引起的损失是有条件的。因为,随着资本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会相应的提高,这样就会使利润率继续下降。同时,利润量的增加,只是补偿了最大的资本家在利润率下降时遭到的损失。(P493第2 段)资本的生产过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停滞.危机以及资本的破坏。而且,资本的这种生产过剩伴随有相当可观的相对人口过剩,这并不矛盾。实际上,两者是同时并存和互为条件的,因为它们是由同一资本积累引起的两种不同的表现。(P497

第2段)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三个主要的事实是: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第二,劳动的社会化;第三,世界市场形成。(P500第3 段)

由于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人资本,使资本家阶级分化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集团。这两个集团之间的对立和竞争,又往往掩盖着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关系,由此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关系更加复杂化了。(P504第5段)商业资本能够从商品售卖价格中实现一个利润,是因为产业资本家出售给商人的商品价格中,没有把包含在商品中的利润全部实现。(P509第2段)关于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因为它们是生产性的费用,所以在取得利润方面,在补偿方面,和一切生产费用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P510第2 段)马克思说:如果产业资本家从事流通业务,必须追加流通费用。这部分费用不仅要由商品价格得到补偿,而且还会限制他从事生产资本的数量。这种情况,无论对资本家个人说,还是对整个产业资本家阶级说,利润率都会因此减少。(P511第2段)商业劳动者的工资也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他的劳动也和产业劳动者的劳动一样,不会为劳动力价值本身所限制。因此,他的工资和由他的劳动为商业资本家实现的利润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比例。(P512第3 段)商业资本是活动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独立出来以后,生产和流通的统一并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它的形式。过去决定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内部因素,现在转化成

为决定商业资本周转的外部条件了。(P514第2 段)商人的商品售卖价格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商品的生产价格;二是平均利润率。(P515第4 段)如果在同一部门的某个商业资本家的资本比平均周转的速度更快或更慢,就会影响到它的商业利润。周转速度高于平均周转速度的商业资本,可以获得一个超额的利润。(P517第2 段)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中的货币资本,总是表现为资本运动的通过点。在这个运动中,货币资本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职能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执行职能的时候,会形成一种出纳业务;货币当做支付手段执行职能的时候,又会形成结算业务和付款业务。(P518第2 段)商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但是,商人资本却不能促成一个生产方式到另一个生产方式的过渡。(P521第4 段)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能转化为资本,并通过这种转化使它成为自行增值的价值。这样,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P524第3段)生息资本是双重支出和双重流会。生息资本运动的起点是A贷给B的货币。即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P525第2段)生息资本既不是作为货币,也不是作为商品支出的。就是说,它作为货币预付时,不是去交换商品。它作为商品预付时,不是为了取得货币,它是作为资本支出的。(P527第3段)货币作为资本商品,利息作为它的价值,是因为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的收入的比率是由竞争来调节的。(P528第5段)利息率和利润率的关系,与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它的价值关系相类似。商品的市场价格不是由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而是由它的社会价值决定的。(P530第1段)利息是利润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入的资本时产生的。如果职能资本家只使用自有的资本,它就不会把利润的一部分当做利息交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P532第5段)由于利息表现为资本在生产过程以外生出的剩余价值,这就使利润的另一部分作为企业主收入,表现为监督工资这种性质的形式。好像资本家的职能不是剥削工人,而是劳动;他所取得的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而是来源于他自己的监工劳动。(P535第2段)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利润中转化为利息的部分,并且把这个部分用作积累时,才可以把利息看作是复利的积累,从积累增长的速度来看,积累不是逐步加快的,而是逐步缓慢下来的。(P538第3段)在商业信用中,货币是作为支付手段执行职能。商品的出售不是为了取得货币,而是为了取得定期的票据。商业票据在到支付日期以前,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来流通。(P539第5段)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和商业信用又有根本的区别:一是银行信用是货币资本家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家的信用;二是银行信用又是和货币经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P540第2段)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增长和资本个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矛盾的产物。信用制度则是股份公司产生的直接基础。(P544第2段)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P545第2段)货币资本的积累,大部分不外是对生产的索取权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的市场价格即幻想资本价值的积累。(P549第8段)

信用的中介作用在这里表现为:就产业资本家来说,使产业资本由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使彼此有关核彼此衔接的各生产部门联系起来;就商人来说,使商品由一个人手里运到和转入另一个人手里,直到商品最终出售,变成货币,或者交换成其他商品。(P552

第4段)由于银行不受商品现金交易的限制,通过存款和汇票贴现,加速了同一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从而节省了流通手段的量。(P559第1段)至于贵金属在不生产金银的国家之间的流动,人们总是把贵金属输入过多或输出过多,理解为只是商品输出或输入比例结果,实际上,它是各项支付综合的结果。(P563第5段)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是在反对高利贷资本的斗争中产生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需要资本主义的信用

制度的发展。而高利贷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的需要和利益相矛盾。(P568第1段)极差地租的实体是超额利润,即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部分。因此,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也就是关于这种超额利润形成的问题。(P578第4段)

马克思说:在分析级差地租是,我们是从最坏的土地不支付地租这一前提出发的。但是,级差地租本身的规律和这个前提的正确与否完全无关。就是说,即使A支付地租,级差地租本身的规律并不会因此发生变化。(P603第2段)对于土地所有者来说,只有把土地出租才能获得地租。这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真正价值。所以,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P605第1段)劳动地租,也叫劳役地租。它是封建社会初期主要的地租形式。与产品地租和货币地租相比,它是一个最简单的和最原始的地租形式。这种地租形式具有明显的超经济的强制性质。(P612第4段)马克思指出,只有把三位一体公式改为资本——利息.土地所有权——地租.雇佣劳动——工资,才是与资本相适应的,属于同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形式。(P619第3段)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和农奴制相比,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社会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P621第1段)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使利润不表现它和劳动的关系,而是垫付的总资本的产物。因此,决定利润变动的因素或者说它的运动规律是与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是不同的,从而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P623第4段)总之,商品价值是一个已定的量,不管工资.利润.地租的相对量如何,商品价值总是它们的全部价值的整体。(P633

第2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每年追加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分成三个部分。并采取工资.利润.地租三种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或形式。(P637第4段)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这也是一种分配。但是,这种分配不同于人们赋予它以一种历史性质时所理解的分配关系。也就是说,生产资料的分配与消费品的分配是不同的。(P639第3段)由于劳动采取了雇佣劳动的形式,生产资料采取了资本的形式,所以,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才表现为资本主义积累过程。(P640第3段)就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本身来考察,工资以雇佣劳动为前提,利润以资本为前提。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P641第1段)

《资本论》概述的读书笔记

《资本论》概述 张跃庆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年版

商品首先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个物品。每一种有用物品,都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来看。从质的方面看,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它们有多种用途和使用方法。例如,煤炭现在已发现有一百多种焦化产品。从量的方面看,测量各种有用物品的量的社会尺度是多种多样的。这部分是决定于物品的性质,部分是由于习惯。例如,粮食既可以用重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容积来测量。马克思在说明了物品的效用以后,给商品的使用价值下了一个定义:物品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P15第6段)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或表现形式。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P17第2段)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劳动的两个侧面。(P26第1段)马克思总结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P26第2 段)商品的价值形式,是商品的社会形式。就孤立的一个商品来看,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价值形式,只有通过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P26第4段)一般等价形式是价值的一种形式。这就是说,一般等价形式只表明,有一种商品从其他一切商品中排除出来,处于等价形式,至于这个处于一般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究竟是那一种商品,却没有固定下来。(P41第3段)当一般等价形式社会地固定在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上,黄金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这时,一般价值形式就发展为货币形式。(P41第4段)生产商品的劳动,所以要采取价值的形式,根本原因,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因此在交换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商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价值物和价值物之间的关系。(P 45第2段)

货币形式只是一切其他商品的关系固定在一种商品上面的反映。因为,交换过程所给予货币商品的,不是它的价值,而是它的特别的价值形式。(P58第5段)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观念的或想象的。(P61第2段)商品的流通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都是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流通,把让渡自己的产品和取得别人的产品这两者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买与卖之间的对立性。(P66第3段)货币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货币虽然是资本的最初的现象形态。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P73第1段)商品的价值,一般来说,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由市场该种商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旧价值以及在生产该商品时创造的新价值构成的。(P91第4段)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它的耗费,会形成新价值,是价值的源泉。由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劳动力使用所形成的价值是两个完成不同的量。这两个量的差额就构成了剩余价值。(P93第4段)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中,只是转移旧价值。······在生产中,由于使用价值是从一种剩余价值形式变为另一种使用价值形式,所以它的价值就从原来的使用价值形式上转移到新的使用价值形式上去了。这是由生产消费的性质决定的。(P98第5段)

工作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多少,就是由这个问题决定的。(P106第5段)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因此,只要可能,资本家就要把工人的全部时间转化为劳动时间。(P112第1段)资产阶级国家是资本压迫劳动的工具。资产阶级的法律是为资本剥削劳动服务的。(P112第2段)马克思指出,社会分工的无政府状态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专制,是互相制约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有的表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P140第3段)马克思最后总结说:整个社会内的分工,不论是否以商品交换为媒介,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而工场手工业分工却完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特创造。就是说,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产物,是资本生产相对

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P140第6段)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它发展了社会劳动生产力,而这个社会劳动生产力成了资本榨取劳动的新的手段。(P142第2段)在工场手工业中,各局部工人协作形成的一定的比例数,即产品由一个阶段推到另一个阶段,形成的各局部工人完成一个产品的比例数。······在工场手工业中,各特殊过程的分离是一个由分工本身得到的原则,而在发达的工厂中则相反,起支配作用的是各特殊过程的连续性。(P146第3段)在工场手工业中,社会劳动过程的组织是主观的,是局部工人的结合;在机器体系中,它是作为客观的生产机体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只有在共同劳动的工人手里,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协作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P147第4 段)

机器的使用应该是缩短工作日的。但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却为延长工作日提供了新的条件,新的动机。机器成了延长工作日最有力的手段,并且是资本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新方法。(P151第7段)机器为资本延长工作日提供了新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器打破人身的各种限制;二是机器创造了过剩人口。打破了工人的反抗,这就为延长工作日提供了新的条件。(P151第8段)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因为一切剥削制度都是建立在剥削剩余价值劳动基础上的,这时它们的共性。但资本主义则是建立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基础上的。所以把工作日绝对的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否则资本主义就不会存在。(P168第2段)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三个规律决定的。(P173第3段)第一个规律: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从而不论产品量和单个商品价格如何变化,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第二个规律: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第三个规律: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地减少或增加的结果,而绝不是减少或增加的原因。(P174分别为第1.3.4段)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因此,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和价值。既然工资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所以,只有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工资才能确定。(P190第4段)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所以,决定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各种因素,就成为决定工资的各种因素。因此,各国决定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差异,就成为决定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P197第2段)

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商品所有权规律,就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P208第2段)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是由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而来的。马克思指出,既然资本家原预付资本是由原始积累的货币形成的。(P209第6段)资本主义的占用规律,虽然是对商品所有权规律的否定,但是,这种转化,不仅不是规律的破坏,而且正是这种规律的应用。因为,商品生产的所有权到资本主义占有权的转变,是严格按照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进行的。(P210第2段)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权的规律,虽然不违背价值规律,并且是价值规律的应用,但是它们表现的关系是不同的。(P211第3段)资本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而是一个变动的量。它的变动决定于:第一,在剩余价值量一定时,它随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而变化;第二,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为一定时,它随剩余价值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在资本量为一定时,合并在资本中的劳动力,科学及自然力也有极大的伸缩性,使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种超越于本身量的作用范围。(P219第1 段)商品和货币,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要转化为资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货币或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在资本家手中的集中;一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P238第4段)

资本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以G—W表示;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以P表示;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以W—G来表示。(P257第3段)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条件,或具有特征性的因素,是货币购买劳动力,即G——A。(P259第2段)产业资本总循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资本循环

是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第二,产业资本循环决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关系。第三,产业资本循环在一般流通之内完成资本价值的独立运动。(P266~268)货币资本循环是生产和流通的统一。在这个循环中,有两个阶段属于流通领域,一个阶段属于生产领域。资本的流通虽然是一般流通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它们是资本循环职能上确定的阶段,所以资本是在一般商品流通之内完成自己特有的循环的。(P269第3段)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必须先有货币积累。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可能扩大的比例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技术上规定的。······资本家所以积累,是由资本的性质决定的。(P275第3段)流通时间就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在流通领域中,资本是以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形式存在的。(P295第4段)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如果资本的价值每次都是全部由一个阶段进到另一个阶段,那么,当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候,生产过程就会中断。(P295第5段)

马克思指出,补偿固定资本的货币准备金,虽然大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固定资本总是要更新的,因此,必须设置折旧资金。(P315第1 段)固定资本周期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这种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周期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P316第2段)劳动期间始终是生产时间。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产时间就是劳动期间。(P326第4段)生产时间和劳动期间的差别对不同生产部门的流动资本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P327第2段)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流通,首先是剩余价值实现问题,然后是实现的剩余价值,即变为货币形态的剩余价值的使用问题。(P356第4段)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整个社会生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生产部门:即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社会资本也可以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资本和第二部类的资本。(P378第1段)马克思在假定只有金属货币的流通,而且假定流通中只是现金的买卖。(P399第7段)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所以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这种表现形式,是因为劳动的耗费成了资本的耗费,从而变成了成本价格。(P423第2段)当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商品的成本价格时,价值和劳动便脱离了。因为商品所耗费资本家的东西,和商品生产本身实际所耗费的东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P424第3段)不变资本价值是再现的价值,不是在这个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所以作为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只是因为它是已经预付的资本价值。它是用把自身的价值加到商品价值上的部分来补偿的。(P425第4段)如果不变资本价值量的增加或减少,就会直接影响商品价值的变化。(P426第1段)可变资本价值量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变化。(P426第2段)剩余价值本来只是可变资本的一个超过额。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它首先表现为,是商品成本价格的超过额。(P427第4段)当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P428第1段)商品的成本价格小于它的价值,其差额是剩余价值或利润。如果商品按照它的价格出售,利润会被实现。(P428第6段)剩余价值或利润虽然产生于生产过程,但它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都要取决于市场状况,因而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它是来自流通过程。(P432第6段)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和延长,直接影响利润率的提高和降低。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之所以能提高利润率,关键在于可变资本提高了利润率,从而带来了更多的剩余价值。(P440第3段)工作日的延长,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就加速了不变资本价值的转移,从而缩短了再生产时间,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利益。(P442第7段)生产固定资本方面的节约,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这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P443第3段)不变资本的节约是资本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就是把直接使用的活劳动和使用的不变资本价值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使商品的价格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P444第4段)由不变资本的游离产生的利益和由

可变资本的束缚造成的损失,只有对已经投入的.因而是在一定关系下进行再生产的资本来说,才是存在的。对于新投入的资本来说,利益和损失这两方面,只是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或降低。(P449第7段)

不管利润率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利润总不外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总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P456第4段)由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从而使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与商品价值在量上相等的情况就成为偶然的现象了。(P461第3段)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市场价值调节着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则是市场价值的表现形式。在市场价格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各卖者之间的竞争;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各买者之间的竞争。(P470第2段)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决不能用供给和需求的规律来说明。因为,正是在供求作用相互抵销的时候,规律方能纯粹地表现出来。所以,决定市场价格的,只能是市场价值,而不能是供求。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交换或出售是理所当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规律,应当从这个规律出发来说明偏离,而不是反过来,从偏离出发来说明规律本身。(P474第1段)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发生变化,只能由于两个原因引起:第一,一般利润率发生变化。第二,成本价格发生变化。(P479第1-2-3段)在资本家看来,他所获得的利润不是从工人那里剥削来的,而是对他的资本的一种补偿。因为所有资本家都按照他们资本的比例,对共同的掠夺物即全部剩余价值,拥有同样的权益。(P481第2段)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同时增加,是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质上同时就是积累过程。在积累过程中,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不变资本的价值同转化为活劳动的可变资本部分的价值相比,迅速地增加起来,虽然社会资本的绝对利润量增加,但利润率还会下降。(P485第2 段)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也就是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可以缓和利润率的下降。(P487第4 段)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P491

第1段)资本家用增加资本积累和扩大总资本的办法,弥补利润率下降引起的损失是有条件的。因为,随着资本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会相应的提高,这样就会使利润率继续下降。同时,利润量的增加,只是补偿了最大的资本家在利润率下降时遭到的损失。(P493第2 段)资本的生产过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停滞.危机以及资本的破坏。而且,资本的这种生产过剩伴随有相当可观的相对人口过剩,这并不矛盾。实际上,两者是同时并存和互为条件的,因为它们是由同一资本积累引起的两种不同的表现。(P497

第2段)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三个主要的事实是: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第二,劳动的社会化;第三,世界市场形成。(P500第3 段)

由于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人资本,使资本家阶级分化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集团。这两个集团之间的对立和竞争,又往往掩盖着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关系,由此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关系更加复杂化了。(P504第5段)商业资本能够从商品售卖价格中实现一个利润,是因为产业资本家出售给商人的商品价格中,没有把包含在商品中的利润全部实现。(P509第2段)关于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因为它们是生产性的费用,所以在取得利润方面,在补偿方面,和一切生产费用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P510第2 段)马克思说:如果产业资本家从事流通业务,必须追加流通费用。这部分费用不仅要由商品价格得到补偿,而且还会限制他从事生产资本的数量。这种情况,无论对资本家个人说,还是对整个产业资本家阶级说,利润率都会因此减少。(P511第2段)商业劳动者的工资也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他的劳动也和产业劳动者的劳动一样,不会为劳动力价值本身所限制。因此,他的工资和由他的劳动为商业资本家实现的利润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比例。(P512第3 段)商业资本是活动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独立出来以后,生产和流通的统一并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它的形式。过去决定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内部因素,现在转化成

为决定商业资本周转的外部条件了。(P514第2 段)商人的商品售卖价格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商品的生产价格;二是平均利润率。(P515第4 段)如果在同一部门的某个商业资本家的资本比平均周转的速度更快或更慢,就会影响到它的商业利润。周转速度高于平均周转速度的商业资本,可以获得一个超额的利润。(P517第2 段)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中的货币资本,总是表现为资本运动的通过点。在这个运动中,货币资本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职能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执行职能的时候,会形成一种出纳业务;货币当做支付手段执行职能的时候,又会形成结算业务和付款业务。(P518第2 段)商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但是,商人资本却不能促成一个生产方式到另一个生产方式的过渡。(P521第4 段)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能转化为资本,并通过这种转化使它成为自行增值的价值。这样,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P524第3段)生息资本是双重支出和双重流会。生息资本运动的起点是A贷给B的货币。即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P525第2段)生息资本既不是作为货币,也不是作为商品支出的。就是说,它作为货币预付时,不是去交换商品。它作为商品预付时,不是为了取得货币,它是作为资本支出的。(P527第3段)货币作为资本商品,利息作为它的价值,是因为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的收入的比率是由竞争来调节的。(P528第5段)利息率和利润率的关系,与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它的价值关系相类似。商品的市场价格不是由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而是由它的社会价值决定的。(P530第1段)利息是利润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入的资本时产生的。如果职能资本家只使用自有的资本,它就不会把利润的一部分当做利息交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P532第5段)由于利息表现为资本在生产过程以外生出的剩余价值,这就使利润的另一部分作为企业主收入,表现为监督工资这种性质的形式。好像资本家的职能不是剥削工人,而是劳动;他所取得的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而是来源于他自己的监工劳动。(P535第2段)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利润中转化为利息的部分,并且把这个部分用作积累时,才可以把利息看作是复利的积累,从积累增长的速度来看,积累不是逐步加快的,而是逐步缓慢下来的。(P538第3段)在商业信用中,货币是作为支付手段执行职能。商品的出售不是为了取得货币,而是为了取得定期的票据。商业票据在到支付日期以前,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来流通。(P539第5段)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和商业信用又有根本的区别:一是银行信用是货币资本家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家的信用;二是银行信用又是和货币经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P540第2段)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增长和资本个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矛盾的产物。信用制度则是股份公司产生的直接基础。(P544第2段)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P545第2段)货币资本的积累,大部分不外是对生产的索取权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的市场价格即幻想资本价值的积累。(P549第8段)

信用的中介作用在这里表现为:就产业资本家来说,使产业资本由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使彼此有关核彼此衔接的各生产部门联系起来;就商人来说,使商品由一个人手里运到和转入另一个人手里,直到商品最终出售,变成货币,或者交换成其他商品。(P552

第4段)由于银行不受商品现金交易的限制,通过存款和汇票贴现,加速了同一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从而节省了流通手段的量。(P559第1段)至于贵金属在不生产金银的国家之间的流动,人们总是把贵金属输入过多或输出过多,理解为只是商品输出或输入比例结果,实际上,它是各项支付综合的结果。(P563第5段)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是在反对高利贷资本的斗争中产生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需要资本主义的信用

制度的发展。而高利贷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的需要和利益相矛盾。(P568第1段)极差地租的实体是超额利润,即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部分。因此,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也就是关于这种超额利润形成的问题。(P578第4段)

马克思说:在分析级差地租是,我们是从最坏的土地不支付地租这一前提出发的。但是,级差地租本身的规律和这个前提的正确与否完全无关。就是说,即使A支付地租,级差地租本身的规律并不会因此发生变化。(P603第2段)对于土地所有者来说,只有把土地出租才能获得地租。这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真正价值。所以,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P605第1段)劳动地租,也叫劳役地租。它是封建社会初期主要的地租形式。与产品地租和货币地租相比,它是一个最简单的和最原始的地租形式。这种地租形式具有明显的超经济的强制性质。(P612第4段)马克思指出,只有把三位一体公式改为资本——利息.土地所有权——地租.雇佣劳动——工资,才是与资本相适应的,属于同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形式。(P619第3段)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和农奴制相比,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社会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P621第1段)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使利润不表现它和劳动的关系,而是垫付的总资本的产物。因此,决定利润变动的因素或者说它的运动规律是与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是不同的,从而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P623第4段)总之,商品价值是一个已定的量,不管工资.利润.地租的相对量如何,商品价值总是它们的全部价值的整体。(P633

第2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每年追加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分成三个部分。并采取工资.利润.地租三种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或形式。(P637第4段)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这也是一种分配。但是,这种分配不同于人们赋予它以一种历史性质时所理解的分配关系。也就是说,生产资料的分配与消费品的分配是不同的。(P639第3段)由于劳动采取了雇佣劳动的形式,生产资料采取了资本的形式,所以,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才表现为资本主义积累过程。(P640第3段)就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本身来考察,工资以雇佣劳动为前提,利润以资本为前提。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P641第1段)


相关内容

  •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英文):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编号:B07006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讲课90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学分:4.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教育本 ...

  • 2016安徽公务员考试专业知识大纲:财会类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安徽公务员考试专业知识大纲:财会类 安徽省201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知识笔试包括计算机.法律.财会.外语.军事知识等,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一.作答要求 专业知识笔试,由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部分试题组成,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 ...

  • 审计师14大纲
  • 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大纲 科目一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 一.概论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掌握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 2.熟悉政府对市场失灵相应的干预手段 3.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阶段 4.了解宏观经济 ...

  •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金融>是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科金融(含开放教育专科金融专业各方向).国际贸易.财税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国际金融>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 ...

  • 股票的概述
  • 股票的概述 第二章 股票 掌握股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分类方法:熟悉普通股票与优先股票.记名股票与不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与无面额股票的区别和特征. 熟悉股票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内在价值的不同含义与联系:掌握股票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 掌握普通股票股东 ...

  •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述
  •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述 ⏹2.1 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2.2 劳动力市场运行 2.1 相关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一.劳动力的内涵及相关的概念 二.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三.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一.劳动力的内涵及相关的概念 P74-77:新版P102-104 (一)现代劳动经济学意义 ...

  • 公共基础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科目大纲
  • 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大纲(2013年版) 1银行知识与业务 1.1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1.1.1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 •中央银行 •监管机构 •自律组织 1.1.2银行业金融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外 ...

  • 财务管理命题特点
  • 一.命题特点: 1.对有些章节进行了重分类.例如原来的第三章的销售百分比法.增长率与资金需求拆分到第八章筹资管理.原来的第十一章期权估价归入到第五章证券与金融衍生品投资. 2.着重测试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例如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增加企业价值评估综合案例.而结合实务应用较多的预算,则原来第三章的预 ...

  • 广东财经大学mpacc[会计学综合]
  • 考试科目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复试科目 ① 会计学综合 加试科目 ① 宏观经济学 ② 微观经济学 复试权重 初试成绩/3*5+复试成绩=总成绩 会计学综合,含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其中,中级财务会计必考(占60%),财务管理和审计任选一科(占40%) 考试题型及相应分值 ...

  • 建筑业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内容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