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把他当作奸臣的代表。但艺术的形象与历史的真实并不是一回事,需要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千百年来人们从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得来,历史上的曹操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是有出入的。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曹操生在战乱时代,一生的大部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在三十五岁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参加了大小近五十次的战役,征战地区几乎遍及到大半个中国。在战争中,他长于选将料敌,“运筹演谋”,不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还善于吸取部属的正确意见,因此常常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毕竟也犯下了不少罪过,除镇压黄巾,屠城杀降外,还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进行迫害,如对孔融、杨修、崔琰、祢衡、华佗,甚至连大有功于他的荀彧也不放过。加上他“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所以当时人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有一定根据的。正因如此,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他当作奸臣来看待。

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个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把他当作奸臣的代表。但艺术的形象与历史的真实并不是一回事,需要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千百年来人们从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得来,历史上的曹操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是有出入的。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曹操生在战乱时代,一生的大部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在三十五岁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参加了大小近五十次的战役,征战地区几乎遍及到大半个中国。在战争中,他长于选将料敌,“运筹演谋”,不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还善于吸取部属的正确意见,因此常常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毕竟也犯下了不少罪过,除镇压黄巾,屠城杀降外,还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进行迫害,如对孔融、杨修、崔琰、祢衡、华佗,甚至连大有功于他的荀彧也不放过。加上他“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所以当时人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有一定根据的。正因如此,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他当作奸臣来看待。

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个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1


相关内容

  •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
  • 三志三演义底区别其实答案简单史说 本简单事情需劳师众发帖解释我更想说问题背含义 家看其说根本真实知道虚构都觉三演义说都 历史事件呢家谈起像孔明借东风木牛流马等都真真事说眉飞色舞关键我觉三 演义写太传神且跟着史走所能达种假乱真境界三志由于太深奥所 流传于流社高级知识没三演义现蛊惑仔恐怕拜关公其神 佛更 ...

  •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
  •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曹操的评价 发送到手机 | 收藏 全屏阅读模式 字体: 小 | 大 一提起"三国"故事里的曹操,人们大都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有些戏剧或影视剧当中,曹操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有人 ...

  • [诸葛亮正史]|关羽|正史中的诸葛亮与野史中的有什么不同
  • <诸葛亮正史>|关羽|正史中的诸葛亮与野史中的有什么不同 专题摘要:诸葛亮正史图文专题为您提供:<诸葛亮正史>|关羽|正史中的诸葛亮与野史中的有什么不同,诸葛亮正史,诸葛亮或曾代表刘备向孙权称臣,三国正史上令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奇才是谁?(3),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离开荆州前,以及 ...

  • 试论罗贯中对三国人物的塑造
  • 试论罗贯中对三国人物的塑造 指导老师:吴明贤 作者:刘强 准考证号:[1**********]7 [内容摘要] <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其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故事情节基本据于史实.但文学作品并不等同于史传作品,其间加上作者的观点立场的影响,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完全忠实于历史本身.本文试图对 ...

  • 教学设计三国鼎立
  • ----教学设计·中学历史----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包括.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汇聚.科技和文化等专题.本课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 [中国小说欣赏]
  •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 ...

  • 93-11考研真题
  • 2011 723古代一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 二简答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结合作品,分析 ...

  • 文学解读的魅力
  •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从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到当今读者.观众心中的历史人物,大都要经过四个阶段: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历史记录中的人物.后世解读的人物.读者接受的人物.所以,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四种形象:真实的形象.记录的形象.解读的形象.接受的形象. 真实的历史人物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任何一个 ...

  • 俞敏洪:"会讲故事"是人的核心竞争力
  • 中国人很喜欢修史,并且也很喜欢读历史书,因为历史可以让人们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以便走好未来的道路.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宋代司马光呕心沥血19年写出<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