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基床施工方案

5.2 基床抛石

5.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抛石全长11.15千米,抛石外度1:2,基床抛石采用10~100kg块石,抛石量251432.41 m3。

5.2.2 施工流程

二片石抛填流程示意图

基床抛石示意图

5.2.3 施工方法

5.2.3.1基床抛填工艺

基槽开挖验收通过后抓紧进行抛石基床施工。本工程基床抛石厚度有1.2米(西侧护岸K3+045.6~K4+452)、1.3米、1.8米(K4+452~K4+872.3)。一次抛填到设计(10~100kg )块石厚及夯实,基床抛石首先采用平板驳装运块石至现场进行抛填,在基槽底全面覆盖一层30cm 厚二片石层,再抛石头至设计厚,在达到高度时进行夯实施工。然后进行二片石粗平,厚度为40cm 至50cm ,直到基床设计顶标高。

在完成上述基床抛填后,用测量船以2m 一个断面、2m 一个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资料再采用民船进行补抛找平顶面和整理边坡成型。

在抛填前定位方驳预先抛锚定位,定位船和抛石船以平行基床纵轴线定位为主进行作业。平板驳由装石到现场后靠在定位驳一边,观测定位是否有改变,如没发生变化即可进行驳船装载车抛下,否则需重新进行定位。抛填过程进行水砣打水测量控制,随时掌握抛石面的变化情况。抛石过程中,抛石工要密切注意水流方向及速度,顺流抛石,预留提前量,并注意潮汐变化,及时调整定位方驳的船位。

5.2.3.2施工测量

在抛石定位船上采用RTK 定位。在施工前把基床的平面位置、基床坡顶坡脚线输入到RTK 手簿上,并编制控制网络,在手簿上显示定位船的实时动态坐标,使定位船能够精确地进行施工定位。

平板驳抛石后采用测量船进行断面测量,作为补抛的依据。补抛找平时,高程控制采用人工水砣打水的方法动态。

基床经补抛和锤夯后成型验收,将采用测量船及水深仪进行验收测量。

5.2.4 船机的配置

基床抛石所需船机如下表所示:

5.2.5 基床块石抛填过程质量控制

1)选用合格石料。

严格按设计及规范及本工程技术规格书的要求选用符合要求的石料,符合要求的石料才能进行抛填。

a. 石料采用不风化或微风化块石,禁止使用强风化块石,以保证工期使用年限。

b. 基床块石规格为10~100kg ,未风化、不成片状和无严重裂纹,质量要求饱水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

2)根据抛填或补抛的不同厚度,合理分条分段。

3)定位船配置RTK 定位,经常检查原设定的数具是否给更改,勤测水深,控制坡脚和边坡坡度,尽量避免局部过高或超高。

4)每段基床抛石前必须检查挖泥基槽是否有回淤,同时在抛填过程也经常检查基床是否有回淤,如发现应停止抛填块石,马上进行清淤。

5)基床抛石进行试验段(10m )试验,确定相关参数(如水流方向及速度,预留沉降量,分条宽度),初步预留沉降量为20cm 。

5.3 基床夯实

5.3.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抛石基床采用重锤夯实工艺,一次夯实厚度不超过2.0m 。基床夯实分段进行,基床夯实的分段与基床抛石分段情况基本相同,抛一层石,即进行该层夯实。相邻段同层面夯实搭接长度按不小于2m 控制。抛石基床夯实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基床采用重锤夯实工艺,并按(JTJ290-98)的规范规定。

(2)夯锤的重量、落距和夯实冲击能量必须符合规范(JTJ290-98)规定;

(3)夯实的方法符合规范(JTJ290-98)规定。夯实遍数不得少于试夯所确定的

遍数;

(4)基床夯实验收复打一夯次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30mm :

(5)夯实前对抛石基床顶面进行适当整平,局部高差不宜大于300mm ;

(6)夯实后基床顶部补抛块石的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且厚度普遍大于0.5m 时,作补夯处理。

5.3.2 投入的船机设备

采用挖泥船将抓斗改装为夯锤进行夯实,锤重5~7t ,落距2~3m ,经计算每锤的冲击能量在大于120Kj/㎡(不计浮阻力等影响),满足设计要求。

5.3.3 施工方法

1、夯实船驻位

夯实船驻位采用GPS 系统定位。

2、夯实方法

(1)基床夯实前,将夯锤的资料(锤重、锤底面积、拟采用的落距及依据等)和夯实的操作方法报监理,以便监理单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方法修正。

(2)夯实前进行试夯

试夯拟在第一施工段基床抛石抛填完毕后,选一段长10m 的基床作试夯观测。在10m 长的基床范围内每隔3m 左右选一断面,共选3个断面进行夯实观测。试夯基床宽度为基床顶层宽度边线加宽1m 既为试夯宽度。试夯时在每个断面上每隔1m 取一个点进行夯实观测,取其平均值。观测时对夯前及夯第四次时各测一次,以后每两次夯测一次。观测沉降的同时,潜水员水下检查基床表面及块石的紧密程度及破损情况。监理根据试夯和观测的结果确定施工的实际夯击次数(平均沉降量小于3cm 以内时),原则上按正常施工方法,一般每点夯击次数不少于8次。

(3)夯实前对抛石顶面的处理

夯实前对抛石顶面作适当整平,防止高差过大出现“倒锤”或偏夯而影响夯实效果,如需进行粗平,可按基床整平中粗平的方法进行。

(4)夯锤选用平底锤,有竖向泄水通道,锤重5~7t,落距按2~3m 控制,以确保每锤的冲击能不低于120kj/m2(不计浮力,阻力影响)。采用纵、横向均

邻接压半夯(见如下示图)并分二遍(初夯、复夯各一遍)的夯实方法,分层分段打夯,分层厚度不超过2.0m 。如图

(5)夯实过程中注意水流方向、施工速度及潮汐变化对夯锤的影响,并及时调整夯锤下锤位置。

(6)打夯船进行夯实作业时要控制好夯点和夯船的移动位置。夯点位置由船上水平指示器进行控制,夯点每次移动1/2夯锤位置,水平指示器转角值α按下式控制:

α=d×90°/π R(°) 式中:d ——夯锤直径 R ——吊杆转动半径

夯点位置也可用设在吊杆上的夯点指示杆在船首的夯点标记架上移动的位置来进行控制,(如图) 移动间距S 按下式计算:

S=r×d/2R 式中:r ——标记架距吊机中心距离。

移船按以下方法控制:在两舷划线并按1/2夯锤直径布点,并通过与岸上船位标对标来控制移船时夯点的前后位置。

(7)夯实后若补抛块石的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 2,且厚度普遍大于0.5m 时,宜作补夯处理。

(8)打夯过程中,打夯人员勤对标,勤打水,将每点夯前后的标高绘制在打夯平面图上。

5.3.4 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1)试夯:试夯宽度按基床夯实范围要求的宽度,段长为10m 。在试夯范围内选取3个断面,每个断面上1m 一个进行夯沉观测,求出平均值。观测时对夯前和第四夯各测一次,以后每两夯测一次,达到所需要求为止。

(2)根据试夯和观测的结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决定施工的实际夯击次数,在平均夯沉量为3cm 以内时的次数即为正式的夯击数。

(3)严格控制移船定位,控制好夯锤落点,以防止漏夯。夯锤重量为5.5t ,锤底面积为0.68m 2, 每次夯次落距为3.0m ,确保每夯冲击能≥120KJ/m2(不计浮阻力等影响)。

(4)根据本工程的特性,每层夯实的底宽按沉箱安装位置应力线两边各加宽1m 进行处理;夯实分段进行,夯实搭接长度不小于2m 。

(5)当夯实后补抛块石的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 2,且厚度普遍大于0.5m 时,作补夯处理。

(6)夯实船驻位平行于基床轴线,用船舷(或在船的首、尾各设一临时对位标)对标;驻船一次位夯完各点后,利用松放船首左、右锚缆的方法控制移船。

(7)基床夯实后,采用“定点检验”法,在选定复夯范围内,均匀布设10个复夯点,每点夯前,将锤落在基床上,用吊锤的吊索测夯前水深,然后吊起锤进行复夯,夯后不起锤,用吊索测夯后水深,这些复夯点前、后水深差的平均值小于3cm ,夯实完成后及时进行平整。

5.4 基床整平

5.4.1 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

1、工程概况

基床整平按先粗平后细平进行施工。

2、施工技术要求

水下基床整平

(1)整平范围和方法应符合《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的规定。

(2)基床顶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的规定。

(6)水下基床整平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要求。

5.4.2 施工准备

A 、检查潜水器具,保证潜水工作安全进行。

B 、配备适宜的工作船及载石船。

C 、制作测量标尺,采用钢管塔尺,即在底盘上焊接足够长的钢管,再在钢管的顶部固定水准塔尺。

D 、轨道和刮尺的制作,轨道采用直径100mm 的钢管制作,其自重轻,挠度小,刮尺采用双槽钢密封焊接。

E 、检查基床有无回淤,若有回淤须进行处理。

F 、船机具选择及人员安排

整平船:1艘 装石船:2艘

空压机:2台 交通船:1艘

潜水员:2组。

5.4.3 施工流程

5.4.4 施工方法

整平范围:整平按照先粗平后细平进行。细平范围为方块安装后底边外加宽0.5m 。

1. 粗平

夯实前,测量抛石基床顶面高程,如偏差过大(大于30cm ),采用“悬挂刮道法”进行粗平施工。

整平船横向驻位,安整平标高用滑车控制挂道下放深度,水位每变化5cm

调整一次,潜水员以刮道底为准,“去高填洼”进行整平,边整平,边移船,压茬向前进行。如去填量较大,石料用绞车吊篮进行上、下或左、右的运输。

2. 导轨安装

A 、测量定位

方驳顺导轨方向摆放,在下轨道一侧方驳的边沿上前后各立一支花竿,用经纬仪指挥花竿,使方驳边沿处于下轨道位置并测出下轨道的端点,用锤球引至基床上,即为轨道的端点位置。

B 、导轨安装

先测出原基床标高,计算出轨顶及垫块顶面提高或下降量,由潜水员在水下基床的整平范围内,沿纵向的两侧每隔5m 安设混凝土垫块,RTK 测量,直到各垫块顶高程符合要求。然后将导轨一端置于垫块上,导轨底下按一定间距支垫二片石,控制其挠度在1cm 以内,轨道另一端以同样方法处理。下完一根导轨,依次在下另一根导轨。导轨下完后,潜水员用石块将垫块和导轨垫好、护好。开始整平前,导轨顶标高进行一次全面复核。

3. 细平

整平船横向驻位,所用石料装在船上,通过浮鼓式漏斗向水下送石料,潜水员在水下用钢轨作刮道进行整平。

基床整平时由潜水员在水下以刮尺底为准进行整平,高于刮尺底的块石由潜水员搬出基床外,低于刮尺底的块石间不平整部分用块石填充,块石的空隙用二片石填充。

细平完成后,按《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检验,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为合格,沿基床纵向每2m 一点,用RTK 进行测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1

5.2 基床抛石

5.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抛石全长11.15千米,抛石外度1:2,基床抛石采用10~100kg块石,抛石量251432.41 m3。

5.2.2 施工流程

二片石抛填流程示意图

基床抛石示意图

5.2.3 施工方法

5.2.3.1基床抛填工艺

基槽开挖验收通过后抓紧进行抛石基床施工。本工程基床抛石厚度有1.2米(西侧护岸K3+045.6~K4+452)、1.3米、1.8米(K4+452~K4+872.3)。一次抛填到设计(10~100kg )块石厚及夯实,基床抛石首先采用平板驳装运块石至现场进行抛填,在基槽底全面覆盖一层30cm 厚二片石层,再抛石头至设计厚,在达到高度时进行夯实施工。然后进行二片石粗平,厚度为40cm 至50cm ,直到基床设计顶标高。

在完成上述基床抛填后,用测量船以2m 一个断面、2m 一个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资料再采用民船进行补抛找平顶面和整理边坡成型。

在抛填前定位方驳预先抛锚定位,定位船和抛石船以平行基床纵轴线定位为主进行作业。平板驳由装石到现场后靠在定位驳一边,观测定位是否有改变,如没发生变化即可进行驳船装载车抛下,否则需重新进行定位。抛填过程进行水砣打水测量控制,随时掌握抛石面的变化情况。抛石过程中,抛石工要密切注意水流方向及速度,顺流抛石,预留提前量,并注意潮汐变化,及时调整定位方驳的船位。

5.2.3.2施工测量

在抛石定位船上采用RTK 定位。在施工前把基床的平面位置、基床坡顶坡脚线输入到RTK 手簿上,并编制控制网络,在手簿上显示定位船的实时动态坐标,使定位船能够精确地进行施工定位。

平板驳抛石后采用测量船进行断面测量,作为补抛的依据。补抛找平时,高程控制采用人工水砣打水的方法动态。

基床经补抛和锤夯后成型验收,将采用测量船及水深仪进行验收测量。

5.2.4 船机的配置

基床抛石所需船机如下表所示:

5.2.5 基床块石抛填过程质量控制

1)选用合格石料。

严格按设计及规范及本工程技术规格书的要求选用符合要求的石料,符合要求的石料才能进行抛填。

a. 石料采用不风化或微风化块石,禁止使用强风化块石,以保证工期使用年限。

b. 基床块石规格为10~100kg ,未风化、不成片状和无严重裂纹,质量要求饱水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

2)根据抛填或补抛的不同厚度,合理分条分段。

3)定位船配置RTK 定位,经常检查原设定的数具是否给更改,勤测水深,控制坡脚和边坡坡度,尽量避免局部过高或超高。

4)每段基床抛石前必须检查挖泥基槽是否有回淤,同时在抛填过程也经常检查基床是否有回淤,如发现应停止抛填块石,马上进行清淤。

5)基床抛石进行试验段(10m )试验,确定相关参数(如水流方向及速度,预留沉降量,分条宽度),初步预留沉降量为20cm 。

5.3 基床夯实

5.3.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抛石基床采用重锤夯实工艺,一次夯实厚度不超过2.0m 。基床夯实分段进行,基床夯实的分段与基床抛石分段情况基本相同,抛一层石,即进行该层夯实。相邻段同层面夯实搭接长度按不小于2m 控制。抛石基床夯实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基床采用重锤夯实工艺,并按(JTJ290-98)的规范规定。

(2)夯锤的重量、落距和夯实冲击能量必须符合规范(JTJ290-98)规定;

(3)夯实的方法符合规范(JTJ290-98)规定。夯实遍数不得少于试夯所确定的

遍数;

(4)基床夯实验收复打一夯次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30mm :

(5)夯实前对抛石基床顶面进行适当整平,局部高差不宜大于300mm ;

(6)夯实后基床顶部补抛块石的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且厚度普遍大于0.5m 时,作补夯处理。

5.3.2 投入的船机设备

采用挖泥船将抓斗改装为夯锤进行夯实,锤重5~7t ,落距2~3m ,经计算每锤的冲击能量在大于120Kj/㎡(不计浮阻力等影响),满足设计要求。

5.3.3 施工方法

1、夯实船驻位

夯实船驻位采用GPS 系统定位。

2、夯实方法

(1)基床夯实前,将夯锤的资料(锤重、锤底面积、拟采用的落距及依据等)和夯实的操作方法报监理,以便监理单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方法修正。

(2)夯实前进行试夯

试夯拟在第一施工段基床抛石抛填完毕后,选一段长10m 的基床作试夯观测。在10m 长的基床范围内每隔3m 左右选一断面,共选3个断面进行夯实观测。试夯基床宽度为基床顶层宽度边线加宽1m 既为试夯宽度。试夯时在每个断面上每隔1m 取一个点进行夯实观测,取其平均值。观测时对夯前及夯第四次时各测一次,以后每两次夯测一次。观测沉降的同时,潜水员水下检查基床表面及块石的紧密程度及破损情况。监理根据试夯和观测的结果确定施工的实际夯击次数(平均沉降量小于3cm 以内时),原则上按正常施工方法,一般每点夯击次数不少于8次。

(3)夯实前对抛石顶面的处理

夯实前对抛石顶面作适当整平,防止高差过大出现“倒锤”或偏夯而影响夯实效果,如需进行粗平,可按基床整平中粗平的方法进行。

(4)夯锤选用平底锤,有竖向泄水通道,锤重5~7t,落距按2~3m 控制,以确保每锤的冲击能不低于120kj/m2(不计浮力,阻力影响)。采用纵、横向均

邻接压半夯(见如下示图)并分二遍(初夯、复夯各一遍)的夯实方法,分层分段打夯,分层厚度不超过2.0m 。如图

(5)夯实过程中注意水流方向、施工速度及潮汐变化对夯锤的影响,并及时调整夯锤下锤位置。

(6)打夯船进行夯实作业时要控制好夯点和夯船的移动位置。夯点位置由船上水平指示器进行控制,夯点每次移动1/2夯锤位置,水平指示器转角值α按下式控制:

α=d×90°/π R(°) 式中:d ——夯锤直径 R ——吊杆转动半径

夯点位置也可用设在吊杆上的夯点指示杆在船首的夯点标记架上移动的位置来进行控制,(如图) 移动间距S 按下式计算:

S=r×d/2R 式中:r ——标记架距吊机中心距离。

移船按以下方法控制:在两舷划线并按1/2夯锤直径布点,并通过与岸上船位标对标来控制移船时夯点的前后位置。

(7)夯实后若补抛块石的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 2,且厚度普遍大于0.5m 时,宜作补夯处理。

(8)打夯过程中,打夯人员勤对标,勤打水,将每点夯前后的标高绘制在打夯平面图上。

5.3.4 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1)试夯:试夯宽度按基床夯实范围要求的宽度,段长为10m 。在试夯范围内选取3个断面,每个断面上1m 一个进行夯沉观测,求出平均值。观测时对夯前和第四夯各测一次,以后每两夯测一次,达到所需要求为止。

(2)根据试夯和观测的结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决定施工的实际夯击次数,在平均夯沉量为3cm 以内时的次数即为正式的夯击数。

(3)严格控制移船定位,控制好夯锤落点,以防止漏夯。夯锤重量为5.5t ,锤底面积为0.68m 2, 每次夯次落距为3.0m ,确保每夯冲击能≥120KJ/m2(不计浮阻力等影响)。

(4)根据本工程的特性,每层夯实的底宽按沉箱安装位置应力线两边各加宽1m 进行处理;夯实分段进行,夯实搭接长度不小于2m 。

(5)当夯实后补抛块石的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 2,且厚度普遍大于0.5m 时,作补夯处理。

(6)夯实船驻位平行于基床轴线,用船舷(或在船的首、尾各设一临时对位标)对标;驻船一次位夯完各点后,利用松放船首左、右锚缆的方法控制移船。

(7)基床夯实后,采用“定点检验”法,在选定复夯范围内,均匀布设10个复夯点,每点夯前,将锤落在基床上,用吊锤的吊索测夯前水深,然后吊起锤进行复夯,夯后不起锤,用吊索测夯后水深,这些复夯点前、后水深差的平均值小于3cm ,夯实完成后及时进行平整。

5.4 基床整平

5.4.1 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

1、工程概况

基床整平按先粗平后细平进行施工。

2、施工技术要求

水下基床整平

(1)整平范围和方法应符合《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的规定。

(2)基床顶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的规定。

(6)水下基床整平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要求。

5.4.2 施工准备

A 、检查潜水器具,保证潜水工作安全进行。

B 、配备适宜的工作船及载石船。

C 、制作测量标尺,采用钢管塔尺,即在底盘上焊接足够长的钢管,再在钢管的顶部固定水准塔尺。

D 、轨道和刮尺的制作,轨道采用直径100mm 的钢管制作,其自重轻,挠度小,刮尺采用双槽钢密封焊接。

E 、检查基床有无回淤,若有回淤须进行处理。

F 、船机具选择及人员安排

整平船:1艘 装石船:2艘

空压机:2台 交通船:1艘

潜水员:2组。

5.4.3 施工流程

5.4.4 施工方法

整平范围:整平按照先粗平后细平进行。细平范围为方块安装后底边外加宽0.5m 。

1. 粗平

夯实前,测量抛石基床顶面高程,如偏差过大(大于30cm ),采用“悬挂刮道法”进行粗平施工。

整平船横向驻位,安整平标高用滑车控制挂道下放深度,水位每变化5cm

调整一次,潜水员以刮道底为准,“去高填洼”进行整平,边整平,边移船,压茬向前进行。如去填量较大,石料用绞车吊篮进行上、下或左、右的运输。

2. 导轨安装

A 、测量定位

方驳顺导轨方向摆放,在下轨道一侧方驳的边沿上前后各立一支花竿,用经纬仪指挥花竿,使方驳边沿处于下轨道位置并测出下轨道的端点,用锤球引至基床上,即为轨道的端点位置。

B 、导轨安装

先测出原基床标高,计算出轨顶及垫块顶面提高或下降量,由潜水员在水下基床的整平范围内,沿纵向的两侧每隔5m 安设混凝土垫块,RTK 测量,直到各垫块顶高程符合要求。然后将导轨一端置于垫块上,导轨底下按一定间距支垫二片石,控制其挠度在1cm 以内,轨道另一端以同样方法处理。下完一根导轨,依次在下另一根导轨。导轨下完后,潜水员用石块将垫块和导轨垫好、护好。开始整平前,导轨顶标高进行一次全面复核。

3. 细平

整平船横向驻位,所用石料装在船上,通过浮鼓式漏斗向水下送石料,潜水员在水下用钢轨作刮道进行整平。

基床整平时由潜水员在水下以刮尺底为准进行整平,高于刮尺底的块石由潜水员搬出基床外,低于刮尺底的块石间不平整部分用块石填充,块石的空隙用二片石填充。

细平完成后,按《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检验,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为合格,沿基床纵向每2m 一点,用RTK 进行测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1


相关内容

  • 水下抛石护岸施工方案
  • 珠海市西区海堤白蕉联围达标加固工程 新八顷险段加固工程 水下抛石护岸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广东省水电三局珠海市西区海堤白蕉联围 新八顷险段加固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日期: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 抛石挤淤方案
  • 南昌市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工程3工区 便道抛石挤淤施工方案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昌市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年 月 日 1.工程概况 本项目西起英雄大桥(洪都大桥),接现有英雄大桥南岸立交,沿富大有堤布置,东至学院五路,管段里程K0+000-K11+889.55 ...

  • 水上水下施工作业专项实施方案
  • 芦潮港水闸外移工程1标 水上.水下施工作业 专项实施方案 编制:审核: 审批: 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芦潮港水闸外移工程1标项目部 二0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 路基抛石挤淤施工技术方案
  • 湖南省湘潭荷塘至飞龙桥(芙蓉大道二期东二环 南段)道路工程 (K6+328.878-K10+840) (清水支线K0+000-K1+696.109) 抛 石 挤 淤 施 工 方 案 衡阳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二Ο一三年四月 路基抛石挤淤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施工里程起于荷塘乡清水村K6 ...

  • 船闸工程施工方案
  • 船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综 述 1.1项目概况 松花江干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位于哈尔滨市下游46km 处,是松花江干流规划7个梯级航运枢纽工程中的第一个梯级,该工程的建设对改善哈市水环境.发挥航运.发电.水产养殖及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电枢纽主要由船闸.泄洪闸.电站.土坝. ...

  • 软基施工方案
  •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 1 二.编制 ...

  • 隔盐层施工方案 (1)
  • 隔盐层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西环岛绿道工程(三标段)K3+150-K3+800段,因现状地质土存在淤泥,设计要求下部进行抛石挤淤. 1.基础施工 ①抛石挤淤据<抛石挤淤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②过滤层.为使排水管渗水孔不被土粒堵塞,应在管外设置过滤层,采用碎石过滤层. ③排盐管检查井和基础.检 ...

  • 堤脚防护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 温州市鹿城区七都标准堤塘(南堤.东堤.吟州堤) 吟州堤施工标 堤脚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一. 工程概况 七都岛位于欧江江心,环岛标准堤是七都岛的生命线,是七都岛开发.建设.发展的安全保障.七都岛作为温州市城市的一部分,社会 ...

  •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 第14卷 第3期 海 洋 工 程 Vol.14,No.3 1996年8月 THEOCEANENGINEERING August,1996东南沿海海堤现状调研报告 (福建部分) 段祥宝 毛佩郁 毛昶熙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9)X 摘 要 这部分是福建省正在建设中的四大海堤现状调研,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