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专栏]溶出曲线相似性的评价方法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40(4)

体外溶出度试验对固体制剂的重要性已勿庸置疑[1],故溶出曲线的测试已成为评价原研固体制剂内在品质的一种科学手段与方法[2,3]。溶出度试验数据的准确测定[4,5]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科学评价愈来愈受到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工作研究的关注。

溶出曲线相似性的评价方法曾有多种[6,8],但自1999年美国FDA颁布采用f2因子比较法以来,该法己被普遍采用,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i和Ri分别为各取样时间点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平均溶出率,n为取样时间点个数。但其中未说明具体的计算操作细则,且由于该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与缺陷性,导致该法极易被滥用和误用,而得出错误结论。

文献[9]指出:计算f2因子时,选取的时问点间隔无需相等,但两制剂所取各时间点必须一致,且时间点应不少于3个;在溶出率85%以上的时间点应不多于一个,否则将会使f2因子变大。但仍未明确给出f2因子计算时的各项细则。

近期,笔者在编译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2006年版《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与《固体制剂处方变更后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下文称“原则”)时,注意到就以上问题在“原则”中有详尽的阐述和诠释,尤其是对于溶出曲线的比较与评估,值得借鉴与学习。

l 测定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设定

对测定时间点,普通速释制剂与肠溶制剂为5、10、15、30、45、60、90、120 min,此后每隔1h直至6h止,在pH 1.2介质中为2 h;缓/控释制剂为l5、30、45、60、90、120 min,3、4、5、6、8、10、 l2、24 h。其间,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85%以上且差值在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2 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

2.1 普通速释制剂与肠溶制剂

2.1.1 仿制药研发参比制剂在15 min以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仿制制剂在15 min以内平均溶出率也达85%以上;或15 min时,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15%。

参比制剂在15~30 min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对应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60%和85%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5%;或f2因子大于42。

参比制剂在30 min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只要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似。

(1)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 内达85%以上,对应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40%和85 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5%;或f2因子大于42。

(2)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为50%~85%,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2%;或f2因子大于46。

(3)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5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9%;或f2因子大于53。

2.1.2 其他事项(生产过程有变更事项的制剂)

原制剂在15 min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处方变更后制剂在15 min内平均溶出率也达85%以上;或15 min时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10%。

原制剂在15~30 min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对应于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60%和85%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0%;或f2因子大于50。

原制剂在30 min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只要满足一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似。

(1)原制剂的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问内达85%以上,对应于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40%和85%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10%;或f2因子大于50。

(2)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为50%~85%,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原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8%;或f2因子大于55。

(3)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5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原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6%;或f2因子大于61。

2.2 缓/控释制剂

2.2.1用于仿制药研发

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80以上:对应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30%、50%和80%三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0%;或f2因子大于50。

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为50%~8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为l/2时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8%;或f2因子大于55。

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未达5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为1/2时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6%;或f2因子大于6l。

3 因子计算时的时间点确定

3.1参比制剂在15~30min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比较15、30和45 min三个时间点。

3.2参比制剂在30 min至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缓控释制剂80%以上):以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达85% (缓控释制剂为80%)的时间点为Ta,比较1/4Ta、1/2Ta、3/4Ta和Ta四个时间点的两者平均溶出率。

3.3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缓控释制剂未达80% ):以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点平均溶出率的85%的时间点作为Ta,比较1/4 Ta、1/2Ta、3/4Ta和Ta四个时间点。如:参比制剂在pH 1.2溶出介质中2 h的溶出率为76%,即以溶出率为64.6%的时间点作为 (假设为98 min),比较24.5、49、73.5和98 min时两者的平均溶出率。

如取样时未能包含以上各时间点,可根据该时间点前后两时间点的溶出率,采用“内插法”求得该时间点溶出率。

4 讨论

其他事项主要指各类变更(如工艺变更、生产规模放大、原辅料来源变更、处方变更、生产场地变更等情况)和批间/批内样品均一性的评价。

参比制剂的样品选择:“原则”中建议取3个批号样品,在最终溶出率均可达90%以上的溶出介质中,取溶出率在约70%、位于中间批号的样品进行试验。

仿制药和处方变更后制剂的生产规模:“原则”中规定应不少于今后工业化最大生产规模的1/10或不少于10万单位:且规定测试用的两制剂含量差值应小于4-5%。

各计算时间点数据离散度的规定:第一取样时间点的变异系数应不得大于20%,从第二取样时间点至最后一个时间点的变异系数应不得大于10%。

单点比较法的出发点:对15 min内平均溶出率达85% 以上的情况,则无需进行溶出曲线的比较,采用单点比较法即可,否则易得到错误结论。

“原则”中拟定了两个评价标准:直接比较法和f2因子法,只要满足任一条件即可。前法的优点是取曲线上一些重要、关键的溶出率点位进行判断。如普通制剂溶出率为40%、60%和85%时间点,缓控释制剂溶出率为30%、50%和80%时间点。

但却会由于制剂溶出速度的特性,导致其中某一个点位的数据略微超出规定,而得到“非相似性”的错误判断。由此推出了,因子法,其优点是综合考虑了溶出行为间的差异,但其结果有依赖比较时间点个数的缺陷,即随比较时间点数的增加f2因子会变大,从而导致差异较大的溶出曲线却得出“相似性”的错误结论。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原则”中明确了,因子法的比较时间点数。但即便如此,该法仍有局限性,因为根据溶出曲线的不同情形,采用重要、关键的溶出点位进行直接判定亦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评判标准,缓/控释制剂要明显严于普通速释制剂与肠溶制剂。其原因为:缓/控释制剂由于给药间隔较普通制剂长,在人体消化道内滞留的时间亦较长;且制剂工艺的优劣与体内释药特性密切相关,为保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故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评判标准。

同时,用于仿制药研发时,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主要是用于佐证之后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而用于其他变更事项的制剂则是针对在限定的变动范围内,采用体外溶出行为相似性的评价来确证变更前后的生物等效性,且一般不再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因此,用于有其他变更事项的制剂,判定依据要严格于用于仿制药研发的判定依据,以确保变更前后内在品质的一致性。对于缓/控释制剂,用于仿制药研发的标准已有所提高,故不再予以提高。

对于体外溶出度的比较测试,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生物等效。但它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物等效性研究情况,提高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成功率,且对受试者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正是日本在“原则”中引入溶出度试验,并予以重视并详尽规定的原因,但不意味着溶出曲线可取代生物等效性研究。

在生物等效性研究受试者的选择上,如体外溶出曲线在某介质中不一致,仿制单位如不愿再对制剂工艺与处方进行更改,则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受试者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如体外溶出行为在pH 6.8条件下不一致,则必须选取胃酸缺乏的受试者。

参考文献:

[1] 谢沐风.改善溶出度评价方法,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水平[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7):447—451.

[2] 谢沐风,张启明,陈洁,等.国外药政部门采用溶出曲线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品质的情况简介[J].中国药事,2008.22(3):257—261.

[3] 谢沐风.简介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溶出度研究系列一)[J].中国药品标准杂志,2005,6(6):42—46.

本文转自药物一致性评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40(4)

体外溶出度试验对固体制剂的重要性已勿庸置疑[1],故溶出曲线的测试已成为评价原研固体制剂内在品质的一种科学手段与方法[2,3]。溶出度试验数据的准确测定[4,5]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科学评价愈来愈受到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工作研究的关注。

溶出曲线相似性的评价方法曾有多种[6,8],但自1999年美国FDA颁布采用f2因子比较法以来,该法己被普遍采用,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i和Ri分别为各取样时间点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平均溶出率,n为取样时间点个数。但其中未说明具体的计算操作细则,且由于该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与缺陷性,导致该法极易被滥用和误用,而得出错误结论。

文献[9]指出:计算f2因子时,选取的时问点间隔无需相等,但两制剂所取各时间点必须一致,且时间点应不少于3个;在溶出率85%以上的时间点应不多于一个,否则将会使f2因子变大。但仍未明确给出f2因子计算时的各项细则。

近期,笔者在编译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2006年版《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与《固体制剂处方变更后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下文称“原则”)时,注意到就以上问题在“原则”中有详尽的阐述和诠释,尤其是对于溶出曲线的比较与评估,值得借鉴与学习。

l 测定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设定

对测定时间点,普通速释制剂与肠溶制剂为5、10、15、30、45、60、90、120 min,此后每隔1h直至6h止,在pH 1.2介质中为2 h;缓/控释制剂为l5、30、45、60、90、120 min,3、4、5、6、8、10、 l2、24 h。其间,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85%以上且差值在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2 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

2.1 普通速释制剂与肠溶制剂

2.1.1 仿制药研发参比制剂在15 min以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仿制制剂在15 min以内平均溶出率也达85%以上;或15 min时,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15%。

参比制剂在15~30 min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对应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60%和85%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5%;或f2因子大于42。

参比制剂在30 min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只要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似。

(1)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 内达85%以上,对应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40%和85 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5%;或f2因子大于42。

(2)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为50%~85%,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2%;或f2因子大于46。

(3)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5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9%;或f2因子大于53。

2.1.2 其他事项(生产过程有变更事项的制剂)

原制剂在15 min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处方变更后制剂在15 min内平均溶出率也达85%以上;或15 min时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10%。

原制剂在15~30 min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对应于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60%和85%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0%;或f2因子大于50。

原制剂在30 min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只要满足一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似。

(1)原制剂的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问内达85%以上,对应于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40%和85%两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10%;或f2因子大于50。

(2)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为50%~85%,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原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8%;或f2因子大于55。

(3)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5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原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1/2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小于±6%;或f2因子大于61。

2.2 缓/控释制剂

2.2.1用于仿制药研发

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80以上:对应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分别为30%、50%和80%三个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10%;或f2因子大于50。

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为50%~8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为l/2时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8%;或f2因子大于55。

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未达50%:对应于最终时间点和参比制剂在最终时间点平均溶出率为1/2时所对应的时间点,两者平均溶出率的偏差均小于±6%;或f2因子大于6l。

3 因子计算时的时间点确定

3.1参比制剂在15~30min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比较15、30和45 min三个时间点。

3.2参比制剂在30 min至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缓控释制剂80%以上):以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达85% (缓控释制剂为80%)的时间点为Ta,比较1/4Ta、1/2Ta、3/4Ta和Ta四个时间点的两者平均溶出率。

3.3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缓控释制剂未达80% ):以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点平均溶出率的85%的时间点作为Ta,比较1/4 Ta、1/2Ta、3/4Ta和Ta四个时间点。如:参比制剂在pH 1.2溶出介质中2 h的溶出率为76%,即以溶出率为64.6%的时间点作为 (假设为98 min),比较24.5、49、73.5和98 min时两者的平均溶出率。

如取样时未能包含以上各时间点,可根据该时间点前后两时间点的溶出率,采用“内插法”求得该时间点溶出率。

4 讨论

其他事项主要指各类变更(如工艺变更、生产规模放大、原辅料来源变更、处方变更、生产场地变更等情况)和批间/批内样品均一性的评价。

参比制剂的样品选择:“原则”中建议取3个批号样品,在最终溶出率均可达90%以上的溶出介质中,取溶出率在约70%、位于中间批号的样品进行试验。

仿制药和处方变更后制剂的生产规模:“原则”中规定应不少于今后工业化最大生产规模的1/10或不少于10万单位:且规定测试用的两制剂含量差值应小于4-5%。

各计算时间点数据离散度的规定:第一取样时间点的变异系数应不得大于20%,从第二取样时间点至最后一个时间点的变异系数应不得大于10%。

单点比较法的出发点:对15 min内平均溶出率达85% 以上的情况,则无需进行溶出曲线的比较,采用单点比较法即可,否则易得到错误结论。

“原则”中拟定了两个评价标准:直接比较法和f2因子法,只要满足任一条件即可。前法的优点是取曲线上一些重要、关键的溶出率点位进行判断。如普通制剂溶出率为40%、60%和85%时间点,缓控释制剂溶出率为30%、50%和80%时间点。

但却会由于制剂溶出速度的特性,导致其中某一个点位的数据略微超出规定,而得到“非相似性”的错误判断。由此推出了,因子法,其优点是综合考虑了溶出行为间的差异,但其结果有依赖比较时间点个数的缺陷,即随比较时间点数的增加f2因子会变大,从而导致差异较大的溶出曲线却得出“相似性”的错误结论。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原则”中明确了,因子法的比较时间点数。但即便如此,该法仍有局限性,因为根据溶出曲线的不同情形,采用重要、关键的溶出点位进行直接判定亦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评判标准,缓/控释制剂要明显严于普通速释制剂与肠溶制剂。其原因为:缓/控释制剂由于给药间隔较普通制剂长,在人体消化道内滞留的时间亦较长;且制剂工艺的优劣与体内释药特性密切相关,为保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故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评判标准。

同时,用于仿制药研发时,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主要是用于佐证之后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而用于其他变更事项的制剂则是针对在限定的变动范围内,采用体外溶出行为相似性的评价来确证变更前后的生物等效性,且一般不再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因此,用于有其他变更事项的制剂,判定依据要严格于用于仿制药研发的判定依据,以确保变更前后内在品质的一致性。对于缓/控释制剂,用于仿制药研发的标准已有所提高,故不再予以提高。

对于体外溶出度的比较测试,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生物等效。但它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物等效性研究情况,提高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成功率,且对受试者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正是日本在“原则”中引入溶出度试验,并予以重视并详尽规定的原因,但不意味着溶出曲线可取代生物等效性研究。

在生物等效性研究受试者的选择上,如体外溶出曲线在某介质中不一致,仿制单位如不愿再对制剂工艺与处方进行更改,则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受试者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如体外溶出行为在pH 6.8条件下不一致,则必须选取胃酸缺乏的受试者。

参考文献:

[1] 谢沐风.改善溶出度评价方法,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水平[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7):447—451.

[2] 谢沐风,张启明,陈洁,等.国外药政部门采用溶出曲线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品质的情况简介[J].中国药事,2008.22(3):257—261.

[3] 谢沐风.简介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溶出度研究系列一)[J].中国药品标准杂志,2005,6(6):42—46.

本文转自药物一致性评价


相关内容

  • (四)神奇的圆锥曲线公式①
  • 首发于高中数学的奇淫技巧 写文章 (四)神奇的圆锥曲线公式① Erin MI1 个月前 (M.N为椭圆焦点 与 分别为过M.N的两直线,且其倾斜角分别为 . ) 公式: 适用前提: 1.直线过交点. 2.与曲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 定义: 1. ( 同理) 2.e为椭圆的离心率. 例题: 第一步:找出 ...

  • 岩石物理相似度物理模拟实验分析
  • 2015年第39卷 第5期 5005(2015)05-0137-07文章编号:167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5.05.019 Vol.39No.5Oct ...

  •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 药食审发第 1124004 号文 2 0 0 6 年 11 月 2 4 日尊敬的各省市县医药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厚生劳动省医药品食品卫生管理局管理科科长 签发有关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等指导原则的一系列制订与修订事宜在药品申报时.对于所应交付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资料要求,曾在 1997 年 12 月 2 ...

  • 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草案)
  •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第34卷 第5期 2011年10月 - 321 - • 专 论 • 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草案) 钟大放1*,李 高2,刘昌孝3 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 201203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 ...

  • 分析考察不同厂家苯妥英钠片溶出度X
  • 过程分析考察不同厂家苯妥英钠片的溶出度 赵昕 杨琳 张鹏 张广春 王锦(沈阳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沈阳 110026) 摘要 目的:利用光纤溶出度过程分析方法,监测苯妥英钠片的溶出度,通过瞬时在线监测药片溶出情况而反映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片质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检测苯妥英钠片溶出度 ...

  •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的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的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的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 ...

  •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脑的机能. 3.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行为主义.华生.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环境决定论 5.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6 ...

  • 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
  • (由组委会填写) 第十二届"中关村青联杯"全国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 (由组委会填写) 第十二届"中关村青联杯"全国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 题 目 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 摘 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数据不断产生,迫切需要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以至数据 ...

  • 新闻编辑学重点
  • 新闻编辑学重点 William整理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当代新闻编辑工作 一.二十一世纪的新闻编辑环境 (一)社会变革加剧使新闻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报纸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版面也在不断增加.报纸的读者出现了不断&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