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课文赏析与教学设计

镜子中折射的灵魂

——《陈奂生上城》课文赏析与教学设计

【课文赏析】

《陈奂生上城》是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在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小说主人公陈奂生的生活境况、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也不同程度地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陈奂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农民的遗传因子,又深深地烙着时代前进的印记。“认识了一个陈奂生,就认识了一个时代”——这充分揭示了陈奂生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陈奂生是一个勤劳、憨实、质朴的农民,在《漏斗户主》中,他长期被饥饿所纠缠着,并不懒惰却无法摆脱困境,对现实失望却又并不放弃努力,到了《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这个形象获得了特殊的艺术生命。

这里的陈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了,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尤其精彩的是在招待所的一幕,他在病中被路过的县委书记送来,第二天结帐时听了大吃一惊。对刚刚摆脱饥饿的他来说,五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作者对陈奂生付出房钱前后的心理变化作了细致的开掘。在通常只有一个层次的激发点上,作者发掘出了好几倍的心理内涵,充分的喜剧风格使陈奂生的形象达到了作者从未达到的高度。

每一个层次的挖掘,都体现了规定人物,规定情景中的规定心理,都体现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的独特性,但同时都是以其独特性展示了七八十年代之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所共有的心理倾向,即作为小农生产者性格心理的两个侧面的并存交错:善良与软弱、纯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韧性和容易满足的浅薄、讲究实际和狭隘自私等等。

这篇文章重点扣住了人物心理进行挖掘,因而我将赏析的重点也放在我们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一面奇妙的镜子,它折射出的既有时代的变化同时也有我们内心灵魂的跳动。这篇文章现实性的特点,我采用镜子式的赏析方式,利用赏读、品读、讨论,让学生站在《陈奂生上城》这个镜子面前看陈奂生、看社会、看自己。

在《陈奂生上城》这面小小的镜子中反映的也许只是几个场景式的短小“故事”,然而这些带有苦涩的幽默的“故事”,却活生生地写出了陈奂生“这一个”。以至时隔多年后,我们还难忘这个昔日“漏斗户主”“悠悠上城”的音容笑貌。之所以难忘,就在于它象一面透明的镜子折射出我们的灵魂世界,我们面对生活时,也时常碰到陈奂生式的尴尬,也时常做出陈奂生式的对策去应付各种新的问

题和新的处境,也时常有着陈奂生式精神渴望。他是我们这个新旧转型时期的一个烙印,同时还是一个难以言说、难以消除的隐在的痛。这个痛纠结在时代成长中,也纠结在我们灵魂的深处。

【教学设计】

[切入及意图]

阅读小说一向从情节开始切入,但人物魅力的精彩之处往往体现在文字细微的心理描写之中,因此充分挖掘文章的细微之处并进行赏析、品读、讨论、联想是深入理解文章的肯綮所在,在教学《陈奂生上城》,我准备从人物心理﹑文字细节入手,和学生们共同探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

1.比较并阅读文章找出陈奂生的愿望,进而发现中国当时社会现状。

2.通过对小说的自主诵读,充分把握小说细节,重点分析揣摩人物心理变化。并了解作家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3.讨论明确主人公性格特点,通过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了解作家对中国农民的认识,进而领悟小说的主题,在讨论中培养与文本、作者、教师对话的意识,形成平等探讨的研究氛围。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那么,读小说呢?培根并未说明,我认为读小说起码让人愉悦,让人体验一种从未有过但又似曾相识的情感,我们可以和主人公同悲同喜,也可以被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得欲罢不能。在前面我们已经跟随华老栓、夏渝、玛蒂尔德在小说的精神世界里走了一遭,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些人物的带领下看看我国现当代农民的代表人物陈奂生的精神世界如何?

一﹑分层推进式朗读

A、 放声自由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诵读,加强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B、 品味式细读

(1) 请同学在文章中找出陈奂生产生梦想的生活现状?

(2) 这样现状中人物的心情如何?哪些字眼和手法表现出来?

生活现状: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

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

囤里有了米,橱里有了衣

人物心情: (学生自由诵读总结)

悠悠、晃荡晃荡、一路如游春看风光(动作描写)

轻风微微的吹、太阳暖烘烘(景物描写)

无忧无虑、满意透了

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心理)

——表现人物高兴,悠闲、愉快、兴奋

C、 对比式朗读

(1) 人人都有梦想、都有愿望,在文中开端陈奂生的心情如此满足愉悦,那么他有愿望吗?

引导学生比较朗读《项链》和《陈奂生上城》中主人公的梦想。(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读)

玛蒂尔德:三、四两段的七个梦想组成的排比句(女生朗读)

陈奂生:物质愿望——打算买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

(男生朗读第五段)

精神愿望——想碰见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

就好了,就神气了 (男生朗读第九段)

老师总结;正是由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人们才有特定的梦想,当人们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人们就产生了对生活的要求,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折射出一个女子对生活的要求,而本文在文章开端,表面上帽子是陈奂生上城的目的。而实质上帽子下隐藏的是他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2) 陈奂生这个愿望在上城时实现了,卖油绳时感冒被吴书记送到了招待所,

我们看一下在陌生环境中的陈奂生的表现。

A﹑考虑:陈奂生的表现以什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B﹑ 陈奂生的表现前后有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前后对比明显的句子,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最深?(请学生模拟朗读)

C﹑考虑:这部分写了陈奂生什么心理,体现陈奂生什么特点?

二﹑话题讨论式品读

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针对课文人物细节自由选择讨论下列话题

① 前面重点品析了陈奂生的三个心理状态,请选择文章中其它心理细节,加以品析。

② 文章主题的深入除了靠主要人物精神世界的展现外,也需要其它人物的

丰富,请谈谈围绕在陈奂生周围的人物。

③ 围绕小说标题“陈奂生上城”给陈奂生加一个定语,即( )陈奂生上城。所加一词必须能体现陈奂生的性格特点,并需要陈述理由, ④ 陈奂生的感情变化很快,他很容易受到伤害,又迅速找到平衡,从他身上我们会想到在中国文史上很著名的一个人物,比较人物差异?

(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时间为5分钟)

三﹑.拓展迁移式阅读

本文在心理描写方面体现了借鉴和创新,借鉴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但更多地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又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所以可说是“土洋结合”。

请学生比较阅读《哦!香雪》中香雪的追求,摹写自己生活中的心理变化。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最终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次上课我借鉴参考资料,以陈奂生如何向老婆交账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探讨陈奂生交账的过程中体会陈奂生的性格特点。这样设计上课容易切入,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在表演中评价人物性格是否符合小说的发展。但如果依此设计,整个课堂将流于庸俗,缺乏深度。

第二次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①探讨情节设计的巧妙之处:②探讨如何评价陈奂生这个人;③探讨小说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④反思陈奂生式的人生对策。这样似乎面面俱到,但可能蜻蜒点水,不能深入。

最后在赏析文章时,我明确到陈奂生是新时期的农民的代表,他“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的受到欺骗全无觉察,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他们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极少的欢乐,他们活着,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相信自己的劳动,一是相信共产党。”他的身上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陈奂生的精神,典型的表现了中国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包容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

作者对陈奂生既抱有同情,又对他的精神重荷予以善意的嘲讽,发出沉重的慨叹,这种对农民性格心理的辨证态度,颇具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传统。正如作者写《陈奂生上城》说到的“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

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

因此,我感觉到在学习《陈奂生上城》时,首先应从文学反映生活的高度去把握陈奂生这个典型形象的意义。其次,应当从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整体把握小说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即借助行为描写和景物描写等手段来衬托人物心理。

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思路,重新设计。抓住文章中主人公出现的几个特殊时间和场景,让学生自主的抓住人物的背景、语言、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引导学生以读的方式走进课文,着重理解陈奂生式的精神满足——这种在生活中受到损失、欺侮或遭到不幸、失败而无力反抗、无法寻得现实的补偿,只好以精神上的虚幻的满足来补偿自己的心态。只有抓住了这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全文的重点,从而真正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老师在这中间只是一个引导的指挥棒,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有目的的延伸。

镜子中折射的灵魂

——《陈奂生上城》课文赏析与教学设计

【课文赏析】

《陈奂生上城》是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在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小说主人公陈奂生的生活境况、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也不同程度地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陈奂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农民的遗传因子,又深深地烙着时代前进的印记。“认识了一个陈奂生,就认识了一个时代”——这充分揭示了陈奂生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陈奂生是一个勤劳、憨实、质朴的农民,在《漏斗户主》中,他长期被饥饿所纠缠着,并不懒惰却无法摆脱困境,对现实失望却又并不放弃努力,到了《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这个形象获得了特殊的艺术生命。

这里的陈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了,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尤其精彩的是在招待所的一幕,他在病中被路过的县委书记送来,第二天结帐时听了大吃一惊。对刚刚摆脱饥饿的他来说,五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作者对陈奂生付出房钱前后的心理变化作了细致的开掘。在通常只有一个层次的激发点上,作者发掘出了好几倍的心理内涵,充分的喜剧风格使陈奂生的形象达到了作者从未达到的高度。

每一个层次的挖掘,都体现了规定人物,规定情景中的规定心理,都体现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的独特性,但同时都是以其独特性展示了七八十年代之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所共有的心理倾向,即作为小农生产者性格心理的两个侧面的并存交错:善良与软弱、纯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韧性和容易满足的浅薄、讲究实际和狭隘自私等等。

这篇文章重点扣住了人物心理进行挖掘,因而我将赏析的重点也放在我们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一面奇妙的镜子,它折射出的既有时代的变化同时也有我们内心灵魂的跳动。这篇文章现实性的特点,我采用镜子式的赏析方式,利用赏读、品读、讨论,让学生站在《陈奂生上城》这个镜子面前看陈奂生、看社会、看自己。

在《陈奂生上城》这面小小的镜子中反映的也许只是几个场景式的短小“故事”,然而这些带有苦涩的幽默的“故事”,却活生生地写出了陈奂生“这一个”。以至时隔多年后,我们还难忘这个昔日“漏斗户主”“悠悠上城”的音容笑貌。之所以难忘,就在于它象一面透明的镜子折射出我们的灵魂世界,我们面对生活时,也时常碰到陈奂生式的尴尬,也时常做出陈奂生式的对策去应付各种新的问

题和新的处境,也时常有着陈奂生式精神渴望。他是我们这个新旧转型时期的一个烙印,同时还是一个难以言说、难以消除的隐在的痛。这个痛纠结在时代成长中,也纠结在我们灵魂的深处。

【教学设计】

[切入及意图]

阅读小说一向从情节开始切入,但人物魅力的精彩之处往往体现在文字细微的心理描写之中,因此充分挖掘文章的细微之处并进行赏析、品读、讨论、联想是深入理解文章的肯綮所在,在教学《陈奂生上城》,我准备从人物心理﹑文字细节入手,和学生们共同探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

1.比较并阅读文章找出陈奂生的愿望,进而发现中国当时社会现状。

2.通过对小说的自主诵读,充分把握小说细节,重点分析揣摩人物心理变化。并了解作家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3.讨论明确主人公性格特点,通过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了解作家对中国农民的认识,进而领悟小说的主题,在讨论中培养与文本、作者、教师对话的意识,形成平等探讨的研究氛围。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那么,读小说呢?培根并未说明,我认为读小说起码让人愉悦,让人体验一种从未有过但又似曾相识的情感,我们可以和主人公同悲同喜,也可以被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得欲罢不能。在前面我们已经跟随华老栓、夏渝、玛蒂尔德在小说的精神世界里走了一遭,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些人物的带领下看看我国现当代农民的代表人物陈奂生的精神世界如何?

一﹑分层推进式朗读

A、 放声自由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诵读,加强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B、 品味式细读

(1) 请同学在文章中找出陈奂生产生梦想的生活现状?

(2) 这样现状中人物的心情如何?哪些字眼和手法表现出来?

生活现状: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

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

囤里有了米,橱里有了衣

人物心情: (学生自由诵读总结)

悠悠、晃荡晃荡、一路如游春看风光(动作描写)

轻风微微的吹、太阳暖烘烘(景物描写)

无忧无虑、满意透了

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心理)

——表现人物高兴,悠闲、愉快、兴奋

C、 对比式朗读

(1) 人人都有梦想、都有愿望,在文中开端陈奂生的心情如此满足愉悦,那么他有愿望吗?

引导学生比较朗读《项链》和《陈奂生上城》中主人公的梦想。(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读)

玛蒂尔德:三、四两段的七个梦想组成的排比句(女生朗读)

陈奂生:物质愿望——打算买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

(男生朗读第五段)

精神愿望——想碰见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

就好了,就神气了 (男生朗读第九段)

老师总结;正是由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人们才有特定的梦想,当人们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人们就产生了对生活的要求,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折射出一个女子对生活的要求,而本文在文章开端,表面上帽子是陈奂生上城的目的。而实质上帽子下隐藏的是他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2) 陈奂生这个愿望在上城时实现了,卖油绳时感冒被吴书记送到了招待所,

我们看一下在陌生环境中的陈奂生的表现。

A﹑考虑:陈奂生的表现以什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B﹑ 陈奂生的表现前后有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前后对比明显的句子,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最深?(请学生模拟朗读)

C﹑考虑:这部分写了陈奂生什么心理,体现陈奂生什么特点?

二﹑话题讨论式品读

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针对课文人物细节自由选择讨论下列话题

① 前面重点品析了陈奂生的三个心理状态,请选择文章中其它心理细节,加以品析。

② 文章主题的深入除了靠主要人物精神世界的展现外,也需要其它人物的

丰富,请谈谈围绕在陈奂生周围的人物。

③ 围绕小说标题“陈奂生上城”给陈奂生加一个定语,即( )陈奂生上城。所加一词必须能体现陈奂生的性格特点,并需要陈述理由, ④ 陈奂生的感情变化很快,他很容易受到伤害,又迅速找到平衡,从他身上我们会想到在中国文史上很著名的一个人物,比较人物差异?

(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时间为5分钟)

三﹑.拓展迁移式阅读

本文在心理描写方面体现了借鉴和创新,借鉴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但更多地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又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所以可说是“土洋结合”。

请学生比较阅读《哦!香雪》中香雪的追求,摹写自己生活中的心理变化。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最终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次上课我借鉴参考资料,以陈奂生如何向老婆交账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探讨陈奂生交账的过程中体会陈奂生的性格特点。这样设计上课容易切入,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在表演中评价人物性格是否符合小说的发展。但如果依此设计,整个课堂将流于庸俗,缺乏深度。

第二次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①探讨情节设计的巧妙之处:②探讨如何评价陈奂生这个人;③探讨小说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④反思陈奂生式的人生对策。这样似乎面面俱到,但可能蜻蜒点水,不能深入。

最后在赏析文章时,我明确到陈奂生是新时期的农民的代表,他“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的受到欺骗全无觉察,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他们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极少的欢乐,他们活着,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相信自己的劳动,一是相信共产党。”他的身上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陈奂生的精神,典型的表现了中国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包容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

作者对陈奂生既抱有同情,又对他的精神重荷予以善意的嘲讽,发出沉重的慨叹,这种对农民性格心理的辨证态度,颇具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传统。正如作者写《陈奂生上城》说到的“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

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

因此,我感觉到在学习《陈奂生上城》时,首先应从文学反映生活的高度去把握陈奂生这个典型形象的意义。其次,应当从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整体把握小说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即借助行为描写和景物描写等手段来衬托人物心理。

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思路,重新设计。抓住文章中主人公出现的几个特殊时间和场景,让学生自主的抓住人物的背景、语言、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引导学生以读的方式走进课文,着重理解陈奂生式的精神满足——这种在生活中受到损失、欺侮或遭到不幸、失败而无力反抗、无法寻得现实的补偿,只好以精神上的虚幻的满足来补偿自己的心态。只有抓住了这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全文的重点,从而真正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老师在这中间只是一个引导的指挥棒,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有目的的延伸。


相关内容

  • 阅读赏析概念
  •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1("阅读.赏析"概念) 上传:刘文辉 审核发布: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0-7-3 15:09:23 点击次数:25 1."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有无双关意,需要细推敲: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人.事.物 ...

  • [陈奂生上城]人物浅析2
  • <陈奂生上城>人物浅析 一部作品的成功,有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是作品最传神的一个创作因素.通过人物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的人物往往能够祤祤如生地立于读者眼前,阅读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赏析人物的过程. 阿Q 是鲁迅笔下 ...

  • 陈奂生上城阅读答案
  • 他饿了 他饿了,摸摸袋里还剩一块僵饼,拿出来啃了一口,看见了热水瓶,便去倒一杯开水和着饼吃.回头看刚才坐的皮凳,竟没有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也没有坏,才相信果然是好家伙.便安心坐着啃饼,觉得很舒服.头脑清爽,热度退尽了,分明是刚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劳.他是个看得穿的人,这时就有了 ...

  • 关于陈奂生的多重解读
  • 学科代码:050101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陈奂生的多重解读 系 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 级:2010级6班 学 号:[1**********]6 学 生 姓 名:陈家宏 指 导 教 师:刘罡(讲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11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 ...

  • 项链说课稿
  • <项链>说课稿 汉语言102 [1**********]1 许好好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项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项链>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 ...

  •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
  •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语文组多层面多角度地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新课程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贯彻。为推动新课程的开展,我组以“整体推进”的模式开设出高质量的公开课,准确地把握了语文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方向,以开设的公开课为标志,我组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实践新课程和从“文本内 ...

  • 综合对联课文
  • 高中语文第四册 一课一联(王庆炎·自撰) 1. <药> 正反三类人物展现性格各异 明暗两条线索烘托主题同一 2. <项链> 一串项链 半夜荣华富贵 占尽舞场风光 四万法郎 十年酸甜苦辣 尝遍人世艰辛 3. <陈奂生上城>(段意联) ①进县城 寻求新生活 ① 昔日漏 ...

  •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 语文教学的理想意识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徐 芳 (摘要) 理想课堂应具备艺术性.人文性.自主性.多样性的特点,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彰显独特的个性.思维与思维碰撞,心灵与心灵交流,才能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理想课堂 艺术性 人文性 自主性 多样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 ...

  • 阅读速记歌谣
  • 一.阅读.赏析速记歌谣 "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 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 有无双关意,需要细推敲. 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 人事物景境,"解题"是法宝. "开头"属总起,千万别小瞧: 开宗明义引话题,文章感情定基调: 有无伏笔要留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