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城镇规划课程设计

《城镇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

学院:工学院

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邱磊

目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二章 发展条件与现状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社会设施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分期发展规划 附图

1.规划总则

1.1规划背景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

1.2规划目的和作用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统筹镇域城乡健康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不仅为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基本依据,还对相关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起综合协调作用,同时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1.3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乡统筹发展原则节约型发展原则

规划的弹性原则

地方特色原则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易家湾镇规划编制范围为易家湾镇行政辖区范围内,包括5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25年以后。

1.5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5.国家、湖南省的其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

1.6规划重点

重点是“三个布局、两个保护和一个管制”,即:对镇域村、产业和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对镇域资源和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对镇域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划定和管制。

1.5.1合理进行三个布局:科学确定镇村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统筹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布局。

1.5.2严格实施两个保护:注重镇域资源保护、加强镇域环境保护。

1.5.3科学划定和严格管制空间资源:适宜建设区的划定与

建设管理,限制建设区的划定与限制条件,禁止建设区的划定与禁止要求。

2.发展条件与现状

2.1发展条件

2.1.1区位交通

易家湾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 位和地理优势。易家湾镇被誉为长株潭三市“金三角”的核心位置,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等南北大动脉与湘黔铁路、上瑞高速等东西向通道在这里交汇;京珠、上瑞两条高速公路的出口即将开通;107与320两条国道如两条金线贯穿镇域;湘江绕镇而过,经长沙、进洞庭、入长江,易家湾码头可常年停泊千吨级船舶;这里经高速抵长沙黄花机场也只要半小时左右。长株潭公交互通101、102、103路在株易路口汇合。

2.1.2资源条件

(1)旅游资源

易家湾镇内有秀山丽水,风景别致。镇境内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昭山,位于西北角的湘江之滨,它怪石嵯峨,古木成荫,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历来吸引着游人登山揽胜;与昭山遥相对望的是凤形山、虎形山,因形似凤、似虎而得名,山上树木茂密,景色清幽。山腰建有国防隧道,隧道内大小房间林立,环境宜人,是探险、休闲、度假的好

地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拥有4000亩秀水的仰天湖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凤形山、虎形山的风采倒映水中,壮美无比,使人赏心悦目,犹如镶嵌在境内的一块明境;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湘江绕镇而行,画出一道月牙弧线,形成了天然的湘江风光带。两山两水山水相依,相映成趣,使易家湾镇被人们誉为“田园中的城市”、“都市里的村庄”,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2)文物资源

易家湾镇历史悠久,有黄兴母墓、昭阳寺、宋家祠堂等历史文物资源。

2.1.3镇域面积与人口

易家湾镇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00人,城镇人口1.22万人;耕地面积近6000亩,山林8500亩,水域4500亩;镇工矿区占地4757.84亩,城镇区占地3568亩,道路占地1030亩。

2.2镇域现状

2.2.1社会设施现状

教育:易家湾镇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中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

文化:缺少图书馆、文化馆、等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化设施。

体育:缺少可供体育锻炼和公共交往的广阔空间。缺少基础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等。

医疗:卫生院1所,社区诊所多所。

2.2.2基础设施现状

公路:镇域内有高速公路、国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乡道、村道。

铁路:京广线易家湾站建于1910年离。北京西站1619公里,离广州站675公里,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车务段管辖。现为四等站。

水路:昭山码头。

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在镇域内设有1站,将于2016年开通。

给排水:镇域内现有水厂1座。

供电:镇域内现有变电站1座。

邮政电信:镇域内现有邮政局1座。

广电:全镇基本完成了有线网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了湘潭国安有线电视数字信号在网内的传输。

2.2.3镇域内企业

驻镇范围内有省、市、区国有大中型企业29家,镇属企业15家,个体、私营企业主780家。

3.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3.1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本镇的现有条件及特点,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其重点为: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工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金融、现代物流业等。

3.2产业规划

3.2.1旅游业空间布局采取一文化二资源三线路四景区的形式。

一文化:即湖湘文化,是易家湾镇开发旅游业的名片。 二资源:即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三线路:针对旅游景点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特点,打造3条旅游开发线路。

四景区:分别是昭山风景区、仰天湖生态公园、昭山湾湘江沿江风光带和九凤形山风景区。

同时对旅游业基础设施规划如下:

(1)规划建设昭山旅游服务中心。

(2)规划建设仰天湖次级旅游服务中心。

(3)建设镇内旅游环线及风景区内部游路等交通基础设施。

(4)加强汽车旅游的各种设施配套,包括停车场、标

识牌、维修服务等。

(5)发展大型旅游车及出租车服务。

(6)开通旅游巴士服务。

(7)增加多种档次的宾馆、饭店、旅店和青年旅舍,为不同层次的游客提供服务。

3.2.2房地产业遵循“两型”的开发建设模式,以建设“两型社区样板、山水住宅典范”为目标,在项目用地范围内综合成套开发建设高端居住、商业旅游、办公、酒店、老年公寓、休闲娱乐和生态公园等多种物业。

3.2.3商业金融:采取商业区-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一般社区商业中心三级体系,规划布局商业服务设施,提升设施档次,健全服务网络。预留商业发展用地,结合镇域中心,建设相对集中的商务办公、商务旅馆和写字楼。所有行政村、社区都应规划建设日杂店、百货店等与本地居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商业服务设施。

3.2.4现代物流:依靠优越的区位条件,可招商投资满足长株潭城市群物流集散的现代物流园。

3.2.5现代农业:依靠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镇域内风景区影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农业园区,将生产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

4.基础设施规划

4.1给水工程

4.1.1水厂及供水设施

纳入湘潭市三水厂供水范围。

4.1.2管网布置

在现状管网的基础之上,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沿规划道路铺设供水管道,各供水分区内采用环状管网,分区之间均采用双管连通,通过加压站形成分区分压供水。

4.1.3节水规划

采用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技术;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推行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技术;污水处理厂(场)均采用污水回用工程,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杂用水。减少自来水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4.2排水工程

4.2.1排水体制

镇域内排水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4.2.2污水处理厂

纳入湘潭龙头坝污水处理厂服务区。

4.2.3污水管网与泵站

各规划排水分区根据地形独立布置各自的污水管网,各排水分区的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至污水处理厂。

4.3电力工程

4.3.1电源规划

电力供应主要依托长株潭三市电网、省网、华中大电网;随着“两型”建设的需要,宜发展生物能、光伏电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4.3.2电厂建设

规划保留易家湾110KV变电站。

4.3.3高压走廊规划

220千伏及以上高压走廊尽量安排在功能组团以外,110千伏线路引入城区功能组团内,走廊宽度应符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要求。110千伏以下线路应结合道路改造及电网改造,逐步改为地下电缆。

4.3.4新能源利用规划

鼓励使用新能源,政府实行经济补偿4措施。镇域内新能源利用规划占电力总能源3.2%;光伏能灯具规划近期占路灯总量20%,远期占路灯总量50%。

4.4燃气工程

4.4.1气源选择

本镇规划以石油天然气为气源。

4.4.2输配系统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规划高、中、低压三级输配系统,其

中门站燃气管道采用次高压燃气管道A(0.8

4.4.3调压站建设规划

在镇上设置1个供气区,1个天然气调压站。

5.社会设施规划

5.1文化事业规划

(1)规划设立湖湘文化展示区和文化产业园,着力健全影视产业和数码娱乐两大产业链;大力发展设计、图书出版、音乐制做、杂志与电视广告等。

(2)在仰天湖地区规划布局综合展览中心、文化广场、科技馆、影剧院、文化娱乐中心等市级文化娱乐设施。

(3)保留原有文化设施,社区建设应配套中小型文化教育设施。针对自身需求,乡村中心社区规划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图书室。

(4)规划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尽快构建功能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

(5)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村社区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5.2教育事业规划

加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农村中小学住校制;提升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规划期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40%以上。

5.3体育事业规划

(1)规划综合体育中心1处。

(2)规划改造小城镇原有设施基础。社区级体育设施主要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3)规划充分利用中小学的体育设施,推行中小学体育场馆节假日对外开放、有偿使用制度;在公园开设体育健身角;广场、街头绿地规划设置健身设施;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规划设置健身房,方便居民锻炼。

5.4卫生事业规划

(1)规划配建综合医院2所,形成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的综合卫生医疗体系。

(2)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

(3)规划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增加保健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卫生保健站建设,宜结合社区中心统一布局,保证每个行政村及社区拥有1个甲级卫生室。建立“镇(乡)级医院-村卫生保健站”的城乡医疗设施布局体系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4)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中心社区、一般社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医疗救助机制。

6.综合交通规划

6.1发展目标与策略

6.1.1发展目标

坚持公交优先、整合联动、因地制宜、两型示范原则,确立外联内拓的交通发展战略导引,整合内外交通网络和设

施,统筹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逐步形成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城镇主干道为辅,与生态旅游、游憩康体、休闲度假等功能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公平有序、安全便捷、低碳高效、舒适环保的区域一体化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1)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打通与周边交通枢纽的通道,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轨道交通站点,融入区域交通系统网络;创建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提高对外交通可达性和有效服务范围。

(2)内部交通发展目标

以主次干路为基础,提高路网密度,调整路网结构,逐步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组团道路网络系统;完善、优化已有道路系统和交通设施,统筹城乡道路交通建设,构筑科学合理、无缝对接、高效服务、快速便捷、绿色低碳的路网体系。

6.1.2 发展策略

(1)差别化策略

根据用地功能结构,对区域与对外交通以及内部道路交通系统都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2)产业布局调节策略

确保建设与重大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道路,通过道路建设推动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生态环境的更

有效保护。

6.2区域与对外交通规划

6.2.1公路

(1)高速公路:充分利用现状“一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即沪昆高速、长潭西高速、京港澳高速、长株高速。规划新增昭山南、昭山北两个高速互通口。

(2)快速路:构建“一横一纵”的快速交通结构。

(3)国道:保留107国道、320国道。

(4)站场:规划新建昭山汽车站。

6.2.2水运

充分利用即将竣工的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和湘江航线,建立二级航道(2000吨)。 改造与提升昭山客运码头。

6.2.3铁路

长株潭城际铁路已规划在镇域内仰天湖设站。

6.3内部道路系统规划

6.3.1 快速路

规划设计双向6车道,红线宽度为60m,时速80km/h。

6.3.2主干路

由昭云大道、滨江路、天湖南路、佳木路、红易大道、昭华大道、昭山二十三号路、沪昆高速联络线构成主干路道路骨架。

6.3.3支路

内部的街坊路,红线宽度控制在15-24m。

6.3.4农村道路

镇域内的乡道、村道等,应与旅游线路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造提升道路技术等级,统筹旅游线路之间道路、新农村道路、景观道路四者一体化建设,五年内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红线宽度控制在6-10m。

7.环境保护规划

7.1环境保护定性目标

严格控制工业及农业面源污染,全面镇域内环境质量。规划实现污水全部处理后达标排放,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实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环境清新、优美、安静与适宜。

镇域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烟尘有效控制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和环境噪声达标率均为100%。

7.2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1)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加强湘江地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

(2)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和各功能组团的污水管网系统,强化新建乡村社区污水收集与处

理。鼓励在市政污水管网尚未覆盖的地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或就地回用,减少污染。

(3)提高污水资源化水平。加快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用水和节水管理;全面推广、普及节水器具,新建城镇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强制安装节水设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

(4)逐步恢复河湖生态功能。加强地表水、地下水、雨洪利用、再生水等各类水资源的联调,采用不同补充水源,保障河湖生态用水。

(5)强化水环境管理。严格遵守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等地方法规,规划制定生态绿心地区水污染源监管、再生水回用、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等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开展河湖水质改善与生态用水补偿研究。规划2015年以前建立镇域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体系。

7.3大气环境保护

(1)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燃煤污染。

(2)农村地区禁止秸杆燃烧。

(3)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大气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工作。

(4)加强道路扬尘等扬尘污染控制。

(5).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气污染。

7.4声环境保护

(1)加强对居民装修和居民区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的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2)加大对商业、餐饮娱乐等噪声扰民的整治,严格控制

一、二类声环境功能区内的商业噪声扰民现象。

(3)加快主要交通干道防护林建设,降低交通噪声;降低生活、生产和施工噪声,防治建筑施工噪声。

7.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按照“分散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处置”原则,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规划生活垃圾由各乡村社区分别收集,按照资源共享原则,由专业部门统一清运和集中处置,保证100%的无害化处置率。促进废物减量化;推进废物循环利用;加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8.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8.1公共安全规划

8.1.1规划目标及原则

遵循区域城乡统筹、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相结合原则,建立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健全安全应急联动系统。

8.1.2公共安全

(1)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制订科学、系统的应急救援方案,提供足够的疏散避难空间和安全疏散通道。

(2)规划安全防灾疏散道路交通系统,划分安全防灾分区,确保每个安全防灾分区在各个方向至少有两条安全疏散通道。

(3)规划布局足够的疏散避难空间,疏散场地必须设明确的标识,面积在2h㎡以上的防灾疏散场地必须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等立公用设施。

(4)生命线工程包括交通、通讯、供电、给水、排水、供气、医疗、卫生、食品和消防等主要系统及重要设施,必须明确纳入安全体系,充分满足防灾和减灾需要,切实保障区域公共安全。

(5)规划以公园、绿地、体育场地、中小学校等空旷场地以及机关大型庭院作为主要的避震疏散场地,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6)规划1处综合防灾指挥中心。结合行政办公楼建设。

8.2防洪排涝规划

8.2.1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湘江堤坝防洪标准,近期按照50年一遇标准,远期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进行建设。

(2)防洪措施

规划以原始地形为准,在主行洪区内严禁修建一切碍洪、阻洪的建(构)筑物;彻底清除湘江河道内所有违章建筑物,确保行洪畅通;加强湘江防洪工程建设,构建完整、牢固的防洪保护圈;完善防洪抢险应急措施。

8.2.2排涝规划

(1)排涝标准

排涝泵站的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一天排干标准。城镇建设用地雨水排放采用2年一遇即时排干标准,非城镇建设用地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1天排干标准。

(2)排涝措施

规划采用自排为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原则,结合水库调蓄、电排的综合治涝方案,充分利用撇洪渠实施高水高排。

8.3防震规划

8.3.1 抗震设防标准

严格执行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避震疏散规划

8.3.2避震疏散场地

避震疏散场地主要包括公园、广场、运动场以及各类森林公园。避震场地要求疏散半径300-500m、人均疏散面积

2-4㎡。

8.4消防规划

(1).规划布局普通消防站,以接到报警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每个责任区规划面积4-7k㎡。结合绿地、公园等规划主要疏散场地。

(2).规划设置消防指挥中心。消防站、消防人员、消防设备数据库;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8.5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5.1地质灾害防治

(1).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初步建成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基本完成危害严重的灾害点整治。

(2).逐步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划对严重威胁城镇、乡村社区、交通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对危险性大、危害程度高的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和进行专业监测;对危岩滑坡及其影响地区实行严格管理;对可能诱发新的危岩滑坡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加大生态绿心地区重点地质灾害地区及铁路两侧、主次干道和国道两侧不良地质区段的治理力度。

(3).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山洪和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城镇和村庄造成危害。

8.5.2水土保持规划

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在滑坡体上植树种草、实行绿化。栽植树苗必须选用主根粗扎较深的品种,真正起到水土保持和抗滑作用。严禁乱采乱伐、破坏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在山洪可能暴发的隐患地点,应加强植树造林,避免在其下游进行开发建设。

9.分期发展规划

9.1分期建设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整体性、统一性、滚动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近期、中期和远期有序地分期进行建设。

9.2建设时序

(1)近期(2015-2020年)

规划沿芙蓉大道与南横线两条轴线,综合整治镇域的整体环境,重点建设各类园区及相关生态工程、开发旅游用地及相关配套设施,维护、改善现有景区的设施。着手准备建设长株潭物流园前期工作。

(2)中期(2021-2025年)

规划以综合开发凤形山建设主题公园,通过生态旅游、

湿地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建设长株潭物流园,并着手准备建设影视基地前期工作 。

(3)远期(2025-2035年)

进一步完善各个功能区和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自然生态及文化旅游带动商务旅游和工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影视基地,以及完善其相关配套设施和配套产业。

10.附图

10.1总平面图

10.2规划分析图

10.3功能分区图

10.6给排水规划图

10.7近期规划图

《城镇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

学院:工学院

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邱磊

目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二章 发展条件与现状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社会设施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分期发展规划 附图

1.规划总则

1.1规划背景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

1.2规划目的和作用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统筹镇域城乡健康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不仅为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基本依据,还对相关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起综合协调作用,同时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1.3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乡统筹发展原则节约型发展原则

规划的弹性原则

地方特色原则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易家湾镇规划编制范围为易家湾镇行政辖区范围内,包括5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25年以后。

1.5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5.国家、湖南省的其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

1.6规划重点

重点是“三个布局、两个保护和一个管制”,即:对镇域村、产业和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对镇域资源和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对镇域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划定和管制。

1.5.1合理进行三个布局:科学确定镇村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统筹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布局。

1.5.2严格实施两个保护:注重镇域资源保护、加强镇域环境保护。

1.5.3科学划定和严格管制空间资源:适宜建设区的划定与

建设管理,限制建设区的划定与限制条件,禁止建设区的划定与禁止要求。

2.发展条件与现状

2.1发展条件

2.1.1区位交通

易家湾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 位和地理优势。易家湾镇被誉为长株潭三市“金三角”的核心位置,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等南北大动脉与湘黔铁路、上瑞高速等东西向通道在这里交汇;京珠、上瑞两条高速公路的出口即将开通;107与320两条国道如两条金线贯穿镇域;湘江绕镇而过,经长沙、进洞庭、入长江,易家湾码头可常年停泊千吨级船舶;这里经高速抵长沙黄花机场也只要半小时左右。长株潭公交互通101、102、103路在株易路口汇合。

2.1.2资源条件

(1)旅游资源

易家湾镇内有秀山丽水,风景别致。镇境内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昭山,位于西北角的湘江之滨,它怪石嵯峨,古木成荫,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历来吸引着游人登山揽胜;与昭山遥相对望的是凤形山、虎形山,因形似凤、似虎而得名,山上树木茂密,景色清幽。山腰建有国防隧道,隧道内大小房间林立,环境宜人,是探险、休闲、度假的好

地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拥有4000亩秀水的仰天湖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凤形山、虎形山的风采倒映水中,壮美无比,使人赏心悦目,犹如镶嵌在境内的一块明境;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湘江绕镇而行,画出一道月牙弧线,形成了天然的湘江风光带。两山两水山水相依,相映成趣,使易家湾镇被人们誉为“田园中的城市”、“都市里的村庄”,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2)文物资源

易家湾镇历史悠久,有黄兴母墓、昭阳寺、宋家祠堂等历史文物资源。

2.1.3镇域面积与人口

易家湾镇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00人,城镇人口1.22万人;耕地面积近6000亩,山林8500亩,水域4500亩;镇工矿区占地4757.84亩,城镇区占地3568亩,道路占地1030亩。

2.2镇域现状

2.2.1社会设施现状

教育:易家湾镇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中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

文化:缺少图书馆、文化馆、等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化设施。

体育:缺少可供体育锻炼和公共交往的广阔空间。缺少基础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等。

医疗:卫生院1所,社区诊所多所。

2.2.2基础设施现状

公路:镇域内有高速公路、国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乡道、村道。

铁路:京广线易家湾站建于1910年离。北京西站1619公里,离广州站675公里,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车务段管辖。现为四等站。

水路:昭山码头。

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在镇域内设有1站,将于2016年开通。

给排水:镇域内现有水厂1座。

供电:镇域内现有变电站1座。

邮政电信:镇域内现有邮政局1座。

广电:全镇基本完成了有线网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了湘潭国安有线电视数字信号在网内的传输。

2.2.3镇域内企业

驻镇范围内有省、市、区国有大中型企业29家,镇属企业15家,个体、私营企业主780家。

3.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3.1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本镇的现有条件及特点,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其重点为: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工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金融、现代物流业等。

3.2产业规划

3.2.1旅游业空间布局采取一文化二资源三线路四景区的形式。

一文化:即湖湘文化,是易家湾镇开发旅游业的名片。 二资源:即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三线路:针对旅游景点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特点,打造3条旅游开发线路。

四景区:分别是昭山风景区、仰天湖生态公园、昭山湾湘江沿江风光带和九凤形山风景区。

同时对旅游业基础设施规划如下:

(1)规划建设昭山旅游服务中心。

(2)规划建设仰天湖次级旅游服务中心。

(3)建设镇内旅游环线及风景区内部游路等交通基础设施。

(4)加强汽车旅游的各种设施配套,包括停车场、标

识牌、维修服务等。

(5)发展大型旅游车及出租车服务。

(6)开通旅游巴士服务。

(7)增加多种档次的宾馆、饭店、旅店和青年旅舍,为不同层次的游客提供服务。

3.2.2房地产业遵循“两型”的开发建设模式,以建设“两型社区样板、山水住宅典范”为目标,在项目用地范围内综合成套开发建设高端居住、商业旅游、办公、酒店、老年公寓、休闲娱乐和生态公园等多种物业。

3.2.3商业金融:采取商业区-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一般社区商业中心三级体系,规划布局商业服务设施,提升设施档次,健全服务网络。预留商业发展用地,结合镇域中心,建设相对集中的商务办公、商务旅馆和写字楼。所有行政村、社区都应规划建设日杂店、百货店等与本地居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商业服务设施。

3.2.4现代物流:依靠优越的区位条件,可招商投资满足长株潭城市群物流集散的现代物流园。

3.2.5现代农业:依靠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镇域内风景区影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农业园区,将生产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

4.基础设施规划

4.1给水工程

4.1.1水厂及供水设施

纳入湘潭市三水厂供水范围。

4.1.2管网布置

在现状管网的基础之上,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沿规划道路铺设供水管道,各供水分区内采用环状管网,分区之间均采用双管连通,通过加压站形成分区分压供水。

4.1.3节水规划

采用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技术;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推行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技术;污水处理厂(场)均采用污水回用工程,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杂用水。减少自来水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4.2排水工程

4.2.1排水体制

镇域内排水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4.2.2污水处理厂

纳入湘潭龙头坝污水处理厂服务区。

4.2.3污水管网与泵站

各规划排水分区根据地形独立布置各自的污水管网,各排水分区的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至污水处理厂。

4.3电力工程

4.3.1电源规划

电力供应主要依托长株潭三市电网、省网、华中大电网;随着“两型”建设的需要,宜发展生物能、光伏电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4.3.2电厂建设

规划保留易家湾110KV变电站。

4.3.3高压走廊规划

220千伏及以上高压走廊尽量安排在功能组团以外,110千伏线路引入城区功能组团内,走廊宽度应符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要求。110千伏以下线路应结合道路改造及电网改造,逐步改为地下电缆。

4.3.4新能源利用规划

鼓励使用新能源,政府实行经济补偿4措施。镇域内新能源利用规划占电力总能源3.2%;光伏能灯具规划近期占路灯总量20%,远期占路灯总量50%。

4.4燃气工程

4.4.1气源选择

本镇规划以石油天然气为气源。

4.4.2输配系统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规划高、中、低压三级输配系统,其

中门站燃气管道采用次高压燃气管道A(0.8

4.4.3调压站建设规划

在镇上设置1个供气区,1个天然气调压站。

5.社会设施规划

5.1文化事业规划

(1)规划设立湖湘文化展示区和文化产业园,着力健全影视产业和数码娱乐两大产业链;大力发展设计、图书出版、音乐制做、杂志与电视广告等。

(2)在仰天湖地区规划布局综合展览中心、文化广场、科技馆、影剧院、文化娱乐中心等市级文化娱乐设施。

(3)保留原有文化设施,社区建设应配套中小型文化教育设施。针对自身需求,乡村中心社区规划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图书室。

(4)规划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尽快构建功能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

(5)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村社区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5.2教育事业规划

加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农村中小学住校制;提升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规划期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40%以上。

5.3体育事业规划

(1)规划综合体育中心1处。

(2)规划改造小城镇原有设施基础。社区级体育设施主要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3)规划充分利用中小学的体育设施,推行中小学体育场馆节假日对外开放、有偿使用制度;在公园开设体育健身角;广场、街头绿地规划设置健身设施;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规划设置健身房,方便居民锻炼。

5.4卫生事业规划

(1)规划配建综合医院2所,形成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的综合卫生医疗体系。

(2)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

(3)规划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增加保健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卫生保健站建设,宜结合社区中心统一布局,保证每个行政村及社区拥有1个甲级卫生室。建立“镇(乡)级医院-村卫生保健站”的城乡医疗设施布局体系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4)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中心社区、一般社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医疗救助机制。

6.综合交通规划

6.1发展目标与策略

6.1.1发展目标

坚持公交优先、整合联动、因地制宜、两型示范原则,确立外联内拓的交通发展战略导引,整合内外交通网络和设

施,统筹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逐步形成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城镇主干道为辅,与生态旅游、游憩康体、休闲度假等功能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公平有序、安全便捷、低碳高效、舒适环保的区域一体化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1)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打通与周边交通枢纽的通道,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轨道交通站点,融入区域交通系统网络;创建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提高对外交通可达性和有效服务范围。

(2)内部交通发展目标

以主次干路为基础,提高路网密度,调整路网结构,逐步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组团道路网络系统;完善、优化已有道路系统和交通设施,统筹城乡道路交通建设,构筑科学合理、无缝对接、高效服务、快速便捷、绿色低碳的路网体系。

6.1.2 发展策略

(1)差别化策略

根据用地功能结构,对区域与对外交通以及内部道路交通系统都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2)产业布局调节策略

确保建设与重大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道路,通过道路建设推动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生态环境的更

有效保护。

6.2区域与对外交通规划

6.2.1公路

(1)高速公路:充分利用现状“一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即沪昆高速、长潭西高速、京港澳高速、长株高速。规划新增昭山南、昭山北两个高速互通口。

(2)快速路:构建“一横一纵”的快速交通结构。

(3)国道:保留107国道、320国道。

(4)站场:规划新建昭山汽车站。

6.2.2水运

充分利用即将竣工的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和湘江航线,建立二级航道(2000吨)。 改造与提升昭山客运码头。

6.2.3铁路

长株潭城际铁路已规划在镇域内仰天湖设站。

6.3内部道路系统规划

6.3.1 快速路

规划设计双向6车道,红线宽度为60m,时速80km/h。

6.3.2主干路

由昭云大道、滨江路、天湖南路、佳木路、红易大道、昭华大道、昭山二十三号路、沪昆高速联络线构成主干路道路骨架。

6.3.3支路

内部的街坊路,红线宽度控制在15-24m。

6.3.4农村道路

镇域内的乡道、村道等,应与旅游线路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造提升道路技术等级,统筹旅游线路之间道路、新农村道路、景观道路四者一体化建设,五年内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红线宽度控制在6-10m。

7.环境保护规划

7.1环境保护定性目标

严格控制工业及农业面源污染,全面镇域内环境质量。规划实现污水全部处理后达标排放,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实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环境清新、优美、安静与适宜。

镇域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烟尘有效控制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和环境噪声达标率均为100%。

7.2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1)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加强湘江地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

(2)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和各功能组团的污水管网系统,强化新建乡村社区污水收集与处

理。鼓励在市政污水管网尚未覆盖的地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或就地回用,减少污染。

(3)提高污水资源化水平。加快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用水和节水管理;全面推广、普及节水器具,新建城镇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强制安装节水设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

(4)逐步恢复河湖生态功能。加强地表水、地下水、雨洪利用、再生水等各类水资源的联调,采用不同补充水源,保障河湖生态用水。

(5)强化水环境管理。严格遵守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等地方法规,规划制定生态绿心地区水污染源监管、再生水回用、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等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开展河湖水质改善与生态用水补偿研究。规划2015年以前建立镇域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体系。

7.3大气环境保护

(1)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燃煤污染。

(2)农村地区禁止秸杆燃烧。

(3)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大气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工作。

(4)加强道路扬尘等扬尘污染控制。

(5).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气污染。

7.4声环境保护

(1)加强对居民装修和居民区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的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2)加大对商业、餐饮娱乐等噪声扰民的整治,严格控制

一、二类声环境功能区内的商业噪声扰民现象。

(3)加快主要交通干道防护林建设,降低交通噪声;降低生活、生产和施工噪声,防治建筑施工噪声。

7.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按照“分散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处置”原则,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规划生活垃圾由各乡村社区分别收集,按照资源共享原则,由专业部门统一清运和集中处置,保证100%的无害化处置率。促进废物减量化;推进废物循环利用;加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8.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8.1公共安全规划

8.1.1规划目标及原则

遵循区域城乡统筹、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相结合原则,建立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健全安全应急联动系统。

8.1.2公共安全

(1)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制订科学、系统的应急救援方案,提供足够的疏散避难空间和安全疏散通道。

(2)规划安全防灾疏散道路交通系统,划分安全防灾分区,确保每个安全防灾分区在各个方向至少有两条安全疏散通道。

(3)规划布局足够的疏散避难空间,疏散场地必须设明确的标识,面积在2h㎡以上的防灾疏散场地必须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等立公用设施。

(4)生命线工程包括交通、通讯、供电、给水、排水、供气、医疗、卫生、食品和消防等主要系统及重要设施,必须明确纳入安全体系,充分满足防灾和减灾需要,切实保障区域公共安全。

(5)规划以公园、绿地、体育场地、中小学校等空旷场地以及机关大型庭院作为主要的避震疏散场地,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6)规划1处综合防灾指挥中心。结合行政办公楼建设。

8.2防洪排涝规划

8.2.1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湘江堤坝防洪标准,近期按照50年一遇标准,远期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进行建设。

(2)防洪措施

规划以原始地形为准,在主行洪区内严禁修建一切碍洪、阻洪的建(构)筑物;彻底清除湘江河道内所有违章建筑物,确保行洪畅通;加强湘江防洪工程建设,构建完整、牢固的防洪保护圈;完善防洪抢险应急措施。

8.2.2排涝规划

(1)排涝标准

排涝泵站的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一天排干标准。城镇建设用地雨水排放采用2年一遇即时排干标准,非城镇建设用地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1天排干标准。

(2)排涝措施

规划采用自排为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原则,结合水库调蓄、电排的综合治涝方案,充分利用撇洪渠实施高水高排。

8.3防震规划

8.3.1 抗震设防标准

严格执行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避震疏散规划

8.3.2避震疏散场地

避震疏散场地主要包括公园、广场、运动场以及各类森林公园。避震场地要求疏散半径300-500m、人均疏散面积

2-4㎡。

8.4消防规划

(1).规划布局普通消防站,以接到报警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每个责任区规划面积4-7k㎡。结合绿地、公园等规划主要疏散场地。

(2).规划设置消防指挥中心。消防站、消防人员、消防设备数据库;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8.5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5.1地质灾害防治

(1).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初步建成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基本完成危害严重的灾害点整治。

(2).逐步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划对严重威胁城镇、乡村社区、交通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对危险性大、危害程度高的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和进行专业监测;对危岩滑坡及其影响地区实行严格管理;对可能诱发新的危岩滑坡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加大生态绿心地区重点地质灾害地区及铁路两侧、主次干道和国道两侧不良地质区段的治理力度。

(3).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山洪和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城镇和村庄造成危害。

8.5.2水土保持规划

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在滑坡体上植树种草、实行绿化。栽植树苗必须选用主根粗扎较深的品种,真正起到水土保持和抗滑作用。严禁乱采乱伐、破坏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在山洪可能暴发的隐患地点,应加强植树造林,避免在其下游进行开发建设。

9.分期发展规划

9.1分期建设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整体性、统一性、滚动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近期、中期和远期有序地分期进行建设。

9.2建设时序

(1)近期(2015-2020年)

规划沿芙蓉大道与南横线两条轴线,综合整治镇域的整体环境,重点建设各类园区及相关生态工程、开发旅游用地及相关配套设施,维护、改善现有景区的设施。着手准备建设长株潭物流园前期工作。

(2)中期(2021-2025年)

规划以综合开发凤形山建设主题公园,通过生态旅游、

湿地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建设长株潭物流园,并着手准备建设影视基地前期工作 。

(3)远期(2025-2035年)

进一步完善各个功能区和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自然生态及文化旅游带动商务旅游和工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影视基地,以及完善其相关配套设施和配套产业。

10.附图

10.1总平面图

10.2规划分析图

10.3功能分区图

10.6给排水规划图

10.7近期规划图


相关内容

  • 2015年中国高端幼儿园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高端幼儿园市场研 究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 ...

  • 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线
  • 湖南商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警察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成都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我校创建较早的教学系部之一,也是我校最具活力和办学特色的系部之一,其前身是城市规划 ...

  • 综合性养生度假目的地-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绿维创景
  • 综合性养生度假目的地--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Ltd.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 ...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安徽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城乡收入.城乡消费和生活水平.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事业差距依然较大.影响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体制.观念.经济.人口诸多方面,为此,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提出了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 ...

  • 城乡规划条例
  • 河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中部崛起必将进一步推进我省城市化,中原城市群的初具规模也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城 ...

  • 建筑类杂志
  • 建筑类杂志有哪些 1)安徽建材合肥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 2)安徽建筑合肥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合肥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 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南京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 5)北京工程造价北京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6)北京规划建设北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北京建 ...

  • 安徽教育发展规划出炉 中小学招生将全面实行学区制
  • 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纪实性写进成长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学前教育中,消除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全面消除各类看护点:探索在普通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全省中小学招生全面实行学区制,推行九年一贯制--2月15日,<安徽省" ...

  • 富人下乡农民进城
  •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宏大图景正在展开.据测算,仅安徽一省要实现2020年城镇化率接近60%的发展目标,就可以拉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至少15000亿元.但在这个亟待挖掘的万亿商机中,富人如何下乡?农民又如何进城? 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再平衡时期,而新型城镇化将统领十个方面的再平衡:改革.发展.产业.城乡.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