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事业单位考试之必备法律知识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必备法律知识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含义、特点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都在国家宪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宪法在制定上的特点:宪法制定时往往要成立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机构,如制宪委员会、制宪议会或宪法起草委员会等。

(2)在我国宪法修改方面涉及三个小知识点:

第一,谁有权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根据我国《宪法》第 64条的规定,对于宪法的修改有两个主体有权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三,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通过程序。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真题实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包括()。

A.宪法是立国之本与治国之策 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

C.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D.与宪法相抵触的一切法律和法规无效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C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在: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2)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

1.英国宪法的产生(宪政之母)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

2.美国宪法的产生

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3.法国宪法的产生

1789年,《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颁布的著名纲领性文件。

1791年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该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4.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1918年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俄宪法》。

(二)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出台的宪法性文件《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的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 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真题实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大纲》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2.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正。

第二节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构成及组织和活动原则

所谓国家机构就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权力机关(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与检察院)和军事机关构成。

下图为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图: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主要有:

1.民主集中制原则

所谓民主集中制,简单来说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其体现有:

(1)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

(2)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法治原则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

3.责任制原则

责任制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其决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所产生的结果,都必须承担责任。

【真题实例】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市教育局 C.省政协 D.县人民检察院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省政协系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县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考生必须掌握国家机关的

性质,这往往是我们答题的基础。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性质和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二)组成和任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5年。

(三)职权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全国人大还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是为实施宪法而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主要包括民刑法律、诉讼法、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特别行政区的立法等。

3.监督权: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

全国人大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委员的人选。对于以上人员,根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的罢免案,全国

人大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在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并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后,予以罢免。

(四)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1.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4.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5.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6.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

(一)性质和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其与全国人大之间是隶属关系。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任期

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委会的组成成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是 5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机构,外国鲜有类似机构。国外的议员 (相当于我国人大代表)为职业,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为兼职,而人大一般每年只开一次会,会期约10天(一般在3月5日到3月15日)。这样,不得不设一个常设机构在人大闭会期间履行权力机关的职责。

(三)职权

1.立法权

(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3)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4)解释法律。

2.监督权

(1)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2)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3)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4)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5)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6)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

(8)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

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3.重大事项决定权

(1)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2)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3)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

(4)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5)决定特赦;

(6)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7)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8)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四、国务院

(一)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在全国行政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地位。不过,国务院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产生的,必须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相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说,国务院处于从属地位。

(二)组成和任期

国务院由总理1人、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任期为5年,宪法规定,总理、副总理、国务委

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三)职权

1.法规制定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

2.提案权。国务院是具体管理和组织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的最高行政机构。为了完成宪法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规定的各项任务,国务院有责任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有关的法律草案、计划和报告以及计划和报告的执行情况等,经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议批准,使之成为指导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法律文件。国务院的计划、报告都必须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以议案的形式提出。

3.领导权。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及行政监督权。

4.任免权。主要是对全国行政人员进行任免和奖惩的权力。

5.行政区域划分权。国务院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6.紧急状态决定权。国务院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真题实例】下列做法符合宪法或者法律规定的是()。

A.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B.市人民代表大会撤销市长职务

C.国务院各部部长连续任职超过两届

D.县人民政府设立秘书长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立法法》第63条第1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宪法》第 101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宪法》第87条规定:“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政府组织法》第4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 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的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1954年宪法设置国家主席,1975年、1978年宪法对国家主席未加规定,改革开放后,为外交工作的方便,1982年宪法又设置了国家主席。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是5年,且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外交权;荣典权。

(四)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在任期届满前,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补选;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真题实例】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D。《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由此可知,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国家主席,答案为 D。

六、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性质和地位

中央军委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成和任期

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根据主席的提名,全国人大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央军委的每届任期为5年。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题作出规定。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1.性质和任务

我国《宪法》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在我国,审判权必须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审判权,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进行审判活动。

2.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

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上级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挥命令下级人民法院如何进行审判,只能对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是否正确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监督。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二)人民检察院

1.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又称为检察监督,是通过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进行监督,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实施。

2.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

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实行双重从属制,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检察官法和地方组织法中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免的规定,也体现了双重领导体制。

八、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大和全国人大基本相同,有些细微差别需要考生了解。

1.我国共有五级人大,分别是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人大。但并非每级人大都有常委会,乡级人大没有常委会。同时,乡级人大代表也没有刑事豁免权。

2.对中央来说,总理对副总理有提名权,由全国人大决定,而地方首长正职对副职没有提名权,正职、副职(如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一律由人大选举产生。

九、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一)性质

首先必须明确,我国有五级人大,相应的亦有五级政府,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并非一级政府,是在农村或城市,由居民以居民区为纽带建立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二)与政府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与政府不是上下级,自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政府机关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真题实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

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基层的人民政权

C.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 D.基层群众的经济联合体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既非一级政权,亦非经济联合体,故排除 BD,另外,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亦非派出机构,故排除 C。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

一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通常就被认为是该国的公民或国民,就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及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这个法律概念的外延要比人民这个政治概念的外延宽一些。在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很广泛的,具体有以下几种:

1.平等权

平等权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就开宗明义地将“人人生而平等”作为不言而喻的真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一切领域内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

逍遥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即反对特权。

【真题实例】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要求()。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B.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制裁

D.任何公民都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国家法律,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受法律追究和制裁,决不允许其逍遥法外。D项所说内容与本题干无关。

2.宗教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这一自由在我国法律上的含义是指:(1)每个公民都有按照自己的意愿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3)有在同一宗教里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4)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5)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公民选举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被推举为代表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二者通常合称为选举权。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享有选举权应当同时具备3个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依照法律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监督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5.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受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留、搜查和侵害。具体有: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可以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6.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公民对其合法财产享有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原《宪法》第13条关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改。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将“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第二,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改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第三,增加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条款。宪法修正案对国家进行征收或者征用的条件规定得非常明确,即只能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才能进行,何为“公共利益”,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具体化。

第四,增加了补偿条款。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在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者征用时,应当给予补偿。

7.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

根据《宪法》的规定,公民享有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具体有: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3)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获得物质帮助权。

【真题实例】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可以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是()。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C.公民在疾病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CD。法定的物质帮助权的条件只有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其他都不对,故排除 B。

8.特定主体的权利

根据《宪法》的规定,主要包括:

(1)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2)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3)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4)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宪法》在赋予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些基本义务主要有: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此外,我国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等。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必备法律知识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含义、特点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都在国家宪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宪法在制定上的特点:宪法制定时往往要成立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机构,如制宪委员会、制宪议会或宪法起草委员会等。

(2)在我国宪法修改方面涉及三个小知识点:

第一,谁有权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根据我国《宪法》第 64条的规定,对于宪法的修改有两个主体有权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三,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通过程序。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真题实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包括()。

A.宪法是立国之本与治国之策 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

C.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D.与宪法相抵触的一切法律和法规无效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C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在: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2)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

1.英国宪法的产生(宪政之母)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

2.美国宪法的产生

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3.法国宪法的产生

1789年,《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颁布的著名纲领性文件。

1791年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该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4.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1918年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俄宪法》。

(二)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出台的宪法性文件《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的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 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真题实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大纲》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2.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正。

第二节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构成及组织和活动原则

所谓国家机构就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权力机关(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与检察院)和军事机关构成。

下图为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图: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主要有:

1.民主集中制原则

所谓民主集中制,简单来说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其体现有:

(1)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

(2)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法治原则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

3.责任制原则

责任制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其决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所产生的结果,都必须承担责任。

【真题实例】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市教育局 C.省政协 D.县人民检察院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省政协系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县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考生必须掌握国家机关的

性质,这往往是我们答题的基础。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性质和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二)组成和任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5年。

(三)职权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全国人大还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是为实施宪法而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主要包括民刑法律、诉讼法、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特别行政区的立法等。

3.监督权: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

全国人大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委员的人选。对于以上人员,根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的罢免案,全国

人大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在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并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后,予以罢免。

(四)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1.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4.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5.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6.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

(一)性质和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其与全国人大之间是隶属关系。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任期

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委会的组成成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是 5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机构,外国鲜有类似机构。国外的议员 (相当于我国人大代表)为职业,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为兼职,而人大一般每年只开一次会,会期约10天(一般在3月5日到3月15日)。这样,不得不设一个常设机构在人大闭会期间履行权力机关的职责。

(三)职权

1.立法权

(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3)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4)解释法律。

2.监督权

(1)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2)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3)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4)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5)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6)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

(8)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

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3.重大事项决定权

(1)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2)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3)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

(4)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5)决定特赦;

(6)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7)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8)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四、国务院

(一)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在全国行政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地位。不过,国务院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产生的,必须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相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说,国务院处于从属地位。

(二)组成和任期

国务院由总理1人、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任期为5年,宪法规定,总理、副总理、国务委

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三)职权

1.法规制定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

2.提案权。国务院是具体管理和组织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的最高行政机构。为了完成宪法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规定的各项任务,国务院有责任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有关的法律草案、计划和报告以及计划和报告的执行情况等,经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议批准,使之成为指导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法律文件。国务院的计划、报告都必须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以议案的形式提出。

3.领导权。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及行政监督权。

4.任免权。主要是对全国行政人员进行任免和奖惩的权力。

5.行政区域划分权。国务院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6.紧急状态决定权。国务院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真题实例】下列做法符合宪法或者法律规定的是()。

A.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B.市人民代表大会撤销市长职务

C.国务院各部部长连续任职超过两届

D.县人民政府设立秘书长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立法法》第63条第1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宪法》第 101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宪法》第87条规定:“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政府组织法》第4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 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的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1954年宪法设置国家主席,1975年、1978年宪法对国家主席未加规定,改革开放后,为外交工作的方便,1982年宪法又设置了国家主席。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是5年,且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外交权;荣典权。

(四)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在任期届满前,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补选;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真题实例】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D。《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由此可知,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国家主席,答案为 D。

六、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性质和地位

中央军委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成和任期

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根据主席的提名,全国人大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央军委的每届任期为5年。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题作出规定。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1.性质和任务

我国《宪法》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在我国,审判权必须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审判权,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进行审判活动。

2.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

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上级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挥命令下级人民法院如何进行审判,只能对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是否正确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监督。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二)人民检察院

1.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又称为检察监督,是通过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进行监督,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实施。

2.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

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实行双重从属制,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检察官法和地方组织法中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免的规定,也体现了双重领导体制。

八、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大和全国人大基本相同,有些细微差别需要考生了解。

1.我国共有五级人大,分别是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人大。但并非每级人大都有常委会,乡级人大没有常委会。同时,乡级人大代表也没有刑事豁免权。

2.对中央来说,总理对副总理有提名权,由全国人大决定,而地方首长正职对副职没有提名权,正职、副职(如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一律由人大选举产生。

九、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一)性质

首先必须明确,我国有五级人大,相应的亦有五级政府,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并非一级政府,是在农村或城市,由居民以居民区为纽带建立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二)与政府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与政府不是上下级,自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政府机关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真题实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

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基层的人民政权

C.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 D.基层群众的经济联合体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既非一级政权,亦非经济联合体,故排除 BD,另外,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亦非派出机构,故排除 C。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

一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通常就被认为是该国的公民或国民,就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及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这个法律概念的外延要比人民这个政治概念的外延宽一些。在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很广泛的,具体有以下几种:

1.平等权

平等权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就开宗明义地将“人人生而平等”作为不言而喻的真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一切领域内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

逍遥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即反对特权。

【真题实例】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要求()。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B.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制裁

D.任何公民都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国家法律,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受法律追究和制裁,决不允许其逍遥法外。D项所说内容与本题干无关。

2.宗教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这一自由在我国法律上的含义是指:(1)每个公民都有按照自己的意愿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3)有在同一宗教里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4)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5)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公民选举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被推举为代表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二者通常合称为选举权。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享有选举权应当同时具备3个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依照法律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监督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5.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受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留、搜查和侵害。具体有: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可以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6.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公民对其合法财产享有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原《宪法》第13条关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改。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将“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第二,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改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第三,增加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条款。宪法修正案对国家进行征收或者征用的条件规定得非常明确,即只能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才能进行,何为“公共利益”,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具体化。

第四,增加了补偿条款。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在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者征用时,应当给予补偿。

7.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

根据《宪法》的规定,公民享有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具体有: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3)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获得物质帮助权。

【真题实例】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可以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是()。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C.公民在疾病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ACD。法定的物质帮助权的条件只有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其他都不对,故排除 B。

8.特定主体的权利

根据《宪法》的规定,主要包括:

(1)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2)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3)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4)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宪法》在赋予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些基本义务主要有: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此外,我国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等。


相关内容

  • 考试吧整理:2014中考英语必备词组一览
  • 中考 2017中考复习指导中考英语正文 考试吧整理:2014中考英语必备词组一览 2013-10-14 10:35:13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评论(0条) 提醒:因页面缓存,查看最新请按F5刷新,最后更新时间:2013-10-14 10:35:30 2014年中考英语必备词组汇总 1 ...

  • 2014专升本大纲
  • 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2014年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 (专业综合课部分) 考试科目: 旅游学(70分)旅游经济学(70分)饭店管理(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总分:200分 第一部分:<旅游学>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 第二节 旅游 ...

  •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必备能力,议论文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必备能力:议论文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基本要求是写作能力,而议论文通常会被很多考生作为首选文体,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要系统滴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在此进行细细讲述. (一)论点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 ...

  • 2014银行招聘考试复习必备:内在稳定器
  • http://tj.offcn.com/ 2014银行招聘考试复习必备:内在稳定器 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 ...

  • 2014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必备问题一
  • 2014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必备问题一 1.为什么小孩不睡觉? [参考答案] 小孩不睡觉分两种:一种是不管在家还是园,不管怎么教育,小孩中午都不爱睡觉的,应该建议去医院看看.另一种是小孩偶尔中午不睡觉,可能是当天出现异况,或是换值班老师了,或是身体不舒服等等. 2.为什么回到家,孩子总是找东西吃,是 ...

  • 2014年技能鉴定成绩
  • 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职业资格的鉴定。 而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使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 ...

  • 2015年重庆市选调生招考公告信息
  • 2015年重庆市选调生招考公告信息 2015年重庆市选调400名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为努力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切实为加快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有力人才支持,经研究,决定面向全国高校选调一批2015届 ...

  • 2014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必备资料)
  • 1.建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主办人员须具有( )年以上证券自营.资产管理或证券投资基金从业经历. A.1 B.2 C.3 D.5 2.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即亏损,证监会对其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应进行的处罚是( ). A.暂停保荐机构的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并责令保荐机构更换保荐业务负责人 B. ...

  • 如何备考人力资源管理师(2014)
  • 如何备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讲师:陈树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企业培训师 2014年5月 授课技术分析 分析总结出题规律 教学经验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考试经验 说句心里话 如果,您考过了,请您忘记我如果,您没考过,请不要骂我 如果,我讲的内容,考试的时候考了,那是您的运气好 如果,我讲的内容,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