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武帝重用霍去病而冷落卫青

【解析】为何汉武帝重用霍去病而冷落卫青,给武帝和卫青正名

本帖并非讨论卫青、霍去病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站在汉朝的利益或者武帝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关键事件:国库枯竭、赵信叛变、霍去病成名、漠北之战双方对位

整治经济:140 B.C-------(朝廷发行三铢钱)

水灾饥荒:138 B.C-------(黄河水泛滥平原郡,发生了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 严重旱灾:137 B.C-------(刮起一场血红色的风,出现大旱灾)

整治经济:136 B.C春-----(朝廷宣布停止使用三铢钱,发行半两钱)

严重蝗灾:136 B.C夏-----(出现严重的蝗灾)

汉征闽越:135 B.C-------4~6万兵车骑(王恢、韩安国。同年匈奴请和亲,王主战,韩主和,武帝同意和亲)

汉围马邑:133 B.C-------30万兵车骑(韩安国率李广、公孙贺伏兵27万,王恢与李息率兵3万攻击辎重。王失职被处斩)

黄河决口:132 B.C-------10万役夫(黄河两次决口,十六个郡受灾,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征民夫堵塞,屡塞不止,武帝作罢)

整治边防:130 B.C-------1万士卒(武帝下诏调集10000士卒修治雁门郡的险要关隘) 整治河道:129 B.C春-----3~5万役卒(采纳郑当时建议,穿渭为渠,下接黄河,漕关东粟径易,可溉渠下民田万余顷)

整治经济:129 B.C冬-----(朝廷开始对商人的车辆征税)

匈奴掠边:129 B.C-------2~4万骑(年初入上谷,后又多次入渔阳,渔阳损失严重。之后武帝派韩安国兵守渔阳)

汉军出塞:129 B.C-------4万骑(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路。卫青袭龙城,公孙敖和李广兵败遭贬)

匈奴南侵:128 B.C秋-----2万骑(杀辽西太守,又入雁门、渔阳,围困韩安国,共杀掠近4000人。韩兵败撤守右北平,不久韩病故,李广兵守右北平,匈奴数年不敢入右北平) 汉军还击:128 B.C秋-----3~4万骑(卫青、李息。斩杀匈奴数千人)

匈奴南侵:127 B.C春-----4~6万骑(入上谷、渔阳杀掠1000多人)

汉攻河朔:127 B.C春-----4万骑(卫青率李息、苏建、张次功等。斩首俘虏数千,得牛羊100多万)

汉屯朔方:127 B.C夏-----10万平民(汉朝廷招募了10万平民迁居朔方郡,苏建以将军督筑朔方郡)

匈奴入塞:126 B.C-------3~4万骑(右贤王?杀代郡太守恭,又入雁门,杀掠2000多人) 匈奴入塞:125 B.C-------3万骑(右贤王。各3万骑入代郡、定襄、上郡,杀掠3000~5000

人)

汉袭高阙:124 B.C春-----12~15万骑(卫青率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李息同张次公.俘虏15000人,牲畜近100万头)

匈奴入代:124 B.C秋-----1万骑(入代郡,杀都尉朱英,掳掠1000余人)

汉入漠南:123 B.C春-----12~14万骑(卫青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斩杀5000~7000人)

汉入漠南:123 B.C夏-----11~13万骑(卫青率同上六将.斩首俘虏10000多人,赵信叛变,苏建兵败遭贬,霍去病、郝贤封侯)

---------------------------------------------------------汉匈变化分界线----------------------------------------

汉:1、同年《资治通鉴》记载汉朝大司农府库枯竭,无法供应军需。同年武帝准备各项措施以改善财政。

2、汉失赵、苏二将。连续三年,武帝都没有派遣卫青出征,且汉军出征规模和次数都大幅减少。

3、武帝开始重用霍去病,并作为汉匈战争新的核心人物。

匈:1、单于得赵信,用赵信的建议,“率部北遁至漠北,用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策略对付汉军”。

2、之后三年匈奴南下骚扰汉朝边境的规模和次数,也相应减少,战果也一般。

改善财政:123 B.C夏-----(武帝发诏允许百姓出钱买爵和免除禁锢,以致吏治渐坏)

匈奴掠边:122 B.C-------1万骑(入上谷,杀数百人)

汉入河西:121 B.C春-----1万骑(霍去病。杀折兰王,斩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斩首俘虏8900人)

汉入河西:121 B.C夏-----5~6万骑(霍去病同公孙敖,张骞同李广.俘单桓、酋涂二王,斩30200人.公孙敖、张骞失约遭贬)

匈奴掠边:121 B.C秋-----1~2万骑(入代郡和雁门,杀掠数百人)

浑邪投汉:121 B.C秋-----(浑邪王杀休屠王,率40000余人投降汉朝,霍去病负责监督接收) 赈济水灾:120 B.C秋-----(崤山以东地区发大水又闹饥荒,朝廷迁徙灾民70多万,开仓借贷生产等数年花费数亿不止)

裁军减负:120 B.C-------(陇西、北地、上郡一带胡寇入侵减少,武帝下诏将三郡屯戍部队裁减一半,减轻百姓负担)

匈奴南侵:120 B.C-------4~6万骑(入右北平、定襄,杀掠1000余人)

战前准备:119 B.C春------汉:10万骑兵:包括粟马10万匹,私马4万匹,后面跟着步兵粮草辎重队伍共20~40万人

战前准备:119 B.C春------匈:9~10万骑兵,10~15万步兵,单于将辎重移至遥远的北方,在沙漠北边等待汉军

汉征漠北:119 B.C--------10万骑20万步卒(霍去病率李敢、路博德、赵破奴等,卫青率李广、公孙贺、赵食其、曹襄等)

----------------------------------------------汉匈变化分界线------------------------------------------------- 战后损失:

1、汉军损失20000多骑兵,11000匹马。李广自杀、赵食其被贬,此后两年李敢、霍去病死,卫青多病不能战,共失五将。

2、匈奴损失近100000人,高层贵族有87人被俘,损失数百万牲畜,赵信城被毁。

整治经济:119 B.C冬------(东郭感阳、孔仅、桑弘羊。朝廷废三铢钱,改铸半两钱,发布盐铁官营的政策)

此后汉匈连续7年无战事。

主要原因有两点:

1、天灾、战事等导致国力下滑,国库枯竭,财政供应不上军队的需求了,特别是公元前123年到119年这几年间。《资治通鉴》里在公元前123年的事件记载里,最后有一段关于汉朝当时财政情况的描写(也就是这一年赵信叛变,霍去病成名),主要说的是汉朝连年征调十几万人出击匈奴,用于赏赐有功将士的黄金达到二十余万斤,士兵和军马死亡也达十几万,而且这些还不包括运送粮草辎重等所需的费用。所以同年六月,武帝颁下诏书,允许百姓出钱买爵和以钱免除禁锢等…….以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公元前120年的水灾,朝廷得从各郡、王的府库调粮,跟官民借贷用以迁涉大量灾民,和赈济。同年又裁减陇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军队一半,漠北之战后朝廷实施盐铁官营的政策也可以说明那几年国家财政问题严重。而且匈奴对汉朝边境的频繁袭击也拖累了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口发展(如上表7年6次入塞,杀掠官兵近20000人,夺走牲畜无算,其中上谷、渔阳、代郡被袭次数最多,损失严重)。所以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出动骑兵规模并不大,远不如前几年的情况(如表里可以看出明显差距) 。

2、汉武帝的战略考量。此前卫青率军和匈奴打了6场战役,虽然6场全胜,但匈奴人对卫青等汉军将领的打法战略等,肯定会渐渐熟悉。特别是赵信的叛变,由于此前赵信跟随卫青出征多次,对汉军乃至卫青等人的打法习惯,都比较熟悉。再加上当时财政紧张,导致出征军队规模有限,不可能发动漠较大规模的战役,而在出征人数有限,赵信了解卫青等人的情况下,还让卫青领兵出征,太危险。这时的情况对汉军明显不利,恰好这时霍去病一战成名,而且赵信和匈奴人都对霍去病比较陌生,不知道他的打法习惯等等。这是个契机!所以武帝决定下这步险棋,第一次只给霍去病1万骑兵也是相对保险的试炼。而对匈奴人来说,武帝

这次换帅,更像汉军的又一次“突然袭击”,而霍的成功使之前“赵信投奔”给匈奴带来的那点优势都荡然无存了。而且在漠北之战时,汉武帝让霍去病攻大单于部,而让卫青攻左贤王部,不单单是霍去病部装备人员精良,战斗力强的原因,武帝也知道赵信肯定是跟随单于部行动的,他不想让卫青对上这个“老同事”,所以在侦查上下足了功夫,也是跟这个有关。

结果命运给所有人都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卫青最终还是对上了“老冤家”伊稚斜,但是他们没想到这次卫青带来了新的武器和战术“武钢车”….而且汉武帝这次在军队补给上是下足了血本,这些都让赵信的“迁北绝漠。以诱疲汉兵。乘弊而击之”策略破产了。

所为我猜卫青在漠北之战前,的这几年时间里,可能一方面自己休息养病,另一方面是研究训练如何在沙漠中和匈奴骑兵作战,包括设计和督造那些特殊的“武钢车”。

【解析】为何汉武帝重用霍去病而冷落卫青,给武帝和卫青正名

本帖并非讨论卫青、霍去病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站在汉朝的利益或者武帝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关键事件:国库枯竭、赵信叛变、霍去病成名、漠北之战双方对位

整治经济:140 B.C-------(朝廷发行三铢钱)

水灾饥荒:138 B.C-------(黄河水泛滥平原郡,发生了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 严重旱灾:137 B.C-------(刮起一场血红色的风,出现大旱灾)

整治经济:136 B.C春-----(朝廷宣布停止使用三铢钱,发行半两钱)

严重蝗灾:136 B.C夏-----(出现严重的蝗灾)

汉征闽越:135 B.C-------4~6万兵车骑(王恢、韩安国。同年匈奴请和亲,王主战,韩主和,武帝同意和亲)

汉围马邑:133 B.C-------30万兵车骑(韩安国率李广、公孙贺伏兵27万,王恢与李息率兵3万攻击辎重。王失职被处斩)

黄河决口:132 B.C-------10万役夫(黄河两次决口,十六个郡受灾,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征民夫堵塞,屡塞不止,武帝作罢)

整治边防:130 B.C-------1万士卒(武帝下诏调集10000士卒修治雁门郡的险要关隘) 整治河道:129 B.C春-----3~5万役卒(采纳郑当时建议,穿渭为渠,下接黄河,漕关东粟径易,可溉渠下民田万余顷)

整治经济:129 B.C冬-----(朝廷开始对商人的车辆征税)

匈奴掠边:129 B.C-------2~4万骑(年初入上谷,后又多次入渔阳,渔阳损失严重。之后武帝派韩安国兵守渔阳)

汉军出塞:129 B.C-------4万骑(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路。卫青袭龙城,公孙敖和李广兵败遭贬)

匈奴南侵:128 B.C秋-----2万骑(杀辽西太守,又入雁门、渔阳,围困韩安国,共杀掠近4000人。韩兵败撤守右北平,不久韩病故,李广兵守右北平,匈奴数年不敢入右北平) 汉军还击:128 B.C秋-----3~4万骑(卫青、李息。斩杀匈奴数千人)

匈奴南侵:127 B.C春-----4~6万骑(入上谷、渔阳杀掠1000多人)

汉攻河朔:127 B.C春-----4万骑(卫青率李息、苏建、张次功等。斩首俘虏数千,得牛羊100多万)

汉屯朔方:127 B.C夏-----10万平民(汉朝廷招募了10万平民迁居朔方郡,苏建以将军督筑朔方郡)

匈奴入塞:126 B.C-------3~4万骑(右贤王?杀代郡太守恭,又入雁门,杀掠2000多人) 匈奴入塞:125 B.C-------3万骑(右贤王。各3万骑入代郡、定襄、上郡,杀掠3000~5000

人)

汉袭高阙:124 B.C春-----12~15万骑(卫青率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李息同张次公.俘虏15000人,牲畜近100万头)

匈奴入代:124 B.C秋-----1万骑(入代郡,杀都尉朱英,掳掠1000余人)

汉入漠南:123 B.C春-----12~14万骑(卫青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斩杀5000~7000人)

汉入漠南:123 B.C夏-----11~13万骑(卫青率同上六将.斩首俘虏10000多人,赵信叛变,苏建兵败遭贬,霍去病、郝贤封侯)

---------------------------------------------------------汉匈变化分界线----------------------------------------

汉:1、同年《资治通鉴》记载汉朝大司农府库枯竭,无法供应军需。同年武帝准备各项措施以改善财政。

2、汉失赵、苏二将。连续三年,武帝都没有派遣卫青出征,且汉军出征规模和次数都大幅减少。

3、武帝开始重用霍去病,并作为汉匈战争新的核心人物。

匈:1、单于得赵信,用赵信的建议,“率部北遁至漠北,用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策略对付汉军”。

2、之后三年匈奴南下骚扰汉朝边境的规模和次数,也相应减少,战果也一般。

改善财政:123 B.C夏-----(武帝发诏允许百姓出钱买爵和免除禁锢,以致吏治渐坏)

匈奴掠边:122 B.C-------1万骑(入上谷,杀数百人)

汉入河西:121 B.C春-----1万骑(霍去病。杀折兰王,斩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斩首俘虏8900人)

汉入河西:121 B.C夏-----5~6万骑(霍去病同公孙敖,张骞同李广.俘单桓、酋涂二王,斩30200人.公孙敖、张骞失约遭贬)

匈奴掠边:121 B.C秋-----1~2万骑(入代郡和雁门,杀掠数百人)

浑邪投汉:121 B.C秋-----(浑邪王杀休屠王,率40000余人投降汉朝,霍去病负责监督接收) 赈济水灾:120 B.C秋-----(崤山以东地区发大水又闹饥荒,朝廷迁徙灾民70多万,开仓借贷生产等数年花费数亿不止)

裁军减负:120 B.C-------(陇西、北地、上郡一带胡寇入侵减少,武帝下诏将三郡屯戍部队裁减一半,减轻百姓负担)

匈奴南侵:120 B.C-------4~6万骑(入右北平、定襄,杀掠1000余人)

战前准备:119 B.C春------汉:10万骑兵:包括粟马10万匹,私马4万匹,后面跟着步兵粮草辎重队伍共20~40万人

战前准备:119 B.C春------匈:9~10万骑兵,10~15万步兵,单于将辎重移至遥远的北方,在沙漠北边等待汉军

汉征漠北:119 B.C--------10万骑20万步卒(霍去病率李敢、路博德、赵破奴等,卫青率李广、公孙贺、赵食其、曹襄等)

----------------------------------------------汉匈变化分界线------------------------------------------------- 战后损失:

1、汉军损失20000多骑兵,11000匹马。李广自杀、赵食其被贬,此后两年李敢、霍去病死,卫青多病不能战,共失五将。

2、匈奴损失近100000人,高层贵族有87人被俘,损失数百万牲畜,赵信城被毁。

整治经济:119 B.C冬------(东郭感阳、孔仅、桑弘羊。朝廷废三铢钱,改铸半两钱,发布盐铁官营的政策)

此后汉匈连续7年无战事。

主要原因有两点:

1、天灾、战事等导致国力下滑,国库枯竭,财政供应不上军队的需求了,特别是公元前123年到119年这几年间。《资治通鉴》里在公元前123年的事件记载里,最后有一段关于汉朝当时财政情况的描写(也就是这一年赵信叛变,霍去病成名),主要说的是汉朝连年征调十几万人出击匈奴,用于赏赐有功将士的黄金达到二十余万斤,士兵和军马死亡也达十几万,而且这些还不包括运送粮草辎重等所需的费用。所以同年六月,武帝颁下诏书,允许百姓出钱买爵和以钱免除禁锢等…….以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公元前120年的水灾,朝廷得从各郡、王的府库调粮,跟官民借贷用以迁涉大量灾民,和赈济。同年又裁减陇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军队一半,漠北之战后朝廷实施盐铁官营的政策也可以说明那几年国家财政问题严重。而且匈奴对汉朝边境的频繁袭击也拖累了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口发展(如上表7年6次入塞,杀掠官兵近20000人,夺走牲畜无算,其中上谷、渔阳、代郡被袭次数最多,损失严重)。所以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出动骑兵规模并不大,远不如前几年的情况(如表里可以看出明显差距) 。

2、汉武帝的战略考量。此前卫青率军和匈奴打了6场战役,虽然6场全胜,但匈奴人对卫青等汉军将领的打法战略等,肯定会渐渐熟悉。特别是赵信的叛变,由于此前赵信跟随卫青出征多次,对汉军乃至卫青等人的打法习惯,都比较熟悉。再加上当时财政紧张,导致出征军队规模有限,不可能发动漠较大规模的战役,而在出征人数有限,赵信了解卫青等人的情况下,还让卫青领兵出征,太危险。这时的情况对汉军明显不利,恰好这时霍去病一战成名,而且赵信和匈奴人都对霍去病比较陌生,不知道他的打法习惯等等。这是个契机!所以武帝决定下这步险棋,第一次只给霍去病1万骑兵也是相对保险的试炼。而对匈奴人来说,武帝

这次换帅,更像汉军的又一次“突然袭击”,而霍的成功使之前“赵信投奔”给匈奴带来的那点优势都荡然无存了。而且在漠北之战时,汉武帝让霍去病攻大单于部,而让卫青攻左贤王部,不单单是霍去病部装备人员精良,战斗力强的原因,武帝也知道赵信肯定是跟随单于部行动的,他不想让卫青对上这个“老同事”,所以在侦查上下足了功夫,也是跟这个有关。

结果命运给所有人都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卫青最终还是对上了“老冤家”伊稚斜,但是他们没想到这次卫青带来了新的武器和战术“武钢车”….而且汉武帝这次在军队补给上是下足了血本,这些都让赵信的“迁北绝漠。以诱疲汉兵。乘弊而击之”策略破产了。

所为我猜卫青在漠北之战前,的这几年时间里,可能一方面自己休息养病,另一方面是研究训练如何在沙漠中和匈奴骑兵作战,包括设计和督造那些特殊的“武钢车”。


相关内容

  • 卫子夫怎么死的呢?揭秘一代贤后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 卫子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一生都在为这个男人付出.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不仅自己甘愿在他宠幸别人的时候,不争宠不吃醋,还将自己的弟弟引荐给汉武帝,让弟弟从此征战于沙场.卫子夫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跌宕起伏,那么她的结局是什么呢?卫子夫怎么死的呢?下面随ak军事网小编一起 ...

  • 卫青的起落
  • 卫青的起落 --性格及与皇帝的关系对其政治生命的影响 范 警 惕 (渭南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化传播系,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卫青出身卑微,而且是私生子,曾是平阳侯府的家奴.可是他最后却成为了集国舅.驸马.将军.列侯为一身,地位相当显赫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主子汉武帝刘彻虽然在军事方面非常 ...

  • 为什么像易学习这样兢兢业业工作的"千里马"埋没职场几十年?SWOT分析告诉你
  • 随着<人民的名义>持续热播,易学习这个中期出场的人物后来者居上,虽戏份不多但迅速走红,成为继达康书记后再一位受观众热议的书记.剧中易学习在正处级位置上干了25年未获提拔,但毫无怨言勤勤恳恳,专心踏实做实事为群众服务,形象可谓正气爆棚,直至时任纪委书记田国富向省委书记沙瑞金力荐后,这匹&q ...

  • 这位横空出世的小将一次冒险之旅,葬送了卫青美好前程?
  • 汉武帝执政后,自从马邑之谋开始,汉朝和匈奴撕破了伪装的和善面目,开始了长达数十年征战.特别是匈奴的军臣单于死后,继位的伊稚单于不断派兵骚扰汉朝边疆.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伊稚斜率数万大军攻入代郡,掠获汉人数千及无数财宝大胜而归.这年秋天,他再次偷袭雁门关一带,杀掠了一千军民. 元朔四年,伊稚 ...

  • 汉武帝晚年时,为何要诛杀卫子夫.卫青家人?
  • 有人说汉武帝诛杀卫青与卫子夫一家是为了削弱卫家的势力,另外为新太子铲除异己.其实并不是,这是因为以下几点: 1.那个时候卫家的势力已经不行了,卫青已经不是大将军了,霍去病也已经病死,卫子夫也失宠,朝中已经没有卫家掌握实权了. 2.要说为新太子铲除异己就更不可能了,那个时候卫子夫的儿子是太子,是名正言 ...

  • 中国古代十大武功卓著的北伐名将
  • 中国古代十大武功卓著的北伐名将 中国古代的北方大地,总是血火交融,遭受磨难.这片中华文明发祥的沃土,不断成为野蛮入侵的前沿阵地,成为弱肉强食.生灵涂炭的砧板.然而在战火的洗礼中,它又表现出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各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孕育出新的勃勃生机.于是它又得以脱胎换骨,蹒跚前行.唐代诗人李华在&l ...

  •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一 课题: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二 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历史,对历史知识了解较少而且其认知水平也较低.对于课本中的专业术语,学生理解不了,但是有好奇心,求知欲强.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语言能力 1 知道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了解卫,霍去病 ...

  • 汉武帝有没有真正打垮匈奴
  • 汉武帝有没有真正打垮匈奴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并举,两者皆号称雄才大略,特别是汉武帝东征西讨.攘夷拓土,极大拓展了中原王朝的生存空间.历史课本从小就告诉我们,汉武帝时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威胁最大的敌人--匈奴,从此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但汉武帝真的击败了匈奴吗?西汉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西汉时期匈奴之 ...

  • 七年级历史 1-18课重点内容
  • 历史 1-18课的重点内容 1. 漠北战役的时间 公元前119 ,汉武帝派 卫青 .霍去病 反击匈奴,此战役的影响 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 2.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的事件是 昭君出塞 , 汉元帝(谁)把 王昭君(谁)嫁给 呼韩邪单于(谁),此事件的意义是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