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圆明园盛衰知大清兴亡

品圆明园盛衰知大清兴亡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201 学号:3120211120 学生:方本鑫

摘要:泱泱华夏大地,地大物博,文化璀璨,屹立于亚洲东方。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国,如今仅剩华夏得以保存,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不曾断过,这是我们得以自豪的。然而,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也有几次民族存亡的危机。例如:晋朝时期的五胡乱华以及距今一个世纪前的帝国主义侵虐。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大清的兴亡,为何清朝那般泱泱大国却被帝国主义势力折腾的体无完肤,无还手之力?而在大清几代的皇帝的努力下建成的“万园之园”又怎样能折射出大清的兴亡?

关键词:清朝、圆明园、兴衰、欧洲改革

长到鼎盛时期。

康熙大帝统一宇内时,圆明园诞生,那时的圆明园中据说牡丹甚多,而牡丹却是康熙大帝最爱的花。此时的大清已经基本排除了外患,宇内祥和。此时的圆明园还仅仅是一个小花园,朴素淡雅,正如大清初期的生机勃勃;到了雍正时期,大清在雍正帝的努力之下正日益富强,天下太平。此时的圆明园在扩建之下初具规模,正如大清正在茁壮成长;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帝征战宇内,四海皆服,大清国力达到顶峰,国库充盈,珍奇异宝堆积如粟。此时的圆明园风华正茂,估计堪比秦始皇的阿房宫,成就了“万园之园”的美称。圆明园的成长见证了清王朝的成长,一步步富裕,一步步强大。

然而,富强的背后也正在逐渐腐败。从圆明园的扩建中也可以体现出;在雍正时期,圆明园讲究着协和之美。而乾隆时期,大气磅礴的建筑,飞檐髙翘。虽然显得豪迈,但却失去了柔和之道。正如当时的盛世,祥和一片,忘却了先人的教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了忧国之人,君臣、黎明百姓都沉寂在天朝大国的太平之梦中。这正是亡国之道。显然乾隆时一代圣君,所以这个梦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

时代在进步,而大清却在固步尘封。在修建欧式花园时,欧洲建筑中使用了齿轮的构造使得水源自己运输。显然这是先进的技术,利用自然之力来运行。如此先进的方法,而乾隆帝却仅仅以为这是欧洲人的小把戏,并认为这是玩物丧志之举,令人废除了自动运输改为人工运输。或许是乾隆帝羡慕欧洲机械的精美,但不愿意承认罢了。对待科学的态度,明显乾隆帝远不如康熙帝积极,甚至可以认为乾隆帝的消极。而一代明君的态度可以影响后代的发展,或许大清亡国之象已经在乾隆帝时有所呈现,在这圆明园中埋下了伏笔。

在大清闭关锁国时期,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升。武器也由冷兵器进化成了现代火药的火器。当年征战沙场、无往不利的蒙满铁骑,还仍然挥舞着长枪。明显,骑兵的时代已经不在辉煌了。而清政府却什么也不了解,并将欧洲传来的新型武器作为收藏,储存在密室之中。亡国不远矣!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嘉庆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圆明园的富贵之象也渐渐衰颓。

直到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贸易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此即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将经历几代皇帝修建的圆明园洗劫一空、焚烧殆尽。正如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残破的宫墙、倒塌的石雕石柱、一地木炭,曾经惊艳世界的“万园之园”就如此下场。或许美丽的事物,上帝不允许留在尘世让人间的污浊玷污,以极为暴力血腥的形式收回。而清朝从此开始了悲惨的命运,主权不再完整,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清朝就在这种苟延残喘中慢慢结束了自己的辉煌与生命。象征皇室的圆明园毁灭,意味着大清的终结。

在经历了英法的洗劫,圆明园剩下了残缺的宫阙;在八国联军的侵袭下,圆明园剩下了一地残骸;在利益的诱惑下,国人采石烧炭,圆明园剩下的只有一地悲伤,一点历史的痕迹都不再有。国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外国之人呢?圆明园注定毁灭,大清注定灭亡。

圆明园的毁灭,清的亡国。告诫世人:时代在进步,若不进步,都将灭亡。不要满足于昨天的辉煌,那终将成为历史。

(部分材料摘自百度文库)

品圆明园盛衰知大清兴亡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201 学号:3120211120 学生:方本鑫

摘要:泱泱华夏大地,地大物博,文化璀璨,屹立于亚洲东方。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国,如今仅剩华夏得以保存,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不曾断过,这是我们得以自豪的。然而,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也有几次民族存亡的危机。例如:晋朝时期的五胡乱华以及距今一个世纪前的帝国主义侵虐。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大清的兴亡,为何清朝那般泱泱大国却被帝国主义势力折腾的体无完肤,无还手之力?而在大清几代的皇帝的努力下建成的“万园之园”又怎样能折射出大清的兴亡?

关键词:清朝、圆明园、兴衰、欧洲改革

长到鼎盛时期。

康熙大帝统一宇内时,圆明园诞生,那时的圆明园中据说牡丹甚多,而牡丹却是康熙大帝最爱的花。此时的大清已经基本排除了外患,宇内祥和。此时的圆明园还仅仅是一个小花园,朴素淡雅,正如大清初期的生机勃勃;到了雍正时期,大清在雍正帝的努力之下正日益富强,天下太平。此时的圆明园在扩建之下初具规模,正如大清正在茁壮成长;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帝征战宇内,四海皆服,大清国力达到顶峰,国库充盈,珍奇异宝堆积如粟。此时的圆明园风华正茂,估计堪比秦始皇的阿房宫,成就了“万园之园”的美称。圆明园的成长见证了清王朝的成长,一步步富裕,一步步强大。

然而,富强的背后也正在逐渐腐败。从圆明园的扩建中也可以体现出;在雍正时期,圆明园讲究着协和之美。而乾隆时期,大气磅礴的建筑,飞檐髙翘。虽然显得豪迈,但却失去了柔和之道。正如当时的盛世,祥和一片,忘却了先人的教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了忧国之人,君臣、黎明百姓都沉寂在天朝大国的太平之梦中。这正是亡国之道。显然乾隆时一代圣君,所以这个梦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

时代在进步,而大清却在固步尘封。在修建欧式花园时,欧洲建筑中使用了齿轮的构造使得水源自己运输。显然这是先进的技术,利用自然之力来运行。如此先进的方法,而乾隆帝却仅仅以为这是欧洲人的小把戏,并认为这是玩物丧志之举,令人废除了自动运输改为人工运输。或许是乾隆帝羡慕欧洲机械的精美,但不愿意承认罢了。对待科学的态度,明显乾隆帝远不如康熙帝积极,甚至可以认为乾隆帝的消极。而一代明君的态度可以影响后代的发展,或许大清亡国之象已经在乾隆帝时有所呈现,在这圆明园中埋下了伏笔。

在大清闭关锁国时期,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升。武器也由冷兵器进化成了现代火药的火器。当年征战沙场、无往不利的蒙满铁骑,还仍然挥舞着长枪。明显,骑兵的时代已经不在辉煌了。而清政府却什么也不了解,并将欧洲传来的新型武器作为收藏,储存在密室之中。亡国不远矣!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嘉庆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圆明园的富贵之象也渐渐衰颓。

直到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贸易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此即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将经历几代皇帝修建的圆明园洗劫一空、焚烧殆尽。正如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残破的宫墙、倒塌的石雕石柱、一地木炭,曾经惊艳世界的“万园之园”就如此下场。或许美丽的事物,上帝不允许留在尘世让人间的污浊玷污,以极为暴力血腥的形式收回。而清朝从此开始了悲惨的命运,主权不再完整,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清朝就在这种苟延残喘中慢慢结束了自己的辉煌与生命。象征皇室的圆明园毁灭,意味着大清的终结。

在经历了英法的洗劫,圆明园剩下了残缺的宫阙;在八国联军的侵袭下,圆明园剩下了一地残骸;在利益的诱惑下,国人采石烧炭,圆明园剩下的只有一地悲伤,一点历史的痕迹都不再有。国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外国之人呢?圆明园注定毁灭,大清注定灭亡。

圆明园的毁灭,清的亡国。告诫世人:时代在进步,若不进步,都将灭亡。不要满足于昨天的辉煌,那终将成为历史。

(部分材料摘自百度文库)


相关内容

  • 大清类纪录片
  • 大清类纪录片 <清宫秘档> 还原大清真实历史 <紫禁城内的百年疑案> 还原历史的真相 <船政学堂> 见证中国近代海军的传奇故事 <爱新觉罗·溥仪> 末代皇帝坎坷的一生 <解密光绪> 大清国的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一个巨大的悬念 <顺治皇帝& ...

  • [圆明园]观后感
  • <圆明园>观后感 在这之前就有读过雨果写的<圆明园>,但因为未曾见到圆明园的庐山真面目,当时心里除了惋惜和愤慨也就没有太多的感慨.而今日看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圆明园>纪录片,心中感慨万分,我想就是倒尽整个太平洋的水也道不尽我对圆明园的情怀. "请你用大理 ...

  • 文史论丛B
  • 历史资料书库--人文历史 历史资料书库--史料论文 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国学书库 二十四史,四库全书 文秘资料-电子书库 历史在线书库 历史资料书库 历史资料 历史---天涯在线书库 [历史风云]书库 历史资料集锦 [常用资料导航]万部集锦 略论波普尔的历史哲学 中日文化的历史吊诡 谈四库全书 中国历 ...

  • 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强(大家手笔)
  • 陈先达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5日   16 版)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遭受重创也能浴火重生.但文化发挥作用不可能脱离作为文化载体的社会整体.文化是社会的构成要素,是以经济为基础.以政治为核心的上层建筑中的观 ...

  •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河南中牟一高 张胜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引异学生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史论,教学时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 ...

  • 大型电影纪录片[圆明园]校对版
  • 大型电影纪录片<圆明园>解说词(校正版)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

  • [大清帝国新闻联播]
  • <大清帝国新闻联播>.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大清帝国新闻联播>[男]: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后六十大寿 ...

  • 中国梦与个人梦心得体会
  • 中国梦与个人梦心得体会 涉外s13-1 16号何县庄 17号 孔莉 孟子曰: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胡适曾对此有过批驳,认为,"兼济天下"并非"达者"的专有责任,"穷者"也是有义务的.个人觉得古之人在选择独善其身抑或是兼济天下时,往往并 ...

  • 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 屈辱的中国历史:我向你诉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今年,景德镇.临沂.十堰.成都等上百城市都鸣警报,其中,天津.拉萨.昆明.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是首次在9月18日鸣警报,浙江全省均鸣响防空警报.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