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崇明生态县建设规划(2007-2020年)

一、规划背景

国家环保总局自1996年开始提出了生态示范的创建活动,1999年又进一步提出开展国家生态省、生态市(县)创建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的生态建设热潮。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总局的号召,崇明县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2002年成为我国第二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5年,《崇明三岛总体规划》颁布实施,明确了要将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因此,为扎实推进生态岛建设,崇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目前,崇明现状条件与国家生态县的创建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为全面规划生态县建设工作,明确建设内容并落实各项创建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总体思路

“两条主线”贯穿生态县建设始终,以“生态保护优先”和“基础设施先行”为两条主线,贯穿生态县建设的始终。

“六个体系”支撑生态县建设框架,通过构建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舒适人居与生态安全、社会和谐与生态文化、能力建设与生态保障六个体系,涵盖各项建设任务,支撑整个生态县的建设工作。

“八大领域”落实生态县建设任务,通过实施: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八个领域的重点工程,将生态县的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

三、现状分析

6项基本条件。有4项基本条件符合创建要求,1项基本符合,1项正在实施之中:即80%的乡镇需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崇明需要创建13个环境优美乡镇。

36项考核指标。目前崇明现状有29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另有7项指标不达标,总体达标率为81%。

四、规划目标指标

(一)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范围:崇明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

近期目标(到2010年):全面达到考核要求,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县。

远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符合国际生态化潮流、与国际标准接轨、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现代化综合生态岛区。

(二)规划指标体系

以国家生态县考核指标体系的约束性指标(34项)为基础,增加体现崇明特色的引导性指标(6项)。

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体系

1、水资源保护和水源地建设

划定东风西沙地区作为崇明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制定并实施保护措施。建设“1环、5湖、29纵、27闸”的生态水系,重点建设南横引河清水通道。逐步关闭中小规模水厂,新建城桥、堡镇、陈家镇、崇西和长兴等5座大型水厂。

2、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三岛预留80%左右的生态用地,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崇东分区-大通道景区与生态示范、休闲运动区;崇中分区-中央森林区与休闲度假、教育研创区;崇北分区-主题乐园区与有机生态农业展示区;崇南分区-田园城市化中心城区;崇西分区-生态景湖区与环湖度假、国际会议办公区;长兴分区-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横沙分区-生态旅游度假区。

3、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

三岛岸线资源划分为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岸线三种。崇明岛南岸中部布局生活性景观岸线和客运码头,南岸西段保留深水港建设用地,其余均作为生态性岸线;长兴岛南岸大部分作为生产性岸线予以开发,同时保留部分生活性岸线,其余作为生态性岸线。横沙岛岸线基本保持原生态的生态性岸线,少部分开发为生活性岸线。

4、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规划形成“一环、二区、三带、四园、五景”森林框架格局,构建河流、湖泊、林带、湿地与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生态网络。加强崇明东滩98大堤外侧自然滩涂的保护,在对北湖和明珠湖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湿地保护。建立外来物种信息库,完善引种程序,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提升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保护珍稀物种。

5、能源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

对堡镇电厂和长兴电厂实施改造,提高装机容量。开展高压走廊和变电站等设施建设,实现崇明电网与上海电网并网。开展东滩92大堤一线风力发电工程、上海风力发电二期工程、崇明北沿风电场和横沙岛陆上风电场建设。推广利用太阳能,试点开展氢能开发项目,构建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应用示范区。试点应用“四位一体”的能源利用模式,启动秸秆热解和气化技术应用。

(二)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体系

1、生态工业建设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船舶、港机制造为龙头的战略产业,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对小规模企业进行优势组合。制定节水、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推进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展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开展长兴海洋装备岛基地配套产业园区、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2、生态农业建设

规划形成“两轴、两厢、四中心、六分区、十五大基地、五大生态观光园”的农业分区体系,建设规模化种植业基地和规模化养殖业基地。加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品质,健全农产品监测、监管体系。

3、生态第三产业建设

建设生态型商务区,引进国际会议、会展、户外运动、主题乐园和国际教育项目。建设新型流通网络,重点建设农副产品批发、物流批发等专业市场。构建“一园、一轴、二环、三带、七区”的生态旅游总体布局,控制旅游人口规模,完善旅游区环境基础设施。

(三)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体系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制定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配方案,明确污染削减责任,制定考核和调控办法。加强排污总量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完善企业排污申报制度。

2、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集中治理,近期建成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长兴岛等5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6.9万吨/天。推广生态化治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服务范围内直排水体的工业、生活等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积极开展市、县级河道整治,全面推进镇村级河道的“万河整治行动”,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工业污染源普查,制定污染源治理计划。

3、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规划的新城镇和集镇镇域范围内继续开展“基本无燃煤区”建设,并巩固城桥镇、森林公园地区已有的创建成果。加大“烟尘控制区”建设力度,积极建设“扬尘控制区”。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对不达标车辆实行强制淘汰,长江隧桥建成后,对高污染车辆实施限行措施。加强餐饮业污染控制,解决餐饮业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矛盾。

4、固体废物污染治理

在崇明中北部建设固体废物综合产业园,在长兴岛东部建设固废综合处理利用厂,逐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崇明岛固废产业园内设置处理设施,在长兴岛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附近设置中转站,对危险废物实施集中收集和处置。限制一次性消费品、难降解和难回收材料的使用,实现垃圾减量化;推广使用可回收再生包装材料,实现包装减量化。

5、噪声污染治理

建设防噪降噪工程,在城镇敏感地区实施禁鸣措施,解决交通噪声扰民问题。扩大“环境噪声达标区”、“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范围,控制居民生活噪声。加强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和治理,对夜间施工作业实施严格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噪声环境监测预警的总体水平。

6、农牧业污染防治

加强畜禽养殖场的执法监管,进一步完善畜禽粪便收集处置系统,扩建有机肥生产中心。推动化肥、农药品种结构和施用技术的改进,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制定并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合理确定水产养殖容量,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开展水产养殖排放废水污染治理。

(四)舒适人居与生态安全体系

1、人口规模控制

到2020年,崇明岛人口控制在65万以内,长兴岛规划人口13万人左右,横沙岛规划人口2万人以内。崇明岛南部城镇产业区和长兴现代城镇区是未来人口的聚集区,崇明岛中北部、长兴北部和横沙岛乡村地区作为人口疏解区,崇明东滩、长兴水源保护区及林带作为人口控制区,基本没有常住人口。同时加强长江遂桥建成后流动人口规模的控制及管理。

2、城镇体系格局建设

崇明岛规划建设“新城-新市镇-中心村”三级城乡居住体系,长兴岛和横沙岛规划建设“新市镇―中心村”二级城乡居住体系。各级居民点分别制定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标准,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有条件的乡镇2008年组织申报,其余各乡镇2009年组织申报。积极开展生态村建设,做好农村环境保护的“细胞工程”。试点开展生态社区建设,改善集镇居住环境质量。

4、生态安全格局建设

推进林地绿地系统建设,构建完善的“廊道-斑块”系统,提高生态安全保障。划定生态敏感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北湖、明珠湖等区域的开发加以适当控制,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咸潮入侵、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防治,制定紧急预案,减少灾害损失。

(五)社会和谐与生态文化体系

1、体制文化建设

成立县生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生态文化建设的部署、协调、检查和考核。推行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大决策行动试行听证会制度。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同时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指导科学决策。建立考核指标的跟踪评估体系,掌握生态县创建动态信息。

2、认知文化建设

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手段积极宣传,全民动员开展生态县创建。在学校、企业、社区和村委开展环境培训和教育,提高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组织“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环保专题宣传,提高环保关注程度。

3、物态文化建设

制定分级保护计划,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及礼仪。以“20分钟文化圈”为原则,以新城公共文化设施为中心,形成“一个新城、九个新市镇以及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

4、心态文化建设

倡导公众转变消费观念,构建绿色消费体系。通过开展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塑造崇明县生态品牌和公众形象,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结合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开展社区生态文化建设。

(六)能力建设与生态保障体系

1、生态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

建立崇明县环境应急中心,构建应急联动监测网络体系。制定生态安全应急方案,及时掌握三岛的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重视技术储备,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配备应急事故装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环境应急人员队伍。

2、生命线系统建设

组建生态县生命线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制定供水系统、供气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综合防灾系统等的安全对策,防范未然。加强生命保障线系统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完好率与运行效率。

3、环保监管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环境、土壤环境、核与辐射环境的监测预警总体水平,推进环境污染源在线监测,构建自动化环境监控网。加强各种环境污染源的监控、执法力度,提高现场监察和执法能力。培养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4、政府决策机制建设

强化政府综合协调能力,切实解决好行业部门、各乡镇政府等交叉问题,尤其是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绩效考核等问题,提出协调与解决方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现行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构建生态县管理网络,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

六、近期重点实施项目

规划近期,共安排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综合保障能力等八大重点领域的54个项目,总投资约55.5亿元,其中重点投资领域是资源利用与保护,占总投资的42.5%,其次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占26.2%。

一、规划背景

国家环保总局自1996年开始提出了生态示范的创建活动,1999年又进一步提出开展国家生态省、生态市(县)创建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的生态建设热潮。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总局的号召,崇明县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2002年成为我国第二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5年,《崇明三岛总体规划》颁布实施,明确了要将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因此,为扎实推进生态岛建设,崇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目前,崇明现状条件与国家生态县的创建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为全面规划生态县建设工作,明确建设内容并落实各项创建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总体思路

“两条主线”贯穿生态县建设始终,以“生态保护优先”和“基础设施先行”为两条主线,贯穿生态县建设的始终。

“六个体系”支撑生态县建设框架,通过构建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舒适人居与生态安全、社会和谐与生态文化、能力建设与生态保障六个体系,涵盖各项建设任务,支撑整个生态县的建设工作。

“八大领域”落实生态县建设任务,通过实施: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八个领域的重点工程,将生态县的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

三、现状分析

6项基本条件。有4项基本条件符合创建要求,1项基本符合,1项正在实施之中:即80%的乡镇需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崇明需要创建13个环境优美乡镇。

36项考核指标。目前崇明现状有29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另有7项指标不达标,总体达标率为81%。

四、规划目标指标

(一)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范围:崇明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

近期目标(到2010年):全面达到考核要求,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县。

远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符合国际生态化潮流、与国际标准接轨、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现代化综合生态岛区。

(二)规划指标体系

以国家生态县考核指标体系的约束性指标(34项)为基础,增加体现崇明特色的引导性指标(6项)。

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体系

1、水资源保护和水源地建设

划定东风西沙地区作为崇明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制定并实施保护措施。建设“1环、5湖、29纵、27闸”的生态水系,重点建设南横引河清水通道。逐步关闭中小规模水厂,新建城桥、堡镇、陈家镇、崇西和长兴等5座大型水厂。

2、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三岛预留80%左右的生态用地,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崇东分区-大通道景区与生态示范、休闲运动区;崇中分区-中央森林区与休闲度假、教育研创区;崇北分区-主题乐园区与有机生态农业展示区;崇南分区-田园城市化中心城区;崇西分区-生态景湖区与环湖度假、国际会议办公区;长兴分区-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横沙分区-生态旅游度假区。

3、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

三岛岸线资源划分为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岸线三种。崇明岛南岸中部布局生活性景观岸线和客运码头,南岸西段保留深水港建设用地,其余均作为生态性岸线;长兴岛南岸大部分作为生产性岸线予以开发,同时保留部分生活性岸线,其余作为生态性岸线。横沙岛岸线基本保持原生态的生态性岸线,少部分开发为生活性岸线。

4、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规划形成“一环、二区、三带、四园、五景”森林框架格局,构建河流、湖泊、林带、湿地与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生态网络。加强崇明东滩98大堤外侧自然滩涂的保护,在对北湖和明珠湖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湿地保护。建立外来物种信息库,完善引种程序,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提升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保护珍稀物种。

5、能源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

对堡镇电厂和长兴电厂实施改造,提高装机容量。开展高压走廊和变电站等设施建设,实现崇明电网与上海电网并网。开展东滩92大堤一线风力发电工程、上海风力发电二期工程、崇明北沿风电场和横沙岛陆上风电场建设。推广利用太阳能,试点开展氢能开发项目,构建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应用示范区。试点应用“四位一体”的能源利用模式,启动秸秆热解和气化技术应用。

(二)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体系

1、生态工业建设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船舶、港机制造为龙头的战略产业,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对小规模企业进行优势组合。制定节水、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推进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展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开展长兴海洋装备岛基地配套产业园区、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2、生态农业建设

规划形成“两轴、两厢、四中心、六分区、十五大基地、五大生态观光园”的农业分区体系,建设规模化种植业基地和规模化养殖业基地。加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品质,健全农产品监测、监管体系。

3、生态第三产业建设

建设生态型商务区,引进国际会议、会展、户外运动、主题乐园和国际教育项目。建设新型流通网络,重点建设农副产品批发、物流批发等专业市场。构建“一园、一轴、二环、三带、七区”的生态旅游总体布局,控制旅游人口规模,完善旅游区环境基础设施。

(三)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体系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制定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配方案,明确污染削减责任,制定考核和调控办法。加强排污总量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完善企业排污申报制度。

2、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集中治理,近期建成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长兴岛等5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6.9万吨/天。推广生态化治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服务范围内直排水体的工业、生活等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积极开展市、县级河道整治,全面推进镇村级河道的“万河整治行动”,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工业污染源普查,制定污染源治理计划。

3、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规划的新城镇和集镇镇域范围内继续开展“基本无燃煤区”建设,并巩固城桥镇、森林公园地区已有的创建成果。加大“烟尘控制区”建设力度,积极建设“扬尘控制区”。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对不达标车辆实行强制淘汰,长江隧桥建成后,对高污染车辆实施限行措施。加强餐饮业污染控制,解决餐饮业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矛盾。

4、固体废物污染治理

在崇明中北部建设固体废物综合产业园,在长兴岛东部建设固废综合处理利用厂,逐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崇明岛固废产业园内设置处理设施,在长兴岛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附近设置中转站,对危险废物实施集中收集和处置。限制一次性消费品、难降解和难回收材料的使用,实现垃圾减量化;推广使用可回收再生包装材料,实现包装减量化。

5、噪声污染治理

建设防噪降噪工程,在城镇敏感地区实施禁鸣措施,解决交通噪声扰民问题。扩大“环境噪声达标区”、“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范围,控制居民生活噪声。加强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和治理,对夜间施工作业实施严格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噪声环境监测预警的总体水平。

6、农牧业污染防治

加强畜禽养殖场的执法监管,进一步完善畜禽粪便收集处置系统,扩建有机肥生产中心。推动化肥、农药品种结构和施用技术的改进,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制定并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合理确定水产养殖容量,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开展水产养殖排放废水污染治理。

(四)舒适人居与生态安全体系

1、人口规模控制

到2020年,崇明岛人口控制在65万以内,长兴岛规划人口13万人左右,横沙岛规划人口2万人以内。崇明岛南部城镇产业区和长兴现代城镇区是未来人口的聚集区,崇明岛中北部、长兴北部和横沙岛乡村地区作为人口疏解区,崇明东滩、长兴水源保护区及林带作为人口控制区,基本没有常住人口。同时加强长江遂桥建成后流动人口规模的控制及管理。

2、城镇体系格局建设

崇明岛规划建设“新城-新市镇-中心村”三级城乡居住体系,长兴岛和横沙岛规划建设“新市镇―中心村”二级城乡居住体系。各级居民点分别制定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标准,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有条件的乡镇2008年组织申报,其余各乡镇2009年组织申报。积极开展生态村建设,做好农村环境保护的“细胞工程”。试点开展生态社区建设,改善集镇居住环境质量。

4、生态安全格局建设

推进林地绿地系统建设,构建完善的“廊道-斑块”系统,提高生态安全保障。划定生态敏感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北湖、明珠湖等区域的开发加以适当控制,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咸潮入侵、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防治,制定紧急预案,减少灾害损失。

(五)社会和谐与生态文化体系

1、体制文化建设

成立县生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生态文化建设的部署、协调、检查和考核。推行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大决策行动试行听证会制度。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同时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指导科学决策。建立考核指标的跟踪评估体系,掌握生态县创建动态信息。

2、认知文化建设

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手段积极宣传,全民动员开展生态县创建。在学校、企业、社区和村委开展环境培训和教育,提高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组织“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环保专题宣传,提高环保关注程度。

3、物态文化建设

制定分级保护计划,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及礼仪。以“20分钟文化圈”为原则,以新城公共文化设施为中心,形成“一个新城、九个新市镇以及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

4、心态文化建设

倡导公众转变消费观念,构建绿色消费体系。通过开展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塑造崇明县生态品牌和公众形象,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结合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开展社区生态文化建设。

(六)能力建设与生态保障体系

1、生态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

建立崇明县环境应急中心,构建应急联动监测网络体系。制定生态安全应急方案,及时掌握三岛的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重视技术储备,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配备应急事故装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环境应急人员队伍。

2、生命线系统建设

组建生态县生命线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制定供水系统、供气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综合防灾系统等的安全对策,防范未然。加强生命保障线系统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完好率与运行效率。

3、环保监管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环境、土壤环境、核与辐射环境的监测预警总体水平,推进环境污染源在线监测,构建自动化环境监控网。加强各种环境污染源的监控、执法力度,提高现场监察和执法能力。培养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4、政府决策机制建设

强化政府综合协调能力,切实解决好行业部门、各乡镇政府等交叉问题,尤其是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绩效考核等问题,提出协调与解决方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现行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构建生态县管理网络,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

六、近期重点实施项目

规划近期,共安排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综合保障能力等八大重点领域的54个项目,总投资约55.5亿元,其中重点投资领域是资源利用与保护,占总投资的42.5%,其次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占26.2%。


相关内容

  • 崇明概况及文化旅游项目规划
  • 崇明概况及文化旅游项目规划 一. 崇明概况 1. 面积人口 崇明县辖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崇明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美誉,是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中国第三大岛,陆域总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支水道,陆域 ...

  •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5月2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和学生会研究生分会的部分同学来到了崇明县前卫村,考察这一远近驰名的生态农业村.在前卫村,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当地的野生动物驯养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生态湿地公园.生态循环链示范区等等,对崇明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的考查,并通过当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

  • 陈家镇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 上海崇明陈家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3月 目 录 1.评估背景 ...................................................................................... ...

  • 四个直辖市,三个进入"无县时代"
  • 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崇明撤县设区,标志着县级行政建制在上海成为历史. 一周后,也就是7月31日,天津市最后一个县――蓟县也华丽转身为蓟州区,原行政区域和政府所在地不变.从此,天津市县级行政建制也成为历史,全部实现城区化管 ...

  • 上海市三支一扶简报
  • SANZHIYIFU 第七版 支农前线 SANZHIYIFU 2012年11月30日出版 我为什么选择支农 2012年第3期 顾 统 主 总第25期 问:沈克勤 筹:胡冰林 李文良 编:宋川川 迪 黄佳音 张铭杰 曹龚梅 ● 第一版 支扶动态 ● 第五版 闲画生活 ● 第二版 支扶动态 ● 第六版 ...

  • 上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 龚进等:上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上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龚进,胡麦秀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 要:论文从经济持续.社会持续.资源生态持续.科技持续和管理持续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上海海 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上海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转型成功 ...

  •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_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
  • 2009年7月 ENVIRONMENTALSCIENCEANDMANAGEMENTVol134No17 July2009 文章编号:1674-6139(2009)07-0137-04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 王思元,牛萌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

  • 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2)
  • 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2)地理 Word版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 读国甲和图乙,图甲所示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1-3题: 1.大理石( ) A.因变质作用而形成 B.按成因属于岩浆岩 C.因外力作用而形成 D.可能含有化石 2.该建筑位于图乙中的( ) A.① B ...

  • 2000-2020上海总体规划(前前后后)
  • 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历程 2009-10-9 14:44:28 国务院于1986年10月13日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986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