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

---郝伟东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内容简介

该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我的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第一个生命阶段,认识细胞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只有首先了解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所以本节内容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基础,因“细胞增殖”作为本章本节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如“呼吸作用或者是光和作用”,都离不开细胞的参与,但是这些过程不是单个细胞能完成的,这就和本节课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的确立

基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技能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重点、难点的确定

由于细胞衰老和凋亡是微观领域的知识,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学生在这一时期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细胞分裂的意义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该时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但都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生物科学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联系。本节课的授课形式以学习分析正确例证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提示作用,是“学与教”的过程模式。另外还有多媒体辅助和互相讨论法来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分别观察俩位明星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照片,再结合自身经历,思考我们个体由小到大有什么变化?老师在加以引导,我们是如何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如此巨大的个体的?靠的是什么?

2.讲授新课:由教师展示的动画可以看出,细胞分裂有明显的周期性。学生通过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并总结一下什么是细胞的周期。最后有老师具体说明什么是细胞周期,及各个时期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最后播放ppt上的细胞周期的图片来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加以理解巩固。

3.通过播放一段视频,使同学了解到有丝分裂是个比较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然后教师以植物细胞为例,具体讲解一下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以及老师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总结巩固有丝分裂每个阶段的特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

4.最后教师引出“既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这样的,那么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过度到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对比植物细胞去讲解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既然动植物细胞都进行了,同样的增殖方式——有丝分裂,那么以有丝分裂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讨论后总结。

6.通过展示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图,让学生区别它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什么不同?自然的引出无丝分裂的概念。

7.最后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这堂课的知识,加深他们的记忆,并布置后习题,让他们总结提高。

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看一组图片。我们每个人当初只是一个细胞,直径只有一毫米,现在呢?或是;男儿七尺,高大威猛。或是;女大十八,亭亭玉立。靠的是什么?思考一下。之前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知道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比如,一个成年人就是由大约十的十四次方个胞构成的。大家想一想,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那么,这一个受精卵细胞怎么才能形成十的十四次方个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细胞增殖问题。下面我们就以植物细胞为例,看看细胞是怎么增殖的。

那什么是细胞的增殖呢?

(先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老师就要问一个同学什么是细胞的增殖)

大家看到了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最后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细胞增殖。它的这种增殖方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有丝分裂。

刚才我们看到了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系统的掌握它,我们有必要先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细胞周期,那么,什么叫细胞周期呢?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的实施阶段--分裂期。

讲述:下面我们就以植物细胞为例,具体将讲解一下细胞有丝分裂得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细胞分裂的间期,它是分裂的准备期,包括复杂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还没有形成,此时的遗传物质还呈染色质状态。

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如在哺乳动物中,这一时期可达到6-8小时。

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解体了,核仁消失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细胞的两极发出了细丝状的纺锤丝,并由这些纺锤丝构成了纺锤体。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下面我们把前期的变化小结一下

前期细胞中出现了纺锤体,纺锤体中的纺锤丝又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分裂期的第二个阶段,中期是怎么进行的。(教师播放细胞分裂中期的动态画面,并提示观察的重点:注意染色体是怎样运动的。动态画面停止后,出示中期与前期的对比画面。) 提问:染色体是怎样运动的?其结果是什么?教师进行小结:染色体是被连接在着丝点上的纺锤丝牵引着运动的。其结果是: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序地排列在了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为下一步的染色体分配做好了准备。下面我们来看着分裂期的第三个阶段--后期,染色体是怎样分配的?

小结:在细胞分裂的后期,从图像上看,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这种变化我们叫做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是随着着丝点的分开而分离的。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是:原来的一条染色体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子代染色体,并且被分开的两条子代染色体分到了细胞的两极。这样我们在后期的图像中可以看到,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而且这两套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结构都完全一样。现在可以说,细胞基本完成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但是这时还没有形成两个子代细胞。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呢?我们来看看分裂期的末期是怎么进行的?

小结:从染色体的角度来看: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又逐渐变成了染色质;从细胞其他结构来看:纺锤体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提问:两个子细胞是怎么分开的?(学生 讨论后回答。) 小结: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两个子细胞分开。

总结:经过一个细胞周期使一个细胞形成了现在的两个完全一样的子代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有丝分裂。

过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这样的,那么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对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来具体看一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前期纺锤体的来源

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动物细胞是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

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提问:子代细胞是两个,而亲代细胞只有一个,那么,它们的DNA和染色体为什么能保持一致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归纳:DNA在间期由于复制而加倍,在末期再被两个子细胞平分。染色体在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在未期再被两个子细胞平分。从而使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都保持了稳定。这正是有丝分裂的意义所在。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有丝分裂的特征: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因为染色体上具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成相等的两份,又进行了平均分配,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以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的稳定性。

无丝分裂

以蛙的红细胞为例具体讲解。

结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有丝分裂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不难看出在分裂间期,主要是进行了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在分裂期细胞核的变化是主要的,它的变化可以概括成: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有丝分裂中关键是掌握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变化。

所以大家下课之后一定要仔细回顾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千万不能偷懒,一定要掌握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啊。另外还要把课后的练习题仔细做一下,下节课我们将展开新的内容——————细胞分化。

板书设计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增殖

一、真核细胞增殖方式——细胞分裂

二、细胞周期

1.概念

2.分裂间期

3. 分裂期

三、有丝分裂过程

(一)间期

1.变化 ⑴DNA复制 ⑵蛋白质合成

2.结果 每个染色质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细丝状形态

(二)分裂期

1.前期 膜仁消失现两体

2.中期 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 一分为二向两极

4.末期 膜仁重现两体消

5.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五、无丝分裂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

---郝伟东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内容简介

该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我的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第一个生命阶段,认识细胞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只有首先了解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所以本节内容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基础,因“细胞增殖”作为本章本节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如“呼吸作用或者是光和作用”,都离不开细胞的参与,但是这些过程不是单个细胞能完成的,这就和本节课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的确立

基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技能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重点、难点的确定

由于细胞衰老和凋亡是微观领域的知识,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学生在这一时期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细胞分裂的意义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该时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但都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生物科学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联系。本节课的授课形式以学习分析正确例证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提示作用,是“学与教”的过程模式。另外还有多媒体辅助和互相讨论法来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分别观察俩位明星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照片,再结合自身经历,思考我们个体由小到大有什么变化?老师在加以引导,我们是如何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如此巨大的个体的?靠的是什么?

2.讲授新课:由教师展示的动画可以看出,细胞分裂有明显的周期性。学生通过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并总结一下什么是细胞的周期。最后有老师具体说明什么是细胞周期,及各个时期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最后播放ppt上的细胞周期的图片来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加以理解巩固。

3.通过播放一段视频,使同学了解到有丝分裂是个比较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然后教师以植物细胞为例,具体讲解一下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以及老师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总结巩固有丝分裂每个阶段的特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

4.最后教师引出“既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这样的,那么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过度到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对比植物细胞去讲解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既然动植物细胞都进行了,同样的增殖方式——有丝分裂,那么以有丝分裂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讨论后总结。

6.通过展示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图,让学生区别它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什么不同?自然的引出无丝分裂的概念。

7.最后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这堂课的知识,加深他们的记忆,并布置后习题,让他们总结提高。

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看一组图片。我们每个人当初只是一个细胞,直径只有一毫米,现在呢?或是;男儿七尺,高大威猛。或是;女大十八,亭亭玉立。靠的是什么?思考一下。之前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知道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比如,一个成年人就是由大约十的十四次方个胞构成的。大家想一想,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那么,这一个受精卵细胞怎么才能形成十的十四次方个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细胞增殖问题。下面我们就以植物细胞为例,看看细胞是怎么增殖的。

那什么是细胞的增殖呢?

(先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老师就要问一个同学什么是细胞的增殖)

大家看到了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最后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细胞增殖。它的这种增殖方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有丝分裂。

刚才我们看到了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系统的掌握它,我们有必要先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细胞周期,那么,什么叫细胞周期呢?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的实施阶段--分裂期。

讲述:下面我们就以植物细胞为例,具体将讲解一下细胞有丝分裂得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细胞分裂的间期,它是分裂的准备期,包括复杂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还没有形成,此时的遗传物质还呈染色质状态。

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如在哺乳动物中,这一时期可达到6-8小时。

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解体了,核仁消失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细胞的两极发出了细丝状的纺锤丝,并由这些纺锤丝构成了纺锤体。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下面我们把前期的变化小结一下

前期细胞中出现了纺锤体,纺锤体中的纺锤丝又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分裂期的第二个阶段,中期是怎么进行的。(教师播放细胞分裂中期的动态画面,并提示观察的重点:注意染色体是怎样运动的。动态画面停止后,出示中期与前期的对比画面。) 提问:染色体是怎样运动的?其结果是什么?教师进行小结:染色体是被连接在着丝点上的纺锤丝牵引着运动的。其结果是: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序地排列在了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为下一步的染色体分配做好了准备。下面我们来看着分裂期的第三个阶段--后期,染色体是怎样分配的?

小结:在细胞分裂的后期,从图像上看,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这种变化我们叫做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是随着着丝点的分开而分离的。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是:原来的一条染色体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子代染色体,并且被分开的两条子代染色体分到了细胞的两极。这样我们在后期的图像中可以看到,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而且这两套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结构都完全一样。现在可以说,细胞基本完成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但是这时还没有形成两个子代细胞。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呢?我们来看看分裂期的末期是怎么进行的?

小结:从染色体的角度来看: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又逐渐变成了染色质;从细胞其他结构来看:纺锤体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提问:两个子细胞是怎么分开的?(学生 讨论后回答。) 小结: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两个子细胞分开。

总结:经过一个细胞周期使一个细胞形成了现在的两个完全一样的子代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有丝分裂。

过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这样的,那么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对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来具体看一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前期纺锤体的来源

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动物细胞是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

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提问:子代细胞是两个,而亲代细胞只有一个,那么,它们的DNA和染色体为什么能保持一致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归纳:DNA在间期由于复制而加倍,在末期再被两个子细胞平分。染色体在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在未期再被两个子细胞平分。从而使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都保持了稳定。这正是有丝分裂的意义所在。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有丝分裂的特征: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因为染色体上具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成相等的两份,又进行了平均分配,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以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的稳定性。

无丝分裂

以蛙的红细胞为例具体讲解。

结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有丝分裂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不难看出在分裂间期,主要是进行了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在分裂期细胞核的变化是主要的,它的变化可以概括成: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有丝分裂中关键是掌握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变化。

所以大家下课之后一定要仔细回顾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千万不能偷懒,一定要掌握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啊。另外还要把课后的练习题仔细做一下,下节课我们将展开新的内容——————细胞分化。

板书设计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增殖

一、真核细胞增殖方式——细胞分裂

二、细胞周期

1.概念

2.分裂间期

3. 分裂期

三、有丝分裂过程

(一)间期

1.变化 ⑴DNA复制 ⑵蛋白质合成

2.结果 每个染色质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细丝状形态

(二)分裂期

1.前期 膜仁消失现两体

2.中期 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 一分为二向两极

4.末期 膜仁重现两体消

5.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五、无丝分裂


相关内容

  • 吲哚青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探究
  • 中文摘要 吲哚青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吲哚青绿(indocyaninegreen,ICG)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RLE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并为其是否 ...

  • 细胞的增殖
  •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试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试验原理 ①酚酞遇NaOH呈紫红色:②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③物质扩散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2)试验过程 制备琼脂块:3块含酚酞的边长分别为3 cm.2 cm.1 cm的正方体 ↓ ...

  • 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 第28卷第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01.28,No.4 至QQ垒堡Z旦』型旦!丝堡墅型型里!!堕些些!!曼垦量!垡鱼曼!!型 ・综述・ 』坚!:!鱼Q垒 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徐展望,许波,李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关键词]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中药[中图分类号 ...

  • _阿片受体激活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 δ阿片受体激活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赵 敏,王洪新,崔 蕾 (辽宁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目的 研究δ阿片受体激活剂D2丙(2)2D2亮(5)脑啡肽(DADLE)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采用结晶紫法和[H]TdR检测心肌细胞 ...

  • 肿瘤细胞培养
  • 一.组织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肿瘤细胞与体内正常细胞相比,不论在体内或在体外,在形态.生长增值.遗传性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生长在体内的肿瘤细胞和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差异较小,但也并非完全相同.培养中的肿瘤细胞具以下突出特点: (-)形态和性状 培养中癌细胞无光学显微镜下特异形态,大多数肿瘤 ...

  • 胚胎干细胞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 ・116・ 广东医学2010年1月第3l卷第1期 GuangdougMedical Journal Jan.2010,V01.31,No.1 ?综述・.讲座i 胚胎干细胞培养方法研究进展宰 吴静,胡东,张荣渡△ 安徼理工大学医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永生化细胞,在适宜 ...

  • 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癌变
  • 难点11 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癌变 癌细胞是不受抗体控制的,不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通常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有关.目前认为,癌细胞的形成有三类致癌因子,此外科学证明内因是由于致癌基因的激活,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难点磁场 1.某科学家从一植物体分离出一些完整的细胞,给予适宜的外部条件,结果 ...

  • 病毒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 病毒学复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复制周期 2. 顿挫感染 3. 缺陷病毒 4. 干扰现象 5. ts突变株 6. CPE 7. 包涵体 8. 干扰素 9.抗原性漂移 10.抗原性转变 二.简答题 1. 病毒有何主要特点? 2. 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3. 简述t ...

  • 刺蒺藜血清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刺蒺藜血清对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NaOH裂解法检测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结果:刺蒺藜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具有低剂量(10g)抑制.高剂量(30g)促进作用(P [关键词]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