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资料精编

教育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B.鲁克森伯格 C.华生D.霍尔

2、如果不色盲是显性特征,色盲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是色盲。(D)

A、WW B、Ww C、Ww D、ww 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的

(D)好

A、信度B、表面效度

C、内容效度D、一致性效度

12.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B)鲁克森伯格 C)华生D)霍尔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21、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A、获得新命题B、即或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22、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3、用H2O表示水,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哪一种心理表征方式(D)

A、动作表征B、映象表征C、命题表征D、符号表征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D、巴莆洛夫

5、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C)的问题。 A、条件性免疫反应 B、条件性味觉厌恶 C、条件性情绪反应 D、系统脱敏

6、在以下四种强化方式中,少一次行为就得不到强化的是(A)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7、(B)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A、柯勒B、廷克利泡夫 C、托尔曼D、班杜拉

8、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是(D)

A、图式B、命题 C、意象D、产生式 9、“男”和“女”属于(A)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10、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为(C)

A、最小基本行为目标 B、行为发展目标 C、非行为发展目标 D、以上都不是

11、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13、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染色体。 A、23对B、46条 C、23条D、46条

1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 A、同化B、顺应 C、适应D、平衡

15、皮亚杰把(C)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 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 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16、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 D、社会性观点采择阶段

17、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起源虞(A)的研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 C、斯金纳D、托尔曼 18、“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描述的是(A)。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碧绿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19、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做的。

A、斯金纳B、托尔曼 C、柯勒D、廷克利泡夫 20、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B、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C、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D、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23、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24、从正台分布的饿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包括了(B)人口。 A、13.59%B、34.13% C、50%D、68.26%

2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6.“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B 同化) 27.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B 无条件反应)

2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29.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顺序分数)

30. 发现学习的概念是(B 布鲁纳)提出来的。

31.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 阶段3) 32. 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A 巴甫洛夫)的研究。

33. 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D 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34.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B 34.13%)人口。 35. 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B,正偏态分布) 二、填空题 1、有丝分裂就是指细胞的成倍分裂,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同化是指把一个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3、儿童游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应22、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2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24、记忆可表示为短视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25、一个产生式可以表示为如果那么„„,„„。

26、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知识的(获得)是(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

号表征。 40.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有(方便)、(安全)、传递和(灵活)。 41.命题的结构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前者多是名词、代词,而后者多是(动词)。 42.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的游戏类型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律是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

7、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自行派生新命题。

9、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10、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11、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12、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13、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14、社会遵从造成个体差异丁—型分布。 15、学校里最常使用的两类分数是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 16、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17.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8、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19、在皮亚杰看来,只有童话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 20、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21、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语言命名为第二信号。 和(提取)。 27、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28、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29、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30、在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上,皮亚杰特别突出了一种类同于生物性成长的发展,布鲁纳则强调了学校教学,而维果茨基则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31、经典条件反射作用于人时易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形成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去除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脱敏之类的心理治疗技术。 32、教师应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检查学生对该环节的准备状态,认识到不是重复,而是反馈才是引起学习进步的关键因子,相信奖励促进行为形成的力量比惩罚导致行为消除的力量大。

33、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是形成内部表征后表现为行为的,为这样一个学习涉及的心理过程有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34、一个人的知识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三种形式。 35、通常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凭经验来判断,而一致性效度和重测效度需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来判断。 36.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37.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社会交往)×认知发展 38.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最后阶段命名为(形式运算)阶段。 39.布鲁纳鉴定了三种认知表征方式43.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另一维是(可把握性)。 44.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45.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自我中心性);(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46.帕特发现儿童的游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即非交往性的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7.确定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哈洛)做的。

48.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练习律)。 49.“临时抱佛脚”描述的是(固定时距化)。

50.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复制)阶段。 51.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

52.某家长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忧心忡忡,这反映他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53.人的特质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行为特质两大类,行为特质又可以称为心特质;意象的特点在于保留了被表征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的连续性方面和相对大小。

54.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顺序分数)。

55.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

56.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了(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57.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或钟型)曲线,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它的缩写(SD或S)。

58.产生式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使你从(需要思索)走向(不假思索)。 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

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12.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

59.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组织过程有两大优点,一是(信息集约),二是(规导激活扩散)。

60.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 三、名词解释

1.依恋: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2、条件刺激的泛化: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虞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3、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的形成是指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4、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饿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即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的基础;B类教学内容是易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5、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

6.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7.遗传: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两大因素,它主要是指从上代那里获得相似的遗传素质,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8.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9.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9.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10.平衡:有两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1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的机制。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环境时,叫做顺应。

13.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的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4.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15.自发恢复: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在一个为期7天的消退过程中,每天做3次消退试验,每后一次试验的唾液分泌量都少于前一次的,从而表现出消退。但是当我们看相邻的两天时,却可以发现每后一天的第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弹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16.分化:分化就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作出精确的反应。

17.条件剌激的泛化: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18.效果律:效果率是指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或跟随着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19.强化:是指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20.惩罚:是指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

21.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22.替代学习:是指他人替代我付出23.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24.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5.视觉意象:是指当你闭上眼睛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26.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27.精制: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8.组织:是指把一个大的信息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也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9.模式:是指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30.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件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31.概念:就其最严整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定义,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陈述句,或者说命题。

32.序列行动:是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33.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4.个体差异离均摊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35.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6.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37.标准差: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

教育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B.鲁克森伯格 C.华生D.霍尔

2、如果不色盲是显性特征,色盲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是色盲。(D)

A、WW B、Ww C、Ww D、ww 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的

(D)好

A、信度B、表面效度

C、内容效度D、一致性效度

12.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B)鲁克森伯格 C)华生D)霍尔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21、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A、获得新命题B、即或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22、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3、用H2O表示水,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哪一种心理表征方式(D)

A、动作表征B、映象表征C、命题表征D、符号表征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D、巴莆洛夫

5、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C)的问题。 A、条件性免疫反应 B、条件性味觉厌恶 C、条件性情绪反应 D、系统脱敏

6、在以下四种强化方式中,少一次行为就得不到强化的是(A)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7、(B)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A、柯勒B、廷克利泡夫 C、托尔曼D、班杜拉

8、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是(D)

A、图式B、命题 C、意象D、产生式 9、“男”和“女”属于(A)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10、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为(C)

A、最小基本行为目标 B、行为发展目标 C、非行为发展目标 D、以上都不是

11、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13、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染色体。 A、23对B、46条 C、23条D、46条

1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 A、同化B、顺应 C、适应D、平衡

15、皮亚杰把(C)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 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 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16、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 D、社会性观点采择阶段

17、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起源虞(A)的研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 C、斯金纳D、托尔曼 18、“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描述的是(A)。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碧绿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19、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做的。

A、斯金纳B、托尔曼 C、柯勒D、廷克利泡夫 20、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B、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C、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D、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23、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24、从正台分布的饿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包括了(B)人口。 A、13.59%B、34.13% C、50%D、68.26%

2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6.“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B 同化) 27.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B 无条件反应)

2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29.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顺序分数)

30. 发现学习的概念是(B 布鲁纳)提出来的。

31.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 阶段3) 32. 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A 巴甫洛夫)的研究。

33. 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D 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34.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B 34.13%)人口。 35. 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B,正偏态分布) 二、填空题 1、有丝分裂就是指细胞的成倍分裂,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同化是指把一个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3、儿童游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应22、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2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24、记忆可表示为短视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25、一个产生式可以表示为如果那么„„,„„。

26、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知识的(获得)是(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

号表征。 40.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有(方便)、(安全)、传递和(灵活)。 41.命题的结构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前者多是名词、代词,而后者多是(动词)。 42.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的游戏类型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律是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

7、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自行派生新命题。

9、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10、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11、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12、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13、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14、社会遵从造成个体差异丁—型分布。 15、学校里最常使用的两类分数是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 16、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17.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8、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19、在皮亚杰看来,只有童话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 20、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21、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语言命名为第二信号。 和(提取)。 27、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28、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29、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30、在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上,皮亚杰特别突出了一种类同于生物性成长的发展,布鲁纳则强调了学校教学,而维果茨基则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31、经典条件反射作用于人时易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形成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去除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脱敏之类的心理治疗技术。 32、教师应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检查学生对该环节的准备状态,认识到不是重复,而是反馈才是引起学习进步的关键因子,相信奖励促进行为形成的力量比惩罚导致行为消除的力量大。

33、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是形成内部表征后表现为行为的,为这样一个学习涉及的心理过程有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34、一个人的知识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三种形式。 35、通常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凭经验来判断,而一致性效度和重测效度需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来判断。 36.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37.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社会交往)×认知发展 38.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最后阶段命名为(形式运算)阶段。 39.布鲁纳鉴定了三种认知表征方式43.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另一维是(可把握性)。 44.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45.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自我中心性);(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46.帕特发现儿童的游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即非交往性的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7.确定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哈洛)做的。

48.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练习律)。 49.“临时抱佛脚”描述的是(固定时距化)。

50.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复制)阶段。 51.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

52.某家长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忧心忡忡,这反映他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53.人的特质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行为特质两大类,行为特质又可以称为心特质;意象的特点在于保留了被表征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的连续性方面和相对大小。

54.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顺序分数)。

55.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

56.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了(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57.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或钟型)曲线,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它的缩写(SD或S)。

58.产生式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使你从(需要思索)走向(不假思索)。 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

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12.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

59.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组织过程有两大优点,一是(信息集约),二是(规导激活扩散)。

60.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 三、名词解释

1.依恋: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2、条件刺激的泛化: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虞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3、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的形成是指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4、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饿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即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的基础;B类教学内容是易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5、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

6.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7.遗传: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两大因素,它主要是指从上代那里获得相似的遗传素质,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8.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9.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9.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10.平衡:有两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1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的机制。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环境时,叫做顺应。

13.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的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4.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15.自发恢复: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在一个为期7天的消退过程中,每天做3次消退试验,每后一次试验的唾液分泌量都少于前一次的,从而表现出消退。但是当我们看相邻的两天时,却可以发现每后一天的第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弹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16.分化:分化就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作出精确的反应。

17.条件剌激的泛化: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18.效果律:效果率是指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或跟随着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19.强化:是指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20.惩罚:是指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

21.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22.替代学习:是指他人替代我付出23.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24.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5.视觉意象:是指当你闭上眼睛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26.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27.精制: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8.组织:是指把一个大的信息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也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9.模式:是指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30.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件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31.概念:就其最严整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定义,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陈述句,或者说命题。

32.序列行动:是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33.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4.个体差异离均摊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35.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6.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37.标准差: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


相关内容

  • 2017年电大财政与税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编
  • <财政与税收>复习资料 <财政与税收>自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消费型增值税的特点是( D ). A.将当期购入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 B.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C.只允许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 D.以上都不是 (2)按照规定可以免征增值税 ...

  • 2017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小抄(整理版)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及教学内容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代的诗歌 散文.本课程以文体作为基本架构,介绍诗.词.散曲. ...

  • 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 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课程概况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设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限定选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 ...

  • 2017年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发言稿.自查剖析材料精编二
  • 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第一篇:两学一做专题民主生活会自我剖析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新要求,又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指南, ...

  •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方案
  •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说明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类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能运用数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的知识解决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现代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方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适应素质教 ...

  • 冀电大校字[2008]16号
  • 冀电大校字[2008]16号 关于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教育 期末考试安排的通知 各市电大.分校, 省校有关部门及有关办学单位: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含"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期末考试定于2 ...

  •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教育心理专题]试题及答案1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A.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包围 B.苯丙酮尿症 C.孪生儿的爬梯实验 D.狼孩 2.著名的" ...

  • 中央电大历届外国文学专题试题库试卷代号1308
  • 试卷代号 : 1 3 0 8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0 11 -- 2 0 1 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外国文学专题试题 2012 年7 月 题主二一 分数 一一 四 l 且 分 l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 , 共 1 0 分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