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的生长素教案

植物生长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方法与过程

(1)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法导引

1.巧妙设疑,层层探究。

2.指导预习,领略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

3.重放或整理“生长素发现过程”,再次感受众多科学家的贡献。

建议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总结:“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是像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的真相。每一位科学家所取得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众多的一小步终将汇合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让学生整理,理出课文内容是如何体现这个总结所表达的含义的,也可以进一步查找资料,作补充说明。

学法建议

1.通过学习尝试简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大量作题总结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作实验时要怀着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的态度。

名师课堂

(一)名师说课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光是短波光,植物胚芽鞘中接受这种光刺激的受体是与β-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类似的物质。受体接受到单侧光刺激后,会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胚芽鞘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向光一侧带负电荷,背光一侧带正电荷。弱酸性的IAA 阴离子带负电荷,因而会向背光一侧移动,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升高。

(二)精品教案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讲解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性弯曲。

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呢?在达尔文之后,先后有许多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

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教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讲述 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

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实验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

讲述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 生阅读思考回答。

老师提示:

1.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师生共同回顾这一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

植物生长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方法与过程

(1)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法导引

1.巧妙设疑,层层探究。

2.指导预习,领略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

3.重放或整理“生长素发现过程”,再次感受众多科学家的贡献。

建议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总结:“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是像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的真相。每一位科学家所取得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众多的一小步终将汇合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让学生整理,理出课文内容是如何体现这个总结所表达的含义的,也可以进一步查找资料,作补充说明。

学法建议

1.通过学习尝试简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大量作题总结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作实验时要怀着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的态度。

名师课堂

(一)名师说课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光是短波光,植物胚芽鞘中接受这种光刺激的受体是与β-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类似的物质。受体接受到单侧光刺激后,会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胚芽鞘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向光一侧带负电荷,背光一侧带正电荷。弱酸性的IAA 阴离子带负电荷,因而会向背光一侧移动,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升高。

(二)精品教案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讲解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性弯曲。

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呢?在达尔文之后,先后有许多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

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教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讲述 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

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实验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

讲述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 生阅读思考回答。

老师提示:

1.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师生共同回顾这一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


相关内容

  • 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教案
  • 实验一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 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 ...

  • 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 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通过种群和群落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从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种群到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所有生物个体--群落,所研究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那么同学们现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群落,我们区 ...

  •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
  •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第一课时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

  •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教案
  •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 病毒(HIV .SARS 病毒.噬菌体)是一类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微生物.在它入侵宿主细胞前,它不能繁殖 ,连新陈代谢都没有,只是像无机物一 样结晶.但是它具有最基本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一旦入侵宿主细胞,它 的核酸分子就能和宿主的核酸 ...

  •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daan
  • 高中生物复习(三)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

  •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 课标大纲-课程标准 · ·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 前 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生物1:分子与细胞 生物2:遗传与进化 生物3:稳态与环境 二.选修部分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一.教学建议 二.评 ...

  •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

  • 2015.5高中生物必修三填空知识点
  •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 外 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体液组成: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 水, 无机盐 , 蛋白质(如血浆蛋白) b. 血液运送的物质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氨基酸等 乳酸等 维生素 ...

  • 新课程标准教材与大纲版教材对比
  •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与大纲版教材对比解析 一.能力要求方面的对比分析 大纲版<考试说明>对学生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四个方面.新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对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依然是这四个能力,但是四个能力中的都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