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说课稿

《望海潮 东南形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 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

(三)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

(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二)(1)、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发问大家想了解1000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

(2)、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利用手头资料,初步理解此首词大致的意思。

(3)、抽读的好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交流思考。 让学生在学生范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提出问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后强化“铺叙”的写景特点。

(5)、再次诵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词描述杭州的情况。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领会柳永笔下杭州的美,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作 业: ○1诵读,默写本词。○2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三)课后小结: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教学过程基本能完成,感觉有些地方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望海潮 东南形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 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

(三)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

(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二)(1)、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发问大家想了解1000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

(2)、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利用手头资料,初步理解此首词大致的意思。

(3)、抽读的好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交流思考。 让学生在学生范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提出问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后强化“铺叙”的写景特点。

(5)、再次诵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词描述杭州的情况。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领会柳永笔下杭州的美,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作 业: ○1诵读,默写本词。○2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三)课后小结: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教学过程基本能完成,感觉有些地方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相关内容

  • 望海潮·东南形胜
  • 望海潮·东南形胜目录[隐藏] 概况 原文 作者 赏析 毛泽东手迹<望海潮·东南形胜>局部 [编辑本段]概况 [作品名称]望海潮·东南形胜[1]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柳永 [作品体裁]词 [编辑本段]原文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 望海潮教案doc
  •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 ...

  • [望海潮]
  • 望海潮 教案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 ...

  • 4柳永词两首
  • 编制人: 审核人: 学生完成所需时间: 分钟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柳永词二首 [学习目标]: 1.在了解柳永生平及作品风格基础上,领会<望海潮><雨霖铃>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鉴赏两首词的表现手法.风格特点.学习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反复吟咏,整体把 ...

  • 望海潮导学案教师
  • <望海潮>教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2了解作者,有感情地吟诵本词 3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4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5背诵整首词. [课时重点]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 ...

  • 柳永望海潮
  • <仙吕调.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

  • 4 柳永词两首
  • 4 柳永词两首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望海潮 读<望海潮>应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 ...

  • [望海潮]教学案1
  • <望海潮>教学案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柳永词作的艺术风格,领悟作者工于铺叙的手法和"音律谐婉,语义妥帖"的特点. 2.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二.写作背景 写作本词时,柳永只有十七八岁,这是他的成名之作,是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

  • 望海潮赏析
  • 分析: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吴都会,社会条件的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荣的历史,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祥和欢乐. 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怎样一幅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