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船企需要改变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策略

  摘 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升值态势。但是从各种因素分析,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单方面升值的趋势或已终结。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放缓、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彻底结束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放开,将可能激发资金的流出。今后船企需要改变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要避免单边下注的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金融风险;船企;避免单边下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00-02   一、201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从2005年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6%。进入2014年,中国2月出口陡然下降,令贸易收支转为逆差,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改变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热钱的流入动力转弱。5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58,即期汇率跌破6.26关口,按照今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6.06水平计算,已经贬值了3.3%。   上半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有政策引导的成分。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的改变,可以打击人民币套利交易,避免热钱快进快出。在外汇市场上,尤其是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预期终于得到了逆转,这个贬值的过程本身对实体经济而言是好事情,对于船舶出口企业而言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这个贬值的过程,带来的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市场预期,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兑美元不会是无止境的、单边的调整,而是双向的波动。   从2014年全年看,人民币继续贬值空间不大。当前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贬值,此外央行有能力控制汇率走势,不会允许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我们预计2014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币值是6.05元左右。从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未来金融改革力度来看,年内应看到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加大,下半年可能出现略微升值的可能。   二、未来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基本消失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势头导致“利差交易”蓬勃发展,但它也让内部的信贷泡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套利和举债经营的游戏可能是致命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即将推出,实体经济需要货币贬值,这一切或许代表着全球资金流动的方向将出现重大变化,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或将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一)中美“制造成本竞争力”逆转将影响资金的流向   2014年4月,波士顿顾问集团(BCG)调查25个主要经济体后发现,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正逼近中国。过去几年里,中国制造业因为薪资上涨、汇率和能源成本提高,长久以来的竞争优势正不断减退,而美国则因页岩气产量增加,天然气价格降低、电价成本受抑制而竞争力不断提高。另外,员工生产力提高,薪资上涨压力小,也促成美国竞争优势回归。BCG表示,2004年中国的制造成本比美国少14%,如今只少5%。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了2018年,美国制造成本将低于中国。   一个国家的长期货币价值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和购买力平价。目前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币已经无需升值了。安邦咨询分析,过去十年来,中国工厂经调整后的劳动成本提高了187%,而美国仅增加了27%。如果以2000年为基期,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增速已经在2011年超过了劳动生产效率增速,而美国这两项增速非常缓慢并且无显著变化。过去美国在技术、劳动力效率等方面,都高于中国的制造业,加之现在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越来越近,这意味着从经济学基本面上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动力已逐渐消失。   (二)中国金融系统风险全面上升   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高负债和资产泡沫都将增加货币最终贬值的风险。2003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22.1万亿元,2007年12月末,M2余额为40.34万亿元,2013年末,M2余额110.65万亿元,在2007―2013年的五年间,M2加速增长,其年增长速度为34.9%。中国的信贷规模已达到极限,自雷曼倒闭以来,中国的信贷总额从9万亿美元上升至23万亿美元,在短短五年中复制了整个美国的商业银行系统的规模。2013年中国地方债务达到3万亿美元,比外汇储备3.8万亿美元少了0.8万亿美元,这样一来仅仅(下转126页)(上接100页)中国地方债务就可以将中国外汇储备掏空。未来两年中国信托违约即将进入高风险期,受此影响,此前一直颇受欢迎的美元兑人民币的资产利差交易将会面临大量冲击,金融系统对经济活动放缓的承受能力下降。   (三)近年来,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和经常账户余额出现大幅下滑   历史数据显示,中国自2005年出现经常项目大额顺差。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达5.9%,在2007年一度升至10%以上。不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之比逐年下降,2010年回落至4%,2011年降至2.8%,2012年进一步降至2.6%,2013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值为2.1%,为九年来的最低水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标准,当一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超过4%时,被认为是外部不平衡的集中表现之一;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已由2006―2007年间的10%降到2013年的1.65%。从当今形势分析,经常项目赤字的出现已为时不晚了。经常项目赤字加上整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不高,必将导致资本从实体经济流出,央行此时将无力再推动人民币渐进式升值。   我们已经注意到,2013年5月国务院提出,将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今年随着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互联互通,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又迈开了一大步。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将使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货币,并最终成为美元之外的另一种储备货币,此举意义非同小可。但我们依然可以记得此项举措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完全自由可兑换可能使得人民币资本的流出成为现实,这会为人民币较大幅度的贬值创造必要的条件。   我们推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的结束或第一次加息的时间――将可能引发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据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发言,美联储彻底结束量宽的时间预计将在2014年7月之后,第一次加息将出现在QE结束后的6个月。美银美林认为,美联储对QE规模的缩减操作也有可能触发近2万亿美元套息交易的逆转,这将导致新兴市场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三、造船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要改变单边下注的策略   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升值态势。对于造船企业来说,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过去通过简单做多人民币、做空美元,就可以实现很好的汇兑收益。未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需要改变过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倾向。今后人民币双向波动进一步增强,简单地单边套利将面临很大风险。   我们建议,一方面,企业应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特别要避免单边下注。另一方面,随着汇率波动风险的加大,一些机构会提供一些复杂的衍生品,投资者应谨慎观望,避免落入可能的陷阱中。   除了套保等之外,一些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人民币单边升值时代,很多企业从财务角度比较青睐“资产本币化、债务外币化”的模式,但人民币双向波动或贬值预期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   从战略层面上,今后中国造船企业依然要下决心进行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生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应从被动的汇率升值的教训中学会主动规避汇率风险。

  摘 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升值态势。但是从各种因素分析,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单方面升值的趋势或已终结。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放缓、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彻底结束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放开,将可能激发资金的流出。今后船企需要改变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要避免单边下注的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金融风险;船企;避免单边下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00-02   一、201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从2005年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6%。进入2014年,中国2月出口陡然下降,令贸易收支转为逆差,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改变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热钱的流入动力转弱。5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58,即期汇率跌破6.26关口,按照今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6.06水平计算,已经贬值了3.3%。   上半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有政策引导的成分。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的改变,可以打击人民币套利交易,避免热钱快进快出。在外汇市场上,尤其是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预期终于得到了逆转,这个贬值的过程本身对实体经济而言是好事情,对于船舶出口企业而言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这个贬值的过程,带来的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市场预期,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兑美元不会是无止境的、单边的调整,而是双向的波动。   从2014年全年看,人民币继续贬值空间不大。当前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贬值,此外央行有能力控制汇率走势,不会允许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我们预计2014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币值是6.05元左右。从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未来金融改革力度来看,年内应看到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加大,下半年可能出现略微升值的可能。   二、未来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基本消失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势头导致“利差交易”蓬勃发展,但它也让内部的信贷泡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套利和举债经营的游戏可能是致命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即将推出,实体经济需要货币贬值,这一切或许代表着全球资金流动的方向将出现重大变化,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或将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一)中美“制造成本竞争力”逆转将影响资金的流向   2014年4月,波士顿顾问集团(BCG)调查25个主要经济体后发现,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正逼近中国。过去几年里,中国制造业因为薪资上涨、汇率和能源成本提高,长久以来的竞争优势正不断减退,而美国则因页岩气产量增加,天然气价格降低、电价成本受抑制而竞争力不断提高。另外,员工生产力提高,薪资上涨压力小,也促成美国竞争优势回归。BCG表示,2004年中国的制造成本比美国少14%,如今只少5%。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了2018年,美国制造成本将低于中国。   一个国家的长期货币价值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和购买力平价。目前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币已经无需升值了。安邦咨询分析,过去十年来,中国工厂经调整后的劳动成本提高了187%,而美国仅增加了27%。如果以2000年为基期,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增速已经在2011年超过了劳动生产效率增速,而美国这两项增速非常缓慢并且无显著变化。过去美国在技术、劳动力效率等方面,都高于中国的制造业,加之现在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越来越近,这意味着从经济学基本面上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动力已逐渐消失。   (二)中国金融系统风险全面上升   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高负债和资产泡沫都将增加货币最终贬值的风险。2003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22.1万亿元,2007年12月末,M2余额为40.34万亿元,2013年末,M2余额110.65万亿元,在2007―2013年的五年间,M2加速增长,其年增长速度为34.9%。中国的信贷规模已达到极限,自雷曼倒闭以来,中国的信贷总额从9万亿美元上升至23万亿美元,在短短五年中复制了整个美国的商业银行系统的规模。2013年中国地方债务达到3万亿美元,比外汇储备3.8万亿美元少了0.8万亿美元,这样一来仅仅(下转126页)(上接100页)中国地方债务就可以将中国外汇储备掏空。未来两年中国信托违约即将进入高风险期,受此影响,此前一直颇受欢迎的美元兑人民币的资产利差交易将会面临大量冲击,金融系统对经济活动放缓的承受能力下降。   (三)近年来,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和经常账户余额出现大幅下滑   历史数据显示,中国自2005年出现经常项目大额顺差。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达5.9%,在2007年一度升至10%以上。不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之比逐年下降,2010年回落至4%,2011年降至2.8%,2012年进一步降至2.6%,2013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值为2.1%,为九年来的最低水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标准,当一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超过4%时,被认为是外部不平衡的集中表现之一;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已由2006―2007年间的10%降到2013年的1.65%。从当今形势分析,经常项目赤字的出现已为时不晚了。经常项目赤字加上整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不高,必将导致资本从实体经济流出,央行此时将无力再推动人民币渐进式升值。   我们已经注意到,2013年5月国务院提出,将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今年随着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互联互通,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又迈开了一大步。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将使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货币,并最终成为美元之外的另一种储备货币,此举意义非同小可。但我们依然可以记得此项举措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完全自由可兑换可能使得人民币资本的流出成为现实,这会为人民币较大幅度的贬值创造必要的条件。   我们推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的结束或第一次加息的时间――将可能引发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据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发言,美联储彻底结束量宽的时间预计将在2014年7月之后,第一次加息将出现在QE结束后的6个月。美银美林认为,美联储对QE规模的缩减操作也有可能触发近2万亿美元套息交易的逆转,这将导致新兴市场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三、造船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要改变单边下注的策略   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升值态势。对于造船企业来说,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过去通过简单做多人民币、做空美元,就可以实现很好的汇兑收益。未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需要改变过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倾向。今后人民币双向波动进一步增强,简单地单边套利将面临很大风险。   我们建议,一方面,企业应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特别要避免单边下注。另一方面,随着汇率波动风险的加大,一些机构会提供一些复杂的衍生品,投资者应谨慎观望,避免落入可能的陷阱中。   除了套保等之外,一些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人民币单边升值时代,很多企业从财务角度比较青睐“资产本币化、债务外币化”的模式,但人民币双向波动或贬值预期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   从战略层面上,今后中国造船企业依然要下决心进行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生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应从被动的汇率升值的教训中学会主动规避汇率风险。


相关内容

  •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 经营管理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余晓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发展,我国涉外贸易逐渐增多,外汇风险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我国要按照WTO协议的要求,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将趋于更加复杂化,研究外汇风险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 ...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国际经济学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目录 1引言„„„„„„„„„„„„„„„„„„„„„„„„„„„„„„„1 2汇率与人民币概述„„„„„„„„„„„„„„„„„„„„„„„„„1 2.1汇率„„„„„„„„„„„„„„„„„„„„„„„„„„„„„„1 2.1.1名义汇率„„„„„ ...

  • 金融经济学论文.
  • 新形势下金融市场的风险估计 摘要:金融市场,似乎总是一个气象万千.变幻莫测的存在,其巨大的魅力正在于它的难以研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经济发展中的跨国贸易越来越多,而对于我国而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的金融环境不断改变,这些因素都使得新形势下金融风险较传统的金融风险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 ...

  •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的汇率风险
  • 内容提要: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程中,如何应对汇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当前面 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将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所面对的汇率风险,以及应对的基本 手段,提出了应对汇率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汇率改革 ...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析
  •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

  • 如何运用套期保值规避外汇汇率风险
  • 如何运用套期保值规避外汇汇率风险 徐昕华 摘要:就目前的市场经济而言,汇率无时无刻不在上下方向上剧烈的起浮变动,所以,汇率波动导致的外汇风险逐渐成为经济主体逃脱不掉的问题.因而通过套期保值尽量避免外汇风险,从而降低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损失已成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严峻研究课题.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通过套期保值 ...

  • 外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 外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王旭阳 1119028. 外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波动对外汇持有者或外汇经营者在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活动中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带来的价值上升或下跌的可能性. 企业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国际借贷外汇交易中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形成的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外汇风险.因此,加强 ...

  • 宏观经济研究最终版
  • 2012年第5 期 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基于日本.德国的经验 任再萍 内容提要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 率升值.双向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日益增大,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对日本.德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各种策略的分析及比较研究,提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及汇率剧烈波动 ...

  • 金融工程必考知识点(自己整理)
  •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金融衍生工具:给予交易对手的一方,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对某种金融基础工具拥有一定债券和相应义务的合约. 特点:1结构具有复杂性2设计具有灵活性3交易具有高杠杆性4本身具有虚拟性. 分类:交易方法1金融远期2金融期货3金融期权4金融互换. 标的资产种类1股权类衍生工具2货币3选择权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