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第22卷 第114期 2001年11月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THETHEORYANDPRACTICEOFFINANCEANDECONOMICSVol.22 No.114    Nov.2001 

・经济管理・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王良健 侯文力

(湖南大学 经济研究中心、金融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X

  摘要:长株潭三市作为湖南未来核心经济增长极、全省发展的创新源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区,三市经济一体化过程将有力地推动该区域的发展乃至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目前三市已列入国家计委“十五”城市化重点区域和世界银行CDS(城市发展战略)计划。由于三市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从而有利于促进三市产业结构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三市经济的互补。运用模型定量分析了三市经济联系量,结果表明,长沙对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大,而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实现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对策。

关键词:长株潭;经济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1)06-0099-05

  所谓经济互补性是指由于客观上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区域与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从经济交往中,相互间取长补短、各取所需、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以长沙为龙头的长株潭经济区,同处湖南的东部,且两两相距

只有40余公里,经济上的联系十分密切,经济互补十分重要。探讨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性,对于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营造湖南乃至中南地区大型核心经济增长极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区位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是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基础

  1.区位条件的差异

长株潭三市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中心,两两相距40余公里,素有“金三角”之称。但三者的区位条件还是有一定差异。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既有较大的知名度,同时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也较完备,通江达海,水陆空交通都比较发达,经济区位相对有利。株洲素有“南北通衢”之称,铁路纵横交错,是全国少有的干线和专线密集区之一;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水运也十分便利,可通航的河流有湘江及其支流渌水、攸水等十多条,通航里程513公里,构成了一个颇具

[1]

规模的水运交通网。应该说,株洲的交通在我省城市中确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公路等级低,设施严重老化;铁路“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空运也不方便,距长沙黄花机场有60多公里。湘潭在三市中的区位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境内没有铁路枢纽,没有大型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过境车辆多,流动人口少,未能形成交通优势。

2.资源禀赋的差异

长沙农副产品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宁乡猪、浏阳花炮、浏阳黑山羊、浏阳金桔、长沙湘绣等享誉中外,矿产资源中锰、钨、煤储量较大。此外,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长沙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有国家级风景保护区岳麓山、桔子洲头,文物古迹很多如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天心阁、贾谊故居等等;名人故居如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黄兴故居、雷锋纪念馆等均修葺一新,供参观瞻仰;此外,浏阳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的理想基地。总之,长沙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湖南“东一线”旅游的重点。株洲的瓷泥、煤以及铁、铅、锌、钨、锰等有色金属资源较为丰富,醴陵素有“瓷城”之美称。此外,株洲的森林资源丰富,素有“人工林海”之美誉。

X本文系长沙市第四届社会科学公开招标课题“长沙如何充分发挥其核心增长极作用”的部分成果。

,,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01年第6期100

此外,株洲的旅游资源中尤以“炎帝陵”品位最高,炎帝陵有“神州第一陵”之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瞻观游览的理想基地,此外,株洲也是游客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旅游的重要门户。湘潭农产品资源相当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湘莲生产集散地和重要的槟榔生产加工集散地以及湖南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湘白莲”是出口的上等佳品,矿产资源中煤、锰、磷等资源丰富,此外,湘潭旅游资源丰富,有一代伟人毛泽东故居—韶山,其知名度高、辐射面广、影响力大,此外还有彭德怀故居、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故居,因此湘潭具有发展历史名人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了长株潭三市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产业分工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三市间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经济互补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区位和资源禀赋的差异终究要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出来,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区位和资源禀赋的差异。长株潭三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整体实力和人均水平的差异

表1 1999年长株潭三市市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总人口(万人)建成区面积(km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普通高等学校数(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

长沙

株洲

湘潭

合计

[1]

产总值分别列第25、67、87位(其他见表1)。长沙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但缺少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和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株洲是我国

南方重要铁路枢纽,全省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但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排放较多;湘潭是省内主要重工业基地之一,但目前国有工业企业困难较多,经济效益欠佳。

1999年,长株潭三市人均GDP(含直辖县、市,以下同)依次为10102元、7593元、7661元,人均

三、二GDP分别居湖南省十四个市(州)的第一、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566元、347元、208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297元、6621元、57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853元、2566元、2555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388元、2738元、2257元。由此可见,长株潭三市经济总体实力和人均水平均有较大的差异。

2.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差异

1999年长沙三次产业构成为13.0∶43.3∶43.7,说明长沙产业结构正向三、二、一转变;株洲三次产业构成为17.56∶49.32∶33.12,说明株洲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湘潭三次产业构成为15.18∶44.64∶40.18,说明湘潭也是第二产业占主导。此外,我们还采用以下指标来阐明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的差异[2]:1)a=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2)b=原材料工业产值/采掘工业产值;3)c=加工工业产值/原材料工业产值;4)d=加工工业产值/采掘工业产值。经计算得表2。

表2 长株潭三市产业分类(1999年)单位:亿元

项目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   a采掘工业产值

长沙

株洲

湘潭

171.4673.70115

61

66.23311.3949

225

64.0738.980.613.0730.07110.969.803.7010.8614.821.361.5448.1671.0431.221.488.1712.101.480.9613.4142.7913.923.19327.04137.51107.76572.[***********]400324.317297

3.686621

3.34

31.33

571419632

原材料工业产值

35.67284.14

加工工业产值

5

31

   b   c

193.9154.5623

3

[***********]968

  1999年,长株潭三市市区的总人口分别在全国

2001年第6期(总第114期)       王良健 侯文力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101

由表2可知,长沙轻工业产值最高,但a值较株洲、湘潭低,说明长沙轻工业生产中仍以农产品为原料占主导;而b值长沙最低,株洲高达31.22;c值株洲最低,与长沙相差2.5倍;d值株洲、湘潭较为接近,均高于长沙。以上说明,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有利于三市产业的互补。

从产品结构上看,长沙目前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纺、食品、高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其主导产品为彩管、冰箱、卷烟、水泵、鼓风机等;株洲目前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为特色的重工业体系,其主导产品为陶瓷、电力机车、机车车辆、摩托车、塑料、皮革等;湘潭目前形成了以电子、黑色冶金、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主导产品为钢铁、水泥、纺织品、电机、电缆、精细化工品等。由此可见,三市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分工有着明显的不同。

3.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认为,发展极为其腹地的相互作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集聚作用为主的集聚阶段;集聚与辐射作用大致均衡的阶段;以辐射作用为主的辐射阶段。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处于第一阶段时,表现为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常常是中心城市急剧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首位度高;而当城市发展处于第二阶段时,城市发展逐渐走向均衡,1999年长沙首位度为2.33,这从侧面说明,长沙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不突出,三市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营造湖南乃至中南地区大型核心经济增长极,从而进一步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进一步利用节点分析对长株潭三市进行等级划分。选取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同时考虑到城市在区域经济联系中接受和消化外来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能力的不同。将各城市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也作为反映城市经济规模的一个指标。在确定了上述城市规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各城市非农业人口(Pi)、GDP(Vi)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Si)分别计算长株潭三市的非农业人口指数(KPi)、经济职能指数(Kvi)和科技职能指数(Kpi=

Pin6i=1

Kvi、Ksi的计算公式以此类推。在分别计算的

人口、经济职能和科技能力职能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各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

Kti=Kpi+Kvi+Ksi

Kei=Kpi+Kvi+Ksi/3其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长株潭三市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1999年)

城市长沙株洲湘潭

中心职能强度Kti

4.942.571.49

中心职能强度Kei

1.650.860.50

由表3可知,长沙中心职能强度大约是株洲的二倍,是湘潭的三倍,湘潭的中心职能强度最低,说明三市城市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4.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

二元经济结构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为明显。长株潭三市也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现象,但三市的程度有很大差别。

表4 长株潭三市乡镇企业发展(1999年)

单位:亿元

指标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乡镇企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长沙62.40918.29427.41726.1814.720.59

株洲74.51187.45228.01431.162.520.53

湘潭52.01369.14137.11251.807.100.55

  由表4可以明显看出长沙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其乡镇企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明显高于株洲与湘潭,株洲、湘潭的乡镇企业近十年来虽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起来,发展仍很不够,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

5.市场的差异

长沙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专业性较强的市场网络体系,如高桥、马王堆、红星等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在商业、服务业、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01年第6期102

洲则已初步形成以铁路枢纽和货物流转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如芦松市场、摩托车市场;而湘潭则形成了以布市、金都等为主的专业和综合市场。

方面差异仍然很大,因此,要加强三市产业结构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三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  四、实现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对策

  三、长株潭三市间经济联系量分析

1.抓住契机,全面推进长株潭三市经济的协调

经济联系量,或称作空间交互作用量,是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既能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区域经济联系量有绝对经济联系量和相对经济联系量之分。绝对经济联系量是指经济中心对某低级经济中心辐射能力或潜在的联系强度大小;相对联系量在绝对经济联系的基础上,结合低级经济中心本身的接收能力,并比较其在区域内所有同级经济中心中条件的相对优劣来确定的。绝对联系量可用来分析经济中心辐射潜能及其强弱的空间变化,相对联系量能较全面的反映除距离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经济联系所造成的影响。本文考虑到数据获取关系,仅计算绝对联系量。其计算公式如下[4]:

Rij=

Dij2

发展

长株潭三市已列入国家计委“十五”城市化重点区域和世界银行CDS计划,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给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市要打破行政界限,实现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优势互补,促进三市经济由局部优势向规模优势转变;由城市分割向城市联合转变;由资源粗放低效型向集约化、高科技、高效益、外向型转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都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一个能够吸收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的大型核心增长极,产生出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三市都要根据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相应地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通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可以借鉴深圳、浦东开发经验,嫁接两地的部分优惠政策,使长株潭尽快发展成为能带动全省乃至整个长江中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长株潭地区的产业结构称得上是大而全,而且产业层次较低,这种状况不仅使长株潭产业结构特色不明,而且也不利于三市经济的互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长株潭三市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在深刻认识区情及其比较优势的前提

%

其中:Rij为绝对联系量;Pi,Pj为城市i,j的人口数;Vi,Vj为城市i,j的国内生产总值;Dij为i,j两城市间的交通距离。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经济联系隶属度:

Fij=

6

n

Rij

j=1

由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株洲、湘潭相对于长沙的经济联系隶属度如表5。

表5 长株潭三市经济联系隶属度(1999年)

城市名称株洲湘潭长沙

长沙3936—

株洲—2539

湘潭25—36

下,制定有利于三市优势产业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未来化的产业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

级,从而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使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层次逐渐提高。其重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因此,21世纪初,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必须抓好以下几个产业群的建设:1)以新材料、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2)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冶金工业;3)以电气机车、车辆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3]

由表可知,长沙对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

大,而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长沙不仅是省会同时还具有传统工商业基础,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成为湖南省政治、文

2001年第6期(总第114期)       王良健 侯文力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103

及器材制造业;5)以金融保险业、居民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商贸、旅游和信息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三市要改变单兵作战的局面,要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通过以强并弱,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组建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实力、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占有率、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股份制企业集团。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使其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3.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三市的市场要互通有无,相互沟通,避免割据局面。近期重点是巩固、完善和发展一批商品和生产要素专业性大市场,在较短的时期内,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市场,形成布局合理、大小配套、门类齐全、专业性强,在全国、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网络体系。在市场建设中,要注重软硬件建设,设备和场地要力争现代化;重视市场运行法规建设,形成以法治市的格局,杜绝“三乱”现象”。使之成为服务和影响全省经济,并起到使湖南经济走向世界并与世界接轨的桥梁作用。

4.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载体功能。树立超前意识,适应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进一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工业污染,突出治理废水、废气,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加强邮电通讯和电力建设。突出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资金矛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允许各种渠道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与管理。解决企业割据状况,把企业自我服务系统纳入到城市功能配置当中,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档次较高的城市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系统,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变城市功能单一的状况,实现城市功能的多样化、综合化和现代化,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中心作用

和龙头作用。

5.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在壮大城市经济的同时,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城乡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加速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构筑城乡一体、优势互补、互为资源,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发挥城市的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加强城市支乡工作,达到以城促乡的目的。农村以农业产业化为导向,立足现有资源和本地优势,延长农产品的增值链,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水平,以城市为依托,提高农业的商品化水平,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联合协作。坚持集镇建设、工业小区建设和市场建设同步进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真正成为沟通城乡商品信息交流的桥梁,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2]彭智敏,董捷.论湖北与长江三角洲经济互补性关系[J].经

济地理,1992(4):30—35.

[3]王良健.选准主导产业[N].湖南日报・长株潭新闻版,

2000.03.31.

[4]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

测度及分析[J].经济地理,2001(1):33—37.

[5]王汀明.略论株洲在长株潭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与

世界,1999(11):32—33.

(责任编校 王铁军)

 第22卷 第114期 2001年11月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THETHEORYANDPRACTICEOFFINANCEANDECONOMICSVol.22 No.114    Nov.2001 

・经济管理・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王良健 侯文力

(湖南大学 经济研究中心、金融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X

  摘要:长株潭三市作为湖南未来核心经济增长极、全省发展的创新源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区,三市经济一体化过程将有力地推动该区域的发展乃至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目前三市已列入国家计委“十五”城市化重点区域和世界银行CDS(城市发展战略)计划。由于三市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从而有利于促进三市产业结构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三市经济的互补。运用模型定量分析了三市经济联系量,结果表明,长沙对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大,而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实现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对策。

关键词:长株潭;经济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1)06-0099-05

  所谓经济互补性是指由于客观上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区域与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从经济交往中,相互间取长补短、各取所需、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以长沙为龙头的长株潭经济区,同处湖南的东部,且两两相距

只有40余公里,经济上的联系十分密切,经济互补十分重要。探讨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性,对于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营造湖南乃至中南地区大型核心经济增长极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区位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是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基础

  1.区位条件的差异

长株潭三市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中心,两两相距40余公里,素有“金三角”之称。但三者的区位条件还是有一定差异。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既有较大的知名度,同时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也较完备,通江达海,水陆空交通都比较发达,经济区位相对有利。株洲素有“南北通衢”之称,铁路纵横交错,是全国少有的干线和专线密集区之一;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水运也十分便利,可通航的河流有湘江及其支流渌水、攸水等十多条,通航里程513公里,构成了一个颇具

[1]

规模的水运交通网。应该说,株洲的交通在我省城市中确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公路等级低,设施严重老化;铁路“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空运也不方便,距长沙黄花机场有60多公里。湘潭在三市中的区位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境内没有铁路枢纽,没有大型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过境车辆多,流动人口少,未能形成交通优势。

2.资源禀赋的差异

长沙农副产品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宁乡猪、浏阳花炮、浏阳黑山羊、浏阳金桔、长沙湘绣等享誉中外,矿产资源中锰、钨、煤储量较大。此外,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长沙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有国家级风景保护区岳麓山、桔子洲头,文物古迹很多如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天心阁、贾谊故居等等;名人故居如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黄兴故居、雷锋纪念馆等均修葺一新,供参观瞻仰;此外,浏阳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的理想基地。总之,长沙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湖南“东一线”旅游的重点。株洲的瓷泥、煤以及铁、铅、锌、钨、锰等有色金属资源较为丰富,醴陵素有“瓷城”之美称。此外,株洲的森林资源丰富,素有“人工林海”之美誉。

X本文系长沙市第四届社会科学公开招标课题“长沙如何充分发挥其核心增长极作用”的部分成果。

,,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01年第6期100

此外,株洲的旅游资源中尤以“炎帝陵”品位最高,炎帝陵有“神州第一陵”之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瞻观游览的理想基地,此外,株洲也是游客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旅游的重要门户。湘潭农产品资源相当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湘莲生产集散地和重要的槟榔生产加工集散地以及湖南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湘白莲”是出口的上等佳品,矿产资源中煤、锰、磷等资源丰富,此外,湘潭旅游资源丰富,有一代伟人毛泽东故居—韶山,其知名度高、辐射面广、影响力大,此外还有彭德怀故居、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故居,因此湘潭具有发展历史名人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了长株潭三市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产业分工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三市间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经济互补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区位和资源禀赋的差异终究要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出来,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区位和资源禀赋的差异。长株潭三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整体实力和人均水平的差异

表1 1999年长株潭三市市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总人口(万人)建成区面积(km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普通高等学校数(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

长沙

株洲

湘潭

合计

[1]

产总值分别列第25、67、87位(其他见表1)。长沙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但缺少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和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株洲是我国

南方重要铁路枢纽,全省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但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排放较多;湘潭是省内主要重工业基地之一,但目前国有工业企业困难较多,经济效益欠佳。

1999年,长株潭三市人均GDP(含直辖县、市,以下同)依次为10102元、7593元、7661元,人均

三、二GDP分别居湖南省十四个市(州)的第一、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566元、347元、208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297元、6621元、57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853元、2566元、2555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388元、2738元、2257元。由此可见,长株潭三市经济总体实力和人均水平均有较大的差异。

2.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差异

1999年长沙三次产业构成为13.0∶43.3∶43.7,说明长沙产业结构正向三、二、一转变;株洲三次产业构成为17.56∶49.32∶33.12,说明株洲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湘潭三次产业构成为15.18∶44.64∶40.18,说明湘潭也是第二产业占主导。此外,我们还采用以下指标来阐明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的差异[2]:1)a=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2)b=原材料工业产值/采掘工业产值;3)c=加工工业产值/原材料工业产值;4)d=加工工业产值/采掘工业产值。经计算得表2。

表2 长株潭三市产业分类(1999年)单位:亿元

项目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   a采掘工业产值

长沙

株洲

湘潭

171.4673.70115

61

66.23311.3949

225

64.0738.980.613.0730.07110.969.803.7010.8614.821.361.5448.1671.0431.221.488.1712.101.480.9613.4142.7913.923.19327.04137.51107.76572.[***********]400324.317297

3.686621

3.34

31.33

571419632

原材料工业产值

35.67284.14

加工工业产值

5

31

   b   c

193.9154.5623

3

[***********]968

  1999年,长株潭三市市区的总人口分别在全国

2001年第6期(总第114期)       王良健 侯文力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101

由表2可知,长沙轻工业产值最高,但a值较株洲、湘潭低,说明长沙轻工业生产中仍以农产品为原料占主导;而b值长沙最低,株洲高达31.22;c值株洲最低,与长沙相差2.5倍;d值株洲、湘潭较为接近,均高于长沙。以上说明,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有利于三市产业的互补。

从产品结构上看,长沙目前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纺、食品、高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其主导产品为彩管、冰箱、卷烟、水泵、鼓风机等;株洲目前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为特色的重工业体系,其主导产品为陶瓷、电力机车、机车车辆、摩托车、塑料、皮革等;湘潭目前形成了以电子、黑色冶金、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主导产品为钢铁、水泥、纺织品、电机、电缆、精细化工品等。由此可见,三市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分工有着明显的不同。

3.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认为,发展极为其腹地的相互作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集聚作用为主的集聚阶段;集聚与辐射作用大致均衡的阶段;以辐射作用为主的辐射阶段。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处于第一阶段时,表现为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常常是中心城市急剧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首位度高;而当城市发展处于第二阶段时,城市发展逐渐走向均衡,1999年长沙首位度为2.33,这从侧面说明,长沙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不突出,三市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营造湖南乃至中南地区大型核心经济增长极,从而进一步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进一步利用节点分析对长株潭三市进行等级划分。选取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同时考虑到城市在区域经济联系中接受和消化外来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能力的不同。将各城市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也作为反映城市经济规模的一个指标。在确定了上述城市规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各城市非农业人口(Pi)、GDP(Vi)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Si)分别计算长株潭三市的非农业人口指数(KPi)、经济职能指数(Kvi)和科技职能指数(Kpi=

Pin6i=1

Kvi、Ksi的计算公式以此类推。在分别计算的

人口、经济职能和科技能力职能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各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

Kti=Kpi+Kvi+Ksi

Kei=Kpi+Kvi+Ksi/3其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长株潭三市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1999年)

城市长沙株洲湘潭

中心职能强度Kti

4.942.571.49

中心职能强度Kei

1.650.860.50

由表3可知,长沙中心职能强度大约是株洲的二倍,是湘潭的三倍,湘潭的中心职能强度最低,说明三市城市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4.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

二元经济结构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为明显。长株潭三市也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现象,但三市的程度有很大差别。

表4 长株潭三市乡镇企业发展(1999年)

单位:亿元

指标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乡镇企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长沙62.40918.29427.41726.1814.720.59

株洲74.51187.45228.01431.162.520.53

湘潭52.01369.14137.11251.807.100.55

  由表4可以明显看出长沙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其乡镇企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明显高于株洲与湘潭,株洲、湘潭的乡镇企业近十年来虽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起来,发展仍很不够,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

5.市场的差异

长沙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专业性较强的市场网络体系,如高桥、马王堆、红星等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在商业、服务业、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01年第6期102

洲则已初步形成以铁路枢纽和货物流转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如芦松市场、摩托车市场;而湘潭则形成了以布市、金都等为主的专业和综合市场。

方面差异仍然很大,因此,要加强三市产业结构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三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  四、实现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对策

  三、长株潭三市间经济联系量分析

1.抓住契机,全面推进长株潭三市经济的协调

经济联系量,或称作空间交互作用量,是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既能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区域经济联系量有绝对经济联系量和相对经济联系量之分。绝对经济联系量是指经济中心对某低级经济中心辐射能力或潜在的联系强度大小;相对联系量在绝对经济联系的基础上,结合低级经济中心本身的接收能力,并比较其在区域内所有同级经济中心中条件的相对优劣来确定的。绝对联系量可用来分析经济中心辐射潜能及其强弱的空间变化,相对联系量能较全面的反映除距离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经济联系所造成的影响。本文考虑到数据获取关系,仅计算绝对联系量。其计算公式如下[4]:

Rij=

Dij2

发展

长株潭三市已列入国家计委“十五”城市化重点区域和世界银行CDS计划,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给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市要打破行政界限,实现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优势互补,促进三市经济由局部优势向规模优势转变;由城市分割向城市联合转变;由资源粗放低效型向集约化、高科技、高效益、外向型转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都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一个能够吸收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的大型核心增长极,产生出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三市都要根据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相应地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通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可以借鉴深圳、浦东开发经验,嫁接两地的部分优惠政策,使长株潭尽快发展成为能带动全省乃至整个长江中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长株潭地区的产业结构称得上是大而全,而且产业层次较低,这种状况不仅使长株潭产业结构特色不明,而且也不利于三市经济的互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长株潭三市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在深刻认识区情及其比较优势的前提

%

其中:Rij为绝对联系量;Pi,Pj为城市i,j的人口数;Vi,Vj为城市i,j的国内生产总值;Dij为i,j两城市间的交通距离。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经济联系隶属度:

Fij=

6

n

Rij

j=1

由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株洲、湘潭相对于长沙的经济联系隶属度如表5。

表5 长株潭三市经济联系隶属度(1999年)

城市名称株洲湘潭长沙

长沙3936—

株洲—2539

湘潭25—36

下,制定有利于三市优势产业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未来化的产业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

级,从而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使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层次逐渐提高。其重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因此,21世纪初,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必须抓好以下几个产业群的建设:1)以新材料、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2)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冶金工业;3)以电气机车、车辆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3]

由表可知,长沙对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

大,而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长沙不仅是省会同时还具有传统工商业基础,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成为湖南省政治、文

2001年第6期(总第114期)       王良健 侯文力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103

及器材制造业;5)以金融保险业、居民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商贸、旅游和信息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三市要改变单兵作战的局面,要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通过以强并弱,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组建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实力、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占有率、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股份制企业集团。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使其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3.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三市的市场要互通有无,相互沟通,避免割据局面。近期重点是巩固、完善和发展一批商品和生产要素专业性大市场,在较短的时期内,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市场,形成布局合理、大小配套、门类齐全、专业性强,在全国、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网络体系。在市场建设中,要注重软硬件建设,设备和场地要力争现代化;重视市场运行法规建设,形成以法治市的格局,杜绝“三乱”现象”。使之成为服务和影响全省经济,并起到使湖南经济走向世界并与世界接轨的桥梁作用。

4.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载体功能。树立超前意识,适应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进一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工业污染,突出治理废水、废气,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加强邮电通讯和电力建设。突出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资金矛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允许各种渠道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与管理。解决企业割据状况,把企业自我服务系统纳入到城市功能配置当中,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档次较高的城市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系统,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变城市功能单一的状况,实现城市功能的多样化、综合化和现代化,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中心作用

和龙头作用。

5.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在壮大城市经济的同时,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城乡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加速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构筑城乡一体、优势互补、互为资源,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发挥城市的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加强城市支乡工作,达到以城促乡的目的。农村以农业产业化为导向,立足现有资源和本地优势,延长农产品的增值链,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水平,以城市为依托,提高农业的商品化水平,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联合协作。坚持集镇建设、工业小区建设和市场建设同步进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真正成为沟通城乡商品信息交流的桥梁,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2]彭智敏,董捷.论湖北与长江三角洲经济互补性关系[J].经

济地理,1992(4):30—35.

[3]王良健.选准主导产业[N].湖南日报・长株潭新闻版,

2000.03.31.

[4]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

测度及分析[J].经济地理,2001(1):33—37.

[5]王汀明.略论株洲在长株潭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与

世界,1999(11):32—33.

(责任编校 王铁军)


相关内容

  • 毕业论文--国贸
  • 中韩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Discussion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Trade Zone for China and South Korea 学生姓名: 专 业: 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提 要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后者是 ...

  •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研究
  • 摘 要:建设沈阳经济区,是着眼于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做出的重大决策,推进沈抚同城,做大做强沈阳,增强其作为沈阳经济区核心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实现沈抚同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沈抚同城不能继续停留在概念层面的炒作,必须大胆推进行政管理.财税体制.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关键环节的体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目录 一.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背景 . .......................................................................... 3 (一)一体化的产生 . .................... ...

  •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009年1月总第450期第2期 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 Jan.2009Gen.450No.2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孙世芳 [摘要]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推进区 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条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 ...

  • 张建康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前景分析
  •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前景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1**********],张建康,指导老师:王静) [摘 要]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快速稳定,市场潜力巨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21世纪 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何 迅速发展,发展 ...

  •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
  •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背景 (一)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 1951年,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公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由此拉开了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幕.目 ...

  •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
  • 现代经济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 缪非黄峰河海大学商学院 213022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似乎仍有蔓延的趋势.金融危机也并不等同于经济危机.在各国纷纷为金融危机献计献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深的思考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是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引发的本质问题,还是只是表面 ...

  • 0223关税同盟存在的问题
  •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毕业论文 俄白哈关税同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注:标题下划线仅作标示标题位置使用,正式文本中应删除) 学号 201045046 姓名 萨南 学院 公 ...

  • 论亚洲经济一体化
  • 论亚洲经济一体化 陆建人 2012-10-11 10:17:23 来源:<当代亚太>(京)2006年5期 作者简介:陆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在市场力量和各国政府的推动下,亚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正在蓬勃开展,不仅是东亚地区,南亚.中亚.西亚地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