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一局棋

很多喜欢中国历史的朋友都探讨过一个话题,就是假设我们穿越回了中国古代,我们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宋朝,因为宋朝繁荣富庶,而且整个社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

那请问这种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是怎么获得的,你去纵观中国两千多年有皇权的历史,确实宋朝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一个支点,在它之前皇上不好当,在它之后臣子不好当,只有在宋朝君臣之间获得了一种,非常难得的均衡状态,那均衡状态一旦达到自然社会就比较宽容。

在以前我们曾经讲过原来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和西方一样,都是那种层层分封的贵族社会,那这个社会终结在什么时候?就是秦朝。所以本季《罗辑思维》我们花了两集节目时间去讲秦朝的灭亡,还推荐了两本书,一本叫《臻谜》,一本叫《秦殇》。是用这么大的篇幅把那个社会的终结给讲了,可是秦朝干的事情就是建立了帝王的权力,这是一个非常孤独的权力。所以为什么宋朝之前皇帝不好当呢?因为你孤独嘛,皇帝首先要避免任何上层阶级,跟他分夺他的权柄,然后他还要防备自己同宗同族的,那些同姓的兄弟叔侄那怎么办呢?只好用外戚因为我娘家的舅舅嘛,可是外戚一掌权也容易威胁皇权怎么办呢?只好任用太监可是把太监搞起来之后?太监还凶太监甚至直接废立皇帝。你看在东汉和唐代这样的事情史不绝书,也不用太监还不用权臣那怎么办?中央就空虚外面藩镇就容易起来。

比如说唐代的安史之乱对吧,那你说我再控制藩镇,那又大事不好,什么外患又会进来,你看五胡乱华以及宋代前期契丹的那个进攻的态势,所以在宋代之前,皇权一直没有想好我怎么掷自己这一片孤子,这是一个围棋术语叫掷孤。当然宋代通过一系列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宋代之后也有别的问题。比如说在南宋期间大儒朱熹,有一次跟自己的几个弟子在那儿探讨问题,突然大家说了一个八卦,就是北边那个时候北边不是金朝吗,说金朝有一个大臣活活气死了,为啥气死了呢?因为金朝的那些皇帝对待臣下,那就是奴隶说打就打,而且是当堂抡翻了直接打屁股褪下裤子打。

那一般来说给这种大臣要留一点体面,那金朝皇帝的一般做法就是大臣打屁股的时候,也是脱裤子打地下要垫一块毯子。但是有一次打一个大臣的时候,忘了垫这块毯子所以这个大臣觉得很屈辱,被打完了之后就气死了。南边南宋的这些士大夫觉得这简直,这成何世界。对士大夫对大臣哪能这样的去折辱呢?所以大家谈完这个八卦之后,互相之间非常的叹息。

朱熹你还别叹息就这一套后来,你别觉得什么金朝后来的蒙古人野蛮,其实老朱家的明朝一样,明朝两大劣政,一个叫诏狱,一个就是廷杖,任何大臣直接拖翻了当地打板子。而且明朝是特别规定任何人在受廷杖的时,都是一定要嘴啃泥的,那一张最后的遮羞布,那个垫在身下的毯子也是没有的,到了清朝就更过分了,哪怕你贵为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也只能是跪受笔录,皇帝说什么你跪在地下把它记下来,然后出门去执行就完了。如果你是个汉族大臣,你连自称一声奴才的权利你都没有。

你看到晚清的时候湘军有一个名将叫鲍超,他是大老粗,不识字也不懂一些宫廷的规矩,就不断地自称奴才奴才,就跟那些旗人大臣学的,出来之后招人笑话。人家说你是个汉人你有什么资格自称是奴才,奴才虽然不好听毕竟跟皇上是一家的,你一个汉人你是个被统治阶层。所以你看整个两千多年的中国皇权政治时期,权力的天平是不断地向皇权去倾斜的。

那今天我们就回到这个均衡点,准确地讲就是北宋中期这一段。那这一段真的是君臣相得对于臣下来说,北宋的那些士大夫是个性伸张的,最好的一代士大夫。你比如说钱穆先生对欧阳修有一个评价,说在欧阳修之前的这个儒生,他都不能叫儒生他本质上是个经师,就是不断地去注释解释传承,那些儒家的传统的经典什么十三经,只有到了欧阳修这个时候。他是直接回向三代,就是我直接承接我们儒家先师的

理想。我不是要学孔子去注经,我自已就要当孔子,所以欧阳修是经史子集全通的这么一个大家。

你再看北宋的那些文人,说的那些话那个气象那种圣贤的气,此前此后都是没有的。比如说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先忧后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气象?

简直就是个帝王气象对吧。北宋还有著名的那个张载张横渠,他写的横渠四句,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叫横渠四句,你听那个气象完全是帝王气象。

这要是在清代一个知识分子敢说这样的话,那跟造反有什么区别?但是宋代的士大夫他就有这样的气象,可是你反过头去再去看宋代的皇权,好像他们很谦让于臣下,但是宋代的皇权无比稳固。宋代没有发生过什么皇族之间篡权的那些恶性的事件。明朝虽然皇权很稳固,毕竟朱棣明成祖还篡权成功,这样的事情在宋代都没有,所以你看宋代的君臣之间,它怎么就能形成这样的均衡态呢?听到这儿很多现代宪政观念的人,就觉得有点意思了,毕竟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这么一段,臣下打造了一个笼子把王权放在里面,不让它胡作非为与此同时,站在王权这边看也很划算,我既握有了权柄与此同时又感到很安全,所以中国古代所谓的叫儒家宪政主义。

在北宋期间这短暂的实现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呢?那北宋时期最旺盛的时候应该算是宋仁宗一朝,仁宗掌权一共是四十二年。在这四十二年当中获得的成就是吓人的,虽然后来我们老说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有说到这个宋仁宗,但是乾隆是特别识人的,他一生就服三个人。第一他爷爷康熙,第二唐太宗,第三就是这个宋仁宗。

宋仁宗执政四十二年,增加的户口数是379万户。这是个啥数?379万就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全部户口数的总和。他四十二年增长就有这么

多,而且宋仁宗期间,他那个财政收入达到的那个水平,是唐代最盛的时候就是开元盛世时候的四倍,所以宋代在宋仁宗时期真是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我们光讲宋仁宗一朝是不够的,因为任何盛世都得有一个准备期,所以要想搞明白宋仁宗一朝,就必须往前看一代就是宋真宗一朝。

在这方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我第一次看是五年前,它第一次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时候,叫《宰相故事》。而我们《罗辑思维》和王瑞来先生,把它联合复活则取名为《君臣》。因为君臣关系是宋代一朝的文眼,王瑞来先生本书的作者是宋史方面的大家,但是这本书可不是用那种,学术论文的那个口气写的,写得非常之清新可喜。按照王瑞来先生很多朋友的评价,这本书和黄仁宇先生那本《万历十五年》,将来在史学界的地位是有的一拼的,这个话是史学界内部的话咱们不必当真,总而言之我读完了之后,对宋真宗一朝有了非常贴近的,那种可感觉到温度的理解。

因为这本书的写法特别有意思,它就写了宋真宗一朝五个宰相的故事,要不怎么原名叫《宰相故事》呢。说到宋真宗其实绝大部分中国人是不熟悉的,如果说要熟悉大概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就是跟辽国打仗打输了,或者说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赔钱了事,这是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就学的。另外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吧,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词的作者是谁就是宋真宗,所以这个人是一个中国自古至今,最大的一个励志大师。那在宋真宗一朝其实当过宰相的有好多位,真正对朝局有过决定性影响的,大概是以下这么五位:就是李沆、王旦、寇准、丁谓和王钦若。这里面好像只有寇准名气大一点,因为在评书《杨家将》里面他掺和过,后来在近年来拍的一部电视剧里面,他也出演过所以民间名气很大。但是真要说到对朝局的影响,其他四位一点也不比寇准差。而且我们在民间传说当中了解的寇准,和历史事实当中的寇准可压根就是两个人,好我们在这儿还要插一句题外话,就是宋代的宰相和此前汉唐时期的宰

相,可不是一回事。汉唐的宰相往往是一个职位,但是到了宋代宰相的职权,因为防止臣下大权独揽,就不断地把他的权力进行分割,比如说刚开始宰相的名字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这么一个职位,但是后来觉得军权不能给你,所以分出一个枢密使的职位,后来觉得财权也不能给你,所以又设置了一个机构叫三司使,专门又任命一个管财政的这叫计相,这也算是宰相,后来还是不放心,又设了一个副宰相叫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的顶头上司可不是宰相大人,他是单独向皇帝汇报的这么一个副宰相。所以只要你当上上面我讲的这一坨官当中的任何一个,在宋代都可以算是宰相。当然宋代历史上也出现过独相,就是这个人只有他是幸相也有过。但是历史上并不多。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的王旦,和后来南宋时期的秦桧就当过。

好我们回到第一个宰相李沆,李沆这个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外号叫圣相。圣人的圣,可见这个人的道德形象是多么的高。他为啥有这么高的形象呢?因为他敢于跟皇上做斗争嘛。那他为啥敢于跟皇上做斗争呢?因为他是皇帝的老师,你看以老师的身份带着自己的弟子,那有时候经常挂个脸严肃一点,跟皇帝不客气这事就可以理解。那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天宋真宗那也是刚上位不久,因为李沆就是宋真宗在位的前七年,然后他就死了,刚上位的时候,你看年轻人嘛他29岁继位,就特别宠爱自己的一个小老婆刘娥,这个人在宋代历史上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回头我们再讲。这个时候还是个小老婆宠爱她,然后就大半夜的派人写了一封手诏送到宰相府,说你跟李沆说我想把这个刘娥提升为贵妃,大半夜的李沆接了这么一个手诏之后,二话不说拿蜡烛就给点了。把皇上的圣旨就给烧了,然后就讲了一句话说去告诉皇上,说李沆以为不可,就是你们回去跟皇上讲就说我李沆觉得这事不行,其他的话我都懒得跟你讲。那为啥呢?就因为这个刘娥原来出身贫苦,而且原来有过前夫,所以李沆觉得这样的女人是不能当贵妃的,但是我都懒得跟你皇上讲,直接把你的手诏给烧掉。那你说这个人怎么就有这么大底气呢?行得正坐得直而且是皇上的老师,所以有这个底气。

有一次宋真宗就跟他说,说我打听个事,你看我经常还有事要求你,你咋就没有事来求我呢,叫臣向来没有密启,什么叫密启就是两个人秘密地,偷偷地你跟我说点事,其他的臣子都有这样的密启你怎么就没有呢?李沆说既然是臣子,为国家办事,所有的事都是公事我为什么要密启呢?但凡是密启的人不是奸臣就是佞臣,这样的臣子我怎么会去效仿呢。就说了这么一套话,你看掷地有声吧。而且李沆对待他这个学生皇帝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每天上朝的时候就跟他讲什么呢,叫四方水旱盗贼不肖恶行,就是说我就是跟你讲八卦讲社会新闻,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打开那个新闻客户端,到处都是四方水旱盗贼,各种各样奇葩的社会新闻,就是天下大乱啊,不行啊,宋朝治理得不好啊。每次李沆下朝的时候,哎呦弄得这个真宗皇帝都是愁眉紧锁,惨然不语就是面色惨然,其实你说这个国家是不是这样的。我估计这件事也是真的。但是这其实也某中程度上的断章取义,别人都是报喜不报忧,而这李沆是专门报忧不报喜。

有一次下朝之后旁边的臣子就看不过去了,跟他说李老师啊你这也太欺负人了,你怎么光说这个不好听的,其实天下形势大好的事也有很多嘛。这时候李沆就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他说仁主岂可一日不知忧惧,不知忧惧则无所不至矣,就是坐在皇上那个位置上的人,如果不知道忧愁和恐惧,他什么干不出来啊。所以你看这其实是他以老师的身份,制约自己学生皇帝的一个招法而已。但这个招法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这爷俩他关系得好,这个学生真得打心眼里服这个老师,所以你看真宗有一次出门,就去南郊祭天大概类似的典礼活动,然后回来的时候就路过李沆他们家,正好老师家在这儿敲门进去就吃饭,只要真宗皇帝想到他们老师家吃饭,就出去搞个典礼然后回来就去蹭饭,所以可见这两个人的关系有多好。那这种关系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说李沆这,用臣下权力制约君上权力的方法也是不可复制的。

那我们就要说到第二个人,李沆是执政七年之后就死了,然后顺带接

班的一个人叫王旦,不是李沆走王旦接不是这么回事。两个人有迭代有过渡的,王旦这个人他跟皇上没这交情了,用什么方法呢就是不吱声。他如果这事他不同意皇上就问他,这事怎么样我想办一个这事,他不吱声,时间一长皇上心里也有数,就是王旦只要不吱声了,就是这事不靠谱就不要办了,而王旦这个人他特别在意君上的权威。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寇准,寇准这个人脾气比较大,皇上有时候就不太喜欢他,又觉得他很能干所以用着用着,一看一个事惹烦了皇上就把他撵跑,所以有一次寇准也是宰相,就又要被皇帝撵跑了,到地方上去,等于是也不叫发配充军,只是到地方上去任职。这寇准就厚着脸皮跟这王旦商量,说你看哥们儿不行了,能不能给我一个使相的头衔呢。什么叫使相头衔?就是我去当节度使已经变成了地方大员,能不能给我挂一个头衔,我还是宰相,虽然是名义上的,但是说着总是好听一点嘛。这王旦说,说我们人臣之间不要搞这一套,使相请托你怎么说得出口,就等于当面啪啪打俩嘴巴,这寇准就很郁闷。但是王旦转脸跑去就跟宋真宗讲,所以宋真宗后来就真给了这个寇准使相。寇准激动坏了还是皇上你了解我呀,跑到宋真宗那儿哭了一鼻子。这一边哭一边感谢的时候,宋真宗就跟他讲说这事可是王旦帮你求的情。所以寇准就觉得心下非常惭愧,你去理解王旦这个行为背后的那个动机,就是虽然我帮你这个忙但是你不要感我的情,所有的对你的好处叫恩出自上。我过去看史料的时候,其他书都把这个行为解释为叫谦虚,哪里是这么回事呢?这是一种精妙的政治算计,要把权威还给主上。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澶渊之盟的时候,当时王旦和寇准是同朝为宰相,那寇准性格比较张扬比较刚烈,就坚决不同意宋真宗往南跑迁都,就是要迎难而上要御驾亲征,后来宋真宗也就同意了,就带着这帮宰相往前线开拔。真到了前线之后,这寇准又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说皇上你待在这儿可不行,咱得渡过黄河直达前线,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黄河,可没有高速公路和黄河大铁桥,过去了之后一旦溃,能不能回得来可就不一定了。王旦说慢着,你说让皇上过黄河我没啥意见,但是有一件事咱得说清楚,万一皇上回不来怎么办?皇上你得留一句话下来。你想宋真宗他也知道这个危险程度,马上要

过去回不回得来不知道,这个时候听到这么一句丧气话,他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没办法还是得丢一句话,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就立太子。王旦说行了有你这么一句话,于是他带着这句话星夜赶回了东京汴梁,然后一个人就扎到深宫当中,关门落锁坚决不泄露消息,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王旦老爷子回来了。所以后来澶渊之盟达成了之后,他的家人还跑到郊外去迎接,以为老头是跟着皇帝一起回来的,那请问为什么他要做这么好的保密工作。你来算计如果皇上回来了万事皆休,皇上回不来万一太子继位的过程当中,出现任何风吹草动有人觊觎皇位,那王旦以宰相的身份出来一说话,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的。但是王旦为什么要保密呢?就是因为万一皇上回来了我如果不保密的话,所有人都说王旦了不起啊,带着太子在东京留守,他是有定策之功等等。王旦不愿意居这样的名字,我回来了只是准备在关键时刻起一下作用,如果没发生这个关键时刻全当这事没发生,所以你看他是一个在执政思路上,就是保障君主权威的这么一个宰相。

但是作为回报呢,特别奇妙的一个政治效应就出来了,就是皇帝特别放心他什么事都交给他,所以宋真宗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什么事只要王旦说行那就OK,甚至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是一件事情本来皇帝应该写诏旨他不写,让王旦写然后他自己抄一遍,就像后来蔡京和宋徽宗之间那个关系。

那请问为啥呢?就是王旦特别会办事。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宋真宗有一次就看中了一个将领叫张浩,屡次要把他提拔为枢密副使,这王旦就不同意死活就不同意。后来这张浩在下面征兵有一次征急了,下面的人就密谋造反这事就传到中央了。这个宋真宗就很紧张要造反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把张浩给撸了,还是赶紧去抓那些反叛的士兵啊?王旦说都不妥这两件事都干不得。第一如果你这个时候把张浩给抓了,请问我大宋以后的将领怎么带领士兵,只要我们不满意我们就能造反,一造反这个将领就要被惩罚,所以这件事肯定不行。那第二呢也不能去抓捕这些士兵,因为他毕竟叫密谋造反,还没有造反你这一抓没准

儿还把人逼反了,宋真宗说那咋整呢。以前你要提拔张浩当枢密副使,我不是不同意吗我现在同意了。你给他升官,一升官之后整个这个扣就全解了,宋真宗说聪明真宰相也,给了王旦四个字的评价。

你看我们刚才讲的这两个宰相,一个李沆一个王旦,他们都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特别理想的那种圣贤人格。首先一身正气在道德上无可挑剔,第二我又特别能干能够处理政事,这叫内圣外王这一套。那这样的人就相当于政治洪流当中的定海神针,只要他们在不管朝局怎么样变化,这样的圣贤在位那对权力的制约,尤其对王权的制约就会永远存在。

这样的圣贤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那如果不是圣贤人格,请问怎么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呢?今天我们给大家降重推荐的是这一本《君臣》,王瑞来先生的名著。

写的是宋真宗一朝的朝局和五个宰相的故事,副标题是《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那好我们来说下一个宰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寇准,一般都是通过评书或者电视剧,你看葛优不是还演过寇准吗?寇准外号叫寇老西儿,山西人爱喝醋,性格非常的平和幽默机智聪明,都错了。首先寇准就不是山西人,他是陕西渭南人,而且他的性格完全不是那种聪明幽默型的,是一个暴脾气。他这个人少年就很有才学。尤其写得一手的好字,1?9岁就中了进士,是在宋太宗时候叫太平兴国五年,和我们前面讲的李沆王旦是同年的进士,但是他年纪要轻得多,他刚开始官就当得很大因为宋太宗特别喜欢他,甚至觉得我就是唐太宗他就是我的魏征,你看性格多么的刚强。可是刚强到最后这宋太宗也受不了他,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是因为一个官员的排名问题,他因为看不上谁就要把谁排名在下面,偷偷摸摸地干后来这个事事发了之后,寇准说这事不是我干的不是我干的,我是跟那个正宰相吕端我跟他汇报过的,后来宋太宗就把吕端绐叫来。吕端说我不知道他没跟我说过,今儿我们必须把这事说出一个子丑寅卯,你必须得承认。宋太

宗说小事算了算了不要说了。不行必须争辩一个水落石出,最后实在吵得不像话,宋太宗就说,说你们大臣把这种事情在朝堂上吵来吵去,有失大臣之体不要吵了,不行必须吵,吵到最后逼得宋太宗说了一句什么话,说鸟雀尚知人意况人乎。就是那个畜牲都知道我这番意思是什么,你们当人的你还不懂吗,所以把宋太宗也给搞烦了,所以寇准这一生仕途不是很顺几上几下。宋太宗亲手就把他撵到地方上当官去了,等宋太宗一死宋真宗继位,李沆再一去世那天下设有可用的宰相了,怎么办呢有人就推荐寇准。宋真宗说我原来没当皇上的时候,可知道这个人,闻准刚,使气奈何,说我听说寇准这个人性格刚烈。万一到朝中之后当了宰相,跟我闹脾气可咋办呢?相当于一个小伙子追姑娘姑娘是很漂亮,可是听说性格太作,万一娶回家来跟我作,闹得全家不得安生这可怎么整呢?但是后来没人可用只好召还寇准。

在召还寇准的过程当中还有这么一个小段子,寇准有一个哥们儿叫张允,这个人在他临去东京汴梁之前就说,你读过《汉书-霍光传》吗?霍光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外戚,在汉武帝死了之后辅佐了好几任小皇帝,寇准说棒我这哥们儿拿霍光来比喻我。我现在到朝中去辅佐小皇帝了,可是他回家一翻开《霍光传》再一看,你看他没学问《霍光传》里面大字写着,说霍光这个人叫不学无术,这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一在《霍光传》里面,寇准说原来骂我不学无术呢。确实张允后来也背着他跟别人讲过一句话,说寇准这个人实在是太聪明,别人要用几千句话也说不清楚的事,他一句话就能把它说清楚,但是这个人叫得仕太早,然后用太速,不及学而。就是说他考中进士实在是太年轻了1?9岁嘛,当大官也太快所以他来不及做学问,你看他《汉书-霍光传》都没有看过,对于当时的士大夫来说这叫基本功。寇准写诗可以学问不行,那学问不行就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一个人他的视野和胸怀,不容易得到陶冶和提升,当然了他还是确实是非常能干。

他刚开始回到朝中的时候官当得没那么大,但是该他命好,很快就爆发了澶渊之盟的那件事情。北边的辽国是大举进攻国家社稷危在旦夕,

那宋真宗就不管你使气作不作了,赶紧把当时大家都公认的非常能干的寇准,给提拔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那寇准的执政方略非常简单跟丫拼了,叫直以热血相泼尔什么认怂的事,什么迁都南迁想都甭想,皇上咱俩一起亲征就带着皇上亲征,当然后来打得不错,也签了和平协议。那寇准就觉得特别得意,你看安邦定社稷,那是我老寇的功劳。所以后来打完仗还没回到东京汴梁,他在路上遇到皇帝就跟皇帝说,怎么着当时要是用你的想法,你要跑能有今天这成绩吗?宗真宗说是是听你的不错。你说这种性格的人他怎么搞得下去,尤其是澶渊之盟签完之后,那寇准就装不下他了。整个那个性格张扬到爆棚的程度,经常把满朝文武高官拉到自己家里喝酒,说到酒酣耳热说这么地把门都关了,谁都不许回家跟我彻夜饮酒赋诗。那也就是你是宰相大家拿你没办法,你像罗胖这样坚决不喝酒的人真是死的心都有。

但是大家也没办法,寇准这种事就干得特别多。比如说吧寇准作为一个宰相,你是代表国家和政府行政,你应该做事一秉大公对吧,但是寇准公然地去搞什么地域歧视,因为他是北方人,他就公开地看不起南方人公开地排挤。北宋有一个著名的词人叫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个词人,当年他考中进士的时候,寇准就排挤他理由就是一个南方人没有好人的,当然他排挤完之后又出来得意洋洋地说,我为我们中原人又抢得一个状元,就这个名额没有让南方人搞去。你想这个姿态就不是一个,叫正色立朝的大臣的姿态,他跟皇上也来这一套。

有一次跟宋真宗不知道说什么问题,说呛呛起来了他那个暴脾气,就在那儿又跳又叫宋真宗就很生气,就离席要走我不理你了,那不行拽着皇上的袍子,按到椅子上接着说说明白为止,然后我再退下。你就这么个脾气的人,他在朝中肯定是干不长嘛。因为别人也在看原来皇帝并不喜欢他,于是就有人在当中下蛆,这就牵扯到我们后面要讲的一个人叫王钦若,是这本书要写的第五个宰相。

王钦若有一天趁寇准下朝去了,就跟宋真宗在一起看着寇准离去的背影说,你是不是觉得他真不错啊,宋真宗说不错啊,当年他澶渊之盟怎么怎么地多亏了他。他说澶渊之盟这事两说着,第一条澶渊之盟叫城下之盟,人家打到跟前了咱们不得不签,这种事有什么好炫耀的呢。就算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大家打了这种仗也不好意思谈什么功劳吧,你看寇准那个德性,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寇准当年把你老人家往前线拖的时候,你知道这叫什么吗?我给你普及一个知识这叫孤注,什么叫孤注就是赌钱的人把钱输光了,就剩最后一票钱的时候,他还是把它押到了赔台上这就叫孤注。而陛下您就是寇准的孤注,寇准是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他最后是把你和整个国家社稷的命运,都放到了赌台了,就算是赌赢了,这样的人有什么可感谢的。宋真宗听完是浑身大汗说想想是这么回事,所以很快寇准第二次罢相被撵出朝廷,但是后来又过了很多年,他又回来了。第三次当宰相但是毛病可是一点儿都没改,最后他发展到什么程度直接要造反。他可不是自己要当皇帝他是替宋真宗操心,因为宋真宗在他第三次回朝的时候,已经得了中风身体意识什么都不行了。这个时候真正掌权的是他媳妇叫刘娥,刘娥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不得了,慈禧太后经常就讲这个刘娥的事,这是她的人格典范。为啥?因为刘娥有一个称号叫女中尧舜,就是她像尧舜这样的名君一样掌管朝政,所以历史上对刘娥这个人有一个评价,说她有吕后武后之才而无吕后武后之恶。吕后就是刘邦的媳妇,武后就是武则天,说这个刘娥有她俩一样的掌管国家的才能,但是不像她俩作恶.所以才叫女中尧舜嘛。

但是就这么一个人,寇准看不惯,你们老赵家怎么能女人当政呢。这事我得出来管管,就相当于一个人看不惯隔壁家人过日子,就说冲进去你得跟你媳妇离婚,你这老不中用的你得搁一边去,你们家当家的得是你儿子他替皇上操这心。他真的还就准备了一套造反的计划,要把皇后废掉要尊真宗为太上皇,然后立那个皇太子仁宗,那按说也没错按照儒家的那一套理想,寇准心里肯定也有一种正义感爆棚的那个感觉。但是这在那个皇权时代,这不就是兵变这不就是造反吗,所以

事发之后寇准最后被贬到雷州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摊开中国地图看,海南岛的对岸,最后他就死在雷州。所以寇准这一生,真的是被他自己那个暴脾气给坏掉了。

《君臣》这本书里还介绍了第四个宰相,叫丁谓。他的故事就更长更精彩,今天我们已经没空去说他了。他的故事和寇准其实是类似的,就是一个绝顶聪明又特别能干活的,但是最后把握不住自己的性格,落到了一个悲惨的下场。所以你看像寇准这样的强人,他通常都会带来两个毛病,强人,你可别觉得这叫刚正不阿,这是历史上寇准希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其实不然,我们在生活当中也观察到吧,那种对下属动不动就打就骂,见到上级越家奴颜婢膝,所以性格特别暴烈的人其实是有缺陷的,寇准其实也是这样,咱们不是在抹黑寇准。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寇准原来在朝中的时候,最看不惯宋真宗搞什么封建迷信那一套的,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以后我们要跟大家讲,就是宋真宗一朝关于封禅泰山的那个故事。

原来寇准完全看不惯搞什么祥瑞都是骗人,可是他自己被贬到底下之后,他自己开始往上面报祥瑞,说我们这个地方蝗虫都感恩戴德,觉得皇上太圣明了,蝗虫都不舍得吃粮食,抱草而死,说我们这儿的蝗虫抱着草不吃,生生把自个儿饿死给报上来。他自己也干这个,后来宋真宗为什么第三次把他召回去,就是觉得这人怂了那我把他叫回来吧。没想到他回来又这样所以往往脾气越暴的人,性格的缺陷是越大的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君权和臣权之间,它不是一定是谁压过谁就好,像寇准这样的人这是没发展到后来。宋朝有一个词专有的政治名词叫把定,什么意思就是皇帝一旦把定在某一个权臣手里,政局会发生突变的。那曹操不就是这样把定了汉献帝之后,他就变成权臣,他就有可能篡位,所以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寇准真的把定了小皇帝之后,他变成什么样其实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今天讲的君臣关系。是君臣关系的一种均衡态势。谁也别把谁欺负了大家得有一个法度,得有一个标准,所以用寇准这种方法去张扬臣权,其实也不是一个好

的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宋朝人最后是怎么找到这个解决方案的呢?

好我们接着讲君臣,在宋代真宗一朝发生的士大夫政治的权力场,那这本书一共写了五个宰相,最后一个重要的宰相叫王钦若。王钦若这个人真的是个倒霉催的,号称叫三无产品,哪三无呢?第一他没有门第,这还不只是指他家里穷,而是指他是个南方人,当时朝中就这个风气,排斥南方人。第二无呢,是没有颜值。长得实在太丑,不仅个子矮,而且脖子上长了个大瘤子,当时人称他为瘿相,瘿就是病字头下面加一个婴儿的婴,就是古人说的大肉瘤的意思。瘿相就是说那个脖子上长肉瘤的宰相,说的就是王钦若。那第三还没有人品,比如说前面我们讲的,给寇准背后使绊子下刀子滴眼药的。就是这位王钦若,所以当时在历史上有一个称呼叫北宋五鬼,差点列入奸臣传就是这位王钦若。但是我们要说的都不是这些,王钦若这一生干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惰,就是编了一部大书叫《册府元龟》,宋代几个开国皇帝有一个爱好,就是老是让自己手下的臣子给自己编书看。这些自媒体召集来编了好多书,比如说最著名的宋代的四大类书,第一本叫《文苑英华》?,写的是一些文坛掌故;然后还有比如说《太平广记》,搜集一些志怪小说:还有《太平御览》?,就是各种各样的八卦文摘。但是最重要的是王钦若编的这一本《册府元龟》,这是一本政治著作,把上至三代就是夏商周一直到五代,宋代之前的那些政治上的典故事迹,编成了这么一部大书规犊很惊人,一千卷。虽然《太平御览》也是一千卷,但是每一卷的篇幅只有《册府元龟》的一半。我们为什么讲这部书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了臣下来控制君上的权力的一种方式,你看我们前面讲的四个宰相,他用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寇准式的,我凶我狠我跟你不客气,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李沆和王旦那一种,就是我行得正坐得直我像定海神针一样,置身于政治洪流,从而能够限制君权。但是你不觉得吗?这两种方式都没有用,人亡政息甚至搞得君权会反弹,所以你看像寇准,包括我们前面没有深讲的丁谓,后来下场都不好。但是王钦若这个奸臣他搞出来这套方法,反而是有用的什么方法,就是用蜘蛛的方法我吐丝我结网,我一点一点地把你给

捆死,这就是写书的作用。

当然不是说一本书就能起到这个作用,这也是历朝历代的宋代的士大夫,用一个绵绵密密的力量织成了这张大网,其中很多东西都表现为像《册府元龟》这样的书。宋代的文人还有一个习惯经常给皇帝献书,这献书的内容大慨就是说

你看古代的那些圣君,那些贤臣是怎么办事的是怎么搞政治的,我们整理出来给你,经常就会献一本一本地献,这其实就是那些蜘蛛在吐丝结成了网。这其实就是那些蜘蛛在吐丝,把皇帝捆在一个制度当中,所以在整个宋代历史上,有一个词就变得特别重要叫什么,祖宗之法请注意,这个词的重心可不在前两个字祖宗之上。而是在后一个字法上对,如果你去细看宋代的政治,你去读读《君臣》这样的书,还有像邓小南教授写的《祖宗之法》这样的书,你会发现宋代是中国历朝历代当中,最像一个法治国家的样子,这就是祖宗之法在几代士大夫的努力下,给皇帝造成的这样的一个权力的牢笼,那这个牢笼大概有三层意思这是我总结整理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所有的事咱们按规矩来,不能由着性子来比如说我们推荐给大家去到新浪微博上关注一个号,这个人叫吴钩,他就是专门研究宋代史。他告诉我们宋代的法律,比今天我们很多国际上有些那些,法制不健全的国家,我没说咱们。我说的是其他国家,比他们要健全得多。比如说宋代要判一个犯人至少有推司和法司,就是事实审和程序审是分开的,而且有所谓聚录制度,就是所有的法官判这一件案子。

你要在法律文件上共同签字,如果将来发现是冤,你们全部要受牵连等等等等。宋代想要判一个人死开,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三审才能定谳。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门前摆了三口铡,什么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一旦一言不合马上就给你铡了,这种事在宋代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完全是评书先生胡扯的一件事情。

宋代是最讲法制的一个国家,而且这种法制它针对谁啊

我们都说中国古代的法都是那个制吗,是刀字旁的制都是去制底下人,但是在宋代恰恰相反它制的就是君上,就是权力这和现代的法制观念几乎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在宋神宗一朝的时候,有一天神宗因为在陕西用兵失利,心情特别不好杀一个人泄泄愤吧。正好抓到一个小官这个人叫漕官。就是管漕运的估计就是管粮食后勤的。可能在战争失利当中也负有一些责任。神宗说把他杀了吧当时就出了圣旨。第二天当时的宰相叫蔡确就进来,跟皇帝汇报工作。皇帝说那个狗官杀了没有。蔡确说我正要找你说这事,这事有什么可说的杀了不就完了吗?哎呀你看我朝的祖宗之法从来不杀士大夫,这件事咱们不能从你皇帝开始,不能从您老人家身上开始。皇上说说得也对沉吟良久,说这样吧在他脸上刺字,配远恶军州,把他发到那个远远的地方,生活条件不好的地方。旁边又有一个人就在说话了这个人叫章惇,章惇其实名声也不太好,但是在这件事里表现得特别好,章惇说那你还不如杀了他呢。宋神宗说那怎么呢?因为土可杀不可辱,你在一个土大夫的脸上刺字你还不如杀了他呢。把这个神宗给气的然后当时讲了一句话,说快意事一件都做不得吗,就是这种让我觉得很痛快的事我就不能干吗?

然后蔡确和章惇就在说,对这种快意事不做也罢。所以你看看宋代的皇帝他是被法律管住的,他什么事你想快意一下,只要你违反了法律臣下是不会让你做的,所以你看宋代之后的那些明朝的皇帝,和清朝的皇帝,什么诏狱,就是一纸诏书就可以把臣下,绕过当时的司法制度关起来这就叫诏狱。什么按翻了直接打廷杖,我们多次说过这样的完全无视法度的事,在宋代是不能出现的。

这是宋代祖宗之法的第一个特点叫有法必依,什么事甭管你是皇帝还是官员,咱们按规矩来。那第二条呢宋代的祖宗之法的特点。就是不要轻易改变什么。比如说我们前面讲的那个王旦,有一次西夏那个地方有一个官员要调回内地,这当时不就出现了一个空缺吗,那派谁来

接任呢王旦选来选去,选了一个大家都认为很脓包的家伙去接任,当时这个皇帝说,你怎么选了这么个家伙过去啊。王旦讲他的道理说你看,前一任这个人干事非常棒,各种处置都非常得宜,现在我们把他调回来,如果你要派一个聪朋的人过去什么结果,聪明人肯定觉得前任干得不好,我来改一改,这一改就容易坏事。我现在看中的这个人在创新方面没什么能耐,他没什么能耐的人自己都知道自己没什么能耐,所以他就不会改这种事。那前一任的那些政绩,那些成果就容易保持下去。你听一听王旦这个理他对不对,其实我们《罗辑思维》节目就多次声称,我们是一个保守主义价值观的节目,我们反对什么革命一蹴而就包治百病,理性设计这些东西往往都不靠谱,现状是由时间和人类的智慧逐渐积累而成的,其中合理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往往要多得多,这和宋代土大夫的那种祖宗之法的智慧,其实是相通的,而且在不要轻易地更改成例上。当时的士大夫还有一个算计,这个算计就更深了。

比如说在庆历新政的时候,就是宋仁宗的时候也搞过一次改革,它的主持者就是范仲淹这些人,《岳阳楼记》是写于庆历四年,我们都背得出来,庆历四年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就在这前一年,就是庆历三年的时候,范仲淹和富弼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一次对话。这两个人都是庆历新政的主持者。当时出了这么一个事,淮南那个地方准确地讲就是高邮这个地方,有一个官员因为境内起了盗贼,他觉得自己也搞不定这些盗贼怎么办呢,就搜刮一些民财然后给这些盗贼,说这样咱俩做笔交易你走,不要在我这儿闹好不好啊盗贼就走了,后来这件事情就案发,那中央掌权的像富弼这些人就非常的生气,要把这个人给杀了。你看又遇到了宋朝的这个祖宗之法不要杀士大夫,富弼就主张杀。范仲淹就主张不杀,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后来范仲淹就跟富弼私下讲,说咱俩说个悄悄话,说不杀士大夫是祖宗之法,这个事情我们俩不要轻易地破它为啥呢,你和我之间关系好但是你再看看周边的人,在我们这伙人当中,有几个人是跟咱俩同心同德的,而且就看今天的皇上他想什么其实也不一定,等待将来的有一天那个词用得特别好,叫万

一手滑,就是手滑一下,我们能不能生存下来也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引导皇帝动不动就去杀士大夫,这也是我们保存自己生命的一种智慧。听到这儿你听出一点深意了吧对,把现状和已经用智慧积累下来的规则轻易地改变,你看似好像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目的,但是旁边有小人事情有不确定性,他们就会钻这个空子。把成例改变之后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你始料不及的,所以宋代士大夫有一个说法叫利不百倍不变法。就是好处没有到一百倍的时候过去的法不能动。那宋代的法制精神还有第三点,你以为所谓的保守主义就是坐在地下不动弹吗?不是好的东西当然要保持,不好的东西仍然要把它干掉,什么最大不是法最大,是道理最大,听着好像跟第二条相反,一点不反。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宋太祖干过一件事,有一年他特别宠爱宫中的一个小姑娘,一个小丫鬟特别好,所以晚上工作就一直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床,上朝就晚了。很多大臣就说你看你宠爱女色,上朝晚这事不对,宋太租一想,对确实不对,然后回宫去一看那个小姑娘,还在那儿睡觉就拿刀把她杀了。那后来北宋有一个名臣叫韩琦,韩琦就讲此岂可为万世法,这种事情怎么能为万事的法律呢,人家无罪你凭什么要杀人家,所以你即使是这么讲祖宗之法的北宋的士大夫,遇到皇帝,哪怕你是祖宗皇帝,你干了坏事我们也不足为法。再比如说宋神宗之后,我们都知道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有一个大臣叫范祖禹,他是宋神宗的那个儿子宋哲宗的老师,他也在跟宋哲宗讲祖宗之法,你爹一说到他爹,这范祖禹就得犯嘀咕。为什么“因为宋神宗搞的王安石变法不成功,他就拼命地夸他爹小时候怎么勤学上进,怎么用心读书他说这个,其他的一概不跟小皇帝提,所以你看宋代士大夫搞的祖宗之法。其实是有选择的。说白了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祖宗之法,你看庆历新政的时候就是我们刚才讲什么,范仲淹富弼这些人搞改革,那是口口声声讲我们要实现祖宗之法,在这儿我们说一句题外话过不了几集节目,我们就要开始讲王安石变法,为什么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就是因为王安石公开地讲出了三不足:哪三不足,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这最要命的最后一句,你想如果祖宗都不足法那请问谁还足法呢,难道谁当政谁的话就是法吗?那请问那

些昏君那些暴君,那些权臣那些奸臣,不就靠着这句话可以胡作非为了吗?所以王安石这一句祖宗不足法,其实是把北宋一百年士大夫含辛茹苦编织的一个限制权力的蜘蛛网,抬脚就给踹翻了,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其实不见得是那些所谓的反动派保守派,不一定他可能就是改革派。比如说那个富弼当年做庆历新政的时候,他是响当当的改革者。为什么他后来也反对王安石变法,反对的就是这种祖宗不足法的精神,所以后来在南宋包括更长远的中国历史上,王安石这个人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因为他破坏了北宋时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君臣默契和共识。祖宗之法,那在祖宗之法这个体系下大家都有好处,不仅是大臣们有好处其实对君上也有好处,举个例子讲我们前面讲到的那个刘娥。她掌权十一年身为太后,因为宋仁宗刚刚继位的时候小孩才十几岁,她作为太后掌权十几年号称女中尧舜,但是民间和朝中不是没有声音的,很多人都觉得女人当政,这别是要当武则天吧等等。刘娥老太太就把定一条,说我行的是祖宗之法,所以她动不动讲我是赵家老妇,就是我是他们老赵家的老太太,我行的是祖宗之法,你们还能拿我怎么,所以人家干了十一年之后,留下了女中尧舜的称号。所以你看这件事情对大家都好,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和确定性,说到这儿我们真的是要称颂一下,一千年前的我们那些祖宗们,他们搞出了这一套政治制度,和现代西方的宪政制度是多么的相似,首先什么都得按规矩来什么都没有法大,什么风能进雨能进我的房间国王都不能进,因为这是我的私有产权,哪怕你是国王你也得按社会通行的规则来。第二条就是什么东西不要轻言改革,我们反复讲的英美保守主义,不也是这样一个核心思想吗。第三我们也不死心眼,有好东西我们把它吸收,有坏东西我们把它随时扔掉,我们遵从的那个制度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活物。它能不断地生长,你可能会说你罗胖这叫牵强附会,人家英国人人家美国人,人家有议会人家有成文的宪法等等。有表决制度有一人一票等等。宋代有这些吗?你还真就别说这些,那些东西都是宪政精神的实现方式,要知道在非洲有一些国家,那是成本一字不差

地抄美国宪法,但是你能说那叫法治国家吗?法治国家的核心恰恰不在于,你看到的这些什么成文法,什么投票什么会议制度,而在于用时间和历史去结成一个巨大的共识,再把这个共识返回到时间当中让它慢慢沉淀,直到它变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伟大的,牢不可破的传统这就是宪政社会,这就是法制制度的最稳固的基石。看到我们一千年前的历史,我们当代中国人建成一个法治社会,真的有那么难吗?

很多喜欢中国历史的朋友都探讨过一个话题,就是假设我们穿越回了中国古代,我们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宋朝,因为宋朝繁荣富庶,而且整个社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

那请问这种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是怎么获得的,你去纵观中国两千多年有皇权的历史,确实宋朝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一个支点,在它之前皇上不好当,在它之后臣子不好当,只有在宋朝君臣之间获得了一种,非常难得的均衡状态,那均衡状态一旦达到自然社会就比较宽容。

在以前我们曾经讲过原来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和西方一样,都是那种层层分封的贵族社会,那这个社会终结在什么时候?就是秦朝。所以本季《罗辑思维》我们花了两集节目时间去讲秦朝的灭亡,还推荐了两本书,一本叫《臻谜》,一本叫《秦殇》。是用这么大的篇幅把那个社会的终结给讲了,可是秦朝干的事情就是建立了帝王的权力,这是一个非常孤独的权力。所以为什么宋朝之前皇帝不好当呢?因为你孤独嘛,皇帝首先要避免任何上层阶级,跟他分夺他的权柄,然后他还要防备自己同宗同族的,那些同姓的兄弟叔侄那怎么办呢?只好用外戚因为我娘家的舅舅嘛,可是外戚一掌权也容易威胁皇权怎么办呢?只好任用太监可是把太监搞起来之后?太监还凶太监甚至直接废立皇帝。你看在东汉和唐代这样的事情史不绝书,也不用太监还不用权臣那怎么办?中央就空虚外面藩镇就容易起来。

比如说唐代的安史之乱对吧,那你说我再控制藩镇,那又大事不好,什么外患又会进来,你看五胡乱华以及宋代前期契丹的那个进攻的态势,所以在宋代之前,皇权一直没有想好我怎么掷自己这一片孤子,这是一个围棋术语叫掷孤。当然宋代通过一系列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宋代之后也有别的问题。比如说在南宋期间大儒朱熹,有一次跟自己的几个弟子在那儿探讨问题,突然大家说了一个八卦,就是北边那个时候北边不是金朝吗,说金朝有一个大臣活活气死了,为啥气死了呢?因为金朝的那些皇帝对待臣下,那就是奴隶说打就打,而且是当堂抡翻了直接打屁股褪下裤子打。

那一般来说给这种大臣要留一点体面,那金朝皇帝的一般做法就是大臣打屁股的时候,也是脱裤子打地下要垫一块毯子。但是有一次打一个大臣的时候,忘了垫这块毯子所以这个大臣觉得很屈辱,被打完了之后就气死了。南边南宋的这些士大夫觉得这简直,这成何世界。对士大夫对大臣哪能这样的去折辱呢?所以大家谈完这个八卦之后,互相之间非常的叹息。

朱熹你还别叹息就这一套后来,你别觉得什么金朝后来的蒙古人野蛮,其实老朱家的明朝一样,明朝两大劣政,一个叫诏狱,一个就是廷杖,任何大臣直接拖翻了当地打板子。而且明朝是特别规定任何人在受廷杖的时,都是一定要嘴啃泥的,那一张最后的遮羞布,那个垫在身下的毯子也是没有的,到了清朝就更过分了,哪怕你贵为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也只能是跪受笔录,皇帝说什么你跪在地下把它记下来,然后出门去执行就完了。如果你是个汉族大臣,你连自称一声奴才的权利你都没有。

你看到晚清的时候湘军有一个名将叫鲍超,他是大老粗,不识字也不懂一些宫廷的规矩,就不断地自称奴才奴才,就跟那些旗人大臣学的,出来之后招人笑话。人家说你是个汉人你有什么资格自称是奴才,奴才虽然不好听毕竟跟皇上是一家的,你一个汉人你是个被统治阶层。所以你看整个两千多年的中国皇权政治时期,权力的天平是不断地向皇权去倾斜的。

那今天我们就回到这个均衡点,准确地讲就是北宋中期这一段。那这一段真的是君臣相得对于臣下来说,北宋的那些士大夫是个性伸张的,最好的一代士大夫。你比如说钱穆先生对欧阳修有一个评价,说在欧阳修之前的这个儒生,他都不能叫儒生他本质上是个经师,就是不断地去注释解释传承,那些儒家的传统的经典什么十三经,只有到了欧阳修这个时候。他是直接回向三代,就是我直接承接我们儒家先师的

理想。我不是要学孔子去注经,我自已就要当孔子,所以欧阳修是经史子集全通的这么一个大家。

你再看北宋的那些文人,说的那些话那个气象那种圣贤的气,此前此后都是没有的。比如说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先忧后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气象?

简直就是个帝王气象对吧。北宋还有著名的那个张载张横渠,他写的横渠四句,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叫横渠四句,你听那个气象完全是帝王气象。

这要是在清代一个知识分子敢说这样的话,那跟造反有什么区别?但是宋代的士大夫他就有这样的气象,可是你反过头去再去看宋代的皇权,好像他们很谦让于臣下,但是宋代的皇权无比稳固。宋代没有发生过什么皇族之间篡权的那些恶性的事件。明朝虽然皇权很稳固,毕竟朱棣明成祖还篡权成功,这样的事情在宋代都没有,所以你看宋代的君臣之间,它怎么就能形成这样的均衡态呢?听到这儿很多现代宪政观念的人,就觉得有点意思了,毕竟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这么一段,臣下打造了一个笼子把王权放在里面,不让它胡作非为与此同时,站在王权这边看也很划算,我既握有了权柄与此同时又感到很安全,所以中国古代所谓的叫儒家宪政主义。

在北宋期间这短暂的实现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呢?那北宋时期最旺盛的时候应该算是宋仁宗一朝,仁宗掌权一共是四十二年。在这四十二年当中获得的成就是吓人的,虽然后来我们老说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有说到这个宋仁宗,但是乾隆是特别识人的,他一生就服三个人。第一他爷爷康熙,第二唐太宗,第三就是这个宋仁宗。

宋仁宗执政四十二年,增加的户口数是379万户。这是个啥数?379万就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全部户口数的总和。他四十二年增长就有这么

多,而且宋仁宗期间,他那个财政收入达到的那个水平,是唐代最盛的时候就是开元盛世时候的四倍,所以宋代在宋仁宗时期真是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我们光讲宋仁宗一朝是不够的,因为任何盛世都得有一个准备期,所以要想搞明白宋仁宗一朝,就必须往前看一代就是宋真宗一朝。

在这方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我第一次看是五年前,它第一次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时候,叫《宰相故事》。而我们《罗辑思维》和王瑞来先生,把它联合复活则取名为《君臣》。因为君臣关系是宋代一朝的文眼,王瑞来先生本书的作者是宋史方面的大家,但是这本书可不是用那种,学术论文的那个口气写的,写得非常之清新可喜。按照王瑞来先生很多朋友的评价,这本书和黄仁宇先生那本《万历十五年》,将来在史学界的地位是有的一拼的,这个话是史学界内部的话咱们不必当真,总而言之我读完了之后,对宋真宗一朝有了非常贴近的,那种可感觉到温度的理解。

因为这本书的写法特别有意思,它就写了宋真宗一朝五个宰相的故事,要不怎么原名叫《宰相故事》呢。说到宋真宗其实绝大部分中国人是不熟悉的,如果说要熟悉大概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就是跟辽国打仗打输了,或者说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赔钱了事,这是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就学的。另外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吧,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词的作者是谁就是宋真宗,所以这个人是一个中国自古至今,最大的一个励志大师。那在宋真宗一朝其实当过宰相的有好多位,真正对朝局有过决定性影响的,大概是以下这么五位:就是李沆、王旦、寇准、丁谓和王钦若。这里面好像只有寇准名气大一点,因为在评书《杨家将》里面他掺和过,后来在近年来拍的一部电视剧里面,他也出演过所以民间名气很大。但是真要说到对朝局的影响,其他四位一点也不比寇准差。而且我们在民间传说当中了解的寇准,和历史事实当中的寇准可压根就是两个人,好我们在这儿还要插一句题外话,就是宋代的宰相和此前汉唐时期的宰

相,可不是一回事。汉唐的宰相往往是一个职位,但是到了宋代宰相的职权,因为防止臣下大权独揽,就不断地把他的权力进行分割,比如说刚开始宰相的名字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这么一个职位,但是后来觉得军权不能给你,所以分出一个枢密使的职位,后来觉得财权也不能给你,所以又设置了一个机构叫三司使,专门又任命一个管财政的这叫计相,这也算是宰相,后来还是不放心,又设了一个副宰相叫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的顶头上司可不是宰相大人,他是单独向皇帝汇报的这么一个副宰相。所以只要你当上上面我讲的这一坨官当中的任何一个,在宋代都可以算是宰相。当然宋代历史上也出现过独相,就是这个人只有他是幸相也有过。但是历史上并不多。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的王旦,和后来南宋时期的秦桧就当过。

好我们回到第一个宰相李沆,李沆这个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外号叫圣相。圣人的圣,可见这个人的道德形象是多么的高。他为啥有这么高的形象呢?因为他敢于跟皇上做斗争嘛。那他为啥敢于跟皇上做斗争呢?因为他是皇帝的老师,你看以老师的身份带着自己的弟子,那有时候经常挂个脸严肃一点,跟皇帝不客气这事就可以理解。那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天宋真宗那也是刚上位不久,因为李沆就是宋真宗在位的前七年,然后他就死了,刚上位的时候,你看年轻人嘛他29岁继位,就特别宠爱自己的一个小老婆刘娥,这个人在宋代历史上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回头我们再讲。这个时候还是个小老婆宠爱她,然后就大半夜的派人写了一封手诏送到宰相府,说你跟李沆说我想把这个刘娥提升为贵妃,大半夜的李沆接了这么一个手诏之后,二话不说拿蜡烛就给点了。把皇上的圣旨就给烧了,然后就讲了一句话说去告诉皇上,说李沆以为不可,就是你们回去跟皇上讲就说我李沆觉得这事不行,其他的话我都懒得跟你讲。那为啥呢?就因为这个刘娥原来出身贫苦,而且原来有过前夫,所以李沆觉得这样的女人是不能当贵妃的,但是我都懒得跟你皇上讲,直接把你的手诏给烧掉。那你说这个人怎么就有这么大底气呢?行得正坐得直而且是皇上的老师,所以有这个底气。

有一次宋真宗就跟他说,说我打听个事,你看我经常还有事要求你,你咋就没有事来求我呢,叫臣向来没有密启,什么叫密启就是两个人秘密地,偷偷地你跟我说点事,其他的臣子都有这样的密启你怎么就没有呢?李沆说既然是臣子,为国家办事,所有的事都是公事我为什么要密启呢?但凡是密启的人不是奸臣就是佞臣,这样的臣子我怎么会去效仿呢。就说了这么一套话,你看掷地有声吧。而且李沆对待他这个学生皇帝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每天上朝的时候就跟他讲什么呢,叫四方水旱盗贼不肖恶行,就是说我就是跟你讲八卦讲社会新闻,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打开那个新闻客户端,到处都是四方水旱盗贼,各种各样奇葩的社会新闻,就是天下大乱啊,不行啊,宋朝治理得不好啊。每次李沆下朝的时候,哎呦弄得这个真宗皇帝都是愁眉紧锁,惨然不语就是面色惨然,其实你说这个国家是不是这样的。我估计这件事也是真的。但是这其实也某中程度上的断章取义,别人都是报喜不报忧,而这李沆是专门报忧不报喜。

有一次下朝之后旁边的臣子就看不过去了,跟他说李老师啊你这也太欺负人了,你怎么光说这个不好听的,其实天下形势大好的事也有很多嘛。这时候李沆就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他说仁主岂可一日不知忧惧,不知忧惧则无所不至矣,就是坐在皇上那个位置上的人,如果不知道忧愁和恐惧,他什么干不出来啊。所以你看这其实是他以老师的身份,制约自己学生皇帝的一个招法而已。但这个招法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这爷俩他关系得好,这个学生真得打心眼里服这个老师,所以你看真宗有一次出门,就去南郊祭天大概类似的典礼活动,然后回来的时候就路过李沆他们家,正好老师家在这儿敲门进去就吃饭,只要真宗皇帝想到他们老师家吃饭,就出去搞个典礼然后回来就去蹭饭,所以可见这两个人的关系有多好。那这种关系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说李沆这,用臣下权力制约君上权力的方法也是不可复制的。

那我们就要说到第二个人,李沆是执政七年之后就死了,然后顺带接

班的一个人叫王旦,不是李沆走王旦接不是这么回事。两个人有迭代有过渡的,王旦这个人他跟皇上没这交情了,用什么方法呢就是不吱声。他如果这事他不同意皇上就问他,这事怎么样我想办一个这事,他不吱声,时间一长皇上心里也有数,就是王旦只要不吱声了,就是这事不靠谱就不要办了,而王旦这个人他特别在意君上的权威。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寇准,寇准这个人脾气比较大,皇上有时候就不太喜欢他,又觉得他很能干所以用着用着,一看一个事惹烦了皇上就把他撵跑,所以有一次寇准也是宰相,就又要被皇帝撵跑了,到地方上去,等于是也不叫发配充军,只是到地方上去任职。这寇准就厚着脸皮跟这王旦商量,说你看哥们儿不行了,能不能给我一个使相的头衔呢。什么叫使相头衔?就是我去当节度使已经变成了地方大员,能不能给我挂一个头衔,我还是宰相,虽然是名义上的,但是说着总是好听一点嘛。这王旦说,说我们人臣之间不要搞这一套,使相请托你怎么说得出口,就等于当面啪啪打俩嘴巴,这寇准就很郁闷。但是王旦转脸跑去就跟宋真宗讲,所以宋真宗后来就真给了这个寇准使相。寇准激动坏了还是皇上你了解我呀,跑到宋真宗那儿哭了一鼻子。这一边哭一边感谢的时候,宋真宗就跟他讲说这事可是王旦帮你求的情。所以寇准就觉得心下非常惭愧,你去理解王旦这个行为背后的那个动机,就是虽然我帮你这个忙但是你不要感我的情,所有的对你的好处叫恩出自上。我过去看史料的时候,其他书都把这个行为解释为叫谦虚,哪里是这么回事呢?这是一种精妙的政治算计,要把权威还给主上。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澶渊之盟的时候,当时王旦和寇准是同朝为宰相,那寇准性格比较张扬比较刚烈,就坚决不同意宋真宗往南跑迁都,就是要迎难而上要御驾亲征,后来宋真宗也就同意了,就带着这帮宰相往前线开拔。真到了前线之后,这寇准又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说皇上你待在这儿可不行,咱得渡过黄河直达前线,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黄河,可没有高速公路和黄河大铁桥,过去了之后一旦溃,能不能回得来可就不一定了。王旦说慢着,你说让皇上过黄河我没啥意见,但是有一件事咱得说清楚,万一皇上回不来怎么办?皇上你得留一句话下来。你想宋真宗他也知道这个危险程度,马上要

过去回不回得来不知道,这个时候听到这么一句丧气话,他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没办法还是得丢一句话,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就立太子。王旦说行了有你这么一句话,于是他带着这句话星夜赶回了东京汴梁,然后一个人就扎到深宫当中,关门落锁坚决不泄露消息,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王旦老爷子回来了。所以后来澶渊之盟达成了之后,他的家人还跑到郊外去迎接,以为老头是跟着皇帝一起回来的,那请问为什么他要做这么好的保密工作。你来算计如果皇上回来了万事皆休,皇上回不来万一太子继位的过程当中,出现任何风吹草动有人觊觎皇位,那王旦以宰相的身份出来一说话,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的。但是王旦为什么要保密呢?就是因为万一皇上回来了我如果不保密的话,所有人都说王旦了不起啊,带着太子在东京留守,他是有定策之功等等。王旦不愿意居这样的名字,我回来了只是准备在关键时刻起一下作用,如果没发生这个关键时刻全当这事没发生,所以你看他是一个在执政思路上,就是保障君主权威的这么一个宰相。

但是作为回报呢,特别奇妙的一个政治效应就出来了,就是皇帝特别放心他什么事都交给他,所以宋真宗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什么事只要王旦说行那就OK,甚至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是一件事情本来皇帝应该写诏旨他不写,让王旦写然后他自己抄一遍,就像后来蔡京和宋徽宗之间那个关系。

那请问为啥呢?就是王旦特别会办事。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宋真宗有一次就看中了一个将领叫张浩,屡次要把他提拔为枢密副使,这王旦就不同意死活就不同意。后来这张浩在下面征兵有一次征急了,下面的人就密谋造反这事就传到中央了。这个宋真宗就很紧张要造反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把张浩给撸了,还是赶紧去抓那些反叛的士兵啊?王旦说都不妥这两件事都干不得。第一如果你这个时候把张浩给抓了,请问我大宋以后的将领怎么带领士兵,只要我们不满意我们就能造反,一造反这个将领就要被惩罚,所以这件事肯定不行。那第二呢也不能去抓捕这些士兵,因为他毕竟叫密谋造反,还没有造反你这一抓没准

儿还把人逼反了,宋真宗说那咋整呢。以前你要提拔张浩当枢密副使,我不是不同意吗我现在同意了。你给他升官,一升官之后整个这个扣就全解了,宋真宗说聪明真宰相也,给了王旦四个字的评价。

你看我们刚才讲的这两个宰相,一个李沆一个王旦,他们都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特别理想的那种圣贤人格。首先一身正气在道德上无可挑剔,第二我又特别能干能够处理政事,这叫内圣外王这一套。那这样的人就相当于政治洪流当中的定海神针,只要他们在不管朝局怎么样变化,这样的圣贤在位那对权力的制约,尤其对王权的制约就会永远存在。

这样的圣贤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那如果不是圣贤人格,请问怎么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呢?今天我们给大家降重推荐的是这一本《君臣》,王瑞来先生的名著。

写的是宋真宗一朝的朝局和五个宰相的故事,副标题是《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那好我们来说下一个宰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寇准,一般都是通过评书或者电视剧,你看葛优不是还演过寇准吗?寇准外号叫寇老西儿,山西人爱喝醋,性格非常的平和幽默机智聪明,都错了。首先寇准就不是山西人,他是陕西渭南人,而且他的性格完全不是那种聪明幽默型的,是一个暴脾气。他这个人少年就很有才学。尤其写得一手的好字,1?9岁就中了进士,是在宋太宗时候叫太平兴国五年,和我们前面讲的李沆王旦是同年的进士,但是他年纪要轻得多,他刚开始官就当得很大因为宋太宗特别喜欢他,甚至觉得我就是唐太宗他就是我的魏征,你看性格多么的刚强。可是刚强到最后这宋太宗也受不了他,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是因为一个官员的排名问题,他因为看不上谁就要把谁排名在下面,偷偷摸摸地干后来这个事事发了之后,寇准说这事不是我干的不是我干的,我是跟那个正宰相吕端我跟他汇报过的,后来宋太宗就把吕端绐叫来。吕端说我不知道他没跟我说过,今儿我们必须把这事说出一个子丑寅卯,你必须得承认。宋太

宗说小事算了算了不要说了。不行必须争辩一个水落石出,最后实在吵得不像话,宋太宗就说,说你们大臣把这种事情在朝堂上吵来吵去,有失大臣之体不要吵了,不行必须吵,吵到最后逼得宋太宗说了一句什么话,说鸟雀尚知人意况人乎。就是那个畜牲都知道我这番意思是什么,你们当人的你还不懂吗,所以把宋太宗也给搞烦了,所以寇准这一生仕途不是很顺几上几下。宋太宗亲手就把他撵到地方上当官去了,等宋太宗一死宋真宗继位,李沆再一去世那天下设有可用的宰相了,怎么办呢有人就推荐寇准。宋真宗说我原来没当皇上的时候,可知道这个人,闻准刚,使气奈何,说我听说寇准这个人性格刚烈。万一到朝中之后当了宰相,跟我闹脾气可咋办呢?相当于一个小伙子追姑娘姑娘是很漂亮,可是听说性格太作,万一娶回家来跟我作,闹得全家不得安生这可怎么整呢?但是后来没人可用只好召还寇准。

在召还寇准的过程当中还有这么一个小段子,寇准有一个哥们儿叫张允,这个人在他临去东京汴梁之前就说,你读过《汉书-霍光传》吗?霍光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外戚,在汉武帝死了之后辅佐了好几任小皇帝,寇准说棒我这哥们儿拿霍光来比喻我。我现在到朝中去辅佐小皇帝了,可是他回家一翻开《霍光传》再一看,你看他没学问《霍光传》里面大字写着,说霍光这个人叫不学无术,这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一在《霍光传》里面,寇准说原来骂我不学无术呢。确实张允后来也背着他跟别人讲过一句话,说寇准这个人实在是太聪明,别人要用几千句话也说不清楚的事,他一句话就能把它说清楚,但是这个人叫得仕太早,然后用太速,不及学而。就是说他考中进士实在是太年轻了1?9岁嘛,当大官也太快所以他来不及做学问,你看他《汉书-霍光传》都没有看过,对于当时的士大夫来说这叫基本功。寇准写诗可以学问不行,那学问不行就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一个人他的视野和胸怀,不容易得到陶冶和提升,当然了他还是确实是非常能干。

他刚开始回到朝中的时候官当得没那么大,但是该他命好,很快就爆发了澶渊之盟的那件事情。北边的辽国是大举进攻国家社稷危在旦夕,

那宋真宗就不管你使气作不作了,赶紧把当时大家都公认的非常能干的寇准,给提拔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那寇准的执政方略非常简单跟丫拼了,叫直以热血相泼尔什么认怂的事,什么迁都南迁想都甭想,皇上咱俩一起亲征就带着皇上亲征,当然后来打得不错,也签了和平协议。那寇准就觉得特别得意,你看安邦定社稷,那是我老寇的功劳。所以后来打完仗还没回到东京汴梁,他在路上遇到皇帝就跟皇帝说,怎么着当时要是用你的想法,你要跑能有今天这成绩吗?宗真宗说是是听你的不错。你说这种性格的人他怎么搞得下去,尤其是澶渊之盟签完之后,那寇准就装不下他了。整个那个性格张扬到爆棚的程度,经常把满朝文武高官拉到自己家里喝酒,说到酒酣耳热说这么地把门都关了,谁都不许回家跟我彻夜饮酒赋诗。那也就是你是宰相大家拿你没办法,你像罗胖这样坚决不喝酒的人真是死的心都有。

但是大家也没办法,寇准这种事就干得特别多。比如说吧寇准作为一个宰相,你是代表国家和政府行政,你应该做事一秉大公对吧,但是寇准公然地去搞什么地域歧视,因为他是北方人,他就公开地看不起南方人公开地排挤。北宋有一个著名的词人叫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个词人,当年他考中进士的时候,寇准就排挤他理由就是一个南方人没有好人的,当然他排挤完之后又出来得意洋洋地说,我为我们中原人又抢得一个状元,就这个名额没有让南方人搞去。你想这个姿态就不是一个,叫正色立朝的大臣的姿态,他跟皇上也来这一套。

有一次跟宋真宗不知道说什么问题,说呛呛起来了他那个暴脾气,就在那儿又跳又叫宋真宗就很生气,就离席要走我不理你了,那不行拽着皇上的袍子,按到椅子上接着说说明白为止,然后我再退下。你就这么个脾气的人,他在朝中肯定是干不长嘛。因为别人也在看原来皇帝并不喜欢他,于是就有人在当中下蛆,这就牵扯到我们后面要讲的一个人叫王钦若,是这本书要写的第五个宰相。

王钦若有一天趁寇准下朝去了,就跟宋真宗在一起看着寇准离去的背影说,你是不是觉得他真不错啊,宋真宗说不错啊,当年他澶渊之盟怎么怎么地多亏了他。他说澶渊之盟这事两说着,第一条澶渊之盟叫城下之盟,人家打到跟前了咱们不得不签,这种事有什么好炫耀的呢。就算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大家打了这种仗也不好意思谈什么功劳吧,你看寇准那个德性,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寇准当年把你老人家往前线拖的时候,你知道这叫什么吗?我给你普及一个知识这叫孤注,什么叫孤注就是赌钱的人把钱输光了,就剩最后一票钱的时候,他还是把它押到了赔台上这就叫孤注。而陛下您就是寇准的孤注,寇准是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他最后是把你和整个国家社稷的命运,都放到了赌台了,就算是赌赢了,这样的人有什么可感谢的。宋真宗听完是浑身大汗说想想是这么回事,所以很快寇准第二次罢相被撵出朝廷,但是后来又过了很多年,他又回来了。第三次当宰相但是毛病可是一点儿都没改,最后他发展到什么程度直接要造反。他可不是自己要当皇帝他是替宋真宗操心,因为宋真宗在他第三次回朝的时候,已经得了中风身体意识什么都不行了。这个时候真正掌权的是他媳妇叫刘娥,刘娥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不得了,慈禧太后经常就讲这个刘娥的事,这是她的人格典范。为啥?因为刘娥有一个称号叫女中尧舜,就是她像尧舜这样的名君一样掌管朝政,所以历史上对刘娥这个人有一个评价,说她有吕后武后之才而无吕后武后之恶。吕后就是刘邦的媳妇,武后就是武则天,说这个刘娥有她俩一样的掌管国家的才能,但是不像她俩作恶.所以才叫女中尧舜嘛。

但是就这么一个人,寇准看不惯,你们老赵家怎么能女人当政呢。这事我得出来管管,就相当于一个人看不惯隔壁家人过日子,就说冲进去你得跟你媳妇离婚,你这老不中用的你得搁一边去,你们家当家的得是你儿子他替皇上操这心。他真的还就准备了一套造反的计划,要把皇后废掉要尊真宗为太上皇,然后立那个皇太子仁宗,那按说也没错按照儒家的那一套理想,寇准心里肯定也有一种正义感爆棚的那个感觉。但是这在那个皇权时代,这不就是兵变这不就是造反吗,所以

事发之后寇准最后被贬到雷州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摊开中国地图看,海南岛的对岸,最后他就死在雷州。所以寇准这一生,真的是被他自己那个暴脾气给坏掉了。

《君臣》这本书里还介绍了第四个宰相,叫丁谓。他的故事就更长更精彩,今天我们已经没空去说他了。他的故事和寇准其实是类似的,就是一个绝顶聪明又特别能干活的,但是最后把握不住自己的性格,落到了一个悲惨的下场。所以你看像寇准这样的强人,他通常都会带来两个毛病,强人,你可别觉得这叫刚正不阿,这是历史上寇准希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其实不然,我们在生活当中也观察到吧,那种对下属动不动就打就骂,见到上级越家奴颜婢膝,所以性格特别暴烈的人其实是有缺陷的,寇准其实也是这样,咱们不是在抹黑寇准。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寇准原来在朝中的时候,最看不惯宋真宗搞什么封建迷信那一套的,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以后我们要跟大家讲,就是宋真宗一朝关于封禅泰山的那个故事。

原来寇准完全看不惯搞什么祥瑞都是骗人,可是他自己被贬到底下之后,他自己开始往上面报祥瑞,说我们这个地方蝗虫都感恩戴德,觉得皇上太圣明了,蝗虫都不舍得吃粮食,抱草而死,说我们这儿的蝗虫抱着草不吃,生生把自个儿饿死给报上来。他自己也干这个,后来宋真宗为什么第三次把他召回去,就是觉得这人怂了那我把他叫回来吧。没想到他回来又这样所以往往脾气越暴的人,性格的缺陷是越大的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君权和臣权之间,它不是一定是谁压过谁就好,像寇准这样的人这是没发展到后来。宋朝有一个词专有的政治名词叫把定,什么意思就是皇帝一旦把定在某一个权臣手里,政局会发生突变的。那曹操不就是这样把定了汉献帝之后,他就变成权臣,他就有可能篡位,所以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寇准真的把定了小皇帝之后,他变成什么样其实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今天讲的君臣关系。是君臣关系的一种均衡态势。谁也别把谁欺负了大家得有一个法度,得有一个标准,所以用寇准这种方法去张扬臣权,其实也不是一个好

的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宋朝人最后是怎么找到这个解决方案的呢?

好我们接着讲君臣,在宋代真宗一朝发生的士大夫政治的权力场,那这本书一共写了五个宰相,最后一个重要的宰相叫王钦若。王钦若这个人真的是个倒霉催的,号称叫三无产品,哪三无呢?第一他没有门第,这还不只是指他家里穷,而是指他是个南方人,当时朝中就这个风气,排斥南方人。第二无呢,是没有颜值。长得实在太丑,不仅个子矮,而且脖子上长了个大瘤子,当时人称他为瘿相,瘿就是病字头下面加一个婴儿的婴,就是古人说的大肉瘤的意思。瘿相就是说那个脖子上长肉瘤的宰相,说的就是王钦若。那第三还没有人品,比如说前面我们讲的,给寇准背后使绊子下刀子滴眼药的。就是这位王钦若,所以当时在历史上有一个称呼叫北宋五鬼,差点列入奸臣传就是这位王钦若。但是我们要说的都不是这些,王钦若这一生干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惰,就是编了一部大书叫《册府元龟》,宋代几个开国皇帝有一个爱好,就是老是让自己手下的臣子给自己编书看。这些自媒体召集来编了好多书,比如说最著名的宋代的四大类书,第一本叫《文苑英华》?,写的是一些文坛掌故;然后还有比如说《太平广记》,搜集一些志怪小说:还有《太平御览》?,就是各种各样的八卦文摘。但是最重要的是王钦若编的这一本《册府元龟》,这是一本政治著作,把上至三代就是夏商周一直到五代,宋代之前的那些政治上的典故事迹,编成了这么一部大书规犊很惊人,一千卷。虽然《太平御览》也是一千卷,但是每一卷的篇幅只有《册府元龟》的一半。我们为什么讲这部书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了臣下来控制君上的权力的一种方式,你看我们前面讲的四个宰相,他用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寇准式的,我凶我狠我跟你不客气,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李沆和王旦那一种,就是我行得正坐得直我像定海神针一样,置身于政治洪流,从而能够限制君权。但是你不觉得吗?这两种方式都没有用,人亡政息甚至搞得君权会反弹,所以你看像寇准,包括我们前面没有深讲的丁谓,后来下场都不好。但是王钦若这个奸臣他搞出来这套方法,反而是有用的什么方法,就是用蜘蛛的方法我吐丝我结网,我一点一点地把你给

捆死,这就是写书的作用。

当然不是说一本书就能起到这个作用,这也是历朝历代的宋代的士大夫,用一个绵绵密密的力量织成了这张大网,其中很多东西都表现为像《册府元龟》这样的书。宋代的文人还有一个习惯经常给皇帝献书,这献书的内容大慨就是说

你看古代的那些圣君,那些贤臣是怎么办事的是怎么搞政治的,我们整理出来给你,经常就会献一本一本地献,这其实就是那些蜘蛛在吐丝结成了网。这其实就是那些蜘蛛在吐丝,把皇帝捆在一个制度当中,所以在整个宋代历史上,有一个词就变得特别重要叫什么,祖宗之法请注意,这个词的重心可不在前两个字祖宗之上。而是在后一个字法上对,如果你去细看宋代的政治,你去读读《君臣》这样的书,还有像邓小南教授写的《祖宗之法》这样的书,你会发现宋代是中国历朝历代当中,最像一个法治国家的样子,这就是祖宗之法在几代士大夫的努力下,给皇帝造成的这样的一个权力的牢笼,那这个牢笼大概有三层意思这是我总结整理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所有的事咱们按规矩来,不能由着性子来比如说我们推荐给大家去到新浪微博上关注一个号,这个人叫吴钩,他就是专门研究宋代史。他告诉我们宋代的法律,比今天我们很多国际上有些那些,法制不健全的国家,我没说咱们。我说的是其他国家,比他们要健全得多。比如说宋代要判一个犯人至少有推司和法司,就是事实审和程序审是分开的,而且有所谓聚录制度,就是所有的法官判这一件案子。

你要在法律文件上共同签字,如果将来发现是冤,你们全部要受牵连等等等等。宋代想要判一个人死开,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三审才能定谳。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门前摆了三口铡,什么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一旦一言不合马上就给你铡了,这种事在宋代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完全是评书先生胡扯的一件事情。

宋代是最讲法制的一个国家,而且这种法制它针对谁啊

我们都说中国古代的法都是那个制吗,是刀字旁的制都是去制底下人,但是在宋代恰恰相反它制的就是君上,就是权力这和现代的法制观念几乎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在宋神宗一朝的时候,有一天神宗因为在陕西用兵失利,心情特别不好杀一个人泄泄愤吧。正好抓到一个小官这个人叫漕官。就是管漕运的估计就是管粮食后勤的。可能在战争失利当中也负有一些责任。神宗说把他杀了吧当时就出了圣旨。第二天当时的宰相叫蔡确就进来,跟皇帝汇报工作。皇帝说那个狗官杀了没有。蔡确说我正要找你说这事,这事有什么可说的杀了不就完了吗?哎呀你看我朝的祖宗之法从来不杀士大夫,这件事咱们不能从你皇帝开始,不能从您老人家身上开始。皇上说说得也对沉吟良久,说这样吧在他脸上刺字,配远恶军州,把他发到那个远远的地方,生活条件不好的地方。旁边又有一个人就在说话了这个人叫章惇,章惇其实名声也不太好,但是在这件事里表现得特别好,章惇说那你还不如杀了他呢。宋神宗说那怎么呢?因为土可杀不可辱,你在一个土大夫的脸上刺字你还不如杀了他呢。把这个神宗给气的然后当时讲了一句话,说快意事一件都做不得吗,就是这种让我觉得很痛快的事我就不能干吗?

然后蔡确和章惇就在说,对这种快意事不做也罢。所以你看看宋代的皇帝他是被法律管住的,他什么事你想快意一下,只要你违反了法律臣下是不会让你做的,所以你看宋代之后的那些明朝的皇帝,和清朝的皇帝,什么诏狱,就是一纸诏书就可以把臣下,绕过当时的司法制度关起来这就叫诏狱。什么按翻了直接打廷杖,我们多次说过这样的完全无视法度的事,在宋代是不能出现的。

这是宋代祖宗之法的第一个特点叫有法必依,什么事甭管你是皇帝还是官员,咱们按规矩来。那第二条呢宋代的祖宗之法的特点。就是不要轻易改变什么。比如说我们前面讲的那个王旦,有一次西夏那个地方有一个官员要调回内地,这当时不就出现了一个空缺吗,那派谁来

接任呢王旦选来选去,选了一个大家都认为很脓包的家伙去接任,当时这个皇帝说,你怎么选了这么个家伙过去啊。王旦讲他的道理说你看,前一任这个人干事非常棒,各种处置都非常得宜,现在我们把他调回来,如果你要派一个聪朋的人过去什么结果,聪明人肯定觉得前任干得不好,我来改一改,这一改就容易坏事。我现在看中的这个人在创新方面没什么能耐,他没什么能耐的人自己都知道自己没什么能耐,所以他就不会改这种事。那前一任的那些政绩,那些成果就容易保持下去。你听一听王旦这个理他对不对,其实我们《罗辑思维》节目就多次声称,我们是一个保守主义价值观的节目,我们反对什么革命一蹴而就包治百病,理性设计这些东西往往都不靠谱,现状是由时间和人类的智慧逐渐积累而成的,其中合理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往往要多得多,这和宋代土大夫的那种祖宗之法的智慧,其实是相通的,而且在不要轻易地更改成例上。当时的士大夫还有一个算计,这个算计就更深了。

比如说在庆历新政的时候,就是宋仁宗的时候也搞过一次改革,它的主持者就是范仲淹这些人,《岳阳楼记》是写于庆历四年,我们都背得出来,庆历四年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就在这前一年,就是庆历三年的时候,范仲淹和富弼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一次对话。这两个人都是庆历新政的主持者。当时出了这么一个事,淮南那个地方准确地讲就是高邮这个地方,有一个官员因为境内起了盗贼,他觉得自己也搞不定这些盗贼怎么办呢,就搜刮一些民财然后给这些盗贼,说这样咱俩做笔交易你走,不要在我这儿闹好不好啊盗贼就走了,后来这件事情就案发,那中央掌权的像富弼这些人就非常的生气,要把这个人给杀了。你看又遇到了宋朝的这个祖宗之法不要杀士大夫,富弼就主张杀。范仲淹就主张不杀,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后来范仲淹就跟富弼私下讲,说咱俩说个悄悄话,说不杀士大夫是祖宗之法,这个事情我们俩不要轻易地破它为啥呢,你和我之间关系好但是你再看看周边的人,在我们这伙人当中,有几个人是跟咱俩同心同德的,而且就看今天的皇上他想什么其实也不一定,等待将来的有一天那个词用得特别好,叫万

一手滑,就是手滑一下,我们能不能生存下来也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引导皇帝动不动就去杀士大夫,这也是我们保存自己生命的一种智慧。听到这儿你听出一点深意了吧对,把现状和已经用智慧积累下来的规则轻易地改变,你看似好像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目的,但是旁边有小人事情有不确定性,他们就会钻这个空子。把成例改变之后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你始料不及的,所以宋代士大夫有一个说法叫利不百倍不变法。就是好处没有到一百倍的时候过去的法不能动。那宋代的法制精神还有第三点,你以为所谓的保守主义就是坐在地下不动弹吗?不是好的东西当然要保持,不好的东西仍然要把它干掉,什么最大不是法最大,是道理最大,听着好像跟第二条相反,一点不反。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宋太祖干过一件事,有一年他特别宠爱宫中的一个小姑娘,一个小丫鬟特别好,所以晚上工作就一直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床,上朝就晚了。很多大臣就说你看你宠爱女色,上朝晚这事不对,宋太租一想,对确实不对,然后回宫去一看那个小姑娘,还在那儿睡觉就拿刀把她杀了。那后来北宋有一个名臣叫韩琦,韩琦就讲此岂可为万世法,这种事情怎么能为万事的法律呢,人家无罪你凭什么要杀人家,所以你即使是这么讲祖宗之法的北宋的士大夫,遇到皇帝,哪怕你是祖宗皇帝,你干了坏事我们也不足为法。再比如说宋神宗之后,我们都知道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有一个大臣叫范祖禹,他是宋神宗的那个儿子宋哲宗的老师,他也在跟宋哲宗讲祖宗之法,你爹一说到他爹,这范祖禹就得犯嘀咕。为什么“因为宋神宗搞的王安石变法不成功,他就拼命地夸他爹小时候怎么勤学上进,怎么用心读书他说这个,其他的一概不跟小皇帝提,所以你看宋代士大夫搞的祖宗之法。其实是有选择的。说白了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祖宗之法,你看庆历新政的时候就是我们刚才讲什么,范仲淹富弼这些人搞改革,那是口口声声讲我们要实现祖宗之法,在这儿我们说一句题外话过不了几集节目,我们就要开始讲王安石变法,为什么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就是因为王安石公开地讲出了三不足:哪三不足,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这最要命的最后一句,你想如果祖宗都不足法那请问谁还足法呢,难道谁当政谁的话就是法吗?那请问那

些昏君那些暴君,那些权臣那些奸臣,不就靠着这句话可以胡作非为了吗?所以王安石这一句祖宗不足法,其实是把北宋一百年士大夫含辛茹苦编织的一个限制权力的蜘蛛网,抬脚就给踹翻了,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其实不见得是那些所谓的反动派保守派,不一定他可能就是改革派。比如说那个富弼当年做庆历新政的时候,他是响当当的改革者。为什么他后来也反对王安石变法,反对的就是这种祖宗不足法的精神,所以后来在南宋包括更长远的中国历史上,王安石这个人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因为他破坏了北宋时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君臣默契和共识。祖宗之法,那在祖宗之法这个体系下大家都有好处,不仅是大臣们有好处其实对君上也有好处,举个例子讲我们前面讲到的那个刘娥。她掌权十一年身为太后,因为宋仁宗刚刚继位的时候小孩才十几岁,她作为太后掌权十几年号称女中尧舜,但是民间和朝中不是没有声音的,很多人都觉得女人当政,这别是要当武则天吧等等。刘娥老太太就把定一条,说我行的是祖宗之法,所以她动不动讲我是赵家老妇,就是我是他们老赵家的老太太,我行的是祖宗之法,你们还能拿我怎么,所以人家干了十一年之后,留下了女中尧舜的称号。所以你看这件事情对大家都好,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和确定性,说到这儿我们真的是要称颂一下,一千年前的我们那些祖宗们,他们搞出了这一套政治制度,和现代西方的宪政制度是多么的相似,首先什么都得按规矩来什么都没有法大,什么风能进雨能进我的房间国王都不能进,因为这是我的私有产权,哪怕你是国王你也得按社会通行的规则来。第二条就是什么东西不要轻言改革,我们反复讲的英美保守主义,不也是这样一个核心思想吗。第三我们也不死心眼,有好东西我们把它吸收,有坏东西我们把它随时扔掉,我们遵从的那个制度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活物。它能不断地生长,你可能会说你罗胖这叫牵强附会,人家英国人人家美国人,人家有议会人家有成文的宪法等等。有表决制度有一人一票等等。宋代有这些吗?你还真就别说这些,那些东西都是宪政精神的实现方式,要知道在非洲有一些国家,那是成本一字不差

地抄美国宪法,但是你能说那叫法治国家吗?法治国家的核心恰恰不在于,你看到的这些什么成文法,什么投票什么会议制度,而在于用时间和历史去结成一个巨大的共识,再把这个共识返回到时间当中让它慢慢沉淀,直到它变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伟大的,牢不可破的传统这就是宪政社会,这就是法制制度的最稳固的基石。看到我们一千年前的历史,我们当代中国人建成一个法治社会,真的有那么难吗?


相关内容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 伶 官 传 序 欧阳修 [教学目标 ]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 理解" ...

  • 家庭教育感想
  • 家庭教育感想 五(5)班李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锝教育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头等大事.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热爱生活.有理想,有文化的新时期人才,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教育孩子,和孩子真诚互动沟通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粗浅体会和感想. 一. 学会赏识 ...

  • [最后一课]拓展阅读[一局台球]附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局台球 [法国]都德 (1)两天过去了,战场的局势没有丝毫改变,两天的艰苦战斗已使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精疲力尽了,更何况又是背着行军包站在倾盆大雨中过夜呢.现在,他们在公路旁的水洼里和渗透了雨水的烂泥里,已经又熬过三个小时了. (2)战士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他们又困又乏,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和支撑着.到 ...

  • 小学生棋牌活动方案
  • 华夏双语小学棋牌比赛活动方案 一.比赛及内容安排 1.比赛项目:象棋.扑克牌.五子棋.跳棋 2.班级报名进行比赛选出代表 各年级各班选出的代表参加最后的年级比赛 3.比赛地点:第二操场 4.比赛时间(预定): 2015年12月15日起每周五下午 5.比赛内容及流程: 首先各班报名筛选,进行初赛,每班 ...

  • 铁路工程施工企业资质情况统计表
  • 铁路工程施工企业资质情况一览表 一.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共31家) 1.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按其承诺:未经批准不参加路内工程投标) 2.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按其承诺:未经批准不参加路内工程投标) 3.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 4.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5.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6.中铁三局集团有 ...

  • 飞镖玩法与技巧规则
  • 1.飞镖规则 飞镖运动于十五世纪兴起于英格兰,二十世纪初,成为人们在酒吧进行日常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飞镖运动日趋职业化,出现了职业协会.职业比赛,以及大量 国已是非常普及的大众运动. 飞镖的玩法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同的玩法规则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规则是 等.有些规则和惯例适用于所有的比赛. 器材 ...

  • DD庄园一期工程项目部会议管理制度
  • 中铁一局河源 DD 庄园一期工程项目部 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制度是确保决策的严肃性.正确性的必要形式和前提,是集思广益. 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项目管理思路.决策的贯彻和执行的保证. 公司综合部是公司会议管理的归口部门. 一.各类会议内容及组织程序 ① 领导班子会 项目部领导班子会,是项目管理的 ...

  • 奇门遁甲培训班入门知识学习(五)
  • 奇门遁甲入门知识学习(五)-中国易经策划研究院 大家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固定规律.比如阳遁,先从坎一宫来看,坎宫是从冬至开始起用的,由于坎宫数目为一,故坎宫开始的第一个冬至节气的上元用的就是坎宫的数目一,即阳遁一局:再看艮宫,艮宫数目为八,即通常说的艮八宫.艮宫是从立春节开始的,故艮宫开始的第一个立春节 ...

  • 乒乓球三级裁判考试习题集
  • 乒乓球三级裁判考试习题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 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 ,宽 ,离地面高 . 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 . 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 厘米. 5.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