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管理方略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于幸福

(洛阳市财经学校,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各个校园普及,并成为青年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青年学生;网络资源;网络道德观;上网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通向外面广阔世界的一扇门。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达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搜索信息、辨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应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到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上来.加强对他们信息素质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2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青年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到误导.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有益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抵制有害的网络信息。同时,学校要优化网络环境,有效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

3.积极建设大学生德育网络平台

开辟更多更好的大学生德育网站或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弘扬时代主旋律。要树立服务意识,在内容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形式上生动形象、新颖多变,努力营造进步、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氛围,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4.j是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帮助其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的信心,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对学牛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两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收稿日期:2008-09-23

作者简介:.-i--:tF福(1966-),男,洛阳市财经学校教师,研究

向为政治理论教育。

5.用师生的真诚友爱感化过度迷恋网络的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或陷入“网恋”.显然是学生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学生心理的断乳期,教师应该以真诚的交流和无私的关爱.帮助他们战胜网上那种虚无缥缈的情感。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关系:教师改变尊长的身份,真正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接纳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常出乱子、制造麻烦的所谓差生.教师更应多一分耐心和爱。tl,;另一方面。学生也应以友爱、信任的态度对待教师,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为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整El沉迷其中.只会对学生的身一tl,发展有害无益。学生在游戏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隐含的思想性和价值指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时,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认识到计算机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高级的游戏机。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争取成为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网络空间是无限量的,只要我们掌握网络主动权,有效地占领、开发、利用网络.它就一定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和威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网络社会”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其道德规范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一些网络行为来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已无法起到实际的约束作用。学校对此要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在课程体系中贯彻、渗透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用网。

学校要制定明确的网络规范,帮助广大学生提高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其网络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同时,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加强监督职能,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并适应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不仅是保证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还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

教师也要在课世上进行网络文明公约教育.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使学生不仅学会搜索信息资源,还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更好地发挥网络信息的积极作用。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

28河南教育(中旬)2008.12

IIll

Inl

I—■——■—_

学科探索

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

刘海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社会的转型给中国利益格局带来了质的变化.利益格局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不断聚积和激化。因此,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才能形成和谐均衡的社会利益格局。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利益;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的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由于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还没有定型,政策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亨廷顿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所描述的那样:“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我国虽然已经大致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以及由失衡引发的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的涌现。

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冲突的表现1.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经济人理性行为假设。

即构成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在现实情况中.公众的认知与社会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留心到其中对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奥尔森在其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的论证表明:在存在共同利益的情况下,理性的个体不会为共同利益采取合作性的集体行动而更倾向于搭便车。“不管每个个体多么明智地追寻自我利益,都不会自动出现一种社会的理性结果。”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在公共政策制定层面则突出表现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这是因为:首先,

收稿日期:2008—1㈣6

作者简介:刘海燕(1986一),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社会价值的标准是多元的。由于利益、权力、信仰、道德、习惯、情感等因素的交织作用,人们对同一政策问题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其次,面对错综复杂、彼此冲突的价值选择,政策制定者往往难以进行合理的比较

种形式和方法。把枯燥的大道理宣教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或实践体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心悦诚服,从而增强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外在因素而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某种满足时,往往会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但现实生活是网络无法替代的,长时间沉溺于网上的虚幻世界.会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意志消沉、心理闭锁、不思进取,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或者利用QQ进行个别交流。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往往会放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大胆袒露自己的困惑与无助.思想政治教育者则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心理症结,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教师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在环境教育中渗透网络教育。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如控制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引导学生远离网上聊天室,提醒他们不要与网上结识的陌生人会面,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发布在网上,时刻关注学生上网的核心话题等。

此外,学校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非法信息的侵扰。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的重视,公安部对网络环境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专项整治,一些知名的软件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出专门用来隔离有害信息的应用软件,如美萍反黄软件、同

科网络过渡王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广大网络管理人员控制信息源。在此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方面通过网络法规建设,保障正常的网络秩序;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浏览不良信息,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总之,我们应该科学地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应该说,上网不是坏事,但要科学引导。才能使网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上网,学生能更快速、便捷地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参考文献:

【1】郝丹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Ⅱ】.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4).

【2】陈曦.浅论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

【3】扬飞龙.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明.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

圆.

【4】徐新华.网络时代高校恩政工作两个新的侧重点——网

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Z(3).

圈石建峰报园网络文化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田.青海师范

大学学报常学社会科学版)l叼103'囝.

责编:博雅

河南教育(中旬)2008.12

29

管理方略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于幸福

(洛阳市财经学校,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各个校园普及,并成为青年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青年学生;网络资源;网络道德观;上网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通向外面广阔世界的一扇门。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达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搜索信息、辨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应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到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上来.加强对他们信息素质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2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青年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到误导.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有益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抵制有害的网络信息。同时,学校要优化网络环境,有效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

3.积极建设大学生德育网络平台

开辟更多更好的大学生德育网站或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弘扬时代主旋律。要树立服务意识,在内容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形式上生动形象、新颖多变,努力营造进步、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氛围,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4.j是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帮助其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的信心,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对学牛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两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收稿日期:2008-09-23

作者简介:.-i--:tF福(1966-),男,洛阳市财经学校教师,研究

向为政治理论教育。

5.用师生的真诚友爱感化过度迷恋网络的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或陷入“网恋”.显然是学生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学生心理的断乳期,教师应该以真诚的交流和无私的关爱.帮助他们战胜网上那种虚无缥缈的情感。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关系:教师改变尊长的身份,真正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接纳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常出乱子、制造麻烦的所谓差生.教师更应多一分耐心和爱。tl,;另一方面。学生也应以友爱、信任的态度对待教师,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为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整El沉迷其中.只会对学生的身一tl,发展有害无益。学生在游戏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隐含的思想性和价值指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时,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认识到计算机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高级的游戏机。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争取成为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网络空间是无限量的,只要我们掌握网络主动权,有效地占领、开发、利用网络.它就一定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和威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网络社会”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其道德规范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一些网络行为来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已无法起到实际的约束作用。学校对此要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在课程体系中贯彻、渗透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用网。

学校要制定明确的网络规范,帮助广大学生提高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其网络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同时,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加强监督职能,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并适应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不仅是保证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还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

教师也要在课世上进行网络文明公约教育.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使学生不仅学会搜索信息资源,还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更好地发挥网络信息的积极作用。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

28河南教育(中旬)2008.12

IIll

Inl

I—■——■—_

学科探索

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

刘海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社会的转型给中国利益格局带来了质的变化.利益格局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不断聚积和激化。因此,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才能形成和谐均衡的社会利益格局。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利益;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的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由于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还没有定型,政策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亨廷顿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所描述的那样:“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我国虽然已经大致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以及由失衡引发的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的涌现。

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冲突的表现1.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经济人理性行为假设。

即构成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在现实情况中.公众的认知与社会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留心到其中对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奥尔森在其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的论证表明:在存在共同利益的情况下,理性的个体不会为共同利益采取合作性的集体行动而更倾向于搭便车。“不管每个个体多么明智地追寻自我利益,都不会自动出现一种社会的理性结果。”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在公共政策制定层面则突出表现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这是因为:首先,

收稿日期:2008—1㈣6

作者简介:刘海燕(1986一),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社会价值的标准是多元的。由于利益、权力、信仰、道德、习惯、情感等因素的交织作用,人们对同一政策问题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其次,面对错综复杂、彼此冲突的价值选择,政策制定者往往难以进行合理的比较

种形式和方法。把枯燥的大道理宣教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或实践体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心悦诚服,从而增强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外在因素而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某种满足时,往往会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但现实生活是网络无法替代的,长时间沉溺于网上的虚幻世界.会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意志消沉、心理闭锁、不思进取,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或者利用QQ进行个别交流。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往往会放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大胆袒露自己的困惑与无助.思想政治教育者则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心理症结,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教师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在环境教育中渗透网络教育。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如控制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引导学生远离网上聊天室,提醒他们不要与网上结识的陌生人会面,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发布在网上,时刻关注学生上网的核心话题等。

此外,学校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非法信息的侵扰。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的重视,公安部对网络环境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专项整治,一些知名的软件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出专门用来隔离有害信息的应用软件,如美萍反黄软件、同

科网络过渡王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广大网络管理人员控制信息源。在此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方面通过网络法规建设,保障正常的网络秩序;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浏览不良信息,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总之,我们应该科学地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应该说,上网不是坏事,但要科学引导。才能使网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上网,学生能更快速、便捷地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参考文献:

【1】郝丹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Ⅱ】.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4).

【2】陈曦.浅论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

【3】扬飞龙.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明.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

圆.

【4】徐新华.网络时代高校恩政工作两个新的侧重点——网

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Z(3).

圈石建峰报园网络文化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田.青海师范

大学学报常学社会科学版)l叼103'囝.

责编:博雅

河南教育(中旬)2008.12

29


相关内容

  • 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的个案研究
  • 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的个案研究 仪征市第二中学 吴凌雁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所教班级的唐露露同学从一个遵守纪律.有进取心的学生到迷恋网络.无心向学的个案研究,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成因,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策略. [关键词]引导学生 上网成瘾 正确上网 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

  • 论文格式范例
  •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两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深化"两课"改革必须解决"两课"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过去"两课"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使"两课&q ...

  • 初中体育快速跑技术教学说课稿
  • 初中体育快速跑技术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快 速跑是初中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初中快速跑教学要学生在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 ...

  • 小学生网络使用调查:认识网络 正确使用网络
  • 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现在的小学生从开始接触计算机就会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外面广阔的世界大门的钥匙.但毋庸讳言,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的问题,成为所有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

  • 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 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生开始接触互联网.然而,为了让农村小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真正价值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就需要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积极引导小学生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主要结合在农村任教的切身经验,谈谈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正确引导农 ...

  • 学生网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引发的思考
  • 学生网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引发的思考 一.案例主题: 本案例研究的主题是:通过对个别学生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资源,切实有效的通过网络文明和网络建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促进作用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二.案例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 ...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落入E网
  • "落入E网"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用调查了解.资料收集.讨论交流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并了解人们常见的沉迷网络的表现有哪些?不文明的网络行为有哪些?正确认识沉迷网络与不文明网络行为的危害. 2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既能给我们带来方便,也能给我们带 ...

  • 学校利用网络引导服务学生实施方案
  •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印发《共青团x市开平区教育局委员会关于利用网络引导服务青少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开教团字[2011]2号)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育意义和目标 进一步教育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诚信自律意 ...

  • 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大象征--互联网,已经逐渐走入普通家庭,网民数量急速增长.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不重视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用好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关注信息时代中的中学生. 一. 学生上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心理受损.由于网迷对上网有着很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