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前进发展的生力军。优秀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主要从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校培养方案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以期对高校合理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F24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01-02      1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      1.1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都是憧憬和懵懂的,在他们眼中读大学就意味着向一份好的工作迈进了一步,而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充实自己,毕业的时候成为社会要的人才。我国已经进入了自主择业的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必须在大学中打造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在大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都要通过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   1.2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自身强大发展的需要   自1999 年全国大规模扩招以来,学生的质量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入学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文化素质等有了相当大的差别。这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的稀有资源,那种只要在大学混几年就能找到理想工作、不讲教育质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可以预料,哪所高校坚持了人才培养的精英意识,为社会输送了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时代精英,那所高校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哪所高校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没有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质不高,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哪所高校长此以往必将关门歇业。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迫使各高校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狠抓人才培养工作,竭尽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抓好内涵建设就是构筑人才高地,就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      2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完善,需要深化改革   我国已经进人大众化教育的行列,高校本科教育不是培养现成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是未来高级专门人才的毛坯,高校如何在课程结构上进行调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其是否科学、合理对大学能否高质量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说,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课程,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的交叉学科,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在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重复,学时设置不合理,各学科之间教学衔接不上,课程重点和难点不明确等等。   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灯以下几种关系:(1)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要用现代观点来审视、选择和组织传统内容,使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能很好地结合起来。(2)传授知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突出素质的培养,着重传授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3)教与学的关系。既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4)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要充分认识每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某门课与其先行课、后续课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遵循“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全而推进,投入倾斜,注重实效”的思路。   2.2 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实践实训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讲,实践也许被考试、课堂的理论教学所掩盖,实践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复。对于上实践课来说,现在的学生仅仅满足于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考虑如何才能更加进一步地完善。而教师也仅仅满足于如何使学生按照课堂上教师讲解过的方式进行实验,如果出现别的方法,即使没有错误,也认为是错误的。实践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种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答案。由于个人的理解、生活经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方式肯定不同。现在学校一般都要求有教案,包括实验课。这样,教师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得不按照自己的解决方式来评判,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实训就是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从而达到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一种培训手段。”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距离的问题,如何缩小课堂知识及教学模式与企业实践应用之间的差距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目前能采取的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借助建立实训基地,帮助大学生们完成通向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据了解教育部已在全国认定了6个实训实习基地,而能接受到实训的大学生依然很有限。   2.3 学科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过分专业化和学时分配不恰当的弊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历史经验加人际情感的实用理性。近几年,一些高校片面理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急功近利地增设短专业和实用学科,致使基础学科与社会、人文学科教育进一步削弱,造成一部分学生文化功底薄弱,基本文化素养与伦理修养低下,在就业市场与工作岗位上缺乏竞争力与发展后劲。此外,我国高校的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与现代科技发展的高水平相差甚远。   每所高校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定位与思路都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层次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类型的高校,它的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学校吸引生源、提高社会地位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表现。实际上,在高校的学科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重复,像会计、计算机、英语、物流等专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不大顾及学校自身的特色,使得所有学校课程设置相近,浪费了资源,也失去了本校应有的特色。      3 解决的对策分析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谈起竞争力,很多的同学都会把竞争力和职业能力混淆,实际上,你的就业竞争力要比你的职业能力的范围广很多:掌握信息的多少、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的广泛程度等等都能够提高或者制约你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的培养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就业引导、提供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大家提供有利条件之外,高校一定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和优化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能够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优秀毕业生。   3.1 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金融危机下,大学毕业生遭遇了比以往更严峻的就业寒流,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几天前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学生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高等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为社会服务,这三个功能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来实现的,就高校来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形势下,如果不适时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优化培养计划、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就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也是高校着眼大局发展和谐大学的基本思路。任何高校的发展只有在全局中定位,才能发挥优势,拓展思路。和谐大学建设的目标是“和而不同”,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指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教育发展规律,“不同”指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要认真研究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要注重优化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重培养大学生实用职业才能   2008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200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   这说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适合了当代企业对毕业生的实用职业才能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和生存,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也有越来越强的要求。现代企业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的知识科学地组合以形成合理的结构。   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能体现出大学生的实用职业才能的培养。更多的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学生在校期间,既应从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也应重视读无字之书,加强实践锻炼。在不断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还会发现自己的所学有所不足,从而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大课堂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杜立文,杨中强,宋士清.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路海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理论界,2007,(5).   [3]�蒋菲.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06,(5).   [4]�陈文.合理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12).   [5]�舍娜莉.浅议就业难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4).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前进发展的生力军。优秀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主要从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校培养方案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以期对高校合理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F24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01-02      1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      1.1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都是憧憬和懵懂的,在他们眼中读大学就意味着向一份好的工作迈进了一步,而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充实自己,毕业的时候成为社会要的人才。我国已经进入了自主择业的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必须在大学中打造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在大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都要通过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   1.2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自身强大发展的需要   自1999 年全国大规模扩招以来,学生的质量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入学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文化素质等有了相当大的差别。这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的稀有资源,那种只要在大学混几年就能找到理想工作、不讲教育质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可以预料,哪所高校坚持了人才培养的精英意识,为社会输送了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时代精英,那所高校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哪所高校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没有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质不高,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哪所高校长此以往必将关门歇业。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迫使各高校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狠抓人才培养工作,竭尽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抓好内涵建设就是构筑人才高地,就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      2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完善,需要深化改革   我国已经进人大众化教育的行列,高校本科教育不是培养现成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是未来高级专门人才的毛坯,高校如何在课程结构上进行调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其是否科学、合理对大学能否高质量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说,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课程,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的交叉学科,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在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重复,学时设置不合理,各学科之间教学衔接不上,课程重点和难点不明确等等。   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灯以下几种关系:(1)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要用现代观点来审视、选择和组织传统内容,使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能很好地结合起来。(2)传授知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突出素质的培养,着重传授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3)教与学的关系。既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4)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要充分认识每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某门课与其先行课、后续课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遵循“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全而推进,投入倾斜,注重实效”的思路。   2.2 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实践实训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讲,实践也许被考试、课堂的理论教学所掩盖,实践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复。对于上实践课来说,现在的学生仅仅满足于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考虑如何才能更加进一步地完善。而教师也仅仅满足于如何使学生按照课堂上教师讲解过的方式进行实验,如果出现别的方法,即使没有错误,也认为是错误的。实践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种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答案。由于个人的理解、生活经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方式肯定不同。现在学校一般都要求有教案,包括实验课。这样,教师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得不按照自己的解决方式来评判,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实训就是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从而达到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一种培训手段。”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距离的问题,如何缩小课堂知识及教学模式与企业实践应用之间的差距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目前能采取的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借助建立实训基地,帮助大学生们完成通向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据了解教育部已在全国认定了6个实训实习基地,而能接受到实训的大学生依然很有限。   2.3 学科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过分专业化和学时分配不恰当的弊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历史经验加人际情感的实用理性。近几年,一些高校片面理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急功近利地增设短专业和实用学科,致使基础学科与社会、人文学科教育进一步削弱,造成一部分学生文化功底薄弱,基本文化素养与伦理修养低下,在就业市场与工作岗位上缺乏竞争力与发展后劲。此外,我国高校的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与现代科技发展的高水平相差甚远。   每所高校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定位与思路都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层次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类型的高校,它的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学校吸引生源、提高社会地位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表现。实际上,在高校的学科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重复,像会计、计算机、英语、物流等专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不大顾及学校自身的特色,使得所有学校课程设置相近,浪费了资源,也失去了本校应有的特色。      3 解决的对策分析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谈起竞争力,很多的同学都会把竞争力和职业能力混淆,实际上,你的就业竞争力要比你的职业能力的范围广很多:掌握信息的多少、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的广泛程度等等都能够提高或者制约你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的培养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就业引导、提供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大家提供有利条件之外,高校一定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和优化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能够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优秀毕业生。   3.1 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金融危机下,大学毕业生遭遇了比以往更严峻的就业寒流,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几天前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学生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高等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为社会服务,这三个功能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来实现的,就高校来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形势下,如果不适时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优化培养计划、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就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也是高校着眼大局发展和谐大学的基本思路。任何高校的发展只有在全局中定位,才能发挥优势,拓展思路。和谐大学建设的目标是“和而不同”,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指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教育发展规律,“不同”指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要认真研究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要注重优化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重培养大学生实用职业才能   2008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200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   这说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适合了当代企业对毕业生的实用职业才能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和生存,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也有越来越强的要求。现代企业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的知识科学地组合以形成合理的结构。   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能体现出大学生的实用职业才能的培养。更多的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学生在校期间,既应从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也应重视读无字之书,加强实践锻炼。在不断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还会发现自己的所学有所不足,从而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大课堂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杜立文,杨中强,宋士清.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路海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理论界,2007,(5).   [3]�蒋菲.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06,(5).   [4]�陈文.合理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12).   [5]�舍娜莉.浅议就业难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4).


相关内容

  • 高校制定和有花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前进发展的生力军.优秀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主要从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校培养方案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以期对高校合理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

  • 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明确"两步走"(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全文)
  • 以往,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程序复杂,还要向有关部门报备.26日发布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特点,优化相关资产评估管理流程,探索通过公示等方式简化备案程序. 据了解,<方案>是 ...

  • 最新教育时事
  • 2010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 ...

  •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送审稿)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008年4 月13日至18日,以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为组长.郑州大学宋毛平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考察.教育部专家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高度 ...

  • 青岛理工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 青岛理工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为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根据山东省<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

  • 在高校图书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稿
  • 在高校图书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稿 各位馆长.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潍坊召开山东省高校图书馆馆长会议,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代表并通过大家向长期以来工作在管理第一线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工作,研讨我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问题 ...

  •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
  • 摘 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要求.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得到重视,培养环境得到改善,培养体系基本形成.然而,受固有教育体制.创新师资队伍和创 ...

  •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最终
  •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索 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服务地方经济以及校企合作,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并加强 ...

  • 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机制的构建研究
  •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利用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出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采集.研究.利用三个阶段的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模型,旨在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作一些补充,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用人单位 反馈信息 大学生 就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