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

课型:阅读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 屏显(2)词语

3.分段指读课文,边听边想

(屏显(3):听读课文,思考回答: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⑵.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2.回答问题,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屏显(4)句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老师也很欣赏这句话,看来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谁能把这句话读一下?(个别读 齐读)

3.针对这句诗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①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文?②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③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少年王勃》这篇课文。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走近王勃,了解王勃。

二、精读感悟

1、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么优美的诗句?

(屏显 (5)、 问题1: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略)

师:这就是整修一新的滕王阁,看到这样宏伟的古代建筑,你头脑中会想起哪些词语?(屏显 (6) 滕王阁图片)

师:是啊,这么雄伟壮观的滕王阁整修一新,是该庆贺庆贺,姓阎的都督都请了些什么人呢? 生答

(屏显(7)达官贵人,文人墨客)

师:王勃小小年纪,为什么阎都督要邀请他参加宴会呢?

(屏显(8)、“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宴请他也来参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屏显(9)、王勃文才出众,美名远播。)

师: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为什么没人敢写呢? 生回答

(屏显(10)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自读句子,思考:那么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客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写文章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少年王勃在探望父亲的途中,受阎都督邀请,前去参加在滕王阁举办的宴会。所以有机会写下《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我们还从课文中了解到王勃的才气和勇气。

2、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屏显(11):问题二: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⑴屏显(12) 第三自然段文字

学生自由读第三段课文

师: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文?生答, 归纳板书:善于观察

⑵哪个词语说明王勃善于观察?(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

屏显:(13)第三自然段文字,“凝望”变色

下面就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凝望江上这迷人的秋景。谁来把这段话读一下?

⑶ 欣赏了他的朗读,你觉得江上的秋景怎么样?(很美) 说说美在哪里? 教师引导赏美 水天相连 水天一色 野鸭飞翔 云霞飘荡

⑷师:让我们看着画面一起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屏显(14) 迷人的江景画面

3、过渡:师:欣赏了这迷人的秋景,现在你最想干什么?(把这景色写下来) 师:是的,王勃看了眼前迷人的秋景,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已经成竹在

胸,于是他自信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请看第四段。

屏显(15) 课文第四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从哪些词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引导朗读第四段 说出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善于思考

屏显(16)课文第四段 ,“边看边想”变色

师问: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A、理解: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原指一位古人想画竹子,于是在竹林中仔细观察,观察的时间长了,心中有一片竹林,画竹子时就很有把握了。王勃为什么会胸有成竹?

师生讨论:当时王勃是在凝望,他不仅是用眼睛在看,而且是用心灵在看!眼前迷人的秋景已深深印在他心中了,文章的思路已经心中有数了,这就叫“胸有成竹”。

师:现在你就是自信的小王勃,谁来读好这句话。

(屏显17)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自信了。我们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呢?

B、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告诉我们王勃写这篇文章时思路就像汩汩流淌的泉水,笔像在上下翻飞,一气呵成。谁来一气呵成地读好这句话?

(屏显18)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师:王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他写出的文章怎么样呢?

C、(屏显19)当那位都督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连都督都情难自禁,拍案叫绝了,王勃真是“才惊四座”呀!让我们也来读一读都督的话,做出动作夸夸王勃。

学生读句子,夸夸王勃。

★4.师:课文中有一个地方没有写出来,就是那天阎都督请的那些客人,他们看了王勃写的文章,会有什么表现呢?想象一下说一说。

(小组练说,指名回答)

5.这一小节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来,再来好好品读一番。 (屏显20) 第四段文字

★6.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千古传诵的诗文,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有什么原因让他写出来这么好的诗文呢?

归纳板书:善于积累

师:老师这里有几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读了会有所感悟。 屏显(21):关于积累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7.现在你弄懂了诗句的意思了吗?

屏显(22):问题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用课文中的话理解

屏显(23) 诗句和意思 齐读 三、总结全文、诵读佳句

1.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王勃 :

屏显(24):了解王勃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奇才王勃!并且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只要我们也像王勃这样,也会成为奇才,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 奇才

让我们记住这个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名字吧!

齐读课题 少年王勃

四、布置作业(略)

屏显(25) 作业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奇才

好读书 爱积累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

课型:阅读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 屏显(2)词语

3.分段指读课文,边听边想

(屏显(3):听读课文,思考回答: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⑵.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2.回答问题,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屏显(4)句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老师也很欣赏这句话,看来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谁能把这句话读一下?(个别读 齐读)

3.针对这句诗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①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文?②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③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少年王勃》这篇课文。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走近王勃,了解王勃。

二、精读感悟

1、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么优美的诗句?

(屏显 (5)、 问题1: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略)

师:这就是整修一新的滕王阁,看到这样宏伟的古代建筑,你头脑中会想起哪些词语?(屏显 (6) 滕王阁图片)

师:是啊,这么雄伟壮观的滕王阁整修一新,是该庆贺庆贺,姓阎的都督都请了些什么人呢? 生答

(屏显(7)达官贵人,文人墨客)

师:王勃小小年纪,为什么阎都督要邀请他参加宴会呢?

(屏显(8)、“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宴请他也来参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屏显(9)、王勃文才出众,美名远播。)

师: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为什么没人敢写呢? 生回答

(屏显(10)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自读句子,思考:那么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客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写文章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少年王勃在探望父亲的途中,受阎都督邀请,前去参加在滕王阁举办的宴会。所以有机会写下《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我们还从课文中了解到王勃的才气和勇气。

2、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屏显(11):问题二: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⑴屏显(12) 第三自然段文字

学生自由读第三段课文

师: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文?生答, 归纳板书:善于观察

⑵哪个词语说明王勃善于观察?(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

屏显:(13)第三自然段文字,“凝望”变色

下面就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凝望江上这迷人的秋景。谁来把这段话读一下?

⑶ 欣赏了他的朗读,你觉得江上的秋景怎么样?(很美) 说说美在哪里? 教师引导赏美 水天相连 水天一色 野鸭飞翔 云霞飘荡

⑷师:让我们看着画面一起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屏显(14) 迷人的江景画面

3、过渡:师:欣赏了这迷人的秋景,现在你最想干什么?(把这景色写下来) 师:是的,王勃看了眼前迷人的秋景,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已经成竹在

胸,于是他自信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请看第四段。

屏显(15) 课文第四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从哪些词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引导朗读第四段 说出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善于思考

屏显(16)课文第四段 ,“边看边想”变色

师问: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A、理解: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原指一位古人想画竹子,于是在竹林中仔细观察,观察的时间长了,心中有一片竹林,画竹子时就很有把握了。王勃为什么会胸有成竹?

师生讨论:当时王勃是在凝望,他不仅是用眼睛在看,而且是用心灵在看!眼前迷人的秋景已深深印在他心中了,文章的思路已经心中有数了,这就叫“胸有成竹”。

师:现在你就是自信的小王勃,谁来读好这句话。

(屏显17)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自信了。我们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呢?

B、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告诉我们王勃写这篇文章时思路就像汩汩流淌的泉水,笔像在上下翻飞,一气呵成。谁来一气呵成地读好这句话?

(屏显18)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师:王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他写出的文章怎么样呢?

C、(屏显19)当那位都督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连都督都情难自禁,拍案叫绝了,王勃真是“才惊四座”呀!让我们也来读一读都督的话,做出动作夸夸王勃。

学生读句子,夸夸王勃。

★4.师:课文中有一个地方没有写出来,就是那天阎都督请的那些客人,他们看了王勃写的文章,会有什么表现呢?想象一下说一说。

(小组练说,指名回答)

5.这一小节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来,再来好好品读一番。 (屏显20) 第四段文字

★6.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千古传诵的诗文,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有什么原因让他写出来这么好的诗文呢?

归纳板书:善于积累

师:老师这里有几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读了会有所感悟。 屏显(21):关于积累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7.现在你弄懂了诗句的意思了吗?

屏显(22):问题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用课文中的话理解

屏显(23) 诗句和意思 齐读 三、总结全文、诵读佳句

1.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王勃 :

屏显(24):了解王勃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奇才王勃!并且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只要我们也像王勃这样,也会成为奇才,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 奇才

让我们记住这个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名字吧!

齐读课题 少年王勃

四、布置作业(略)

屏显(25) 作业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奇才

好读书 爱积累


相关内容

  •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修改)
  •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任郁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显示出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至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 ...

  • 三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王勃1教案苏教版
  • 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 ...

  •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
  •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少年王勃受邀参加滕王阁宴会,他即兴写出千古传颂的名文--<滕王阁序>. 教学时,我抓了课文中隐藏的两处空白,在对比中突出王勃的勇气和出众的才华. 面对都督写一篇庆贺文章的要求,在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
  • 一: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免不了要讲些祝福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时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进去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别诗到底给人以怎样的意境呢?今天,我们就 ...

  • 三下课文教学反思
  • 9.<少年王勃>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的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情景教学贯穿与始终. 首先,在学生理请一.二自然段的文脉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邀请的场面, ...

  • 王勃与[滕王阁诗]
  •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雅韵 王勃与<滕王阁诗> 来源:转载    更新时间:2009-4-17 2:23:51    浏览次数:48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西元650年),死于高宗上元三年(西元676年),得年27岁.王勃自幼便饱读经书,有"神童&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sîngdùshǎofǔzhīrânshǔzhōu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wángbï 王勃 chãngquâfǔsānqínfēngyānwàngwǔjī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yǔjūnlíbiãyìtongshìhuànyïurã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hǎinâicúnzhījǐti ...

  • 三下 第三单元知识点
  • 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熟读或问答:本单元的<课课练>.<加油站>.<语补>标★题.<教材全解>打钩题.书上的听课笔记. 二.写部首(参考<生字表>上的笔记自己整理). 三.易错词. 藏民 春耕 动员 同胞 糊涂 感激 地区 段落 翻译 埋怨 ...

  • 滕王阁序写作素材
  •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