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二课时)
课型:阅读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 屏显(2)词语
3.分段指读课文,边听边想
(屏显(3):听读课文,思考回答: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⑵.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2.回答问题,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屏显(4)句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老师也很欣赏这句话,看来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谁能把这句话读一下?(个别读 齐读)
3.针对这句诗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①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文?②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③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少年王勃》这篇课文。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走近王勃,了解王勃。
二、精读感悟
1、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么优美的诗句?
(屏显 (5)、 问题1: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略)
师:这就是整修一新的滕王阁,看到这样宏伟的古代建筑,你头脑中会想起哪些词语?(屏显 (6) 滕王阁图片)
师:是啊,这么雄伟壮观的滕王阁整修一新,是该庆贺庆贺,姓阎的都督都请了些什么人呢? 生答
(屏显(7)达官贵人,文人墨客)
师:王勃小小年纪,为什么阎都督要邀请他参加宴会呢?
(屏显(8)、“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宴请他也来参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屏显(9)、王勃文才出众,美名远播。)
师: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为什么没人敢写呢? 生回答
(屏显(10)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自读句子,思考:那么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客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写文章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少年王勃在探望父亲的途中,受阎都督邀请,前去参加在滕王阁举办的宴会。所以有机会写下《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我们还从课文中了解到王勃的才气和勇气。
2、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屏显(11):问题二: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⑴屏显(12) 第三自然段文字
学生自由读第三段课文
师: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文?生答, 归纳板书:善于观察
⑵哪个词语说明王勃善于观察?(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
屏显:(13)第三自然段文字,“凝望”变色
下面就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凝望江上这迷人的秋景。谁来把这段话读一下?
⑶ 欣赏了他的朗读,你觉得江上的秋景怎么样?(很美) 说说美在哪里? 教师引导赏美 水天相连 水天一色 野鸭飞翔 云霞飘荡
⑷师:让我们看着画面一起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屏显(14) 迷人的江景画面
3、过渡:师:欣赏了这迷人的秋景,现在你最想干什么?(把这景色写下来) 师:是的,王勃看了眼前迷人的秋景,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已经成竹在
胸,于是他自信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请看第四段。
屏显(15) 课文第四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从哪些词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引导朗读第四段 说出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善于思考
屏显(16)课文第四段 ,“边看边想”变色
师问: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A、理解: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原指一位古人想画竹子,于是在竹林中仔细观察,观察的时间长了,心中有一片竹林,画竹子时就很有把握了。王勃为什么会胸有成竹?
师生讨论:当时王勃是在凝望,他不仅是用眼睛在看,而且是用心灵在看!眼前迷人的秋景已深深印在他心中了,文章的思路已经心中有数了,这就叫“胸有成竹”。
师:现在你就是自信的小王勃,谁来读好这句话。
(屏显17)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自信了。我们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呢?
B、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告诉我们王勃写这篇文章时思路就像汩汩流淌的泉水,笔像在上下翻飞,一气呵成。谁来一气呵成地读好这句话?
(屏显18)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师:王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他写出的文章怎么样呢?
C、(屏显19)当那位都督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连都督都情难自禁,拍案叫绝了,王勃真是“才惊四座”呀!让我们也来读一读都督的话,做出动作夸夸王勃。
学生读句子,夸夸王勃。
★4.师:课文中有一个地方没有写出来,就是那天阎都督请的那些客人,他们看了王勃写的文章,会有什么表现呢?想象一下说一说。
(小组练说,指名回答)
5.这一小节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来,再来好好品读一番。 (屏显20) 第四段文字
★6.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千古传诵的诗文,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有什么原因让他写出来这么好的诗文呢?
归纳板书:善于积累
师:老师这里有几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读了会有所感悟。 屏显(21):关于积累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7.现在你弄懂了诗句的意思了吗?
屏显(22):问题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用课文中的话理解
屏显(23) 诗句和意思 齐读 三、总结全文、诵读佳句
1.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王勃 :
屏显(24):了解王勃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奇才王勃!并且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只要我们也像王勃这样,也会成为奇才,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 奇才
让我们记住这个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名字吧!
齐读课题 少年王勃
四、布置作业(略)
屏显(25) 作业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奇才
好读书 爱积累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
课型:阅读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 屏显(2)词语
3.分段指读课文,边听边想
(屏显(3):听读课文,思考回答: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⑵.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2.回答问题,说说课文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屏显(4)句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老师也很欣赏这句话,看来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谁能把这句话读一下?(个别读 齐读)
3.针对这句诗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①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文?②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③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少年王勃》这篇课文。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走近王勃,了解王勃。
二、精读感悟
1、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么优美的诗句?
(屏显 (5)、 问题1: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略)
师:这就是整修一新的滕王阁,看到这样宏伟的古代建筑,你头脑中会想起哪些词语?(屏显 (6) 滕王阁图片)
师:是啊,这么雄伟壮观的滕王阁整修一新,是该庆贺庆贺,姓阎的都督都请了些什么人呢? 生答
(屏显(7)达官贵人,文人墨客)
师:王勃小小年纪,为什么阎都督要邀请他参加宴会呢?
(屏显(8)、“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宴请他也来参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屏显(9)、王勃文才出众,美名远播。)
师: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为什么没人敢写呢? 生回答
(屏显(10)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自读句子,思考:那么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客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写文章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少年王勃在探望父亲的途中,受阎都督邀请,前去参加在滕王阁举办的宴会。所以有机会写下《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我们还从课文中了解到王勃的才气和勇气。
2、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屏显(11):问题二:王勃为什么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文呢?
⑴屏显(12) 第三自然段文字
学生自由读第三段课文
师: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文?生答, 归纳板书:善于观察
⑵哪个词语说明王勃善于观察?(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
屏显:(13)第三自然段文字,“凝望”变色
下面就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凝望江上这迷人的秋景。谁来把这段话读一下?
⑶ 欣赏了他的朗读,你觉得江上的秋景怎么样?(很美) 说说美在哪里? 教师引导赏美 水天相连 水天一色 野鸭飞翔 云霞飘荡
⑷师:让我们看着画面一起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屏显(14) 迷人的江景画面
3、过渡:师:欣赏了这迷人的秋景,现在你最想干什么?(把这景色写下来) 师:是的,王勃看了眼前迷人的秋景,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已经成竹在
胸,于是他自信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请看第四段。
屏显(15) 课文第四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从哪些词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引导朗读第四段 说出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善于思考
屏显(16)课文第四段 ,“边看边想”变色
师问: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
A、理解: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原指一位古人想画竹子,于是在竹林中仔细观察,观察的时间长了,心中有一片竹林,画竹子时就很有把握了。王勃为什么会胸有成竹?
师生讨论:当时王勃是在凝望,他不仅是用眼睛在看,而且是用心灵在看!眼前迷人的秋景已深深印在他心中了,文章的思路已经心中有数了,这就叫“胸有成竹”。
师:现在你就是自信的小王勃,谁来读好这句话。
(屏显17)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自信了。我们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王勃很有才气呢?
B、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告诉我们王勃写这篇文章时思路就像汩汩流淌的泉水,笔像在上下翻飞,一气呵成。谁来一气呵成地读好这句话?
(屏显18)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师:王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他写出的文章怎么样呢?
C、(屏显19)当那位都督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连都督都情难自禁,拍案叫绝了,王勃真是“才惊四座”呀!让我们也来读一读都督的话,做出动作夸夸王勃。
学生读句子,夸夸王勃。
★4.师:课文中有一个地方没有写出来,就是那天阎都督请的那些客人,他们看了王勃写的文章,会有什么表现呢?想象一下说一说。
(小组练说,指名回答)
5.这一小节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来,再来好好品读一番。 (屏显20) 第四段文字
★6.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千古传诵的诗文,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有什么原因让他写出来这么好的诗文呢?
归纳板书:善于积累
师:老师这里有几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读了会有所感悟。 屏显(21):关于积累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7.现在你弄懂了诗句的意思了吗?
屏显(22):问题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用课文中的话理解
屏显(23) 诗句和意思 齐读 三、总结全文、诵读佳句
1.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王勃 :
屏显(24):了解王勃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奇才王勃!并且知道了王勃之所以能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只要我们也像王勃这样,也会成为奇才,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 奇才
让我们记住这个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名字吧!
齐读课题 少年王勃
四、布置作业(略)
屏显(25) 作业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奇才
好读书 爱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