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特性

1、金的特性

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展、变革、肃杀的特性。

金:其性刚,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果断,不畏强暴,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

四柱金太过为忌者,作事鲁莽、有勇无谋,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不及者优柔寡断,贪淫好杀,苟刻狠毒。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

木: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温和、博爱、有恻隐之心,乐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心强。

四柱中木太过为忌,则为固执、偏激、不及者懦弱、娇妒、忘恩负义、冷酷。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藏的特性。

水其性聪、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头脑灵活,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应变力强语言伶俐。

四柱中水太过为忌者,贪婪淫欲,诡计多端,言语激进,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

4、火的特性

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寒保温之功,煅炼金属之能。

火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闪烁,积极上进,谦恭有礼,注重仪表,热情豪迈,坦诚友好。

四柱中火太过为忌者,面红声燥,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额,妄言是非,奸诈嫉妒,有始无终。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禾啬”,播种为稼,收获为,禾啬,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

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并蓄。

四柱中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用阴阳五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故阴阳五行与人体关系密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引起机体对应性的反应;自然界中有阴阳五行,人体也有阴阳五行,并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互对应、相辅相成。

一、阴阳学说与人体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阴阳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

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五)阴阳在养生保健上的应用: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来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日常,我们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如果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平衡的失调。因此在养生保健时,必须要注意身体的整体调整和养护;还要注意尽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达到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及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各种不适及病证很快趋于好转、痊愈。若正气虚弱,邪气强盛,则疾病日趋严重,甚至恶化、衰亡。

二、五行学说与人体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应用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可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在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五行,并且籍以五行学说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五脏之中,心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一)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后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后为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引申后为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后为肃降、变革、收敛、清洁。“水曰润下”,引申后为滋润、向下、寒凉。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不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的抽象概括。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其示意图: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有规律的,并且要保证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是平衡的,只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平衡,自然界才能和谐,人体才能健康。

五行的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五行的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三)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五行学说把自然界及人体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自己所属的五腑、五体、五官等,从而把自然界及机体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以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的以五行五脏为中心的体系,体现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见下表:

(注:六腑当中有一腑为三焦,不与五脏配合,在经络学中与心包配为表里关系。)

上述自然五行与人体五行归类表,对我们日常的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天属木主人体肝脏,故春季是护肝的季节。春天一到大地生机勃勃,人体也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易于恢复。此时宜用扶助人体正气之法,清除一冬所纳入的多余物质。春季易受风邪,五行属木,迎风流泪,伤目,口味发酸易怒伤肝胆,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胆火旺之保健品,以养肝调肝清除肝火为主,可多饮花茶;辅以增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夏天属火主人体心脏,故夏季是护理心脑血管的季节。夏季温热易受暑邪,耗伤津液,常发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因此宜以静养心,适当使用苦味食物来降心火,宜饮用绿茶,宜使用针对心脑血管的保健用品。

仲夏属土主人体脾脏,故仲夏是重点调理脾胃的季节。仲夏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易伤心脾,一般不宜大补,而宜调节元气,调理脾胃,舒筋活络,保证气血运行通畅,脾胃之气充足,因此身清气爽。“夏中调节”尽量少食或不食生冷,宜饮用绿茶,并可适当增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硒),调节脾胃有助食欲。

秋季属金主人体肺脏,故秋季是护理好肺脏的季节。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如果经春清夏调之后,身体运行正常,这时可饮用青茶,补充适当的营养,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形体壮实。秋补重在润燥,最合适的食物是梨、百合、木耳等;还需要补充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维生素,以补充饮食过程中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等物质,同时又可以补肺益肝强肾。

冬季属水主人体肾脏,故冬季是重点保护肾脏的季节。冬季气候寒冷,体虚不御寒而伤肾;活动量减少,食入量增多,体内容易积存过多脂类物质,冬季气血运行缓慢,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极易发生,不可掉以轻心。对于疾病要采取预防的态度,身体注意保暖,才能保持健康而不受外邪侵害。冬季宜运用清调补的综合协调搭配,如微量元素(钙铁锌硒)、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心脑血管保健用品;要注意御寒防冻,增强体质,保证身体轻松过冬。

(下图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传统观点差别在于胰脏属土,若有错误请指正)

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中医阴阳属性,脏为阴,腑为阳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人体的脏腑五行说

①肝与胆

肝属“木”:肝在生理上具有像“木性”那样生发、条达、柔和的特性,而在病理上则像木那样易于化火动风。

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胆汁。胆汁为清净的液体,故胆被称为“中清之腑” 胆病主要表现为黄胆、肋痛、口苦、吐苦水等。肝与胆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流泪,眼睛疲倦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肝火上升炎则目赤。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身困难、痉挛抽搐;若热极引动肝风。也可发行抽搐。“爪为筋之余”,爪和肝也有密切联系。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

在志为怒。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就可造成肝气郁结,表现为易怒、头痛、胸肋胀痛。怒可使血气上逆,阳气升发,肝火太旺,则难于与人相处。肝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酸味食物;面色通常暗青无光泽。

②心与小肠

心属“火”:心在生理上具有像“火性”的温热作用,在病理上,心火易于炎上。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功能正常时,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舌色紫暗无华。心火过旺,则舌尖红赤或口舌生疮;痰迷心窍时,可见舌强不语。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时,可见口吃甚至失语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血液之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血的运行。心血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发白或青紫无光泽。

在志为喜。心主神志。心气亢盛就会出现喜笑不止,有事没事都爱笑,属非正常的笑。心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果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病症,如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发狂、昏迷、喜笑不休等症。

心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苦味的食物;面色有时会出现赤红色或紫红色。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脾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吸收营养,分别清浊。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异常。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尖红痛,口腔糜烂,或发生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这种现象,叫做“心热移于小肠 ”。

③脾|胰与胃

脾主统摄血液,胰主统摄津液

脾属“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土性”,能化生万物。脾居中州,化生精微,以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像“土居中央,灌溉四旁”一样。在病理上,脾虚就会引起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也像土虚不能滋养万物一样。

脾主运化。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食物入胃经初步消化后,由脾进一步消化,若脾循环系统虚弱,则难以调节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的吸收,易于造成肠胃功能混乱,表现为大便不成型,甚至泻肚不止。胃火过盛,表现为便秘、牙龈痛或口腔溃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四肢、肌肉。脾能正常的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则食欲旺盛,肌肉丰满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甚至出现口臭。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在志为思。脾胃不好的人,有事没事易思虑,遇事易想不开,经常思虑过度,所思不遂。脾胃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甜味食物;面色通常萎黄无光泽。

脾与胃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有病可出现上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任务。脾胃的作用在人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脾为后天之本"说法。

脾为血液生化之源,胰为津液生化之源;胰脏有分泌津液,调节气血及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功能,有土之特性(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应归属五行土。胰主调和,主统摄,主通利,主滋养,在体为脂肪,在窍为咽,在志为疑,喜温,喜甘。

主调和:主要表现在调和阴阳,平衡分泌,同时具有一定的藏津功能,藏津功能主要体现在胰内必须贮藏一定的津液,以维护胰的调和及平衡功能。当身体内血糖过高时,胰脏为了保持身体内的血糖平衡,开始进行自我调节,自动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降低血糖;当出现低血糖的时候,胰脏就会自动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保持血糖的平衡,体内的血糖始终在胰脏的监控下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身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各器官功能正常发挥,而当胰脏受到损坏时,就会出现脏腑功能失常,内分泌紊乱,引发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病症。

主统摄:是指胰脏有化生和控制散布津液的功能,使津液在体内正常利用不致外泄。胰统津液的机理,即是胰气的固摄作用。胰脏是津液的化生之源,胰气旺盛,就能保证津液的充分布施,如果出现胰不化生和统摄布施,就会产生体内津液不足或流失,阳气随津液外泄而不固,造成消瘦、无力、神疲等阴阳两虚的症候。所以胰脏具有养阴固阳的作用。

主通利:主要表现在胰脏化生出胰液,注入肠道,有助于肠道的运化正常和排泄通畅。肠道缺少胰液的滋养,蛋白质等物质得不到正常分解,就会出现大便秘结,肠道不通等症候。 主滋养:主要表现在散射津液于脏腑、官窍、肌肤,使之保持阴阳平衡;脏腑不得津液滋养则内生燥热,官窍缺少津液则出现咽干、目涩、鼻热、耳聋耳鸣,肌肤失津液所养则粗糙、消瘦、少弹力。

在体为脂肪:胰脏维持体内糖、脂肪的代谢,将食物化生、吸收,保持体内有丰富的脂肪及糖分,以贮藏和调节体内必需的热能供求量。主要体现在葡萄类物质的化生及统摄作用,阻断糖分的流失,以维持脂肪的活性;脂肪的活性强,利于体内湿热之气的散发,脂肪的密闭性,可抵御风寒外袭进入体内;如果脏腑功能失常,体内津液得不到控制,而挟带糖分等

营养物质外流,则出现脂肪松软无力,体内热量减少而畏寒怕冷、肢体酸楚无力等一系列病症。

④肺与大肠

肺属“金”:肺气具有像“金性”那样清肃重降、鸣响的特点。在病理上,肺失肃降就会使气上逆、喘咳有声;肺气虚则气低息微,也好像金失肃降、不能鸣响那样。这种情况被形象地比喻为“金实不鸣,金破也不鸣”。

肺主气。肺司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中医还认为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与肺有密切关系。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上逆便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状。

肺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常表现有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肺与声音有关,肺气足则声音宏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微;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肺痨病是由于病邪的损害,或因肺气消耗过甚,可导致失音。

肺主皮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卫之气充盛,则皮肤肌表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的侵袭;反之,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可发生自汗、盗汗和风寒感冒。

在志为忧。肺功能不好,则易于产生悲忧型的情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忧型情绪)。肺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辛辣的食物;面色通常苍白无光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有病则影响排便,或燥结便秘,或腹痛腹泻,或下痢脓血。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能反过来影响肺气的肃降。

⑤肾与膀胱

肾属“水”:主水、藏精,具有“水性”那样润下、制火的特点。在病理上,肾精虚亏则水少不能滋润,从而虚火妄动。

肾是先天之根,主寿命,藏智。肾的强弱主要是父母遗传,但可改变。肾亏者只要坚持长期调整肾的循环功能和基础两部分,完全可以健康、长寿。

肾主藏精。一是藏先天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二是藏后天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饮食的精微(营养)。肾脏有主持与调节人体水代谢的功能,故肾有水脏之称。 肾上开窍门于耳,下开窍门于二阴。耳与肾有关,为肾之上窍,肾气充足,则听觉正常;肾虚衰,则耳鸣耳聋。二阴指肛门与尿道,为肾之下窍,故大小便的排泄与肾有关,如肾气虚衰可导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沥不尽,尿频、尿急、遗尿、夜尿等症,肾阳不足可导致便秘;命门火衰可致黎明前腹泻等。

肾主骨,生骨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肾又与脑有关,肾精充足,则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经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肾精不足,常出现动作缓、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另外,“齿为骨之余”牙齿与骨有关,肾气虚衰,则牙齿易松动而脱落。

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常能反映肾气的盛衰。肾气旺盛,则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则毛发稀疏易脱落或变白无光泽。

在志为恐。肾功能不好的人,通常胆怯怕事,易大惊小怪,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咸味食物,也就是口重。面色通常暗黑无光泽。

膀胱。膀胱的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排泄尿液,如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

肾与膀胱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有时与肾的疾病有关,如肾虚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肾虚气化不及,则可出现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人体的脏腑五行表解

五行人体:五脏六腑五窍五体五志五色五味

木肝胆目筋怒青酸

火心小肠舌脉喜红苦

土脾胰胃口肉思黄甘

金肺大肠鼻皮毛悲白辛

水肾膀胱耳骨恐黑咸

肺先行,万物由呼吸为首,脾为五脏之母(统血),肾为一身之根(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包:无形,气之所出;三焦:无形,气之所经。

脏腑五行循环:金→水→木→火→土→金

对应为:阴经络:肺→肾→肝→心→脾→肺;

阳经络:大肠→膀胱→胆→小肠→胃→大肠。

脏腑五行相生关系(调理改善促进相生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

肺助肾 →→→ 肾助肝 →→→ 肝助心 →→ 心助脾 → 脾助肺

大肠助膀胱 → 膀胱助胆 → 胆助小肠 → 小肠助胃 → 胃助大肠

脏腑五行相剋关系(药物副作用、空气污染、情绪等会引起相剋关系)

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 →→火剋金

肺伤肝 →→→ 肝伤脾 →→→ 脾伤肾 →→ 肾伤心 →→→心伤肺

大肠伤胆→→→胆伤胃 →→→ 胃伤膀胱 → 膀胱伤小肠 → 小肠伤大肠

人体五脏心、肝、肺、脾、肾阴虚症状

★心阴虚:症见心悸心烦、健忘、失眠多梦、舌干低热等。常见於神经衰弱、冠心病、贫血、精神疾病、舌体疾病等。

★肝阴虚:症见头痛眩晕、肢麻、肝区胀痛、烦躁易怒、双目乾涩、盗汗、面部烘热等。常见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科疾病、某些神经官能症等。

★脾阴虚:症见口乾舌燥、不思饮食、胃中嘈杂、食後饱胀、大便燥结、毛发无光。常见於某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肺阴虚:症见潮热盗汗、乾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手足心热、咽干音哑等。常见於咽喉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耳鸣盗汗、低热颧红、口干盗汗、阳痿遗泄、月经不调。常见於慢性肾炎、糖尿病、性功能不良、妇科病等。

五脏虚亏及亚健康时的饮食疗法

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关系,金、木、水、火、土是相克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

1. 肝属木肝胆相照,肝胆之间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要多吃绿色或酸味食物。

2. 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气不顺则小肠功能亦不调, 吸收就会不好, 心脏虚亏时要

吃红色或苦味食品。

3. 脾属土脾与胃是相表里的关系, 脾不健康则胃肠不好,脾虚要吃黄色或甘味的食品, 多吃粗粮。

4. 肺属金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关系, 肺阴虚易导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肤也与之息息相关。在肺亚健康的情况下, 吃些辛辣的食物是可调养肺的。(白)

5. 肾属水肾与膀胱是紧密相联系的, 肾不好也会导致排尿不正常, 平时要多吃黑色或是紫色的食品。

若症状严重或久病者需配合中药调理,天际铁皮石斛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五行关系对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对於慢性虚弱性肺部疾病,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养肺气的目的;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肝有病会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时要注意保养脾,以免脾脏被累;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血不足时可采用补阴的方法达到恢复肝血明目的。

五脏与五味

四时季节与五脏生理功能是相生的,要顺应四时的更替而调养五脏,预防疾病。还有,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过,可引起脏腑气血失和,带来各种疾病。如过食咸味会令血管硬,气血流行滞涩不畅;过食苦味,会耗伤肺津以致皮肤枯燥,毛发脱落;过食辛味会耗损肝血而引起筋肪拘急,爪甲枯槁;过食酸味会伤脾而使皮肉增厚,失去弹性;过食甜味会伤肾而使骨节疼痛,头发脱落。这是《黄帝内经》的说法,它说要指出食物要均衡不可偏食,造成体内失衡引起疾病,不必作绝对理解。

传统保健与五脏健康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於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元,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1、金的特性

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展、变革、肃杀的特性。

金:其性刚,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果断,不畏强暴,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

四柱金太过为忌者,作事鲁莽、有勇无谋,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不及者优柔寡断,贪淫好杀,苟刻狠毒。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

木: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温和、博爱、有恻隐之心,乐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心强。

四柱中木太过为忌,则为固执、偏激、不及者懦弱、娇妒、忘恩负义、冷酷。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藏的特性。

水其性聪、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头脑灵活,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应变力强语言伶俐。

四柱中水太过为忌者,贪婪淫欲,诡计多端,言语激进,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

4、火的特性

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寒保温之功,煅炼金属之能。

火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闪烁,积极上进,谦恭有礼,注重仪表,热情豪迈,坦诚友好。

四柱中火太过为忌者,面红声燥,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额,妄言是非,奸诈嫉妒,有始无终。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禾啬”,播种为稼,收获为,禾啬,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

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并蓄。

四柱中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用阴阳五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故阴阳五行与人体关系密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引起机体对应性的反应;自然界中有阴阳五行,人体也有阴阳五行,并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互对应、相辅相成。

一、阴阳学说与人体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阴阳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

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五)阴阳在养生保健上的应用: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来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日常,我们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如果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平衡的失调。因此在养生保健时,必须要注意身体的整体调整和养护;还要注意尽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达到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及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各种不适及病证很快趋于好转、痊愈。若正气虚弱,邪气强盛,则疾病日趋严重,甚至恶化、衰亡。

二、五行学说与人体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应用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可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在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五行,并且籍以五行学说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五脏之中,心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一)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后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后为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引申后为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后为肃降、变革、收敛、清洁。“水曰润下”,引申后为滋润、向下、寒凉。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不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的抽象概括。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其示意图: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有规律的,并且要保证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是平衡的,只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平衡,自然界才能和谐,人体才能健康。

五行的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五行的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三)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五行学说把自然界及人体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自己所属的五腑、五体、五官等,从而把自然界及机体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以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的以五行五脏为中心的体系,体现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见下表:

(注:六腑当中有一腑为三焦,不与五脏配合,在经络学中与心包配为表里关系。)

上述自然五行与人体五行归类表,对我们日常的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天属木主人体肝脏,故春季是护肝的季节。春天一到大地生机勃勃,人体也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易于恢复。此时宜用扶助人体正气之法,清除一冬所纳入的多余物质。春季易受风邪,五行属木,迎风流泪,伤目,口味发酸易怒伤肝胆,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胆火旺之保健品,以养肝调肝清除肝火为主,可多饮花茶;辅以增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夏天属火主人体心脏,故夏季是护理心脑血管的季节。夏季温热易受暑邪,耗伤津液,常发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因此宜以静养心,适当使用苦味食物来降心火,宜饮用绿茶,宜使用针对心脑血管的保健用品。

仲夏属土主人体脾脏,故仲夏是重点调理脾胃的季节。仲夏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易伤心脾,一般不宜大补,而宜调节元气,调理脾胃,舒筋活络,保证气血运行通畅,脾胃之气充足,因此身清气爽。“夏中调节”尽量少食或不食生冷,宜饮用绿茶,并可适当增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硒),调节脾胃有助食欲。

秋季属金主人体肺脏,故秋季是护理好肺脏的季节。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如果经春清夏调之后,身体运行正常,这时可饮用青茶,补充适当的营养,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形体壮实。秋补重在润燥,最合适的食物是梨、百合、木耳等;还需要补充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维生素,以补充饮食过程中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等物质,同时又可以补肺益肝强肾。

冬季属水主人体肾脏,故冬季是重点保护肾脏的季节。冬季气候寒冷,体虚不御寒而伤肾;活动量减少,食入量增多,体内容易积存过多脂类物质,冬季气血运行缓慢,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极易发生,不可掉以轻心。对于疾病要采取预防的态度,身体注意保暖,才能保持健康而不受外邪侵害。冬季宜运用清调补的综合协调搭配,如微量元素(钙铁锌硒)、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心脑血管保健用品;要注意御寒防冻,增强体质,保证身体轻松过冬。

(下图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传统观点差别在于胰脏属土,若有错误请指正)

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中医阴阳属性,脏为阴,腑为阳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人体的脏腑五行说

①肝与胆

肝属“木”:肝在生理上具有像“木性”那样生发、条达、柔和的特性,而在病理上则像木那样易于化火动风。

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胆汁。胆汁为清净的液体,故胆被称为“中清之腑” 胆病主要表现为黄胆、肋痛、口苦、吐苦水等。肝与胆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流泪,眼睛疲倦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肝火上升炎则目赤。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身困难、痉挛抽搐;若热极引动肝风。也可发行抽搐。“爪为筋之余”,爪和肝也有密切联系。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

在志为怒。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就可造成肝气郁结,表现为易怒、头痛、胸肋胀痛。怒可使血气上逆,阳气升发,肝火太旺,则难于与人相处。肝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酸味食物;面色通常暗青无光泽。

②心与小肠

心属“火”:心在生理上具有像“火性”的温热作用,在病理上,心火易于炎上。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功能正常时,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舌色紫暗无华。心火过旺,则舌尖红赤或口舌生疮;痰迷心窍时,可见舌强不语。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时,可见口吃甚至失语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血液之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血的运行。心血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发白或青紫无光泽。

在志为喜。心主神志。心气亢盛就会出现喜笑不止,有事没事都爱笑,属非正常的笑。心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果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病症,如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发狂、昏迷、喜笑不休等症。

心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苦味的食物;面色有时会出现赤红色或紫红色。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脾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吸收营养,分别清浊。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异常。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尖红痛,口腔糜烂,或发生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这种现象,叫做“心热移于小肠 ”。

③脾|胰与胃

脾主统摄血液,胰主统摄津液

脾属“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土性”,能化生万物。脾居中州,化生精微,以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像“土居中央,灌溉四旁”一样。在病理上,脾虚就会引起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也像土虚不能滋养万物一样。

脾主运化。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食物入胃经初步消化后,由脾进一步消化,若脾循环系统虚弱,则难以调节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的吸收,易于造成肠胃功能混乱,表现为大便不成型,甚至泻肚不止。胃火过盛,表现为便秘、牙龈痛或口腔溃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四肢、肌肉。脾能正常的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则食欲旺盛,肌肉丰满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甚至出现口臭。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在志为思。脾胃不好的人,有事没事易思虑,遇事易想不开,经常思虑过度,所思不遂。脾胃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甜味食物;面色通常萎黄无光泽。

脾与胃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有病可出现上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任务。脾胃的作用在人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脾为后天之本"说法。

脾为血液生化之源,胰为津液生化之源;胰脏有分泌津液,调节气血及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功能,有土之特性(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应归属五行土。胰主调和,主统摄,主通利,主滋养,在体为脂肪,在窍为咽,在志为疑,喜温,喜甘。

主调和:主要表现在调和阴阳,平衡分泌,同时具有一定的藏津功能,藏津功能主要体现在胰内必须贮藏一定的津液,以维护胰的调和及平衡功能。当身体内血糖过高时,胰脏为了保持身体内的血糖平衡,开始进行自我调节,自动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降低血糖;当出现低血糖的时候,胰脏就会自动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保持血糖的平衡,体内的血糖始终在胰脏的监控下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身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各器官功能正常发挥,而当胰脏受到损坏时,就会出现脏腑功能失常,内分泌紊乱,引发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病症。

主统摄:是指胰脏有化生和控制散布津液的功能,使津液在体内正常利用不致外泄。胰统津液的机理,即是胰气的固摄作用。胰脏是津液的化生之源,胰气旺盛,就能保证津液的充分布施,如果出现胰不化生和统摄布施,就会产生体内津液不足或流失,阳气随津液外泄而不固,造成消瘦、无力、神疲等阴阳两虚的症候。所以胰脏具有养阴固阳的作用。

主通利:主要表现在胰脏化生出胰液,注入肠道,有助于肠道的运化正常和排泄通畅。肠道缺少胰液的滋养,蛋白质等物质得不到正常分解,就会出现大便秘结,肠道不通等症候。 主滋养:主要表现在散射津液于脏腑、官窍、肌肤,使之保持阴阳平衡;脏腑不得津液滋养则内生燥热,官窍缺少津液则出现咽干、目涩、鼻热、耳聋耳鸣,肌肤失津液所养则粗糙、消瘦、少弹力。

在体为脂肪:胰脏维持体内糖、脂肪的代谢,将食物化生、吸收,保持体内有丰富的脂肪及糖分,以贮藏和调节体内必需的热能供求量。主要体现在葡萄类物质的化生及统摄作用,阻断糖分的流失,以维持脂肪的活性;脂肪的活性强,利于体内湿热之气的散发,脂肪的密闭性,可抵御风寒外袭进入体内;如果脏腑功能失常,体内津液得不到控制,而挟带糖分等

营养物质外流,则出现脂肪松软无力,体内热量减少而畏寒怕冷、肢体酸楚无力等一系列病症。

④肺与大肠

肺属“金”:肺气具有像“金性”那样清肃重降、鸣响的特点。在病理上,肺失肃降就会使气上逆、喘咳有声;肺气虚则气低息微,也好像金失肃降、不能鸣响那样。这种情况被形象地比喻为“金实不鸣,金破也不鸣”。

肺主气。肺司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中医还认为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与肺有密切关系。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上逆便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状。

肺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常表现有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肺与声音有关,肺气足则声音宏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微;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肺痨病是由于病邪的损害,或因肺气消耗过甚,可导致失音。

肺主皮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卫之气充盛,则皮肤肌表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的侵袭;反之,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可发生自汗、盗汗和风寒感冒。

在志为忧。肺功能不好,则易于产生悲忧型的情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忧型情绪)。肺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辛辣的食物;面色通常苍白无光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有病则影响排便,或燥结便秘,或腹痛腹泻,或下痢脓血。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能反过来影响肺气的肃降。

⑤肾与膀胱

肾属“水”:主水、藏精,具有“水性”那样润下、制火的特点。在病理上,肾精虚亏则水少不能滋润,从而虚火妄动。

肾是先天之根,主寿命,藏智。肾的强弱主要是父母遗传,但可改变。肾亏者只要坚持长期调整肾的循环功能和基础两部分,完全可以健康、长寿。

肾主藏精。一是藏先天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二是藏后天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饮食的精微(营养)。肾脏有主持与调节人体水代谢的功能,故肾有水脏之称。 肾上开窍门于耳,下开窍门于二阴。耳与肾有关,为肾之上窍,肾气充足,则听觉正常;肾虚衰,则耳鸣耳聋。二阴指肛门与尿道,为肾之下窍,故大小便的排泄与肾有关,如肾气虚衰可导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沥不尽,尿频、尿急、遗尿、夜尿等症,肾阳不足可导致便秘;命门火衰可致黎明前腹泻等。

肾主骨,生骨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肾又与脑有关,肾精充足,则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经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肾精不足,常出现动作缓、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另外,“齿为骨之余”牙齿与骨有关,肾气虚衰,则牙齿易松动而脱落。

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常能反映肾气的盛衰。肾气旺盛,则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则毛发稀疏易脱落或变白无光泽。

在志为恐。肾功能不好的人,通常胆怯怕事,易大惊小怪,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咸味食物,也就是口重。面色通常暗黑无光泽。

膀胱。膀胱的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排泄尿液,如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

肾与膀胱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有时与肾的疾病有关,如肾虚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肾虚气化不及,则可出现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人体的脏腑五行表解

五行人体:五脏六腑五窍五体五志五色五味

木肝胆目筋怒青酸

火心小肠舌脉喜红苦

土脾胰胃口肉思黄甘

金肺大肠鼻皮毛悲白辛

水肾膀胱耳骨恐黑咸

肺先行,万物由呼吸为首,脾为五脏之母(统血),肾为一身之根(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包:无形,气之所出;三焦:无形,气之所经。

脏腑五行循环:金→水→木→火→土→金

对应为:阴经络:肺→肾→肝→心→脾→肺;

阳经络:大肠→膀胱→胆→小肠→胃→大肠。

脏腑五行相生关系(调理改善促进相生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

肺助肾 →→→ 肾助肝 →→→ 肝助心 →→ 心助脾 → 脾助肺

大肠助膀胱 → 膀胱助胆 → 胆助小肠 → 小肠助胃 → 胃助大肠

脏腑五行相剋关系(药物副作用、空气污染、情绪等会引起相剋关系)

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 →→火剋金

肺伤肝 →→→ 肝伤脾 →→→ 脾伤肾 →→ 肾伤心 →→→心伤肺

大肠伤胆→→→胆伤胃 →→→ 胃伤膀胱 → 膀胱伤小肠 → 小肠伤大肠

人体五脏心、肝、肺、脾、肾阴虚症状

★心阴虚:症见心悸心烦、健忘、失眠多梦、舌干低热等。常见於神经衰弱、冠心病、贫血、精神疾病、舌体疾病等。

★肝阴虚:症见头痛眩晕、肢麻、肝区胀痛、烦躁易怒、双目乾涩、盗汗、面部烘热等。常见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科疾病、某些神经官能症等。

★脾阴虚:症见口乾舌燥、不思饮食、胃中嘈杂、食後饱胀、大便燥结、毛发无光。常见於某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肺阴虚:症见潮热盗汗、乾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手足心热、咽干音哑等。常见於咽喉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耳鸣盗汗、低热颧红、口干盗汗、阳痿遗泄、月经不调。常见於慢性肾炎、糖尿病、性功能不良、妇科病等。

五脏虚亏及亚健康时的饮食疗法

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关系,金、木、水、火、土是相克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

1. 肝属木肝胆相照,肝胆之间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要多吃绿色或酸味食物。

2. 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气不顺则小肠功能亦不调, 吸收就会不好, 心脏虚亏时要

吃红色或苦味食品。

3. 脾属土脾与胃是相表里的关系, 脾不健康则胃肠不好,脾虚要吃黄色或甘味的食品, 多吃粗粮。

4. 肺属金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关系, 肺阴虚易导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肤也与之息息相关。在肺亚健康的情况下, 吃些辛辣的食物是可调养肺的。(白)

5. 肾属水肾与膀胱是紧密相联系的, 肾不好也会导致排尿不正常, 平时要多吃黑色或是紫色的食品。

若症状严重或久病者需配合中药调理,天际铁皮石斛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五行关系对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对於慢性虚弱性肺部疾病,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养肺气的目的;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肝有病会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时要注意保养脾,以免脾脏被累;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血不足时可采用补阴的方法达到恢复肝血明目的。

五脏与五味

四时季节与五脏生理功能是相生的,要顺应四时的更替而调养五脏,预防疾病。还有,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过,可引起脏腑气血失和,带来各种疾病。如过食咸味会令血管硬,气血流行滞涩不畅;过食苦味,会耗伤肺津以致皮肤枯燥,毛发脱落;过食辛味会耗损肝血而引起筋肪拘急,爪甲枯槁;过食酸味会伤脾而使皮肉增厚,失去弹性;过食甜味会伤肾而使骨节疼痛,头发脱落。这是《黄帝内经》的说法,它说要指出食物要均衡不可偏食,造成体内失衡引起疾病,不必作绝对理解。

传统保健与五脏健康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於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元,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相关内容

  •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特性认识和分析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其主要理论包括五行的概念与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

  •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 内蒙古医科大学 题目 姓名:闫志诚 专业:中医内科学 学号:2013110040 班级:科研一班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闫志诚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 摘要:中医五行学说,即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广泛相联系,通过"取象比类"& ...

  •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 ...

  • 一分钟速查五行所缺,教你缺什么补什么
  • 一分钟速查五行所缺,教你缺什么补什么 2017-11-29 10:26:46 日主天干为木(甲.乙)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火助,有水更好,但忌水太多,也忌土太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土太多,也忌木太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但忌金太多,须有土.火才好,但忌水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最好有 ...

  • [黄帝内经]五行之象表
  • <黄帝内经>五行之象表 (一) 木行 木具有生发.伸展.易动.收涩等特性. 在自然界中,木的"象"是:味为酸,色为青.绿,气为风,方向为东方,季节为春季,五谷为麻,五果为李,五畜为犬,五菜为韭等. 在人体内,木的"象"是:五脏为肝,六腑为胆,五官为 ...

  •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 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用阴阳五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故阴阳五行与人体关系密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引起机体对应性的反应 ...

  • 五行音乐辅助治病,各有什么代表曲目呢?_已解决
  • 宫音可疏导脾经:"宫"音相当于简谱中的"do"音,其风格悠扬.庄重.肃穆.沉静,如"土"一样宽厚.结实,可入脾经.宫调式音乐包含笙.葫芦笙等乐器,代表曲目有<秋湖月夜><鸟投林><十面埋伏>等.若能在饭后 ...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重点[1]
  • 绪论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 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 ...

  • 五行学说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
  • 前言:人们常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是说一个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用良性的情绪主导自己,情绪过于激动对身体无益.本文依据五行学说作一个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