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明月清泉自在怀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仙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问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源脱,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请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沿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成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贾平凹  明月清泉自在怀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仙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问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源脱,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请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沿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成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相关内容

  • 明月清泉自在怀 王西
  • 明月清泉自在怀 51分 王西 看贾平凹先生释诗,诗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贾笑释道:"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处可栖之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我疲惫庸碌之身." 此诗妙绝,此释亦妙绝.我在这样的意境里看到了一个在心中为中华传统文化 ...

  •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案
  •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词义.句意类"属于考纲要求中"鉴赏评价"中"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中的一个考点,可分为两个题型: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 题型一:理解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 ...

  • 高中议论文几种常见的开头
  • 1.道理开头 (1)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我们的胸怀."学会宽容,让宽容之花在心中绽放. (2)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 ...

  • 静的魅力范文
  • <静的魅力>优秀作文6篇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定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奖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结 ...

  • "面包与水仙花"话题作文
  • "面包与水仙花"话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如果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 ...

  • 谈[山居秋暝]的禅境禅趣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 代 学 竞/ 鬣 古 文研 鼹 回国 囤 的∞唱∞固 .饶 树 金 有唐一代,禅学之风吹袭诗之园圃,诗人慧心妙笔援禅 绝妙好诗.素有诗佛之称 的王维更是把诗与禅妙合无垠,使 之显现幽然 的佛影禅光 .明代胡应麟说: " 白五言绝句 , ...

  • 山居秋暝1
  •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请同学复述诗歌内容,在复述时,注意突出主语,注意形容词的修饰要恰当,最主要的是要突出诗歌的画意美.给三分钟时间准备. (设计意图:五言律诗,短短四十个汉字,如果老师来串讲或者设计问题,那么学生很可能被动的学,机械的学,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表达,口头复述 ...

  • 七年级语文试卷
  •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3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每小题两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攒在一起(zuān) 收敛 (liǎn) 人迹罕至(hǎn) 毛骨悚然(shǒng) B 菜畦 (qí) 确凿 (zháo) 骊歌 (lì) 鸡毛 ...

  • 浅谈文章结构中的_矛盾_关系
  • 第22期 2009年11月 前沿论坛 No.22NOV.2009 浅谈文章结构中的"矛盾"关系 张光亭 (甘谷县第六中学 甘肃甘谷7412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言之有物,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外,结构能力也极其重要.结构能力就是布局谋篇,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