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小说

新现实主义小说

新现实主义小说发轫于1995年,其标志是刘醒龙的《分享艰难》和何申的《年前年后》等作品的发表,1996以后,随着河北“三驾马车”在文坛的崛起以及张平、周梅森、陆天明、柳建伟、张宏森等人的作品的集束出现,在文坛的潮势一直没有减退。对这种文学现象的归结,有的论者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冲击波”,有的论者将其认定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回流”或“回潮”,有的论者称之为“新社会问题小说”,有的论者将其称为“体验现实主义”。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称谓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可以最简略地概括为大胆尖锐地直面人生的创作态度和直率真实的写实风格的完美融合。它既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审美标准,又添加了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审美新质,它既是现实主义的一次复归和回潮,又是这个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特征的对文学与现实之合理关系的重新寻找,对文学之于现实的价值、意义、作为的重新寻找,对现实之于文学的土壤、营养、源泉的重新寻找。具体体现为:

1、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所遵循的创作原则,既是由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这个特定的历史境况所决定的,也是由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结构安排好了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从文学外在的原因看,此时的社会改革已到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各种改革在经历了它的新锐期以后,各种矛盾逐渐突出、激化,一些重大而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工厂破产、工人下岗,农民和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贫困学生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困难,黑恶势力抬头,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腐败问题相对突出。这就需要作家以社会书记官的身份予以忠实地记录和反映,给遭受磨难的人们以生活的亮色和精神的慰藉,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从文学内在的原因看,文学正在日益偏离正常的审美轨道而误入歧途:或以先锋的姿态玩弄玄虚;或以轻佻的媚相迎合世俗。这就决定了新现实主义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创造出适应人们审美需要的文学作品。

2、新现实主义小说从人的现实关系出发,直面现实,写出改革的艰难、人生的苦痛、转型期的紊乱,打破了那种“一改革便可万事大吉”的美丽幻想,深刻地揭示出了现实关系的复杂性和现实问题的尖锐性,把文学的真实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所描写的现实关系,既不是由抽象的意识形态来勾联的,也并不降

格为琐碎的个人欲望与思虑;所描写的现实关系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但这种政治关系时时处处落实、渗透在经济利益关系之中;大胆而直率地描绘出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利益的多元化,以及今天发生在人群中的或隐或现的利益冲突。

3、面对强烈的时代精神,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们把审美的着眼点放在普通人身。他们对大众中的生存矛盾与困惑、失落和追求、退守和斗、坚忍和奋争、无奈和希望都予以充分地展示,并从普通人的身上发掘出高尚情操,表现出优秀品质。如刘醒龙的《村支书》、《挑担茶叶上北京》、何申的《农民英雄》、《穷人》,仁山的《天壤》、《平原上的舞蹈》、《红月亮照常升起》等作品都表现出了当代农民的思想新质,同时也表达了作家对生活、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不仅选择了热爱生活、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创作原则,而且在生活中力寻找并歌颂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美质和亮色,创作出带着热力和激情的作品,表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4、面对世俗的社会,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们真实地叙写庸常平俗的人生世相、紊乱噪杂的无序状态,让人们看到转型期失范的社会秩序。如关仁山的《天壤》深刻地揭示了滥占土地,乱搞开发区的官场内幕;谢志斌的《扶贫》尖锐地指出了在所谓的“扶贫”中,扶贫者和被扶者对扶贫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的亵渎;谈歌的《年底》和《大厂》则更加形象地揭示了这个世俗社会的真实现状。

5、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们在暴露社会弊端、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也时刻在张扬民族精神,寻找民族的优根性。如刘醒龙把塑造具有民族脊梁精神的人物作为创美的核心。他认为“小说就是要写人,这个人是受到具体的政治、经济生活影响的”,是具有时代精神、民族气节的人。他不是采用在重大政治斗争、激烈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惯常模式,而是在平凡的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去展现一个人的气质、风貌、道德情操。如《村支书》中的方建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支部书记,但在他的身上却有着正直、勤恳、善良、无私的高尚品德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精神。

6、新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而又独特的社会内容。以强烈的批判精神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和黑暗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怀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为他们伸张正义。如张平的《抉择》,体现的是

一个作家为百姓代言、为改革者呐喊的崇高精神。关仁山的《九月还乡》,反映的是卖粮大户杨大疙瘩承包村里的盐碱地,投入了血本,种棉种粮。但是卖了粮得到的却是白条,交的棉花也被压价。谈歌的《天下大事》,则揭示了李厂长接受外商贿赂,与电话员乱搞两性关系,却恐怕别人说他的坏话,一听到别人的传言就追查不休„„。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们将这种处于本原状态的社会现实不加藻饰地表现出来,在对这种种不合理存在的展示中,引发出无限的悲凉与拷问,发出无声胜有声的呼喊。

新现实主义小说

新现实主义小说发轫于1995年,其标志是刘醒龙的《分享艰难》和何申的《年前年后》等作品的发表,1996以后,随着河北“三驾马车”在文坛的崛起以及张平、周梅森、陆天明、柳建伟、张宏森等人的作品的集束出现,在文坛的潮势一直没有减退。对这种文学现象的归结,有的论者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冲击波”,有的论者将其认定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回流”或“回潮”,有的论者称之为“新社会问题小说”,有的论者将其称为“体验现实主义”。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称谓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可以最简略地概括为大胆尖锐地直面人生的创作态度和直率真实的写实风格的完美融合。它既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审美标准,又添加了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审美新质,它既是现实主义的一次复归和回潮,又是这个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特征的对文学与现实之合理关系的重新寻找,对文学之于现实的价值、意义、作为的重新寻找,对现实之于文学的土壤、营养、源泉的重新寻找。具体体现为:

1、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所遵循的创作原则,既是由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这个特定的历史境况所决定的,也是由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结构安排好了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从文学外在的原因看,此时的社会改革已到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各种改革在经历了它的新锐期以后,各种矛盾逐渐突出、激化,一些重大而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工厂破产、工人下岗,农民和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贫困学生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困难,黑恶势力抬头,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腐败问题相对突出。这就需要作家以社会书记官的身份予以忠实地记录和反映,给遭受磨难的人们以生活的亮色和精神的慰藉,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从文学内在的原因看,文学正在日益偏离正常的审美轨道而误入歧途:或以先锋的姿态玩弄玄虚;或以轻佻的媚相迎合世俗。这就决定了新现实主义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创造出适应人们审美需要的文学作品。

2、新现实主义小说从人的现实关系出发,直面现实,写出改革的艰难、人生的苦痛、转型期的紊乱,打破了那种“一改革便可万事大吉”的美丽幻想,深刻地揭示出了现实关系的复杂性和现实问题的尖锐性,把文学的真实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所描写的现实关系,既不是由抽象的意识形态来勾联的,也并不降

格为琐碎的个人欲望与思虑;所描写的现实关系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但这种政治关系时时处处落实、渗透在经济利益关系之中;大胆而直率地描绘出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利益的多元化,以及今天发生在人群中的或隐或现的利益冲突。

3、面对强烈的时代精神,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们把审美的着眼点放在普通人身。他们对大众中的生存矛盾与困惑、失落和追求、退守和斗、坚忍和奋争、无奈和希望都予以充分地展示,并从普通人的身上发掘出高尚情操,表现出优秀品质。如刘醒龙的《村支书》、《挑担茶叶上北京》、何申的《农民英雄》、《穷人》,仁山的《天壤》、《平原上的舞蹈》、《红月亮照常升起》等作品都表现出了当代农民的思想新质,同时也表达了作家对生活、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不仅选择了热爱生活、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创作原则,而且在生活中力寻找并歌颂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美质和亮色,创作出带着热力和激情的作品,表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4、面对世俗的社会,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们真实地叙写庸常平俗的人生世相、紊乱噪杂的无序状态,让人们看到转型期失范的社会秩序。如关仁山的《天壤》深刻地揭示了滥占土地,乱搞开发区的官场内幕;谢志斌的《扶贫》尖锐地指出了在所谓的“扶贫”中,扶贫者和被扶者对扶贫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的亵渎;谈歌的《年底》和《大厂》则更加形象地揭示了这个世俗社会的真实现状。

5、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们在暴露社会弊端、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也时刻在张扬民族精神,寻找民族的优根性。如刘醒龙把塑造具有民族脊梁精神的人物作为创美的核心。他认为“小说就是要写人,这个人是受到具体的政治、经济生活影响的”,是具有时代精神、民族气节的人。他不是采用在重大政治斗争、激烈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惯常模式,而是在平凡的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去展现一个人的气质、风貌、道德情操。如《村支书》中的方建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支部书记,但在他的身上却有着正直、勤恳、善良、无私的高尚品德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精神。

6、新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而又独特的社会内容。以强烈的批判精神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和黑暗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怀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为他们伸张正义。如张平的《抉择》,体现的是

一个作家为百姓代言、为改革者呐喊的崇高精神。关仁山的《九月还乡》,反映的是卖粮大户杨大疙瘩承包村里的盐碱地,投入了血本,种棉种粮。但是卖了粮得到的却是白条,交的棉花也被压价。谈歌的《天下大事》,则揭示了李厂长接受外商贿赂,与电话员乱搞两性关系,却恐怕别人说他的坏话,一听到别人的传言就追查不休„„。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们将这种处于本原状态的社会现实不加藻饰地表现出来,在对这种种不合理存在的展示中,引发出无限的悲凉与拷问,发出无声胜有声的呼喊。


相关内容

  • 历史编纂元小说
  • 作者:杨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7年02期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6)03-0055-06 一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在哈琴的定义中,&q ...

  • 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A卷 中外文学 (图文版)
  • 请选择星星评价 作者:黄勇 出版日期:2005 页数:352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在内容方面特别注意了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全书包括文学名词.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三部分. 章节目录 一.文学名词 文学 诗歌 散文 报告文学 小说 戏剧文学 民间文学 神话 传记文学 回忆录 寓言 童话 杂 ...

  • 外国文学专题1
  • <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 外国文学专题,中央电大必修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四次平时形成性考核,占30分(见沧州电大在线).期末开卷考试,占70分. 绪论 第一编现实主义文学 包括二章: 第一章 20世纪西欧及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二章 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编现代主义文学 ...

  •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一.填空题 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4.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qu ...

  • 亨利_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 文学自由谈 XINWEN AIHAOZHE ·20105(下半月) 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魏新俊 摘要:论文剖析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探寻其小说创作方法对"意识流"小说家影响的痕迹,从而在这位伟大的小说家身上感受现代主义的气息. 关键词:传统小说 心理描写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复习串讲 一.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 ...

  • 中国现代小说脉络
  • 中国现代小说脉络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这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作家们在批判旧的封建文学的同时,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学,以全新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思维方式,创造出充满"五四"时代精神的作品. 鲁迅:以高度成熟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给中国现代小说奠基的重任,开创了中国现代代小说的 ...

  • 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作品一览表
  • 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作品一览表 1. 克雷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1769--1844): 别林斯基称它为"俄国唯一的一位真正的.伟大的寓言作家. <摩登小店> 1807 喜剧 勇士伊利亚 1808 神话剧 2. 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 Васи ...

  • 外国文学专题作业3
  • 外国文学专题作业3 一.简答题(每题10 分,共60 分) 1.新小说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1) 对巴尔扎克以来的西安市主义小说传统的质疑和反叛:主要包括对传统小说的关于"真实性"观念的质疑:新小说派首先质疑的是传统小说关于"真实性"的观念,认为以巴尔 ...

  •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小抄(最新版)
  • 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4. 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