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答题模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答题方向与注意事项

荒 漠 化

一、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②动力条件:大风频繁③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具体表现在①过度放牧②过度樵采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二、荒漠化的危害

1. 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基础设施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4.严重影响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

和地区。

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3)解决生活能源问题(4)发展节水农业(5)植树种草,防风固沙(6)设置草沙障

湿 地

一、湿地的成因

①气候:多雨、蒸发弱②地形:平缓、低洼、排水不畅。③土质、土层:冻土层或透水性差。 (或多滩涂)④水文、水系:河网密布、经常发生凌汛、河流泛滥。

二、湿地的作用

1、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②维持生物多样性③调蓄洪水④降解污染物。

2、经济效益①提供丰富的农产品。②提供矿物资源。③航运。

3、社会效益①旅游观光。②教育与科研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造成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

①退田还湿地;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③防治水污染;④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⑥建立湿地保护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一、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①位置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文水系⑤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①工农业、②人口、城市③经济基础等

二、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的经验的启示是什么?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一、评价区域优势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的丰富程度与优劣、市场开发前景、交通状况、水资源状况、资金、技术等

二、分析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地位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

三、分析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四、德国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比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利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五、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冲击

六、德国鲁尔区整治措施:1、调整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七、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八、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目前山西每年外运煤炭约5亿吨。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九、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处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十、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1)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开采成本;

(2)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和转换,变成电能、煤气、液化产品等,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

(3)加强煤炭为原料的其他化工产品开发,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农业发展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1地形:高原、山地、平原地形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2气候:雨热同季(但有半干旱地区)热量条件满足一年一熟的要求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高有冻土和沼泽4、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西部有牧草分布

二、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国家政策的支持

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商品粮基地2山区:林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3牧区:畜牧业基地

四、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黑土流失、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草地退化、比重下降、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

对策:1、加强黑土培肥,防止黑土流失2、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3、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4、退耕还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培育良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一、区域发展条件思路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需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和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背景、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度、生产协作关系等)方面考虑,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条件,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措施

1、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出现问题原因:产业基础薄弱、市场腹地小、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旅游地理答题模版

一、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

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③考虑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3、景区旅游环境承载能力

4、基础设施和地区接待能力

5、客源市场条件

其他:政策条件、服务质量、治安等(获取信息)

三、旅游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利:①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弊:①带来环境污染②对动植物的破坏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④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⑤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四、旅游开发对区域发展出现问题解决的措施:

1立法和政策2建立保护区3排污处理4加强环境保护教育5对环境破坏的禁止6保护规划

自然灾害答题模版

一、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防治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同。2.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3.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4.实施自然灾害保险制度5.针对各种灾害具体的工程措施

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如:洪涝灾害——恢复植被 ;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

环境保护答题思路

一、某地有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干旱地区)。③土壤盐碱化(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④滥砍乱伐森林。⑤草场退化。⑥物种减少(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⑦湖泊萎缩。⑧湿地减少。⑨滑坡、泥石流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口压力大(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认识不足,生态意识淡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经济模式,损害环境为代价);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三、减轻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③清洁生产。④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⑤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问题:

要从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方面展开,即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

例如:生态持续发展:利用秸秆、粪便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为稻田、果园菜地提供肥料;地热供暖;经济持续发展:利用地热温泉、农产品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社会持续发展:客房、餐厅、酒厂等部门的开发增加了就业机会

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

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

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⑤侨乡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注意: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规范,用凝练的语言,总结出所考到的知识点,做到全面答题,不漏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答题方向与注意事项

荒 漠 化

一、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②动力条件:大风频繁③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具体表现在①过度放牧②过度樵采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二、荒漠化的危害

1. 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基础设施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4.严重影响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

和地区。

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3)解决生活能源问题(4)发展节水农业(5)植树种草,防风固沙(6)设置草沙障

湿 地

一、湿地的成因

①气候:多雨、蒸发弱②地形:平缓、低洼、排水不畅。③土质、土层:冻土层或透水性差。 (或多滩涂)④水文、水系:河网密布、经常发生凌汛、河流泛滥。

二、湿地的作用

1、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②维持生物多样性③调蓄洪水④降解污染物。

2、经济效益①提供丰富的农产品。②提供矿物资源。③航运。

3、社会效益①旅游观光。②教育与科研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造成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

①退田还湿地;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③防治水污染;④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⑥建立湿地保护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一、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①位置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文水系⑤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①工农业、②人口、城市③经济基础等

二、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的经验的启示是什么?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一、评价区域优势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的丰富程度与优劣、市场开发前景、交通状况、水资源状况、资金、技术等

二、分析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地位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

三、分析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四、德国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比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利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五、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冲击

六、德国鲁尔区整治措施:1、调整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七、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八、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目前山西每年外运煤炭约5亿吨。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九、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处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十、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1)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开采成本;

(2)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和转换,变成电能、煤气、液化产品等,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

(3)加强煤炭为原料的其他化工产品开发,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农业发展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1地形:高原、山地、平原地形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2气候:雨热同季(但有半干旱地区)热量条件满足一年一熟的要求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高有冻土和沼泽4、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西部有牧草分布

二、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国家政策的支持

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商品粮基地2山区:林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3牧区:畜牧业基地

四、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黑土流失、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草地退化、比重下降、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

对策:1、加强黑土培肥,防止黑土流失2、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3、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4、退耕还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培育良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一、区域发展条件思路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需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和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背景、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度、生产协作关系等)方面考虑,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条件,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措施

1、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出现问题原因:产业基础薄弱、市场腹地小、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旅游地理答题模版

一、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

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③考虑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3、景区旅游环境承载能力

4、基础设施和地区接待能力

5、客源市场条件

其他:政策条件、服务质量、治安等(获取信息)

三、旅游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利:①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弊:①带来环境污染②对动植物的破坏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④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⑤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四、旅游开发对区域发展出现问题解决的措施:

1立法和政策2建立保护区3排污处理4加强环境保护教育5对环境破坏的禁止6保护规划

自然灾害答题模版

一、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防治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同。2.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3.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4.实施自然灾害保险制度5.针对各种灾害具体的工程措施

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如:洪涝灾害——恢复植被 ;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

环境保护答题思路

一、某地有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干旱地区)。③土壤盐碱化(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④滥砍乱伐森林。⑤草场退化。⑥物种减少(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⑦湖泊萎缩。⑧湿地减少。⑨滑坡、泥石流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口压力大(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认识不足,生态意识淡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经济模式,损害环境为代价);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三、减轻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③清洁生产。④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⑤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问题:

要从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方面展开,即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

例如:生态持续发展:利用秸秆、粪便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为稻田、果园菜地提供肥料;地热供暖;经济持续发展:利用地热温泉、农产品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社会持续发展:客房、餐厅、酒厂等部门的开发增加了就业机会

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

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

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⑤侨乡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注意: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规范,用凝练的语言,总结出所考到的知识点,做到全面答题,不漏题。


相关内容

  •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 2017年高考全国III 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高考试题早已呈现在师生面前.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安排,现我对本次高考地理试卷进行分析,除了参考部分专家的观点外,还有一些我个人主观的想法,说的不妥之处,还望大家能包涵和指点!本报告包括"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 ...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大兴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 2011年高三期末地理试卷分析
  • 2011年高三期末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遵循高中地理教材,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考试内容主要依据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及选修旅游地理和环保地理,适当兼顾初中地理,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本事实.原理及规律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以及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各部 ...

  • 2014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变动情况
  • 2014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变动情况 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2009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
  • 今年是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第一年,我省所有科目首次实现自行命题.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最大变化在于绝大多数科目都设置了选考题.昨天,备受全省考生和家长关注的2009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正式出台,对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各科的亮点.考试范围.试卷结构和试题难易度比例作了详细 ...

  • 高考研讨会
  • 2015年高考研讨会摘要 一.分析篇 1.高频考点出现在:高中必修Ⅰ(自然因素).Ⅱ(区位条件) 初中地理(①等高线地形图②区域定位③气候要素) 2.等值线图,考试不要求读值,强调用,尤其是对生活的影响. 3.地球运动.区位定位是地理学科的专业特色,考题存在湘派人派之争.2015年湘派占优势. 二. ...

  •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2=60) 读图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11-12题: 1.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①模式 B.①→②转变 ...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复习策略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复习策略 摘 要: 作者就近几年小高考复习总结出的经验,试图通过 复习动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同时采用三轮复习的方式,自编提纲,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对重难点给予精讲巧讲;通过分层设计等提 升不同基础学生的解题能力;考前进行必要的考点速记.答题指导.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