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糜丽英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这样说明:语文课程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激发小学生创造火花,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责任。那么,如何把创新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新性。设想,一个学习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教师指令被动学习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因此,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实现角色转换。

师生的角色定位受教育理念的支配。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只有对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而无创新的欲望和才能,哪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呢?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倡主体性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起主

导作用。学生要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起主体作用。

2、时间还给学生。

自主活动的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如果自主活动时间被占用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成为一句空话。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垄断着,课堂上学什么,如何学,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指令。教师刚提一个问题,马上就要学生回答,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大多学生只是充当“观众”与“听众”。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有人提出,教师活动时间不得多于30%,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0%,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探索,充分地创新。

3、确保全员参与。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由于教育思想的陈旧落后,有不少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图个精彩,围着几个尖子生转,而剥夺大多数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切实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听、说、读、写活动,从而扩大训练面;要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从而给每个同学提供表现自我的创造机会。

4、提倡合作学习。

我们平常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度,其缺点在于课堂教学中,优生热热闹闹,差生隔岸观火,课堂上很难做到人人参与,

存在许多空白点、盲点。很多学生常常得不到表现自我的机会,没有成功的体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保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正好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学生之间有友好的交往,彼此互相关心,有较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勇于提出个人的想法,也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容易形成一种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心理自由的气氛。这种自由的环境,能培养创新的芽,蕴育创新的花。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

辩证唯物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要搞创新教育,就要大力强化学生的内因,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创新不单是一种智能特征,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人文氛围,一种宽松环境,当教学具有这种心理气氛时,学生的思维就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才有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1、抓“趣味”兴趣盎然。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先导,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兴趣越浓,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就越高,探索、创新的动力就越大。因此,教学中,教师一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精心的加工处理,冲破“模式”的限制,改革传统结构,设计变式程序,让语文课常教常新,使学生有新奇感,诱发兴趣。二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三要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为学生

再现教材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创新的火花。四要锤炼教师语言,实现教师语言 的生动性、形象性、情趣性,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抓“情感”以情激情。

“以情促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认知活动需要情感的驱动,没有情感,学习语言文字必然机械乏味。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感受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情地抒发。从而以教师之情,激学生之情,学生有了激情,不仅能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能实现对语言的升华,对语言的再创造!

3、抓“疑问”随时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提出许多问题,有的甚至可笑,然而,这正是他们探索知识的开始。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的。时下,颇多的教师都已把“质疑”引进课堂,但大部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程,打乱教学秩序,还停留于形式主义,由教师规定质疑的时间,如课伊始处或结束时或教师问“你有什么疑问时”方可质疑。要知道,学生的认识、思维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的疑问也是逐渐产生、升华的过程,怎能由得你来控制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问”心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时间还给学生,无论在课始、课中还是课后,都应引导学生随时质疑,保护好学生创新的萌芽。

4、抓“胆量”鼓励创新。

在美国,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不怕做不出,就怕想不出。”只有大胆想象,才会出现“我也要像鸟一样飞”的孩子。而反观我们的常态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要把学生的认识、思维统一到一个标准答案上来,统一到教参所提供的答案上来,禁止学生“胡思”“乱想”。于是,孩子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据此现状,教师首先得从壮大学生胆量入手,鼓励创新。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公开课前和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最喜欢说错话的小朋友„„”我想,先不论这句话表达得是否合理,但我们不难看出,只有从思想上让学生放下包袱,让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5、抓“激励”满足需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使学生确立自信,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体现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待带进课堂,形成激励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儿童成功的需要,使学生人人都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把外部的激励力量,内化为自我激励的内驱力。从而真正培养具有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

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习语言是凭借课文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就创新教育而言,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听——鼓励学生认真听教师 讲述、讲解,听同学的发言,不能停留于听明白,听懂的水准上,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能发现规律性的特点,能进行想象和联想,从而产生独到的体会,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提出不同的观点。

说——鼓励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说话正确、规范的基础上,提高水平,要求学生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人云亦云,对自己的理解能够说出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事物的感受能讲出独特的体会。

读——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在读懂文章,理解字、词 、句、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补充故事的情节,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也可以进行改变人称,改变结构,改变体裁等创造性复述。

写——鼓励学生敢于冲破教师作文指导时提供的统一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材料,提炼出不同的中心思想,再现立意的创新。能够运用独特的构思方式,对写作材料进行组织安排,鼓励学生写想象性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使创新的欲望得到 最大限度的满足。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唯一途径。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追求眼前的“高效”,顺利引导学生完成一本本练习册、一张张试卷,很多时候,老师们急于求成,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答案若和老师预设的答案一致,老师被喜笑颜开加以表扬、小结。若连续3个学生的答案与老师预设答案不同,老师准会面露不耐烦,然后公开答案、统一标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于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改进教法,关键是要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要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与探索者,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1、讨论性学习。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创新火花的迸发。而学生讨论的问题,是经过教师梳理过的那些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讨论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合作,要鼓励人人畅所欲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要鼓励学生敢于谈出个人的理解;要鼓励创见。

2、争论性学习。

争论,就是教师把学生有所价值的不同理解适时引发为争议,营造争议性学习的氛围。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理解的争论,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辩;有争辩,才能“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不难想象,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是不可能去积极参与争论的。

3、实践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做”为中心,就是以实践为中心进行教育和进行活动。在语文教材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尝试实践的方法很多,如做做动作,画画简笔画,组织观察,演演课本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4、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探究性学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答案或结论不是由教师直接或预先传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探索后才能得到。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针对授课需要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情景,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积极地灵活地探究学习、质疑问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并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完成任务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糜丽英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这样说明:语文课程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激发小学生创造火花,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责任。那么,如何把创新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新性。设想,一个学习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教师指令被动学习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因此,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实现角色转换。

师生的角色定位受教育理念的支配。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只有对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而无创新的欲望和才能,哪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呢?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倡主体性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起主

导作用。学生要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起主体作用。

2、时间还给学生。

自主活动的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如果自主活动时间被占用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成为一句空话。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垄断着,课堂上学什么,如何学,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指令。教师刚提一个问题,马上就要学生回答,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大多学生只是充当“观众”与“听众”。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有人提出,教师活动时间不得多于30%,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0%,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探索,充分地创新。

3、确保全员参与。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由于教育思想的陈旧落后,有不少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图个精彩,围着几个尖子生转,而剥夺大多数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切实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听、说、读、写活动,从而扩大训练面;要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从而给每个同学提供表现自我的创造机会。

4、提倡合作学习。

我们平常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度,其缺点在于课堂教学中,优生热热闹闹,差生隔岸观火,课堂上很难做到人人参与,

存在许多空白点、盲点。很多学生常常得不到表现自我的机会,没有成功的体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保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正好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学生之间有友好的交往,彼此互相关心,有较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勇于提出个人的想法,也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容易形成一种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心理自由的气氛。这种自由的环境,能培养创新的芽,蕴育创新的花。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

辩证唯物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要搞创新教育,就要大力强化学生的内因,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创新不单是一种智能特征,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人文氛围,一种宽松环境,当教学具有这种心理气氛时,学生的思维就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才有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1、抓“趣味”兴趣盎然。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先导,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兴趣越浓,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就越高,探索、创新的动力就越大。因此,教学中,教师一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精心的加工处理,冲破“模式”的限制,改革传统结构,设计变式程序,让语文课常教常新,使学生有新奇感,诱发兴趣。二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三要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为学生

再现教材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创新的火花。四要锤炼教师语言,实现教师语言 的生动性、形象性、情趣性,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抓“情感”以情激情。

“以情促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认知活动需要情感的驱动,没有情感,学习语言文字必然机械乏味。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感受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情地抒发。从而以教师之情,激学生之情,学生有了激情,不仅能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能实现对语言的升华,对语言的再创造!

3、抓“疑问”随时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提出许多问题,有的甚至可笑,然而,这正是他们探索知识的开始。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的。时下,颇多的教师都已把“质疑”引进课堂,但大部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程,打乱教学秩序,还停留于形式主义,由教师规定质疑的时间,如课伊始处或结束时或教师问“你有什么疑问时”方可质疑。要知道,学生的认识、思维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的疑问也是逐渐产生、升华的过程,怎能由得你来控制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问”心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时间还给学生,无论在课始、课中还是课后,都应引导学生随时质疑,保护好学生创新的萌芽。

4、抓“胆量”鼓励创新。

在美国,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不怕做不出,就怕想不出。”只有大胆想象,才会出现“我也要像鸟一样飞”的孩子。而反观我们的常态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要把学生的认识、思维统一到一个标准答案上来,统一到教参所提供的答案上来,禁止学生“胡思”“乱想”。于是,孩子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据此现状,教师首先得从壮大学生胆量入手,鼓励创新。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公开课前和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最喜欢说错话的小朋友„„”我想,先不论这句话表达得是否合理,但我们不难看出,只有从思想上让学生放下包袱,让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5、抓“激励”满足需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使学生确立自信,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体现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待带进课堂,形成激励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儿童成功的需要,使学生人人都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把外部的激励力量,内化为自我激励的内驱力。从而真正培养具有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

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习语言是凭借课文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就创新教育而言,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听——鼓励学生认真听教师 讲述、讲解,听同学的发言,不能停留于听明白,听懂的水准上,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能发现规律性的特点,能进行想象和联想,从而产生独到的体会,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提出不同的观点。

说——鼓励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说话正确、规范的基础上,提高水平,要求学生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人云亦云,对自己的理解能够说出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事物的感受能讲出独特的体会。

读——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在读懂文章,理解字、词 、句、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补充故事的情节,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也可以进行改变人称,改变结构,改变体裁等创造性复述。

写——鼓励学生敢于冲破教师作文指导时提供的统一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材料,提炼出不同的中心思想,再现立意的创新。能够运用独特的构思方式,对写作材料进行组织安排,鼓励学生写想象性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使创新的欲望得到 最大限度的满足。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唯一途径。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追求眼前的“高效”,顺利引导学生完成一本本练习册、一张张试卷,很多时候,老师们急于求成,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答案若和老师预设的答案一致,老师被喜笑颜开加以表扬、小结。若连续3个学生的答案与老师预设答案不同,老师准会面露不耐烦,然后公开答案、统一标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于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改进教法,关键是要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要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与探索者,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1、讨论性学习。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创新火花的迸发。而学生讨论的问题,是经过教师梳理过的那些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讨论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合作,要鼓励人人畅所欲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要鼓励学生敢于谈出个人的理解;要鼓励创见。

2、争论性学习。

争论,就是教师把学生有所价值的不同理解适时引发为争议,营造争议性学习的氛围。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理解的争论,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辩;有争辩,才能“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不难想象,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是不可能去积极参与争论的。

3、实践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做”为中心,就是以实践为中心进行教育和进行活动。在语文教材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尝试实践的方法很多,如做做动作,画画简笔画,组织观察,演演课本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4、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探究性学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答案或结论不是由教师直接或预先传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探索后才能得到。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针对授课需要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情景,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积极地灵活地探究学习、质疑问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并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完成任务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相关内容

  • 走科教兴国之路
  • 走科教兴国之路 一.设计思路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于1995年5月6日首次提出.1996年我国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 ...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

  • 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及总结
  • <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及总结> 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展对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学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新教育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数学智慧之中,存:测.高不可攀,也不庸俗泛滥.唾手可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 ...

  • 实现双创目标的根本途径
  • 实现双创目标的根本途径 为了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伟"双创"目标,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应虚心学习西方"创客教育"经验,大力推进我国创客人才的培养.对于这个建议,笔者非常赞成,也愿全心全意给予最大的支持,不过还想做一 ...

  •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1年省级教改课题.经过近3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 ...

  • 略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 略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内容摘要: 说话.作文都是学生的自主表达行为,最能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气质.传统作文教学忽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出现不少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实施作文创新教育.在实施作文创新教育中,我主要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 ...

  • 深度访谈内容
  • 深度访谈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仅供参考) 一.要重点关注的共性问题 (一)政策性内容 重点学习和掌握好新评估手册以及教高[2006]16号文件,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尤其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关键要素的说明要理解. (二)理念性内容 1.国家层面,高职教育主要理念 一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 ...

  • 当前我国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_田慧生
  • 当前我国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田慧生 [摘 要]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转型.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 繁重.教育科研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须面对严峻挑战."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应着重于国家重大教育问题研究和重大政策研制.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 ...

  • 浅谈如何创新工作方法
  • 浅谈如何创新工作方法 "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是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在工作中,之所以我们将一些工作方法称之为创新,是因为它改善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作为小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