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1年省级教改课题。经过近3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推广价值的成果。

项目在研期间,课题组成员通过会议等不同方式多次进行研讨改革思路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果及时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研讨及与专家汇报等,受到了一致好评与肯定。现将课题组进行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总体改革思路及技术路线

(一) 改革的思路

199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这段论述,可以知道,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

我校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同时探索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探讨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思路如下:

1.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提高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第二课堂主要是提倡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2. 探索将专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

及较高创造力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将创造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专门训练,探索强化开发创造力的模式。

②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主线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及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院校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并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

③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的开发创造力实验研究。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物理)科学中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旨在最大限度的启迪、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二)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1. 以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工程与科学学院等全体同学为试点培养对象。

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评定实施方案》。在同学中开展“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曲”活动。考核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综合成绩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2.制定《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能力试点班”,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学教育,全面传授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技法。加强“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的要求。

3.课题组成员定期讨论,初步建立可操作化的、可量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并立即投入实践应用,在实践探索中,依据教学反馈原则,反馈同学意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4.每年组织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作品竞赛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以及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比赛等。

5.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的创新设想、专利项目等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动手完成。 6.课题组主要成员担任班主任工作,会同年级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动和其它随机因素,积极地、热情地、创造性地启发、开导同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

7.课题组成员定期开会,汇同兄弟院校的研究成果,探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原则、具体内容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

二、课题的总体设计

(一)目前国内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现状

目前,人文素质教育经历了从工作试点到政府决策、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总结、从舆论宣传到全面实施的过程,国内部分理工院校已全面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探索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院校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委员会)、增设校内文化景观、新建文化素质教育校外基地,开办各类讲座、学术活动,

让艺术团体走进校园,形成了领导重视,队伍合理,措施健全,认识充分的大好局面。但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各种因素,仍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多,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较少。 2.建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较少。 3.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体现人文素质内涵的且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形式较少。 4.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有待提高。 5.建立可操作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尚缺乏。

6.如何在2500课时主课堂内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

7.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到教学计划和考核系统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缺乏。 8.研究已具备全面素质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机制尚未建立。

(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

1. 在我国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构建出

适合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 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

3.研究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4.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即素质教育的目标。建立可操作化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即研究如何将抽象的、原则的、概括的教育目的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可以量化的、可以监测的一个个具体的素质目标。

5. 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反馈原则不断调整与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

6.研究在第一课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想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7.研究名著作品、优秀影视作品、歌曲欣赏(吟唱)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影响;论证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及歌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同学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培养计划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案。具体如下:

三、改革的实践和成效

(一)项目执行情况

1. 构建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中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开发创造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只有完全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才能从以“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到以“以知识为基础,以开发创造力为中心、培育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从传统的“理论型”、“知识型”向“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转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和挑战。

三年来,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在组织机构上,学校成立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和“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中心”;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由院党政领导、专家教授担任中心领导和成员,并有经费保障;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2)制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共有32门课程,46学分,736学时,以选修课开出,学生在选课制下可以自由选课。目前,已开设素质教育方面的系列选修课二十余门,如《名家谈名著》、《名家谈历史》、《观百部名片》、《百首名歌演唱》、《二胡演奏》、《古筝演奏》、《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及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等。

(3) 文化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以“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制定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施行方案〉〉,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目标、实施办法及考核方式做了具体的要求。

(4)每位同学建立了素质教育档案。记录了大学期间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以及听讲座的考核成绩。

(5)将同学们开展活动的情况以及其论文集、读后感、观后感、每日一设想等编辑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文丛》,如《思想的苇草》、《学人的风采》、《思想的萌动》、《创新的驿站》等共14本。

2.探索将创造学教育同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创

造力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造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教育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

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选定机械工程学院为试点单位,现扩大到电气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 “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

(2)自01级开始每年度在试点学院中挑选出70名同学组成“创新能力试点班”。“试点班”

的同学既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系统地学习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及创造力开发方面的知识体系。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创造力开发与训练》、《创造学原理》、《发明与专利》、《创造工程学》、《发明案例分析》、《创造技法》等六门课程,将创新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始终。

(3)试点班同学要求“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两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 每

年一项专利”的课外活动,鼓励同学们申请专利。

(4)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班级、有条件的课程(如物理、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等),进行开

发创造力的改革与实验。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物理)科学中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授课中不仅仅讲授具体的成果及其应用,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这些成果最初是怎样从科学家头脑中产生、发展的和怎样在实践中检验以及这些成果的产生有什么可以遵循的规律等。

(5)试点学院每年组织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作品竞赛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

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以及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比赛等。

3. 建立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教育评价对促进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应试教育”下的测试、测验结果具有本质的不同;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拇提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是选拔。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特点是: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和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品德、才智、心理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他人评价,而且重视自我评价,不仅要采用定量评价,而且要采用定性模糊评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是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频度,及时纠正偏差,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就评价方法而言,不仅要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采用面试、交流、谈吐、名句、轶事记录等非量化资料进行。

评价内容重点是以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系列知识、人文教育知识和创新教育知识。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二)项目成果特色及创新点

1.在第二课堂中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严格地考核评价制度,给予学生素质拓展学分。

2.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将创新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开发训练及创造力培养,鼓励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试点班”的同学不改变学制,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系统地学习创造学方面的知识体系。研究创造学教育对同学创造性思维力和创造性行为能力的影响。

3. 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想结合,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的人才;在思维能力上,培养既具有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高级专们人才。

4. 初步建立可操作化的、可量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考核方案,并投入实践应用,效果好。

5.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的专利项目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动手完成并面向社会展

出。

6. 研究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对同学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研究其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7.研究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听唱百首名曲对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的21世纪学习观形成的影响。

(三)项目实施成效

1. 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与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求每位学生养成及时写“观后感”和“读后感”和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的习惯,平均每位同学的读后感、观后感、笔记等笔录字数达5万字,最多的同学达10万字。要求学生完成“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专利意识、提高文化修养,为同学们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同学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进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2. 三年来,在试点学院有1600人参与到课外读名著的活动中,01级90%以上的同学读过八部以上名著,02级90%以上的同学读过四部以上名著;01级有20%的同学选修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学分达15学分以上;《观名片》到目前已举办了80期,观看人数达40000人次,观看了160.余部中外优秀影片。目前,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不仅成了愈来愈多的同学每周期盼望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是唤起了他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在每年一次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比中,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出色的同学。

3.探索出将创造学教育同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地学习创造(工程)学方面的知识体系,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以开发创造力的相关课程为载体、以“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为方法和考核要求、以课外讲座和发明创造活动为重点的方法是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三年来,试点班同学们的小设想、小构思、小设计达18000余件。“试点班”的同学们培养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创新欲望、掌握了创新方法、训练了创新思维、提高了人文素养。

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项,到目前为止已授权项。 90........11....

中国创造学会对我校以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以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予以充分的肯定。中创会袁张度会长欣然为我校题词:“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冷护基教授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并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4.提倡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外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试点学院同学非常踊跃,积极参加到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等比赛中去,800人次在校内外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奖。近三年来,其中二人分别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三等奖各一项,一只团队获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四只团队获首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四只团队获全国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一人在全国视觉设计大赛中获金奖。

5.在现有的条件下,找到一条不需要专场辟地,不需要更多经费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在大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即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歌(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 在国内首次提出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歌(曲)”与第二

课堂相结合,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在试点单位付诸实施。

(二)在国内高校领先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并坚持至今。挑选具有创造力方面的

先天素质的同学组成“创新能力试点班”,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以六门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对“试点班”的同学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开发训练,鼓励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从而将创造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

“创新能力试点班”在试点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付诸实施,分别为“01·创新能力试点班”、“02·创新能力试点班”、“03·创新能力试点班”,共有三个班级215人,占试点院学生10%左右。 该“创新能力试点班”是目前国内高校仅有的。

(三)“创新能力试点班”的同学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90项,其中授权

11项。

(四)公开发表了若干篇研究论文,对素质教育、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人才培

养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五)通过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生在校内外获得了一批奖项,提高了学生

的创新实践能力。

(六) 编辑同学读书体会、观后感、小论文、小发明等文集四本;编辑人文素质教育活

动的成果简编四本。

(七)“三百”活动的试点单位已扩大到电气信息学院、管工学院,并逐步向全校推广。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1年省级教改课题。经过近3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推广价值的成果。

项目在研期间,课题组成员通过会议等不同方式多次进行研讨改革思路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果及时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研讨及与专家汇报等,受到了一致好评与肯定。现将课题组进行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总体改革思路及技术路线

(一) 改革的思路

199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这段论述,可以知道,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

我校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同时探索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探讨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思路如下:

1.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提高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第二课堂主要是提倡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2. 探索将专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

及较高创造力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将创造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专门训练,探索强化开发创造力的模式。

②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主线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及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院校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并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

③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的开发创造力实验研究。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物理)科学中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旨在最大限度的启迪、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二)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1. 以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工程与科学学院等全体同学为试点培养对象。

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评定实施方案》。在同学中开展“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曲”活动。考核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综合成绩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2.制定《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能力试点班”,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学教育,全面传授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技法。加强“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的要求。

3.课题组成员定期讨论,初步建立可操作化的、可量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并立即投入实践应用,在实践探索中,依据教学反馈原则,反馈同学意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4.每年组织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作品竞赛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以及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比赛等。

5.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的创新设想、专利项目等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动手完成。 6.课题组主要成员担任班主任工作,会同年级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动和其它随机因素,积极地、热情地、创造性地启发、开导同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

7.课题组成员定期开会,汇同兄弟院校的研究成果,探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原则、具体内容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

二、课题的总体设计

(一)目前国内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现状

目前,人文素质教育经历了从工作试点到政府决策、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总结、从舆论宣传到全面实施的过程,国内部分理工院校已全面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探索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院校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委员会)、增设校内文化景观、新建文化素质教育校外基地,开办各类讲座、学术活动,

让艺术团体走进校园,形成了领导重视,队伍合理,措施健全,认识充分的大好局面。但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各种因素,仍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多,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较少。 2.建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较少。 3.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体现人文素质内涵的且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形式较少。 4.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有待提高。 5.建立可操作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尚缺乏。

6.如何在2500课时主课堂内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

7.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到教学计划和考核系统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缺乏。 8.研究已具备全面素质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机制尚未建立。

(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

1. 在我国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构建出

适合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 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

3.研究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4.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即素质教育的目标。建立可操作化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即研究如何将抽象的、原则的、概括的教育目的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可以量化的、可以监测的一个个具体的素质目标。

5. 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反馈原则不断调整与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

6.研究在第一课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想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7.研究名著作品、优秀影视作品、歌曲欣赏(吟唱)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影响;论证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及歌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同学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培养计划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案。具体如下:

三、改革的实践和成效

(一)项目执行情况

1. 构建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中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开发创造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只有完全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才能从以“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到以“以知识为基础,以开发创造力为中心、培育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从传统的“理论型”、“知识型”向“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转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和挑战。

三年来,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在组织机构上,学校成立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和“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中心”;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由院党政领导、专家教授担任中心领导和成员,并有经费保障;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2)制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共有32门课程,46学分,736学时,以选修课开出,学生在选课制下可以自由选课。目前,已开设素质教育方面的系列选修课二十余门,如《名家谈名著》、《名家谈历史》、《观百部名片》、《百首名歌演唱》、《二胡演奏》、《古筝演奏》、《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及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等。

(3) 文化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以“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制定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施行方案〉〉,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目标、实施办法及考核方式做了具体的要求。

(4)每位同学建立了素质教育档案。记录了大学期间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以及听讲座的考核成绩。

(5)将同学们开展活动的情况以及其论文集、读后感、观后感、每日一设想等编辑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文丛》,如《思想的苇草》、《学人的风采》、《思想的萌动》、《创新的驿站》等共14本。

2.探索将创造学教育同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创

造力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造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教育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

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选定机械工程学院为试点单位,现扩大到电气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 “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

(2)自01级开始每年度在试点学院中挑选出70名同学组成“创新能力试点班”。“试点班”

的同学既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系统地学习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及创造力开发方面的知识体系。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创造力开发与训练》、《创造学原理》、《发明与专利》、《创造工程学》、《发明案例分析》、《创造技法》等六门课程,将创新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始终。

(3)试点班同学要求“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两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 每

年一项专利”的课外活动,鼓励同学们申请专利。

(4)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班级、有条件的课程(如物理、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等),进行开

发创造力的改革与实验。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物理)科学中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授课中不仅仅讲授具体的成果及其应用,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这些成果最初是怎样从科学家头脑中产生、发展的和怎样在实践中检验以及这些成果的产生有什么可以遵循的规律等。

(5)试点学院每年组织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作品竞赛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

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以及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比赛等。

3. 建立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教育评价对促进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应试教育”下的测试、测验结果具有本质的不同;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拇提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是选拔。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特点是: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和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品德、才智、心理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他人评价,而且重视自我评价,不仅要采用定量评价,而且要采用定性模糊评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是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频度,及时纠正偏差,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就评价方法而言,不仅要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采用面试、交流、谈吐、名句、轶事记录等非量化资料进行。

评价内容重点是以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系列知识、人文教育知识和创新教育知识。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二)项目成果特色及创新点

1.在第二课堂中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严格地考核评价制度,给予学生素质拓展学分。

2.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将创新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开发训练及创造力培养,鼓励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试点班”的同学不改变学制,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系统地学习创造学方面的知识体系。研究创造学教育对同学创造性思维力和创造性行为能力的影响。

3. 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想结合,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的人才;在思维能力上,培养既具有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高级专们人才。

4. 初步建立可操作化的、可量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考核方案,并投入实践应用,效果好。

5.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的专利项目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动手完成并面向社会展

出。

6. 研究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对同学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研究其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7.研究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听唱百首名曲对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的21世纪学习观形成的影响。

(三)项目实施成效

1. 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与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求每位学生养成及时写“观后感”和“读后感”和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的习惯,平均每位同学的读后感、观后感、笔记等笔录字数达5万字,最多的同学达10万字。要求学生完成“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专利意识、提高文化修养,为同学们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同学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进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2. 三年来,在试点学院有1600人参与到课外读名著的活动中,01级90%以上的同学读过八部以上名著,02级90%以上的同学读过四部以上名著;01级有20%的同学选修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学分达15学分以上;《观名片》到目前已举办了80期,观看人数达40000人次,观看了160.余部中外优秀影片。目前,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不仅成了愈来愈多的同学每周期盼望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是唤起了他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在每年一次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比中,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出色的同学。

3.探索出将创造学教育同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地学习创造(工程)学方面的知识体系,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以开发创造力的相关课程为载体、以“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为方法和考核要求、以课外讲座和发明创造活动为重点的方法是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三年来,试点班同学们的小设想、小构思、小设计达18000余件。“试点班”的同学们培养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创新欲望、掌握了创新方法、训练了创新思维、提高了人文素养。

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项,到目前为止已授权项。 90........11....

中国创造学会对我校以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以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予以充分的肯定。中创会袁张度会长欣然为我校题词:“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冷护基教授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并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4.提倡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外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试点学院同学非常踊跃,积极参加到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等比赛中去,800人次在校内外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奖。近三年来,其中二人分别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三等奖各一项,一只团队获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四只团队获首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四只团队获全国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一人在全国视觉设计大赛中获金奖。

5.在现有的条件下,找到一条不需要专场辟地,不需要更多经费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在大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即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歌(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 在国内首次提出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歌(曲)”与第二

课堂相结合,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在试点单位付诸实施。

(二)在国内高校领先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并坚持至今。挑选具有创造力方面的

先天素质的同学组成“创新能力试点班”,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以六门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对“试点班”的同学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开发训练,鼓励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从而将创造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

“创新能力试点班”在试点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付诸实施,分别为“01·创新能力试点班”、“02·创新能力试点班”、“03·创新能力试点班”,共有三个班级215人,占试点院学生10%左右。 该“创新能力试点班”是目前国内高校仅有的。

(三)“创新能力试点班”的同学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90项,其中授权

11项。

(四)公开发表了若干篇研究论文,对素质教育、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人才培

养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五)通过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生在校内外获得了一批奖项,提高了学生

的创新实践能力。

(六) 编辑同学读书体会、观后感、小论文、小发明等文集四本;编辑人文素质教育活

动的成果简编四本。

(七)“三百”活动的试点单位已扩大到电气信息学院、管工学院,并逐步向全校推广。


相关内容

  • 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及总结
  • <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及总结> 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展对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学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新教育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数学智慧之中,存:测.高不可攀,也不庸俗泛滥.唾手可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 ...

  • 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 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汪清县天桥岭镇东新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基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及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国传统 ...

  •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 吴国栋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江泽 ...

  • 浅谈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 浅谈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小学教师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专业素质,新课程才能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加强人文素养.教学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美学素养以及实践素养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学会读书.学会教研.学会反思.学会总结等环节,接受新课程的洗礼,提高自身的 ...

  • [素质教育目标下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素质教育目标下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由张建秋同志申报的<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研究>课题,经河北教育学会总课题组评审,同意立项.我受学校课题组的委托,向大家做开题报告,请审议. 一. 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界定 &q ...

  • [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
  • <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概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 ...

  •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 第一部分 党委宣传部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宣传部在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主动适应学校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

  • 大学宣传部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 第一部分 党委宣传部xx年工作总结 xx年,宣传部在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主动适应学校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 ...

  •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简介
  • 特等奖 1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等奖 1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2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4 创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