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

《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概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教育活动中的外在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开展学生社团的意义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同时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彰显我校办学特色,也有实际意义。

基于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全员性开展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融入创新教育之中,有利于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学生社团能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建设是指学生社团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目标,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螺旋上升——形成影响”的运作思路,全面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社团协助各部门通过健康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凝聚、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协助精神、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及原则和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①学生素养发展:学校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成立和参与社团活动,学校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让学生在各类社团活动中提高团队精神,涌现一批富有生命力的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团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一定的校园影响力和校园文化氛围。

②教师专业成长:以我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积累经验,取得成效,涌现出一批善于

进行社团活动开展、组织、研究的教师,出现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教师。

③学校特色发展:构建灵活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中小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营造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校文化的整体内涵和品位。以教育科研引领校园社团活动的深入和长足发展。

④社会影响力:以“有效展示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与研紧密结合,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等方式”形成特色。开创的学生社团品牌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和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能给同类型兄弟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2、本课题的研究原则是:

①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研究在整个研究中起主导作用,研究工作在理论上应深广结合。 ②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宏观研究涉及的是“学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团队精神形成”。微观研究则是对“学校社团的组建与活动开展”以及“中小学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模式”两方面的研究。

③推广研究与创新研究相合的原则

推广研究指的是推广已有的研究成果。创新研究指的是研究和发展新的规律,探索和实验新的成果。

④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研究工作要深入地开展,必须注意经验总结。通过文字交流、总结经验,使具体工作上升为学术研究,使封闭的个体研究上升为开放性的集体研究,以避免重复和浪费精力。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半。2011年6月——2013年12月,大致经历4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1月)

(1)宣传动员,让全校师生了解初中生社团,进行了校内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开题。

(3)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理论培训。

2、课题实施第一阶段 (2011年12月——2012年4月)

(1)完善各种社团的组织机构,选配社团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形成课题组成员。

(2)制定社团章程和活动方案,为形成规范科学的初中生社团组织方式与指导策略作好软件铺垫。

(3)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4)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

3、中期总结阶段(2012.5——2013.5)

(1)完成第一阶段性评估总结。 (2)结合实践,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形成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课题总结阶段 (2013年6月——2013年12月 )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学生社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

(2)学校对整体学生社团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目标及方案。

(3)表彰先进,深化完善。

(4)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结题。

三、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对“学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团队精神形成”“学校学生社团的组建与活动开展”“中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建立和完善了社团组建、社团活动开展,社团导师和学生相关管理和考核条例,形成了一批研究论文。

1、理论成果

丰富了“中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的理论,对中小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把学生社团活动提升为一种教育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三大功能非常突出: 功能一: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具有较好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就是社团。

功能二: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功能三:社团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功能。社团作为传承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社

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而其产生的自发自愿原则使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实践成果和社会反响

本课题通过两年半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达到预期基本目标。学生社团工作日趋完善,取得比较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

第一、社团工作规范。学校设有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科技类社团、学习类社团、活动类社团、德育类社团六大类,采用特长训练加社团活动开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社团设一名社团导师(有指导 能力的 老师担任),副团长两名(由学生担任),每学期初全校举行各社团的招新活动。每年9月份在学校足球场举行一个大型的社团纳新招募活动,学生面对社团导师推出的丰富多彩的社团,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这种不设门槛、不分指标、人人可以参加、人人可以选择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培植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逐渐壮大,社团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场地保障,经费保障,学校保证每个社团成员每年每人有100元的社团活动经费,每年用于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不少于1.5万元。每周三下午1个小时,星期天下午两个小时为社团固定的活动时间,活动有专人检查评比,每月有一次的学生问卷调查对社团活动的满意率。学生社团活动,做到有活动场所、有辅导老师、有活动时间、有活动内容“四到位”,通过保质保量的严格训练和辅导,学生社团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每年的社团文化节,所有社团学生的社团活动展示和汇报获得家长和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示了陈铸中学素质教育、社团活动的丰硕成果和广大社团成员身心健康的崭新精神风貌。规范的社团工作开展,避免了单凭学生的一腔热情单打独斗或利用行政手段组团的两种极端。已经建立了布局合理、种类众多的学校社团结构,满足广大同学多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活动需求。

第二、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社团干部选拔、培养和评价。

严格社团导师和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重视社团导师和学生干部的培养、评价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第一步。在社团导师方面做到:一是搭建平台,以学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

团开展多样化活动方面积累经验,取得成效,培养一批善于开展社团活动的教师,打造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导师;二是不断加强社团导师的业务培训,组织政治、业务培训,认真学习社团工作教育理论,使他们更好地熟悉和掌握社团工作业务,促进了学校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为了让部分有某项天赋的学生能得到较专业的发展,学校选拔优秀的非常专业的人才来帮助社团学生提高专业素养,让社团的学生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四是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来促进社团导师的工作,每年通过学生问卷、家长电访、活动测评、邀请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观摩社团活动等途径来评价社团导师的工作,从而起到监督社团活动开展的作用。

在社团干部方面做到:组织了各社团干部的竞选演讲和考评选拔等工作,严把了社团干部的素质关,使这些干部发挥了榜样作用,非常称职地担负起社团的各项工作。培养出了一批能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的社团领袖和社团干部。每年评选“十佳社团指导老师”和“十佳社团干部”“十佳社团学生”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第三、健全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为了让学校的社团工作开展有序有效,我们制定了健全的社团工作规章制度。并让所制订的制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并发挥其作用。如我们制订的社团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我们养成“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落实,活动后有总结”的良好工作习惯。我们由下而上制定的制度有《陈铸中学学生社团章程》《陈铸中学学生社团工作制度》《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记载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参团调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督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地点、时间安排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招募登记表》《陈铸中学社团管理学生问卷调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电访问卷调查表》,并有一个专用的“陈铸中学社团QQ 群”。社团的工作就是以《章程》和《工作制度》为指挥棒,以社团QQ 群为交流平台,通过相关表格落实各项活动与工作。

第四、社团活动质量不断提高,活动融入学生心中。社团的良好发展对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及丰富校园文化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其效果是课堂教育教学永远无法到达的。而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则是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作为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必须常抓不懈,多进行活动,多出精品活动,广泛开展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新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做好社团活动的总体策划和整体安排,避免一哄而上、时紧时松等现象,使社团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如我校每年以社团成员为主要参与对象所举办的六个节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三月份的风筝节让孩子感受春天,感受祖国的美丽。让同学们在做做、评评、比比、放放、读读、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会放风筝的乐趣;每年四月份的读书节让孩子们明理、励志、启智,是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五月份的学生社团文化节,社团导师和干部组织学生进行了书法、绘画、手抄报、文艺节目、篮球、乒乓球、围棋、摄影等多种社团活动的展示与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增长了信心。六月份我校在欧阳予倩大剧院举行的陈铸中学“秀我七彩童年”艺术节更是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下半年十月份的科技节、十一月份的体育节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不断受到的熏陶启迪,校园里的笑脸笑声多了,师生的幸福指数高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已渐渐融入学生心中。

四、反思、今后研究方向

反思近三年的研究,觉得我们在主体理论上的研究、探讨、升华还不够,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实践(与试验)层面、运用(现成理论)层面,自己的创新还不足。这有社团导师理论研究水平不够高的问题,我们的实际研究内容与开题报告中所最初确定的有些许偏离,即后期的研究没有完全按照最初确定的几个内容展开,既有新增加的研究内容,也有些内容没有再研究下去或研究得不够深入、不够完整。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加强社团理论研究水平,推进社团的良好发展。学校将成立学术研究机构。紧密结合现在社团的实际,建设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提高社团的学术研究氛围。将考虑根据社团分类,建立社团工作研究小组。如“体育类社团研究小组”“艺术类社团研究小组”“科技类社团研究小组”等,有针对性,较为专业地进行研究。

2、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开展活动。高度重视社团内涵发展,社团导师从指导慢慢过渡到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分享者,社团活动尽量让学生自主管理和开展,自主开展活动做到社团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让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展现个人能力和体现团结协作的舞台。学校和社团导师努力为实现学生社团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让参与社团活动组织的会员们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由依赖变为自立,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重视交流学习,“引进”“走出”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团走出校门,走向兄弟学校,走向社会,开拓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利用我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活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效果,做强做精社团活动。

总之,学校自开展《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来,接触、接受、积累了大量关于社团发展的先进理念以及开展特色办学的宝贵经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十年磨砺,始成经典;百炼成钢,方显精品”的决心和行动,相信学生社团活动一定会像春雨,悄悄滋润学生的生命,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塑造其灵魂,催生其情操,健康其人格,孩子们一定会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社团活动中快乐成长,温暖生命。

《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概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教育活动中的外在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开展学生社团的意义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同时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彰显我校办学特色,也有实际意义。

基于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全员性开展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融入创新教育之中,有利于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学生社团能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建设是指学生社团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目标,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螺旋上升——形成影响”的运作思路,全面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社团协助各部门通过健康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凝聚、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协助精神、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及原则和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①学生素养发展:学校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成立和参与社团活动,学校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让学生在各类社团活动中提高团队精神,涌现一批富有生命力的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团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一定的校园影响力和校园文化氛围。

②教师专业成长:以我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积累经验,取得成效,涌现出一批善于

进行社团活动开展、组织、研究的教师,出现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教师。

③学校特色发展:构建灵活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中小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营造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校文化的整体内涵和品位。以教育科研引领校园社团活动的深入和长足发展。

④社会影响力:以“有效展示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与研紧密结合,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等方式”形成特色。开创的学生社团品牌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和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能给同类型兄弟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2、本课题的研究原则是:

①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研究在整个研究中起主导作用,研究工作在理论上应深广结合。 ②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宏观研究涉及的是“学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团队精神形成”。微观研究则是对“学校社团的组建与活动开展”以及“中小学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模式”两方面的研究。

③推广研究与创新研究相合的原则

推广研究指的是推广已有的研究成果。创新研究指的是研究和发展新的规律,探索和实验新的成果。

④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研究工作要深入地开展,必须注意经验总结。通过文字交流、总结经验,使具体工作上升为学术研究,使封闭的个体研究上升为开放性的集体研究,以避免重复和浪费精力。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半。2011年6月——2013年12月,大致经历4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1月)

(1)宣传动员,让全校师生了解初中生社团,进行了校内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开题。

(3)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理论培训。

2、课题实施第一阶段 (2011年12月——2012年4月)

(1)完善各种社团的组织机构,选配社团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形成课题组成员。

(2)制定社团章程和活动方案,为形成规范科学的初中生社团组织方式与指导策略作好软件铺垫。

(3)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4)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

3、中期总结阶段(2012.5——2013.5)

(1)完成第一阶段性评估总结。 (2)结合实践,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形成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课题总结阶段 (2013年6月——2013年12月 )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学生社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

(2)学校对整体学生社团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目标及方案。

(3)表彰先进,深化完善。

(4)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结题。

三、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对“学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团队精神形成”“学校学生社团的组建与活动开展”“中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建立和完善了社团组建、社团活动开展,社团导师和学生相关管理和考核条例,形成了一批研究论文。

1、理论成果

丰富了“中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的理论,对中小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把学生社团活动提升为一种教育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三大功能非常突出: 功能一: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具有较好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就是社团。

功能二: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功能三:社团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功能。社团作为传承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社

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而其产生的自发自愿原则使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实践成果和社会反响

本课题通过两年半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达到预期基本目标。学生社团工作日趋完善,取得比较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

第一、社团工作规范。学校设有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科技类社团、学习类社团、活动类社团、德育类社团六大类,采用特长训练加社团活动开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社团设一名社团导师(有指导 能力的 老师担任),副团长两名(由学生担任),每学期初全校举行各社团的招新活动。每年9月份在学校足球场举行一个大型的社团纳新招募活动,学生面对社团导师推出的丰富多彩的社团,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这种不设门槛、不分指标、人人可以参加、人人可以选择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培植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逐渐壮大,社团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场地保障,经费保障,学校保证每个社团成员每年每人有100元的社团活动经费,每年用于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不少于1.5万元。每周三下午1个小时,星期天下午两个小时为社团固定的活动时间,活动有专人检查评比,每月有一次的学生问卷调查对社团活动的满意率。学生社团活动,做到有活动场所、有辅导老师、有活动时间、有活动内容“四到位”,通过保质保量的严格训练和辅导,学生社团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每年的社团文化节,所有社团学生的社团活动展示和汇报获得家长和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示了陈铸中学素质教育、社团活动的丰硕成果和广大社团成员身心健康的崭新精神风貌。规范的社团工作开展,避免了单凭学生的一腔热情单打独斗或利用行政手段组团的两种极端。已经建立了布局合理、种类众多的学校社团结构,满足广大同学多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活动需求。

第二、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社团干部选拔、培养和评价。

严格社团导师和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重视社团导师和学生干部的培养、评价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第一步。在社团导师方面做到:一是搭建平台,以学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

团开展多样化活动方面积累经验,取得成效,培养一批善于开展社团活动的教师,打造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导师;二是不断加强社团导师的业务培训,组织政治、业务培训,认真学习社团工作教育理论,使他们更好地熟悉和掌握社团工作业务,促进了学校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为了让部分有某项天赋的学生能得到较专业的发展,学校选拔优秀的非常专业的人才来帮助社团学生提高专业素养,让社团的学生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四是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来促进社团导师的工作,每年通过学生问卷、家长电访、活动测评、邀请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观摩社团活动等途径来评价社团导师的工作,从而起到监督社团活动开展的作用。

在社团干部方面做到:组织了各社团干部的竞选演讲和考评选拔等工作,严把了社团干部的素质关,使这些干部发挥了榜样作用,非常称职地担负起社团的各项工作。培养出了一批能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的社团领袖和社团干部。每年评选“十佳社团指导老师”和“十佳社团干部”“十佳社团学生”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第三、健全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为了让学校的社团工作开展有序有效,我们制定了健全的社团工作规章制度。并让所制订的制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并发挥其作用。如我们制订的社团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我们养成“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落实,活动后有总结”的良好工作习惯。我们由下而上制定的制度有《陈铸中学学生社团章程》《陈铸中学学生社团工作制度》《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记载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参团调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督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地点、时间安排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招募登记表》《陈铸中学社团管理学生问卷调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电访问卷调查表》,并有一个专用的“陈铸中学社团QQ 群”。社团的工作就是以《章程》和《工作制度》为指挥棒,以社团QQ 群为交流平台,通过相关表格落实各项活动与工作。

第四、社团活动质量不断提高,活动融入学生心中。社团的良好发展对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及丰富校园文化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其效果是课堂教育教学永远无法到达的。而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则是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作为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必须常抓不懈,多进行活动,多出精品活动,广泛开展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新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做好社团活动的总体策划和整体安排,避免一哄而上、时紧时松等现象,使社团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如我校每年以社团成员为主要参与对象所举办的六个节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三月份的风筝节让孩子感受春天,感受祖国的美丽。让同学们在做做、评评、比比、放放、读读、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会放风筝的乐趣;每年四月份的读书节让孩子们明理、励志、启智,是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五月份的学生社团文化节,社团导师和干部组织学生进行了书法、绘画、手抄报、文艺节目、篮球、乒乓球、围棋、摄影等多种社团活动的展示与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增长了信心。六月份我校在欧阳予倩大剧院举行的陈铸中学“秀我七彩童年”艺术节更是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下半年十月份的科技节、十一月份的体育节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不断受到的熏陶启迪,校园里的笑脸笑声多了,师生的幸福指数高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已渐渐融入学生心中。

四、反思、今后研究方向

反思近三年的研究,觉得我们在主体理论上的研究、探讨、升华还不够,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实践(与试验)层面、运用(现成理论)层面,自己的创新还不足。这有社团导师理论研究水平不够高的问题,我们的实际研究内容与开题报告中所最初确定的有些许偏离,即后期的研究没有完全按照最初确定的几个内容展开,既有新增加的研究内容,也有些内容没有再研究下去或研究得不够深入、不够完整。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加强社团理论研究水平,推进社团的良好发展。学校将成立学术研究机构。紧密结合现在社团的实际,建设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提高社团的学术研究氛围。将考虑根据社团分类,建立社团工作研究小组。如“体育类社团研究小组”“艺术类社团研究小组”“科技类社团研究小组”等,有针对性,较为专业地进行研究。

2、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开展活动。高度重视社团内涵发展,社团导师从指导慢慢过渡到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分享者,社团活动尽量让学生自主管理和开展,自主开展活动做到社团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让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展现个人能力和体现团结协作的舞台。学校和社团导师努力为实现学生社团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让参与社团活动组织的会员们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由依赖变为自立,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重视交流学习,“引进”“走出”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团走出校门,走向兄弟学校,走向社会,开拓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利用我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活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效果,做强做精社团活动。

总之,学校自开展《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来,接触、接受、积累了大量关于社团发展的先进理念以及开展特色办学的宝贵经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十年磨砺,始成经典;百炼成钢,方显精品”的决心和行动,相信学生社团活动一定会像春雨,悄悄滋润学生的生命,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塑造其灵魂,催生其情操,健康其人格,孩子们一定会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社团活动中快乐成长,温暖生命。


相关内容

  • 初中文学社团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文学社团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09年6月,在省教科所和市教科所教研室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本课题组结合学校文学社团发展情况,经过多方深入地论证,向省课题规划办申报了本课题,获得了课题立项.我们进行的是"初中文学社团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三年来,本课题组始终把课题 ...

  • 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仓颉中学"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引言:毋庸讳言,学校教育自然应当以德育为先,这是无可非议 的.但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却饱受诟病,得不到师生以及社会各界 的认可.这个现实的问题归根究底主要是因为 ...

  •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xx市xx中学位于xx市xx路xx号,高新区(新市区)区政府(数码港)对面.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爱国卫生红旗单位.市级基层先进党组织.市级治安模范先进单位.市级德育示范校.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

  • 诸城一中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与实践
  • 诸城一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诸城一中 王克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 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教育部 <关 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 (教基[2002]26 号)文 件精神,我校以综合素质评价试验学校 ...

  • 校长学期述职报告
  • 今年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教育局党委调我到本校担任校长职务.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回顾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把我履行职责的情况向全体教师进行述职,接受大家的评议,总结成绩经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我觉得是一件十分有益.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向各位老师进行汇报,请全体教师评议. 一.一 ...

  •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工作计划
  • 一、背景说明: 1.2012年1月,学校集中两天时间总结第一学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就成因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评价报告,学校在此基础上研制新学期工作计划,并经学校议事会票决通过。 2.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学风、教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新学期,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重点 ...

  • 艺术教育自查报告
  • 为了进一步规范海门市的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自查工作的通知,海门市教育局充分发动全市艺术教师认真学习自查细则,针对海门市艺术教育实际进行逐项的自查.自查报告如下: 我市共有中小学81所,艺术教师250多名.多年来,我市艺术教育工作在上级领 ...

  • 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 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 社团对中学生积极影响 社团活动作为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理论类.文体类.科技类.实践类.公益类.学术类六类学生社团,是学校规 ...

  • 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社团建设发展情况总结
  • 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社团建设发展情况总结 自上学期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按照校团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目前专业社团的实际,制定并实施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以来,我院团总支以完善专业社团机构,健全工作体制,优化社团结构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