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系列第七号报告:中国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

国际研究系列之七:边疆治理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论纲

绳衡智库   首席研究官—王珊槐

2016/12/18

引言

边疆安全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热点问题,边疆稳定与否已经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的重大现实挑战,边疆治理历来是国家治理重大议题。近年来,东海问题、南海问题、新疆西藏问题成为引发中国与周边国家、域外国家尤其西方发达国家发生激烈冲突与斗争的高发领域。边疆安全问题不仅牵动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而且引发全社会民众的广泛注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新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灭,在中国广大边疆地区利用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牵制中国,扶持分裂势力和周边国家反华集团与中国为敌,以达到其遏制破坏中国安定团结局面,阻止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罪恶目的。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能否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处理好域外宗教民族化、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不仅事关边疆地区长治久安,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进而对改革开放大局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民族地区治理议题,边疆安全与国家全球战略之间关系。

一、        中国西部边疆治理历史悠久,国运盛衰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边疆安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历史,边疆问题逐渐成为古代民族国家的重要问题。以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政治中心的封建王朝,开始对边疆地区民族治理与边防安全逐渐开展管理,其措施包括:建立边疆地区管理机构,驻扎军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边境通关事务。从汉朝开始,中央政府先后派遣张骞、班超出使西域,设立都护府,延续到唐朝中央政府,一直对中国西部边疆地区行使有效管理。这方面的历史文献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到二十四史有详细系统记载。中原王朝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对边疆地区进行综合管理,而且通过皇室和亲政策以及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和解,文武并用,软硬兼施。

中国西部边疆地区居民主要是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原汉族不断进行融合,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一员。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方式长期为畜牧业,他们的生产与生活地域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同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下的确定的地理空间存在极大的差异。由于战争、自然变迁、内部变化、域外国际环境的变化,今天居住在新疆、西藏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是通过多种方式先后融合进入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来的。

总结中国两千多年民族地区治理历史,当国家强盛国势兴隆时,民族自信心充沛,国家拥有强大的管治力量和充足的手段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边疆地区稳定,保护各族人民利益,维护边防安全;而当国势衰微国力贫弱时,统治阶级自顾不暇,边疆地区就发生动荡,各种分裂分离势力就大行其道,民族矛盾尖锐,边境地区形势金吒。特别是清朝晚期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先是从海上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进行罪恶的殖民活动,接着从陆路对中国西部北部边疆地区开始侵略吞并,沙俄帝国和英法三个强盗对中国的边疆领土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武装侵占,其中沙俄吞并中国3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广大领土。民国期间,执政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承继了中外历史上一切反动派的对内横暴对外投降的衣钵,公然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引入日本美国两个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横行中华大地,为自己反动集团的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国家权益,纵容鼓动西方反华势力干涉中国边疆地区,利用宗教与民族矛盾挑起事端,造成并积累了大量的国家间矛盾和民族矛盾,其危害迄今未能完全消除。

二、新中国建立后,执政党为促进边疆地区全面发展巩固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晚晴以来直到民国期间被东西方侵略者横行欺凌的屈辱历史。经过28年艰苦卓绝武装斗争,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1949年-1950年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元帅和将军指挥下,以大迂回大包抄大纵深战略,进军大西北,解放大西南,驻军西藏,对西部边疆地区行使强力管治,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了巩固的边防。在其后四十多年的国际冷战环境下,中国军队遂行最高统帅部命令,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并驱逐,一切对中国边疆进行武装侵略干涉的境外侵略者。反华的印度政府和苏联侵略集团受到了结结实实的教训,他们的参战军队至今还没有从当年战斗惨败的噩梦中醒悟,他们的士兵和将官想破脑袋搞不明白怎么稀里糊涂地就完蛋了。

首任治疆主官王震上将奠定了新疆地区治理与发展的基本格局。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一边进行边疆屯垦,一边武装保卫边疆。同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爱国爱党爱疆干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各种社会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全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关系从原来的封建农奴社会走上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旷古未有的巨大历史进步。于此同时,王震将军对于各类民族分裂分离势力及其反动集团分子实施坚决打击,务必除恶务尽,强势震慑一切敢于对抗的民族分裂势力。新疆大治,神州同福。其后虽有间断反复曲折,整体局势可控,无碍大局。

1979年开始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在不到四十年时间里,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性经济政治军事强国,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已经陈旧不堪的旧国际秩序愈来愈阻碍中国的发展,边疆问题在国际新形势下再次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热点议题和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三、边疆问题的产生与存在及发展变化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有其必然性

鸡蛋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可以孵出鸡子,石头无论在什么温度条件下也不会孵出小鸡来。事物的一体两性辩证变化首先决定于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其次受到具体的环境条件制约与影响。

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结束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得到国际社会主流普遍的认同和接受,以新科技革命为标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和平与发展,创新与共享,是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过去长期被冷战对峙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在已有的南北差距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文明冲突问题催化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扩展,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共性难题。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国,当然不能脱身地球之外,边疆地区近年多起严重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冲击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新疆问题,西藏问题,都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尊严、民族信心和全球综合国力竞争都会产生现实的和长远的影响。边疆地区安定与否,牵一发而动国家全身。从内部来说,改革开放后,东部以汉族为主的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沿海地区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部地区也在快速崛起。但是西部边疆地区的发展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不仅在经济物质财富方面有明显的距离,在社会生产关系与文化心理方面的差异也在扩大。最引人注目的问题集中在宗教方面,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在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等主要少数民族中有全民信教的历史传统,宗教渗透于社会、文化、民众生活等几乎一切领域。但是佛教与伊斯兰教的教义源头在中国之外的阿拉伯和印度,宗教自身体系的教义解释权和管理权与公民身份的主权国家管理权形成实质性冲突。国家能够管理人的肉身,宗教组织控制教徒的精神生活,造成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分治。

从外部国际环境来说,西方发达国家自近代开始侵略全球以来,一直打着传教自由的幌子兜售殖民主义的私货,同时利用宗教问题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挑拨离间以达到其分而治之的罪恶目的。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与北欧的挪威利用民族矛盾肢解南斯拉夫就是最近的实例,英国利用宗教挑起印度巴基斯坦对立是稍远的例子。晚清以来,英法俄帝国主义政府派遣大量传教士非法进入中国广大内陆和边疆地区,策划了一系列分裂事件,档案馆里都有确凿的证据。冷战结束后,美帝国主义政府伙同英法德日几个现代强盗相继发动了对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的侵略战争,支持策划了北非阿拉伯之春运动,挑起了叙利亚内战,对伊斯兰教义进行公开侮辱,鼓吹文明冲突论,在世界范围内挑起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对抗。

从各种宗教本身来看,宗教教义的分歧和内部派别激烈斗争削弱了宗教自身的凝聚力,离散了其团结教众的力量,增强了其危害社会安定与进步的负面效应,宗教教义内容陈旧,脱离历史现实,成为腐朽的精神僵尸。阿拉伯世界中不同国家之间因为宗教派别的不同产生长期对抗,分裂了其阿拉伯国家在整个国际政治中的力量,降低了其国际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文明融合能力很低,信教民众现代科技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够。极少数民族分裂分离分子受到境外各种反动势力鼓动与支持,妄图以民族自决自治为旗号,挑拨民族矛盾,勾结境外组织发动各种破坏袭击活动,威胁恐吓普通信教民众。新疆2013年的暴力恐怖活动就是最新的明证,引起了国内外广泛注意。

四、观察与处理边疆问题要有宽广的国际视域和恢宏的政治魄力

观察当代中国的边疆问题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边疆问题是近现代国家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不是中国一国所独有。边疆问题是主权国家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是某一个时间段的问题。边疆问题内在地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文化不同国家之间如何和睦相处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历史等各个领域。因此,边疆问题具有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时间延续上的持久性。只要存在主权民族国家,这个问题就存在。

世界范围内,亚欧大陆国家的边疆问题较为突出。非洲的国家边界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在地图上用铅笔作业出来的,南美国家的边疆是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划定的,北美的美利坚与加拿大是用战争和讹诈确定边界的,土著民族都被这些殖民帝国主义者屠戮无几了,这些大洲上的国家边疆问题引不起大火花。倒是欧亚大陆各种文明交织,多种宗教共存,民族国家分分合合,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巨大,发展水平快慢不均,历史传统多元,这就决定了许多亚欧大陆的国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民族和解问题和边疆治理问题。

当前,持续动荡的中亚中东地区成为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极端势力的温床,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与域外国家插手地区事务,加剧了地区动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蔓延,美国与欧洲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就是明证。中国的西部边疆同中亚国家地理接近,历史上有长期的经济贸易文化交往,一些民族在历史上不断迁徙,用一个民族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共生格局。边疆问题既是国家内政又涉及国际关系,既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妥善处理宗教信仰与爱国的关系。

维护西部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必须将边疆治理纳入国家整体战略之中,综合施治。一是确立明确可持续的治疆政策,强力维稳,文武并用,软硬适中。二是改造宗教教义,维护宗教主权,对陈旧的源头在外的宗教教义与仪式规程进行本土化,融入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为我所用。三是改造边疆地区人口结构,分散单一民族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等方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四是,对境外势力尤其是西方国家支持的分裂势力坚决打击,同时揭露这些背后国家的狰狞嘴脸,针对其所在国民族问题进行牵制。

五、中国的优秀学人积极投身边疆治理与发展的实践中,为政策设计与制度建构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华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历史史册上,民族友好往来团结合作的佳话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乃至近代抵抗外来侵略共同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斗争,解放后一起共建国家的实践,丰富发展了民族共同繁荣的内涵。

在新时期中国崛起的历史性巨变时期,一批批优秀的学者专家深入边疆基层,走进各个民族家庭,参加生产生活实践,直接协同政府建设边疆;他们利用自身的文化研究特长搜集整理各种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分析材料和重要政策建议,发布了一批研究成果。特别是一批长期在边疆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的学者,不辞辛苦不惧危险,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新疆大学著名学者高静文老师和新疆财经大学副教授张春霞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们长期从事新疆问题尤其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问题研究,在治理新疆的政策设计与措施选择方面向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有价值的材料。上海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邱文平自小在南疆地区生活,持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高层决策机关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内部参考资料。这些学者具有强烈的服务国家的学术责任感,同时具备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能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进行理论总结。相信未来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中国的边疆治理问题在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国际研究系列之七:边疆治理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论纲

绳衡智库   首席研究官—王珊槐

2016/12/18

引言

边疆安全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热点问题,边疆稳定与否已经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的重大现实挑战,边疆治理历来是国家治理重大议题。近年来,东海问题、南海问题、新疆西藏问题成为引发中国与周边国家、域外国家尤其西方发达国家发生激烈冲突与斗争的高发领域。边疆安全问题不仅牵动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而且引发全社会民众的广泛注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新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灭,在中国广大边疆地区利用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牵制中国,扶持分裂势力和周边国家反华集团与中国为敌,以达到其遏制破坏中国安定团结局面,阻止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罪恶目的。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能否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处理好域外宗教民族化、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不仅事关边疆地区长治久安,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进而对改革开放大局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民族地区治理议题,边疆安全与国家全球战略之间关系。

一、        中国西部边疆治理历史悠久,国运盛衰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边疆安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历史,边疆问题逐渐成为古代民族国家的重要问题。以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政治中心的封建王朝,开始对边疆地区民族治理与边防安全逐渐开展管理,其措施包括:建立边疆地区管理机构,驻扎军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边境通关事务。从汉朝开始,中央政府先后派遣张骞、班超出使西域,设立都护府,延续到唐朝中央政府,一直对中国西部边疆地区行使有效管理。这方面的历史文献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到二十四史有详细系统记载。中原王朝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对边疆地区进行综合管理,而且通过皇室和亲政策以及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和解,文武并用,软硬兼施。

中国西部边疆地区居民主要是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原汉族不断进行融合,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一员。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方式长期为畜牧业,他们的生产与生活地域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同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下的确定的地理空间存在极大的差异。由于战争、自然变迁、内部变化、域外国际环境的变化,今天居住在新疆、西藏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是通过多种方式先后融合进入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来的。

总结中国两千多年民族地区治理历史,当国家强盛国势兴隆时,民族自信心充沛,国家拥有强大的管治力量和充足的手段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边疆地区稳定,保护各族人民利益,维护边防安全;而当国势衰微国力贫弱时,统治阶级自顾不暇,边疆地区就发生动荡,各种分裂分离势力就大行其道,民族矛盾尖锐,边境地区形势金吒。特别是清朝晚期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先是从海上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进行罪恶的殖民活动,接着从陆路对中国西部北部边疆地区开始侵略吞并,沙俄帝国和英法三个强盗对中国的边疆领土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武装侵占,其中沙俄吞并中国3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广大领土。民国期间,执政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承继了中外历史上一切反动派的对内横暴对外投降的衣钵,公然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引入日本美国两个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横行中华大地,为自己反动集团的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国家权益,纵容鼓动西方反华势力干涉中国边疆地区,利用宗教与民族矛盾挑起事端,造成并积累了大量的国家间矛盾和民族矛盾,其危害迄今未能完全消除。

二、新中国建立后,执政党为促进边疆地区全面发展巩固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晚晴以来直到民国期间被东西方侵略者横行欺凌的屈辱历史。经过28年艰苦卓绝武装斗争,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1949年-1950年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元帅和将军指挥下,以大迂回大包抄大纵深战略,进军大西北,解放大西南,驻军西藏,对西部边疆地区行使强力管治,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了巩固的边防。在其后四十多年的国际冷战环境下,中国军队遂行最高统帅部命令,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并驱逐,一切对中国边疆进行武装侵略干涉的境外侵略者。反华的印度政府和苏联侵略集团受到了结结实实的教训,他们的参战军队至今还没有从当年战斗惨败的噩梦中醒悟,他们的士兵和将官想破脑袋搞不明白怎么稀里糊涂地就完蛋了。

首任治疆主官王震上将奠定了新疆地区治理与发展的基本格局。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一边进行边疆屯垦,一边武装保卫边疆。同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爱国爱党爱疆干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各种社会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全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关系从原来的封建农奴社会走上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旷古未有的巨大历史进步。于此同时,王震将军对于各类民族分裂分离势力及其反动集团分子实施坚决打击,务必除恶务尽,强势震慑一切敢于对抗的民族分裂势力。新疆大治,神州同福。其后虽有间断反复曲折,整体局势可控,无碍大局。

1979年开始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在不到四十年时间里,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性经济政治军事强国,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已经陈旧不堪的旧国际秩序愈来愈阻碍中国的发展,边疆问题在国际新形势下再次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热点议题和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三、边疆问题的产生与存在及发展变化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有其必然性

鸡蛋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可以孵出鸡子,石头无论在什么温度条件下也不会孵出小鸡来。事物的一体两性辩证变化首先决定于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其次受到具体的环境条件制约与影响。

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结束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得到国际社会主流普遍的认同和接受,以新科技革命为标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和平与发展,创新与共享,是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过去长期被冷战对峙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在已有的南北差距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文明冲突问题催化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扩展,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共性难题。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国,当然不能脱身地球之外,边疆地区近年多起严重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冲击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新疆问题,西藏问题,都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尊严、民族信心和全球综合国力竞争都会产生现实的和长远的影响。边疆地区安定与否,牵一发而动国家全身。从内部来说,改革开放后,东部以汉族为主的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沿海地区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部地区也在快速崛起。但是西部边疆地区的发展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不仅在经济物质财富方面有明显的距离,在社会生产关系与文化心理方面的差异也在扩大。最引人注目的问题集中在宗教方面,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在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等主要少数民族中有全民信教的历史传统,宗教渗透于社会、文化、民众生活等几乎一切领域。但是佛教与伊斯兰教的教义源头在中国之外的阿拉伯和印度,宗教自身体系的教义解释权和管理权与公民身份的主权国家管理权形成实质性冲突。国家能够管理人的肉身,宗教组织控制教徒的精神生活,造成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分治。

从外部国际环境来说,西方发达国家自近代开始侵略全球以来,一直打着传教自由的幌子兜售殖民主义的私货,同时利用宗教问题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挑拨离间以达到其分而治之的罪恶目的。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与北欧的挪威利用民族矛盾肢解南斯拉夫就是最近的实例,英国利用宗教挑起印度巴基斯坦对立是稍远的例子。晚清以来,英法俄帝国主义政府派遣大量传教士非法进入中国广大内陆和边疆地区,策划了一系列分裂事件,档案馆里都有确凿的证据。冷战结束后,美帝国主义政府伙同英法德日几个现代强盗相继发动了对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的侵略战争,支持策划了北非阿拉伯之春运动,挑起了叙利亚内战,对伊斯兰教义进行公开侮辱,鼓吹文明冲突论,在世界范围内挑起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对抗。

从各种宗教本身来看,宗教教义的分歧和内部派别激烈斗争削弱了宗教自身的凝聚力,离散了其团结教众的力量,增强了其危害社会安定与进步的负面效应,宗教教义内容陈旧,脱离历史现实,成为腐朽的精神僵尸。阿拉伯世界中不同国家之间因为宗教派别的不同产生长期对抗,分裂了其阿拉伯国家在整个国际政治中的力量,降低了其国际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文明融合能力很低,信教民众现代科技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够。极少数民族分裂分离分子受到境外各种反动势力鼓动与支持,妄图以民族自决自治为旗号,挑拨民族矛盾,勾结境外组织发动各种破坏袭击活动,威胁恐吓普通信教民众。新疆2013年的暴力恐怖活动就是最新的明证,引起了国内外广泛注意。

四、观察与处理边疆问题要有宽广的国际视域和恢宏的政治魄力

观察当代中国的边疆问题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边疆问题是近现代国家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不是中国一国所独有。边疆问题是主权国家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是某一个时间段的问题。边疆问题内在地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文化不同国家之间如何和睦相处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历史等各个领域。因此,边疆问题具有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时间延续上的持久性。只要存在主权民族国家,这个问题就存在。

世界范围内,亚欧大陆国家的边疆问题较为突出。非洲的国家边界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在地图上用铅笔作业出来的,南美国家的边疆是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划定的,北美的美利坚与加拿大是用战争和讹诈确定边界的,土著民族都被这些殖民帝国主义者屠戮无几了,这些大洲上的国家边疆问题引不起大火花。倒是欧亚大陆各种文明交织,多种宗教共存,民族国家分分合合,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巨大,发展水平快慢不均,历史传统多元,这就决定了许多亚欧大陆的国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民族和解问题和边疆治理问题。

当前,持续动荡的中亚中东地区成为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极端势力的温床,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与域外国家插手地区事务,加剧了地区动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蔓延,美国与欧洲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就是明证。中国的西部边疆同中亚国家地理接近,历史上有长期的经济贸易文化交往,一些民族在历史上不断迁徙,用一个民族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共生格局。边疆问题既是国家内政又涉及国际关系,既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妥善处理宗教信仰与爱国的关系。

维护西部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必须将边疆治理纳入国家整体战略之中,综合施治。一是确立明确可持续的治疆政策,强力维稳,文武并用,软硬适中。二是改造宗教教义,维护宗教主权,对陈旧的源头在外的宗教教义与仪式规程进行本土化,融入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为我所用。三是改造边疆地区人口结构,分散单一民族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等方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四是,对境外势力尤其是西方国家支持的分裂势力坚决打击,同时揭露这些背后国家的狰狞嘴脸,针对其所在国民族问题进行牵制。

五、中国的优秀学人积极投身边疆治理与发展的实践中,为政策设计与制度建构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华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历史史册上,民族友好往来团结合作的佳话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乃至近代抵抗外来侵略共同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斗争,解放后一起共建国家的实践,丰富发展了民族共同繁荣的内涵。

在新时期中国崛起的历史性巨变时期,一批批优秀的学者专家深入边疆基层,走进各个民族家庭,参加生产生活实践,直接协同政府建设边疆;他们利用自身的文化研究特长搜集整理各种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分析材料和重要政策建议,发布了一批研究成果。特别是一批长期在边疆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的学者,不辞辛苦不惧危险,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新疆大学著名学者高静文老师和新疆财经大学副教授张春霞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们长期从事新疆问题尤其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问题研究,在治理新疆的政策设计与措施选择方面向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有价值的材料。上海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邱文平自小在南疆地区生活,持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高层决策机关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内部参考资料。这些学者具有强烈的服务国家的学术责任感,同时具备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能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进行理论总结。相信未来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中国的边疆治理问题在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相关内容

  •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
  •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 2002年度研究类立项课题: (1)<黑龙江通史>,主持人步平: (2)<20世纪中国东北边疆文化研究>,主持人黄定天: (3)<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主持人耿铁华 ...

  • 全国抗战爆发前后知识界的康藏边地治理方案论析
  • 摘要:全国抗战爆发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康藏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国民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康藏前锋>作者群体为中心的一些知识分子从"康藏边地建省""佛化教育治边""康藏边地政教改革&q ...

  •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txtcopy (复制)别人的个性签名,不叫抄袭,不叫没主见,只不过是感觉对了.遇到过的事一样罢了.[<TXT 论坛>www.txtbbs.com , 欢迎您来TXTBBS 推荐好书!]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马大正) 2004年9月第14卷 第三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 ...

  • 2015年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全文
  • 2015年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全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0月12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 ...

  • 十九大报告全文
  • 十九大报告全文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

  • 云南跨境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
  • 云南跨境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 Study on Transnational Nationality Problems and State Safety in Yunnan 原载: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昆明)2002年04期, 第78-84页 课题组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 65022 ...

  •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马大正 关键词:古代中国 边疆政策 特点 中图分类号:D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4,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概念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京师①.华夏地区,到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所统辖的地区,近代始才专指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综述
  • 第27卷第2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27No. 22007年3月 Journ al of S outh-Central Un ivers 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M ar. 2007 2 ...

  • 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1)
  • 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自治区林业厅 (2011年3月17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2010年3月3日-13日和5日-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广西代表团88名代表出席会议.郭声琨同志为团长,马飚.李金早.陈武.余远辉.吴恒同志为副团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