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的技巧与方法

  古诗词的鉴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算作比较难的考题,同时近几年的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已成定局。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如果抓住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就好像给诗歌插上翅膀,能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出发,针对高中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来谈谈诗歌鉴赏的新途径。      一、知人论世      所谓的“知人论世”,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因此,教师在教授诗歌之前,应该指导学生搜集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资料。上课时,采用各种方式来“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背景,包括作者的身世、情感、写作风格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特征、风俗环境、政治因素等。如在读杜甫的《蜀相》时,不仅要对作者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的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刻的探讨,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诗时的用意。      二、以意逆志。      1、感悟意象。诗歌是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欣赏诗歌正是从形象的感受开始的。因而,在欣赏诗歌时,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字词,而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如果望文生义,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如“芙蓉”这一形象,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娉婷、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而芙蓉作为意象,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雅致、宁静、欢愉;二是对逝去光阴的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的惋惜;三是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色表现的很巧妙,这句诗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款款而出。而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   2、领略意境。王国维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可见,鉴赏诗歌就要品味诗歌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了天、风、沙、渚、猿、鸟、叶、水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也构成了这首诗意境的关键。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老病孤舟、伤时伤怀的感情。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总共描写了十几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将凄清冷寂的深秋景象与旅人牵动心肠的愁绪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意与境浑”的意境。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诗歌,只有进入意境,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反复吟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是在鉴赏诗歌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没有真正的通过诵读去体验诗歌的美。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学生只有通过读,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才能体会诗的意境之美,才能理解诗意。“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一般来说,在考场上只能选择默读(带着问题默读),而在课堂上,默读又可朗读。朗读是个眼、脑、口、耳一起活动的过程,他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如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些特点,再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人不平之气。首先,诗的开篇的两组排比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面,向我们迎面扑来。五六两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随着感情的由“悲”到“欢”,节奏顿转和缓。“须”、“莫”、“必”、“还”、 “且”等词,将诗人的感情由欢畅积聚成高昂、嘹亮的高歌。……最后的豪言壮语;即使千金散尽,也要让大家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吧。诵读至此,我们的血液中也奔诵着感情的激流。      四、置身诗境      诗歌往往具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特点,在欣赏诗歌时,除了要反复诵读外,还要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中的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并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和诗人获得共鸣,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陶渊明那些表现劳动生活,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读来都是亲切的。在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时,就要将自己置身到那种露冷枫凋、万物萧森的情景中去,才能领会杜甫此时的遭际和内心的活动,才能品味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思想感情。还有一些诗,描写的是我们很少经历过的情景,如李白的《蜀道难》,诗中运用想象和夸张,描写的并非实景,这时就应该发挥想象力,借助联想和想象,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世界。   最后,同学们需注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也正因为如此,老师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古诗词的鉴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算作比较难的考题,同时近几年的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已成定局。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如果抓住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就好像给诗歌插上翅膀,能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出发,针对高中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来谈谈诗歌鉴赏的新途径。      一、知人论世      所谓的“知人论世”,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因此,教师在教授诗歌之前,应该指导学生搜集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资料。上课时,采用各种方式来“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背景,包括作者的身世、情感、写作风格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特征、风俗环境、政治因素等。如在读杜甫的《蜀相》时,不仅要对作者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的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刻的探讨,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诗时的用意。      二、以意逆志。      1、感悟意象。诗歌是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欣赏诗歌正是从形象的感受开始的。因而,在欣赏诗歌时,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字词,而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如果望文生义,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如“芙蓉”这一形象,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娉婷、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而芙蓉作为意象,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雅致、宁静、欢愉;二是对逝去光阴的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的惋惜;三是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色表现的很巧妙,这句诗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款款而出。而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   2、领略意境。王国维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可见,鉴赏诗歌就要品味诗歌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了天、风、沙、渚、猿、鸟、叶、水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也构成了这首诗意境的关键。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老病孤舟、伤时伤怀的感情。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总共描写了十几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将凄清冷寂的深秋景象与旅人牵动心肠的愁绪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意与境浑”的意境。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诗歌,只有进入意境,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反复吟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是在鉴赏诗歌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没有真正的通过诵读去体验诗歌的美。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学生只有通过读,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才能体会诗的意境之美,才能理解诗意。“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一般来说,在考场上只能选择默读(带着问题默读),而在课堂上,默读又可朗读。朗读是个眼、脑、口、耳一起活动的过程,他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如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些特点,再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人不平之气。首先,诗的开篇的两组排比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面,向我们迎面扑来。五六两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随着感情的由“悲”到“欢”,节奏顿转和缓。“须”、“莫”、“必”、“还”、 “且”等词,将诗人的感情由欢畅积聚成高昂、嘹亮的高歌。……最后的豪言壮语;即使千金散尽,也要让大家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吧。诵读至此,我们的血液中也奔诵着感情的激流。      四、置身诗境      诗歌往往具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特点,在欣赏诗歌时,除了要反复诵读外,还要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中的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并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和诗人获得共鸣,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陶渊明那些表现劳动生活,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读来都是亲切的。在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时,就要将自己置身到那种露冷枫凋、万物萧森的情景中去,才能领会杜甫此时的遭际和内心的活动,才能品味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思想感情。还有一些诗,描写的是我们很少经历过的情景,如李白的《蜀道难》,诗中运用想象和夸张,描写的并非实景,这时就应该发挥想象力,借助联想和想象,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世界。   最后,同学们需注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也正因为如此,老师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相关内容

  • 高考古诗词鉴赏思维方法
  • 高考古诗词鉴赏思维方法 古典诗文 2010-05-02 1643 5d56b7b40100i1dr 高考古诗词鉴赏思维方法 感谢博友精心制作美图 一.宏观把握,大处着眼. 高考古诗鉴赏,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首先读懂并概括出该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主题).要做到这一步,就必 ...

  • 诗歌鉴赏说课稿
  • 诗歌鉴赏小专题说课稿(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歌鉴赏小专题.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能力的既需要依托完备的知识体系,需要依托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个体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能力形成物质载体,本课程主要讲解阅读诗歌的相关知识 ...

  • 高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鉴赏
  • 高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鉴赏 一.内容提要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有关"表达技巧&qu ...

  •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
  •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历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生失分严重,得分率低,而各地中考的古诗词鉴赏(3~5分),也是学生的难点,表现在对诗歌的题材.主题.写法没有明确的思路,答题时没有鉴赏的步骤,语言组织混乱.根据全国各地中考诗词鉴赏的要求,归纳鉴赏四步法. 一 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 ...

  • 高考古诗词复习归纳积累策略
  • 高考古诗词复习归纳积累策略 桃源九中语文组 王晓燕 近几年高考湖南卷命题出现了新的变化,设题方式多为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诗歌,以多角度鉴赏诗歌为主.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古诗词鉴赏复习中,要吃透新课标精神,了解命题依据,紧扣高考考点制定一些复习策略.本考点主要考查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考作品的思想感情.所 ...

  •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城郊李卫全 <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 鉴赏其形象:2. 鉴赏其语言:3. 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 ...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 诗歌鉴赏的方法, 掌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 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

  • 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01--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01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 ...

  •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 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