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净寺1

泉州清净寺

[游览路线] 概况------大门------宣礼塔塔址------奉天坛------明善堂--------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

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初期,已有阿拉伯穆斯林航海至此经商贸易,并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九至十四世纪,是泉州港的黄金时代。定居于此的阿拉伯穆斯林数以万计,他们称泉州城为“刺桐”,阿拉伯文意思为“和平”、“安宁”之城。据记载,当时在泉州建筑的清真寺达六、七座之多,随着十五世纪后泉州港的衰微,大多数已不复存在。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寺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

[大门] 通向寺内的甬道由四层巨大的尖拱门组成,高20米,宽4.5米,全部是用青、白岗石砌叠成。第一层拱门阔380厘米,高1000厘米,顶部为穹形结构,用辉绿岩石刻拼砌成放射线的图案装饰,象征宇宙的无限威力。第二层拱门高670厘米,用花岗岩石刻拼成如蜂巢网状的小尖拱,层层叠叠组成穹顶结构,象征无上崇高。第三拱门高430厘米,第四拱门高406厘米,两拱门之间的甬道上方罩着一个完整的青石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

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门楼整条甬道的东西两壁上还凹砌六座尖弓状顶盖的壁龛。门楼顶层是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另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门楼后墙上这两行阿拉伯文石刻,上面记载着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

[宣礼塔塔址] 宣礼塔初建为石砌,十六世纪初为木塔,公元1687年被飓风摧塌。人们称之为“塔脚”。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都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干云,并紫帽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每届秋冬,满戴丝、瓷、茶的商船扬帆离去,或值春秋,装运香料、药村的海舶驶来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齐聚寺内、沐浴更衣,登塔眺望,诵读《古兰经》,祈求并赞感万能的阿拉赐福穆斯林船队一路平安,

[奉天坛] 这座大殿,又称礼拜大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增加殿内采光效果。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十六世纪末的一份中文记载,描述泉州清净寺大殿:“堂以西为尊,叠叠重重,规制异人间之庙宇,昂昂哙哙,翚天上之楼台。”生动地表现出阿拉伯伊斯兰式的异域建筑风格。不幸的是大殿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级大地

震中坍记. 。墙中凹入部分是当年礼拜大殿的讲经台,墙壁上这些典雅方朴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兰经》经句。这是公元十世纪以前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模式,如今即使在中东阿拉伯地区也很少见。

[明善堂] 由于无法复建主礼拜大殿的圆顶,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取名“明善堂”。是因为殿屋狭小,只能容纳三十人祈祷,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玛礼拜。伊斯兰崇尚清净,崇拜西天,不设偶像,遵照伊斯兰教义,至高无上的安拉无所不在。不论在什么位置,教徒只要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的方向祈祷,都是同样能获得安拉的喜悦。堂前这个精雕的古代石香炉,原是奉天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教徒们便移到明善堂作礼拜。香炉也移置于此,香炉只是为净化环境卫生而设。

[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 陈列室虽说地方小了一点,却是泉州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历史缩影。国内外史学家对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极为重视,近几年专程来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的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和学者、专家络绎不绝,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亲临泉州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有关方面还计划重修伊斯兰清净寺,使它恢复历史原貌,更加光彩夺目。

清净寺自创建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地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碑文记载: “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取有故违„„以罪罪之。”

泉州清净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政府十分珍惜这一古迹,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曾经三度重修。1961年,清净寺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净寺的建立和古代泉州海外交通、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在历史上长期友好的和平往来,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就其建筑艺术来说,它的壮丽雄伟,也充分显示我国古代泉州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泉州清净寺

[游览路线] 概况------大门------宣礼塔塔址------奉天坛------明善堂--------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

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初期,已有阿拉伯穆斯林航海至此经商贸易,并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九至十四世纪,是泉州港的黄金时代。定居于此的阿拉伯穆斯林数以万计,他们称泉州城为“刺桐”,阿拉伯文意思为“和平”、“安宁”之城。据记载,当时在泉州建筑的清真寺达六、七座之多,随着十五世纪后泉州港的衰微,大多数已不复存在。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寺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

[大门] 通向寺内的甬道由四层巨大的尖拱门组成,高20米,宽4.5米,全部是用青、白岗石砌叠成。第一层拱门阔380厘米,高1000厘米,顶部为穹形结构,用辉绿岩石刻拼砌成放射线的图案装饰,象征宇宙的无限威力。第二层拱门高670厘米,用花岗岩石刻拼成如蜂巢网状的小尖拱,层层叠叠组成穹顶结构,象征无上崇高。第三拱门高430厘米,第四拱门高406厘米,两拱门之间的甬道上方罩着一个完整的青石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

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门楼整条甬道的东西两壁上还凹砌六座尖弓状顶盖的壁龛。门楼顶层是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另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门楼后墙上这两行阿拉伯文石刻,上面记载着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

[宣礼塔塔址] 宣礼塔初建为石砌,十六世纪初为木塔,公元1687年被飓风摧塌。人们称之为“塔脚”。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都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干云,并紫帽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每届秋冬,满戴丝、瓷、茶的商船扬帆离去,或值春秋,装运香料、药村的海舶驶来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齐聚寺内、沐浴更衣,登塔眺望,诵读《古兰经》,祈求并赞感万能的阿拉赐福穆斯林船队一路平安,

[奉天坛] 这座大殿,又称礼拜大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增加殿内采光效果。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十六世纪末的一份中文记载,描述泉州清净寺大殿:“堂以西为尊,叠叠重重,规制异人间之庙宇,昂昂哙哙,翚天上之楼台。”生动地表现出阿拉伯伊斯兰式的异域建筑风格。不幸的是大殿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级大地

震中坍记. 。墙中凹入部分是当年礼拜大殿的讲经台,墙壁上这些典雅方朴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兰经》经句。这是公元十世纪以前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模式,如今即使在中东阿拉伯地区也很少见。

[明善堂] 由于无法复建主礼拜大殿的圆顶,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取名“明善堂”。是因为殿屋狭小,只能容纳三十人祈祷,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玛礼拜。伊斯兰崇尚清净,崇拜西天,不设偶像,遵照伊斯兰教义,至高无上的安拉无所不在。不论在什么位置,教徒只要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的方向祈祷,都是同样能获得安拉的喜悦。堂前这个精雕的古代石香炉,原是奉天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教徒们便移到明善堂作礼拜。香炉也移置于此,香炉只是为净化环境卫生而设。

[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 陈列室虽说地方小了一点,却是泉州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历史缩影。国内外史学家对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极为重视,近几年专程来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的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和学者、专家络绎不绝,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亲临泉州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有关方面还计划重修伊斯兰清净寺,使它恢复历史原貌,更加光彩夺目。

清净寺自创建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地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碑文记载: “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取有故违„„以罪罪之。”

泉州清净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政府十分珍惜这一古迹,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曾经三度重修。1961年,清净寺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净寺的建立和古代泉州海外交通、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在历史上长期友好的和平往来,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就其建筑艺术来说,它的壮丽雄伟,也充分显示我国古代泉州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相关内容

  • 福建泉州清净寺导游词
  • 欢迎各位朋友光临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二千五佰平方米,是 ...

  • 泉州游(1)清净寺
  • - 游览泉州自清净寺始. 据介绍,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净寺复原模型) 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此"清净寺"非原"清净寺".始建于南宋的原清净寺已毁于元末的战乱之中,现址实为北宋的艾苏哈卜寺.15世 ...

  • 福建泉州最著名的十大旅游景点,你有去过吗?
  • 泉州位于厦门东北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 ...

  • 泉州好玩的地方
  • 泉州好玩的地方 九日山 开元寺 清净寺 清源山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安平桥 百源川池 草庵摩尼教寺 承天寺 崇福寺 崇武古城 戴云山 法石真武庙 芳草园 凤山寺 府文庙 富美宫 姑嫂塔 弘一法师纪念馆 后城旅游文化街 花桥慈济宫 黄金海岸度假区 基督教泉南堂 净峰寺 九仙山 李光地故居 李贽故居 ...

  • 泉州风景旅游心得体会
  • 泉州风景旅游心得体会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宋元时期即以世界级港口城市闻名于西方世界,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3年列全省第一.地处中国东海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 ...

  • 41篇泉州美景诗联作品
  • 41篇泉州美景诗联作品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第1辑 1. 泉州黄金海岸度假村 金沙映日,巧艇掀白浪 石岸迎风,银鳞跃碧波 2. 泉州石狮海洋世界 白海豚逗乐怡诗兴 碧水池追欢逸画魂 3. 泉州水上乐园 扬波搏水,会意开心无俗虑 漫雾荡烟,怡情健体乐天真 4. 泉州龙山寺 悟三生妙谛,共仰千般 ...

  • 三年级作文-我爱家乡--泉州
  • <我爱家乡--泉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也都各有各的美.我的家乡在泉州,我非常爱我 的家乡,并且我也为有这个美丽富饶的家乡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啊,当第一缕春风吹过了我的家乡,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变得更加苍绿了:近处草坪里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他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胖 ...

  • 福建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 - louis ha
  • 福建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 □李玉昆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信仰.在中世纪1000多年中,摩尼教曾流行于伊朗.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北非.欧洲.小亚细亚.中亚细亚.中国等地.6世纪至7世纪初,摩 ...

  • 谈旅游商品的开发
  • 泉州,古称"温陵"."鲤城",或又名"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同时是著名侨乡,中国民办特区.品牌之都.不仅工业发达,领先全省,更具深厚的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