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_马琳

第6卷 第3期 2007年7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Luoh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

Vo.l6No13Jul12007

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马 琳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域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特征,与此相对应,民俗文化具有教化、娱乐和心理功能。民俗文化的这些特征和功能,在我们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64(2007)03-0128-02

民俗文化,作为民间最广泛的传承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和特有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俗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它的涵义与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扩大。本文就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及它的现实意义,谈些粗浅的看法。

2.阶层性与地域性

民俗文化的阶层性是就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因此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而且在中下层社会内部之间亦有着民俗差异。当然,我们部能否认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在深受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民俗文化,也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0也有这层意思。以我国如饮食文化为例,各地居民的食物构成、烹调技艺、食具、食法等均有不同。在我们中国,/南甜北咸、东酸西辣0的说法也反映了我国各地饮食文化的地域性,八大地方菜系、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饮食,如朝鲜族的打糕,蒙古族的手抓羊肉,傣族的香竹饭,布依族的鸡肉稀饭等等,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以外,各个地方按自己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0、/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0。总之,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下进行的,它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民俗文化显现出浓烈的地域特色。

3.稳定性和变异性

民俗文化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中人相袭代相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优良的民俗文化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如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明显的/炎黄子孙0、/龙的传人0的意识,具有

一、民俗文化的涵义及特征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0或/社会生活文化0。民俗文化源于传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看似大俗,但未必不包含着大雅;它看似个别,却又孕育着普遍;它看似固定,然而又时时在变化之中。具体来说,民俗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1.多样性与复合性

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有两层涵义,一是民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二是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民俗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包括经济民俗、生活民俗、礼仪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信仰民俗等。民俗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

任何一种民俗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一个民族的各个支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了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复杂多样性。中华文化向来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文化更是如此。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7-01-08

:(),女,,,:乡村社会史。

第3期马 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娱乐功能在休憩歇息之余得到了扩展与延伸。

129

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这种意识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岁时节日民俗中也得到充分反映。但是,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基础文化,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异性特征。

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发生变异,民俗文化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布中。同一种民俗事象,在各地会出现不同形态,有的是因为发生的基础不同,有的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形。民俗的变异性,一般说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民俗表现形式的变化;一种是民俗性质的变异;再一种是旧俗的消亡。民俗的变异性特征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学理的依据,人们可以依据民俗文化变异的规律/化民易俗0,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适合当地的流传下来的各种民间的娱乐活动。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锅庄等等,所有娱乐功能的民俗都是和广大人民的审美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是各民族民众创造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创造,体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和情趣,具有一种崇高的精神美。通过举办这些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人与人之间感情得到了交流而变得更加和谐,只有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才会和谐。

3.心理功能

信仰民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间信仰是一种以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为深刻社会背景,并深深地植根于民间的特殊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

民俗文化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而随着民俗信仰的物化,便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识行为或艺术行为,如民间普遍流行的求神拜佛习俗,虽夹杂有迷信成分,但它毕竟属于民众的心理信仰,在追求精神净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时至今日,一些庙宇的兴建、/庙会0的兴起是符合民众信仰心理的,/多修一座庙,就等于少建一座监狱0,从这个意义上讲,向善向上的民众信仰心理引领何尝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切入点呢?

民俗信仰所激发出来的艺术创造行为在民俗文化中更是比比皆是,如春节时贴的窗花、年画等。这些由民俗信仰所激发出来的艺术创造行为满足了当事者、观赏者个体与群体共同的审美需求,而这正是和谐社会在社会生活中的细节体现。

钟敬文先生曾说过我们研究祖国的民俗文化,主要目的是提高国民精神的、文化的素质,以帮助改善国情,促进民族自强。在党中央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俗文化无疑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它作为文化与生活的结合体,其本身是和谐的,民俗生活就是和谐生活。而且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俗流传越广越深,群体凝聚组合力就越强,民俗向心力也越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开发,有意识地弘扬民俗文化,有效地平和地消除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民俗文化的功能

民俗文化虽源于传统,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和功能。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俗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教化功能

民俗的传承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我国民俗文化学创始人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与所有人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近、行为最切近的特殊教育方式。民俗文化是一种社会生活文化事象,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控制力、调节力和规范力,其教育功能不容忽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官方民俗和民间民俗之分,其中尤其是民间民俗,担负着对国民的教育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正统文化的作用。

由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稳定性的特征,使其更具有教育意义。家族观念的稳定性教育了子孙后代要爱家爱国,只有国家社会和谐,家庭才会和谐;节俗传统的稳定性教育了千千万万的国民们不要忘记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根;而人生仪礼习俗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之始终,它的礼俗成份最浓,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最重要,对人们的影响也是较深的。

2.娱乐功能

民俗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及地方性的特点,使其具有娱乐的功效。它不仅是人们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同时也能够供人民群众享受和利用。

在众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于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可以想象,当一天繁重的劳动生活结束后,人们汇聚一起,或对歌起舞、或谈天说地,民俗文化的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

版,1998.

[2]钟敬文文集(民俗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2002.

[责任编缉 吴保奎]

第6卷 第3期 2007年7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Luoh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

Vo.l6No13Jul12007

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马 琳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域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特征,与此相对应,民俗文化具有教化、娱乐和心理功能。民俗文化的这些特征和功能,在我们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64(2007)03-0128-02

民俗文化,作为民间最广泛的传承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和特有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俗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它的涵义与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扩大。本文就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及它的现实意义,谈些粗浅的看法。

2.阶层性与地域性

民俗文化的阶层性是就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因此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而且在中下层社会内部之间亦有着民俗差异。当然,我们部能否认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在深受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民俗文化,也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0也有这层意思。以我国如饮食文化为例,各地居民的食物构成、烹调技艺、食具、食法等均有不同。在我们中国,/南甜北咸、东酸西辣0的说法也反映了我国各地饮食文化的地域性,八大地方菜系、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饮食,如朝鲜族的打糕,蒙古族的手抓羊肉,傣族的香竹饭,布依族的鸡肉稀饭等等,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以外,各个地方按自己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0、/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0。总之,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下进行的,它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民俗文化显现出浓烈的地域特色。

3.稳定性和变异性

民俗文化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中人相袭代相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优良的民俗文化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如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明显的/炎黄子孙0、/龙的传人0的意识,具有

一、民俗文化的涵义及特征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0或/社会生活文化0。民俗文化源于传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看似大俗,但未必不包含着大雅;它看似个别,却又孕育着普遍;它看似固定,然而又时时在变化之中。具体来说,民俗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1.多样性与复合性

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有两层涵义,一是民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二是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民俗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包括经济民俗、生活民俗、礼仪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信仰民俗等。民俗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

任何一种民俗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一个民族的各个支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了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复杂多样性。中华文化向来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文化更是如此。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7-01-08

:(),女,,,:乡村社会史。

第3期马 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娱乐功能在休憩歇息之余得到了扩展与延伸。

129

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这种意识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岁时节日民俗中也得到充分反映。但是,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基础文化,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异性特征。

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发生变异,民俗文化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布中。同一种民俗事象,在各地会出现不同形态,有的是因为发生的基础不同,有的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形。民俗的变异性,一般说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民俗表现形式的变化;一种是民俗性质的变异;再一种是旧俗的消亡。民俗的变异性特征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学理的依据,人们可以依据民俗文化变异的规律/化民易俗0,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适合当地的流传下来的各种民间的娱乐活动。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锅庄等等,所有娱乐功能的民俗都是和广大人民的审美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是各民族民众创造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创造,体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和情趣,具有一种崇高的精神美。通过举办这些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人与人之间感情得到了交流而变得更加和谐,只有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才会和谐。

3.心理功能

信仰民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间信仰是一种以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为深刻社会背景,并深深地植根于民间的特殊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

民俗文化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而随着民俗信仰的物化,便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识行为或艺术行为,如民间普遍流行的求神拜佛习俗,虽夹杂有迷信成分,但它毕竟属于民众的心理信仰,在追求精神净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时至今日,一些庙宇的兴建、/庙会0的兴起是符合民众信仰心理的,/多修一座庙,就等于少建一座监狱0,从这个意义上讲,向善向上的民众信仰心理引领何尝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切入点呢?

民俗信仰所激发出来的艺术创造行为在民俗文化中更是比比皆是,如春节时贴的窗花、年画等。这些由民俗信仰所激发出来的艺术创造行为满足了当事者、观赏者个体与群体共同的审美需求,而这正是和谐社会在社会生活中的细节体现。

钟敬文先生曾说过我们研究祖国的民俗文化,主要目的是提高国民精神的、文化的素质,以帮助改善国情,促进民族自强。在党中央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俗文化无疑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它作为文化与生活的结合体,其本身是和谐的,民俗生活就是和谐生活。而且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俗流传越广越深,群体凝聚组合力就越强,民俗向心力也越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开发,有意识地弘扬民俗文化,有效地平和地消除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民俗文化的功能

民俗文化虽源于传统,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和功能。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俗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教化功能

民俗的传承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我国民俗文化学创始人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与所有人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近、行为最切近的特殊教育方式。民俗文化是一种社会生活文化事象,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控制力、调节力和规范力,其教育功能不容忽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官方民俗和民间民俗之分,其中尤其是民间民俗,担负着对国民的教育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正统文化的作用。

由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稳定性的特征,使其更具有教育意义。家族观念的稳定性教育了子孙后代要爱家爱国,只有国家社会和谐,家庭才会和谐;节俗传统的稳定性教育了千千万万的国民们不要忘记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根;而人生仪礼习俗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之始终,它的礼俗成份最浓,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最重要,对人们的影响也是较深的。

2.娱乐功能

民俗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及地方性的特点,使其具有娱乐的功效。它不仅是人们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同时也能够供人民群众享受和利用。

在众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于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可以想象,当一天繁重的劳动生活结束后,人们汇聚一起,或对歌起舞、或谈天说地,民俗文化的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

版,1998.

[2]钟敬文文集(民俗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2002.

[责任编缉 吴保奎]


相关内容

  • 班主任工作室小结
  • 本着“名班主任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的宗旨,扩大名班主任效应,形成优秀班主任团队,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质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实践的培训活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课题研究为统领,以示范引领为特征,在交流与碰撞中求进步,行走在班主任专业化发 ...

  • 运动员获奖感言
  • 获奖感言·70后运动员 "我在这里要谢谢领导的关怀,不会辜负领导的希望,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发扬当运动员时的拼搏精神,取得好成绩." --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1976年出生) 这是杨扬在退役仪式上发表的感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她的真情实感.事实上,对于那一代运动员来说,可能在还 ...

  • 论旧词语的复活
  • 第23卷 第7期 2006年7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 Vol.23No.7July2006 论旧词语的复活 马琳琳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旧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极少使 ...

  • 对马琳-王皓-柳承敏发球技术论文
  • 对马琳\王皓\柳承敏发球的技术分析 摘 要:本文以乒乓球运动员马琳.王皓,柳承敏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比赛中的发球及发球抢攻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研究,并对我国青少年在发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如何提高青少年发球及发球抢攻的成功率和技术水平,为进一步确立我国乒乓球水平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提供参考. ...

  • 63个年轻人合资开咖啡馆 合伙人多一半完全陌生
  • 店里,每个股东将自己的照片贴在墙上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63个年轻人合伙出资78万元开了一个不大的咖啡馆,有人觉得新鲜.勇气可嘉:有人觉得人多问题多,并不看好.5月4日,本报一则<发微博集资开咖啡馆一下来了50人>新闻备受读者关注.昨日,这个集诸多年轻人创业梦想.有些神秘色彩的" ...

  • 200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观后感
  • 观第四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感 班级:储运0906 姓名:徐晨 序号:13 北京时间2007年5月27日晚上,第49届世乒赛所有比赛在男单之王决出之后宣告圆满收金.而男单决赛是在中国选手王励勤和马琳之间进行的,王励勤最终以微弱优势战胜对手取得自己职业生业的第三个世乒赛男单古冠军.从这次比赛男单项目 ...

  • 离婚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与赔偿相关制度
  • 常用法律案例分析课程作业 离婚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 与赔偿相关制度 学号:[1**********]24 学院:商学院 班级:财务管理0802班 姓名:王玉娟 电话:[1**********] 离婚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与赔偿相关制度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

  • 有关万圣节的鬼故事大全 万圣节最吓人的鬼故事(图)
  • 2016-10-31 11:35 北京本地宝整理报道 导语 2016年万圣节就要到了,10月31日是万圣节,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万圣节有扮鬼讲鬼故事的习俗,关于万圣节的归故事有哪些?小编整理了万圣节最吓人的鬼故事大全,详情如下: 2016年万圣节就要到了,10月31日是万圣节,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万 ...

  • 什么是婚姻自主权纠纷
  •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什么是婚姻自主权纠纷 一.概念 婚姻自主权也叫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格权. 婚姻自主权纠纷是指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