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一步认识,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历史与现实在本单元中有很好的结合点,我们要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

【复习目标】

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教学难点】

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和感悟。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质疑释疑,联系实际等。在本课教学中多采取启发式提问和谈话法辅以必要的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步入近代以后,中国逐渐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天朝上国梦碎,中国开始沦为列强刀俎鱼肉。我们先来进入第一篇章梦碎近代。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了几次侵华战争?分别与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次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发动,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为了让民族复兴,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了的艰难的探索。 我们今天就来复习第十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二、讲授过程

(一)复习目标

出示复习目的。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方向。

(二)知识结构

做到心中有“树”。近代化的探索有几次活动?分别是什么?

过渡:这四次活动也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进行的四次艰难的追梦过程。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节课的第二篇章艰难追梦。我们分成举步维艰——洋务运动;昙花一现——戊戌变法;柳暗花明——辛亥革命;旭日东升——新文化运动四个板块来学习。

(三)知识梳理

过渡: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帝国主义船坚炮利的威力。他们认为正是武器装备的落后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于是,他们开始创办军事工业,改良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由强军梦进而实现中国民族的复兴梦。这就是我国近代史的第一次追梦——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红字强调。背诵。

抽查一下,洋务运动的四个活动。举个例子。四个活动中哪个最能体现“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近代化简单地说就是资本主义化。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漫画: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因此最终破产。

实战演练

过渡:康有为先生曾经有这么一段话评价洋务运动。这里说洋务运动是“补漏缝缺之谋”原因是什么?因此康有为主张保留还是废除封建制度?他领导什么运动?这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追梦——戊戌变法。

关于戊戌变法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15周年。红字强调。背诵。

戊戌变法虽然只进行了103天,但是这次活动颁布了详细的变法措施。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戊戌变法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至今仍然存在的戊戌变法的成果是哪一个?

今年是戊戌变法115周年,这本身就是今年结业考试的热点。再加上由于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也是容易出题的地方。那么,结合戊戌变法这个考点,最容易考到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变法——明治维新。那么试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实战演练

过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监狱的墙壁上留下的诗句。他还有一首慷慨激昂的诗„„他本可以和康梁一起逃走,但是他自愿留下来赴死的精神警醒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进一步探索救国之路。这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追梦——辛亥革命。

通过两道题再现知识点。

实战演练

过渡:由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的窃取,因此孙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前在遗嘱中写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警示后人要“愈挫愈奋,再接再励。”先进的中国人在1915年就又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四次艰难的追梦过程——新文化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红字强调。背诵。

陈独秀的话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有什么偏向?应该怎么做? 实战演练

(四)课堂小结

好,到这里,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探索活动复习完毕,我们再踏着先烈们的足迹重走近代追梦路,总结一下考点。过程、特点、感悟。

(五)拓展延伸

复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我们再进行一下拓展延伸,比较一下中国与世界近代化的异同。

(六)结束

今天我们复习了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进行的四次艰难追梦。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国家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希望同学们在少年时期,立下报国之志,学成报国之技,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复兴梦”。

【板书】 近代化的探索 (开端)

运动 变法 革命 运动

技术制度思想

七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一步认识,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历史与现实在本单元中有很好的结合点,我们要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

【复习目标】

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教学难点】

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和感悟。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质疑释疑,联系实际等。在本课教学中多采取启发式提问和谈话法辅以必要的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步入近代以后,中国逐渐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天朝上国梦碎,中国开始沦为列强刀俎鱼肉。我们先来进入第一篇章梦碎近代。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了几次侵华战争?分别与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次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发动,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为了让民族复兴,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了的艰难的探索。 我们今天就来复习第十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二、讲授过程

(一)复习目标

出示复习目的。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方向。

(二)知识结构

做到心中有“树”。近代化的探索有几次活动?分别是什么?

过渡:这四次活动也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进行的四次艰难的追梦过程。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节课的第二篇章艰难追梦。我们分成举步维艰——洋务运动;昙花一现——戊戌变法;柳暗花明——辛亥革命;旭日东升——新文化运动四个板块来学习。

(三)知识梳理

过渡: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帝国主义船坚炮利的威力。他们认为正是武器装备的落后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于是,他们开始创办军事工业,改良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由强军梦进而实现中国民族的复兴梦。这就是我国近代史的第一次追梦——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红字强调。背诵。

抽查一下,洋务运动的四个活动。举个例子。四个活动中哪个最能体现“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近代化简单地说就是资本主义化。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漫画: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因此最终破产。

实战演练

过渡:康有为先生曾经有这么一段话评价洋务运动。这里说洋务运动是“补漏缝缺之谋”原因是什么?因此康有为主张保留还是废除封建制度?他领导什么运动?这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追梦——戊戌变法。

关于戊戌变法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15周年。红字强调。背诵。

戊戌变法虽然只进行了103天,但是这次活动颁布了详细的变法措施。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戊戌变法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至今仍然存在的戊戌变法的成果是哪一个?

今年是戊戌变法115周年,这本身就是今年结业考试的热点。再加上由于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也是容易出题的地方。那么,结合戊戌变法这个考点,最容易考到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变法——明治维新。那么试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实战演练

过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监狱的墙壁上留下的诗句。他还有一首慷慨激昂的诗„„他本可以和康梁一起逃走,但是他自愿留下来赴死的精神警醒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进一步探索救国之路。这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追梦——辛亥革命。

通过两道题再现知识点。

实战演练

过渡:由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的窃取,因此孙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前在遗嘱中写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警示后人要“愈挫愈奋,再接再励。”先进的中国人在1915年就又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四次艰难的追梦过程——新文化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红字强调。背诵。

陈独秀的话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有什么偏向?应该怎么做? 实战演练

(四)课堂小结

好,到这里,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探索活动复习完毕,我们再踏着先烈们的足迹重走近代追梦路,总结一下考点。过程、特点、感悟。

(五)拓展延伸

复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我们再进行一下拓展延伸,比较一下中国与世界近代化的异同。

(六)结束

今天我们复习了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进行的四次艰难追梦。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国家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希望同学们在少年时期,立下报国之志,学成报国之技,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复兴梦”。

【板书】 近代化的探索 (开端)

运动 变法 革命 运动

技术制度思想


相关内容

  •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22团中学 孙德兰 本单元的内容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不懈探索与斗争,为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作好铺垫,在整本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qu ...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案例
  • 2011年湖北省历史优秀案例评比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 武汉市汉南区陡埠中学 2011-05-15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 一.问题由来 其实,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围 绕"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学习与 ...

  • 冀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提纲
  • 培优学堂 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1.列强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争:清朝爱国将领的反抗: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3.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 ...

  • 戊戌变法(教案)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康有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想要改变落后的政治体制,但是戊戌变法由于受到强大封建势力的阻碍,维新变法最终失败.第二副图片是为变法牺牲的"戊戌六君子".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主要人物:康 ...

  • 小课题研究论文
  • 小课题研究论文 <自主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和工作中,针对自己的学生,我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进而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产生新的经验 ...

  •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卷
  • 八年纪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练习卷 (初二)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共20分) 1."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 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 了.&quo ...

  •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 第16卷第5期2003年9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V01.16No.5 Sept.2003 文章编号:1008-6390(2003)05-0101-02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咯 鼋 (咸阳师范学院附中,陕西咸阳71 ...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 ...

  •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之我见
  •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曾经有过多次大规模的接触和交融,如汉唐盛世时期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明清时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耶稣会士的东来等.但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最引人注目和发人深省的还是以"西学东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西文化交流.同过去相比,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