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边坡景观概论

公路上边坡景观概论

何伟兵 王 玉

(江西省公路局京福高速温沙管理处 抚州 344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也开始从仅满足基本通行能力的“温饱型”向满足通行迅捷、司乘舒适、工程环保的“小康型”转变,景观设计理念已逐步熔入到公路建设之中。在公路景观当中,上边坡景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上边坡景观的设计目的、原则及其表现手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0 前 言

公路景观是道路使用者的视觉范围内的各种自然景观与公路交通要素的综合体,是公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和人的视觉、心理感受等形成的综合环境效应,也就是人在乘坐交通工具运动过程中对公路及公路环境的印象。

公路上边坡对道路上的司乘人员的视觉冲击是直接的、近距离的,因此上边坡景观对道路视觉环境的好坏有极大影响。

自然优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自然,一是恢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在设计时要考虑尽量保护、保留原有自然景观资源如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森林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恢复自然就是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与边坡周边原有自然景观相协调的防护形式,宜绿化则绿化,宜硬化则硬化,尽可能地不留人工斧凿痕迹。

2.3动态原则

对于道路使用者来说,是在运动中看边坡,所以进行边坡景观设计时应服从动态景观设计原则。一要有节奏、韵律,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但也不能杂乱无章。二是要用大色块来表现,细节、小品、小技巧在运动中是看不出效果的。

1 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目的

人类一直在为改善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环境而努力,现代的人们在生产创造中,已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用途,还要感受产品的美,总是尽可能使产品的功能与美融合起来。

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力求使上边坡防护工程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体来讲,其设计目的有:1、使边坡防护的功能与美达到和谐统一,使防护工程同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成为新的人文景观,达到保护、美化自然的效果;2、利用美学改善交通活动环境,以人为本,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3、适应交通科学的发展。

2.4地域性原则

公路是一条穿越不同地区的线,其经过的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因此上边坡景观也应分段设计,因地制宜,注重地域文化特色。

2.5多学科交叉原则

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才能做好。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就要结合景观规划、道路工程、园林工程、生态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完成。

2 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兼顾效益。而作为上边坡的景观设计,除应符合以上总原则外,还应针对其特殊性,遵循以下原则:

2.6经济原则

景观设计除了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外,还应考虑经济条件。要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客观地进行边坡景观设计,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1稳定原则

上边坡防护的首要功能就是稳定边坡,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确保边坡稳定、确保交通安全。这是上边坡景观设计的基础。

3 公路上边坡景观表现手法

公路上边坡景观的基本元素有两个:植物和人工构造物。植物包括草、灌等,人工构造物包括挡墙、护坡等。这些元素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边坡景观。目前我们使用的表现上边坡景观的组合手法主

85

2.2自然优先原则 收稿日期:2005-03-30

要有以下几种: 3.1自然生态

低缓的土质小边坡,可以采用把边坡放缓形成小山包,栽植周边的野生植物,还原自然环境。

3.2植物绿化

坡面较大且较缓,周边植被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植物绿化。其中土质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植草+灌木,利用草灌的色彩对比构造大色块、大效果。土质较差的边坡包括砂性、各类石质边坡,可采用挂三维网喷播、土工格网喷播、椰棕网喷播等。喷播的草籽采用冷暖型互补、显耐旱性的品种,做到生长期、根系、覆盖率等优势互补,确保草色四季常绿。

3.3造型骨架植草

相对较陡较不稳定的坡面,需做骨架防护,并在骨架内植草。骨架型式可采用各种造型,如菱形、扇形、鱼鳞形、曲线型等,避免过于单调、乏味。

3.4镂空护坡

对于必须做满铺砌体防护的,可在不影响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将护坡局部镂空植草,以此构造各 种图案,避免坡面呆板。

3.5装饰浮雕、彩绘

重要的节点如互通、高速路进出口、主要景

点处的护坡墙面上可采用装饰浮雕、彩绘的形式来表现人文景观。

3.6仿山体假石

陡坡、坡面不平整且周边光秃的岩石边坡,可采用喷射(或锚喷)细石混凝土防护,混凝土仿周边自然山石形状、颜色,局部设种植槽种植攀援藤本植物,与环境相结合,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借景生景。

4 工程实践

2004年9月建成通车的京福高速公路江西温家圳至沙塘隘段(温沙高速公路)是一条生态环保、景色优美的景观高速公路,特别是上边坡景观很有特色,运用了多种景观表现手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公路上边坡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1协调自然的土质边坡

传统的上边坡都是刀斩斧劈式的整齐、生硬,边坡与原山体相接处多呈折线,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不自然、不协调的景象。为了改善视觉效果,在温沙高速公路上,将容易修整的上边坡(主要是土质边坡)坡率放缓,并将边坡周边修成曲面与山体

86

圆顺相接。修缓、修顺后的边坡与原地形浑然一体,没有了人工斧凿的痕迹,同时变得更稳定更宜采用植物防护。全线此类上边坡的坡率均由原设计的1:0.75-1:1.5放缓至1:2.0-1:3.0。坡度放缓后取消浆砌片石骨架防护,全部改为草灌防护,利用草灌的色彩对比构造大色块图案,形成自然而和谐的景色。

图1 土质边坡防护:草灌护坡

4.2型式多样的造型骨架

这条路的骨架护坡有多种不同的型式,如波浪型、竹节型、扇形、菱形等等,丰富多彩。

图2 造型骨架:竹节型

4.3具有地方特色的镂空护坡

将砌石护坡局部镂空出反映地方特产的桔子、莲蓬、翠竹、瓷器等图案,是这条路的一大特色。

图3 镂空护坡:雁南飞

4.4传承地方文化的浅浮雕

在一些面积较大的浆砌片石满铺护面墙上,采用了浅浮雕的形式来表现地方文化,如边坡浅浮雕“光照临川笔”寓意临川是自古有名的“才子之乡”;“理财变富”说的是抚州籍宋朝名相王安石变法富民之举;“傩舞面具”表现了黎川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的傩舞艺术。

图4 边坡浅浮雕:临川四梦

4.5匠心独运的边坡刻字

由置于边坡上并刻有名人名字的孤石组成的10km“名人长廊”,记述了历史上出生或游宦于此的诸多文化名人,如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王安石、曾巩、晏殊父子、陆九渊、汤显祖等;在一块面积达2300m2

的岩石边坡上镌刻了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3个大字。人文与自然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4.5先进的喷播技术

这条路上有一段红砂岩路段,边坡整体稳定但表面破碎且无表土覆盖,结合该路段的地形地质情况,

在此应用了先进的湿法喷播和客土喷播技术对岩石边坡进行绿化,给裸露的山体披上了绿装,既稳定了水土,又美化了环境。

5 结 语

我国的公路景观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在规划

设计阶段就做好景观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再来设计景观,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课题。比如公路上边坡景观,现在大多数都是在成型的边坡上做文章,而没有在主体设计时就考虑景观设计,结果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景观效果也很难至善至美。客土喷播之类的新技术运用还不广泛,这也束缚了景观工程的发展。我们广大交通工作者需付出更多努力,与时俱进,创造出优美的公路景观。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2] 魏中华,于胜男.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综述[A].全国公

路环保与景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4.

85

公路上边坡景观概论

何伟兵 王 玉

(江西省公路局京福高速温沙管理处 抚州 344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也开始从仅满足基本通行能力的“温饱型”向满足通行迅捷、司乘舒适、工程环保的“小康型”转变,景观设计理念已逐步熔入到公路建设之中。在公路景观当中,上边坡景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上边坡景观的设计目的、原则及其表现手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0 前 言

公路景观是道路使用者的视觉范围内的各种自然景观与公路交通要素的综合体,是公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和人的视觉、心理感受等形成的综合环境效应,也就是人在乘坐交通工具运动过程中对公路及公路环境的印象。

公路上边坡对道路上的司乘人员的视觉冲击是直接的、近距离的,因此上边坡景观对道路视觉环境的好坏有极大影响。

自然优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自然,一是恢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在设计时要考虑尽量保护、保留原有自然景观资源如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森林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恢复自然就是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与边坡周边原有自然景观相协调的防护形式,宜绿化则绿化,宜硬化则硬化,尽可能地不留人工斧凿痕迹。

2.3动态原则

对于道路使用者来说,是在运动中看边坡,所以进行边坡景观设计时应服从动态景观设计原则。一要有节奏、韵律,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但也不能杂乱无章。二是要用大色块来表现,细节、小品、小技巧在运动中是看不出效果的。

1 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目的

人类一直在为改善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环境而努力,现代的人们在生产创造中,已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用途,还要感受产品的美,总是尽可能使产品的功能与美融合起来。

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力求使上边坡防护工程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体来讲,其设计目的有:1、使边坡防护的功能与美达到和谐统一,使防护工程同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成为新的人文景观,达到保护、美化自然的效果;2、利用美学改善交通活动环境,以人为本,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3、适应交通科学的发展。

2.4地域性原则

公路是一条穿越不同地区的线,其经过的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因此上边坡景观也应分段设计,因地制宜,注重地域文化特色。

2.5多学科交叉原则

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才能做好。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就要结合景观规划、道路工程、园林工程、生态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完成。

2 公路上边坡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兼顾效益。而作为上边坡的景观设计,除应符合以上总原则外,还应针对其特殊性,遵循以下原则:

2.6经济原则

景观设计除了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外,还应考虑经济条件。要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客观地进行边坡景观设计,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1稳定原则

上边坡防护的首要功能就是稳定边坡,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确保边坡稳定、确保交通安全。这是上边坡景观设计的基础。

3 公路上边坡景观表现手法

公路上边坡景观的基本元素有两个:植物和人工构造物。植物包括草、灌等,人工构造物包括挡墙、护坡等。这些元素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边坡景观。目前我们使用的表现上边坡景观的组合手法主

85

2.2自然优先原则 收稿日期:2005-03-30

要有以下几种: 3.1自然生态

低缓的土质小边坡,可以采用把边坡放缓形成小山包,栽植周边的野生植物,还原自然环境。

3.2植物绿化

坡面较大且较缓,周边植被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植物绿化。其中土质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植草+灌木,利用草灌的色彩对比构造大色块、大效果。土质较差的边坡包括砂性、各类石质边坡,可采用挂三维网喷播、土工格网喷播、椰棕网喷播等。喷播的草籽采用冷暖型互补、显耐旱性的品种,做到生长期、根系、覆盖率等优势互补,确保草色四季常绿。

3.3造型骨架植草

相对较陡较不稳定的坡面,需做骨架防护,并在骨架内植草。骨架型式可采用各种造型,如菱形、扇形、鱼鳞形、曲线型等,避免过于单调、乏味。

3.4镂空护坡

对于必须做满铺砌体防护的,可在不影响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将护坡局部镂空植草,以此构造各 种图案,避免坡面呆板。

3.5装饰浮雕、彩绘

重要的节点如互通、高速路进出口、主要景

点处的护坡墙面上可采用装饰浮雕、彩绘的形式来表现人文景观。

3.6仿山体假石

陡坡、坡面不平整且周边光秃的岩石边坡,可采用喷射(或锚喷)细石混凝土防护,混凝土仿周边自然山石形状、颜色,局部设种植槽种植攀援藤本植物,与环境相结合,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借景生景。

4 工程实践

2004年9月建成通车的京福高速公路江西温家圳至沙塘隘段(温沙高速公路)是一条生态环保、景色优美的景观高速公路,特别是上边坡景观很有特色,运用了多种景观表现手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公路上边坡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1协调自然的土质边坡

传统的上边坡都是刀斩斧劈式的整齐、生硬,边坡与原山体相接处多呈折线,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不自然、不协调的景象。为了改善视觉效果,在温沙高速公路上,将容易修整的上边坡(主要是土质边坡)坡率放缓,并将边坡周边修成曲面与山体

86

圆顺相接。修缓、修顺后的边坡与原地形浑然一体,没有了人工斧凿的痕迹,同时变得更稳定更宜采用植物防护。全线此类上边坡的坡率均由原设计的1:0.75-1:1.5放缓至1:2.0-1:3.0。坡度放缓后取消浆砌片石骨架防护,全部改为草灌防护,利用草灌的色彩对比构造大色块图案,形成自然而和谐的景色。

图1 土质边坡防护:草灌护坡

4.2型式多样的造型骨架

这条路的骨架护坡有多种不同的型式,如波浪型、竹节型、扇形、菱形等等,丰富多彩。

图2 造型骨架:竹节型

4.3具有地方特色的镂空护坡

将砌石护坡局部镂空出反映地方特产的桔子、莲蓬、翠竹、瓷器等图案,是这条路的一大特色。

图3 镂空护坡:雁南飞

4.4传承地方文化的浅浮雕

在一些面积较大的浆砌片石满铺护面墙上,采用了浅浮雕的形式来表现地方文化,如边坡浅浮雕“光照临川笔”寓意临川是自古有名的“才子之乡”;“理财变富”说的是抚州籍宋朝名相王安石变法富民之举;“傩舞面具”表现了黎川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的傩舞艺术。

图4 边坡浅浮雕:临川四梦

4.5匠心独运的边坡刻字

由置于边坡上并刻有名人名字的孤石组成的10km“名人长廊”,记述了历史上出生或游宦于此的诸多文化名人,如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王安石、曾巩、晏殊父子、陆九渊、汤显祖等;在一块面积达2300m2

的岩石边坡上镌刻了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3个大字。人文与自然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4.5先进的喷播技术

这条路上有一段红砂岩路段,边坡整体稳定但表面破碎且无表土覆盖,结合该路段的地形地质情况,

在此应用了先进的湿法喷播和客土喷播技术对岩石边坡进行绿化,给裸露的山体披上了绿装,既稳定了水土,又美化了环境。

5 结 语

我国的公路景观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在规划

设计阶段就做好景观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再来设计景观,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课题。比如公路上边坡景观,现在大多数都是在成型的边坡上做文章,而没有在主体设计时就考虑景观设计,结果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景观效果也很难至善至美。客土喷播之类的新技术运用还不广泛,这也束缚了景观工程的发展。我们广大交通工作者需付出更多努力,与时俱进,创造出优美的公路景观。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2] 魏中华,于胜男.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综述[A].全国公

路环保与景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4.

85


相关内容

  • 专业课本名称
  • 环政: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工业防毒技术 职业卫生与防护 GPS 测量原理 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 通风安全学 通风工程. 矿井瓦斯防治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 安全经济学 安全工程学火灾与爆炸灾害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系统工程 水质工程学(上下册)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给水 ...

  • 边坡防护的作用
  •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对开发沿线资源.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防建设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也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据最新统计,我国的高速公路目前总里程已经超过30000公里,位居世界第 ...

  • 关于川主寺--九寨沟沟口
  • 关于川主寺--九寨沟沟口 公路的旅游景观美化设计方案大纲 一.公路现状 90公里,为即将落成的九寨沟旅机场到九寨沟自然风景区的旅游级公路,公路沿线自然边坡上多为腐殖土层,多种灌木,乔木与高山草甸共生,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状况良好,形成非常自然的沿线风景. 开挖和填方的边坡部分,大多未做处理,裸露土层为 ...

  •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总结
  •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总结 作为非专业道桥专业的学生,为了扩展我的知识范围及对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好基础,扩展发展方向,我们学习了该门课程,对道桥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有关原理和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该门课程分为道路和桥梁两部分,现对主要学习要点做些初步总结. 一.道路工程 1.道路工程概念 ...

  •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学 院: 专业年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家乡的水利水电工程--舟坝水电站 摘要:站本身存在的弱点,优化了枢纽布置及建筑物设计,降低了工程风 险,节约了工程投资,降低了工程运行期的成本.本文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设计优化调整;工 ...

  • 地下排水系统的一般公路边沟
  • 地下排水系统的一般公路边沟, 采取在沟内铺碎石和天然石头, 以减慢水流速度, 防止水土流失. 在公路路域生态技术研发方面,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绿化工程0的概念起, 到80年代山寺喜成等对绿化工程理论和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吹附工法.筋袋工法.网垫工法.连续纤维工法等大量绿化新技术 ...

  • 公路建设及运营期的环境保护
  • 浅谈公路建设及运营期的环境保护 [摘 要]: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私人小汽车数量的持续 增加,势必继续增加交通对环境的破坏,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及运营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 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 ...

  •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步骤
  • 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 许冬林 王双生 [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 南京 210005] 摘 要:绿化设计是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结合南京机场高速公路 沿线气候.地形.地理环境特点,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环境美的要求从植物生物学.生 态学及环境美学的角度,全面地阐述了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不同部位绿化设计 ...

  • 道路工程概论B答案
  •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试卷 试卷B 答案 <道路工程>课程 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22分) 1.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 回弹模量E 0.地基反应模量K 0.加州承载比CBR .抗剪强度τ 3. 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伸缩缝 4. 被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 5. ...